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品社
小学品社工作总结
小学品社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我担任小学品社工作的岗位。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我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询问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耐心地解答。
我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这种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我组织了一些小组项目,让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我鼓励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协助来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关心他人的感受。
我讲解品社知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们对品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品质。
最后,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发现作为小学品社工作的一员,需要有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总的来说,我在小学品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
我将
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为小学品社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工作根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品生、品社教学的主要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
认真钻研《品生品社》的课标与教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____新的课标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好课程。
2、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业务常规管理,保障教学教研活动效果。
3、继续加强品生品社教师的培训工作。
4、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时间活动内容目的要求及方法步骤____月1、____教师参加教研中心品德学科计划传达会。
2、做好品生品社学科的课程纲要。
3、为尽快了解课标、教材的新变化,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____品德学科教师参加区“说课研讨会”。
目的是让老师熟悉课标,了解教材并听取本学期教学计划。
4、为让教师尽快了解教材内容,从全局把握教材,强化教师的分析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让教材上的文字,教材上图片的编写意图真正变成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材变成老师上好课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____月1、传达计划。
2、____观看录像课并议课。
3、学习并反思张老师在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中所传达的学科精神,以及交流听取的说课内容与反思。
4、____骨干教师观看全国优质课录像课,围绕探索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的途径开展讨论交流。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观课议课、网络学习和师生主题研究等形式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拓宽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视野,打开教学思路。
____月1、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2、参加区基本功比赛。
3、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达到相互学习、互相进步的作用。
____各学区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专题“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
小学品社学习心得
小学品社学习心得一、引言在小学阶段,品社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品社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培养社会意识,提高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分享我在小学品社课程学习中的心得体味。
二、品社课程的重要性品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社会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
通过品社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一员,应该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问题,并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
品社课程的学习匡助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品社课程的学习内容1. 道德品质的培养品社课程通过讲授道德故事、道德规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匡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社会意识的培养品社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问题、观察社会现象,我们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课堂上,我们讨论了环保、贫困等社会问题,学习了如何关心他人,如何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
这些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 社交能力的培养品社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与他人友好地交流。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我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匡助。
四、品社课程的影响品社课程的学习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我在品社课程中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了我的社交能力。
其次,品社课程的学习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量能力。
我希翼将来能够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年级,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理解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基本的品德素养,例如诚实、勤劳、友善、尊重和自律- 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关心他人,尊重环境- 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2.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培养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国家规定的法律和法规- 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守法意识- 培养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成功4.了解社会历史与文化,培养了解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培养批判性思维,鉴赏和评价不同文化的价值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社会情形和决策,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法律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与道德观念相结合。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并培养他们实践、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2. 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3. 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4. 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并解决问题;5. 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形成个人心得和经验;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并进行反思和总结;7. 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资源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小学“品生”、“品社”课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题讲座,使我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结合本次学习与日常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开发及运用课程资源的体会。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
在教学资源构成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主动的利用资源来满足。
换句话说,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我们的课程资源实际上指的是教学资源,凡是与教学信息相关的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都属于我们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是基础,是条件。
没有教学资源,就不可能有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因为教材是滞后的,而时代是发展的,学生是变化的,因此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充实、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感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将有全面的发展。
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品生、品社课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善于抓好学生这一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
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购物场所我知道》一课的设计中,就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的一种主体活动过程,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建构,获得最佳效果。
2024年小学品生与品社教学计划(3篇)
小学品生与品社教学计划(3篇)小学品生与品社教学计划(精选3篇)小学品生与品社教学计划篇1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理论,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与基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一、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现状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
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
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学困生,他们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距离。
教师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三、内容重点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水平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旧材料来丰富自已的生活和活动。
四、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
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题是“我们爱和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平的含义,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及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平的含义,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平的含义,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和平的图片,如世界和平标志、和平鸽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含义。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讲解和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维护和平。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们。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我们爱和平板书内容:1. 和平的含义2. 和平的重要性3.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平的图片、讲解和平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掌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方法2. 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4. 安全教育与自救自护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确保自身安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2.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提高自救自护能力2. 教学重点: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的培养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了解安全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实物展示(如环保用品、传统工艺品等)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如模拟火警报警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自然风光、传统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
3. 实践活动:开展环保、安全、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2. 知识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教育与自救自护3. 关键词:环保、节约、文化、价值观、安全、自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填空题、简答题、实践活动题等。
小学品社学习心得
小学品社学习心得学习心得:小学品社学习心得在小学品社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味到了品社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品社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小学品社学习的心得体味。
首先,小学品社课程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关于道德、公民教育、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了解到了如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等。
这些知识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小学品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各种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组织了一次社区清洁活动,通过亲身参预社区环境的整治,我深刻体味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干。
此外,小学品社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活动,比如设计一个环保产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思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品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同学。
在课堂上,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和进步。
老师也时常组织我们进行小组合作,这让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我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总之,小学品社课程的学习给我带来了不少收获。
通过学习品社课程,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相信,这些在小学品社课程中培养的品质和能力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节“品社”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吗?是啊!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备课不等于只是写教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此,有效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多考虑。
深备教材:要走进教材,尊重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宗旨,吃透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要活化教材,加工重组教材。
透备学生:要了解学生,要尊重差异。
进而有目的、准确、细致地安排教学。
活备教学法:组合应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领悟等过程,同时也重视教师有效问题预设,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学习。
全备教师:有效备课要求教师体现自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人格魅力、良知、亲和力、幽默感、正义感,努力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生命力。
二、动态的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从“教学相长”的目标来看,一个有效的课堂是不应该让任何一方因被对方“预设”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参与者或旁观者的。
学习完《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
学习完《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后,请以一节课为例谈谈,您在本节课中是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实施教学、合理利用生本资源的?今天,我学习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颇多,启发很大,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一切对品德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也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然而在现实的品生、品社课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照本宣科,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使学生的认识停留于书本表面。
致使小学品生、品社课教学活动的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也有的说到开发课程资源,常常大动干戈的四处寻找,却将教材弃之不顾。
一个真正善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调整教学资源。
作为课程重要形态之一的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适度的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调整,为学生更好的探究与研讨提供空间和发挥的余地。
调整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如:1. 调整教学资源出现的时机,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
2. 调整教学资源出现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
3. 调整教材资源的顺序,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4. 调整对教学资源的片面认识,有效利用起生本资源。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既有来自自然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既有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也有就在学生身边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挖空心思寻找一些其他教学资源,却经常忽视身边的宝贵资源——学生。
二、树立两个理念,转变两个角色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
品生品社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品生品社学科教学工作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动力,全面提高品生品社学科教学质量。
二、总体思路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2. 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 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
三、具体措施1. 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1)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吸引力。
(3)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3)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激发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3. 强化学生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1)以德育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综合素质。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1)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目标1. 提高品生品社学科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围绕品生品社课程,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工作目标1.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2.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 强化学生品生品社意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1. 加强课程建设(1)认真执行品生品社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2)结合我校实际,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2.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比赛,展示教师风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3. 强化学生品生品社意识(1)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生品社活动,如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品生品社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开展道德评价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向优秀看齐。
4. 拓展学生活动空间(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四、工作安排1. 第一阶段(开学初至第二学期末):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加强课程建设,开展品生品社活动。
2. 第二阶段(第三学期):总结第一阶段工作,调整工作策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 第三阶段(第四学期):全面总结品生品社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为下一学期工作做好准备。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品生品社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小学品社学习心得
小学品社学习心得学习心得:小学品社学习心得在小学品社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品社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参与品社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和道德伦理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品社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品社课程帮助我了解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品社课堂上,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向我们介绍了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的运作规律以及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了解到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了解到了社会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这些知识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其次,品社课程培养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品社学习中,我有机会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模拟实践等活动。
这些活动要求我们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此外,品社课程还让我明白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习中,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引导我们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些故事和案例,我明白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要遵守道德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时刻牢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且要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道德困境。
品社课程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行动。
最后,品社课程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在品社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去了社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参观了一些社会公益机构,还参与了一些志愿者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了关爱他人的意义,并且下定决心将来要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总之,小学品社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教版六年级品社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品社知识点六年级的品社科目是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接触到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社会生活、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苏教版六年级品社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健康与幸福1. 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什么是健康,为什么健康对于幸福生活至关重要。
2. 营养均衡:学习如何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带来的问题。
3. 生命教育:了解人的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生命的尊严。
第二章家庭与人际关系1.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学习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相应的责任。
2. 家庭与社区:了解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培养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意识。
3. 人际沟通与情感表达: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情感和需求。
第三章社会与法律1. 社会规范: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范,如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
2. 人权教育:认识人权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法律与公平: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的作用,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第四章国家与国际关系1. 国家的组成与特征:学习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特征,如领土、国旗、国歌等。
2. 国旗与国歌:了解国旗和国歌的含义和象征。
3. 国际交往:认识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五章公民与社会责任1.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和社会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等。
2. 志愿服务:学习志愿者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志愿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3. 尊重多样性:培养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意识,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品社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品胜品社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小学品胜品社教学工作总结(共 7 篇)第1 篇:品社教学工作总结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檀营小学李明宝我今年承担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
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留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教学活动中我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熟悉错误,熟悉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
平时留意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也作为课程研究代表承担了一节县级公开展示课。
小学六年级品社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品社知识点品社作为小学六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自觉自律、互助友爱、协作共赢。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重要的品社知识点,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小学六年级品社课中,学生将学习并培养尊重他人、公正正义、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道德故事、观看道德视频等方式,学生将体会到正直的力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第二,社会交往的技巧。
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学生日益接触到不同的人际关系,学会良好的社交技巧对于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品社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解决冲突和问题,如何有效沟通等。
通过模拟实践、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将逐渐掌握这些社交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第三,珍爱自然和环境保护。
小学六年级品社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珍爱自然的知识。
通过学习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学生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在实践中,他们将学会爱护大自然,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用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第四,社区参与与志愿服务。
品社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的社区参与与志愿服务。
通过参观社区、参与社区课题调研等方式,学生将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并学习到如何为社区服务。
在小学六年级的品社课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如帮助老人、清洁公园等。
这将不仅为他们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第五,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
在品社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将培养爱国之情,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同时,品社课程也将加强对少数民族同学的尊重和关爱,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班级和校园环境。
小学六年级品社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
小学品生品社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西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东教【2010】4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小学品生品社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逐步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机制,扎实有效提高小学品生品社教学质量,现发布东西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实施细则(试行)。
一、教师的教学常规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浏览全套教材,概要了解各册教材内容。
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3、分析学生的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等基本情况。
4、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几方面维度。
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收集、调查、参观等课外实践活动。
5、编写学期教学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本册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相关准备等。
(二)备课
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
课文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课时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后延伸活动设计等。
1、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
2、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3、根据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
4、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应有效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5、教学活动形式、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等情况。
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备学生的学法。
(三)课堂教学
1、按时上下课,上足课时,不挪作他用。
2、教学活动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容量适中,时间安排合理。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
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4、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
5、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6、教学技术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7、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学有真情实感。
8、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灵活调整教学预设。
9、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拓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
(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根据学习主题需要设计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活动),作业应注重实践性、生活化。
及时进行作业反馈和评价。
2、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课外实践性作业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五)观课和议课
1、观课要体现目的性、针对性,可以事先预约,也可随机进课堂。
观课后,及时和授课教师交流课堂上得失,使授课教师积累经验,更好改进课堂教学。
2、观课者不仅要做好观课记录,还要有适量的评议和反思,及时总结、提炼教学成功经验,及时反馈教学组织行为和现象,体现教学相长。
(六)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学科教研团队的学习、备课、研讨等教研活动,以及校外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
注重教学实践反思,与同行进行学习交流,主动承担教研任务,重视撰写教学反思、论文、案例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七)辅导学生
1、针对差异,分类辅导。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重点辅导,增强其学习信心;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
2、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
根据教材要求及教学需要,课外组织学生开展诸如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思想感情得到陶冶。
(八)考试与评价
1、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
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
3、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业成绩。
(九)总结与反思
教师在学期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岗位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含本学期岗位工作目标达成度的分析、工作主要措施的回顾、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和今后的打算。
总结应体现岗位特点、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性特点。
二、学生的学习常规
(一)学习计划的制定
学习计划是实现自我学习目标的蓝图,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教师应在每学期初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学习准备
1、积极参与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搜索,并提前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查、访问等相关实践活动。
2、有兴趣,比较主动地参与品德学科的学习。
(三)课堂学习
1、上品德课时,要做到精神饱满,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愿意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喜悦,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与同学主动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能将课堂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
(四)课后延伸
1、积极关注生活,及时吸收社会信息,科学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拓展自身的视野,积累社会生活的经验。
2、在努力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能明确品德学科的重要性,注意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3、学会观察大自然,欣赏自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
(五)练习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掌握运用的过程,必须按时、独立、工整、完整、规范地完成;应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先复习后作业,并认真审题,仔细检查;对于作业错误应认真反思原因并及时订正;应积极完成非书面型、实践型、探究型的作业。
(六)检测
接受检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检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答题时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能认真地检查答题的准确。
(七)自我评价
一个阶段(一周、一月等)或学期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收获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成长小结”,形成自己的“成长记录档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