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一、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一)总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三)具体特征: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荣毅仁
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 1992年12月,获美国加州荣誉公民称号。
业者的杰出代表卓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越的国家领导人
副主席。
荣德生
荣毅仁
荣智健
被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后,荣毅仁面对记者说:……抗日时期,
家业大部被日军破坏,伯父一病不起,客死香港。抗战胜利后,70 岁高龄的父亲被国民党官僚绑架…解放前50年,我们荣家只办了20 来个企业,但从改革开放至今的9年里,我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企 业!…当选为世界知名企业家当然感到很高兴,但是,这主要是共 产党…是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否则,要干也干不起来。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 到了什么?
张謇的大生纱厂的结局 怎样?说明了什么?
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荣 德 生 荣宗敬
荣宗敬
荣德生
(1873~1938年)
(1876~1952年)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二人 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1912年,兄弟合资 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 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经过不 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 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1900年办了通海 垦牧公司,1902年办了广生油厂,1904年办 了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和天生港轮船公司, 1906年办了资生冶铁厂,1902年创办了国内 第一所师范——通州师范,后来又办了女师、 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他还创办了十多所职 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和医校较为有名, 后来三校扩充为本科,1920年又合并为南通 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 学校有:吴凇商船学校、吴淞中国公学、复 旦学院、龙们师范、扬州两淮等小学、中学、 及师范、南京高等师法范和南京河海工程学 校等。此外,又在通州创办了图书馆,博物 馆、气象台、聋哑学校、伶工学校、剧场、 公园和医院等,在社会上博得了很高的声誉。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在近代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
在此之前,中国的工商业发展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大多数企业都是家庭工厂或者小作坊。
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中国也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新技术和工业模式,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困境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界点。
在战争期间,大量的外国武器和技术输入中国,这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带来了启示。
但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却让中国陷入了一片黑暗和困境。
中国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几个港口,并失去了对外贸易的掌控权。
这使得中国的商品无法与外国商品竞争,并加剧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落后和衰退。
近代工商业的生根尽管中国在战后陷入了危机,但是逆境也激发了一些勇敢和有远见的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1872年,汤显祖启动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此举在当时被视为是一项历史性的举措。
不久之后,中国人开始接受了西方的申请专利的机制,这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有了促进作用。
1882年,中国大陆开始制造钢铁,这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
此外,一些中国商人也开始关注西方的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一些以原料分离和处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如水泥和纺织业也开始发展。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对财富的价值看法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使得家族企业形成了中国工商业的基础。
这些企业大多是由一家人创立和经营,专注于传统产业如纺织和染料,实现了企业的第一次工厂化。
同时,一些强劲的企业经营家以及富有文化的商人出现了,推动了中国商业的革命。
民族企业的萌芽与创造: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几年中,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了很多。
1913年,上海商人邵钟桓在上海创立了神州商行,这标志着中央民族企业的兴起。
其他许多民族企业如广东制药有限公司和松江制造公司随后相继成立,这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实力。
改革与开放的推动:改革开放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
4.特点: (1)分布地域:主要分布在_沿__海__地__区__。 (2)工业结构:其发展主要是在_轻__工__业__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下去。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①提出开展“_国__民__经__济__建__设__运__动__”,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1935年实行“_币__制__改__革__”,用法币代替银币,对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 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 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_工__商__业__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3.偏:首先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都集中在通商口岸和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 地较少;其次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 工业发展缓慢。
4.弱: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力量仍十分薄弱,自然经济占据绝 对优势。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潮流及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 (2)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提供了阶级基 础。 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5.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图解识记】
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情境思考】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 这一境地的原因。(唯物史观) 提示: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 约》,便利了美国经济侵略;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实行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__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ppt课件(人教版)
抗战 后
3)总体上比较落后。
民国时期华商、外商企业比较图
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落后原因
因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 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所以发展艰难曲折。
为什么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而且总体落后?
状元实业家 缩 张謇 影
产生和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
材料二: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 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等。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 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各 省设立实业公司。
材料四: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对华商品输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曲折 发展
黄金 时代
代
表
荣氏企业
再度 受挫
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对我们 今天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呢?
你知道哪些近代以来流传至今的国货 品牌?
鸵鸟牌墨水、张裕葡萄酒、王麻子剪刀、 张小泉剪刀、 同仁堂……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获得新生
大生纱厂结局如何?它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 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
4、再度受挫: 一战以后
原因:
(1)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入侵。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
三、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艰难曲折。
旧中 国民 族工 业发 展折 线图洋来自 运动 时期甲午 战争 后
辛亥 革命 后
一战 期间
一战 南京国民 抗战 后 政府前期 时期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作者:李雨蒙来源:《中国民商》2019年第05期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历史上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这恰好给了中国工商业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当时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开设工厂,许多怀揣“实业救国”理想的有识之士,开始筹资兴办工厂。
在民国成立以后,民族工商业者逐渐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体,自由主义经济有了广泛的市场,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活跃,在1936年达到了一个巅峰。
这一时期的工商业者,作为中国第一代的民族资本家,与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思想较为开放,特别是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视野宽阔,为人精明,对开办实业雄心勃勃。
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也有所耳闻,像荣德生年轻时就曾读过“美国十大富豪传”,十分仰慕他们的商业成就。
此时,实业救国论已经成为一种流传于资产阶级上层人物间的普遍论调。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大批民族资本家投身于创办各种企业机构,兴办学校,以实业资助教育,又以教育改进实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是当之无愧的实业大王。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901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二人在无锡开办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荣氏兄弟又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
1912年后,荣氏兄弟将事业重心转往上海,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了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
到1922年,荣氏兄弟已经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被誉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民族对外战争期间,荣氏沿海的产业大多没能逃脱被摧毁和劫掠的命运。
可即便压力重重,荣氏兄弟不变初衷,坚决不肯出卖工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荣德生曾一度深居简出,搜购古籍字画,直到时局好转。
船运大王卢作孚:柳传志曾谈到,自己最佩服的近代实业家就是卢作孚,“我绝不敢跟他比,我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半天,而卢作孚完全是无私的”。
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
特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等多种成分并存。
①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建国前仍占主导地位
1840—19世纪70年代:商品输出 ②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9世纪末(甲午):资本输出—19末20初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侵略,日本扩大投资,独霸地位
资本和美国豪夺)
③民族资本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显著发展,抗战解放战争期间日益萎缩
近
代
④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两种新的经济形式
后
期 ( 1 9
①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27 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形成; 十年对峙时期控制了经济;抗战期间实行“统制经济” 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苛捐杂税,财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②50-52年土地改革 过渡时期 (49_56年) ③50年上半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53-56年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曲折前进 的建设时 期
57-66年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左倾错误蔓延至经济领域 也取得巨大成就
66-76年:十年动乱
概念:
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经济。是近代前期最 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分。
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又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特征: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产生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缺乏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只是一批官僚、地主、 商人,将其剥削所得的资产投资于近代企业,所以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 弱,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这种先天不足使其具有两面 性。发展过程中多轻少重、资金薄弱、地区不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
正因为生活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筚路蓝缕,打破技术封锁,竭尽全力兴办实业。
同时,还要忍辱负重,竭尽所能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工商业者敬仰与传承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历史上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这恰好给了中国工商业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当时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开设工厂,许多怀揣“实业救国”理想的有识之士,开始筹资兴办工厂。
在民国成立以后,民族工商业者逐渐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体,自由主义经济有了广泛的市场,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活跃,在1936年达到了一个巅峰。
这一时期的工商业者,作为中国第一代的民族资本家,与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思想较为开放,特别是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视野宽阔,为人精明,对开办实业雄心勃勃。
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也有所耳闻, 像荣德生年轻时就曾读过“美国十大富豪传”,十分仰慕他们的商业成就。
此时,实业救国论已经成为一种流传于资产阶级上层人物间的普遍论调。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大批民族资本家投身于创办各种企业机构,兴办学校,以实业资助教育,又以教育改进实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是当之无愧的实业大王。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901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二人在无锡开办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荣氏兄弟又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
1912年后,荣氏兄弟将事业重心转往上海,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了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
到1922年,荣氏兄弟已经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被誉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民族对外战争期间,荣氏沿海的产业大多没能逃脱被摧毁和劫掠的命运。
可即便压力重重,荣氏兄弟不变初衷,坚决不肯出卖工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荣德生曾一度深居简出,搜购古籍字画,直到时局好转。
初三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有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相关史实。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清状元110人,但状元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
以下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合的是A.提出“实业救国”口号B.其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企业的曲折历程C.曾投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D.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大生纱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和状元实业家张謇相关的史实,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在1899年,而近代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创办了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因此,大生纱厂不是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 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9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辛亥革命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缫丝厂数目
一战前 22个 70余万枚 170多家
一战后
64个 222余万枚 430多家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 业的最终归宿是注定悲惨的
展示成果
为了“实业救国”,张謇是怎样身体力行的? 你如何看待张骞这些举动? ① 创办大生纱厂等产业。 ② 把赚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院、 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 构,造福于人民和社会。 张謇的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①纺织业 ②冶铁业 ③轮船制造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 • A、故宫博物院 B、南京博物馆 • C、南通博物苑 D、西安博物馆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 B、甲午战争之后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实业救国”的思潮。
2、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 掠夺。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
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兼有超 经济掠夺方式。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 动人民 。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是爱国的、进步的、启蒙的 辛亥革命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近代的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1)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背景)2)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背景)2.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2) 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1)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2)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3)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4)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关于天津工商业的历史文总
关于天津工商业的历史文总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工商业历史。
本文将以《天津工商业的历史》为题,回顾天津工商业的发展历程。
一、近代工商业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成为了北方重要的商埠,开始逐渐崭露工商业的兴盛气象。
当时,天津的商业街区多集中在河北区和和平区,街道上商铺林立,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商贾和游客。
同时,天津的制造业也开始起步,如纺织、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逐渐兴起。
二、民族工商业的崛起20世纪初,中国工商业逐渐民族化,天津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商企业。
天津人民精神文化发扬公司、天津报业公司等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推动了天津工商业的发展。
此外,天津也涌现出一批民族工商巨子,如著名实业家张学良、张作霖兄弟、赵一曼等,他们的事业对于天津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抗战时期的工商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夺的重要战略地。
工商业遭受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企业被迫停工。
但是,天津仍有一些企业坚持抗战,生产军需物资,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同时,天津还成立了一些抗战救亡组织,推动抗战时期的工商业复兴。
四、解放后的工商业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工商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改革、国有化等,加快了工商业的发展。
天津成立了一批国有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如天津港、天津钢铁等,对天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工商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工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天津成为了沿海开放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同时,天津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工商业的升级。
如今,天津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
天津工商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天津工商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天津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天津的工商业将继续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结: 1、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有发展,但不充分。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 ②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③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④具有双重性: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同 时又有抵制的一面。 2、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侵略、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三座大山) ②其他因素: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B.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不合理。 C.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3、短暂春天:1912-1919(一战前后、民国初年) (1)原因: ①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民国建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表现: ①面粉、棉纺、卷烟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有一定发展,如范旭东、吴蕴初; ③对外出口数量急剧增加。 (3)影响: 4、1919-1924: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再遭打 击 Q:一战前后,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变化,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 到了哪个因素的制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 发昌机器厂发展很快, 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 还很薄弱,它制造的 小火轮船,发动机均 为英国制造。
项目 民族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311 931 企业数量 300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弱
①轻重工业结构 不合理; ②地理分布不均 衡:大多分布在 沿海、沿江或通 商口岸
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时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比例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 1914年相比
1918年与一 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 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 战前相比
欧洲列强
无锡民族工商业六大家族
无锡民族工商业六大家族从1895年业勤纱厂创办到无锡解放,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经历了初创、成长和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到1948年企业数量增至628家,产业工人达42(9万人,无锡一举成为近代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城市。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无锡的民族工商实业家群起,形成了六大民族资本集团,即杨氏集团(杨宗濂、杨宗潮兄弟)、周氏集团(周舜卿)、荣氏集团(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薛氏集团(薛南溟、薛寿萱父子)、唐蔡集团(唐保谦、蔡缄三)、唐程集团(唐骧庭、程敬堂)。
与此同时,无锡城市形态也构成了轴向发展、成组团发展的布局特征,即工商业沿运河、铁路、公路向外延伸;在闹市口和交通要道口形成各有特色的经济组团,块状分布;商业服务形成片区。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六大家庭: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冬,无锡历史上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兴建的现代工厂,,业勤纱厂,在东门外兴隆桥鸣响了开工的汽笛。
从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无锡进入了民族资本最为繁盛的时期,并成为全国著名的工业基地。
与中国早期几乎所有的资本家一样,“业勤”的业主杨宗瀚(藕芳,1842,1910)、杨宗濂(艺芳,1832,1906)弟兄与官僚有着难分难舍的关系。
他们的父亲与李鸿章同年参加会试,又因对病中的李倍加照顾,结下了泽被后世的友谊。
杨氏兄弟也曾做过官,艺芳甚至高达一品。
杨宗瀚的“实业”经历也是从“官办”开始,他是著名的官督商办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会办,但一场被传为盛宣怀玩猫腻故意放的火,使之成为替罪羊。
这个历史上永远的迷团,让他愤而返乡,并成就了无锡的第一家工厂。
1896,1906年是业勤纱厂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第一代创办人的逝去,杨氏堂兄弟间的内耗把“业勤”引向末路。
但“旗杆下杨家”无锡望族的地位,今日余荫尤在。
杨家后嗣中最著名的是宗濂的儿子翰西(1877,1954),他1911年创设无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是无锡电信业的先驱。
日寇入侵时他曾担任伪维持会会长,被老无锡视为汉奸。
专题7 第14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7 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空坐标专题概览]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考点1|“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1)内因①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1)农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
(3)商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图解历史]自然经济的解体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
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
(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
无锡民族工商业六大家族
无锡民族工商业六大家族从1895年业勤纱厂创办到无锡解放,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经历了初创、成长和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到1948年企业数量增至628家,产业工人达42.9万人,无锡一举成为近代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城市。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无锡的民族工商实业家群起,形成了六大民族资本集团,即杨氏集团(杨宗濂、杨宗潮兄弟)、周氏集团(周舜卿)、荣氏集团(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薛氏集团(薛南溟、薛寿萱父子)、唐蔡集团(唐保谦、蔡缄三)、唐程集团(唐骧庭、程敬堂)。
与此同时,无锡城市形态也构成了轴向发展、成组团发展的布局特征,即工商业沿运河、铁路、公路向外延伸;在闹市口和交通要道口形成各有特色的经济组团,块状分布;商业服务形成片区。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六大家庭: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冬,无锡历史上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兴建的现代工厂--业勤纱厂,在东门外兴隆桥鸣响了开工的汽笛。
从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无锡进入了民族资本最为繁盛的时期,并成为全国著名的工业基地。
与中国早期几乎所有的资本家一样,“业勤”的业主杨宗瀚(藕芳,1842~1910)、杨宗濂(艺芳,1832~1906)弟兄与官僚有着难分难舍的关系。
他们的父亲与李鸿章同年参加会试,又因对病中的李倍加照顾,结下了泽被后世的友谊。
杨氏兄弟也曾做过官,艺芳甚至高达一品。
杨宗瀚的“实业”经历也是从“官办”开始,他是著名的官督商办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会办,但一场被传为盛宣怀玩猫腻故意放的火,使之成为替罪羊。
这个历史上永远的迷团,让他愤而返乡,并成就了无锡的第一家工厂。
1896~1906年是业勤纱厂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第一代创办人的逝去,杨氏堂兄弟间的内耗把“业勤”引向末路。
但“旗杆下杨家”无锡望族的地位,今日余荫尤在。
杨家后嗣中最著名的是宗濂的儿子翰西(1877~1954),他1911年创设无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是无锡电信业的先驱。
日寇入侵时他曾担任伪维持会会长,被老无锡视为汉奸。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辉煌的见证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辉煌的见证大栅栏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是闻名遐迩的商业街,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大栅栏已有580年的历史。
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但明早期却未有大栅栏之名。
明张竹坡《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并未收载“大栅栏”这个地名,在《明北京城图》中前门外路西只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其中的廊房四条就位于现在大栅栏的位置,而在《乾隆京城全图》中已有“大栅栏”的地名,可见在明朝还没有栅栏这个地名。
而所谓的“廊房”指的就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由此可见,在明朝虽然没有大栅栏这个地名,但大栅栏所在的位置就已经是一处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了。
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
为了防止京城内日益猖獗的盗贼,有的地方还派人看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城内外已经有了1700多座栅栏。
当时,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大臣王敏的上奏孝宗皇帝,提出在京城内外小巷路口设立栅栏,夜间关闭。
皇帝准奏,于是京城内许多重要街巷建立了木栅栏。
栅栏的修建多由富商大贾出资,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修建得又大又好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
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坊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
大栅栏以南的很多胡同,如王皮、蔡家、施家、干井儿等街巷,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名称。
光绪二十五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真正的栅栏才又回到大栅栏。
大栅栏作为500多年的北京商业中心不得不提到他的地理位置,明朝初年北京城内城格局形成,漕运不再进入城内,南方运来的货物多集中于城南门外,因此正阳门、崇文门以南形成新的商业区。
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复习题〔重点讲解〕一、例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曲折开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开展、进一步开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在夹缝中生存的近代民族工业经过了困难曲折的开展过程。
近代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开展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兴替过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开展:甲午中日X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开展。
〔3〕进一步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开展。
〔4〕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X以及X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2.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虽然有较大开展,但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旧很小,其主要特点有:〔1〕民族工业的开展以轻工业为主,小工厂多,大工厂少,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的根底还比拟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较前有了比拟大的开展,但仍旧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操作。
〔3〕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趁欧美帝国主义忙于第—次世界X临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空隙开展起来的,因而这种开展只能是临时的、畸形的。
有的工业产品服从于帝国主义X的需要,反映了它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
X期间民族工业兴盛的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我国民族工业的开展,为同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根底和经济根底,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抗,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开展缓慢,历经曲折。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因为生活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筚路蓝缕,打破技术封锁,竭尽全力兴办实业。
同时,还要忍辱负重,竭尽所能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工商业者敬仰与传承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变迁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历史上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这恰好给了中国工商业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当时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开设工厂,许多怀揣“实业救国”理想的有识之士,开始筹资兴办工厂。
在民国成立以后,民族工商业者逐渐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体,自由主义经济有了广泛的市场,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活跃,在1936年达到了一个巅峰。
这一时期的工商业者,作为中国第一代的民族资本家,与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思想较为开放,特别是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视野宽阔,为人精明,对开办实业雄心勃勃。
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也有所耳闻, 像荣德生年轻时就曾读过“美国十大富豪传”,十分仰慕他们的商业成就。
此时,实业救国论已经成为一种流传于资产阶级上层人物间的普遍论调。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大批民族资本家投身于创办各种企业机构,兴办学校,以实业资助教育,又以教育改进实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是当之无愧的实业大王。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901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二人在无锡开办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荣氏兄弟又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
1912年后,荣氏兄弟将事业重心转往上海,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了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
到1922年,荣氏兄弟已经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被誉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民族对外战争期间,荣氏沿海的产业大多没能逃脱被摧毁和劫掠的命运。
可即便压力重重,荣氏兄弟不变初衷,坚决不肯出卖工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荣德生曾一度深居简出,搜购古籍字画,直到时局好转。
船运大王卢作孚:柳传志曾谈到,自己最佩服的近代实业家就是卢作孚,“我绝不敢跟他比,我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半天,而卢作孚完全是无私的”。
1925年,出身重庆的卢作孚靠乡亲朋友的支持创立了民生公司。
到1937年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南京、武汉囤积大量重工业物资和人员等待转以“实业救国”为理想/《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2019年第05期/总第77期移,卢作孚向员工发出号召:“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 倾全公司之力昼夜兼程抢运物资。
卢作孚曾回忆说,这些物资是当时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
这次抢运行动也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企业大王刘鸿生:刘鸿生早年肄业于圣约翰大学,从事过各种工作。
1920年,他创办华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煤炭行业里的领军人物,被称作为“煤炭大王”。
刘鸿生之后大力发展火柴业,组建起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直至1935年,他火柴厂年产15万箱,占全国火柴年产量的约1/5,所以他又被称为“火柴大王”。
同一时期,刘鸿生还创办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煤球公司、章华毛绒纺织公司,企业大都效益显著,因此他又被称作为“企业大王”。
国货市场先驱匡仲谋:少年时期,匡仲谋便只身到上海,做过小面馆学徒、棉纱掮客。
此后,他涉足金融,并拥有大量股票和民国发行的公债票,取得经纪人身份。
1926年,匡仲谋成立永宁地产公司,在上海市区和郊区拥有不少地产。
彼时日货充斥市场,颇有一番热血的匡仲谋决定利用自家公司名下的一块地皮,独资筹建一家国货市场——便是蓬莱国货市场。
1926年,蓬莱市场开业,很快得到许多提倡国货的厂商的热情支持,纷纷向筹备处预订铺面,很快就成为30年代的商业中心。
20世纪初,无锡近代工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六大集团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1895年冬天,无锡官绅杨宗瀚、杨宗濂弟兄创办了业勤纱厂。
自此,无锡开创了兴办工厂的新风潮。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合资筹建的保兴面粉厂,周舜卿独资在民国成立以后,民族工商业者逐渐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体,自由主义经济有了广泛的市场,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活跃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和经营理念开设的裕昌机制缫丝厂,薛南溟开办的锦记丝厂,唐保谦、蔡缄三等人合资开办的九丰面粉厂;唐骧庭、程敬堂开办的丽新染织厂, 他们成为无锡六个资本集团的创始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六个资本集团拥有万元以上资本的工厂6家,占无锡工厂总数的50%;共有资本108.4万元,占资本总数的74%,这些数字清晰地反映了六大集团蕴藏的巨大影响力。
上海南京路上四幢古老的欧式建筑,它们是曾在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百货公司的旧址。
四大百货公司的出现正式开启了中国的现代百货业。
“彩票”“礼券”“摸奖”“电台广告”等一系列时髦的语言都是最先从这些公司蹦出的新名词,他们的商业模式曾一度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乃至审美观念。
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融入公司管理中,开创了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间“不二价”的公司,就是卖东西不讲价。
1918,上海永安公司正式落成,后来大新和新新两家公司后来者居上。
民国时期百货业的兴起也带动了近代商业的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营企业,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经营管理思想,建立现代有限责任制公司,实行股份制度。
对员工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股权认购等现代企业的激励方式。
以不断创新和学习的态度发展经营。
在民国企业家群体中,棉纱大王穆藕初、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纺纱大王聂云台等人均有留学背景。
这些海归企业家积极引入国外先进企业管理知识。
如穆藕初,就曾把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原理》翻译成中文,并在他创办的德大纱厂内大力推行,虽然管理法受阻,但被荣氏家族应用后却大获成功,进而促使当时根深蒂固的“工头制”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郭氏兄弟,为开拓市场曾发起“价格战”,表示宁愿一开始不考虑盈利,只要做到与成本不相甚远。
而在1916年,27岁的张公权为了捍卫银行信用,坚持拒绝段褀瑞政府的停兑令,并成功应对挤兑潮,因此深受当时国内金融界的敬重。
无论是郭氏兄弟还是张公权,他们的举动在国外司空见惯,但他们率先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在国内大胆付诸实践,颇为不易。
事实也表明,虽然文化相异,但市场规律大体相同,尊重规律者更容易赢得回报。
20年代,荣氏工厂内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新职员制代替封建工头制,并在荣巷创办公益工商中学,培养专门的工商技术人才。
唐氏庆丰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高薪聘用外厂、甚至外国专家,委以重任,开办学校,设立培训班、为企业培养职员和工人。
薛氏永泰集团开拓生丝生意直接与外销机构合作,1929年开办制丝技术管理练习班,培养专业人才,当时这个养成所被称为“其设备之新式,管理之合法可谓全国之冠”。
有“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之称的陈光甫,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银行服务社会的银行家。
创业之初,他就确立了立行之本,他说:“凡私人所有的工业、金融机关、大企业等等,请牢牢记着,我是来服务的这句话,否则,它们的灭亡,无论如何是逃避不了的。
”他为自己的银行定下了“服务社会,顾客至上”的行训,从小处着手,不断做好服务。
1915年,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首创了“一元即可开户”先例,这是对当时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一次巨大提升。
永安公司的创办者郭乐,曾不断告诫员工:“得罪了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10个顾客。
接待好一个顾客,等于拉来10个、100个顾客。
”曾经名噪上海滩的“康克令小姐”便是永安公司的杰作。
当时为推销美国金笔Conklin(音译为康克令),永安公司雇用年轻、漂亮且懂一点英语的上海小姐站柜促销,相貌漂亮,而且温文尔雅、服务热情的女店员受到大家的重视服务 精工细作2019年第05期/总第77期欢迎,后来上海人干脆统称女店员为康克令小姐,这也是近代商业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民国商人看重“服务”二字,这本身是市场经济规则作用的真实体现,升,神,现, “工匠精神”要基因,“工匠精最基本的意义广丰面粉厂,职员都要吃面条,大家把昨天加工的面粉做成面条煮一煮,自己亲自尝一尝,看看口感如何、好吃在哪,哪里还不够好。
近代的无锡工商业为何如此繁荣,从此便可窥见一二,他们在制作细节上精益求精,只为做出最好的产品。
近代,无锡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依靠自主研发成为全国丝业老大,无锡近代企业家大多信奉“人惟求旧、器惟求新”的说法,普遍重视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并且在技术开发上,他们没有只停留在机器设备的仿造上,而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出发,逐步走出自主研发的道路。
上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缫丝企业形成了一项制丝新技术——立缫,由此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御法川式立缫车,生丝质量大幅提高。
但日本对这一技术加以垄断,禁止立缫车出口,有关技术对外保密。
对此,永泰丝厂集中力量技术攻关,在无锡工艺传习所的配合下,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32绪立缫“华新式”立缫车“中。
当时由于中国纱厂生产来的经纱牢度不够,大纱。
年五四运动后,中国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申新五厂试做,强度和精度还,用了一个多。
可是常不要打包,可是这样成本会增加,厂里许多人反对,但荣德生信守承诺,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为对方提供最好的服务,正如他曾写过的对联所言:“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确立“国营为中心”的战时经济体制,民族工商业饱受重税、征购、限价、管制、高利贷等的盘剥压迫,加之孔、宋等权贵资本凭借政治特权,肆意摧残吞并民营企业,而一些外国公司也穷尽手段,强力打压中国民族工业。
面对如此困境,民国商人如同一颗颗顽强的种子,只要有一滴雨水,总会坚韧地破土而出。
也正因为生活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筚路蓝缕,打破技术封锁,竭尽全力兴办实业。
同时,还要忍辱负重,竭尽所能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工商业者敬仰与传承。
(责任编辑 徐高阳)追求创新 守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