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逸荒率 清新绝俗-试述弘仁绘画风格(金士焯艺术硕士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了无纤尘——清弘仁山水作品鉴赏

了无纤尘——清弘仁山水作品鉴赏

了无纤尘——清弘仁山水作品鉴赏弘仁,清初四画僧之一。

姓江名韬,字六奇。

出生于徽州歙县鼎族,少时在歙县社学读书,后随父、祖父迁至杭州,并成为杭州的诸生。

然而,随着其祖父、父亲的相继去世,他与寡母相依为命,生活日渐贫苦,遂迁回歙县老家。

一边拜当地名儒汪天涯为师,刻苦学习;一边做一些文化事业聊以膳母,本希望科举中第以报效国家,然功名无望。

清军人关时,曾与一些仁人志士一起参加抗清复明的战斗,均以失败告终。

他意识到复明无望,抵抗亦无益。

因而心灰意冷,皈依佛门,拜古航道舟为师。

禅师为其取法名弘仁,他为自己无力抗清复明深感羞愧,白取字无智。

从此他潜心作画,既师法传统,又师法造化,纵迹名山大川,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原材,领悟万劫不灭的宇宙精神,从而使他的画具有独特的魅力。

清弘仁天都峰图轴纸本水墨307.×99.6cm 南京博物馆藏弘仁为僧后,写黄山绝顶天都峰。

画作章法新颖,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以简洁凝练的造型,空灵峭健的劲线,寄写出黄山的英姿;近处是陡崖峭壁,几株虬松盘曲若龙,崖下涂涧,溪水汇流。

隔溪仰望,对岸兀崖高耸,悬泉下泻,峰峦嶂,嶒崚重叠,巍巍天都主峰嵯峨其上,直指霄汉,其剑拔挺健之势,大有绝俗孤高的意蕴。

右上角作者自题七绝一首,赞誉了黄峰的灵秀和壮美。

左下方署“庚子”纪年,时渐江当为50岁。

图作早为刘海粟珍藏,现藏南京博物院。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品清渐江写于云谷寺84.3×42.4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黄山云谷寺静思图弘仁画选弘仁西岩松雪图纸本墨笔192.5×104.5cm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画家52岁。

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

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

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清香万斛 濯魄冰壶——浅析弘仁的山水画艺术

清香万斛 濯魄冰壶——浅析弘仁的山水画艺术

清香万斛濯魄冰壶——浅析弘仁的山水画艺术
朱玉婷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弘仁(渐江和尚)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其山水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成就.时世的艰难、个性的独特和经历的坎坷,造就了他独特的平面线性艺术风格.弘仁所建立起的这种绘画风格,不仅将新安画派的走势推到极致,同时也反映了弘仁在心境上已经达到了平和沉稳的境界.
【总页数】3页(P122-124)
【作者】朱玉婷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紫砂“冰梅套壶”的冰梅纹装饰艺术 [J], 吴红娟
2.一粒沉砂万斛珠——浅谈“素影一粒珠”壶的美学蕴意 [J], 耿浩
3.梅桩壶点缀江南万斛春 [J], 万建新
4.浅析冰壶比赛中的擦冰技术特点 [J], 柳悦
5.水滴千斛石可穿文积万遍学自成
——浅析科学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J], 赵焕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弘仁作品精选欣赏

弘仁作品精选欣赏

弘仁作品精选欣赏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释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

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

善画山水,早年从学于孙无修,中年师萧云从。

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

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

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

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幽亭秀木图》轴,清,弘仁作,纸本,水墨,纵68厘米,横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风为倪瓒的变格,作平远布局,近处坡岸茅亭,亭前后有松杉杂木高耸,略去浅水遥岑,使前景成为独立的主体,加强了山石结构的表现,产生较为平和的亲切感。

画上坡石用笔为倪瓒独特的折带皴,若淡若疏,骨力内蕴。

树木的勾勒点染也出之以简疏的笔法,中锋下笔,复笔皴擦,看似简淡,实含腴润。

本幅经张大千收藏,左下角钤收藏印“大风堂”白文、“大千之宝”。

《西岩松雪图》轴,清,弘仁绘,纸本,墨笔,纵192.5厘米,横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

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

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交易担保月雅艺术图书正版图书《浙江精品集》八开精装河北美术出版社小程序渐江精品集,八开精装,鉴赏临摹学习原价660,限时优惠价268《陶庵图》轴,清,弘仁绘,纸本,墨笔,纵99.1厘米,横5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是弘仁与友人罗逸(字远游,歙县人)游黄山经过潜口时所绘汪尧德隐居之所。

论清初四僧绘画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论清初四僧绘画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论清初四僧绘画艺术特色及其影响作者:贠征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1期摘要:清代四僧是指清初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四僧的绘画无不带有真挚的情感色彩,并反映了各自的意识,加上作品具有的强烈个性化特征与对中国绘画的革新精神。

他们虽风格各异,但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振兴了当时画坛,也对后世的画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清初四僧;绘画特征;艺术理念;影响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代初期处于朝代的更迭前沿,这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程度强烈。

画坛上的清初四僧就崛起于此时。

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画家。

这个时代的绘画大背景从大体上来说是由于统治者对传统积累的重视,市民文化思潮和市民审美意识并没有影响绘画的传承,清初四僧的出现则使画坛有了别样的风貌。

清初四位出家入僧的画家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绘画带有深挚的遗民意识,每个人的出身经历、人生态度和气质禀赋是不同的,因此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追求上也不一样。

加上作品所具有的强烈个性化的特征,都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相异趣,构成了画坛上一道靓丽炫目的别样风景。

由于复杂的现实矛盾和内心感受,从而使他们的绘画,形成了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1 四僧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1)弘仁的秀逸之气。

弘仁是四僧中最年长者一位诗书画皆长的和尚。

尤其以画闻名,擅长山水,其画即遵传统,又师造化,自创一格。

多作黄山,作画以真山水为稿本。

尺幅千里,有傲然秀气,风格冷峭。

弘仁的绘画,多取法倪云林,但绝不是以追求倪瓒画法为目的,他也受到大自然的滋养,在绘画上弘仁主张广泛吸收前人成果,又加以发展,意境秀逸幽寂,冷峻超然,师法前贤,却不为法所缚。

弘仁的笔墨造型多采用“高远法”。

这种“高远法”得承于“元四家”,但在弘仁的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远”就是突破有限通向无限。

近有登山石阶,山舍路亭,远处有层层叠叠的山峦和树林,有限推向无限,又从无限回归有限,秀逸之感油然而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无限与永恒。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课之弘仁绘画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课之弘仁绘画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课之弘仁绘画作者:李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7期【内容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弘仁所处的时代大背景,生活经历、性格来谈弘仁的绘画风格的形成。

力图唤醒埋藏在每个学生心中的中国文化情结和审美图式,唤起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国山水画成为本土的传统与经典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时代背景思想精神性格宁静画风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欣赏这一板块里,中国山水画是一个难点,因为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距离今天比较久远,尤其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产生的画面风格各异,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意象晦涩,不好直接读懂,所以我大胆将山水画历史中风格独特的画家弘仁做成一个主题精讲,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领略处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画家的人格魅力。

进而感悟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审美程式与文化思想。

明末清初出现的四僧山水画以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中大放异彩。

其中新安派代表人物弘仁作为独创主义大师在自然形象与纯粹的绘画形式之间,找到了山水的力度,画面中呈现出古木天荒,寂静寒凉的气息。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荒寒寂然的境界,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解析:一、弘仁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致使其遁空于佛家思想的冷和静弘仁生于多事之秋,当时明王朝国家衰败,党争不已,文人无心国事,随着吴三桂降清,打开山海关,清军虎狼之师挥旌南下,江山即将易主时,明王朝的士人们才纷纷奋起抵抗。

反清之火虽遍及全国,但在清王朝的残酷镇压下,终难成势,在清军攻陷歙县后,弘仁随老师汪无涯一起奔往福建,依附于南明隆武政权。

眼望明室内部政权的腐败,与清军的夹击,唐王被杀,弘仁最终在武夷山出家。

弘仁出家一方面是躲避清兵追杀,另一方面国破家亡,复国无望,使弘仁心灰意冷,他早已无家,无国,无君,他对功名曾一度淡漠,现在更是彻底淡漠了。

他既不想复国,又不想反抗,也不想成家。

于是,一切跃跃欲试的念头完全消失,他的精神深处浸透了“冷”,他的思想意识稳定于“静”。

弘仁绘画艺术浅析

弘仁绘画艺术浅析

弘仁绘画艺术浅析作者:曹慧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具体论述弘仁的作品中清冷简逸绘画风格的具体体现,这个特点从构图布局、笔墨和意境等方面都表现得很浓郁。

本文就弘仁的绘画艺术探究分析,并论述其对后来的画派的影响和对当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弘仁;清冷简逸;山水画;绘画风格1 弘仁绘画中清冷简逸风格的具体表现1.1 在布局中的体现首先弘仁绘画构图采用几何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在作品中表现为计白当黑的空间布局,奇特的山石造型都表现为几何体。

这种表现手法使整个画面对比非常强烈。

弘仁则把这种空白用来表现画面的清冷孤寒之气,他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山石的塑造来表现空白,在整个画面中有许多造型各异、形状不同的空白石块,虽然只有在山脚和山石夹缝中进行了少量的笔墨点染,但整个画面交错丰富,给人留下一种韵味无穷的空间遐想。

画面的虚实关系非常重要,如果主体表现得过于简单,空白过多,则会导致整个画面没有生机,死板僵硬。

但如果主体被表现得过于厚实,所留空白太少,又会给人复杂沉闷的感受。

弘仁笔下的黄山雪景别具风味。

他将计白当黑表现到了极致,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动静结合的表现更是一种意境的升华。

弘仁的《始信峰图》也说明了他作品画面布局的独特之处,画中的山石都以几何体形式表现,给人很强烈的块面感,成为画面的中心。

多层次叠加的构图,陡峭的山峰使整个画面幽静深远。

1.2 在笔墨中的体现山水画非常注重笔墨的运用。

笔墨指的是用笔力度和墨色在纸上的渲染效果,干笔最适合用来表现石面和老树的皴法,在纸上的间隙比较明显,有断断续续的韵味。

湿笔则用来表现水墨渗化的效果,这样才能与干笔形成鲜明的对比,干湿笔交相呼应,使得画面活跃、丰富。

通常来讲,无论是在笔法方面还是在墨法方面,弘仁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笔墨的浓淡变化来处理空间关系,包括远近、虚实都表现得很到位。

他通过少皴多勾的笔法和淡润古秀的墨法来表现清冷简逸的绘画风格。

山水画家弘仁,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山水画家弘仁,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山水画家弘仁,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弘仁(1610-1664)
清代著名山水画家,清初四僧之一。

清初四僧中,弘仁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尘世脱离得最彻底的。

他涵养深厚,出家后,每日挂瓢拽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一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弘仁是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

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及其特征不是简单地用遗民绘画、简洁淡远、疏淡冷寂等词语可以概括的。

他的艺术成就,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是遗民情结、禅宗奥旨、山水性情、古风流韵与恬静心态在画中融为一体后的集中再现。

弘仁作为新安画派的开路人,他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

弘仁笔下的山水,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皴法喜用折带皴,转折方硬,笔路清晰,干淡笔折带皴,画面简净峻峭。

虽师法倪瓒,但又
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

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

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
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

山水画之外,弘仁最爱画松树、梅花。

所画松纠结盘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岩怪石,他曾自号“梅花古衲”,并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
种梅。

养胸中丘壑,造浩然气象—专访画家金士焯

养胸中丘壑,造浩然气象—专访画家金士焯

养胸中丘壑,造浩然气象—专访画家金士焯2021年1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墨影彩韵〞的画展上,50余幅水墨、彩墨佳作赢得了众多观者的好评,不管是诗意盎然的小品国画,还是气势磅礴的泼彩写意,其画面都满溢空灵之气,以简逸奔放、明快温馨的风格使观者得到心灵的洗涤。

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都记住了画家金士焯的名字。

金士焯是安徽灵璧人,灵璧地杰人灵,作为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人物钟馗的故里,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生活在这样一个人文荟萃之地,耳濡目染之下,金士焯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金士焯并没有多少时机开展自己的爱好,但仅仅是繁重课业之外的私下涂鸦,却也让人惊喜于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

或许是上天眷顾有梦想的人,初中的时候,金士焯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

他遇到了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一位美术老师,并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决定报考中央美院附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金士焯当时的班主任对他寄予了极大地期望,并不支持他走绘画这条路。

面对老师的质疑,金士焯表现出极大地韧劲,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附中,而他也是当年安徽省唯一一位考入美院附中的学生。

在美院附中的学习让金士焯打下了坚实的绘画根底,1995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师承贾又福、刘牧、李铁生、李少文等名家,从此开始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探索。

在美院学习期间,对金士焯影响最大的当数贾又福先生。

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弟子,贾又福先生在山水创作方面一直主张对景写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深深影响了金士焯以后的创作之路。

金士焯因袭李可染先生“对景创造〞的精神,多年来,他勤孜不懈地深入生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自然的奇观壮景,皆收笔下。

但他又并没有从外表上模仿“李家山水〞的范式,而是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紧扣“笔墨〞与“感受〞这一中国画特有艺术形式语言,在“制作〞方法泛滥的当今画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作者:李静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8期摘要:清初四僧书法绘画造诣皆深厚且各具特色,其中弘仁以其绘画独具一格。

其绘画作品给观者一种纯净、简淡、萧疏、雅逸之美。

其形成这一绘画特点原因有三:其作为明代遗民,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时代命运;兼收并蓄,绘画传承;佛学思想对其绘画风格潜移默化,从禅宗思想中汲取丰富思想。

关键词:弘仁;经历;性格;师承;倪瓒;佛教弘仁的绘画独树一帜,绘画作品以黄山见长。

观其作品给人一种纯净空灵、寂静雅逸之美。

其绘画风格的形成既受到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也受到恩师倪瓒绘画风格的熏陶,最终弘仁在佛教禅宗的思想中寻找到了思想归处。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弘仁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据史料记载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安徽歙县桃源坞。

弘仁出生于书香世家,幼年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儒家思想教育,也曾试图考取功名,但其家庭变故,父亲离世,使弘仁家境较为清贫,虽有求学之志,但怎奈生不逢时,没有一技之长,平时依靠贩卖书籍为生,因家境依旧清贫,弘仁一生没有娶妻,在侍奉母亲终老之后,弘仁最后依旧孤独一生。

弘仁的人生经历对其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当然也离不开其时代背景,弘仁所处明末清初,当清兵南下时,其依旧遵循着内心的报效国家的忠君情怀,义无反顾投奔福建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然最终依旧是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郁郁不得志的弘仁独善其身,在武夷山出家为僧。

弘仁在出家之后,一心寄情于山水,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刻有一方印章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直白地表达了其心志所在。

弘仁的绘画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清淡、寂静的感觉,正是弘仁这种心志的体现与表达。

弘仁晚年日益喜爱倪瓒的清淡虚灵之气,加上孤独清修的僧侣生活,最终形成了自己“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纵观弘仁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不难分析,幼年时期弘仁接受了较为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从其考取秀才可见一斑,而且弘仁的才智是具备的,但怎奈家庭变故,使其身不由己,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寡言孤僻的性格。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李静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清初四僧书法绘画造诣皆深厚且各具特色,其中弘仁以其绘画独具一格.其绘画作品给观者一种纯净、简淡、萧疏、雅逸之美.其形成这一绘画特点原因有三:其作为明代遗民,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时代命运;兼收并蓄,绘画传承;佛学思想对其绘画风格潜移默化,从禅宗思想中汲取丰富思想.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李静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弘仁山水画谈简逸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J], 陈璐璐
2.立象以尽意——谈弘仁山水画中的遗民气节与笔墨呈现 [J], 李超峰
3.弘仁山水画的线性构成图式初探 [J], 刘飞
4.徽派建筑在高温颜色釉山水画中的艺术特色与意境探究 [J], 赵中良
5.弘仁山水画装饰意趣刍议 [J], 蔡颖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任颐,画风丰姿多采、更加简逸灵活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任颐,画风丰姿多采、更加简逸灵活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任颐,画风丰姿多采、更加简逸灵活书画素材 2019-11-29 00:01:00徐悲鸿绘《任伯年油画肖像》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熏,均是名声显赫的画家。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任伯年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

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等人。

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董,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岩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传神作品如《三友图》、《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谓神形毕露。

三友图这幅《三友图像》作于光绪甲申(1884)年,当时作者已经45岁,画中的3 人席地而坐,背后左侧有一圆榻一画筒,画筒里树有书卷画轴,榻上也堆着数卷,寥寥数笔把背景描绘得显露无疑。

画中中间坐着的一人为曾凤寄,左向坐的人为朱锦堂(朱锦裳,上海著名书画鉴藏家,九华堂笺扇店主人,为任颐的好友),右向者为任颐自己。

任伯年紫藤鹧鸪图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

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

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荷花鸳鸯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任伯年荷花鸳鸯图 1876年作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

清初四僧简介及绘画特点分析

清初四僧简介及绘画特点分析

清初四僧简介及绘画特点分析“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在中国绘画史上,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号称清初的“四画僧”,他们的艺术成就,为清代沉寂已久的画坛引入了一股清流,开创了时代的新风,并赋予中国绘画革新求变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清代绘画发展的高潮。

这四位因为遭逢时代剧变而遁入空门的画僧,之所以在艺术上成就非凡,可以说与他们波澜不息,血泪交集的生平有着极大的关连。

他们的作品均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

四位用袈裟掩裹着精神苦痛的画家,以激情洋溢,深情凝蓄、个性鲜明的艺术,开创了时代的新风,直接影响了扬州画派的兴起,并在以后三百年来为后人所景慕,影响极大。

朱耷(1626~1705),真名朱统筌,中国清代画家,僧人。

江西南昌人,南昌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

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

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

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

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

一生清苦,命运多舛,这形成了天才艺术家必须的人生苦难,更造就了他的艺术价值。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疏淡冷寂的遗民画风——解读弘仁及其艺术品格

疏淡冷寂的遗民画风——解读弘仁及其艺术品格

疏淡冷寂的遗民画风——解读弘仁及其艺术品格
朱万章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正> 清初"四僧"中,弘仁的画风以疏淡冷寂著称,与其他三家迥然有别。

他同时也是"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代表了当时遗民画风的最高水准。

海外的著名美术史论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将他与龚贤称为独创主义的代表画家,称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晚明画坛与文人圈中的个人主义特质","也都在绘画中追求个人独特的风格,有时甚至将画风推向极端"。

这种独特的评论视角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弘仁在清初画坛的地位。

【总页数】26页(P4-29)
【作者】朱万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禅宗与弘仁的山水画风 [J], 孟宪伟
2.论渐江与弗里德里希画风中的“冷寂” [J], 杨蓉
3.立象以尽意——谈弘仁山水画中的遗民气节与笔墨呈现 [J], 李超峰
4.立象以尽意——谈弘仁山水画中的遗民气节与笔墨呈现 [J], 李超峰;
5.浅谈"四僧"r——弘仁的绘画风格 [J], 杨兴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闲静简远 冷逸雅净

闲静简远 冷逸雅净

闲静简远冷逸雅净弘仁身处明末清初,是为清初山水画坛革新一派的先驱与代表,引领与见证了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小高峰,其艺术成就非凡卓越。

弘仁笔下的画作清新简淡,画面宁静而又深邃,高古而又秀美,冷逸悠远之意顿生,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观感与享受。

近年来弘仁画作受关注度日益提升,也促使着弘仁研究领域的完善与发展。

本文主要从弘仁的生平及学界争议入手,对弘仁的艺术阶段进行断代分析,研究弘仁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渊源,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弘仁艺术风格的各种表现,对弘仁的历史地位与后世影响进行深入探析。

弘仁生于末世,成长于乱世,人生中的几次重大转变对弘仁内心思想的影响很大,这也是弘仁独特艺术审美思想的根源之一,弘仁作品艺术面貌的不同阶段也与他人生经历的转变相契合,本文从作品出发,将弘仁的艺术阶段归纳总结为三个,即艺术探索期、初成期与成熟期,对弘仁艺术阶段过于繁杂的现状进行了凝练概括,弘仁不同阶段艺术风格的面貌各有不同,呈现出逐步精进、个人风格愈加凸显的状态,由此展开了对弘仁独特艺术风格成因的重点探究。

本文先从弘仁本人存世的诗词题跋入手,结合作品、传记与史料,对弘仁的审美向往与师法源流进行梳理。

弘仁的绘画根植于传统文人绘画的土壤之中,师法广泛,上至唐宋又遍及元明,从传承的脉络中吸取养料,取法众长,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中又着重对弘仁取法倪瓒的渊源与争议进行了分析探讨。

此外,在弘仁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人文因素与时代文化背景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徽州此地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了画友间的交流学习,徽商的赞助与引导也为弘仁的师法古人提供了现实物质保障,徽派版画的独特审美也给弘仁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弘仁完成了对传统技法的积累与发展,凭借“黄山情结”创造性的描绘表现了黄山之美景,走上了师法古人之后的师造化之路,黄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凝练于弘仁笔下,真正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三)

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三)

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三)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三)松溪石壁图 1656年作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弘仁明亡后出家为僧,以画黄山著称,为新安画派奠基人。

作品笔墨苍劲整洁,设色淡雅,多干笔焦墨,营造出清寂冷逸的山川画面,寓伟峻沉重于清淡简远之中,意趣高洁。

画面右上作者自题“浙江学人寄伯行居士“。

整体画面,格调高古清雅,有宋元之遗风浓重的残留在画面当中.加之渐江本身自有的人文修养及情怀.似整副山水有了非凡的境界,意境幽远.布局稳中求胜,险象环生,意味深长.的确是画论中所谓的:一副好画不光有笔墨.重要的是观画者能体会到:"可观,可游,可居."断崖流水图立轴水墨纸本 1656年作湖山平远图立轴水墨纸本 1659年作丰溪秋色图立轴水墨纸本此幅山水笔墨取法於倪、黄之间,而自具面目。

山石尚简,用乾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奇致。

林樾寻梅图设色纸本 1658年作题识:惠应寺林樾荒古,游屐罕通。

元美居士渊穆爱静,停装偃息其中,许子逢尧与俱焉。

良友异乡昕夕相对,信足乐也。

学人探梅南郊,移筇过访集言两日,颇洽清欢。

隔畦普照,海化火逢老导。

余至前又出近所作梅花诗歌咏其下,意兴酣适。

俄而,夕阳在山,天风拂拂竹影琳宫荡为金碧。

生平游事于此轶畅。

别归涂此用赠元翁以志一时良遘。

戊戌二月初旬,渐江学人弘仁。

钤印:弘仁、渐江僧此图写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梅岗的惠应寺景色,款署“戊戌二月初旬”,戊戌为顺治十五年(1658),渐江年四十九岁。

据《弘仁年表》记录,这一年春天,弘仁在南京宿惠应寺。

画面构图巧妙,山水环抱,大出古人畦径。

用笔简约,林木萧疏,屋宇清樾,人物传神,为渐江中晚年的佳作。

与此类似的作品如:五十一岁时画的《黄山天都峰图》及《黄海松石图》、《陶庵图》等可以看出,这时他的艺术风格已十分成熟,笔墨简洁、清刚、纯净,主要用线条空勾,以大小几何体造形,极少皴擦,因而冰冷宁静的气氛特强,在艺术上已达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高峰。

浅谈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金士焯

浅谈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金士焯

浅谈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金士焯关键词:章法.造境.透视.三远法.画论.美术史内容摘要:首先,继承与创新,这是中国画创作规律中一个不老的课题,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经常碰到而且又反复争论的一个课题,是当今画坛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必须直面的问题。

历朝历代的画家、风格、师承、流派、画论、画评,都脱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这个范畴。

其次,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继承才谈的上创新,论创新必然涉及继承传统。

李可染先生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

说的就是继承与创新。

一千多年前,范宽说过:“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更是对继承与创新做的最绝妙的注解、阐释。

再次,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妄图把它完完全全的解释清楚是不可想像的。

本文通过从自己在多年的临摹,写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试图阐明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独特性。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有从西方进行置换借鉴的可能吗?表面上看是有的! 比如说:“打轮廓,打形”。

也的确能让初学者简单明了的掌握西画的基本艺术规律,比如说:“透视”。

像我们这麽大年龄的很多人在学习绘画的时候,一上手学的就是:怎样画几何形体?什么是“透视”?之后的瓶瓶罐罐,石膏头像,一直到人体组合,也总离不了“透视”,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不肯罢休之势。

表面上看是行的通的,那么表面之下行吗?我认为:严格说来,西方的艺术规律在中国画里面是行不通的!就拿“透视”来说,那是有它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哲学之背景的。

它所依托的并非单纯的绘画美学,而是在西方的建筑、秩序、数学、哲学的大树上面开出的奇葩。

古希腊欧几里得所著之《几何原本》,被尊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宏伟的演绎推理大厦,是世上最美丽的逻辑剧本。

号称是一部事物秩序之书,一部空间理性的黑夜之书,一部想探索上帝存在的形式之书。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学素描几何形体、透视,画那些苦躁的瓶瓶罐罐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怎就一句透视了得?同样,中国的文化传统,那些渗透到中国人骨头里的东西,也不是西方人简简单单就能弄明白的。

朝鲜李朝晚期画家金弘道风俗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朝鲜李朝晚期画家金弘道风俗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论朝鲜李朝晚期画家金弘道风俗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摘要:在朝鲜绘画史上,有不少有成就的画家,但是更为突出者,自然是金弘道了,他主要活动于朝鲜李朝晚期,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尤为擅长风俗画,他的风俗画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作为题材,以独特的表现方式比其他任何历史纪录都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百态。

他的作品并没有对朝鲜王朝时代陈腐刻板的社会表象的揭露与批判,而是挖掘内在实质,倾力表现韩民族仁厚聪慧、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当时宽松活跃的社会气氛。

在当时那个历史背景下具有深远影响和很大的成就。

关键词:金弘道风俗画日常生活第一章、金弘道的生平金弘道是朝鲜李朝晚期著名的大画家,字士能,号檀园、西湖居士等。

擅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尤其擅长风俗画。

金弘道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父亲均为朝廷官员。

因此他从小就师从姜世晃。

后来,又经姜世晃举荐金弘道为图画署的画员,由于他的绘画水平高超,职业生涯也是节节高升。

当时在位的正祖还授予他庆尚道安东的“安奇察访”一职,获得了一般画员难以企及的荣誉。

他一边为官,一边深入到百姓生活中。

每到寒食节或清明、端午等节日,他都会与百姓一起进行摔跤等活动,而他也把这些瞬间用自己的画记录下来,这些画也就是后来他留下的“摔跤”、“纺织”和“书堂”等作品。

此外,金弘道可以十分灵活地控制线条的粗细和运笔的速度,他的作品中,人物的表情也都十分生动。

因此,他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风俗画,而是“透视”朝鲜王朝人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资料。

后来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新思潮的影响,果敢地进行新的尝试和挑战。

金弘道虽在作画上已经达到至高境界,但在生活上却略显不足,他晚年生活十分潦倒。

他去世的年份没有留下任何纪录。

第二章、金弘道风俗画的艺术特色第一节金弘道风俗画的创作背景(一)历史背景金弘道一生大概活动于都朝鲜李朝英祖和正祖在位时期,正祖和英祖统治的时期被后世合称为“英正时代”,英祖在位时期,勤俭开明,减轻务农者的负担,提高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庶民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

简述清初四画僧的艺术特色

简述清初四画僧的艺术特色

简述清初四画僧的艺术特色摘要:清代初年,有石涛、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四大画家,他们都是明末的遗民八大和石涛还是明朝的宗室,他们的艺术虽然都根植于传统,但却以大自然为根基,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的气息。

关键词:清初四画僧个性特征在清初四王统治着画坛,他们崇尚摹古,脱离现实,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而在同一时期站在对立面的是以石涛为代表的革新派。

画史上称四画僧,他们有着共同的遭遇,即明亡后,怀着国破家亡的幽怨,削发为僧。

他们的艺术创作强调“借古开今,陶咏乎我”所以他们的绘画,不受古法约束,崇尚自然,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石涛(1642—1707)法号原济,俗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广西全州人。

为明靖江王朱守谦后代。

清兵入关,其父朱亨嘉在广西桂林自称监国,兵败被擒。

石涛逃至武昌,剃发为僧,其后云游,在安徽宣城住十五年,屡游黄山,与梅清,释半山等交往。

他们都以画黄山著名,后人因有“黄山派”之称,而石涛实为其中巨子。

以后他又游历华岳匡庐等名山,深刻地观察、研究自然。

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690年北上,接触北方山水与著名收藏家收藏之各代名迹,其艺术益进。

1692年秋归金陵,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他的诗、书、画及印章方面皆有成就,山水、树石、花卉、虫鱼以至神像。

美人都能作。

但以山水最为突出,石涛的山水画构图、笔、墨千变万化,风神特异,灵动多变。

师法造化,但又不拘于真山水的如实描绘,有提炼,亦有夸张。

他的画面追求的意境也很独特。

笔墨有粗、细、干、湿、浓、淡之变化达到随心所欲之境地。

石涛画论颇多,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大涤子题画诗跋》等,是其一生从事绘画实践极其可贵的总结。

在继承问题上,石涛非常憎恨那些“泥古不化”的奴隶,批判他们“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主张“有法必有化”,我自用我法”。

他认为学习古人是为了“借古开今”。

在创作上,他主张深入生活,体察自然之精微,“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一)

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一)

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一)清初四僧弘仁作品欣赏(一)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

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僧。

出家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

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

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

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

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

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

”说明他不甘囿于先入藩篱,勇于常变。

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

故后世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对都倍为尊重。

峭壁竹梅立轴水墨纸本款识:渐江学人。

钤印:弘仁、渐江僧题跋:弘仁字渐江,休宁人。

本姓江,名韬,字六奇。

前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尝居齐云,工诗文,山水师倪云林。

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道先路也。

没后,友人于其葊种梅数百本,因称为梅花古衲。

余每爱其手迹,层崖陡壑、伟峻沉厚,非若世之疏竹枯株者比也。

笠檐书。

钤印:汪、野峭壁凌清溪,高寒自终古。

梅竹有贞性,咫尺精灵聚。

同心托嵁巗,根株互相抚。

所以君子交,不与尘凡伍。

中江袁启旭。

钤印:袁启旭印、士旦《峭壁竹梅》构图简致,古风流韵,禅宗奥旨,意境高远。

全幅左大半留白、右侧画峭壁,中仅以一枝老干连接,经营布局极见功力。

其代表性的艺术元素如峭壁、梅花、钩竹等具全,充分展现了这位画僧的艺术面貌。

山岚松风水墨纸本峭壁孤松立轴设色纸本 1651年作黄海松石图纸本淡设色 1660年作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

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

此图取黄山一景,突出山之陡峭,但构图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两峰头与之呼应,石之凹凸处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强其厚重感。

虬松横出石隙,突出山之险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逸荒率清新绝俗-试述弘仁绘画风格金士焯中文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弘仁的生活经历、性格来谈弘仁的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从他早年的家境入手来阐述一个艺术家性格的形成对其今后的艺术道路及其精神品格、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

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

艺术家的天赋、勤奋和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追求是绝对分不开的,当然,历朝历代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与他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弘仁也不例外,他对五代宋元的大家和经典名作时刻揣摩学习,如痴如醉,潜心研究古人的技法、用笔用墨,构图意境,尤其是晚年更加喜欢倪瓒的风格,逐渐形成他的那种“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同时,他与石溪、八大山人、石涛三位僧人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清初画坛上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新潮一派。

弘仁的山水画在师法古人的同时更加注重师法自然、师法造化,强调自己的对自然造化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他把自己的情感和沧桑的经历尽情地融入到他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去,最终形成他那种:冷峻、萧逸、简峭、清淡、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意境。

关键词有:冷逸荒率、清新绝俗、心境、师造化一弘仁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十七世纪,那时正值整个社会动荡不定,他从一个世俗凡夫走向佛门成为一个遗民画家,在当时还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海阳四家”之称)。

同时,他与石溪、八大山人、石涛三位僧人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清初画坛上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新潮画风。

因此,弘仁也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清淡冷逸”的苍凉寂静之感,他早年师法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及宋画,形成了刚劲有力的线条功夫和沉稳的画面境地,晚年尤其喜爱倪瓒的清淡虚灵之气,加之个人把身心全部倾注于对绘画的追求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弘仁,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桃源坞,他原本出身于一个城里大家族中,也是世代书香门第,但是在他幼年时,因父亲亡故,家境便陷入贫困。

少年时期的弘仁接受了儒家的经典教育,学习《四书五经》,也曾进入学府,考取过秀才。

但是由于家境败落,弘仁很早就要为家庭生计奔波,经常靠打柴、眷写来赡养自己的母亲。

加之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些对他的早年性格思想影响特别深,年轻时就形成了寡言孤僻、不屑事宜、淡泊名利的性格。

家境的衰败和贫寒使他抱定不娶的念头,以减轻家庭负担,才能让他尽孝去赡养他的母亲。

这种品德和情操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很值得敬佩!弘仁做到了我们古人所说的“尽孝”,可谓是个孝子啊!但是,在那个动荡不定的年代,朝廷腐败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沉重的灾难,弘仁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深深感受到生活的困苦和官场斗争的黑暗,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促使他只能退而“独善其身”来保持名节。

他这种孤高的性格和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以至于后来在顺治四年,在他流落到福建后皈依名僧古航道舟禅师,落发为僧,自后释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

此时弘仁三十八岁。

此后数年间,弘仁虽入佛门,也没有像其他出家人那样坐禅诵经,研习佛理,而是浪迹天涯、遍访名山大川,吟诗作画,以寄托他深深地怀乡之情。

“偶将笔墨溶人间,绮丽楼台乱后删。

花草吴官皆不同,独余残笔写钟山”这首是可谓是他内心情怀的真实写照啊!凊顺治六年(1649年),在福建活动了几年后,弘仁从武夷山回到安徽。

自此,他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就集中于安徽和江苏一带,先后居住的地方有歙县、宣城、芜湖、丰溪、南京、休宁、鄱阳等地,并赴扬州、杭州、庐山诸地游历,主要的活动地则是“新安画派”的发源地——歙县,游历最多的大山则是——黄山。

他自己有一方印刻着“家在黄山白岳之间”。

他有时会一年往返数次于黄山,“岁必游黄山”,可见山水性情是他一生艺术生活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对黄山更加情有独钟,黄山的胜境、峭峰陡壁、奇松怪石、幽谷冷泉、云海雾涛的奇妙景色,深深地陶冶了他那虚清宁静的情性,激发了他对山水创作的新的灵感和境界,使他在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以黄山为创作母体,在这些作品中,他倾注了自己对黄山风骨资质的深刻情感,从而在艺术风格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弘仁这种清淡虚灵、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得益于他极高的天分和勤奋,还有他多年潜心研究古人之法,与古人心灵相同,深得古人绘画之三昧,又有着极高的悟性是分不开的。

他师法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然而晚年尤其喜爱倪云林的风格。

弘仁在研究宋画,学习宋画时也是非常痴迷的。

其友王泰徵曾说他:“凡晋、唐、宋、元真迹所归,师必谋一见也。

”①在当时的徽州地区,很多富商有着喜爱收藏古代名画的传统,而且还有赞助画家的传统。

这样弘仁经常送画作给吴伯炎,而吴又是当时的有名的徽商,家藏有许多宋元名画,因此弘仁也就得以能够常去吴家观摩古代名画。

弘仁学习宋画,是真的学到了宋画的精神,在他的画中虽然学宋画的画迹看不出来,但是,他画中刚劲、直硬的线条,没有用元人的笔意去改造它,师法倪云林但又不被倪所左右,这与他有深厚的宋画基础和与倪云林所描述对象不同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神韵逸趣似元,风骨法度似宋”弘仁多次提到对倪元林十分钟爱,视其笔墨为珍宝,供奉为师,正如他有一首《偈外诗》:疏树寒山淡远姿,明知自不合时宜,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

②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弘仁对倪氏的推崇备至,不仅如此,在很多画作中,还能看到他对倪云林画风的痴迷与崇尚。

弘仁在继承传统的时候,尤其喜爱倪云林的风格,这与他早年坎坷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倪氏作品的荒寒萧瑟的意境能够引起他内心的共鸣。

弘仁在具备这些深厚的传统素质同时,又能不懈地师法自然,把从古人学到的笔墨形式及感悟的意境全部用在自己创作中去,也就是说师造化——以黄山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把笔墨意境、线、几何造型等融入自己的对景创作中来,终于形成他的冷逸、清淡、峭峻、刚性的画面意境。

我认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笔墨、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弘仁在继承古人传统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和对自然的领悟。

没有把内心深处的灵魂附着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因此从传统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形成他所独具的绘画风格,我们不能单从表面与形式上去理解,“笔墨”、“意境”是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他创作出赋予他自己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这是后来许多艺术家所不及的高度,弘仁可谓是众多画黄山的画家中第一个成功地描绘出黄山风光的画家了。

他的笔墨兼宋元之长,也就是说神韵似元,风骨似宋。

弘仁无疑是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之一。

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及其特征不是简单地用遗民绘画、简洁淡远、疏淡冷寂等词语可以概括的。

他的艺术成就,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是遗民情结、禅宗奥旨、山水性情、古风流韵与恬静心态在画中融为一体后的集中再现。

三弘仁和古代的许多山水画家一样,他的艺术一个重要渊源是师法造化。

他自己曾提出了“敢言天地是吾师”的口号,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主张在真山真水中寻求灵性,将山水之真性情通过笔墨语言和自己独特的构图形式表现出来。

弘仁对黄山情有独钟,他无数次的亲临黄山,又数十次真实地将黄山真景搬入他的画图之中。

在他的传世作品中,《黄山图册》就是他寄情山水的真实写照,《黄山图册》他用自己那充满灵性之笔传写黄山真性情的精心之作。

全册共计有六十幅,画上没有弘仁的题名,但是钤有“弘仁”朱文圆印。

画六十处景点,将黄山的各处名胜尽收笔底,并且每幅画上都注明景点名称,如始信峰、仙灯洞、散花坞、莲花庵、白龙潭、松谷庵、莲花峰、天都峰等。

可以说他是黄山写生第一人。

所以石涛在跋弘仁的《晓江风便图》时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

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泠然生活。

③萧云从题识中谓:“制为小岫,层峦怪石,老树虬松,流水澄潭,丹岩巨壑,靡一不备。

天都异境,不必身历其间,已宛然在目矣,诚画中之三昧哉。

”这位弘仁前辈的评述,道出了此图册的绝妙之处。

我从以下五幅去解析一下弘仁绘画风格:1 《观音岩图》这幅画结构以平稳取势,一座巍然的巨冈占据画面大部,左方的矮丘和淡隐的远山加强了境域的深远感。

冈峦中间突然凹进一处深邃的空洞,穴底趺坐一尊观音石像,尽管形体很小,却十分醒目,点出了“观音岩”的主题。

巨冈以犬牙交错的明暗区分手段组织成岩石结构,在增强岩体的立面感觉同时,又赋予灵巧的造型变化。

那一些竖直错落有致的杂木丛树,又使画面产生跌宕的韵律感。

由此可以体味出弘仁善于反平淡的自然景色转换成生动的视觉表象的艺术匠心。

2 《仙灯洞图》这幅画弘仁一改常用的棱角分明的造型方法,而用宛曲圆浑的线形画出奇异山石,尤其突出拱形岩石的深邃洞穴,洞内趺坐一位僧人,洞口峭立的尖石夹着一条狭仄的蹬道,通往山脚,岩壁白云缭绕,翠松蔼蔼。

这种富有幻想式的构景和造型,似乎是受到明未昊彬奇诞画风的影响,连勾皴的线条也趋于屈曲流转。

弘仁利用黄山奇诡的实景,善于运用不同的笔墨方法和造型语汇,这正是他中年广泛取资和把握多种技巧手法的证明。

3:《莲花庵图》此图弘仁运用少见的水墨点染法。

近处的斜坡和远处层叠起伏的峰岫,都是采用了米氏横点水墨点染,画面诸峰林立、高低错落、峡谷间的云霭起伏跌宕,都是用水墨流出的空白,略加勾晕而成。

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动感和仙境。

山麓的树丛也用落茄点叶法。

在此他力图借鉴米氏云山法来表现莲花庵迷蒙虚灵的意境,在整体上达到这种效果。

但是,墨点用的稍微规整了一点,横点中夹杂着干笔直皴,又流露出他装饰性造型语言特点。

境界空濛而又不是很雄浑,依然不失弘仁清澈明净的艺术品性。

4:《莲花峰图》此图弘仁以布景奇险取胜。

莲花峰犹如擎天一柱,直直的插入云霄,一条狭长曲折的山路直达山顶,周围的悬崖峭壁,更加强了画面险峻的气势。

这幅画的笔墨偏于繁复,更多取法于黄公望和倪氏方笔,山石整体坚实峻厚,远处的山峰淡淡渲染,落施青蓝,更加衬托出莲花峰的伟峻的风骨。

主峰又以淡淡的石绿渲染,描绘出了黄山的秀美神奇的景色。

弘仁在探寻、搜集创作画稿时如醉如痴的状态,我们在他的老友汤燕生文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寻山涉泽,冒险攀跻,屐齿所经,半是猿鸟未窥之境,常以凌晨而出,尽酉始归,风雪回环,一无所避,盖性情所偏嗜在是,虽师亦不自知其繇。

而缘是发之毫楮间,人之见之,皆以为江南之山水,幻出于师之腕下而不穷。

”在图册前有萧云从题识,册后有程邃、唐允甲、查士标、杨自发、汪滋穗、饶璟、汪家珍等七人的跋。

从画风和弘仁许多好友的题跋考证,应该是弘仁的手迹无疑。

从弘仁的《黄山图册》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弘仁为艺术创作而献身的精神。

清代查士标有赞:“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景写生,而是画家以实地为依据重新造境的“写意”,构思奇特、情景交融、变幻莫测、出人意料,每幅作品中无不透出她的清新空寂的境界,是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艺术家内心那份宁静和空寂的气息,同时也说明黄山对于弘仁艺术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