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性——暨理论文着类型及价值特性探析(一)

合集下载

论的基本概念

论的基本概念

论的基本概念论是一种通过论述、分析和论证来表达观点、阐明问题的文章形式。

本文将围绕论的基本概念展开讨论,包括论的定义、特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等方面。

一、论的定义论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分析和理性论证的方式,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详细阐述。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论证,旨在向读者明确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二、论的特点1. 理性性质:论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观点和结论,强调客观事实和逻辑关系。

2. 主题明确:论的内容通常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而展开,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 逻辑严谨:论应保持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从引言到论述和结论都应当具有严密的逻辑连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

4. 事实为依据:为了增强论的可信度,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论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

三、论的结构一篇有条理的论文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引言:在引言部分,应该简要说明论文要讨论的问题或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引言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为正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2. 正文:正文是论论述的主体部分,是根据引言提出的观点展开详细论述和分析。

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小标题,以便于组织和清晰地传达思想。

(1)论据:在正文中,作者需要提供有实质性证据支持的观点和结论。

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实验数据、调查报告等来增强论的可信度。

(2)论证:对引用的论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用逻辑推理和论证使论据更有说服力。

可以采用递进、比较、对比等方式进行推理和论证。

3. 结论:结论是对论文核心观点的总结和归纳。

在结论中,作者应该再次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理的理由和依据。

结论还可以对论文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适当展望。

四、写作方法1. 确定主题:选择一个有足够讨论价值的主题,并明确定义好论文的核心观点。

2. 确定读者对象: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进行写作,使论文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理论型文献研究与应用

理论型文献研究与应用

理论型文献研究与应用一、引言理论型文献是指那些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的文献,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理论探讨、理论分析等类型。

理论型文献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理论创新。

本文将从理论型文献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理论型文献的定义及特点理论型文献是指那些表达出作者思想、理念与见解,和研究工作的旨意和意义、进行概括与归纳的文献。

其主要特点是:1. 研究的对象是学术理论、方法论等概念性或归纳性问题。

2. 文献的内容比较抽象、概括或普遍,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归纳性。

3. 主要体现学术界的思想观点,理念沟通和交流工具。

4. 要求研究者具有高度的理论功底,阅读文献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学科知识和相关研究经验。

三、理论型文献的研究方法理论型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查和文献分析两个方面。

1. 文献调查:文献调查是研究者在分析某一领域的理论问题时所必需的工作。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搜集管理类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相关学术报告等文献资料。

(2)主动关注国内外相关学术界、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发展动态和不同立场的理论观点。

2. 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理论型文献研究的一个必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总结文献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文献的分类和关系分析。

(2)分析文献的理论观点,提取核心观点,区分不同学派观点。

(3)研究文献所包含的资料,评价其可靠性和实用性。

(4)对文献现象本身进行现象学分析,了解文献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四、理论型文献的应用价值1. 促进学术交流:理论型文献作为学术交流的工具,至关重要。

它拉近了学术界不同研究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域内士学者之间的交流。

2. 完善学术体系:理论型文献为学术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学术领域中,理论型文献一方面强化学术界对某一领域理论基础的认知,同时也为学术体系的运行与规范提供了理论支持。

如何在论文中有效阐述研究的理论价值

如何在论文中有效阐述研究的理论价值

如何在论文中有效阐述研究的理论价值在学术研究领域,撰写论文是展现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

而在论文中清晰、有效地阐述研究的理论价值,对于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研究的理论价值。

简单来说,理论价值指的是研究对现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拓展。

它可能是对已有的理论进行验证、补充,也可能是提出全新的理论观点或框架。

为了在论文中有效地阐述研究的理论价值,第一步是要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现有理论。

这就需要我们广泛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掌握该领域的主要理论流派、观点以及研究现状。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比如,在社会学领域研究“城市居民的社交隔离现象”,在阐述理论价值时,就需要先了解关于社会关系、社区建设、城市化等方面已有的理论,如社会网络理论、社区发展理论等。

只有清楚这些,才能指出自己的研究如何弥补了现有理论在解释社交隔离现象上的局限。

在阐述理论价值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出自己的研究如何解决了现有理论中的争议或未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心理学领域,如果关于某种心理现象存在多种相互冲突的理论解释,而你的研究通过新的实验方法或数据收集方式,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支持其中一种解释,或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解释,这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此外,强调研究的创新性也是阐述理论价值的关键。

创新可以体现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或研究结论等方面。

以研究方法为例,如果以往的研究主要依赖问卷调查,而你采用了实验研究或者案例分析的方法,并且能够证明这种新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揭示研究问题的本质,那么这就是方法上的创新,具有理论价值。

在阐述研究的理论价值时,要避免空洞的陈述。

不能只是泛泛地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应该具体指出在哪些方面、如何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本研究通过对_____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了以往基于_____地区的研究中未曾发现的现象,从而为拓展社会分层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理论文体[资料]

理论文体[资料]

理论文体1、含义:理论文体是指主要运用议论说理的方式对某种事物或问题提出见解,阐明作者观点和主张,并说明理由的文章体裁的总称。

概念:所谓理论文体是以概念、判断、学术问题等对象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明辨是非,阐述作者观点立场的说理性文章。

二、理论文体与议论文有怎样的关系?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理论文体与人们常说的“议论文”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仅就表达方式来说,两者是一致;在概念范围方面,两者呈现着相互包容的姿态。

但两概念的内涵有所不同。

议论文是立足与表达方式对文章进行分类的产物,这一概念虽然揭示了文体的某些特征,但以表达方式分类同时也混淆了另一些也许更为本质的文体的特征。

比如文学类文体与非文学类文体的本质差异就在这种分法中是不能很好体现的。

一篇散文,有以记事为主的,有以描写为主的,有以议论为主的,有以抒情为主的,是归入哪一类?还是分拆为四类?如果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就是“议论文”,那么涵盖不涵盖文学文体中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包不包容应用文体中同样以议论为主的有关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显然,表达方法并不能独立反映文体的本质特征。

三、理论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区别是什么:理论文体与文学文体两者写作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追求不同。

文学体是作者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情绪情感和审美体验向读者传达的载体。

作者在作品中向读者倾诉与交流,其写作动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情感价值的自觉追求,于是文学写作逐渐成为一种无现实功利目的的审美创造活动和审美体验活动,其认知和教化功能是通过审美实现的。

关于传统文论的特质及“当代化”的理论思考

关于传统文论的特质及“当代化”的理论思考

关于传统文论的特质及“当代化”的理论思考传统文论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形成、并具有一定规范性与权威性的一种文学理论体系。

其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足于文字的规范性。

传统文论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就是对文学内容的规范化。

在这一点上,传统文论与西方文学理论不同,前者注重规范性,后者则更为重视创新性。

第二,强调诗赋文身的语言特质。

在传统文论中,人们认为诗、赋、文是一种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质,比如押韵、拟声、反复等等。

第三,注重文内涵的深度。

传统文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表面的文字形式,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这种含义可以是对人生、对人性、对道德等等方面的探讨。

第四,强调作品与时代的关系。

在传统文论中,文学作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与历史、与时代紧密相关的。

因此,对作品与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分析对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艺创新的不断涌现,传统文论的理论思考也必须不断地进行“当代化”的更新。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异质性思考。

传统文论是一种以固定模式抽象的理论思考,而如今人们在文学研究中需要采取一种异质性思考,关注文学表达的多元化形式。

这种思考方式要求我们扩大了解文学的维度,既要理解文字的规范性,也要关注创新性的表现。

第二,个体情感关怀。

在当代社会,个体情感表达越来越被关注,因此在文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个体情感的表达,探讨文化对于个体情感的影响,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在文学中得到体现的。

第三,新形势下的文学研究。

在当代社会,文学的现实性、历史性和文化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文学时,关注当代文学的现实性,同时也要兼顾文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第四,批评与创新兼顾。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创新的思考方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文论的批评。

对传统文论进行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寻找新的理解方式,也能够引导我们避免不必要的理论痕迹对创新的阻碍。

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怎么体现?

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怎么体现?

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怎么体现?这是社科学术圈推送的第篇文章研究生论文毕业答辩和向学术杂志投稿时经常得到的反馈意见是“学术理论性不强”或“理论深度不够”。

当然,何谓“学术理论性”,“学术理论深度”怎样才能算是高,实际上是学术成果评价中最有争议、因而也最困难的问题。

但话又说回来,“学术理论性”或“学术理论深度”确实是评价一项学术成果特别是学位论文的关键性指标,绝不是可有可无或漫无边际的东西。

笔者做过十年《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的理论编辑,后来又到山东大学政治学院教了十年的书,因而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慢慢有了一些心得(至少自己感觉如此)。

在此,笔者愿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想法加以系统阐述,从而与大家分享。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政治学论文的写作讨论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如何理解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方法论与研究方法、论文的选题与结构安排。

一、如何理解论文的学术理论性应强调指出的是,笔者在这里讨论的仅仅是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本身。

这其中既不蕴涵对论文的其他性质比如“学术传播性”、“实践应用性”等的贬抑性评价,也并不认定“学术理论性”高的论文就必然具有其他方面的积极性质,尽管能够做到“多位一体”的那些论文自然是学术论文中的“上品”。

基于上述前提,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论文的“学术理论性”。

第一,“学术理论性”的判定尺度包括研究性议题、学术性话语和理论(范式)视角。

可以说,判定一篇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最先要看它所选择的研究议题的性质、所使用的话语的学术化程度和是否具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视角(范式)。

论文的研究性议题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实践,但一个具体的或鲜活的社会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学术研究性的议题,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理性思考与理论凝练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分析选题时还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具体的社会现象只有经过一系列加工提炼后才能成为研究性议题。

举个例子说,中日关系研究或中日关系最新进展研究都很难说是一个严格的学术研究性议题,而中日关系演进中的“历史遗产”因素研究就是一个明确的研究性议题。

古希腊文论总体性特征初探

古希腊文论总体性特征初探

古希腊文论总体性特征初探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论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文论主要围绕文学作品的性质、形式、内涵以及文学家的创作能力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论体系。

在古希腊文论中,总体性特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古希腊文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独特贡献。

首先,古希腊文论追求整体性的审美观。

在古希腊文论中,审美观念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论家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包括内容、形式、情节和结构等各个方面的统一、例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戏剧作品应该具有统一的情节和结构,要求整个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协调一致,以达到审美的效果。

这种整体性的审美观在古希腊文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成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

其次,古希腊文论注重文学作品的系统性思考。

古希腊文论家在审美理论研究中,强调文学作品的系统性思考,即作品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单一的内容或形式,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精致的审美结构。

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了诗歌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强调诗歌应该具有理性、秩序和审美的特征,以体现整体作品的系统性。

再次,古希腊文论倡导多元化的文学审美观。

古希腊文论家在审美理论研究中,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反对刻板的审美观念和僵化的文学创作方式。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丰富多彩,各种文体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审美魅力,没有绝对的审美标准和权威性。

例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不同的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规律和特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创作和评价,不应该一概而论。

总的来说,古希腊文论总体性特征的初探,揭示了古希腊文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独特贡献和理论成就。

古希腊文论注重整体性的审美观,追求系统性的思考,倡导多元化的文学审美观,这些特征不仅影响了古代希腊文学的发展,也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是研究和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原则,旨在解读作品内涵、审美情趣以及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概述。

一、古代文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 文言文阐述理论的兴起在古代文学理论中,阐述文学意义和价值的文论体裁逐渐兴起。

经典之作《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出情景交融、志意相通的观点,强调作品语言的精致和感染力。

2. 六艺与文学理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其中书是对文学有直接关联的一门艺术。

古代文学理论在与六艺的交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3. 古代文学批评的形成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古代文学批评开始兴起。

例如,南朝梁代陆机的《文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开山之作,其中谈到创作的意义、修养的重要性等。

二、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要思想1. 诗经的审美观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常将《诗经》奉为经典。

《诗经》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情感、生活、思想等多方面内容,对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章必须质朴自然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强调作品要质朴自然,反对妖艳华美的修饰。

这一观点在文言小说《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情感的表达与体验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强调情感的表达与体验对文学作品意义的重要性。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谈到了通过审美的情感体验来提高个人情操的功用。

4. 断句与修辞的重要性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中断句与修辞的运用。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三、古代文学批评家与其特点1. 世界文学系统研究代表:刘勰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将文学创作与修养相结合,强调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2. 善于评论美人才的拓荒者:陈列陈列是唐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广泛评论文学作品,并善于评价美人才,对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3. 唐宋变革思潮的引领者:苏洵、苏轼苏洵与苏轼是唐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深刻洞察力,代表了古代文学批评的新思潮。

理论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色彩斑斓理论属性辨析兼谈理论文章的写作要领

理论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色彩斑斓理论属性辨析兼谈理论文章的写作要领

理论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色彩斑斓理论属性辨析兼谈理论文章的写作要领理论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色彩斑斓理论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与总结,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人认为理论是沉闷枯燥的、没有生命力的灰色文字堆积,逐渐使得人们对理论敬而远之。

然而,实际上,理论并不一定是灰色的,它可以色彩斑斓,富有生机与活力。

首先,理论应该来源于实践与观察。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与归纳,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产物。

因此,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用性,才能得到人们的关注与应用。

好的理论应该具备解释现象、预测趋势、指导实践等功能,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理论的生命力和鲜明之处。

其次,理论应该突破思维的边界。

理论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深入思考,是对传统观念和模式的挑战和突破。

因此,理论应该大胆创新,打破固有思维框架,引入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为人们提供新的认知与思考的动力。

只有在色彩斑斓、观点新颖的理论之下,才能产生有趣的讨论和碰撞,进一步推动学问的发展与进步。

再次,理论文章的写作要具备多样性。

理论文章是对理论思考的表达与传达,因此,文章的内容应该多样化。

在展示理论观点时,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呈现方式,如故事、实例、比喻、对话等,以便更充分地阐释与说明理论。

此外,理论文章的形式也应有所创新,可以运用图表、图片、引用等方式,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最后,理论文章的写作要注重以人为本。

理论是为了服务人类社会与进步,因此,理论文章的首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有用的思考与观点。

对于理论思考过程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理论,应该站在读者角度思考,提供具体案例和生活经验来说明,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理论的热情和信念。

综上所述,理论并不都是灰色的,理论文章更应该色彩斑斓。

理论应该来源于实践与观察,具备创新与挑战传统观念的精神,丰富理论的内容与形式,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文论的思维特点

中国文论的思维特点

中国文论的思维特点中国文论的核心精神是“原人”,即中国文论的基点是立足于“人”。

当然,在历史上没有人直接标举“原人”来论文,打出的旗号都是“原道”。

但假如对各种牌子的“原道”一作具体分析,其实质还都是原人,故历时数千年,统领各派系的中国文论就是以“人”为中心来构建的。

其思想基础是天人合一,而“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礼记·礼运》)这种以人为本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可概括成四句话:“文自人”、“文似人”、“文写人”、“文为人”。

“文自人”,中国古代文论中最权威的《文心雕龙》的第一篇就指出,人是“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学原自人是“自然之道”。

“文似人”,即是将文学看成人一样,是一个充盈生气、活力弥漫,乃至血肉完整的生命实体。

如云“文有神,有魂,有魄,有窍,有脉,有筋,有节,有腠理,有骨,有髓”等等。

正如钱锺书说的,中国文论的一个特点是“把文章看成我们自己同类的活人”。

“文写人”,这是容易理解的。

文学所写无非是人的情、事、理,都离不开人。

理,本为美玉的纹理,泛指事物的条理,此指符合人性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范。

“文为人”,古代的文论,毕竟以儒家的为正统,他们都是正面强调文章是为人所用的。

从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第十七》),到后来在文论中广泛地讨论人与现实、文与道、德与言、文与质等关系,占主导地位的都是以追求符合人伦、实用功利为最终鹄的,且特别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

当然,也有人关注到文章的“不用之用”,要写得“有趣”“娱目”,对人要起到“怡性悦情”的作用。

这就往往接近道、释两家追求自然、平和、清静等境界了,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人之所用。

在思维方法方面,中国文论也有其特点,这就是重在直觉体悟,而不致力于将物象分解,作抽象思辨与逻辑推演。

在表现形态方面,中国文论的特点是即目散评。

所谓即目,即写于阅读直觉的当下;所谓散评,即显得并不完整与条贯。

理论文章的特点及写法

理论文章的特点及写法

理论文章的特点及写法2017-10-06一、理论文章的性质和特点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

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

具体来讲,它具有“四性”。

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

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着的特征。

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

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

理论性和逻辑性。

理论文章要“ 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

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

这就是它的逻辑性。

二、理论文章写作的规律和要求一是文章选题选准。

写文章,选准主题是第一位的事情。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当然,确定文章的主题并不难。

选定一个题材,把这个题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

难度在于,这个主题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实用。

第一点,从实践中发掘主题。

理论文章的主题从哪里来?不是从头脑中来,而是从实际中来。

一些读者对理论文章没兴趣,不是理论本身没有魅力,而是理论文章离实践、离群众太远。

如果理论文章的内容多是一些为广大群众所不关心、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写得再好,群众也懒得理会。

这就要求理论文章要接触实际,要对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达到指导工作、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的目的。

选题的具体标准为新、小、实。

新是观点新、角度新,不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新材料证明旧观点;小是切口小、题材小,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实是朴实、实际、有实践意义,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第二点,拟定精练的标题。

所谓好题目,既要问题抓得准,又要文字表述讲究,力求准确、精练、鲜明、有特点。

另外,文章正文里的小标题,也是有讲究的。

如何理解论文的学术理论性

如何理解论文的学术理论性

如何理解论文的学术理论性研究生们在论文答辩和学术投稿时经常得到的反馈意见是:学术理论性不强或理论深度不够。

而这种学术理论性或学术理论深度确实是评价学术成果的关键性指标,绝非可有可无、漫无边际的东西。

下面我们就如何理解论文的学术理论性进行探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讨论的仅是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本身。

这其中既不蕴涵对论文的其他性质,比如学术传播性、实践应用性等的贬抑性评价,也并不认定学术理论性高的论文就必然具有其他方面的积极性质,尽管能够做到多位一体的那些论文自然是好文章。

基于上述前提,赛恩斯编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论文的学术理论性。

首先,学术理论性的判定尺度包括研究性议题、学术性话语和理论视角。

判定一篇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最先要看它所选择的研究议题的性质、所使用的话语的学术化程度和是否具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视角。

论文的研究性议题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实践,但一个具体、鲜活的社会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学术研究性的议题,需要经过复杂的理性思考与理论凝练过程。

需要澄清的是,许多研究生认为只有纯理论性的现象或问题才能成为学术研究性议题,而那些与现实联系密切或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则不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更有甚者,一些研究生将价值观念推延到研究性议题的认定,这更是无稽之谈。

论文的学术性话语很有些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行话。

这既是指一般性的学术化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指各个学科、各个议题研究过程中逐渐被学者们公认的论域、范畴、概念,甚至习惯性用法。

需要强调的是,这与追求或鼓励一种文辞上的艰深或晦涩无关,而是说学术论文写作者必须遵循一种圈内可识别的话语,从而使相互间的理解与对话成为可能。

我们并不否认深入浅出、大道至简之类格言的合理性,但更强调通用学术话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论文的理论视角是指一篇论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观察分析议题的理论工具。

许多论文都有一个副标题,目的就是强调一篇论文所遵循或借助的理论视角。

另外,在我们看来,即使一篇10万字左右的博士论文,也不应当采取两个甚至更多的理论视角,而这方面往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某一个理论视角贯彻到底。

理论的特点与分类综述

理论的特点与分类综述

理论的特点与分类综述引言理论是指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原理、规律所进行的系统阐述和说明。

在各个学科领域,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指导实践,并推动学科的发展。

理论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分类,本文将对理论的特点与分类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类理论。

理论的特点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抽象性理论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化表达。

它不局限于个别具体的现象,而是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出普遍规律,并形成一般性的概念和原理。

这种抽象性使得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并能够指导和解释具体的实践。

2. 系统性理论是由一系列相关概念、规律和原则组成的有机整体。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

理论的系统性使得人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并在实践中进行系统性的指导。

3. 可验证性理论必须具备可验证性,即理论中的假设和推论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来进行验证。

科学理论在实践中需要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来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只有经过实证验证的理论,才能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4. 可发展性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实践的深入,旧的理论会被新的理论所替代或修正。

理论的可发展性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新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和指导实践。

理论的分类理论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理论进行分类。

1. 学科分类根据所属学科的不同,理论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

自然科学理论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规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规律和现象,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2. 研究对象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可以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关注的是整体和总体规律,研究的是大范围的现象和影响,如宏观经济理论、社会结构理论等;微观理论关注的是个体和细节规律,研究的是局部的现象和作用,如微观经济理论、个体心理理论等。

3. 发展阶段分类根据理论的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分为经典理论和前沿理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物感”说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 荡性情,形诸舞咏。”

“虚静”说
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 极,守静笃” 。 庄子《庄子· 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 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 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 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 静。”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 依据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生产者(作者)角度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消费者(读者)角度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以上四种形态关系图
文学活动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文学符号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接受
文学哲学
文学信息学
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 态 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 远的渊源

论理论性——暨理论文著类型及价值特性探析 (1).

论理论性——暨理论文著类型及价值特性探析   (1).

论理论性——暨理论文著类型及价值特性探析 (1)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理论文著认识存在的缺失,及相关价值判断的模糊经验把握,导致的“垃圾文著”泛滥的现状,就理论文著的内涵给出新的阐释,进而对理论文著的分类及相关价值特性进行辨析,并据此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性”的解释。

关键词:理论性理论文著价值特性一、引言理论、理论性的经验把握与“精神垃圾”泛滥对“理论”的通常理解为“概括地反映现实世界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

它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的结果”[1],“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原理组成的观点体系”[2]。

对“理论”含义的理解似乎没有太大的分歧,不过是措辞上带来的理解角度的差异。

然而,从“理论”到“理论性”则不象望文生义的理解那样简单。

“理论性”一词借用一种源于文学的表达形式,可以称得上“熟悉”的“陌生词”,初看起来感觉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理论”具有的特性罢了。

但稍一细究,就会觉得具体、准确地说明其含义倒也颇费周折。

一般辞典或文献资料无法找到“理论性”的具体解释。

事实上,由于从模糊把握的理论相关性状印象来看,应当与文章有着密切关联。

毕竟在较为规范的文字出现以前,即便存在以口头形式呈现的某种理论性的思维内容,对较为准确意义下的理论性含义没有实质性影响,从而可以忽略。

这样,直觉地看待理论性的文本含义,应当是针对以文字为依托的文章而言的,尤其是文章中以涉及各种理论探讨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文章、著作(以下简称理论文著),换言之,获得对理论性含义的深入理解、探究,需先行对文章进而对理论文著进行解析,是符合逻辑的。

一般辞典对文章的解释为“统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显然这是广义的文章涵义。

按照《中国文章学史》的编撰观点,“所谓文章,大体上包括古文、骈文、辞赋,不包括诗歌小说、戏剧”[3]。

这里的文章已经是狭义的文章了。

本文的理论文著,泛指文章中涉及各类学科偏重理论阐述,而非实用说明、指导或者评说事理的漫谈、随笔,以及直接针对具体世界进行虚构、描摹的各种文艺性文本。

理论的特性和作用

理论的特性和作用

..实践性:理论源于实践和观察;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全面性: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应当体现出涉及面广;包含量大的特点;有良好的普适性抽象性:所有理论都是对经验事实的简化和概括;因为任何事实或现象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经验事实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加以考察;因此在分析实事时必须对事实进行必要的简化..逻辑性:科学理论不是诸多概念与原理的简单堆砌;也非各种互不相关的论据和论点的机械组合;而是一种系统化的逻辑体系..系统性:其自身的一套完整的东西是相互联系;相互呼应而非相互脱节的..补充:层次性:由于系统性的存在;理论是具有层次性的..有针对应用层面的理论也有针对框架层面的理论..预测性:强理论能挖掘出隐藏的过程;从而系统的理解发生了和未发生的事情..普适性:一定程度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帮助人类更好的管理、认识、预测和改变解释规律性:理论将现象看作隐藏在它们背后或之下实体和过程的显现;这些实体和过程受特定的定律和过程的显现..1.解释事实..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解释它;解释它产生的原因和其内在规律..2.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正如经济学理论可以被演绎派的会计学家运用来解释完善会计理论基础;某一专业领域的理论在其他领域也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指导人们对于研究对象加以利用和分析..3.理论的概念化和分类作用..我们知道;每一门科学都是由概念构建起来的;这些概念涉及主要过程与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每一学科的众多理论;作为学科发展的筋络;对于概念的组合、演变和分门别类起到了凝聚作用..4.理论的总结作用..理论是专业人士对于现象;从客观世界中进行提炼总结出来的;因此可以利用理论来对现象的发展等进行总结..5.理论预测事实..比如研究发现在美国贫穷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我们就预期美国的贫民区青少年犯罪率高于中产阶级居住的城镇..当然这都需要实践数据的验证..6.理论指出知识的空白之处..验证现有的理论与事实相符是一项重要研究;如果通过经验式研究发现事实与公认的理论不符合;则有可能修补、完善现有理论;甚至发现和建立新的理论..7.理论的导向作用..每一门科学和专业都是对现实及客观世界的抽象和提炼..一个理论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对所要研究的事实范围进行压缩;突出研究与某一现象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唯此;科学工作才能被减少到可以管理的程度..理论有助于决定什么事实是相关的..。

理论的名词解释

理论的名词解释

理论的名词解释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各种理论的讨论和解释。

然而,很多人对于理论的含义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和混淆。

因此,本文将对理论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理论。

一、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是对一定领域内现象和规律的抽象、概括和解释。

它是通过推理和分析从实际和经验中得出的一系列原则、命题或假说。

理论的构建通常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力求提供对这些现象和规律的解释和预测。

二、理论的特点和功能1. 抽象性: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抽象性。

理论通常通过提取和概括真实世界现象中的共同点和规律,忽略个别差异,形成概念和原则,并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模型。

2. 普遍性:理论通过具体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力求形成一般性的规律性描述和解释。

因此,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用于广泛的场景和情境。

3. 可验证性:理论需要经过实验和实证研究,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理论必须能够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验证和检验,从而使其具备科学的可信度。

4. 预测性:理论不仅能够解释过去和现在的现象,还具备预测未来现象的能力。

理论通过对已有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够为未来的情境和事件提供合理的预测和推断。

三、理论的分类理论可以根据其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进行分类。

以下是媒体、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常见理论的简要概述,以展示不同学科背景下理论的多样性。

1. 媒体理论:媒体理论研究媒体的运作方式、影响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典型的媒体理论包括媒介效应理论、媒体生态理论和观众接受理论等。

2.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从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方面进行解释和研究。

典型的社会学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

3.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感知等方面。

典型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格理论等。

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理论在人类的思维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世界的框架和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现象和规律。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学科领域,它既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在文学批评中,理论与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理论的作用理论在文学批评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框架,它帮助我们理清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不同的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解读文学作品,使我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通过结构主义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结构。

2.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作品的碎片化、多重性和模糊性。

通过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叙事策略和意义的流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3.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探讨性别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影响。

通过女性主义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品中的性别意识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的声音。

二、方法的选择在文学批评中,方法的选择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的。

不同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文学作品,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1.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基础的文学批评方法,它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揭示作品的结构、主题、形式和语言特点。

通过文本分析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2.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对比不同文学作品或不同文学流派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作品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通过比较研究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把握作品的独特之处和普遍意义。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是什么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是什么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是什么?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其名源自俄文,本为“文学学”,后因不符汉语习惯,故以“文艺学”命名,与通常理解的艺术学有别。

广义的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狭义的文艺学,特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二个分支关系密切,它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指导并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所以,它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对象任务:第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第四,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研究读者接受文学文本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学科品格: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独特的价值取向,就现在而言,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理论性——暨理论文着类型及价值特性探析(一)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理论文着认识存在的缺失,及相关价值判断的模糊经验把握,导致的“垃圾文着”泛滥的现状,就理论文着的内涵给出新的阐释,进而对理论文着的分类及相关价值特性进行辨析,并据此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性”的解释。

关键词:理论性理论文着价值特性一、引言理论、理论性的经验把握与“精神垃圾”泛滥对“理论”的通常理解为“概括地反映现实世界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

它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的结果”1],“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原理组成的观点体系”2]。

对“理论”含义的理解似乎没有太大的分歧,不过是措辞上带来的理解角度的差异。

然而,从“理论”到“理论性”则不象望文生义的理解那样简单。

“理论性”一词借用一种源于文学的表达形式,可以称得上“熟悉”的“陌生词”,初看起来感觉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理论”具有的特性罢了。

但稍一细究,就会觉得要具体、准确地说明其含义倒也颇费周折。

一般辞典或文献资料无法找到“理论性”的具体解释。

事实上,由于从模糊把握的理论相关性状印象来看,应当与文章有着密切关联。

毕竟在较为规范的文字出现以前,即便存在以口头形式呈现的某种理论性的思维内容,对较为准确意义下的理论性含义没有实质性影响,从而可以忽略。

这样,直觉地看待理论性的文本含义,应当是针对以文字为依托的文章而言的,尤其是文章中以涉及各种理论探讨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文章、著作(以下简称理论文着),换言之,要获得对理论性含义的深入理解、探究,需先行对文章进而对理论文着进行解析,是符合逻辑的。

一般辞典对文章的解释为“统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显然这是广义的文章涵义。

按照《中国文章学史》的编撰观点,“所谓文章,大体上包括古文、骈文、辞赋,不包括诗歌小说、戏剧”3]。

这里的文章已经是狭义的文章了。

本文的理论文着,泛指文章中涉及各类学科偏重理论阐述,而非实用说明、指导或者评说事理的漫谈、随笔,以及直接针对具体世界进行虚构、描摹的各种文艺性文本。

迄今为止,人类思想精华的展示、传播,最主要的渠道仍然是理论文着形式。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理论文着在刊登、出版,但除了就学科领域进行分类外,无论就广义或狭义而言,理论文着有具体哪些类别,尤其是如何认识其理论价值——亦或关于理论性问题,并没有公认的规范定论。

换言之,刊登、出版理论文着的选择、录用过程——及其理论性判别,很大程度上不过是经验化的模糊把握。

这样,在社会风气存在欠缺、出版发行体制存在漏洞的境况下,各种人情关系、权钱交易等等不正之风,难免乘虚而入。

于是,低级重复、粗制滥造、毫无理论价值甚至漏洞百出的所谓“理论文着”,充斥、泛滥于书架、报刊。

或拍马屁,以愉悦上司、师长、亲朋;或塞职责,以应对上级布置、科研项目要求;或装门面,以捞取职称、学位;如此等等,或骗名或捞利,林林总总比比皆是。

正所谓“在科学论义的评价中,各种各样的丑恶思想和精神垃圾也是存在的。

例如有的利用论文评价搞‘关系学’,弄虚作假;有的出于门户之见及妒忌之心,倚势压人;有的在论文发表与奖励中摘‘平衡’,送入情……”。

4]当然,对于理论文着及其价值判断缺乏应有的评判标准而缺乏充分认识,应当是主要原因。

客观地说,充斥、泛滥毫无理论价值甚至误导、贻害的“理论文着”,既严重浪费社会资财,也严重耗费甚至毒害读者脑力,“精神垃圾”也确乎是其最恰当的称谓。

不难想见,精神垃圾的产生与一定社会风气下的学术品德缺失有巨大干系,但根本原因似应归于对理论文着本身缺乏相应的甄别规范。

本文试图对理论文着内涵、一般类型及其价值特性做出初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性的含义进行新的探索。

二、关于理论文着的认识缺憾在中国古代关于文章写作的宏观认识方面,有一定代表性的专门论述,当推墨子“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5],意即立言、着文要本于上古圣王,察于百姓耳目,用于国家民众。

其“察之”、“用之”的境界,至今仍然难以逾越,但过于迂腐的“本之”即便现代行文形式上在引用各种“语录”、“指示”、“讲话”作为指导方针,但思想上将其遵从为“凡是”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清人来裕恂《汉文典》中关于文章写作的观点,已经显得更为现代、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盖文也者,有陶情淑性之功用,有移风易俗之功用,有爱国新民之功用者也”6]。

如果再补充思想创新方面的内容,则已经基本涵盖了古今文章的精微要旨。

至于对纯理论文着进行系统分析基本上源于现代。

在“文章”理论有一定代表性的现代著述有赵建中编著的《文章体裁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张会恩、曾祥芹主编的《文章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夏绍臣着的《文章原理》(人民日报出版社)等书。

在上述主要是就广义的文章理论进行论述的书中,难得以“理论文着”为专门论题的,只有赵建中编著的《文章体裁学》。

按照《文章体裁学》的观点,论着文体涉及“文学评论、报告文章、毕业论文、实验性论文”7],并归结了若干主要特征“论文专着要求对各自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其共有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独创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客观性”8]。

细究之下,上述观点在逻辑划分严谨性方面,明显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

如“毕业论文”完全可能是“文学评论”或者“实验性论文”,“文学评论”也很难一概而论地标称“科学性”9]或者“客观性”。

类似值得商榷的代表性观点还有:论文的共同特性有:探索性、论理性、鲜明性、科学性、实用性;10]论文类型“按任务和持点分:专题论文、综述式论文、驳论式论文、工作研究式论文、杂文式论文、体会式论文、书信式论文、资料式论文、科普式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小品式论文、要论式论文、述评式论文、论证报告式论、散文式论文、故事式论文、对话式论文、日记式论文、“六性”式论文、科幻式论文、毕业论文、寓言式论文”;11]“论文‘六性’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创新性、理论性、可读性、实用性、精粹性、科学性”。

12]“学术论文有着自己特殊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表现在科学性、创见性和平易性这三个方面。

”13]上述引文及同类论着,对理论文着的认识,除了在划分、定性的逻辑性上存在明显值得商榷之处,最根本的缺憾则是,这些认识基本上都属于从外延层面对理论文着分类及其特点进行的论述。

探求理论文着外延性正确认识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仅偏重于外在形式的区别仍实现对其本质的深层认识。

三、理论文着内涵性辨析考察各种理论文着的构成内容方面的属性,可以将其概括为创新、补益两大类。

创新类,是指通过文本形式,在理论、方法方面提出全新或重要补充性观点,包括新论创立、方略建言及实验论析三种;补益类,是指通过文本形式,对既有理论、方法的观点给出证明、驳斥、考证、评述、释疑等,包括猜想证考、综说辨疑及事理评鉴。

14]1、新论创立新论创立,是指在某一领域提出以一系列新的概念、原理为依托的理论、推测。

根据提出新理论原创程度,新论创立存在三种情形:或者全新创立新的理论、推测;或者对已经存在的理论、推测,提出实质性变更加以补充、完善,但仍然属于原有理论框架;或者对业已存在的理论、推测,重新组合、归纳而获得实质性差异的理论价值。

第一种情形的例子,在“地心”说理论一统天下的年代,哥白尼系统地提出“日心”理论,全面改观了人类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在牛顿的“绝对时空”力学理论一统天下的年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理论,全面改观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第二种情形的例子,“克罗齐(B.Croce1866-1952)不仅时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也是本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15],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不仅与唯物史观根本对立,也和黑格尔的历史观有很大差异”,但他“并不是否定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而是指责黑格尔的容忍历史规律的存在”16]。

第三种情形的例子,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其唯心主义的外壳;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宗教伦理杂质,创立了和过去一切哲学在性质上有根本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鉴于创立理论过程的历史继承性,有时三种情形难以明确划分。

尽管提出纯粹原创的理论固然富含独创精神,但补充、完善乃至重新组合而获得新的内涵页同样功不可没。

2、方略建言方略建言,是指针对理论、实践活动存在的欠缺、谬误提出新的运作模式、途径、理念等理论策略指导性方式、方法。

这里的方略建言是狭义地作为理论文着性的,以着重于理论阐述,而非技术指导为要义的。

纯技术指导性文章、著作,相当于说明书的功能,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文着,如《电影演员表演入门》、《街舞基本技巧》一类书籍。

而理论阐述性文着,更侧重于在思想意识层面进行引导、分析,如《论电影演员的修养》、《论街舞文化》等等。

一如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存在相互融合难分泾渭的现象,一般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理论文着、纯技术文章、书籍有时也难以完全区别。

3、实验论析实验论析,是指在较为规范的实验、调查统计等相关手段获得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分析结论、猜想或经验公式,以形成归纳性理论。

最通常的实验论析形式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报告,以及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的调研、统计报告。

按照实验报告、调研报告、统计报告的一般要求,应当对所涉及内容在实验、调研、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成因分析,这些内容是其自身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实验论析性文章、著作之所以成为理论文着的根本原因。

4、猜想证考猜想证考,是指对业经提出的猜想、经验及统计性观点,提出证明、否证、考据等理论性分析。

如数学中的费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的整体证明或局部证明,历史、考古等学科的考据研究。

5、事理批判事理批判,是指对业经提出的理论、证明、否证、考据以及事件、作品、人物等内容,提出具有普遍意义、诉诸理智分析而非情感事实的质疑、批判。

根据存在问题的程度,分为全盘否定的驳谬,及部分否定的纠偏。

6、综说辨疑综说辨疑,是指对业经提出的理论、证明、否证、考据等内容作出综合辨析、释疑、赏析。

与前述事理评判相区别的是,综说辨疑主要是对内容及相关背景的阐述、解读。

而事理批判主要是对内容及其涵义进行的批判、驳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