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1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23% Option 1
5.操作面板
操作面板也叫操作台, 它是 人机对话的纽带。 根据具体 情况, 操作面板可大可小, 大到可以是一个庞大的操作台, 小到只有几个功能键和开关。
系统负载匹配问题 逻辑电路间的接口及负载匹配问题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有时需要TTL和CMOS两种电路混 合使用, 但两者要求的电平不一样(TTL高电平为+5 V, CMOS则为+3V~+15V) , 因此, 一定要注意电 流及负载的匹配问题。 MCS-51系列单片机负载匹配问题 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之间, 微型计算机与I/O接 口之间都存在着负载匹配问题。
4.开关量I/O接口 设计
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 统中, 除了模拟量 输入/输出通道外, 经常遇到的还有开关 量I/O接口。
6.系统速度匹配问题
在不影响系统速度的前提下, 时钟频率选低一些为好, 这样 可降低系统对其他元器件工作
速度的要求, 从而降低成本 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0% Option 2
3. 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开发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划分功能模块及安排程序结构。 (2) 画出各程序模块详细的流程图。 (3) 选择合适的语言(如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 编写程序。 (4) 将各个模块连结成一个完整的程序。
8.1.6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试
1. 硬件调试 根据设计逻辑图制作好实验样机, 便进入硬件调试阶段。 调试工 作的主要任务是排除样机故障, 其中包括设计错误和工艺性故障。 1) 脱机检查 用万用表或逻辑测试笔逐步按照逻辑图检查印刷板中器件的电源及 各引脚的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是否有 短路等故障。 有时为了保护芯片, 先对各管脚电位(或电源)进行检查, 确定无误后再插入芯片检查。

计算机控制系统PPT_1

计算机控制系统PPT_1

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的 方式称为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
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且不受计算机控制, 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做相应操作的方式称为离线方式 或脱机方式。
②实时: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要在一定的时 间范围内完成,亦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 速度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失去了控制的时 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设备 口电路 作台
口电路
多路开关 A/D
D/A
多路开关
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出I/O 通道传感器及 变送器工
执行机构



信号检测
及变送
被控对象
2019/11/2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第一章 绪 论
15
—计算机控制系统—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作用如下三个方面: ①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
2019/11/22
第一章 绪 论
36
—计算机控制系统—
1-2-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工作站 — 现场智能仪表-智能电磁流量计
结构模式为:“工作 站一现场总线智能仪 表”二层结构,降低 了成本,提高了可靠 性,并且在统一国际 标准下可实现真正的 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2019/11/22
2019/11/22
第一章 绪 论
25
—计算机控制系统—
1-1-2 信号特点(7)
• 零阶保持器恢复信号的示意图
y
采样信号y(kT)
原信号y(t)
恢复信号yh(t)
t
2T 4T
6T
零阶保持器算式 yh(kT+t)=y(kT)
0≤t<T, k=0, ±1,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输入/输出通道设计、人机操作界面设计及可靠性设计等几个方面。 (1)计算机系统选择与配置 (2)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设计 (3)人机交互界面硬件设计 (4)可靠性设计
在以上硬件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遵循边设计,边调试, 边修改的原则,包括元器件测试、电路模块调试、子系统调试等。 这样,问题发现得越早,对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的影响就越 小,付出的代价也越小。
(3)来自控制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
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 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控制设备制造厂家对系统 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无 法避免,可不必过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 过考验的系统。
经过上述系统仿真调试,并取得满意控制性能的计算机控 制系统运到现场就可以进行现场安装调试了。现场调试是实际 生产过程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的全面检查与性能评估,与实 验室的半实物调试相比,需要特别注意系统的安全性与抗干扰 等问题。在通过现场安装调试后,就可以投入实际生产过程进 行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时隐 时现的现象,暴露设计缺陷,这时设计者应当认真分析问题根 源,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也应当长期 考验,针对现场特殊的工作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经 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并取得满意的性能评价之后,整个控制系 统就可以正式投入到实际运行中了。
8.2.4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在硬件、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已经进行了分模块调试。在系
统投入现场运行之前,还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硬件、软件的联合调试与 系统的仿真调试。软、硬件联调是整个调试的基础,这个步骤在硬件 设计时就开始了,即逐个功能模块进行边设计边调试,并将调试好的 模块逐步加入硬件系统进行联调。在硬件调试通过的情况下,就可将 软件系统加入进去,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的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 目的是检验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的正确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在联合调 试过程中,不但会发现软件错误,还会发现一些在硬件调试中未发现 的硬件故障或设计缺陷,可根据情况予以修正。上述软件、硬件的联 合调试一般是脱离实际的被控过程进行的,主要在于检验系统硬件、 软件设计在功能上的正确性,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因 此,还必须经过整个系统的仿真试验来检验系统的实际控制性能是否 能满足指标要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设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设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设-(2)目录一、摘要----------------------------------------------1二、硬件设计------------------------------------------21.硬件设计说明--------------------------------------22.工作原理-------------------------------------------23.元器件选择-----------------------------------------34.电路元件表-----------------------------------------6三、软件设计-----------------------------------------71.软件设计说明---------------------------------------72.梯形程序图-----------------------------------------73.程序连接示意图--------------------------------------7四、组态设计------------------------------------------81.MCGS组态软件介绍------------------------------------82.仿真画面的设计--------------------------------------93.通过PLC进行编程------------------------------------13五、系统总原理图--------------------------------------15六、设计总结------------------------------------------16七、参考文献------------------------------------------17一.摘要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装备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装备进行控制和监控的技术。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过程:1. 设计控制系统: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过程和装备的特点,设计一个适合的控制系统。

这包括确定需要控制的参数、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以及系统的结构和算法等。

2.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安装:根据设计的控制系统,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监测装备的状态和参数,例如温度、压力、速度等;执行器用于控制装备的运动和操作,例如电机、阀门等。

3. 数据采集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传输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计算机控制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装备的状态和参数。

4. 控制算法的实现:根据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相应的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根据装备的状态和参数,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5. 控制指令的传输和执行:计算机控制系统将计算出的控制指令传输到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指令控制装备的运动和操作。

6. 监控和故障检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装备的状态和参数,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

如果发现故障,系统会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数据记录和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会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监测装备的运行情况、故障分析和预测等。

8. 人机界面: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一个人机界面,使操作人员可以对装备进行监控和控制。

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查看装备的状态、调整控制参数、进行故障排查等操作。

总结起来,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设计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安装、数据采集和处理、控制算法的实现、控制指令的传输和执行、监控和故障检测、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及人机界面等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配合,实现对装备的精确控制和监控。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新编xu[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新编xu[1]1

目录目录 (1)实验一数据输入输出通道 (2)实验二信号采样与保持 (5)实验三数字PID控制 (7)实验四直流电机闭环调速控制 (9)实验五温度闭环数字控制 (11)实验六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13)附录 (15)实验一数据输入输出通道实验目的:1.学习A/D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2.学习D/A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芯片的使用。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系统板一块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5V的电压作为ADC0809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实验原理:1.A/D转换实验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最高可达到1200KHz、8位分辨率,8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ADC0809 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 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 (1MHz)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B、C、STR、/OE、EOC、IN0~IN7)。

实验线路图1-1为:图1-1 A/D转换实验接线图上图中,AD0809 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OUT1" 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间常数。

ADC0809 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 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可以给A/D 转换器输入-5V ~ +5V 的模拟电压;系统定时器定时1ms 输出方波信号启动A/D 转换器,并将A/D 转换完后的数据量读入到控制计算机中,最后保存到变量中。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正文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正文

1 引言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数据采集是工业控制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一些功能相对独立的单片机系统来实现,作为测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数据采集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据采集是工、农业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随时检测各生产环节的温度、湿度、流量及压力等参数。

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也是获取科学数据和生成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不断推广应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已经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数据采集系统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次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系统设计方案,并设计了硬件电路图,分析主要模块的功能及他们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关系。

最后利用Protel绘制了电路原理图,Keil编写源代码。

本课程设计采用89C51系列单片机,设计的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软件部分完成数据处理和显示。

数据采集采用AD0809模数转换芯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采样的周期由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控制。

完成采样的数据后输入单片机内部进行处理,并送到LED显示。

软件部分用Keil 软件编程,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程序部分负责对整个系统控制和管理,采用了汇编语言进行了判别通道、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显示、数据通信等程序设计,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使系统实现了通过一个A/D转换器采样一个模拟电压,每隔一定时间去采样一次,每次相隔的时间由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控制,采样的结果送入A/D转换器芯片0809,转换完成后,把转换好的数字信号送入并行接口芯片8255,然后由中断控制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在CPU控制下把8225中的数字送入外设即CRT/LED 显示。

计算机控制系统(1)

计算机控制系统(1)

计算机控制系统席爱民编著第1章绪论1.1 概述可以这样说,没有计算机的参与,现代化的自动化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微电子学、计算机技术革命性的发展,当今所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

要获得比模拟控制系统更好的控制性能,使控制系统具备新的功能,只有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具有信息储存记忆、逻辑判断推理和快速数值计算功能,是一种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其应用己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强有力地推动着技术与科学的全面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如今计算机控制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技术工程和各类工业生产制造过程的控制中。

学习本书的目的:本书将侧重系统讲述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较为实用的计算机先进控制算法。

实际上目前全部的控制系统都是基于计算机控制,因此懂得计算机控制是很重要的。

如果将计算机控制系统仅仅看作模拟控制系统的近似是很不够的。

因为那是没有看到计算机控制的全部潜在能力。

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就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控制的全部潜能。

计算机控制系统存在着一些模拟控制系统所没有的相应现象,本书的主要目标就提供了解、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对于从事控制系统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

本章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任务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发展概况及趋势;了解过程自动化的任务,进一步明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特点。

1.1.1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计算机反馈控制系统如图1.1所示。

系统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号,即模拟连续信号及数字离散信号。

因而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就不能完全采用连续控制理论,需要有相应的离散控制理论与之相适应。

不同类型信号混合的分析有时是困难的,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描述系统在采样点上的表现就足够了。

1.1.2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具有纯滞后一阶惯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具有纯滞后一阶惯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具有纯滞后一阶惯性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设计任务 (1)1.1 题目 (1)1.2内容与要求 (1)二、设计思想与方案 (2)2.1控制策略的选择 (2)2.2 硬件设计思路与方案 (2)2.3 软件设计思路与方案 (3)三、硬件电路设计 (3)3.1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ADC的连接 (3)3.2 ADC与单片机8051的连接 (4)3.3 单片机8051与DAC的连接 (4)3.4 整机电路 (5)四、系统框图 (7)五、程序流程图 (8)5.1 主程序流程图 (8)5.2 子程序流程图 (9)六、数字调节器的求解 (11)6.1 基本参数的计算 (11)七、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13)7.1 θ=0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13)7.2 θ=0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分析 (14)7.2 θ=0.4461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16)7.3 θ=0.4461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分析 (17)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0)参考资料 (21)一、 设计任务一、题目设计1. 针对一个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1sKe G s Ts τ-=+的温度控制系统和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 工程要求相角裕度为30°~60°,幅值裕度>6dB✧ 要求测量范围-50℃~200℃,测量精度0.5%,分辨率0.2℃2. 书面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布线连接图,并转化为系统结构图 具体要求:✧ 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的选型✧ 微型计算机的选型(MCS51、A VR 等等)✧ 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其它扩展接口电路(主要是输入输出通道)✧ 利用Protel 绘制原理图,制作PCB 电路板(给出PCB 图)3. 软件部分:✧ 选择一种控制算法(最少拍无波纹或Dalin 算法)设计出控制器(被控对象由第4步中的参数确定),给出控制量的迭代算法,并借助软件工程知识编写程序流程图✧ 写出主要的单片机程序4. 用MATLAB 和SIMULINK 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对象确定:K=10*log(C*C-sqrt(C)),rand(‘state ’,C), T=rand(1)考虑θ=0或T/2两种情况,即有延时和延时半个采样周期的情况。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控制算法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模拟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混合计算机控制系统。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反馈元件等。

4.计算机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

5.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楼宇自动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_离散域设计1_z平面根轨迹

计算机控制系统_离散域设计1_z平面根轨迹

s域
3) K=1,s2+2s+1=1 s1=s2=-1为分离点
K<1时响应过程单调;K>1时振荡
-2
-1 0
离散系统:G(z) =
⎡ 1 − e− sT
Z⎢ ⎣
s
K⎤
s(s
+
2)
⎥ ⎦
=
K (1 − z−1 ) ⎡ 2 ⎤
2
Z ⎢⎣ s2 (s + 2) ⎥⎦
= K z + 0.935 (z − 1)(z − 0.819)
z平面根轨迹应相对于单位圆来分析
形状不同(z变自换动化的学院非线性关系)
10
R(s)
K
C(s)
R(s)
例5-2
s(s + 2)
K C(s) s(s + 2)
连续系统: G(s) = K
T=0பைடு நூலகம்1s
s(s + 2)
1) I型系统,阶跃响应稳态误差为0
s1 = 0, s2 = −2
Im K →∞
2)系统稳定,无论K多大(最小相位系统)
= −1
∏ (z − pi )
i =1
n
∏ 模值 ∏ 方程
K=
i =1 m
z − pi z − zi
i =1
m
n
相角 ∑ ∠(z − zi ) − ∑ ∠(z − p1 ) = (2k + 1)π
方程 i=1
i −1
k = 0, ±1, ±2,
z平面根轨迹的特殊性:
1) z平面极点的密集度很高,在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时 ,要求根轨迹的计算精度较高。
控制器传函 D(z) = 4.2(z − 0.3679) z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经典设计方法-精品文档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经典设计方法-精品文档

经ZOH后:
j T 1 e u ( j ) E * ( j ) D * ( j ) D j
j T 1 e s i n ( T / 2 ) j T / 2 G ( j ) T e Z O H j T / 2
ZOH传递函数:
s i n ( T / 2 ) u ( j) e D * ( j) E ( j j n ) D s T / 2 n
② 一阶保持器z变换法(斜坡响应不变法)
由于和零阶保持器z变换法类似的原因,这种方法应用的较少。
10
2. 一阶向后差分法
(1)离散化公式
实质:将连续域中的微分 用一阶向后差分替换
d c ( t ) / d t c ( k ) c ( k 1 ) ] / T tk T[
s与z之间的变换关系: (直接代入)
2
2
2
j T j T / 2 j T / 2 D D D 2 1e 2 e e j j A D j D T T / 2 j / 2 D T 1e T e e T
图5-10 双线性变换映射关系
2s ji n ( T / 2 ) 2 T 2 D j t a nD T 2 c o s ( T / 2 ) T 2 D
j T / 2 必有: D * ( j ) e D ( j )

补偿器 模拟控制器
uj ( )e D
jT / 2
D * ( j )( E j)
数字控制器
补偿器:补偿ZOH带来的相位延迟-T/2 当T较小时可以忽略其影响,可以不补偿
7
连续域-离散化设计的步骤如下:

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设计介绍大家好!今天我们谈论的是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计算机控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等,用于监控、控制和优化工业过程和设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组成、特点和设计。

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多个组件构成,每个组件都有特定的功能。

下面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件之一。

它们用于收集来自工业过程和设备的实时数据。

传感器可以感知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等,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

这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生产线上的多个位置,并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以帮助确定工业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执行器执行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另一个关键组件。

它们用于执行控制系统的指令。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机、阀门、传动装置等。

当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输入做出决策时,执行器将执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控制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输入并生成适当的输出信号以控制执行器。

控制器通常由计算机芯片和相关的软件组成。

它们根据预定的算法和逻辑进行运算,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控制器可以是单独的硬件设备,也可以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嵌入到其他设备中。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与用户交互的组件。

它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使操作人员能够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

人机界面通常是一个显示屏,上面显示了实时数据、报警信息和操作面板。

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执行各种操作,如调整参数、启动/停止设备和生成报告。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关键部分。

它们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用于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连接起来。

通过通信网络,不同的组件可以实时地交换信息,从而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协调和控制。

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在实时环境下工作,以保证对工业过程的即时监控和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意义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与机械、电子、电气、仪器等学科紧密结合,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工科类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建模和设计、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实现等内容。

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工程问题。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能够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控制系统;•能够解决实际控制工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系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控制系统建模–系统的时域建模–系统的传递函数建模–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3.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态性能分析–暂态性能分析4.控制系统设计–经典控制理论,如PID控制器–现代控制理论,如模型预测控制–控制系统非线性问题分析5.控制系统实现–MATLAB等仿真软件的使用–控制系统硬件实现2.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理论课程,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示例,阐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模拟仿真实验,将各种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控制算法应用于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3.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

四、课程设计的评分办法1.实验报告;2.组织思路、掌握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3.清晰的思路表达、文本规范;五、总结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正是因为如此,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就与日俱增。

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020/7/2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框图
1
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硬件结合体。 硬件是软件的运行平台,硬件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 响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劣。
硬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
(1)根据控制要求和运行环境选择合适的主机系统。 包括主机模式、实现人机对话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的区别在于工作方式不同: (1)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中断处理方式 (2)PLC控制系统采用循环扫描的方式
2.PLC控制系统的发展 (1)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 (2)通信功能不断增强,PLC与PLC、计算机互联 (3)在线组态、编程和下载 (4)具备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形态
2020/7/25
8
PLC原理框图
2020/7/25
6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 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种工业控制装置,
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程序设计简单、维护方 便等优点。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ຫໍສະໝຸດ 2020/7/257
1.PLC控制系统与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区别 PLC控制系统与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最大
1.嵌入式微控制器(MCU)
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
一般以某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根据某些典型的应
用,在芯片内部集成了ROM/EPROM、RAM、总线、
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口、串行口、
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 RAM、EEPROM
(c)模块化结构
图8-15 PLC结构形式图
2020/7/25
11

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ABVIEW的基本操作;
2、学习NI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使用;
3、利用NI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一定功能及复杂控制任务;
4、掌握控制设计原理及NI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和掌握LabVIEW软件视图介绍;
2、学习和掌握LabVIEW软件VI编程基本知识;
3、学习和掌握LabVIEW软件Vi标准模块的使用;
4、学习和掌握LabVIEW软件与外设的配置;
5、学习和掌握NI卡的控制系统软件视图介绍;
6、学习和掌握NI卡控制学习结构化文本语言;
7、利用LabVIEW软件、NI卡和传感器设计实现基本控制系统;
8、利用LabVIEW软件、NI卡设计实现复杂控制系统实验;
9、控制系统最终测试结果分析及系统性能检验。

三、实验要求
1、了解LabVIEW软件操作,能熟练地对LabVIEW进行安装和配置;
2、能熟练地操作LabVIEW完成VI编程;
3、掌握NI卡的基本配置及控制;
4、掌握结构化文本语言的控制方式;
5、熟练地掌握NI卡控制实现基本控制任务及设计复杂控制系统;
6、熟练地操作控制系统以及完成控制系统最终测试结果分析及系统性能检验。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1.系统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在设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

需求分析包括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其他特殊需求,如实时响应、可靠性等。

概念设计阶段则是对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包括确定所需的软件和硬件组件,以及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

2.硬件设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选型和连接外围设备。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微型计算机单板,同时根据系统需求选取合适的外围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模块等。

然后,根据选定的硬件组件,设计整体的硬件连接与电源供应,确保各个部件可以正常工作并相互协调。

3.软件设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软件设计包括开发控制算法,设计用户界面和编写程序代码等。

首先,需要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代码。

然后,通过编程语言编写代码,实现各个部件的控制和通信。

最后,设计用户界面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与系统交互。

4.系统测试与调试在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系统测试是为了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测试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来进行,也可以使用仿真工具进行虚拟测试。

测试的结果将帮助设计者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即通过修改和优化软件代码和硬件连接,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

5.系统部署与运行在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后,可以进行系统的部署和运行。

部署包括将系统安装到预定的位置,并进行有关的设置和配置。

运行阶段,系统将开始工作并实现所需的功能。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控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总结: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程,需要深入理解系统需求、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通过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确定设计方向和目标。

在硬件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并进行连接与供电设计。

软件设计阶段,开发控制算法,设计用户界面和编写代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步进电机的计算机控制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08自动化(1)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地点C204课程设计学时 1周指导教师姜玉东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步进电机的计算机控制摘要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

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

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本文应用单片机AT89C52和脉冲分配器PMM8713,步进电机驱动器,光电隔离器4N25等,构建了步进电机控制器和驱动器为一体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通过AT89C52和脉冲分配器PMM8713完成步进电机的各种运行控制方式,实现步进电机在3相6拍的工作方式下的正反转控制和加减速控制。

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人机交互换接口可实现各功能设置,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该系统可应用于步进电机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等大多数场合。

关键词: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 AT89C52;步距角第1章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1.1 步进电机的选择在生产或使用中步进电机主要由步距角(涉及到相数)、静转矩、及电流三大要素组成。

所以选择好步进电机,主要选择步进电机的三大要素;一旦三大要素确定,步进电机的型号便确定下来了。

1、步距角的选择电机的步距角取决于负载精度的要求,将负载的最小分辨率(当量)换算到电机轴上,每个当量电机应走多少角度(包括减速)。

电机的步距角应等于或小于此角度。

目前市场上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一般有0.36度/0.72度(五相电机)、0.9度/1.8度(二、四相电机)、1.5度/3度(三相电机)等。

2、静力矩的选择步进电机的动态力矩一下子很难确定,我们往往先确定电机的静力矩。

静力矩选择的依据是电机工作的负载,而负载可分为惯性负载和摩擦负载二种。

单一的惯性负载和单一的摩擦负载是不存在的。

直接起动时(一般由低速)时二种负载均要考虑,加速起动时主要考虑惯性负载,恒速运行进只要考虑摩擦负载。

一般情况下,静力矩应为摩擦负载的2-3倍内好,静力矩一旦选定,电机的机座及长度便能确定下来(几何尺寸)3、电流的选择静力矩一样的电机,由于电流参数不同,其运行特性差别很大,可依据矩频特性曲线图,判断电机的电流(参考驱动电源、及驱动电压)总的来说,选择步进电机应该按照以下步骤(图1)进行图1 步进电机选择步骤1.2 单片机的选择本设计的控制核心是单片机AT89C52。

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图2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AT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OM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B 系统内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 存储器允许程序存储器ISP 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 和可ISP 编程的Flash 存储器,使得AT89C52为众多嵌入式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BFlash 存储器,256字节RAM ,32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终端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AT89C52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两种软件可选择节点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 、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模式下,RAM 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I/O 存储器 EPROM/ROM 定时/计数器 运算器 控制器 中断CPU片内振荡器 RAM/SFP并行口 存储器扩展控制器串行口 XTAL图3 单片机的引脚图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

GND: 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 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信号端。

当89C51上电正常工作后,ALE引脚不断向外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位振荡器频率fosc的1/6.当CPU访问片外存储器时,ALE输出信号作为锁存低8位地址的控制信号。

平时不访问片外存储器时,ALE端也以振荡频率的1/6固定输出正脉冲,因而ALE信号可以用作对外输出时钟或定时信号。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 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ALE端的负载驱动能力为8个LS型TTL(低功耗甚高速TTL)负载。

此引脚的第二功能/PROG在对片内带有4KBFLASH ROM的89C51编程写入(固化程序)时,作为编程脉冲输入端。

/PSEN:程序存储允许输出信号端。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允许输入端/固化编程电压输入端。

当/EA引脚接高电平时,CPU只访问片内FLASH ROM并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但当PC(程序计数器)的值超过0FFFH(4KB)时,将自动转去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

当输入信号/EA引脚接低电平时,CPU只访问片外FLASH ROM并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而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保密位LB1被编程,则复位时在内部会锁存/EA端的状态。

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

在FLASH 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允许电源(VPP)。

XTAL1:接外部晶体和微调电容的一端。

在片内,它是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

在采用外部时钟时,则该引脚输入外部时钟脉冲。

XTAL2:接外部晶体和微调电容的另一端。

它是振荡电路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振荡电路额频率就是晶体的固有频率。

若需采用外部时钟电路,则该引脚悬空。

1.3 单片机步进电机的驱动选择步进电动机不能直接接到工频交流或直流电源上工作,而必须使用专用的步进电动机驱动器,如图4所示,它由脉冲发生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保护单元等组成。

图中点划线所包围的二个单元可以用微机控制来实现。

驱动单元与步进电动机直接耦合,也可理解成步进电动机微机控制器的功率接口,这里介绍下采用ULN2003芯片作驱动电路的方法。

图4 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器1.3.1 高电压大电流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LN2003芯片介绍1、概述与特点ULN2003是高耐压、大电流达林顿阵列,其引脚如图5所示。

图5 ULN2003引脚图图6 ULN2003内部结构图ULN2003的每一对达林顿都串联一个2.7KΩ的基极电阻,在5V的工作电压它能与TTL和COMS电流直接相连,可以直接处理原先需要标准逻辑缓冲器来处理的数据。

ULN2003工作电压高,工作电流大,灌电流可达500mA,并能够在关态时承受50V的电压,输出还可以在高负载电流并行运行。

达林顿管还可以并联使用以达到更高的输出电流能力。

ULN2003的输出结构是集电极开路的,所以要在输出端接一个上拉电阻,在输出低电平的时候输出才是高电平。

在驱动负载的时候,电流是由电源通过负载灌入ULN2003的。

2、ULN2003的应用电路ULN2003的应用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ULN2003的应用电路第二章系统程序及分析2.1正反转程序流程图图8 正反转程序流程图2.2 程序设计.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主程序程序如下:/****************************************************************** /* * #include <reg52.h> //52芯片管脚定义头文件#include <intrins.h> //内部包含延时函数_nop_();#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 FFW[8]={0xf1,0xf3,0xf2,0xf6,0xf4,0xfc,0xf8,0xf9};uchar code REV[8]={0xf9,0xf8,0xfc,0xf4,0xf6,0xf2,0xf3,0xf1};sbit K1 = P1^4; //正转sbit K2 = P1^5; //反转sbit K3 = P1^6; //停止sbit K4 = P1^7;sbit BEEP = P3^7; //蜂鸣器/********************************************************/ /*/* 延时t毫秒/* 11.0592MHz时钟,延时约1ms/*/********************************************************/ void delay(uint t){uint k;while(t--){for(k=0; k<125; k++){ }}}/**********************************************************/ void delayB(uchar x) //x*0.14MS{uchar i;while(x--){for (i=0; i<13; i++){ }}}/**********************************************************/ void beep(){uchar i;for (i=0;i<100;i++){delayB(4);BEEP=!BEEP; //BEEP取反}BEEP=1; //关闭蜂鸣器}/********************************************************/ /*/*步进电机正转/*/********************************************************/ void motor_ffw(){uchar i;uint j;for (j=0; j<12; j++) //转1*n圈{if(K4==0){break;} //退出此循环程序for (i=0; i<8; i++) //一个周期转30度{P1 = FFW[i]; //取数据delay(15); //调节转速}}}/********************************************************/ /*/*步进电机反转/*/********************************************************/ void motor_rev(){uchar i;uint j;for (j=0; j<12; j++) //转1×n圈{if(K4==0){break;} //退出此循环程序for (i=0; i<8; i++) //一个周期转30度{P1 = REV[i]; //取数据delay(15); //调节转速}}}/******************************************************** ** 主程序**********************************************************/main(){uchar r,N=5; //N 步进电机运转圈数while(1){if(K1==0){beep();for(r=0;r<N;r++){motor_ffw(); //电机正转if(K4==0){beep();break;} //退出此循环程序}}else if(K2==0){beep();for(r=0;r<N;r++){motor_rev(); //电机反转if(K4==0){beep();break;} //退出此循环程序}}elseP1 = 0xf0;}}/********************************************************/2.3 程序驱动这款步进电机的驱动电压12V,步进角为 7.5度,一圈 360 度 ,需要 48 个脉冲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