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合集下载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其以后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言传身教。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路人。

如果父母自己存在不良行为,孩子自然也容易模仿。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发挥和尝试,但也需要一定限度的规范和引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关于行为规范的问题,给予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3. 多沟通、多倾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制度。

学生需要明确学校对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应该对不良行为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规范和自我纠正的意识。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如社会活动、课外辅导等。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多元化,丰富有趣,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2. 加强社会公益服务。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能够了解社会,了解大众心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使用是时下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避免因网络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2010 03班姓名:于童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编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

有效应用行为矫正的原则:1.防止滥用,也就是说不要把不属于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带入到行为矫正中来,如电击痉挛法等。

2.避免误用,行为治疗方法的正确使用。

3.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4.注意遵循道德准则主要方法:1.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

也相当于奖励。

例略2.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况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或消失,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例如:1,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可以在其指甲上涂上胡椒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咬了。

2,对于在监狱里的犯人,如果其表现好,减少他的劳改时间,那他的良好态度有可能会增加。

负强化与惩罚不同之处:惩罚的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而负强化的效果是愉快的。

3、消退消退是指在以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她下一次遇到相同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比如说,因受惩罚而减少的行为发生率有可能由于惩罚停止而增加;受嘉奖而增加的行为发生率也可能因为嘉奖的减少或停止而减少例如:A平时小孩以哭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以后孩子再哭的时候不予理睬,孩子知道哭并不能满足愿望,以后也就不会由着性子乱哭了。

B某弱智儿童有不停用手抓头发的怪癖,抓到头皮发痛时才感到舒服。

父母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

然后就把他的头发给剃了,开始,小孩又哭又闹,但一个月后,他的这种哭闹行为少了,而当两个月后头发再长起来时,他也没有再去抓头发了。

注意:A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施消退期间确保各种各样强化物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不呈现,做不到这一点,消退程序大多要失败。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的读后感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的读后感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的读后感After reading about shaping and correcting children's behavior, I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apositive and consistent approach in guiding their actions.It is crucial for parents, guardians, and educators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children's behavior and utiliz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shape and correct it. This process requires patience, empathy,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阅读与塑造和矫正儿童行为相关的内容后,我意识到在引导他们行为方面采用积极和一致的方法非常重要。

对父母、监护人和教育者来说,理解影响儿童行为的基本因素,并运用适当的技术来塑造和矫正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同理心以及对个体差异的深入了解。

It is essential to create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that focuses on positive reinforcement rather than punishment.By setting clear expectations and offering praise orrewards for desired behaviors, we can encourage children to repeat these actions. This approach not only helps shapetheir behavior but also boosts their self-esteem and confidence.创造一个注重正向强化而非惩罚的培养环境至关重要。

最新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ppt课件

最新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ppt课件

五、行为改变技术
所谓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凡是应用学习理论 于实际补救程序,复健、矫正、教室管理、咨 商及辅导等技术统称为行为改变技术,包括不 良行为的改善和良好行为的塑造。
条件反射建立的原理
条件反射 建立前
条件反 射建立 中
条件刺激 (铃声)
无条件刺激(食物) 条件刺激 (铃声)
无条件刺激(食物)
::
(S1R¯) (S2R ¯)

(R1∆) (R2 ∆)





(SnD) (RnD) :
强化
矫正后 ⑥

·
·· ·
① X和Y轴 ② X和Y轴的标志 ③ X和Y轴上的数字 ④数据点 ⑤阶段线 ⑥阶段标志
0 1 2 3 4 5 6 7 时间(天/周②)
图 2-1 图表的构成(六要素)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基本概念 行为矫正的特征 行为矫正的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行为 二、行为改变 三、行为塑造 四、偏差行为 五、行为改变技术
引起注意但无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建立后
条件刺激(铃声)
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学习规律
• 习得律: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建 立起来的 。条件反射建立的生理机制是大脑暂时神经联 系的形成。条件反射建立的关键在于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 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即条件刺激必须稍前或同时 呈现,条件反射才可能建立。
童的特殊作用:得到或避免了什么) 5.界定问题行为的效能(需要多少精力、能否得到强化) 6.当事人有什么功能相同的替代行为(有什么适当行为产生与问题

少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ppt课件

少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ppt课件
•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 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学习法则:如果你想增强某 种行为,就奖赏它!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结果对某种行为的增减产生 影响。
–凡是其结果可使行为增加的, 称之为“强化”;
–凡是其结果使其行为减少的, 称之为“惩罚”) 得到食物(几次反复)
• 案例二:幼儿在校车中被闷死
– 2007年8月8日早,吴梓钰被家长送上山东银座 英才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校车。 上车后,吴梓钰等几个小朋友在校车过道上做 游戏。校车上老师大声训斥他们让其回到座位 上并警告说:到站后不许他们下车。校车到了 幼儿园后,平时非常听话的吴梓钰遵老师之命 没敢下车,仍然坐在车后排的座位上。老师没 检查车上有没有遗留孩子,下车站队后也没有 清点人数。下午5点多钟,才发现吴梓钰已倒 在车的地板上。
按压杠杆的反应率提高。
• 儿童的很多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 如当儿童表现出的行为得到成人的表扬, 以后这种行为就会再发生;如果儿童的某 行为受到惩罚,则以后就可能不再出现这 一行为。
• 操作性条件反射为行为矫正奠定了理论基 础。
1.4.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学习
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案例
• 案例一:娃娃不听话,剪刀剪手指
–2000年8月2日,浙江玉环县城关小天使幼儿园 6岁的李鑫江在教室里抢同学的鞋子玩,被正 在上语言课的林益芬发现,说:“再不听话就 把你的手指剪掉!”李鑫江没有理会,林益芬 就拿了一把剪刀,竟真的把他的左手食指尖剪 掉一小节。后因手指已坏死,小鑫江不得不做 了截指手术。事后林益芬解释说:“只想吓一 吓他的,不知怎的真的剪了。其实我很喜欢孩 子的……。”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增强法: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正性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比如
奖励;负性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比如撤销惩罚。

2.惩罚法:是通过呈现不愉快的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比如给予批评、处分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
惩罚并不能让儿童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只能让他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

因此,在使用惩罚法时,必须明确告诉儿童应该怎么做。

3.消退法: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使某种行为逐渐消失。

比如,对于儿童的某种不
良行为,家长可以不予理睬,使其自然消退。

4.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疗法,通过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来增强儿童的良好行为。

代币可
以是一些小物品或标记,儿童可以通过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代币,然后用代币来兑换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机和兴趣。

以上方法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家长或教育者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在矫正儿童行为时,一定要遵循尊重、理解、引导、鼓励的原则,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一)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来说非常之重要已成为共识,不需多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中都有明确要求。

株洲市教育局在2011年开始启动以研发“我有好习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为抓手的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点项目。

我园作为两个研发基地园之一正在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要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本次讲座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理论学习之一。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老师都有切身体会,幼儿行为良好与否与班级常规直接相关。

经常会有老师说:“某某小朋友习惯好,要是小朋友都像他就轻松了。

某某小朋友怎么说都不听,油盐不进…”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良好,有的孩子行为偏差,怎样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呢我以台南师范学院林正文教授撰写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为蓝本,向大家介绍一些辅导儿童通俗行为改变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二是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的最基本方法——正增强、消弱、增强物。

一、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㈠个体行为1、个体——单一的有机体。

2、有机体——具有生命且自身能够有系统地维持其生理与心理功能者,通常指人与动物。

3、行为——包括内在的、外显的和潜意识的一切活动。

4、个体行为——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

(狭义)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

(广义)㈡行为改变。

个体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1、成熟——即人类由遗传、生理成熟及老化而产生的行为改变。

(这一类行为的改变大多属于本能反应,如吃、性、参与活动等。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如缺乏礼貌、频繁发脾气、不遵守规则等。

这篇文章将论述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缺乏礼貌。

有些小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懂得尊重他人,常有说话无礼、不主动与人打招呼等行为。

2.频繁发脾气。

小学生由于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发脾气,出现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情绪等问题。

3.不遵守规则。

小学生常常不遵守老师和家长的规定,或是违背学校的纪律,表现出不守时、不守信等行为。

4.懒散学习。

一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态度消极,不愿动脑思考、不愿努力。

在学习上表现出堕落、不上进的状态。

5.依赖性强。

一些小学生对家长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需要家长的一切指导和帮助。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比较松散,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不够严格,容易导致小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学校环境。

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够严格,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

3.同伴影响。

同伴是小学生社交的重要对象,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

如果小学生身边的同伴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他们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产生类似的行为。

4.个人原因。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尚不成熟,故意为之的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原因。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什么是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认知能力不足。

三、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1.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最初的社会环境,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在家庭中的良好行为习惯。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专题八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第三讲作业1、举例说明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性?答: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对正强化物的选择有着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

例如,对于儿童来说,通常最有效的社会性强化物包括:社会奖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表扬、“干得好!”、“很好!”等。

但家长或老师轻轻地拍孩子的头作为强化物可能对低年龄、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出现了自主倾向,学生就不会特别愿意别人拍他的头了。

性别差异也显而易见,女孩子很小就对芭比娃娃、贴纸、化妆、过家家等玩具或游戏感兴趣,而男孩子则更喜欢玩具汽车、玩具飞机、恐龙模型、枪支玩具等。

不同个体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糖果、甜食,有人很喜欢而有的人则不太喜欢;对于辣的食物,有的人当作美食,有的人则避而远之;同样,对于肉食的喜爱,也是有差异的。

此外还会有一些个体出现异食的情况,即对不能食用的、对人体也无益处的物质当作食物吞食。

2、分析为什么在应用消退法时,被矫正者的行为会变得更加严重?答:当人们看到儿童的行为变得更加严重时,往往很担忧,并且担心对其带来更多的伤害,因而往往采取退让的做法。

在应用消退时,应当谨记“行为在变好之前会变得更坏”的规律。

其原因是之前个体的哭闹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时,都能得到强化(甚至是间歇强化),导致这些行为被增强,即使偶尔没有得到强化物,也会被理解为是需要等待(符合间歇强化的原理),因此这些问题行为就会持续,甚至变得更严重以重新得到强化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坚持消退的应用,当行为持续一定程度,就会发展到转折点,从而开始变好,一旦变好,该行为的发生率会急剧下降。

因此,做好行为观察、记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数据和绘制的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行为发展的趋势,从而增强应用行为矫正策略的信心。

4、分析渐隐与塑造的区别。

答:1、塑造的概念塑造指通过强化一系列不断接近的行为,最终建立新行为的方法,又称为“连续接近法”。

矫正儿童问题行为的五种方法

矫正儿童问题行为的五种方法

矫正儿童问题行为的五种方法一、正强化法方法解析: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简单地说,当孩子某一问题行为不出现(也即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

比如,矫正功能性遗尿。

白天,当孩子出现尿意时,鼓励他暂时不排尿,每次控制成功后,均给予奖赏。

每日延长2~3分钟,直至出现尿意后能控制45分钟。

一般需经三个月治疗。

在矫正中,家长要用好奖赏品(也称“强化物”)。

强化物一般分五类: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②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

③操作性强化物:如涂颜色、跳绳、游戏等。

④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有属于自己的小红旗、玩具等“私有财产”)。

⑤社会性强化物: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

操作要领: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长要选择孩子喜欢、需求的强化物。

“奖赏”时要立即兑现,要说明是出现了哪一种“行为”后得到的奖励。

强化物的数量不宜多。

当达到期望的行为时,应逐步取消物质奖励,以赞扬、微笑来代替。

适用范围:矫正儿童神经性厌食症、偏食、遗尿、多动、缄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二、惩罚法方法解析:又称厌恶疗法。

指孩子出现某一问题行为后,立即使之受到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失去正在享用的“私有财产”,将问题行为与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经多次重复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逐步降低,甚至消除。

一般来说,惩罚法需要与其他行为矫正方法和教育配合,才能全面纠正儿童的问题行为。

惩罚法有三种类型:①体罚: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即刻给予一个“厌恶刺激”(包括能激起痛感或其他感官不舒适的刺激,如令人厌恶的声音、难闻的化学品气味等)或惩罚物,以达到阻止或消除这种问题行为的发生。

②谴责: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及时给予严厉的否定性或警告性语句(包括瞪眼睛、用力把他抓住等动作),以阻止或消除该问题行为的出现。

儿童行为矫正技术

儿童行为矫正技术

02 儿童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儿童行为是通过经验和 学习过程而形成的,认为行为是环境 刺激和个体反应的结果。
强化理论认为,通过奖励和惩罚,可 以塑造儿童的行为。
学习理论认为,通过积极的强化和惩 罚,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
惩罚理论认为,通过消除不良行为的 后果,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详细描述
奖励系统通常包括明确目标行为、确定奖励物和建立奖励制 度三个步骤。在实施奖励系统时,家长或教师需要与孩子一 起制定明确的奖励规则,并确保奖励与目标行为相匹配,同 时要避免过度奖励或滥用奖励。
消退法
要点一
总结词
消退法是一种不给予儿童任何注意的行为矫正方法,目的 是消除不良行为的发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04 儿童行为矫正的实践应用
学校环境中的应用
建立正向行为支持系统
个体化教育计划
通过奖励、鼓励和正面强化,帮助学 生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 教育计划,结合行为矫正技术,提升 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管理
教师运用行为矫正原理,合理安排课 堂活动,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 积极参与和合作。
挑战与问题
行为矫正技术的普及程度不足
01
尽管行为矫正技术在许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由于资源、专业
知识和认识的限制,其普及程度并不高。
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02
每个儿童的行为问题都有其独特性,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而不是一刀切的方法。
伦理和法律问题
03
在某些情况下,行为矫正可能会引发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对
儿童权利的侵犯。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等手段,可以帮助儿童学习积极的行为模 式。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书评与感悟本书由台南师范大学林正文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儿童行为塑造、良好行为养成的各种方法。

本文主要用理论加实例进行说明,还包括文章中各种方法的错误使用,影响这种方法的因素以及增强的要点。

本书给予我们研究幼儿心理,矫正幼儿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讲的方法主要用心理学上的术语包括正增强、增强物、消弱、行为塑造,继续增强、区别增强、后向连锁反应、间歇增强、隔离、惩罚、制约增强、逃脱制约与躲避制约、刺激线索与刺激控制、渐隐、类比、及总结行为改变技术与伦理问题。

正增强是当儿童表现好的行为时老师家长给与孩子适当的鼓励,在鼓励表扬下,使幼儿的良好行为持续表现并且表现的更好。

第一用于家庭方面的饮食、做家事、生活起居、做作业、礼貌行为只要孩子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孩子适当的行为是这种行为持续加强。

第二在学校学习态度、生活方面、课堂表现等好的行为的鼓励。

第三对不良行为的改善,不良行为应该是不常表现的现象可以用这种办法处理。

影响的因素:行为是特殊行为不是常见的行为,增强物的选择注意孩子喜欢的方面缺乏的,如果他不需要的就会缺乏积极性。

对其鼓励表扬的行为应该在孩子的内心是很关注的,如果孩子不是太关注,增强的效果将会降低。

在错误使用中用在孩子过分的表现不良的行为如粘人,任性如果顺从,将会增强孩子的这种行为。

增强物的选择,要看孩子所处的年龄以及孩子的兴趣,增强物有正增强物和负增强物,提供好的鼓励物质性奖励属于正增强物;提供言语上的批评,嘲笑攻击属于负增强物。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人的喜好也不相同。

消耗性增强物中小学男生喜欢冰激凌,饮料汽水而女生是水果、冰激凌、果汁等。

活动性增强物小学男生喜欢游泳打球看电影逛百货,女生为养小动物、郊游。

幼儿园男生最喜欢看电视,骑车女生逛百货,找朋友玩。

操作性男生玩玩具,贴纸,球,女生喜欢贴纸洋娃娃色笔。

拥有性的男生喜欢文具手表、奖状、车等女生喜欢故事书,衣服发夹。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编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

有效应用行为矫正的原则:1.防止滥用,也就是说不要把不属于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带入到行为矫正中来,如电击痉挛法等。

2.避免误用,行为治疗方法的准确使用。

3.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4.注意遵循道德准则主要方法:1.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个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

也相当于奖励。

例略2.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况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或消失,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升。

例如:1,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能够在其指甲上涂上胡椒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咬了。

2,对于在监狱里的犯人,如果其表现好,减少他的劳改时间,那他的良好态度有可能会增加。

负强化与惩罚不同之处:惩罚的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而负强化的效果是愉快的。

3、消退消退是指在以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她下一次遇到相同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比如说,因受惩罚而减少的行为发生率有可能因为惩罚停止而增加;受嘉奖而增加的行为发生率也可能因为嘉奖的减少或停止而减少例如:A平时小孩以哭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以后孩子再哭的时候不予理睬,孩子知道哭并不能满足愿望,以后也就不会由着性子乱哭了。

B某弱智儿童有不停用手抓头发的怪癖,抓到头皮发痛时才感到舒服。

父母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

然后就把他的头发给剃了,开始,小孩又哭又闹,但一个月后,他的这种哭闹行为少了,而当两个月后头发再长起来时,他也没有再去抓头发了。

注意:A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施消退期间确保各种各样强化物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不表现,做不到这个点,消退程序大多要失败。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篇一: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一)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来说非常之重要已成为共识,不需多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中都有明确要求。

株洲市教育局在2022年开始启动以研发“我有好习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为抓手的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点项目。

我园作为两个研发基地园之一正在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要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本次讲座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理论学习之一。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老师都有切身体会,幼儿行为良好与否与班级常规直接相关。

经常会有老师说:“某某小朋友习惯好,要是小朋友都像他就轻松了。

某某小朋友怎么说都不听,油盐不进?”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良好,有的孩子行为偏差,怎样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呢?我以台南师范学院林正文教授撰写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为蓝本,向大家介绍一些辅导儿童通俗行为改变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二是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的最基本方法——正增强、消弱、增强物。

一、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㈠个体行为1、个体——单一的有机体。

2、有机体——具有生命且自身能够有系统地维持其生理与心理功能者,通常指人与动物。

3、行为——包括内在的、外显的和潜意识的一切活动。

4、个体行为——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

(狭义)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

(广义)㈡行为改变。

个体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1、成熟——即人类由遗传、生理成熟及老化而产生的行为改变。

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PPT课件

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PPT课件
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少年儿童行为塑造的重要性 • 少年儿童不良行为的成因 • 少年儿童行为塑造的方法与策略 • 少年儿童行为矫正的措施 • 少年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的案例
分析
01
少年儿童行为塑造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习惯
1 2
3
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应 培养他们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人际交往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社交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01
02
03
规则意识
教育少年儿童遵守社会规 则和法律法规,培养他们 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 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集体生活
鼓励少年儿童参加集体活 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 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对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应该 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 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社会应该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同时,社会还应该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 止不良信息对少年儿童的侵害。
小李的过度溺爱问题 小张的忽视家庭教育 小赵的过度严厉管教
案例启示与建议
启示一
关注少年儿童的内心需 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
系。
启示二
重视家庭教育的地位, 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建议一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管
教。
THANKS
家庭教育和指导
家长应接受专业指导和培训,学习如 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 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心理智力发育。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种在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做事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人生成长之路至关重要。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一、父母家庭的不良影响。

父母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尤其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而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原因,造成他们的成长经历与以前多子女家庭教育的截然不同,对他们如何教育,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成为父母家庭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

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影响,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或作风不正,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也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溺爱子女,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儿童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介绍

儿童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介绍
5.建立兑换规则如完成何种动作和目标行为可以得到 多少代币,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罚多少代币,多少代币换取某 一种物品或服务等。代币兑换必须订得合理,并指定交换的 时间和地点等。
6.当儿童出现目标行为时,立即以代币强化,适时兑 换其需要更的多奖的心赏理,资否源尽则在代心币理奖无忧酬网价h值ttp将://w很ww快.ps失y51效.co。m
简介代币制
• 行为主义学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筹 码制度,可以促进个体的正常学习 活动,不仅可使行为反应都能获得 强化,而且可使学生在良好行为发 生之后立刻得到满意的结果。
• 两个案例。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三、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
• (一)消弱 • 1、简介消弱。 • 2、案例分享。 • 3、消弱运用的要点。 • (二)区别强化
强化物
正强化物
负强化物
给予
积极强化:正 强化、逐步养

惩罚
取消
消弱 隔离
消极强化:躲 避、逃脱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 谢谢!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行为塑造的原理
• 确定复杂的目标行为。 • 将复杂的目标行为分为几个小阶段,每
一小阶段即为一个步骤,每完成一个步 骤就与最后目标愈接近。
• 当个体完成每一步骤要求的活动或反应 时,给予即时强化,使他产生愉快、满 足的感觉。
• 依次强化与终点行为有关的行为,最终 养成终点行为。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行为塑造的要点
• (1)确定终点行为 • (2)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 (3)开始计划 • (4)实施计划 • (5)结束计划
如:儿童吸吮手指,可在其手指上涂抹黄 连水、奎宁水等苦味剂,使之吮吸苦味成为一 种厌恶刺激,如此多次接合,可以减少吮指行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案例二:幼儿在校车中被闷死
– 2007年8月8日早,吴梓钰被家长送上山东银座 英才幼儿教育集团阳光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校车。 上车后,吴梓钰等几个小朋友在校车过道上做 游戏。校车上老师大声训斥他们让其回到座位 上并警告说:到站后不许他们下车。校车到了 幼儿园后,平时非常听话的吴梓钰遵老师之命 没敢下车,仍然坐在车后排的座位上。老师没 检查车上有没有遗留孩子,下车站队后也没有 清点人数。下午5点多钟,才发现吴梓钰已倒 在车的地板上。
• 示范阶段
– 让儿童观看一部短片,内容是一位成人殴打一个 塑料小丑,名叫波波玩偶。 模特用棒槌敲他的 头部,把它朝下猛摔,坐在它上面,反复地打 它的鼻子,把它抛到空中,用球击打它……。
– 将儿童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不同的结尾:
• 奖赏结果 • 惩罚结果 • 无反馈。
• 实验一:自发模仿
– 看完录像后,把这些儿童分别带到一间放着和 录像中同样玩具的房间。
按压杠杆的反应率提高。
• 儿童的很多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 如当儿童表现出的行为得到成人的表扬, 以后这种行为就会再发生;如果儿童的某 行为受到惩罚,则以后就可能不再出现这 一行为。
• 操作性条件反射为行为矫正奠定了理论基 础。
1.4.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学习
• 在诱因下,模仿行为更容易出现(结合现 实:抢银行、劫机、攻击行为)
• 观察学习理论
–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 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作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 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 为或使自己的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
• 优点
–使学习的过程缩短,避免由于尝试错误和失败 带来的情绪影响。
– 案例:定额产品、作业、学校考试体系、段誉 磕头千遍得到真经
• 可变比例强化:
–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 在不可预测地变化着。 如推销商品。
– 案例:赌博、推销、彩票、举手发言、下棋
•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 需要强化的行为在前次强化后经过某段固定的 时间,再次发生就给予强化。如定期发工资。
1.3 行为矫正
• 行为矫正就是依据学习原理对儿童的行 为进行改变的系统方法.
• 排除疾病、药物和手术及偶尔因素导致 的行为改变。
• 港台地区称为行为改变技术。
1.4 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 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非条件/先天反射
–握持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吸吮反射 – ……
– 各组都有部分儿童自发模仿,奖赏结果组模仿 稍多,男孩稍多。
• 实验二:诱发模仿
– 告诉儿童如果模仿影片中的行为,可以得到糖 果奖励。
– 结果,三组儿童(奖赏结果/惩罚结果/无反馈) 都表现出很高的模仿行为,性别无差别。
– 高达88%的儿童模仿攻击行为。八个月后, 40%的儿童重演波波玩偶实验中观察到的暴力 行为。
• 要素:
– 情境 – 行为 – 即时后果 – 长期影响
3.1.2 强化物
• 强化物:
– 即时后果 – 强化物≠令人愉快的刺激
孩子喜欢的强化物
• 社会奖励
–微笑
• 活动奖励
–拥抱
–与父母玩牌
–拍肩
–去公园
–关注
–帮忙做点心
–抚摸
–看晚场电影、
–鼓掌 –眨眼
–请朋友到家里 来
–表扬 – “干得
好!” – “很好!”
• 最后小女孩终于承认,是自己点着了爷爷的衣服。 小女孩和爷爷的关系非常好,因为爷爷的耳朵不 好,小女孩一直跟随在爷爷的身边。
• 浙江农村有一种迷信说法,80多岁、德高望重的 老人,身上突然有时候会起火的话,就是福星降 临了。这样的老人是非常有福气的,子女们要抢 着把这个老人请到家里。
• 小孙女看到父辈们不愿意赡养老人而想出这样的 办法,让爷爷成为福星,从而引起大人的注意。
生活中的条件反射
• 望梅止渴 • 呀呀学语 • 幼儿排便习惯 • 文字符号 • 红绿灯 • ……
1.4.1 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也称应答性条件反射。是 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
• 条件反射原理
–当一个无关刺激与一个先天反射活动的刺激物 同时、反复出现时,无关刺激物成为了引起特 定行为反应的信号。就形成一个条件反射。
一些异食癖的症状。当被确诊为尿毒症后, 使她产生了一些情绪反应。 • 吃煤的行为出现后,这种症状会得到家人、 亲人、社会更多的关注。
老人会自燃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胡老汉每天少则两三次,多 则二十多次,身上的衣服会莫名其妙地突然着火。
• 为了找到着火的真正原因,记者采用了蹲点守候 的办法,老人孙女身上的一个细节引起了电视台 记者的注意:对这件事她在偷偷笑;而且每次最 先发现着火的就是这个小女孩,家里人没有人愿 意和老人一起睡觉,唯独这个小女孩不害怕。
• 案例三:刮学生“厚脸皮”
– 2000年12月28日,安徽淮南新庄孜矿第三小学六年级 9名学生因看热闹被挤进了某演讲会场,班主任李蕴英 要求第二天这9名学生带到来刮“厚脸皮”,并且要求 刮出血才能回座位。
– 案例四:冬天用风扇吹学生
– 2003年12月4日,成都市水碾河小学二年 级的音乐课上,因课堂纪律不好,老师 让学生做下蹲动作,并打开三台电扇对 着全班学生吹了半节课。结果十多名学 生感冒。
• 行为具有外显性
– 行为是具体的(说或做的) – 行为是可以观察的。 – 行为是可以记录、测量的。
• 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
1.2 行为问题的表现
• 行为过度
– 行为过度是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 – 不恰当的行为只要出现即是过度表现。 – 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
问题行为。
• 不适当行为。
– 以大麻奖励孩子作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妇女 阿曼达·琳恩·利维斯伯格对13岁的儿子“要求 严格”,让他一放学就先完成作业,其奖励是 允许儿子与她一起吸食大麻。这名30岁母亲因 而受到犯罪指控。
• 异常的强化物
– 孤独求败 – 异食癖
走近科学:吃煤奇人
• 辽宁省普兰店市有个吃煤的奇人。 • 王芳是缺铁性的贫血,所以导致她出现了
–逐渐改变刺激的特性,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逐渐改变通往焦虑刺激的距离,由远而进。
• 应用:
–恐高症 –怕蛇(狗)
3 操作性条件反射方法
• 强化 • 消退 • 惩罚 • 隔离 • 塑造/渐隐/链锁 • 代币制
3.1 强化法
(
(





)
强化过程
)
3.1.1 正强化
• 正强化:
– 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 程。
• 结论:
– 示范者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不影响模仿行为 本身,因为通过观察习得的行为,有可能直接 表现,也可能并不表现出来。
– 观察学习后没有表现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 没有学习到。
– 在内外部条件诱发下(如鼓励),习得而未表 现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 攻击性行为不仅可以从现实中学到,也能 从多媒体中习得。
•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 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学习法则:如果你想增强某 种行为,就奖赏它!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结果对某种行为的增减产生 影响。
–凡是其结果可使行为增加的, 称之为“强化”;
–凡是其结果使其行为减少的, 称之为“惩罚”。
斯金纳箱实验: 鼠按压杠杆(随意活动的一部分) 得到食物(几次反复)
少年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兰继军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案例
• 案例一:娃娃不听话,剪刀剪手指
–2000年8月2日,浙江玉环县城关小天使幼儿园 6岁的李鑫江在教室里抢同学的鞋子玩,被正 在上语言课的林益芬发现,说:“再不听话就 把你的手指剪掉!”李鑫江没有理会,林益芬 就拿了一把剪刀,竟真的把他的左手食指尖剪 掉一小节。后因手指已坏死,小鑫江不得不做 了截指手术。事后林益芬解释说:“只想吓一 吓他的,不知怎的真的剪了。其实我很喜欢孩 子的……。”
– 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 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打人, 咬人,乱丢东西,说脏话,骂人,撕书,破坏 玩具,破坏他人作品;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 乐时却大哭等。
• 行为不足
– 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 发生。到一定年龄仍不会讲话,不愿和同伴接 触、交往,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不会自己穿 衣服和吃饭等。
• 系统脱敏法
–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情境 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 其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 渐提高患者所恐惧的有关 刺激的强度,让患者对于 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 轻,甚至完全消失。
• 肌肉放松训练:循序渐进紧张放松法,逐 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与紧张一放松相结合;
• 建立焦虑、恐惧等级表
• 实施治疗:
– 按照等级表呈现有关刺激物,或引导患者想像 有关刺激。在每一阶段上要能让患者产生最低 限度的焦虑。
– 当患者在想像该项目刺激情境而尚未报告有焦 虑感出现时,不要给予任何语言的或物质的强 化。
– 在患者成功地通过全部等级或层次程序后,训 练者应对患者良好行为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正强 化。
• 降低患者对焦虑刺激敏感性的两种方式
• 应用
–儿童吸吮、咬手指 –幼儿不肯断奶
2.2 饱足法
• 饱足法
–针对目标行为,运用连续不断的强化技术,使 个体因为该行为而得到过多的强化作用,最终 产生厌倦而自然消减继续发生该目标行为的力 量。
• 应用
–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如不断撕纸的怪癖、咬 衣服、收集橡皮和铅笔等。
2.3 系统脱敏法
– 案例:月工资、巡逻、检查工作自习、洗衣机、 微波炉定时、鸽子的刻板、每周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