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脚手架的连墙固定件间距

合集下载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要求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要求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要求要求一:双排脚手架的连墙固定件间距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4)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要求二:高度要求6.4.3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2)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的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6.4.6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要求三:连墙件设置1)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N1=Nlw+No式中 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5.4.2条的规定计算。

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单排架取3,双排架取5。

2)扣件连墙件的连接扣件应按本规范5.2.5条的规定验算抗滑承载力。

落地式双排脚手架技术要求

落地式双排脚手架技术要求

水平高度小于 50 米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编制:审核:审批:自贡市红瑞祥置业有限公司2014 年 2 月1、适用范围2、设计依据3、材质要求4、搭设参数5 、设计计算6、构造要求7、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容许偏差8、拆除要求9、安全管理附件:脚手架计算书1、适用范围本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设计和搭拆技术要求,适用于高度50 米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高层建筑施工的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

对于特殊工程和高度超过50 米的高层建筑脚手架,应另行设计。

2、设计依据①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修订)。

②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1994.5 )。

③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④上海建筑工程安全技术管理手册(1997.7 )。

⑤国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JGJ90-87)⑥国标《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JGJ18-87)3、材质要求3.1钢管采用外径为巾48mm、壁厚3.5mm的钢材,并应符合国家标准3 号钢的技术条件。

3.2钢管脚手架联接用扣件,应符合部标《钢管脚手架扣件》(JGJ22-85 )的要求。

3.3定货采购的钢管、扣件等零配件,必须规格统一,材质优良,并应有出厂证明书,不许采用次品。

3.4禁止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变形或有裂纹的管材;钢管壁厚应定期测定。

钢管严禁打孔。

严禁使用脆裂、变型或滑丝的扣件;扣件的规格型号必须与钢管匹配。

3.5钢管质量检验要求3.5.1 对新钢管的要求:(1)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

(2)表面质量: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端部弯曲:L<1.5m 允许偏差w 5mm立柱弯曲:3m v L<4m 允许偏差w 12mm4m v Lw6.5m 允许偏差w 20mm(3)外径:允许偏差-0.5mm(4)壁厚:允许偏差-0.35mm(5)端面应平整,端面切斜允许偏差v 1.7mm(6)钢管防锈处理后,必须刷二度防锈漆,钢管油漆面第一步为桔黄色与黑色相间(间距30cm ),剪刀撑色面为古蓝色,其他色面一律为桔黄色。

双排扣件落地式脚手架计算书

双排扣件落地式脚手架计算书

双排扣件落地式脚手架计算书编制日前2022-04-27一、编制说明钢管扣件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扣件式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0m。

具体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1.2m,立杆的横距为1.05m,立杆的步距为1.8m。

连墙件采用三步三跨,竖向间距5.4m,水平间距3.6m。

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单扣件方式连接方式,小横杆在下(南方搭设法),大小横杆搭设方法见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自重标准值按0.0384 kN/m考虑,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按0.35kN/m2考虑,栏杆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按0.11kN/m2考虑,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按0.005kN/m2考虑。

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2层施工,脚手架上共铺设脚手片4层。

二、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片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设大横杆数量为:2 根。

㈠均布荷载的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0.0384 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0.35×1.05/3=.1225 kN/m;活荷载标准值:3.0×1.05/3=1.05 kN/m;静荷载的计算值:q1=1.2×.0384+1.2×.1225=.1931 kN/m;活荷载的计算值:q2=1.4×1.05=1.47 kN/m。

㈡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max=0.08q1l2+0.101q2l2跨中最大弯矩为M1max=0.08×.1931×1.22+0.101×1.47×1.22=.236 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2max=-0.10q1l2-0.117q2l2支座最大弯矩为M2max=-0.10×.1931×1.22-0.117×1.47×1.22=-.2755 kM.m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σ=M max/W=.2755×1000000/5080=54.2323 N/mm2;因为σ=54.2323 N/mm2≤205 N/mm2符合要求。

脚手架搭设要求规定

脚手架搭设要求规定

脚手架搭设要求规定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如果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撑拉固定措施与建筑结构拉结。

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表8.2.4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邻立杆的对接连接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6.3.6条的规定;(2)脚手架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3)当架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主节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4、脚手架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应随立杆按步搭设,并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2)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6.2.1条的规定;(3)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设置,并应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5、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搭设横向水平杆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6.2.2条的构造规定;(2)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3)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在下列部位:A.设计上不允许留脚手眼的部位;B.过梁上与过梁两端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C.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D.梁或梁垫下及其两侧各500mm的范围内;E.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其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300mm和转角处600mm的范围内;F.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G.独立或附墙砖柱,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H.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M2.5的砖墙。

几种常见的脚手架搭设要求

几种常见的脚手架搭设要求

本节从脚手架的安全使用需要出发,提出对脚手架一般搭设的构造要求。

(一) 木外脚手架1.立杆木脚手架的立杆梢径不小于70mm,立杆纵向间距为1500mm; 横向间距,如单排,离墙面1200~1500mm; 如双排,外立杆离墙不大于2000mm,内立杆离墙400~500mm,立杆搭接长度不少于1500mm,铁线绑扎不少于3道。

为了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相邻立杆接头不应在同一个高度; 为了保证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如果第一次接头在右边,第二次接头就应在左边,交错而上; 最后一根立杆的接头应小头朝下,大头朝上,并封顶。

2.大横杆大横杆梢径不小于80mm,应绑扎在立杆里侧,这样就能缩短小横杆的跨距,便于接长立杆。

大横杆接长时要求大小头接在一起,搭接长度不小于1500mm,绑扎铁丝不少于3道,相邻上下两根横杆接头应错开,大横杆间距为1200mm。

3.小横杆小横杆梢径不小于80mm,绑于大横杆上,间距800~1000mm,双排架端头离墙50~100mm,单排架搁置墙内不小于240mm,伸出大横杆外300mm以上。

4.顶撑 (抛撑) 和连墙点的设置抛撑杆梢径不小于70mm,三步架以上即应每隔7根立杆设置1根抛撑,架高大于7000mm不便设抛撑时,则应设置连墙点使架子与建筑物牢固连接。

这样的连墙点,竖向每隔3步、纵向每隔5跨设置1个。

常用的连接方法是在墙体内预埋钢筋环或在墙内侧放置短木棍,用8号铁线穿过钢筋环或捆住短木棍拉住架子的立杆,同时将小横杆顶住墙面。

5.剪刀撑不论单排或双排脚手架均应在尽端的双跨内和中间每隔1500mm左右的双跨内设置剪刀撑。

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设置纵向连续的多跨剪刀撑,但其最大宽度不得超过6跨。

剪刀撑设在架子外侧与地面角度为45°~60°,从下到上连续设置。

杆子的交叉点应绑在立杆或横杆上。

木脚手架一般用8号镀锌铁线绑扎,如果架子使用期在3个月以内,可用麻绳和棕绳绑扎。

如经过雨季,必须认真检查腐蚀情况,在做适当的加固措施后方可继续使用,平时还应注意防火。

内外脚手架搭设规范

内外脚手架搭设规范

一、术语(一)脚手架分类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或安装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以及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

1.按所用的材料:分为木脚手架、钢脚手架和软梯。

2.按是否可移动:分为移动脚手架和固定脚手架。

3.按施工的性质:分为建筑脚手架和安装脚手架。

4.按搭接形式和使用用途分为(1)单排脚手架(单排架):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在墙体上的脚手架。

(2)双排脚手架(双排架):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

(3)结构脚手架:用于砌筑和结构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4)装修脚手架:用于装修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4)悬挑脚手架:应于设备安装或检修悬挑作业的脚手架。

(6)模板支架:用于支撑模板的、采用脚手架材料搭设的架子。

5.按遮挡大小分为(1)敞开式脚手架:仅设有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无其它遮挡设施的脚手架。

(2)局部封闭脚手架:遮挡面积小于30%的脚手架。

(3)半封闭脚手架:遮挡面积占30%~70%的脚手架。

(4)全封闭脚手架:沿脚手架外侧全长和全高封闭的脚手架。

(5)开口型脚手架:沿建筑周边非交圈设置的脚手架。

(6)封圈型脚手架:沿建筑周边交圈设置的脚手架。

6.其它(1)移动挂梯、挂篮:可以移动的固定梯子或挂篮,一般在顶部设挂钩或设滑道,挂在牢固的部位。

(2)软梯:横杆用短木棍或钢管,绳子绑在横杆上,使用时在顶部做固定,催化大烟道、斜管、反应器、再生器等检修时常使用。

(二)连接件、垫件1.扣件: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

2.直角扣件:用于垂直交叉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3.旋转扣件:用于平行或斜交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4.对接扣件:用于杆件对接连接的扣件。

5.防滑扣件: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

6.连墙件: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构件。

7.刚性连墙件: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组成的连墙件。

8.柔性连墙件:采用钢筋作拉筋构成的连墙件。

9.底座: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

10.固定底座:不能调节支垫高度的底座。

11.可调底座:能够调节支垫高度的底座。

脚手架钢管搭设一般要求

脚手架钢管搭设一般要求

脚手架钢管搭设一般要求1、钢管扣件脚手架搭设中应注意地基平整坚实,设置底座和垫板,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2、根据连墙杆设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立杆。

横距一般1.05~1.55m,砌筑脚手架步距一般为1.20~1.35m,装饰或砌筑、装饰两用的脚手架一般为 1.80m,立杆纵距1.2~2.0m,其允许搭设高度为34~50m。

当为单排设置时,立杆横距1.2~1.4m,立杆纵距1.5~2.0m,允许搭设高度为24m。

3、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可采用对接扣件,也可采用搭接。

如采用对接扣件方法,则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如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4、脚手架主节点(即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在双排脚手架中,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立杆横距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5、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狭长型脚手板,如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宽型的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6、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

3-7建筑架子工复习题答案

3-7建筑架子工复习题答案

建筑架子工题库(2010.03)一、判断题:1、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2、进行交叉作业时,注意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之外。

(√)3、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

(√)4、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5、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不要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6、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7、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8、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

(√)9、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10、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三步。

(×)11、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80mm。

(×)1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13、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14、竹串片板:是采用螺栓穿过并列的竹片拧紧而成,螺栓直径为8—10mm,间距500—600mm,螺栓孔径不大于10mm。

(√)15、每根立杆底部不需要设置底座或垫板。

(×)16、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柔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17、连墙件的设置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18、根据连墙杆的传力性能、构造不同,连墙杆分柔性与刚性两类。

(√)19、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20、可以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双排外架搭设规范

双排外架搭设规范

1.纵向程度杆设置请求(1)纵向程度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该小于3跨;(2)纵向程度杆接长应采取对接扣件或搭接;两根相邻纵向程度杆接头不该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合步或不合跨相邻两个相邻接头在程度偏向错开的距离不该小于500mm;各接头中间至比来节点的距离不该大于纵距的⅓2.横向程度杆设置请求(1)横向程度杆在功课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程度杆,亦依据支持脚手板的须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该大于纵距的½;(2)横向程度杆应采取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程度杆上;(3)小横杆外侧,探出20cm;3.脚手板设置请求(1)脚手板应设置在3根横向程度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组2m时,可采取两根横向程度杆支持,单应将脚手板两头与横向程度杆靠得住固定(2)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应设两根横向程度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mm,(3)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程度杆上,搭接长度不该小于200mm,其伸出程度杆的长度不该小于100mm;(4)功课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的两头均应固定于支持杆件上;4.立杆设置请求(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垫板与底座;(2)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取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取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3)脚手架立杆基本不在统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下差不该大于1m.靠边边坡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该小于500mm.(4)当立杆采取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织安插,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该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在高度偏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间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5)脚手架立杆顶端雕栏宜凌驾女儿墙上端1m,宜凌驾屋檐上端1.5m.5.连墙件(1)启齿型脚手架的两头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该大于4m;(2)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程度设置,当不克不及程度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衔接;(3)接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该大于300mm;6.斜道(1)采取之字形斜道(2)人行斜道宽度不该小于1m,坡度不该小于1:3;(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置雕栏及挡脚板;雕栏高度应为1.2m,挡脚板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4)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程度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间距不该大于500mm;(5)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应采取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在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采取三角木填充;(6)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mm~30mm.。

连墙杆的架设要求

连墙杆的架设要求

连墙杆的架设要求
连墙杆是指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构件,起到承受和传递脚手架上的荷载、保证脚手架稳定的作用。

以下是连墙杆架设的部分要求:
- 位置和数量:应按照专项方案确定,双排落地式脚手架,高度小于50米的,连墙件数量应设为三步三跨,双排悬挑脚手架应设为两步三跨。

- 节点设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毫米。

- 初始设置: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 优先布置: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 两端设置: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距不应大干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米。

- 水平设置: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 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 防倾覆措施: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

双排外架搭设规范

双排外架搭设规范

1、纵向水平杆设置要求(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或搭接;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相邻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⅓2、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1)横向水平杆在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亦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½;(2)横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3)小横杆外侧,探出20cm;3、脚手板设置要求(1)脚手板应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组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单应将脚手板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2)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应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mm,(3)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

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撑杆件上;4、立杆设置要求(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垫板与底座;(2)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边坡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5)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屋檐上端1.5m。

5、连墙件(1)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应大于4m;(2)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3)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6、斜道(1)采用之字形斜道(2)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不应小于1:3;(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4)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间距不应大于500mm;(5)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应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在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采用三角木填充;(6)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mm~30mm。

模板脚手架常用规范参数

模板脚手架常用规范参数

模板脚手架常用参数大横杆-——纵向水平杆,即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小横杆——-横向水平杆,即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

纵向扫地杆-—-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纵向水平杆连墙件—--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构件横向斜撑——-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剪刀撑———在脚手架外侧面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主节点———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1.落地式脚手架,立杆横距为0。

9m,立杆的纵距为1.5m,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 m;内排架距离墙宽度为0.30m;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3.6 m,水平间距4.5 m,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小于40平米,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干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钢管螺栓拧紧力矩达70N。

m时不得破坏。

3.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

4.相邻立杆的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的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上错开不宜小于500mm5.脚手架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连墙件应随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安装6.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是: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7.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8.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9.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2m.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1。

双排外竹脚手架计算书

双排外竹脚手架计算书

双排外竹脚手架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12、《建筑施工落地双排外竹脚手架技术规程》DB22/47-2005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 《施工技术》(2000年3月刊)一、脚手架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本工程外墙双排竹脚手架的架体高度为24m,立杆横距为1.05m,立杆纵(跨)距为1.5m立面图2、材料参数搭设本脚手架所用的材料为毛竹,弹性模量E=30000N/mm2,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2N/m m2,抗弯强度设计值为66N/mm2。

横向水平杆平均外径为90mm,壁厚为6mm,其截面惯性矩为匸nX [9-(90-2 6)4]/64=14403651.031 mm4。

纵向水平杆平均外径为110mm,壁厚为8mm,其截面惯性矩为匸nX [110110-2 X°]/644=3354391.574 mm。

立杆平均外径为120mm,壁厚为10m m,其截面惯性矩为匸nX [12-0120-2 X)4]/64=52740021.676 mm。

所用的脚手板为竹笆片脚手板,其自重为0.14kN/m2,安全网自重为0.005kN/m2。

二、横向水平杆验算横向水平杆按照单跨简支梁进行计算q1横向水平杆的荷载计算作用在横向水平杆上的荷载包括施工荷载为3kN/mm2,转化为作用在横向水平杆上的线荷载为q1=3X.5/(2+1)=1.5kN/m;脚手板荷载,q2=0.14 X.5/(2+1)=0.07kN/m。

所以,作用在横向水平杆上的荷载为q小=1.4 X什1.2 X2=2.184kN/m。

2、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验算横向水平杆的最大弯矩为,M=2.184X1.05/8=0.301kN m最大弯矩处竹子的截面抵抗矩为:W nX [90-(90-2 6)4]/(32 90)=31192.245口0?。

双排脚手架的连墙固定件间距知识交流

双排脚手架的连墙固定件间距知识交流

双排脚手架的连墙固定件间距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6.4.3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的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6.4.6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脚手架剪刀撑的二步三跨水平方向3.0m,垂直方向3.6m,设一拉结点脚手架剪刀撑的二步三跨什么意思:二步三跨是指连墙杆的设置间距为竖向两“层”横向三个立杆间距。

2、(1)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 3.0m,垂直方向 3.6m,设一拉结点。

楼层高度超过 4m 建筑施工中连墙件的两步三跨中的“步”和“跨”分别是指什么所谓“步”是指脚手架上下水平横杆轴线间的距离。

一般为 1.8M。

所谓“跨”是指脚手架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注:h——步距;la——纵距。

6.4.2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 m;(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6.4.3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的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 m的钢筋‎。

6.4.6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排脚手架的连墙固定件间距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6.4.3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的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6.4.6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脚手架剪刀撑的二步三跨水平方向3.0m,垂直方向3.6m,设一拉结点脚手架剪刀撑的二步三跨什么意思:二步三跨是指连墙杆的设置间距为竖向两“层”横向三个立杆间距。

2、(1)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 3.0m,垂直方向 3.6m,设一拉结点。

楼层高度超过 4m 建筑施工中连墙件的两步三跨中的“步”和“跨”分别是指什么所谓“步”是指脚手架上下水平横杆轴线间的距离。

一般为 1.8M。

所谓“跨”是指脚手架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一般为 1.5M。

详 JGJ130-2001 三步两跨就是指连墙件设置的方法,一般正常情况脚手架连墙件竖向是隔层设置(层高高的每层设置),横向设置距离就是你三跨(具体距离还要根据工程情况定)。

追问:那大梁超过 4.5m 范围,两柱头之间还设置什么杆件吗?回答:连墙件是为了保证脚手架稳定性的安全措施,设置就是按照我上面设置的,还有在角端为了加强还要抱柱,和梁 4,5 米没关系啊,不一定设置在纵向梁上,横向的梁也可以设置啊。

关于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探讨近年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具有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传力合理、使用耐久、牢固稳定、造价适宜、多次周转等特点,在高层、多层建筑施工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它安全可靠度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今年国内外发生的几起钢管脚手架倒塌事故案例,几乎都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当或连墙件被拆除而未及时补救引起的。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规范》)针对比较常见的落地式双排钢管架的连墙件设置的共性问题加于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一、连墙件的作用分析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可以看成是由纵、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组成的特殊的多层、多跨框架钢结构,连墙件的作用不容忽视。

1.脚手架连接杆件的扣件节点,在荷载的作用下具有相当的抗转动能力(即刚性),但由于扣件本身质量和拧紧程度均影响节点的刚性,因此此框架为半刚性节点框架,脚手架的横向宽度比其纵向长度、竖向高度要小得多,因此对一面墙的脚手架又可视为一块“格构式”平板,由于它在垂直于建筑物表面方向的刚度较差,远小于其纵向,因而脚手架必须依靠与建筑物的可靠连接(即设置连墙件)才具有承受其自重、施工荷载和风荷载的能力。

2.连墙件为脚手架与结构主体之间的撑拉杆和限制脚手架纵向自由变形长度的约束连杆,并作为承受水平力作用的支座。

(1)将脚手架与建筑结构工程联结起来,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和使用安全。

(2)约束脚手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减少立杆计算长度,增强脚手架横向刚度,提高其向内或向外的抗倾覆能力和承载稳定性。

(3)抵抗风荷载及其他水平荷载作用并传给工程结构。

(4)抵抗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使内力重新分布,以降低架体内部的集中应力,避免架体出现局部破坏。

(5)加强脚手架整体、或局部、或薄弱方向的刚度。

二、连墙件的构造形式连墙件的构造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1.拉筋与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由拉筋(8#钢丝或Ф6mm钢筋)、顶撑、扣件等构件组成,其拉筋只能承受拉力,压力由顶撑传递。

这种构造形式因刚度较差,故其受到限制使用,本文建议在实际搭设中采用第2种形式做法……2.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由连墙杆、扣件与预埋件组成。

其连墙杆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具有较大刚度,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很小。

实际使用中,预埋件的做法是在预埋点预埋30cm~40cm的短钢管同梁筋或柱筋焊接(如图1a),采用钢管和扣件将预埋件和外架内外立杆固定。

但使用预埋件的做法存在位置准确性不易控制,后期修补工作量较大等问题。

本文介绍另一种做法供施工时对照采用:在规定的拉结点位置利用专用小横杆进行拉结。

专用小横杆的做法比一般小横杆加长25cm左右,用一块厚度δ≥8mm,尺寸为100X100mm的正方形Q235钢板与小横杆端部进行全位置焊接,对角开两个Ф10的金属胀锚螺栓对角拉结(如图1b)。

经查阅相关技术资料验算,其抗拔力为14KN,符合拉结要求。

比用直角或旋转扣件扣紧(查《规范》5.1.7扣件抗滑力设计值8KN)和8#钢丝拉结法(φ4钢丝抗拉强度为11.3KN)安全。

其施工要点有:一是金属胀锚螺栓应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如为砖混结构,则应设置在圈梁或构造柱上;二是应对角设螺栓,保证抗拔力和均衡受力。

三、连墙件设计计算中的要点3.1计算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l3.2计算连墙件稳定承载力图1 刚性连墙件做法3.3验算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满足R≤Rc3.4计算预埋钢管的抗剪承载力四、连墙件的设置要求4.1建筑H≤50m时,连墙件按25㎡~35㎡(垂直于竖直架面方向的迎风面积)设置一点,连墙件设置的最大间距符合《规范》表6.4.1的规定。

4.2H≤50m时,脚手架边部和角部的连墙件必须按二步一跨加密设置,加密宽度为一跨,即:在角部的第二根(两个方向)的内立杆上加密设置,以加强脚手架的整体性和抵抗风荷载作用的能力;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两端必须加密设置连墙件,其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并不应大于4m(同时不应大于2步)。

如图2a、b、c图2连墻件设置4.3连墙件应设置在脚手架立杆与横杆的主节点处或距主节点不超过30cm的范围内,以减少承载水平力的支座偏心作用对立杆刚度的影响,当偏心超过30cm时,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如图3a、b。

图3支座偏心处理方法4.4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实际搭设中因为第一层的建筑层高多大于脚手架最大控制步高(2m),而于结构一层梁处开始设置,或者由于第一层梁板处尚未进行预埋件设置和浇筑混凝土,导致在搭设第一步脚手架并设置连墙件有实际困难,此时应采用斜撑来代替水平连墙件作为临时加固设置,其设置同7m以下架体采用抛撑的形式一样;抛撑应采取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α应在45.~60.之间,在连墙件设置后方可拆除。

具体设置如图4。

图4 斜撑、抛撑、临时加固设置做法4.5结构倒数第二层应设置连墙杆,且宜加密设置,即每两跨设置一道,以增大上部悬臂段架体的稳定性及抗倾覆能力。

其原因有二点:4.5.124m以上的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规范》6.4.4)。

因屋面防水要求不能预埋钢管,无法设置刚性连墙件,其上部就有6~7.5m高架体(层高加上女儿墙高度)没有可靠性拉结,而风荷载随地面高度呈线性增大,风荷载对这段悬臂状态的架体影响使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性大降低,易导致整体性坍塌。

4.5.2当此道连墙件作为最后一道设置时,由于风荷载随高度加大,其连墙件每点的最大承荷面积(相应于每点迎风面积)必然减少,而风荷载的竖向高度为上述悬臂高度与连墙件竖向相邻间距的一半之和,它相对而言较大,因此其连墙件水平间距应该减少,即加密设置。

4.6连墙点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宜按竖向架面尽量均匀分布(在结构层高和建筑外围有变化时不易达到),这样在步高与纵距相同的情况下,就可以避免架体发生局部失稳破坏,从而只需对整体稳定性进行控制。

如图5、图2a、b、c5.1架体在24m以下时可以采用刚性连墙件与柔性连墙件结合设置,但超过24m时就不宜用柔性连墙件。

柔性拉结可采用在主体结构内预埋φ6钢筋与架体拉结(钢筋弯曲后与内立杆焊接),或用双股8#钢丝(φ4)与架体拉结,同时必须设顶撑,使其可靠地顶在圈梁、柱等结构部位;刚性连墙件宜呈水平并垂直于墙面设置,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也可稍微下斜;因为钢管的拉杆稳定比压杆稳定好,连墙件上翘时不仅承受水平风荷载的压力,也同时承受脚手架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因此作为脚手架稳定的重要构件,连墙件不宜上翘。

如图2a、b、c5.2连墙件两端节点应连接牢固。

其扣件就有足够的抗滑力和抗裂度,应通过荷载验算来确定每根连墙件所设置的防滑扣件数量,同时承受柔性连墙件顶撑所传递荷载的墙体以及承受刚性连墙件预埋件所传递荷载的主体结构都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如图2a、b、c5.3穿过门窗洞口在室内支撑杆件固定的连墙件,宜用图示的支撑构造。

如图6a、b图6窗洞口连墙件设置方法5.4靠近边柱与角柱的预埋件,要离柱相应侧缘10~20cm,以利于连墙件的设置和安装时的施工操作。

如图1a、b5.5建筑物的现浇栏板式阳台处的连墙件设置,可以有二种处理方式:1)采用刚性连墙件,用φ6.5cm的PVC管作为连墙件的套筒,以免于拆架时的切割。

2)直接利用栏板进行设置。

如图7图7现浇楼板的阳台处的连墙件设置六、连墙件拆除的安全措施6.1架体使用中的拆除在脚手架实际搭设或使用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变化而导致连墙件在正常设置上有困难;二是在建筑主体进入外墙装饰阶段时,施工企业为便于外墙施工,自行将原有设置的墙件拆除。

此时可采取如下的更换设置方法或补救措施。

1)在门窗洞口处设置,如图4;2)在外墙未砌筑之前可以通过抱柱设置,通常情况下立柱同柱不在同一横向位置,此时就将连墙杆同内、外纵向水平杆一起可靠连接,如图8a、b、c图8连墙件抱柱设置方法6.2在架体使用完毕后的拆除在外墙装饰完毕后的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拆除作业中,连墙件的拆除也应引起足够注意。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同步进行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脚手架分段拆除时,其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设法增设其他相应加固措施,即在拆除高差开口处加密设置临时拉结点:1)在门窗洞口处设置;2)在阳台栏杆或栏板处设置(栏板或栏杆多在外墙砌筑后开始施工,拆除脚手架前已经完成,可以利用),如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