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讲学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问题要有严谨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护实验器材,养成节约使用物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策略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如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面镜,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教室内的平面镜吗?它们是如何成像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现象,如蜡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个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模拟照镜子、猜物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如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面镜,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教室内的平面镜吗?它们是如何成像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总结归纳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说课(17张PPT)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说课(17张PPT)


教法: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讨论
核心素养:利于学生更好
地掌握实验方法,完成实
验探究,体现教师的主导
性,学生的主体性。
1. 创设情境
2.探究新知

③实验、数据

学法:实验探究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 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

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④交流、总结
教法: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讨论 核心素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严谨的 科学态度。

像大小改变吗,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吗?
设计意图:

教法:情境创设、引导提问

学法:自主思考、积极展示 目的:激发兴趣
初步体会像与物的特点
知识铺垫
提出平面镜成像的猜想
1. 创设情境
2. 探究新知

①讨论、设计 教法:引导

学法:小组讨论 核心素养: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

体性。
②展示、质疑
1. 创设情境 2. 合作学习
3. 拓展提升
教 学 过 程
方法:多媒体辅助+引导实验+巩固练习 目的:学生多角度认识平面镜成虚像,更好地突破本节 课的难点。
1. 创设情境
2. 探究新知

3. 拓展提升

4. 感悟收获

当堂练习:小游戏——机器人照镜子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表演能力
教法
3
实验探究
2
引导提问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课程思路:照镜子——实验探究——再照镜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发生的?”“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光线表示平面镜成像?”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适时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验证问题答案,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验探究中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其知识梳理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平面镜成像吗?你们认为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
3.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线反射、成像规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进行总结。
2.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成像特点、原理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更多知识,提高其拓展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讲学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讲学稿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讲学稿班级姓名课型:新课,执笔:李碧玉审核:张广兰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2009年9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的形成。

二:复习导学:1:光反射定律:2:数学中的轴对称:三:新课教学:1:名词解释: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像——是物体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器材与装置:见课本43页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121. 平面镜成的是2.像与物的大小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左右(对称)例题1:某人远离竖直悬挂的穿衣镜,他在镜中的像将(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不变3:虚像概念:光线的会聚形成的像叫虚象,虚象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屏幕接收到.在作图时虚象用表示.平静湖面的倒影,穿衣镜,梳妆镜等。

例题2: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在光屏上显示出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时发生了_________的结果.天上的太阳在平静的湖水中成的像是像,像和天上的太阳大小.4:平面镜成像作图:对称法例3: 作出图B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5: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球面镜。

其中凸面镜是以球的面作为反射面,凹面镜是以球的作为反射面。

凸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物体在凸面镜中成(正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的(实还是虚)象,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所以常用来做汽车的观后镜,弯道边的观察镜。

2.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上(如太阳灶的利用)还可以把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

(如汽车的头灯。

手电筒,探照灯等。

)例题4:下面关于球面镜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会聚太阳光的C.汽车的观后镜用凸面镜可扩大视野D.汽车头灯用凹面镜作反射面,使光线近似平行射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四、五节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三、四、五节物质的导电性、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使用二. 教学目标:1. 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 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3.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 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5. 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6. 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7. 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8. 知道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9. 认识各种定值电阻实物,知道生活中的变阻器。

10. 理解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能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11. 能正确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1. 物质导电能力的检测。

(一)可以通过电流表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和大小;(二)可以通过用电器的工作与否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和大小。

2.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干燥的空气等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烧红的玻璃是导体,导体表面若被氧化腐蚀后,导电能力就大大的下降。

4.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有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5.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金属内部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其中有大部分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这些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没有自由电子。

6.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的物质,说明其导电能力越弱。

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1兆欧(mΩ)=103千欧(kΩ)=106欧(Ω)7.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粗细(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和导体的材料有关;对于金属导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有所增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讲稿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讲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从开始提问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趣十足的经历了一个个探究环节,降低了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难度。

而且教材内容编排十分合理,特别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每个步骤都很详细,分析归纳结论时,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给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方便。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如何顺利完成探究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理解和应用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由于学生刚学物理,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经验并不丰富,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也不熟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目的出发,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指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学生细化实验步骤,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探究的全过程,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室,通过多媒体教学提供的视频、动画、图片,可以传递给学生丰富的信息,建立生动活泼的界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同时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科学试验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的潜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2.乐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1.动画激趣,引入新课由生活走向物理,利用动画贴近学生实际,常见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像的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在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光的反射单元,旨在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为后续学习光学器件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深入探究,也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穿衣镜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问方式: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像与实物大小相同?镜子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引发学生思考。
2.多媒体资源:通过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结合动画和图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师生互动,方便学生实时反馈和展示。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提供直观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和简单光学元件的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实验操作能力有限,可能导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过程中出现误差。
3.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期《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
实验器材:桌面、白纸、记号笔、直尺、玻璃板、两支同样 的蜡烛等。
玻璃
A ●
1
A●
平面镜成像实验
Hale Waihona Puke A1 ● B1A ●
B●
玻璃
5、实验验证
5、实验验证 ➢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
把手指放在板后蜡 烛B的“烛芯”上, 是否烧痛了你的手指?
➢实验时为什么还要用到坐标纸?
6、探究虚实像
➢如何证明所成的像的虚实性? (利用小孔成像的特点,巧设悬念提醒学生可用光 屏来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并实际操作验证 )
7、分析与结论
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并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先说明原来 猜想,在通过实物投影小组实验数据的方格纸分析结论,教 师简单归纳写在黑板上。
C ●
● O3
A●
C A ●
1 ●1
O●1
B ●
● O2 1
B●
平面镜成像正视图
蜡烛1
玻璃
蜡烛1的像和蜡烛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L1
L2
((12))像像和和物物的到大镜小面相的等距离,相等 ,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本课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
光的反射规律 → 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传播(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
2、本课特点、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 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 出过程,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 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 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尊重的列位评委教师:大伙儿好!我是祖山兰亭中学的物理教师张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式设计、教学进程设计、板书设计、反思与评判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熟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像”那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面镜成像,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重点(1)重点: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讨进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3.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明白得,结合学生的实际,确信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进程与方式:(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取得发觉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爱好,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可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讨的大体环节把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体会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旁现象引入知识,慢慢让学生明白得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实验内容与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熟悉进程,经历大体的科学探讨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进程中把握知识、技术,了解科技进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整体设计《平面镜成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教材在这部分知识上,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自主探究。

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等效替代法,寻找平面镜成的像,在此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等特点。

(2)本节课围绕科学探究的几大步骤: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探究,避免盲目性。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合理的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平面镜成像》的相关视频,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用百度在中教网搜索《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然后简化学生能直观理解的实验,让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有切身体验。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

比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分不清楚等。

初二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比如:有些同学理解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个别同学自制力较差,喜欢上课开小差,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关注,防止他们注意力分散。

而有些同学则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他们带动一些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好地参与实验。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37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37张

第一块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 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 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 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S
S′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2 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是 ;
当他向镜面移近0.5米时,像也向镜面移近 ;像的高度是

3 一条小河水深10米,天空中一片云朵距离水面大约7000千米,小红看到水中也有一片 云朵,她看到的是真的云朵吗? 她看到的是 ,那水中的云朵距离水面有 远。
3实验器材: 平板玻璃、刻度尺、2支等长蜡烛、火柴 4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实验表格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
/cm
/cm
或缩小)
1 2
第二步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交流合作、总结规律
平 面 镜 成 像 的 特 点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S
S′
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第三步交流讨论,反思总结
探究程序
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等效替代法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科学知识
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像和物等大 2 像和物到平面镜
的距离相等 3 像和物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4 平面镜成虚像
第四步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讲学稿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情况
【学习目标】
1.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并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装置。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并从中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像距与像的大小关系。

【教学资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方法指导】实验、阅读、讨论、练习。

【自主学习】——试一试你的身手
一、意外的发现
演示实验:老师演示课本92页图4—23所示之“意外的发现”,移动放大镜或灯泡的位置,会在墙上看到不同的像.
二、阅读课本P92-94页内容,看看你能否说出下列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和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后来回答。

1.自主探究: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
2.什么叫做物距?什么叫做像距?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什么叫做实像?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两个关键点是和 . 【知识建构】——你最棒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组内交流:小组讨论怎样测量凸透镜焦距.
2.合作探究:利用桌面器材,以及阅读课本第92页内容,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4.组内交流:(1)某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发现像呈在光屏的上侧,要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怎样调节?
(2)某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为什么?
5.口头展示: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
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_____ (填“有”或“没有”)缩小的实像(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___正立的实像,___________倒立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
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达标检测】——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1.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缩小的
像, 如果小明使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应使光屏应(填“远离”、“靠近”或“不变”)凸透镜,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他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
H点是2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他应把蜡烛向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他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
(3)若想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点(填字母符号).【拓展延伸】——动动脑筋,相信你能完成
1.凸透镜对物体成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_____,成实像与虚像分界点是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____________,所成虚像一定是______________。

2.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参是()。

A.实物
B.等大实像
C.放大虚像
D.放大实像。

3.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成实像 B.只能成虚像C.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D.一定不能成像。

4.凸透镜焦距为5cm,当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2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 B.正立 C.放大的 D.缩小的。

5.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光屏上刚好能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像,如果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6.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______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______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__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7.在物距不断减小的过程中,像距不断____________,像的大小不断_________;当物距小于
__________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