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DE=hν ——②
则:处于低能级态的1H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迁到 高能级态,发生核磁共振。
1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2.4 核磁共振的条件
发生核磁共振时,必须满足下式:
n=
g 2p
Ho
3
③式称为核磁共振基本关系式。
❖ 可见,固定H0,改变ν射或固定ν射,改变H0都可满足③ 式,发生核磁共振。
但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 乙酸乙酯的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 300 MHz, CDCl3 ),δ( ppm) 1.867 ( t, J= 7.2 Hz, 3H ), 2.626 ( s, 3H ), 4.716 ( q, J= 7.2 Hz, 2H )
• s—单峰;d—双峰(二重峰);t—三峰 (三重峰);q—四峰(四重峰);m—多 峰(多重峰)
C6H5CH2CH3 C6H5
CH3
CH2
17
17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信号 结构信息
信号的位置 (化学位移)
信号的数目
信号的强度 (积分面积)
信号的裂分 (自旋偶合)
质子的化学环境 化学等价质子的组数 引起该信号的氢原子数目
邻近质子的数目,J(偶
合常数)单位:Hz
18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核磁共振数据
19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 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
化学环境不同 的1H 核在不 同位置(ν) 产生共振吸 收
化学环境不同的1H 核在外磁场中 以不同的Larmor频率进动;1H 核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 导致Larmor频率位移
20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仪器分析第十五章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正确结构: H3CO
O CH
2021
37
练习:
C7H16O3,推断其结构
δ 3.38
δ 5.30 6 1
9 δ 1.37
2021
38
解:
C7H16O3, U=(2+2×7-16)/2=0
a. δ3.38和δ 1.37 四重峰和三重峰 —CH2CH3相互偶合峰
b. δ 3.38含有—O—CH2结构 结构中有三个氧原子,可能具有(—O—CH2)3
2021
20
甲基氢、亚甲基氢与次甲基氢δ值计算
c
O
CH3
CH3- CH2 -C -O -CH -CH2 -CH3
be
f da
CH3:
δa =0.87+0=0.87
(0.90)
δb =0.87+0.18(β-COR)=1.05 (1.16)
δc =0.87+0.38(β-OCOR)=1.25 (1.21)
n+1规律只适用于I=1/2,且△ν/J >10 的初级谱。 对于其它I≠1/2,该规律可改为2nI+1。
2021
25
n+1规律示例
2-溴丙烷的NMR谱
2021
26
偶合常数-偶合类型
偕偶(genminal coupling):
同碳偶合,常用2J表示。烷烃2J大,但在谱 图上常见不到峰分裂。烯烃2J小,但能见 到分裂。
多少碳原子;它们各属于哪些基团;伯、 仲、叔、季碳原子各有多少等。
弛豫时间T1较长,能准确测定,推测结构 可以直接观测不带氢的各碳官能团的信息,
如羰基、氰基等。 灵敏度低,信号需累加,速度慢。 峰面积与碳数不成正比。
仪器分析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原子实际上受到的磁场强度B
B= B0-B’=B0-σB0=B0(1-σ)
σ为屏蔽常数, σB0为感应产生的次级磁场强度。
B为氢核真正受到的有效外磁场强度。 核外电子云产生感应磁场,抵消一部分
磁场,产生共振向高磁场方向移动。
2μB
B
h
2
2μB( 0 1σ)
h
hν B0 2μ(1σ)
B(0 1σ) 2
实际上各种化合物中的氢核的化学环境或结 合情况不同,所产生的共振吸收峰频率不同。
任何原子核都被电子云所包围,当1H核自旋时 ,核周围的电子云也随之转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 感应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次级磁场,实际 上会使外磁场减弱,这种对抗外磁场的作用称为屏蔽 效应.
1H核由于在化合物中所 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核外电 子云的密度也不同,受到的 屏蔽作用的大小亦不同,所 以在同一磁场强度B0 下, 化学环境不同 1H核的共振 吸收峰频率不同。
(3)I=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矩产 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H、C也是有机化合物的主 要组成元素。
I=1/2的核自旋能级裂分与B0的关系
• 1H核在磁场 中,由低能级E1向高能级E2跃迁, 所需能量为
△E=E2-E1= B0 -(-B0) = 2 B0
四甲基硅烷 [(CH3)4Si] TMS
TMS
CH3OCH3
TMS
低场
高场 0
化学位移
TMS的优点
1)单峰:TMS分子中有12个氢核,所有质子等同 ,只有一个吸收峰。
2)TMS的屏蔽系数几乎比所有其他物质的都大(电 子云密度大),处在高场位置,对大多数有机化合 物氢核吸收峰不产生干扰。规定TMS氢核的 =0, 则其他化合物H核的共振频率都在左侧。
波谱分析核磁共振PPT讲稿
• 在分子体系中,同种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核外电子云
密度不同,产生的屏蔽作用就不同,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 同种核的共振频率不同。
• 由于核周围分子环境不同而使其共振频率发生位移的现象
叫做化学位移。
H0 (1 ) 2
σ为原子核的屏蔽常数(数值为10-5数量级)
例:乙醇的分子式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甲基(-
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影响-电负性的作用
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 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化学位移较大,信号峰在 低场出现。
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屏蔽 作用的不同的现象称为磁各向异性效应。 在外磁场作用下,环电子流所产生的感应 磁力线是闭合的,与外磁场反向的磁力线 部位起屏蔽作用,而同向的磁力线部位起 去屏蔽作用。
三、化学位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 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 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 象称为化学位移。
但V0与H0有关,不同的仪器测得的数据难 以比较,故需引入化学位移的概念。
1.屏蔽效应产生化学位移
核外电子云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倾向于在垂直磁场的 平面里作环流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与外磁场反向的感 应磁场,因而核实际所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
波谱分析核磁共振课件
概述
• 核磁共振谱(NMR)与红外、紫外一样,都属于吸收光谱。
• 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
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源于分子的电子能级
间的跃迁
• 核磁共振是分子中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产生的吸收光谱。
• 在NMR中电磁辐射的频率为兆赫数量级,
核磁共振波谱法剖析PPT精品课件
2021/3/1
5
讨论:
质子的共振频率与结构(化学环境)有关。高分辨率下, 吸收峰产生化学位移和裂分。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 可获得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信息,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构。
2021/3/1
6
四、核磁共振波谱仪
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场。
2.射频振荡器:线圈垂直
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率的 电磁辐射信号。60 MHz或 100 MHz。
3.射频信号接受器(检测
器):当质子的进动频率与辐 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级 跃迁,吸收能量,产生信号。
4.样品管:外径5 mm的玻
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2021/3/1
7
五、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0 = H0 / (2 )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 子影响。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 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
2021/3/1
11
七、谱图解析
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2)峰的强度(面积):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多少个; 3)峰的位移():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不足之处:仅能确定质子(氢谱)。
6个质子处于完 全相同的化学 环境,单峰。
自旋角动量: 2h I(I1)
核 磁 矩: gI(I1)
I:自旋量子数; h:普朗克常数; 核磁子=eh/2M c;
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
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
偶数 偶数
0
偶数 奇数
1,2,3….
奇数 奇数或偶数 奇数 奇数或偶数
现代仪器分析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核磁共振波谱(NMR spectrum):以 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 场强度)作图所得图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核磁共振波 谱进行结构(包括构型、构象)测定 、定性及定量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核:磁性质的原子核 磁:外加磁场 共振:吸收射频辐射产生核自旋能
级跃迁,产生NMR信号
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③
H0=0
E=
h
2
H
0
m=+1/2
I (I 1) I (I 1)
I=1/2核的能级分裂
ω0 = 2πν0 = γH0 ν0 = γH0/ (2π)
h 0
E
h 2
H0
0
2
H0
第 三 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一)主要组成及部件的功能
共振吸收法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能级跃迁时核磁矩方 向改变而产生感应电流,来测定核磁共振信号。
结论:质量数和电荷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才有非零的核自 旋量子数。
I = 0 时,P = 0,原子核无自旋现象 I≥ ½ 时,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I=1/2的原子核
11H ,
163C,
199F ,
175N ,
P 31
15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 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机化合物 的主要组成元素。
2、物理化学研究方面 可以研究氢键、分子内旋转及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等。
第一节 概 述
3、在定量方面 可以测定某些药物的含量及纯度检查。
4、医疗与药理研究 由于核磁共振具有能深入物体内部,而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 而可进行活体研究,在生物化学药品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酶 活性、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鉴别、药物与受 体间的作用机制等。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用于人体疾 病的诊断。
❖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核磁共振波 谱进行结构(包括构型、构象)测定 、定性及定量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核:磁性质的原子核 磁:外加磁场 共振:吸收射频辐射产生核自旋能
级跃迁,产生NMR信号
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③
H0=0
E=
h
2
H
0
m=+1/2
I (I 1) I (I 1)
I=1/2核的能级分裂
ω0 = 2πν0 = γH0 ν0 = γH0/ (2π)
h 0
E
h 2
H0
0
2
H0
第 三 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一)主要组成及部件的功能
共振吸收法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能级跃迁时核磁矩方 向改变而产生感应电流,来测定核磁共振信号。
结论:质量数和电荷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才有非零的核自 旋量子数。
I = 0 时,P = 0,原子核无自旋现象 I≥ ½ 时,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I=1/2的原子核
11H ,
163C,
199F ,
175N ,
P 31
15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 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机化合物 的主要组成元素。
2、物理化学研究方面 可以研究氢键、分子内旋转及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等。
第一节 概 述
3、在定量方面 可以测定某些药物的含量及纯度检查。
4、医疗与药理研究 由于核磁共振具有能深入物体内部,而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 而可进行活体研究,在生物化学药品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酶 活性、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鉴别、药物与受 体间的作用机制等。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用于人体疾 病的诊断。
基础医学课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外加磁场强度下发生核跃迁时,氢核需要的能量将高 于氟核
2020年10月2日
11
5.2.3 核的回旋
当原子核的核磁矩处于外加磁场B0 中,由于核自
身的旋转,而外加磁场又力求它取向于磁场方向,在 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核会在自旋的同时绕外磁场的方 向进行回旋,这种运动称为Larmor进动。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22
样品处理
对液体样品,可以直接进行测定。对难以溶解的 物质,如高分子化合物、矿物等,可用固体核磁共振 仪测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样品和粘稠样品都 是配成溶液(通常用内径4mm的样品管,内装0.4mL 质量分数约为10%的样品溶液)进行测定。
溶剂应该不含质子,对样品的溶解性好,不与样 品发生缔合作用。常用的溶剂有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和氘代试剂等。四氯化碳是较好的溶剂,但对许多化 合物溶解度都不好。氘代试剂有氘代氯仿、氘代甲醇、 氘代丙酮、重水等,可根据样品的极性选择使用。氘 代氯仿是氘代试剂中最廉价的,应用也最广泛。
在上图中,当自旋取向与外加磁场一致时(m =+1/2), 氢核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E=-μB0);相反时(m=- 1/2),氢核处于一种高能级状态(E=+μB0)两种取向间 的能级差,可用ΔE来表示:
ΔE = E2-E1 =+μB0-(-μB0) = 2μB0 式中:μ为氢核磁矩;B0为外加磁场强度
然而,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是与被测磁性核的天然丰 度和旋磁比的立方成正比的,如1H的天然丰度为99.985%, 19F和31P的丰度均为100%,因此,它们的共振信号较强, 容易测定,而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很有用的15N和17O 核的丰度也在1%以下,它们的共振信号都很弱,必须在傅 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上经过多次扫描才能得到有用的 信息。
2020年10月2日
11
5.2.3 核的回旋
当原子核的核磁矩处于外加磁场B0 中,由于核自
身的旋转,而外加磁场又力求它取向于磁场方向,在 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核会在自旋的同时绕外磁场的方 向进行回旋,这种运动称为Larmor进动。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22
样品处理
对液体样品,可以直接进行测定。对难以溶解的 物质,如高分子化合物、矿物等,可用固体核磁共振 仪测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样品和粘稠样品都 是配成溶液(通常用内径4mm的样品管,内装0.4mL 质量分数约为10%的样品溶液)进行测定。
溶剂应该不含质子,对样品的溶解性好,不与样 品发生缔合作用。常用的溶剂有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和氘代试剂等。四氯化碳是较好的溶剂,但对许多化 合物溶解度都不好。氘代试剂有氘代氯仿、氘代甲醇、 氘代丙酮、重水等,可根据样品的极性选择使用。氘 代氯仿是氘代试剂中最廉价的,应用也最广泛。
在上图中,当自旋取向与外加磁场一致时(m =+1/2), 氢核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E=-μB0);相反时(m=- 1/2),氢核处于一种高能级状态(E=+μB0)两种取向间 的能级差,可用ΔE来表示:
ΔE = E2-E1 =+μB0-(-μB0) = 2μB0 式中:μ为氢核磁矩;B0为外加磁场强度
然而,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是与被测磁性核的天然丰 度和旋磁比的立方成正比的,如1H的天然丰度为99.985%, 19F和31P的丰度均为100%,因此,它们的共振信号较强, 容易测定,而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很有用的15N和17O 核的丰度也在1%以下,它们的共振信号都很弱,必须在傅 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上经过多次扫描才能得到有用的 信息。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法ppt课件
一般过程是:样品置于样品管中,并插入 磁场中,样品管以一定的速度旋转,经波 谱仪扫描后,接收器获得核磁共振信号, 经一系列检波、放大后,显示在示波器和 记录仪上,得到核磁共振谱。一张核磁共 振谱图一般都经过N次(100次左右)重复 扫描,在计算机中累加得到,这样可以提 高信噪比。 优点:价格较低,稳定易操作,适合化学 工作者例行分析。
γ B0
ν共振= 2π (1-σ ) ⑨ 由上式可知,同种原子核( 1H核)由于所 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亦即受到核外电子屏 蔽作用不同,其共振频率各不相同,共振吸 收峰将分别出现在NMR谱的不同频率区域
或不同磁场强度区域,此即为化学位移。 若固定照射频率进行扫场,则σ 大的1H核 出现在高磁场处,σ 小的1H核出现在低磁 场处。据此,我们可以进行氢核结构类型 的鉴定(即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尽管同一分子中不同类型的1H核,共振频 率各有差异,但差异不大,相对于B0或ν0 来说,仅为百万分之十左右,对其绝对值 的测量难以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物质TMS的特点:TMS即四甲基硅烷 (Tetramethyl Silane) ① TMS中12个氢化学环境相同,在NMR谱 中只给出一个尖锐的单峰,易辨认。 ② TMS与一般有机物相比,氢核外围的电 子屏蔽作用较大,共振吸收峰位于高场端。 一般有机物的1H谱或13C谱峰大都出现在 TMS峰的左边。 ③ TMS化学性质稳定,沸点低,便于回收 ④ 在1H谱或13C谱中都规定δ TMS=0。
故实际工作中是采用测定相对值来表示, 即以某标准物质的共振峰为原点,测定样 品中各质子共振峰与原点的相对距离,这 种相对距离就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IUPAC建议,化学位移一律采用位移常数δ 值表示 :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2024/4/7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图12.9
·共轭效应:影响电子云密度,如,甲氧基苯环上的H,邻位的化学位移为 6.84,对位的化学位移为6.99,间位的化学位移为7.81。杂化影响:若无其它 效应的影响,杂化轨道随S成分增加而电子云密度降低,屏蔽作用减小,化
学位移增大
2024/4/7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2024/4/7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因此,处于高能级的核必须回到低能态,才能维持处
于低能态的核的微弱的数量优势,使得核磁共振信号得以 检测。这一过程以非辐射的形式实现,称为驰豫过程,可 分为: 1、自旋--晶格驰豫,又称纵向驰豫:
自旋核与周围分子交换能量的过程,如固体的晶格, 液体则为周围的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用弛豫时间T1 示。 2、自旋--自旋驰豫,又称横向驰豫:
2024/4/7
(a)在CDCl3中 (b)~(d)中为逐步加入苯 4 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效应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2024/4/7
图12.15 苯环对二甲基甲酰胺甲基的屏蔽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交换反应: 1.位置交换: 活泼氢,如-OH, -SH,-COOH, -NH2 2.构象交换: 环己烷平伏键与直立键
2024/4/7
图12.13 单键的各向异性
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件
(二) 氢键的影响:分子形成氢键后,使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产生去屏
蔽作用而使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如醇类、胺类和酸类等。
1. 分子间氢键:受溶液浓度、温度和溶剂的影响较显著; 2. 分子内氢键:几乎不受溶液浓度、温度和溶剂的影响。 溶剂效应:如二甲基甲酰胺,随各向异性溶剂苯的加入,两个甲基化学位移 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