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总复习-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总复习-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只有“兴民全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3.要不要社会革命。

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自备 第三章_辛亥革命[1]

自备 第三章_辛亥革命[1]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 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 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意义:(1)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这在中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为中国 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成为人们共识。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来 人民的爱国热情 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4)辛亥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也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 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亚 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
1904/7/3
武昌
其他革命小团体: 安徽:岳王会(陈独秀)、知耻学会、强国会; 江苏:励志会; 江西:易知社; 四川:公德社、公强会、华阳图书报社 云南:誓死会; 福建:益闻社、文明社、汉族独立会; 陕西:励学斋; 广州:群智社 贵州:科学会;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和黄兴等人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 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宣布成立。这是近代
1905年各地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计90余次,1909年130余次, 1910年290多次。湖南长沙抢米风潮和山东莱阳抗捐斗争最 为激烈。
4、资产阶级领导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运动以及 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等。 说明: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3、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法照旧统治下去 、清政府内外交困,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三章起共和终帝制——辛亥革命始末记【教学目的】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掌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熟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1)如何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上次课我们讲了面对民族危机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三个不同的阶级——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但最终都失败了,而现在所讲的辛亥革命实际上也可以看作近代中国人的第四次探索,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进行的探索,他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组织了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清王朝。

辛亥革命这一章,我们主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方案——三民主义?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它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历史意义和失败表现及原因教训)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辛亥革命其实是孙中山为首的一小撮的革命党人到处煽风点火造成,中国本来可以避免暴力的流血革命的,也就是说辛亥革命可以避免,它没有历史的必然。

是不是这样呢?…...不是这样的。

历史的必然性,指的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要发生,迟早要发生。

我们说,辛亥革命的发生决不是单凭少数几个人可以制造出来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
扩大 (2)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3)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奥、西、比、荷11国 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陷北京,慈禧 太后、光绪帝经太原逃往西安。出逃前,已派出李鸿章为代表乞和。于 1901年9月7日(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11国与清政府代表奕劻、 李鸿章正式签订《辛丑和约》(又称《北京议定书》,通称《辛丑条 约》)。它的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连利息在内,共9.8亿余两,史称庚子赔款。指定海关税、通商口岸常关 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俄国索取赔款最多,达1.3亿余两,占总数 的29%;其次为德国,占20%。②拆除大沽炮台,北京设使馆区,界内 不准中国人居住。除使馆区驻兵外,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处驻扎外 国军队。③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具有反帝性质的集团,违者一 律处死;地方官自总督、巡抚以下,对其辖区内发生伤害外国人或违约 行为,如不及时弹压惩办,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 员,中央自王公大臣以下,地方自巡抚以下,监禁、流放和处死100多 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5年。④改总理各国事务衙 门为外务部,班在各部之前,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另设尚书二人,其 中一人为军机大臣。⑤修订新商约,清政府将通商行船各条均行议商, 以期妥善简易,并疏浚天津、上海河道等。《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之 大,条件之苛刻,都是空前的。它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大勒索、大屈辱, 也使清政府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之评 价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 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 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 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对推 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高度评价 辛亥革命。1939年5月 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 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 会上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的。”
湖 北 军 政 府
人物介绍: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在天津北洋水师 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 他帮助张之洞教练新军。 当时,孙中山远在美洲, 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 上海,孙武与蒋翊武失 去联络。革命党人错误 地自认为“资望”不够, 以手枪逼迫黎元洪担任 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散布各地
下,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 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了 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

(完整版)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完整版)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视频
视频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 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青年运动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
孙中山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孙中山上书 李鸿章,提出“人能 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其流”的主张。
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赴各国考察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改革官制 改革军制 改革教育 改革经济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的内容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 制定商法,奖励工商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装起义
1911 年 4 月 27 日 , 黄 兴 率 敢 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 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 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 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 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 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 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章(新版09)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新版09)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民族资产阶
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个运动从1894
年成立兴中会算起,到1911年武昌起义胜
利计17年的时间,因为胜利于辛亥年,所
以称辛亥革命。
所谓民族革命,先是推翻满族统治,
后加上反帝斗争。所谓民主革命,是指
宋教仁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904年冬,上海成立了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 长,此后不久,徐锡麟、秋瑾等入会。 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 国,功成身退‛ 。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时,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作了组织准备。1905年7月,孙中山先
无产阶级还有自身的特点:
➹ 身受三重压迫,其苦难世界罕见。这使这个阶级具
有强烈的反抗性和坚定的革命性。
➹ 分布很集中,这有利于发动和组织起来。 ➹ 大多数出身于农民,与农民保持广泛联系,是天然
的盟友。
➹ 其弱点是:文化水平比较低,往往保存着小生产者
的习气,人数较少。
3、新阶级的诞生

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所谓阶级,就是大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在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黄兴在辛亥革命中有突出贡献,他与孙中山 并称‚孙黄‛。黄兴是近代湖湘人物第四代的杰
出代表。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904年,宋教仁 (1882—1913湖南桃源人) 与湖北进步人士吕大森、刘 静庵等,在武昌成立‚科学 补习所‛,从事‚革命排 满‛,华兴会起义败露后, 科学补习所被迫停止活动。 1905年,曹亚伯等人又在武 昌组织日知会,继续进行革 命活动。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 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 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 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 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 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 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 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 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七)

光复会部分成员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八)

革命先驱黄兴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九)

宋教仁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十)

同盟会成立时会员合影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
民族主义
即条约》签订现场
1901.4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新 政”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 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 工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 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仅使立宪派大失 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 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 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 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 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 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ppt

第二、北洋军阀以封建地主阶级作为其主要的社会 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第三、割据称雄,拥兵自重,军阀混战 各派军阀自立称雄,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 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第四、各树派系,纵横捭阖,制造政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从 1912 ——1928年内阁更换达47次之多。 第五、卖国媚外,残害民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一)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沦丧
1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临时政府迁都北 京,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 13 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 和,14日孙中山提交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 为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职,迁都北京。 这标志着革命果实落于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失 败,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时期。
2、主观原因【材料分析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幼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敢坚决反对帝国主义 (2)没有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3)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4)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 (5)没有一支坚强的革命军队
孙中山在内外势力的夹攻下不得不交出政权。
一个基本情况必须认识到,就是当时中国的资本 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辛亥革命有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的自觉领导,即中国同盟会
1 、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等各革命小团体在日本 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孙中山是同盟会领导人
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 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 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须知
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 种”。 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士兵读之“即奉为 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 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
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内容是排满思想。
他们的反满宣传,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过程, 吸引了一些群众。但这个口号又容易滋长种 族主义情绪,模糊了斗争方向,把一切仇恨 简单地集中到满族统治者身上,清政府一旦 倒台,革命势力就迅速瓦解。

(一)民族主义(前提)
1、内容: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指用“民族革命”的方式推翻满 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针 对当时十分激烈的排满情绪,孙中山特 别告诫,民族主义并非针对一切满人, 而是要扫除满清政府对人民的一切专制、 压迫、奴役。
2、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 族国家”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 但尚未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主义是前提,而民 族救亡也是当时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国 内外的险恶条件,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没看到 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一天,民族主义的宣传 也就最为醒目。

1901年在日本,有人约黄兴去见孙中山,他以为孙不 过是“绿林豪杰”,所以不想见。后来他听说孙中山 是个书生,也以为不过是刘秀、邓禹之流,还是不想 见。直到1905年的一天,他在英国,有人来敲门,自 称“孙逸仙”,“温和端正”,他才感到很吃惊。在 自述认识孙中山的过程时,他颇有感慨地说:“我起 初不满意孙汶[文],就是因为他不是科第中人,不 是经生文人,并且疑心他不识字。到认识以后,才知 道他手不释卷。”当年留学欧洲的朱和中也回忆说, 孙中山去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时,他念着孙亲笔起草的 誓词草稿禁不住笑了。孙问其故,他回答说:“康有 为和梁启超常说您目不识丁,我见誓词简练,知康、 梁所言之妄。”孙傲然说:“我亦读破万卷也。”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905-1911)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905-1911)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905-191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905-1911)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意义,体会它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认识到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以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三、计划课时:4课时第二章我们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这些战争和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虽然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的破产表明,封建主义的枯树结不出资本主义的硕果,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

维新变法的昙花一现,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与前面所讲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比,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和高潮。

所谓革命就是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代之而起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在三民主义学说的指导下,以推翻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因而辛亥革命既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和高潮。

辛亥革命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有一个社会要求为其背景的。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革命的旗帜(文科类)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随后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能在当时迅速掀起来呢?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辛丑条约》订立后,帝国主义各国军队陆续从华北撤走,但沙俄的十几万大军仍然盘踞在我国东北,直到1903年10月,俄军非但不遵循《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规定按期从东北撤军,而且重新占据沈阳,妄想实现把我国东北变为“黄俄罗斯”的野心。

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和日本夺取我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冲突。

1904年2月,日本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这是为争夺中国领土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双方海、陆军全力进行厮杀,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

1905年,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议和,并于同年9月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势力退出南满,其所有在南满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日俄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曾在西藏燃起战火,强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不平条约,妄图把西藏变成英国独占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也出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在华权益的紧张局面。

这种瓜分中国并实行军事压迫的紧张局势,到日俄战争结束才告缓和。

在军事压迫的同时,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还表现为对中国政治控制的加强和经济势力的扩展。

在政治上,各国驻华公使颐指气使,左右朝政,干预清廷国事,把持重要部门,充当各类所谓“顾问”。

在经济上,英、美、日3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了新的《通商航行条约》,为外国资本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外国在华投资在20世纪初期也大大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对近代新式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清政府的借款以及大量外国银行的开设。

中国近代史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代史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8月10日 袁颁布 《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 《参议院议员选举法》 《众议院议员选举法》 国会 由参、众两院组成(共870席) 参议员:274席;众议员:596席 8月25日 国民党成立 1913年2月,选举结果出来, 国民党获392席 袁世凯派225席 其他派别2 53席 3月20日 宋教仁遇刺
4月 8日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5月 1日 参议院选张继、王正廷为正副议长 (国民党) 众议院选汤化龙、陈国祥为正副议长(民主党) 1913年10月6日 袁当选正式大总统 10月10日 就职 11月4日 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1月10日 下令取消国会 3月 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5月 1日 宣布废除《临时约法》 1915年12月 宣布帝制 1916年6月 病死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①政治上,推行军阀官僚专制统治。 ②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 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袁世凯死后 军阀混战 政局混乱 “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 1912-1928年16年里 元首更换9次 组成内阁约50届。 内阁最短的仅6天 还出现2次1人内阁(除国务总 理外,各部总长全部辞职或不到任。)
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 (一次革命论): 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①既要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又要通过土地国有, 防止中国在资本主义发展后出现新 的祸害,引发新 的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失败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底-1916年 “护国运动” 1917年 护法运动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但革命后的中国仍 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1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 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 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 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 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 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 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 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 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 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 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 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 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 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 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 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 江泽民: 望。 江泽民:《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 讲话》
1911年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 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 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 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 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 13名国务大臣 汉族官僚4 蒙古旗人1 满族8 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 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其中皇族又占5 被讥为皇族内阁。 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 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达 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 到贵族集权、 暴露,立宪派的幻想随之破灭, 暴露,立宪派的幻想随之破灭,民主革 命更加高涨。 命更加高涨。
教学重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不但打击了中 国封建势力,而且打击 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 治势力。它还推动了亚 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所以列宁说辛亥 革命是“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 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
流产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 世凯一方面以武力压迫革 命派,另一方面假意赞成 共和;革命派也为了逼清 帝退位,早日取得革命成 功,向袁世凯妥协。1912 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随即辞去临时大总统。
二、旧民主义革命的终结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 民族主义
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政府,追求独立,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2、勇往直前、百折
不挠的精神 孙中山从1894年走 上革命的道路,到 1925年逝世,屡战 屡败,但他屡败屡 战,一直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3、赶超世界潮流的不 断进取精神 孙中山把民族、民权、 民生的旧三民主义发 展成为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 义表现了孙中山先生 追求进步、不断进取 的精神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评价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 2、清末“新政”及其破 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孙中山大总统召开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交通部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 一 届 国 会 开 幕
1912年 1912年3月,临时参 议院颁布《 议院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 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目的是限制袁独裁, 目的是限制袁独裁, 维护共和制度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的进步意义。 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3、正确认识辛亥革命是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正确认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末“新政”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是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883年的孙中山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今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读书。

图为南华医学堂旧址。

1894年初,孙中山在翠亨村草拟了上直隶总督李鸿章书。

图为孙中山的书房。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图为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

1895年2月孙中山1895年2月以后孙中山偕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

图为兴中会广州分会旧址。

陆皓东(1868-1895)名中桂、字献香。

广东香山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

被孙中山称为"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报纸刊物报名刊行时间出版地刊名刊行时间出版地中国日报1900—1913香港中国旬报1900—1901香港苏报1903上海开智报1900—1901横滨国民日日报1903上海国民报1901东京俄事警闻1903—1904上海政艺通报1902—1906上海檀山新报1903—1907檀香山游学译报1902—1903东京俚语日报1903—1904长沙大陆1902—1905上海世界公益报1903—1904香港女报1902—1903上海警钟日报1904—1905上海湖北学生报1903东京大同日报1904—1912旧金山直说1903东京图南日报1904—1906新加坡浙江潮1903—1904东京广东日报1904—1905香港江苏1903东京(三)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

ly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ly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推进经济自由。1904年初接连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例》、
《公司律》,其中规定“凡设立公司赴商部注册者,务须将创办公司之合同、规条、章程等一概呈 报商部存案。”办企业仅须登记注册即可。
• 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的建立 。1901年1月,清廷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关于清末“新政”的评价
• “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 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 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朱英: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第259页,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年。)
• “单纯的封建专制制度已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 关法律有些在试行,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 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
•一是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阶层公开认同现代民主制度,且是各种官方文件的 共同语调,标志着新政时期主流文化的重大转向。 •二是中国士绅早已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在那些翰 林、进士等“正途”出身的官僚所拟圣旨、奏章等官方文件中,现代民主 之类皆是祖训,不必大惊小怪。 到了“1911年上半年,政学会、宪政实进会、辛亥俱乐部、宪友会相继成立, 中国的第一批合法政党出现。”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第574页, 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史年代来说,清末新政结束于辛亥革命,但 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去观察,新政仍在延续。1912 年皇帝退位,总统登台,实际变动却不大。新政 成功的方面(如经济)继续成功,新政失误处不 进反退。后者最主要的表现是没有完成新政已经 开了头的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历史任务,从 而失去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制度保证。作为一个历 史见证人,章士钊在1962年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 话:“今之论士,语涉辛亥革命,往往过于夸张, 估计成功二字,溢量殆不知何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加强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辛丑条约》订立后,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对中国的侵略、控制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英国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列强在中国厮杀争斗19世纪抹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大对华掠夺和扩张,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激烈角逐,导致矛盾逐渐尖锐化(集中体现在日俄战争的爆发);破产原因:清政府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并没有受到重视。

同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2)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组织3)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三民主义学说民族主义内容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独立的中国。

不足: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的可乘之机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反皇权代替反封建。

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即进行社会革命。

孙中山认为:国家应该核定地价,逐步由国家向地主收买土地,平均地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 警世钟》 猛回头》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年开始, 多个革命团体, 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 年开始 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 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 年 月 日 孙中山和黄兴、 立中国同盟会, 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 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保路风潮。 保路风潮。为了反 对清政府出买铁路 利权,湖北、湖南、 利权,湖北、湖南、 广东、 广东、四川等地掀 起保路运动, 起保路运动,由于 受到清政府的武力 镇压, 镇压,在四川发展 为武装暴动。 为武装暴动。
辛 亥 秋 保 路 死 事 纪 念 碑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 的组织下, 日晚, 的组织下,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 年 月 日晚 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 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 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 的胜利。 的胜利。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 的终结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横征暴敛, 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 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 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 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 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 民族主义
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政府,追求独立, 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政府,追求独立,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2、勇往直前、百折 、勇往直前、 不挠的精神 孙中山从1894年走 孙中山从 年走 上革命的道路, 上革命的道路,到 1925年逝世,屡战 年逝世, 年逝世 屡败, 屡败,但他屡败屡 一直勇往直前、 战,一直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思考
孙中山什么 品德值得我 们学习? 们学习?
(1866-1925) )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1、浓烈的爱国情怀 、 孙中山原来是学医的, 孙中山原来是学医的, 当他发现医生只可以医 治病人身体的疾病, 治病人身体的疾病,而 社会的疾病就需要政治 家时,他毅然弃医从政, 家时,他毅然弃医从政, 一生为中国革命奔走, 一生为中国革命奔走, 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 真正做到鞠躬尽瘁, 而后已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 治中国260多年的 治中国 多年的 清王朝, 清王朝,结束了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 和国。 和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动 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 年 月 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 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权。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 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 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基本观 点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 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 弱点, 弱点,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与革命纲 领的不彻底性。 领的不彻底性。
二、旧民主义革命的终结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将领蔡锷、李烈钧等 护国运动将领蔡锷、
思考
辛亥革命失 败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因是什么?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妥协 表现在: 性,表现在: 不敢提出反帝的纲领和政策。 不敢提出反帝的纲领和政策。南京政权幻想 继续承认帝国主义国家同清政府签订的一切 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与支持, 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与支持, 但孙中山领导的南京政权并没有得到帝国主 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放弃了改良思想。 年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放弃了改良思想。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 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 义。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 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变君主政体为中华民国, 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变君主政体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 中国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 以上表明, 以上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 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 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孙中山没有军队可 以依靠, 以依靠,不能对反 革命武装进行有效 的抵抗。 的抵抗。而袁世凯 却依仗手中的武力 顺利实现逼孙中山 交出政权的目的。 交出政权的目的。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革命基础是民族资 产阶级中下层, 产阶级中下层,他 们没有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参加到伟大 的辛亥革命中。 的辛亥革命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 年 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 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
思考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 世纪 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
袁世凯窃国,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 流产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 世凯一方面以武力压迫革 命派, 命派,另一方面假意赞成 共和; 共和;革命派也为了逼清 帝退位, 帝退位,早日取得革命成 向袁世凯妥协。 功,向袁世凯妥协。1912 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 月 日 就任临时大总统。 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随即辞去临时大总统。 随即辞去临时大总统。
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开始深入人 心 。辛亥革命 是近代史上一次 伟大的一次思想 解放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促使社 会经济、 会经济、思想习 惯和社会风俗等 方面发生了新的 积极变化。 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不但打击了中 国封建势力, 国封建势力,而且打击 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 治势力。 治势力。它还推动了亚 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 高涨。所以列宁说辛亥 革命是“亚洲的觉醒”。 革命是“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 辛亥革命是 世纪中国 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反封建不彻底。 反封建不彻底。 表现在起义后的 南北议和与对清 帝退位允诺的八 款优待条件。 款优待条件。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同盟会没有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武昌起义 同盟会没有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时的同盟会没有起到发动和领导的作用, 时的同盟会没有起到发动和领导的作用,武 昌起义胜利后更处于分歧和涣散中, 昌起义胜利后更处于分歧和涣散中,根本起 不到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 不到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