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
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 ’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精心整理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精心整理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 4 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精心整理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精心整理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 : 听讲。
④避位发难 : 离开座位向皇帝精心整理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 : 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 : 此为病情。
⑦嗣 :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精心整理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 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yì)]埋葬。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注】①弭mǐ:耷拉。
②曩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②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③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_______④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养;醒悟;大概;于是(2)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后再见之/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⑴养;醒悟;大概;于是⑵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⑶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强记之法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
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⑨取而实得也。
”(选自《篙庵闲话》)【注释】①讫(qì):完毕。
②掩卷:合上书本。
③务期:一定要达到。
④笥 (x ì):竹箱。
⑤俟(sì):等到。
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
泛滥:此指多而杂乱。
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 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⑨约:简要,精练。
【阅读指津】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利用“三余”……本文的读书法和苏轼在《稼说送张琥》所阐述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一致。
叶奕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贪多而杂乱无章地读书,以致无所得;不如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就.壁间观所录( ) (2)一字不遗.( )(3)壁既.满( ) (4)岁无旷.日( )2.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B.马之.千里者C.跪而拾之.以归D.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录讫朗诵..十余遍B.每见务为泛滥..者C.略得影响..而止D.其实..味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
“约取”的具体表现为,“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与“约取”相对的是,与“实得”相对的是。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百废具兴________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__④岁衣缣一匹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3)《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说说对范仲淹和孟子“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1)同“俱”,全、皆;详尽、完备;轻视、不重视;每年(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八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9班级姓名(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是以..至此:(2)卒.得反国:(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肃王与沈元用①(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
元用骇服⑥。
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信不诬⑦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
沈元用:宋朝大臣。
②虏:指北方的金国。
③偶俪:对仗工整。
④矜:夸耀。
⑤他语:说别的事情。
⑥骇服:吃惊佩服。
⑦诬:虚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元用素.强记()(3)取纸追书.之()(4)略无..矜色()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而竖其.左膝C.其.真无马邪 D.必先苦其.心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2)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4.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一)右溪记(唐)元结道州[1]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4]激注。
修木[5]异竹,垂阴[6]相荫[7]。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道州:州名。
[2] 营溪:河流名。
[3]欹嵌(qīqiàn)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欹:倾斜。
[4] 洄悬:洄,水回旋而流。
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5] 修木:一作“佳木”。
修,美好。
[6] 阴:树阴。
[7] 荫:遮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汇合,汇入(2)不可名.状说出(3)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适宜(4)植.松与桂种植2.翻译句子: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3.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4.右溪有哪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右溪奇特的自然景观有:两岸怪石盘屈,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5.作者为什么“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作者借“右溪”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惋惜很久以来,这样的美景无人赏爱。
文章托物言志,借“右溪”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感慨。
(二)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仲淹传(节选)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①之,且曰:“奉亲②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③。
寻通判河中府,徙④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⑤不远。
今又侈土木⑥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⑦积负。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
②奉亲:侍奉母亲。
③不报:不予答复。
④徙:贬官。
⑤天戒:天示惩戒。
⑥侈土木:大兴土木。
⑦蠲除:清除,减免。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寻通判河中府________④市材木陕西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B.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C.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D.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4)【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内涵?【乙】文中范仲淹“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2)C(3)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
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优秀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一)孟浩然传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注释: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2.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字。
(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 遑恤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黑质而白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5. 孟浩然是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
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二)王猛为京兆尹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郡名。
②邓羌:人名。
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1 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二、翻译下列句子;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三、回答下列问题;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 ”一句中;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2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③迨能倍诵乃止乃:④咏其文咏: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3义猴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惟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卒惟吾德馨士卒亡者过半C.乃俱归 D.仍牢守故宅吾谁与归彼竭我盈,故克之;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4盲子失坠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有盲手道涸溪道:②视此省战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译: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答:5 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6 杨修颖悟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而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人题门作“活”字 2.即令坏之3.众莫能解 4.次至杨修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A.丈夫 B.发语词 C.那 D.成年的男子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夫战,勇气也3.其夫呓语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1.复何疑2.且焉置土石3.子何恃而往7 王勃故事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泛fàn 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一、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二、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三、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一、1.诚然 2.引起 3.依靠 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 ; 4.韦编三绝;1.A 2.C 3.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1、⑴:移动⑵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一、1.写 2.拆毁 3.理解 4.按次序二、1.C 2.B 3.A 4.D 三、1.何 2.焉3.何一、寐二、B三、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四、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将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并且一字不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斥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那么瑕疵百出,乃屡次改正之。
隔多天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这样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此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好。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讲解以下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 以下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妇抚儿乳B 各处志之C 亲贤臣,远小人D 策之不以其道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明日取读,那么瑕疵百出(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4 文中郑谷以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重视,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④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⑤说明: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见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自察:轮流在中书自察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自察,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 讲解以下黑体字。
〔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以塞忠谏之路也C 皆以美于徐公D 咨臣以当世之事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三〕鲍君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 ,得而未觉 .有行人偷取之,犹念不仁 ,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 ,于罝中得鲍鱼 ,怪之以为神 ,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 ,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 ,鲍鱼主过庙下 ,问其故 ,人具为说 .乃曰 :“此是我鲍鱼 ,何神之有 ?〞于是乃息 .注 :①罝 :网 ,用以捕鸟兽 .1讲解文中黑体字。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完整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
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听讲弟子礼节;诸生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地说:"太师在这里。
"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
每次桓荣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
桓荣病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练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1)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2)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
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乃:④咏其文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3)《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
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
如是这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
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
果自食。
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未三月而偃卧坟间。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卒
惟吾德馨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 D.仍牢守故宅
吾谁与归彼竭我盈,故克之。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3分)
(4)《盲子失坠》
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道:②视此省战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5)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6) 杨修颖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
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而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人题门作“活”字 2.即令坏之
3.众莫能解 4.次至杨修
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
A.丈夫 B.发语词 C.那 D.成年的男子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2.夫战,勇气也( )
3.其夫呓语( )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1.复何疑( )
2.且焉置土石( )
3.子何恃而往( )
(7) 王勃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
勃。
④泛(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 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⑧寤:睡醒。
一、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二、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三、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一、1.诚然 2.引起 3.依靠 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
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
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
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1.①担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咏。
4.韦编三绝。
1.A 2.C 3.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
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
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1.道:取道,过(或走)。
省:醒悟,反省。
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1、⑴:移动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一、1.写 2.拆毁 3.理解 4.按次序二、1.C 2.B 3.A 4.D 三、1.何2.焉 3.何
一、寐二、B三、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
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四、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将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并且一字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