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一二三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二三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自然物语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喑(yīn)哑襁(qiǎng)褓(bǎo)颤(chàn)动旁骛(wù)亵(xiè)渎强聒(guō)不舍污蔑(miè)深邃(suì)睿(ruì)智恪(kè)尽职守舐(shì)犊(dú)重蹈覆辙(zhé)灰烬(jìn)涕泗(sì)横流廓(kuò)然无累气吞斗(dǒu)牛忐(tǎn)忑(tè)繁衍(yǎn)无与伦(lún)比怒不可遏(è)寒噤(jìn)鄙(bǐ)夷嗤(chī)笑恣(zì)睢(suī)戳(chuō)穿栈(zhàn)桥拮(jié)据(jū)煞(shà)白褴(lán)褛(lǚ)阔绰(chuò)撇(piě)嘴发窘(jiǒng)抽噎(yē)恍(huǎng)惚(hū) 棱(léng)角斩钉截(jié)铁根深蒂(dì)固孜孜(zī)不倦汲(jí)取锲(qìè)而不舍不言而喻(yù)持之以恒(héng)彷(páng)徨(huáng) 诘(jié)难味同嚼(jiáo)蜡吹毛求疵(cī)狡黠(xiá)狂妄(wàng)自大咬文嚼(jiáo)字豁(huò)然贯通开卷(juàn)有益省(xǐng)悟祈(qí)祷(dǎo)尴(gān)尬(gà)面面厮觑(qù)恃(shì)才放旷缀(chuò)耕鸿鹄(hú)陈胜王(wàng)间(jiàn)令忿恚(huì)被(pī)坚社稷(jì)怫(fú)然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造诣(yì)存恤(xù)归咎(jiù)1、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期末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小说篇)童年往事第9课故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ì瓦楞léng猹chá五行xíng缺土jiàng 秕bǐ谷鹁鸪bógū獾huān猪潮汛xùn 颧quán骨愕è然嗤chī笑瑟sè索寒噤jìn 折shé本黛dài色惘wǎng然恣睢zīsu ī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2)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3)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4)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5) 看不起。
鄙夷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3)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4)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诗歌赏析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名句赏析】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③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后人用此句表达美好祝愿:终有一天会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炼字炼词】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艺术特色】七言歌行跳荡纵横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中考题: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答: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答: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3、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4、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5、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描写题。
答: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6、.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7.渡河登山的描写象征什么?答: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深刻感受,具有比兴作用: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9、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637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岳阳楼记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备齐词类活用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⒈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⒈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⒈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⒈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⒈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⒈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⒈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⒈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⒈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⒈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⒈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⒈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⒈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⒈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⒈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⒈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⒈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通假字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⒈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句式分析⒈倒装句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一)
记背手册(第三单元)11.岳阳楼记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代表作《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可以状物,如《核舟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谪.守(zhé)怒号.(háo)皓.月(hào)属.予作文(zhǔ)霪.雨霏霏(yín)樯.倾楫.摧(qiáng jí)薄暮冥.冥(míng)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岸芷汀.兰(tīng)心旷神怡.(yí)浮光跃.金(yuè)【易错字词】百废具兴横无际涯朝晖夕阴锦鳞游泳静影沉璧宠辱偕忘名句积累1.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 文中表作者阔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主题识记本文是一篇文言散文。
文章以“记”为名、借题发挥,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文中出现多处对比:(1)描写登岳阳楼所看到的洞庭湖景色时的阴与晴的对比;(2)描写“览物之情”时的“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对比;(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或喜或悲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比。
作者用这几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进而表达出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龙文教育语文教研组模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 课《故乡》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字词汇编加注音瓦楞(léng)猹(chá)胯(kuà)祭(jì)祀(sì)弶(jiàng)小毡(zhān)帽鹁(bò)鸪(gū)獾(huān)猪颧(quán)骨髀(bì)愕(è)然嗤(chī)笑寒噤(jìn)廿(niàn)年惘(wǎng)然恣(zì)睢(suī)阴晦(huì)二、词语积累与运用1,生词语、成语的解释汇编阴晦:阴沉昏暗。
家景:家境。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鄙夷:看不起。
无端:无缘无故。
如许:这么些。
苏生:苏醒,重视。
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放纵,放任。
展转:同“辗转”。
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三、句子运用。
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喻)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比喻)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借代)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比喻)5,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第11 课《我的叔叔于勒》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字词汇编加注音拮(jié)据(jū)栈(zhàn)桥褴(lán)褛(lǚ)撬(qiào 牡蛎(lì)阔绰(chuò)二、词语积累与使用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因为恐惧,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办事很有把握。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办事严肃认真。
莫名其妙: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名,说出。
狼狈不堪:形容处境困难,窘迫。
三、文学常识。
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另外两位分别欧亨利(美)和契诃夫(俄)。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我”一家人在去哲赛尔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划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态情形、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现代文阅读链接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归纳一下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于勒挥霍家产,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于勒被送到海外。
→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期待→破灭(心理)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悬念→结局(技巧)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结果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2、“我”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的冷酷无情。
试梳理一下“我”的心理活动。
“我”目睹父母发现于勒叔叔是穷水手时心理的变化,对于勒叔叔产生无比的同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
九上语文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拉余同饮。
余强饮(13)三大白(14)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考点汇总《湖心亭看雪》一文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到底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告诉读者什么呢?这短短的159个字,到底该如何解读呢?纵览各位名家名师们的见解,其争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更定”到底为何时?事实上,连人教版教材都三易其稿,其争议程度可想而知了。
仔细阅读各类资料,就会发现,争论的焦点无非集中在一点上——到底是“晚上八点”还是“凌晨”,即“更”解释为“初更”还是“五更”,或者“定”解释为“开始”还是“结束”。
其实,无论哪一种理解,都没有确切的证据,而张岱到底是什么时间去的,已经无从得知。
不过按照后文的发展来看,凌晨四五点钟去更能符合当时的情况。
因为,作者去的时候,“两人”早已“铺毡对坐”。
所以,张岱如果是晚上八点去的话,那么他们可能是下午就已经过去了。
而下午去湖心亭,似乎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而如果是凌晨去的话,显然太早,舟子睡意朦胧中被叫去划船,心中当然觉得张岱太“痴”了。
到了湖心亭一看,居然还有比他们更早的,所以才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故而,“更”解释为“五更”较合适。
二、景物到底是何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李白笔下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还是陶渊明笔下的“悠然见南山”,其中蕴含的情感才是我们真正要探究的“真意”。
本文中的景物共有两处,一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二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值得我们分析和玩味的,当然是后者。
1.“痕、点、芥、粒”是否为量词?很多教师认为:这四个“量词”用得巧妙,还有人甚至把它们分别替换成“条、座、艘、个”,煞有介事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我们知道,在文言文的习惯里,根本没有“量词”的概念,这一点,随便举一隅便可得知,如同样是清朝作者林嗣环的《口技》一文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九年级语文知识速记手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ɡ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翅翼(yì)2.字形sī(嘶)哑 hóu(喉)咙悲fèn(愤) lí(黎)明邮piào(票) 坟mù(墓) 海xiá(峡) 云yān(烟) 轻línɡ(灵) 庄yán(严) 柔nèn(嫩) é(鹅)黄 liánɡ(梁)间 nínɡ(凝)望màn(漫)游吹xī(熄) 沉zuì(醉)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期末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期末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课内文章梳理 中考链接 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期末知识梳理【基础巩固】一、字音字形阴晦(huì)愕然(è)鄙夷(bǐ)黛色(dài)惘然(wǎng)恣睢(zì cuī)寒噤(jìn)嗤笑(ch ī)髀间(bì)伶(líng)仃獾(huān)猪潮汛(xùn)急促(cù)撩(liáo)逗狗吠(fèi)胆怯(qiè)给(jǐ)予肥硕(shuò)撅(jué)断嬉(xī)闹稠(chóu)密驱(qū)除戳(chuō)破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 煞白(shà) 撬开(qiào ) 诧异(chà ) 牡蛎(mǔ lì) 褴褛(lán lǚ) 阔绰(chuò) 棱(léng)角抽噎(yē)恍(huǎng)惚祷(dǎo)告过瘾(yǐn)簪(zān)子圣诞(dàn)发窘(jiǒng)妒(dù)忌窸(xī)窣(sū)从(cóng)容不迫斩(zhǎn)钉截铁二、词语积累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如许:这么些。
嗤笑:讥笑。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鄙夷:看不起。
阴晦:阴沉昏暗。
愕然:吃惊的样子。
恣雎:放纵,放任。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撩逗:挑逗;招惹。
嬉闹:嬉戏打闹。
撅断:折断。
仓皇:匆忙而慌张。
一落千丈:形容下降得很厉害。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呵斥:大声斥责。
恍惚:神志不清。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发窘: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人给我们的启示- 了解古代文化和智慧- 研究古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领悟古人的人生哲理第二单元:翻译与交流- 研究翻译的基本技巧- 掌握对文本进行逐句翻译的方法- 研究有效的交流和表达技巧第三单元:天下大家庭- 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研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行为第四单元:情感的表达- 研究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 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第五单元:关爱生命- 了解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研究关心和保护生命的态度和行动-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六单元:经典诗词赏析- 研究古代诗词的鉴赏和理解- 培养对诗词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抱负第七单元:影视文化- 研究欣赏电影和影视剧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影视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探讨影视作品对人们的影响第八单元:历史的记忆- 研究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理解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和意义- 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的能力第九单元:当代生活与文学- 了解当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和问题- 探究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价值第十单元:阅读策略与应用- 研究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阅读兴趣和惯第十一单元:文言文阅读- 研究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欣赏文言文的优美和独特之处第十二单元:古籍与古代文化- 了解古籍的分类和特点- 探究古籍对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研究古代文化的精神和观念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目标,学生将会学习和掌握不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1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1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寓居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响全都消逝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衣无缝,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明晰〕见到的影子,只要〔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团体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拉余同饮。
余强饮〔13〕三大白〔14〕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团体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团体〕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俗气〕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分,船夫自言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贫贱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二三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二三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自然物语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鉴赏梳理(一)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鉴赏梳理(一)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重点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强化了哀伤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象征。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诗人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反复咏叹“行路难”,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但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谪.守(zhé)淫.雨(yín)潜.行(qián)岸芷.(zhǐ)汀.兰(tīng)环滁.(chú)林壑.(hè)林霏.(fēi)阴翳.(yì)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颓.然(tuí)更.定(gēng)毳.衣(cuì)雾凇.(sōng)铺毡.(zhān)金樽.(zūn)投箸.(zhù)宫阙.(què)琼.楼(qióng)婵.娟(chán)绮.户(qǐ)琅琊..(láng yá)伛偻..(hàng dàng)日星隐曜.(yào)薄暮冥.冥(míng)..(yǔ lǚ)沆砀宠辱偕.忘(xié)心旷神怡.(yí)浩浩汤.汤(shāng)樯.倾楫摧(qiáng)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3)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2.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3)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
)(4)则有去.国还乡[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6)沙鸥翔集.(古义:停息。
今义:集会,集体。
)(7)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轻微。
)(8)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心愿;意向。
)(9)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
今义:芳香。
)(10)佳木秀.而繁阴(古义:茂盛。
今义:清秀。
)(11)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精选:第三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精选:第三单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三单元)一、作家作品1.《故乡》作者鲁迅。
2.《孤独之旅》作者曹文轩,中国当代作家。
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4.《心声》作者黄蓓佳。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阴晦(huì)猹(chá)獾(huān)弶(jiàng)脚踝(huái)髀(bì)愕(è)然鄙(bǐ)夷嗤(chī)笑黛(dài)惘(wǎng)然恣(zì)睢(suī)栈(zhàn)桥牡(mǔ)蛎(lì)拮(jié)据(jū)煞(shà)白发窘(jiǒng)抽噎(yē)祭祀(sì)颧(quán)瑟(sè)褴(lán)褛(lǚ)阔绰(chuò)蜷(quán)着妒(dù)忌(j ì)2.形近字磕(磕头)萧(萧瑟)抠(抠出)诘(诘责)褛(褴褛)饯(饯别)瞌(瞌睡)箫(箫管)伛(伛偻)拮(拮据)镂(镂空)栈(栈桥)蜷(蜷着身体)愣(愣住)瑟(瑟索)倦(疲倦)楞(瓦楞)毖(惩前毖后)3.多音字模:模(mó)型;模(mú)样咽:咽(yān)喉;哽咽(yè);吞咽(yàn)正:正(zhènɡ)好;正(zhēnɡ)月更:更(ɡènɡ)加;变更(ɡēn ɡ)三、词语积累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重点词语: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心绪:心情。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嗤笑:讥笑。
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第三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4)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
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②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
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中的“息”本是动词“平息”,
• (5)归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③吾谁与归(归依,一道)
• (6)意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②每有会意(意旨) ③此中有真意(心思)
• (7)是 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②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 (8)更 ①是日更定矣(ɡē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一更为2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ɡènɡ,还)
• 2.本单元一词多义重点虚词。
• (1)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 (2)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 (3)乎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 (4)而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考点二:字词解释 • 结合句意和语境,对重点字关键词的解释要正确。 ●小试牛刀 • 对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景色) 朝晖夕阴 (日光) • B.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图) • C.客此 (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 D.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千里共婵娟(指嫦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九课故乡()鲁迅一、作者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中写过小说和散文、杂文,其中杂文700多篇,为我们留下3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本文选自《呐喊》。
二、基础知识1.生字注音阴晦(huì) 寓(yù)所猹(chá)獾(huān) 五行(xíng)缺土祭祀(sì)弶(jiàng) 脚踝(huái) 髀(bì)骨愕(â)然鄙(bǐ)夷(yí) 深黛(dài)惘(wǎng)然隔膜(mï) 恣(zì)睢(suī)瓦楞(lãng)伶仃(dīng)秕(bǐ)谷鹁(bï)鸪(gū)打拱(gǒng)潺潺(chán)2.词语解释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如此,这样。
鄙夷:轻视,看不起。
辗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恣睢:放纵,放任。
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愕然:吃惊的样子。
愕,惊讶、发愣。
寒噤: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
3.文学常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
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思想家的敏锐洞察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分析。
他在许多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透视。
《故乡》一文,从闰土、杨二嫂十年里的变化这一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
三、内容(一)整体感知——线索与结构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
【点拨明确】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2根据以上思路,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明确】第一部分(1~5段):写故乡萧条的景象、“我”回故乡的目的和原因以及复杂心情。
第二部分(第6段至“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故乡人的变化。
第三部分(从“又过了九日”至文末):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受和心情。
(二)深层赏析1跳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
(悲哀)(学生跳读课文中写“我”的情绪的段落。
如开头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结尾的“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等段落。
)【点拨明确】本文作者的感情主要表现在“故乡之景”和“故乡之人”两个方面。
(1)朗读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找出令“我”悲哀的因素。
(重点阅读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注意重读“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荒村”等词语。
)(2)对比朗读小说中“记忆中的故乡”的部分,注意其中“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
小结: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和“萧索”。
2环境描写赏析课文在前面几段分别写到了现实故乡的景色和记忆中故乡的景色,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画各有什么特点?两幅图画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点拨明确】现实故乡图景:勾画了一幅萧条、荒寂的现实故乡冬景图,初步表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旧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状况,为闰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烘托了闰土的悲惨命运和“我”的悲凉心情。
记忆故乡图景:景物——天空、圆月、西瓜、沙地;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景象特点——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艳丽,美好动人。
小结:作者用这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
与现实中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拓展提升环境描写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它自然成为最凝聚作者心血的地方之一。
请你结合所学的小说相关内容,说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点拨示例】一般来说,小说中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
3.展示人物活动场所。
4.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5.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
6.预示人物的命运。
7.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内容做铺垫。
8.烘托特定情形下的特定心理。
9.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10.深化作品主题。
(四)人物形象赏析1闰土的形象(1)小组讨论: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
请细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填写下边的表格。
【点拨归纳】小说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角度对比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活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
(2)合作讨论: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主题探究)【点拨归纳】“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杨二嫂形象(1)小组讨论: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的。
请细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填写下边的表格。
【点拨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2)小组讨论: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点拨归纳】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他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3“我”的形象(1)小组合作研讨: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
①回故乡——急切②见故乡——悲凉③忆故乡——沉重、忧愤④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⑤见杨二嫂——惊吓、困窘⑥见闰土——兴奋、惊异⑦离故乡——茫然、气闷、悲哀、希望(2)“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
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
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拨明确】“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
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我”感到痛苦悲哀。
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
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五)语言品析(1)“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点拨明确】“高墙”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儿童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所以“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因而感到气闷。
(2)“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点拨明确】“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所以“我”感到“悲哀”。
(3)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点拨明确】闰土的“愿望”就是在对神灵的膜拜中得到安慰,相对而言,他的“愿望”就在最近的神灵上,所以切近;而“我的愿望”却是希望有新的生活,这是遥远的,不可知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和希望“新的生活”变成现实的迫切心情。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点拨明确】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奋斗,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实践,希望就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
全句强调了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以路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题,给人以信心和鼓舞。
(5)三个“辛苦”各指哪三类人?在当时,他们各自的社会性质是怎样的?【点拨明确】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辛苦”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
(6)“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点拨明确】“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了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
2标题意蕴(1)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点拨明确】三个。
除了对比鲜明的“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之外,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理想中的故乡”。
从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我”对未来的故乡有一个朦胧的希望轮廓。
(2)“故乡”是谁的?【点拨明确】这个问题是把小说的社会意义推到了更广阔的层面。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故乡失落了,又也许只存在于孩童纯真的眼睛里。
小说中的故乡是“我”的,又是“我们”的。
它有着普遍的象征意味,代表着人的精神归宿。
(3)“故乡”在哪里?【点拨明确】结合课后练习,研究“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深刻意蕴。
从小说对宏儿和水生的想象中,可窥见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理想中的故乡,不在儿时飘渺的回忆中,更不在世俗、功利、隔膜的成年世界里,它需要我们去追求,去勇敢地开辟新路。
(4)全文的底色是沉重和悲哀的,那么有没有一点亮色呢?【点拨明确】课文的结尾,作者写出了理想中富足美丽充满活力的家乡,并且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