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5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学案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难点: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器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课前展示从小学的自然课中,你知道哪些有关电学的知识?三、创设情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冬季的夜晚,当我们脱衣服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噼啪”的声音,还会看到小小的火花;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实际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盛行用琥珀做饰品,他们发现刚刚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毛发等小东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琥珀之力”。
后来希腊文“琥珀”一词演变为“电”这个词。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1、摩擦起电: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等,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
完成下列问题: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3.两种电荷:引导学生分析: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排斥。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2. 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3.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分析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等。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 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3. 电流的测量: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电流。
4. 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等。
5. 电路的连接方式:介绍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
6.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I = V/R)。
7.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两种电路的区别。
8.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电流的概念:解释电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例如,一个电流为2A的电路,表示每秒钟有2库仑的电荷通过导体的横截面。
2. 电流的测量:描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答案:使用电流表时,将其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通过实验观看,了解有关电荷及其彼此作用的规律。
2.从能量角度熟悉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明白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学会连接简单电路,能识别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了解断路、通路、短路的概念。
5.学会正确利用电流表。
6.会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并能依如实验结果归纳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7.能分辨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本章是九年级物理课的第十五章,是从熟悉电荷开始,探讨“电流和电路”,研究大体的串、并联电路,让学生学习一些大体测量,经历科学探讨进程,领会科学探讨方式,并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动手连接电路多熟悉到电器要工作就要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让学生体会到电流和电路的关系,体会到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本章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开篇,是后续电学部份的基础,关于学好电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章处于重要的大体地位。
其中电流的概念是学习电学其他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章的另一重点内容是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它是进一步学习所有电路知识的基础;电流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电学测量仪器,学会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是电学实验中学生必需具有的技术之一,因此电流表的利用和读数是本章的重点,但是电流表的面板刻度比一般刻度尺稍复杂,它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加上电流表的接入也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因此用电流表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也成为本章的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声、光、热、力的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关于生活中的“电”超级熟悉,有较深的感性熟悉。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慢慢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的思维还主若是形象思维,对学生而言,电的知识抽象而陌生,涉及的内容比较灵活和普遍,这些往往会造成学习障碍,学生在学习中可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利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接阻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教师可从学生学习爱好、认识规律和探讨的方便动身,只是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周密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4节电流的测量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4节电流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定义,掌握电流的单位及符号。
2. 电流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认识电流表,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电流的测量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进行电流的测量,掌握测量电流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概念,了解电流的单位及符号。
2. 使学生认识电流表,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的测量方法及电流表的使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路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流现象,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引发学生对电流的好奇心。
2. 电流的概念:向学生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单位及符号,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
3. 电流表的使用:让学生认识电流表,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量程、正负接线柱等。
4. 电流的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电流测量实验,讲解实验步骤、操作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验技能。
6.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与电流测量相关的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电流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概念2. 电流的单位及符号3.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4. 电流表的注意事项5. 电流测量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电流的定义是什么?(2)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3)请简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答案:(1)电流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A。
(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将电流表连接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的选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电流的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我设计这节电流和电路的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组成。
2. 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掌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方法。
3. 能够分析简单电路,解决电路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的产生,电路的连接和短路、断路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路图、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引出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电流的产生,电路的组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和电压,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4. 讲解:讲解实验结果,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知识。
5. 练习:给出一些电路问题,让学生现场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
2.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路,试着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电流和电路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电流和电路的教案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组成,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我注意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正确使用它们对于理解电路非常重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导学案一、知识导入1. 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串联和并联是电路中常见的电器连接方式。
串联是指将电器依次连接,电流只能沿着一个路径流动;而并联是指将电器并排连接,电流可以分流到每个电器中。
串联和并联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器中是相等的,电压则是依次分布;而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电器中是相等的,电流则是分流的。
2. 并联电路的示意图并联电路通常由电源、开关和多个并联的电器组成。
以下是一个并联电路的示意图:──────── + ──────── +│ ││ 开关││ ││ ───────── │+ ──电源─ 电器1 ── +│ ───────── ││ ││ ───────── │+ ──电源─ 电器2 ── +│ ───────── ││ │──────── + ────────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与各个电器之间是并联连接的,电流可以分流到各个电器中。
每个电器之间的电压是相等的,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电器之间的电压之和。
二、串联和并联的公式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以下是串联和并联的公式:1. 串联电路公式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器中是相等的。
若电流为 I,电阻分别为 R1、R2、R3,则电压满足以下公式:I = U / R其中,U 为电压,R 为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 R1 + R2 + R32. 并联电路公式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电器中是相等的。
若电压为 U,电阻分别为 R1、R2、R3,则电流满足以下公式:I = U / R1 = U / R2 = U / R3其中,I 为电流,R 为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 / R = 1 / R1 + 1 / R2 + 1 / R3三、练习题1. 练习题一在一个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为12 Ω,电流为 3 A。
求电压的大小。
解答:根据串联电路的公式,可以计算电压:U = I * R = 3 A * 12 Ω = 36 V所以,电压的大小为 36 V。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荷与电流学案
电荷与电流专题一电荷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3.原子及其结构: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4.电现象:(1)摩擦起电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③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5.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3)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
注意: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
6.验电器:(1)验电器的构造:(2)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7.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②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③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等。
(2)绝缘体: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②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③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专题二电流1.电流的形成与方向:(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简单电路:(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作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学案 第15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
串联和并联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得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重、难点】通过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能规范画出串并联的电路图,并能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器材】灯泡、开关、电池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生活中的电路1.节日彩灯______联。
2.教室里的电灯_____联。
3.电视与电冰箱的连接______联。
4.马路上的路灯______联。
二、课前展示每到节日,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无数盏彩灯将建筑物的轮廓钩画得格外好看.看到此情此景,你一定想知道,那长长的一串电灯是怎样连接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些电路有什么不同。
有两个灯泡,请设计一个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都亮,有几种连接方法?应怎样连接?请自己设计电路图,画在练习本上。
三、创设情景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丰富多彩。
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它们是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的呢?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一)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各小组设计的电路可以分为几种分析下他们有什么不同?小结:用电器_____________连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用电器的两端_____________连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二)串联电路特点实验:按设计的串联电路连接实物图。
想一想:串联电路中电流有几条路径?______条。
思考: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做一做: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后取下其中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发光?______光(选填“发”或“不发”)。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_____条通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工作要________影响。
议一议: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控制________,开关的位置改变,作用_______。
(三)并联电路的特点实验:根据设计的并联电路连接实物电路。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学案
电流和电路备课组长签字:时间:年月日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知道电路的组成。
(学习重点)●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年月日●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学习重点)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年月日1、知知识与技能●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重点)●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年月日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熟练电路图绘制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学案 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描述电流形成的条件、电流方向的规定。
2.过程和方法尝试通过动手实验,识别通路、短路、开路。
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用电器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电路连接,会按实物画电路图。
【重、难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______。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
在金属、人体、塑料、大地和油中,属于导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前展示思考: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三、创设情景太阳落山了,天暗下来,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灯就亮了,人们就像白天一样可以自由活动。
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有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家才能够听到流利.标准的英语朗诵。
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打开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一)电流实验:用个小组的器材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或电铃发声、小电动机转动)。
讨论: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现象分析:1.灯泡能发光(或电铃发声、小电动机转动),是因为灯泡中有电流流过。
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用金属做的,金属里有大量自由电子,在接上电池后,这些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小结:1.电荷的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
2.我们规定:_______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闭合电路中,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_____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_______。
(二)电路1.观察本小组连接的电路由哪些器材组成?并讨论各部分的作用?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全章复习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电流的形成的条件和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4.能够识别串、并电路的电路图和实物图,要求会读、会画、会连;5.理解电流的物理意义,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两种电荷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7.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单位:库仑。
4. 摩擦起电的原理: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的转移。
5. 静电现象:例如静电吸附、静电放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掌握静电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的性质和摩擦起电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性质和单位,摩擦起电的原理,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脱衣服时产生的静电、梳子梳头发时产生的静电等,引导学生关注静电现象。
2. 知识讲解:(1)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的单位:库仑。
(4)摩擦起电的原理: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的转移。
3. 实验演示:(1)丝绸摩擦玻璃棒,观察玻璃棒带电现象。
(2)毛皮摩擦橡胶棒,观察橡胶棒带电现象。
4. 随堂练习:(1)判断正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题目。
5. 知识拓展: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止。
六、板书设计两种电荷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负电荷2. 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 电荷的单位库仑4. 摩擦起电的原理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的转移5. 静电现象静电吸附静电放电七、作业设计1. 判断正负电荷的题目:(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电。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电。
2. 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5章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5章学案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新课引入: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
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新课学习:一、力学中的功1.观察课本P104中图中几个做功的实例。
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观察课本P104中图中几个没有做功的实例。
想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3.结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做功1. 定义:。
2. 公式:,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
3. 单位:符号() 1J= N·m,三、功的计算在W=Fs中,W的单位是J,F的单位是N,得出的功才是以J作单位的。
看课本105页的例题,然后进行计算四、功的原理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否在省力的同时也能省距离呢?假如利用简单机械技既省力又省距离,功=力X距离,我们就省力。
针对这个猜想结合教材P106演示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内容。
结论:大量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是多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五、当堂达标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__.2.一个小孩用力提一桶水静止不动,他对水桶有向上的______力,这个力对水桶_____ 做功,(填不做功或者做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后练习六、课堂小结功的两个重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导学案一、导学目标•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元件的作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二、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电荷、电压等。
在本章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电流和电路的相关内容。
回顾一下,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在电路中,电荷在线路中移动形成电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三、电流的概念和特性1. 电流的概念电流(电流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线的数量,用字母 I 表示,其数学表示式为:I = ΔQ / Δt其中,I 表示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 A),ΔQ 表示通过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库仑 C),Δt 表示通过的时间(单位为秒 s)。
2. 电流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计算电流的大小。
根据电流的定义,我们可以有以下计算方法:•计算电流强度:I = ΔQ / Δt•通过电流和时间计算电荷量:Q = I × t•通过电流和电荷量计算时间:t = Q / I3. 电流的特性电流有以下两个特性:•电流的大小和电荷量的多少成正比,与通过的时间成反比。
即电流强度越大,通过的电荷量越多,通过的时间越短。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从正向移动的电荷)到负电荷(从负向移动的电荷),与电子(带负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
四、电路的概念和元件的作用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一个闭合的电流路径。
简单来说,电路就是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路径。
2. 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流,使电荷流动。
•导线:将电流从电源传输到电器元件。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状态。
•电器元件:变压器、电阻器等,根据需要消耗或者改变电流。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元件连接在同一条导线上,形成一个电流依次流过各个元件的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有:•电流在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中大小相同,即I1 = I2 = I3 = … = In。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学案(一)考基要点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注意“定向”二字,不要认为只要带电粒子发生了移动就会形成电流.例如:金属中含有大量的电子,这些电子中有的可以自由移动,就叫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平时是在杂乱无章地运动,在金属中不会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时,才会在金属中形成电流.在电路中,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2.导体、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3.电路(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发电机;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开关用来接通和断开电路,起控制用电器工作的作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
形成电流的通路。
【说明】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4部分组成.(2)电路有通路、开路和短路3种状态,其中通路和开路是电路正常的两种状态,而短路是电路不正常的状态,是绝对不允许的.【说明】电路中要有持续的电流通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提供电能;②电路是闭合的,即整个电路是个通路。
(3)用电路元件符号代表电路中的实物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4.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串联、并联电路的方法与步骤:(1)按照图甲连接好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在A、B、C 3点,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2)按照图乙连接好电路,将开关都闭合,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3)分别断开开关s,、s1、s2,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4)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但它的控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中的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它的控制作用也可能改变.【说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5.串、并联电路的区别:【说明】在连接电路过程中,一定要断开开关,防止发生短路.6.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电路的识别,要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不能简单地从电路的形状上判断.(1)定义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如果电路中各用电器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且用电器互相影响的电路就是串联电路;如果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接在电路两点之间(首相连,尾相连),且各自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的电路就是并联电路.(2)电流法:让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这个电路一定是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成几条支路,且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再在某点处汇成一股电流,则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3)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复杂的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因此在串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就没有电流通过无法工作;在并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仍有电流通过可正常工作.拆除法就是根据这两点,逐个拆除电路中的用电器,根据电路中其他用电器中有无电流通过来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4)短路法:用导线将某一用电器短路,若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这几个用电器是串联;若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则这几个用电器是并联.(5)节点法:在识别不规范的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这两点问没有电流、用电器,导线两端点就可以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例1如何判定下图所示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解:根据上述串、并联电路区别表,可找到多种方法判断电路连接情况.(1)检查有无节点;(2)根据电流路径条数;(3)各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5章学案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新课引入: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
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新课学习:一、力学中的功1.观察课本P104中图15.1-1中几个做功的实例。
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观察课本P104中图15.1-2中几个没有做功的实例。
想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3.结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做功1. 定义:。
2. 公式:,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
3. 单位:符号() 1J= N·m,三、功的计算在W=Fs中,W的单位是J,F的单位是N,得出的功才是以J作单位的。
看课本105页的例题,然后进行计算四、功的原理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否在省力的同时也能省距离呢?假如利用简单机械技既省力又省距离,功=力X距离,我们就省力。
针对这个猜想结合教材P106演示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内容。
结论:大量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是多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五、当堂达标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__.2.一个小孩用力提一桶水静止不动,他对水桶有向上的______力,这个力对水桶_____ 做功,(填不做功或者做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后练习六、课堂小结功的两个重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七、巩固练习1. 我们知道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但能不能省功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将重3N的钩码举高0.1m,可以用手直接将重3N的钩码举高钩码重G(N)钩码提升的高度h(m)不用机械所做的功W(J)手的拉力F(N)手移动的距离s(m)使用机械所做的功W(J)杠杆 3 0.1 0.3 1 0.3 0.3动滑轮 3 0.1 0.3 1.5 0.2 0.3 由实验可知:(1)人们使用机械时,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是()A、省力B、省功C、省距离D、省时间(2)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使用机械呢?写出两条人们使用机械的目的:第2节机械效率编写教师:郭婉汶南一中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学习重点:1.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习难点:机械效率新课引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设计方案,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1.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2.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新课学习:一、有用功和额外功1. 我们把必须要做的功叫做。
2. 并非是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3. 总功= +4.机械效率定义:公式:其中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注意: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的,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通常要用百分数表示。
5.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用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匀速提升重物G ,如图所示。
已知物重G=600N ,拉力F=250N ,求重物升高0.5m 时,拉力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及机械效率。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求动滑轮的重。
提示:竖直方向提升物体过程中,有用功W=Gh,在不计绳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就等于额外功,既W 额外=G 动h(1)W 有用=Gh=600N ×0.5m=300J(2) S=3h=1.5m,W=Fs=250N ×1.5m=375J(3) W 额外=W 总-W 有=375J-300J=75Jη= 总有W W ×100﹪=JJ 375300×100﹪=80﹪ W 额外=G 动h ,G 动=h 额外W =mJ 5.075=150N 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1.猜想:你认为省力多少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2.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完成教材P100中表格的内容。
3.各小组将测得的数据进行交流,并分析出实验结论。
猜想得到证实了吗?三、当堂达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功.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图所示滑轮组装置中所挂重物G=50N,当施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30N 时,重物恰好匀速上升绳子及一切磨擦都不计.由此可知( )A.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0%.B.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5.6%.C.该滑轮组中动滑轮重为5ND. 该滑轮组中动滑轮重为10N3.下列叙述中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有用功, B. 减少机械间的摩擦力.C. 减少总功.D. 使用更省力的机械.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五、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把重200N 的物体提高了1m ,所用的拉力为125N ,则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W 有用=________J ,它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
若不计摩擦,被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如图所示,在50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 ;若物体的速G F度为0.2m/s,则1min 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__ J .3.小红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竖直拉起重3N 的物体,物体升高了0.2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N ,在实验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第3节 功率编写教师:郭婉 汶南一中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t W P =。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学习重点: 建立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进行计算学习难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
温故知新:1.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计算公式:新课学习: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在工地上,工人可以用滑轮组搬运砖头,或者用吊车吊砖。
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做功的大小怎么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1)(2)(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1)时间相同,(2)运砖多少相同,(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二、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公式: ,其中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P 表示功率。
单位: 符号( ) 1kW= W ,1MW= W 。
三、阅读课本112页小资料了解一些功率值四、功率的计算在tW P =中,W 的单位是J ,t 的单位是s ,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 作单位的,计算时要注意到单位统一。
看课本112页的例题 ,然后进行计算五、当堂达标第2题图 第3题1 122 第1题图1. 功率表示做功的,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 。
功率的大小由 和 共同决定。
2.判断关于tW 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表示功率越大 B.功率小,表示做功少。
C.做工时间越短,表示功率越大 D.做功快,表示功率大。
3.一架起重机在5min 内把60000N 的重物匀速举高25m ,它的功率是多少kw ?六、课堂小结1、功率的物 理 意义:2、功率的定义3、功率的公式:4、单位及换算: 1W=1J/s七、巩固练习1. 关于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B. 功率越大,做的功就越多C. 在相同时间内,作功越多,功率越大D. 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多,功率越大2. 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是750瓦,乙的功率是2250瓦,甲、乙在相同时间里,做功之比是( );若完成相同的功,甲、乙所用时间之比是( )3. 质量为50kg 的物体,用50N 的水平推力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以2m/S 的速度匀速移动10m 。
问:(1)功率多大? (2)重力的的功率多大?第4节 动能和势能编写教师:郭婉 汶南一中学习目标:1. 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 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5. 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学习重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学习难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小铁球、玻璃球、斜面、木块、橡皮筋引入新课实验:演示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结论: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 。
一、动能1.概念的建立看课本P114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演示实验中小铁球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