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变形记》教学设计之五
《变形记》的教案
《变形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二、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和象征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2. 阅读:学生自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和象征意义。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的积极性。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学生心得体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
3. 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及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着现实社会的压力和人性的异化。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变形记》原著或相关教学资料。
2. 辅助材料:关于卡夫卡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投影仪、PPT等。
八、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学生自读小说第一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讨论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5.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重新阅读《变形记》,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讨论作品中的人性探讨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变形记》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精品
《变形记》教案教学设想: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作文只有粗线条的记叙,而忽视了典型的细节描写,文章的感情干巴巴的。
在阅读《变形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此文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荒诞而真实,而真实体现在具体而典型的细节描写中。
于是,灵光一现,我决定从写作的角度来教学这篇《变形记》。
对于这篇文章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文,师生一起弄清楚文本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等,这要花两节课的时间。
第二步,赏析文本的艺术特色,。
对于这点,我就是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来审视的。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归概括整合的能力;2、提高赏析阅读文本的能力;3、写作中掌握适当地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细节描写,掌握其类型以及作用。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赏析本文的荒诞而真实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品中的细节,品味细节,运用细节。
学生情况:学生作文中缺乏真实性,缺乏真情实感,缺少典型的细节描写,缺乏深层次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次写的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的作文,有很大的进步,大多数的同学能紧扣话题并能围绕中心而展开。
但许多文章不真实,缺乏感情,无细节描写,而黄银同学的文章就注意到细节描写了。
现在请黄银同学上来朗读她自己的文章。
(朗读完后,请同学互评,老师强调细节描写。
)二、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三、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分组进行:一组同学找第一部分的细节描写,二、三组同学找第二部分的细节描写,第四组同学找第三部分的细节描写。
经过讨论后,一起归纳如下:1、环境描写:对房间中的贵妇人的像画的两次描写,医院的描写。
2、肖像描写:甲虫的描写,父亲的衣着的描写。
高中语文变形记教案
高中语文变形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变形记》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形象和心理变化。
3. 培养学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小说荒诞情节背后的深刻内涵。
2. 难点:探讨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三、教学准备
《变形记》文本、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变形记》,大家之前都预习过了吧?
生:预习过了。
师:那谁来说说看,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个啥?
生:就是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
师:对,这是故事的一个重要情节,那他为什么会变成甲虫呢?这背后有没有什么深意呀?
生:可能是象征他生活压力太大了吧。
师:嗯,很有道理。
那变成甲虫后的格里高尔,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呢?
生:他一开始还想着工作,后来就很绝望。
师:没错,那大家想想,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呢?
生: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压迫。
师:非常好!那这篇小说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们热烈讨论)
师:好啦,谁来说说讨论的结果呀?
生:我觉得是揭示了人性的冷漠和社会的残酷。
师:很棒!那这篇小说的荒诞情节,对表达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让主题更深刻了。
师:对呀,这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变形记》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出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以后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形记》这部小说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的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卡夫卡的认知,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回答问题(问题涉及人物、情节等)。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刻画,解读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如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个问题,如家庭关系、人性探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3. 主题:人性、家庭、社会4. 人物:格里高尔、母亲、妹妹、父亲等5. 艺术特色:象征、心理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课文《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卡夫卡的创作背景,了解其文学地位。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变形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3. 探讨《变形记》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4.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变形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3. 探讨《变形记》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变形记》中的现实与幻想的交织。
3. 探讨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象征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卡夫卡的创作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幻想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变形记》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重点内容和作者简介。
3.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4. 作业纸:用于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变形记》,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其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八、课堂练习:(1)格里高尔变形的具体原因是什么?(2)格里高尔的变形给他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3)课文中的现实与幻想是如何交织的?(4)请简要概括《变形记》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变形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为《变形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五章节。
本章节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变形及其经历。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领会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对人性、人伦、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批判。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复述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变形及其经历。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学生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对人性、人伦、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批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情节理解,以及对作者思考和批判的领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变形”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明确主人公的变形及其经历。
4. 象征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主人公的变形象征着什么,虫子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什么等。
5. 深层含义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深层含义,如对人性、人伦、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作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变形记》主人公:变形:象征手法:深层含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
2. 请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3.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深层含义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变形记》的课文教案
《变形记》的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主题和背景。
2. 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解读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变形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主人公的变形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3. 文本中的主要象征和隐喻。
4. 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主题、人物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影响。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
4. 案例分析: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对其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的表现。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论文写作: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象征、隐喻的分析和解读。
3.2 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
3. 提高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1. 《变形记》原文文本。
2. 相关学术论文、评论、解读等。
3. 电影、戏剧等改编作品。
4.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变形记》的相关改编作品。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变形记》。
3. 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表演《变形记》的话剧。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第3-4课时:阅读理解,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变形记》教学设计
《变形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变形”这一情节的象征意义,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
(2)探讨“变形”这一情节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荒诞情节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小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文学流派特点,为学生理解小说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略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4、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变形记》与其他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加深对小说独特艺术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变形的图片或影视作品片段,如《变形金刚》《蜘蛛侠》等,引发学生对“变形”这一主题的兴趣。
(2)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物,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卡夫卡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文学地位,让学生了解他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贡献。
(2)讲解《变形记》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思潮和卡夫卡个人的生活遭遇,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初读文本(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心理变化以及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形记吗?”2. 讲解:讲解变形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法则。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平移、旋转、翻转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变形设计。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6.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教学2. 内容:(1)变形记定义、分类和应用(2)变形基本法则:平移、旋转、翻转(3)创意变形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变形方法,设计一幅创意变形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形设计,进行课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变形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
4. 作业设计: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一、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1. 翻转:指导学生理解翻转的概念,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教案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变形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熟悉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难点: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变形记》全文、教学辅助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起小说《变形记》的作者和大致故事情节。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变形记》的第一章,并回答以下问题:1. 小说的开头部分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 简要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
3.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讲解分析(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变形记》的作者鲁迅,并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解释其中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3. 着重讲解小说中的寓言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批判。
讨论互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变形记》这个标题有什么寓意?2. 小说中的“变形”是指什么?3. 作者通过小说想要表达什么?拓展延伸(20分钟)1. 分享其他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比如《狂人日记》等。
2. 邀请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个现代版的《变形记》故事大纲。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习并阅读第二章到第四章。
六、板书设计《变形记》教案七、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导入、阅读理解、讲解分析、讨论互动、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变形记》这部作品。
尤其是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下节课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的内涵和形式。
《变形记》教学设计
《变形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变形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探讨人性和社会现实。
理解小说中荒诞、象征等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
2、难点解读小说的深层主题,如异化、孤独、生存困境等。
引导学生将对小说的理解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关键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3、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4、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说一只大甲虫,那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卡夫卡的《变形记》,看看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奇特经历。
(二)作者和作品背景介绍弗朗茨·卡夫卡,这位奥地利的小说家,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和孤独。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的压力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变形记》创作于 1912 年,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疏离。
卡夫卡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这个荒诞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
(三)文本阅读与分析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说的开头,描述一下格里高尔醒来后发现自己变形的情景。
(学生阅读后回答)“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自己的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变形记》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4.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教学设想:针对本文篇幅长的特点,布置预习作业如下:1、阅读课文,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并对比家人的心理变化。
3、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2、背景介绍: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变形记》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变形记》作为教学文本,该文本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五单元。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变为昆虫的荒诞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冷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荒诞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变形记》的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荒诞风格的解读,以及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变形记》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变形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艺术风格。
3. 内容讲解:教师对《变形记》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解,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象征手法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主人公的变形、家庭成员的变化等,理解其背后的寓意。
5. 荒诞风格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荒诞风格,思考其对现实社会的反映。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写作、分析等手法,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变形记》故事情节主人公内心世界象征手法荒诞风格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变形记》的故事情节。
2. 请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3. 请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并解释其寓意。
4. 请谈谈你对作品荒诞风格的理解。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变形记》教案教案《变形记》教案教案(精选16篇)《变形记》教案教案篇1梁玉秀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变形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变形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变形记》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课文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变形记》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思考,对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有所认识和思考。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难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文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课文情节: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历2.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3. 象征手法:昆虫的象征意义和社会的冷漠4. 主题思想: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冷漠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解释。
答案: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昆虫的形象上,昆虫象征着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时代背景。
分析《变形记》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掌握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和文学风格。
1.2 教学内容弗朗茨·卡夫卡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变形记》的出版背景和文学评价。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概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采用讨论法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采用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小说内容。
第二章:卡夫卡生平与作品简介2.1 生平介绍介绍弗朗茨·卡夫卡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件。
强调卡夫ka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作品简介简要介绍卡夫卡的其他著名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分析《变形记》与其他作品的联系和区别。
2.3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探讨卡夫卡作品中的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思考卡夫卡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故事概述概述《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
强调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和家庭变故。
3.2 人物分析分析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如父亲、母亲和妹妹的角色和影响。
3.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现实与幻想、人性和社会的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着什么。
第四章:叙述技巧与文学风格4.1 叙述视角分析《变形记》中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
探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运用。
4.2 文学风格分析卡夫卡的文学风格,如荒诞性、讽刺和黑色幽默。
探讨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叙述节奏。
4.3 分析与评价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和文学风格的作用。
评价卡夫卡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讨论成果。
强调学生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
5.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卡夫卡作品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如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
《变形记》教案6篇
《变形记》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变形记》教案6篇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教学检查和评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形记》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变形记》的教案
《变形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3.探讨小说中的荒诞现实主义特点,理解小说对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反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和心理变化,理解荒诞现实主义特点。
2.教学难点:探讨小说对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反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卡夫卡的形象,简要介绍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变形记》这部作品。
2.课程内容讲解(1)介绍《变形记》的基本情节讲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以及变形后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
(2)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通过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分析他在变形过程中的恐惧、孤独、绝望等情绪。
(3)探讨荒诞现实主义特点以小说中的细节为例,分析荒诞现实主义在《变形记》中的体现,如格里高尔的变形、家庭成员的反应等。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a.格里高尔的变形对家庭产生了哪些影响?b.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c.《变形记》中的荒诞现实主义特点有哪些?(2)小组汇报4.拓展延伸a.《变形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b.如何看待小说中家庭、人性、社会等方面的反思?(2)分享相关作品向学生推荐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拓展学生对荒诞现实主义的认识。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了解荒诞现实主义特点。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变形记》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讲解不够详细、讨论引导不充分等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变形记》2.辅助材料:卡夫卡生平介绍、相关作品简介、课堂讨论题目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小说的内涵。
高二语文必修课程《变形记》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课程《变形记》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变形记》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意义的哲学小说。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梅尔索的人生成长与自我反思,探讨了人存在的意义、自由与责任、生与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重要哲学问题。
故事情节紧凑,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文化和思辨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思考能力;3.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和深入思考小说中涉及到的哲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难点: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如生命的意义、自由与责任、人与社会关系等。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导学1.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法国哲学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哲学思考的兴趣。
2.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加缪以及小说的背景,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整体阅读与讨论1.教师进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章,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提出问题。
2.分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和哲学问题。
3.组织全班讨论,汇总各组的观点和问题。
第三课时:重点情节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如梅尔索的审判、他对自由的思考、最后的自由选择等。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撰写有关情节分析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主题思考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如生命的意义、自由与责任、人与社会关系等。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观点和思考。
第五课时:写作指导与反思1.教师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写评论等。
2.学生相互交流作品,互相点评,进行反思并修改作品。
第六课时:总结与评价1.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汇总各组的主题思考和写作成果。
2.教师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教案5[导学新概念]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住基干,二要以意会之。
要注意外国小说中静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会带领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西方小说的心理描写,也是把不同时空的情节高度集中起来的一种手法。
从心理描写中可以了解丰富的情节。
以变形、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读这个单元的小说,要注意对非现实的情节的欣赏。
成了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
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是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弄懂感到不习惯的译文语言和不符合我们民族欣赏习惯的艺术手法,从而走进外国文学的殿堂。
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他们便一反传统文学的理性思维、有序组合和对事物的现实描写,而主张在非理性和反常规的格局下表现作家主观的直接体验。
于是我们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不仅渗透悲观情绪和虚无思想,且到处充满潜意识、梦幻、象征、直觉、联想和自我。
其人物描写常常非性格化,故事叙述常常非情节化,结构安排常常非层次化。
……总之,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
它是处于信仰危机的西方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曲折反映。
(《百科辞典•文学辞典》,学苑出版社出版,总主编:何立,第518页)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于此。
(《外国现代作品选•前言》第5页,袁可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马克思《资本论》第六章的初稿,转引自《新德意志报》文化周刊《星期日》1963年第31期)[教学设计ABC]A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要让学生耐住性子反复读,在了解大致情节和人物的基础上,抓住理解小说的突破口进行讨论: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在讨论中鉴赏,鉴赏主人公的人性,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致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
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虚构的故事情节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是可能的。
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
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三、讨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从而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
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
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
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
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
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
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
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四、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
明确: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
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
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贱;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
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当然,对小说的主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五、研究: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本质的。
落实课后练习三的要求。
明确:(1)小说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
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母亲无奈,父亲狂怒,妹妹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的脉脉温情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作者用了写实的手法,使荒诞、变形的情节真实可信。
设计B的揭示上研究《变形记》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同设计A。
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同设计A。
三、借助袁可嘉先生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本质特征的揭示(袁论见“资料显示屏”),分析《变形记》的思想内容。
《变形记》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揭示。
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时,接触了许多被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使他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
他从个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个社会,目标是笼统的、抽象的、片面的。
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
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
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
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
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是绝大多数人每天所面对的。
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
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
《变形记》对人与人关系的描写,是小说的重心所在。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
当他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
但当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了。
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情感还在。
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父亲暗暗存了一笔钱,他为妹妹上音乐学院而筹划……他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引起了他父亲、母亲、妹妹态度的变化。
他的母亲可怜儿子,想看看儿子。
看见儿子,却昏过去了。
她内心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
他的父亲由惊奇而愤恨而狂怒,用手杖赶儿子回屋里去,用苹果砸他,慈父之爱已消失殆尽。
他的妹妹开始还照顾他,不久便厌恶,最后把他锁在房里。
由于他的父母亲和妹妹的亲情淡薄,人性扭曲,致使格里高尔绝望而死。
他死后,全家人如释重负,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地外出郊游。
格里高尔的死并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
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只是金钱和利益。
《变形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展示。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包括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
《变形记》表现了对人的本性的揭示与否定,在冷漠的现实世界中,人已经难以保全自己的本性,人已经异化,成了非人,这显然是作家对人的本性的深刻透视。
《变形记》对人与自我关系的展示,体现在小说中大量表现人物意识的混沌与虚幻。
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事”和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成失掉了自我。
他想找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价值,但彻底失败了,变成了大甲虫。
大甲虫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设计C探究性学习:《变形记》写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为大甲虫,最后凄凉地死去。
请参阅有关资料思考以下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格里高尔由人变成大甲虫格里高尔清早起来就变成甲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然而,格里高尔对自己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变形后又像正常人一样想他的差事,并沿着这个线索展开情节。
请从现实与虚幻的结合上鉴赏卡夫卡作品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