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15页)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 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顺治、康熙、雍正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 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并有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 础。
表现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 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1)水利方面 大力兴修水利。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2)种植方面 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花生
意义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
商业: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 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如盛泽镇、汉口镇;如北京、苏州等)
(3)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商帮名称 组成人员
主要商业活动
特点
晋商
山西商人 组成
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
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 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
顺治18年(1661年)
6.88亩
康熙60年(1721年)
8.26亩
雍18正世1纪2年人(口1增73长4年速)度超过了8粮.1食3亩产量的增长速度, 乾因此隆人49均年粮(食17产84量年反)而呈现2回.5落1亩趋势。
延伸探究人口增多引发的种种社会
LOGO
问题
课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22张PPT)

A
课堂练习
6.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 )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这段材料 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纺织业 D.冶铸业
C
7 .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 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汉口 B.苏州 C.江宁 D.北京
B
课堂练习
8.《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 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 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代的社会 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D
课堂练习 9.明清时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 B.明清的大商人很多 C.明清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B.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
课堂练习
4 .清朝中期,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当时主要的 商品粮基地是( ) A.湖广地区 B.太湖流域 C.关中地区 D.成都平原
A
5.史书记载:清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 毕集于燕”。这说明“燕”( ) A.商品经济活跃 B.农业生产发展 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
3.成果:这些措施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
展,为清朝前期的_______ 兴盛 奠定了基础。
(二)农业发展的表现:
1.耕地面积扩大。清朝前期,__________ 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到 _______ 乾隆 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 _______ 3亿 亩。
黄河 、淮河等大河以及________ 大运河 2.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对______ 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部编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部编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形成大商帮(如晋商和徽商)
三、人口的增长
电视剧《闯关东》和《走西口》再现了当年人们 背井离乡、历经磨难的移民生活。那么导致这种 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人口大幅增长, 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的增长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29690
清朝前期的统 结合所学 治者采取一系 知识分析 列恢复社会经 人口增长 济的措施,使 的原因。 经济发展,国 力增强,社会 安定,人口的 数量有了很大 增长。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 “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 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 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一代 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 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 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 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 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 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 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与发展 第19课 清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导入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
“康乾盛世”。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
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此
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
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 如何?
推广的高产农作物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花生
3.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 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 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共13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共13张PPT)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学习与 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上找到“舟楫塞港,街道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探究 摩”、“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
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分别对应的地点。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清朝前期工商 业的发展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问题
(2)表二中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人口增长最近?试分 析清朝前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 皇帝:乾隆。 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 复社会经济府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表一与表二所反映的清朝前期所出现的社会现 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关系:垦田面积增加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液推动 了新地开垦。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清朝初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人口
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2、知道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减免租税等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
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
1、清初,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2、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什么发展?手工工场 的特点? 3、商业繁荣的表现? 4、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造成的影响?
全国垦田面积 总额 5 493 576顷 6 078 430顷
6 837 914顷 7 080 000顷 7 414 495顷
人口数量 10 633 326 24 621 324
27 355 462 205 591 017 313 281 795
(1)表一说明了清朝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分析出现这一表现的原因。 表现:耕地面积增加。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 发展,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2张PPT)

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 “集市社会”,它犹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 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
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反映了( B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环境问

当堂检测
1.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D )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引进高产作物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 种植面积扩大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A )
①丝织 ②棉织 ③印染 ④制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24年 (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清朝开荒执照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 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 、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 “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 备日夜观看思考。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清代制瓷图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商业城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学烟习数与十结里合,所贾学知户识数在千地家图”上找到“舟楫塞港,街道肩 探究 摩”、“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
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分别对应的地点。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15张PPT)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佣关系
分工合作
2.商业的发展:
(1)工商业市镇、大城市繁荣(北京、江宁、扬州、 苏州、杭州、广州)形成商业网。 汉口镇 盛泽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 “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2)商帮发展(晋商、徽商)
清朝开荒执照
(2)兴修水利(黄河、淮河、大运河)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 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 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 成了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 入和人民生活。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 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 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 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 考。
河道总督:靳辅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6.88亩 8.26亩 8.13亩 2.51亩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雍正十二年 (1734年) 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 考人口的快速增长带 来了哪些影响?
影响:人地矛盾突 出(开垦荒地破坏环境), 社会压力增大,影 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 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粉彩瓷器。 明朝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 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 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 工场平均有20余人。
本课小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1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13张PPT)

向日葵
花生
单二击、手此工处业的编发辑展 母版标题样式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
糖业•、单制击茶此业处等手编工辑业母都版有文很本大样的发式展。尤其是丝织、棉织、
• 第二级 印染、制瓷• 等第方三面级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 了第比四级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单2.击清朝此农处业编生产辑发母展版的表标现题:样式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 单(击2)此大处量编兴辑修水母利版。文本样式
(• 3第)二粮级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第三级
(4)经•济第作四物级 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 第五级
单三击、此商业处的编发展辑母版标题样式
1.条件
• 单击(此1处)编清辑朝母前版期文,本农样业式、手工业的发展 • 第促二进级了商品的流通。
• 第三级
(2)• 第陆四路级 和水路运输发达。
• 第五级
单2.击表现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
•和单全击国此性处市编场辑组母成版的文商本业样网式。 (2•)第形二成级 了一些大的商帮,例如:晋商和徽商。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
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 • 单•物击第殷此二富处级,编闾辑阎母(版泛文指本门样户式、人家)且千,鳞次
栉比• 第。三”级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B ) • 第四级
A.小农经• 济第五发级展推动人口增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0张PPT)全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0张PPT)全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反映了从顺治时期,到康熙、乾隆时期,我国的人口迅速增长。
材料二 (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知识小结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 3.影响清朝开荒执照
探究新知
3.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③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②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1.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具体表现如何?
(1)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2)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代纺织图1
清代纺织图2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和徽商.到乾隆年间又有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各地开设“票号”、典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皇帝表情包
康熙
雍正
乾隆
康乾盛世
清朝古画展
农业展馆
手工业展馆
商业展馆
人口展馆
展馆简介
1. 农业发展原因篇
农业馆
2. 农业发展表现篇
3. 农业发展影响篇
1. 农业发展原因篇
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 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 朕惓惓于此,至深且切也。 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 朕于每幅制诗一章,以吟 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 自始事迄终事,农人胼 (pián)手胝(zhī)足之 劳,蚕女茧丝机杼之瘁, 咸备其情状。复命镂板流 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 知粒食维艰,授衣匪 易。 —— 康熙《耕织图
谢谢
原产南美农作物传入中国的路径
2. 农业发展表现篇
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玉米
番薯
玉米、番薯可以套种
推广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菜谱
茶水:阳羡红茶 零食:花生、瓜子 水果: 水蜜桃 饮料:甘蔗汁 酒水:惠泉黄酒
主菜: 土豆烧肉 拔丝地瓜 山药百合 太湖白鱼
景德镇
佛山镇
汉口镇
朱仙镇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从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行人熙来攘往,茶 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
《盛世滋生图》(局部)
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大城市(苏州)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清代画中的北京前门商业区
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大城市(北京)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2. 农业发展表现篇
次 第 修 复 , 而 漕 运 大 通 ! 精 勤 以 自 效 。 于 是 淮 、 黄 故 道 广 疏 引 河 , 排 众 议 而 不 挠 , 竭
清 史 列 传 靳 辅 传
靳 辅 为 河 道 总 督 , … 兴 堤 建 坝 ,
·
2. 农业发展表现篇
潞河督运图 大量兴修水利
南 美 洲
青花折枝花纹 八方烛台
制瓷业的发展
1. 传统手工业发展篇
珐琅彩
2. 工场手工业发展篇
特点: 规模大 人数多 雇佣关系
工场手工业
2. 工场手工业发展篇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展馆简介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商业馆
2.大型商帮的兴起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农村集市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汉口镇
盛泽镇
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工商业市镇
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 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 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 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 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清【刘献庭】《广阳杂记》卷四 从材料中,你能得出经济方面的什么信息? 清朝前期商业大城市很多,形成了以汉口为中 心的商业网
点心: 玉米烙 金刚肚脐
展馆简介
1. 传统手工业发展篇
手工业馆
2. 工场手工业发展篇
1. 传统手工业发展篇
纺织业的发展
1. 传统手工业发展篇
松江、无锡等地生产的棉布
南京的云锦
1. 传统手工业发展篇
纺织业的发展
江宁织造
1. 传统手工业发展篇
“民窑二三百区,终 岁烟火相望, 工匠人 夫不下数十余万”
课堂小结
农业发展
手工业、 商业发展
人口增长
康乾盛世
历史纵横
七、教学反思
1、本课特色简述
第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是图文结合,注重文史之间的学科合作,
遵循学
生思维由形象上升到抽象的特点。
2、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是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顺治八年 康熙五十年 雍正十三年 乾隆六十年 (1651) (1651) (1651) (1651)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 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年 代
影响
积极
消极
清朝前期人口大幅增长,华北地区人稠地狭,人地矛盾 突出。而临近的内蒙古和山海关以东地区地广人稀,吸 引着失去土地的人们前往寻求生计,由此引发了以山东 人为主体的“闯关东”和以山西人为主体的“走西口” 移民浪潮。
2.大型商帮的兴起
贾而好儒
徽商
徽商、晚清首富、正二品官员 红顶商人 胡庆馀堂
胡雪岩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
人口馆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表现
人口增长
影响
同时期的我 的故乡欧洲 和大清比起 来有什么不 同呢?
人口增长
人 口 ( 单 位: 万 4253 人)
29696
9845
10942
清代画中的南京旱西门商业区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 Nhomakorabea城市(南京)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清代画:卖席图
清代画:卖豆花图
清代画:卖汤团图
1.各级商业城镇的繁荣
清代画:卖肉图
清代画:珠宝店
清代画:杂货店
2.大型商帮的兴起
晋商
清代晋商乔致庸及其府第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 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 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 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白间屋”。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 ……每一字号不下数十万” 。
序》
1. 农业发展原因篇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铜版画
清帝亲耕仪式(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2. 农业发展表现篇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年代 1661年(顺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积(顷) 5 493 576 6 078 430 6 873 914 7 414 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