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浅谈品社课与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效融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浅谈品社课与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效融合

同 的感 受 , 才会 对 同一 事 物 , 不 同 的看法 。这 些感 悟 和认 有
识 就 是 学 生 解 读 语 文 《 杨 桃 》 先 行 认 知 经 验 和 背 景 知 画 的 识 。其 结 果 , 有 助 于学 生 回答语 文 教材 第 4 上的 问题 , 将 4页
不 是止 于 口头 、 念 上 的 回答 , 可能 会 是发 自内心 的一 种 观 而
期麟 囊

小学《 品德与社会》 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 品社课 与语 文教材 内容 的有 效 融合
◎福 州市鼓楼 第二 中心小学 林 湛
2“ : 发挥 厶【 I观小学《 品德与社会》 门学科 , 这 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为 每个人 是不 同 的。()厕 圆圈 ”画 中的 圆圈可 能是什 么, : 兼 职教 师, 般来 说 , 一 由小 学 语 文教 师 兼 任 的较 多 。而
理 解 和表达 。
科 之 间可 以在 课程 资 源 、 知 迁 移 以及 相 互补 充 、 富 和提 认 丰 升等 方 面有所 共 享 。如 在小 学 语 文 三年 级 下册 《 画杨桃 》 一
文中, 师针 对学 生嘲笑 一位 同学 将 “ 教 杨桃 ” 画成 “ 五角 星”用 ,
这 样 一段话 指 出 事情 的 本质 :我 们应 该相 信 自已的 眼睛 , “ 看
到是 什么 样 的就 画成 什 么样 。 它通 过 一个 真 实 的生 活 情 境 ” 故 事, 助语 言文 字形 式 、 本解 读 , 感悟 , 示学 生明 白 借 文 获得 启 道理 : 同一个 事物从 不 同角度 看, “ 会有 所不 同 。 ” 从 社会 认识 和道 德审 视 的 角度 来看 , 篇课 文 包含 三 层 这

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摘要]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还要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兴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小学活动的教学。

如果教学活动开展的不生动、不活泼、不主动、不精彩,师生配合欠默契,学生就会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那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为高效呢?我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觉得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如果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不感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苦口婆心地讲,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弄得师生双方受气。

相反,如果变所学内容是他们感兴趣、喜欢的,他们就会尽量挖掘内在的潜能,犹如挤海绵里的水一样,竭尽全力挤,分秒必争地学。

其刻苦精神让人惊讶,让人感叹。

倘若这样,品社教学效果能不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吗?因此,在品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我长大了》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带来自己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上小学以后戴上红领巾的照片,进行对比,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身体发育了、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及精神风貌等多方面的变化来进行总结、比较,感知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从自己的成长中发现总结变化最明显的地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画下来,制作成“我的变化”小卡片,收集在“我的成长记录袋”里。

这样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

二、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课 的开始 , 教 师 要 根 据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的心 理特 点 , 联 系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 创 设 学 习情境 , 激发 学生 学 习兴趣 。创 设 情 境 的方 法有 很
些 学生 喜 闻乐 见 的 活 动 , 如情景剧表演、 做 游 戏
多, 包 括 实物 展 示 、 讲故事 、 播放 音乐和视频、 猜 谜
语、 做游戏等 , 教师可 以根据具体教学 内容灵活运
用 。一 个 巧妙 的导 入方 式 , 可 以引起 学生 浓 厚 的兴
趣 和 强烈 的好 奇 心 , 使 他们 产 生 愉 快 学 习 的 动 力 , 身临其 境 , 集 中注 意力 , 产生 学 习 的欲 望 , 从 而在 不
情 境 的直观 生动 和趣 味性 , 能够 激 发学 生 的求 知 欲 望, 启发 学 生动脑 思考 。
二、 自主教 学实 践 , 笔者 总结 了 以下小 学 品
生、 品社 高 效课 堂教 学模 式 : 一、 创设情境 , 导 入 新
课; 二、 自主学 习 , 探究体验 ; 三、 合作交流 , 深 化 认 识; 四、 总结 归纳 , 践 行拓 展 。具体 介 绍如 下 :
[ 摘
要] ‘ ‘ 品德 与 生 活” “ 品德 与 社会 ” 的教 学模 式 可 总结 为 : 创 设 情境 , 导入 新 课 ; 自主 学 习 , 探 究体
验; 合作 交流 , 深化认 识 ; 总 结 归纳 , 践 行拓 展 。教 师要 根 据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的认 知特 点 , 在 课 堂 上适 当地 创 设巧妙 的情境 , 启 迪 学生 思 维 , 激发 学生 求知欲 , 充 分调 动 学生 自主 学 习的 能动 性 , 真 正 让 学 生动起 来 , 在 活动 中 自觉地 掌握 知识 、 升 华 情感 , 并在 实际 生活 中践行 , 进 而提 高教 学 实效 , 达 到课 堂 高效。 [ 关键词] 品德 与生 活 ; 品德 与社会 ; 高效课 堂 ; 教 学模 式 [ 中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3 ) 2 3 — 0 0 0 7 — 0 3

小议品社教学之我见

小议品社教学之我见

小议品生社教学之我见息烽县永靖小学:郑元芳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品生社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纵观当前的品生社教学,课堂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我认为,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化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品生社教学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品生社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即品生社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不失为一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好的教学方法。

一、情感体验,兴趣培养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各种方法搭建生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联系生活,激活兴趣“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生社课就是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这个课程的教学务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四年级《今天,你安全吗?》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联系生活”这一点,再逐步铺开教学内容。

可以先设计一个小调查的活动,让孩子们当一回安全检查员,好好地检查一下,学校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记录下来,再推测一下它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最后小组交流并总结收获与体会。

这一系列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再深入到生活中,然后把生活带到课堂上,最后在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中无形地培养起安全意识,达到所要的教学目的。

这样做,减少了老师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验生活,拓展兴趣我们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与继承既有的道德规范与传统道德中优秀的东西,最终让学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提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策略

提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策略
如 在 教 学 四年 级 下 册 第 五 单 元“ 穿越 时 空 的 生 活 ” 主 题 二 的
能 让孩 子真 切 感 受父 母长 辈 的养 育 之 恩 ,体 会 家 庭 成 员 问 的 亲 情 ,课 前 我 让 同学 们 收 集 一 些 能够 反 映 自 己健 康 成 长 和 家 庭 幸 福 生活 的 照 片 或事 情 。课 上 请 一 些 学 生 向 同学 展 示 自家 美 好 生 活 的照 片和 资料 , 家 一 起 分 享 美 好 幸 福 的回 忆 ; 时 我 在 课 前 大 同 联 系一 些 学 生 家长 , 他 们 进 行 采 访 , 解 他 们 在 承 担 家 庭 角色 对 了 时 的 内心 想 法 , 用 录 像 机 记 录 下 来 , 上播 放 事 先 录 制 的 家 长 并 课 平 时想 对 自 己 的孩 子 说 却 又 没 能 说 出 口 的 心 里 话 的录 相 等 , 让
入 的思 考 , 为 要 让 本 课 程 良性 发展 , 生 应 有 的育 人 效 果 。一 认 产
教 育 学 生 如 何 做 人 ,加 强 对 学 生文 明 行 为 的 培 养 和 道 德 品 质 的 教 育 , 品德 与 生 活 ( 会 ) 学 过 程 中 的 一 个 主 题 , 是 社 教 并贯 穿
于 教 学 过 程 的始 终 。一 节 好 课 , 须 在 明确 “ 生 需 求 ” 个 , 分 理 解 教 材 , 定 教 学 目标 , 施 教 吃 充 制 实 学 , 而 满 足 孩 子 的 需要 。 《 友 之 间》 一节 课 , 师 就 创 设 种 从 朋 这 老 种 情 境 , 学 生 感 悟 , 待 朋 友 要 宽 容 要 真 诚 , 学会 分 享 。 《 让 对 要 说 声“ 谢 ” 这 一 节 课 , 师 就 教 给 孩 子 , 于 帮 助 过 我 们 的 人 、 谢 》 教 对 为 我 们 服 务 过 的 人 , 真 诚 地 说 声“ 谢 ” 这 既 是 对 他 人 的 尊 要 谢 。 重 , 是 对 自己 的尊 重 。 《 草 树 木 点 头 笑》 一节 课 , 让 孩 子 更 花 这 就 明白, 草树木作用大 , 花 我们 要 用 自 己 的 行 动 , 小事 做 起 做 个 从 爱 绿 护 绿 小 卫 士 。 《 们 的 大 地 妈 妈 》 一 节 课 , 师 通 过 大 量 我 这 教 的 事 实 告 诉 孩 子 , 球 妈 妈 被 污 染 了 , 她 ” 过 得 哭 了 , 们 要 地 “ 难 我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品德良好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本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为规范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通读品德与生活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课程目标,始终把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蕴含在每课的话题、范例和资源中,教师要用心解读文本,善于抓住蕴含在话题、范例和资源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与教材之间要努力形成同构与异构的关系。

三、准确理解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实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准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四、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必须以深入了解儿童为基础,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了解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实际的需要、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了解儿童品德与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解读儿童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协助他们。

五、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实行建构。

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实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自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水平的发展。

品生品社有效教学四部曲

品生品社有效教学四部曲

《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四步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课前准备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1.教师备课。

备课不等于只是写教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此,有效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多考虑。

深备教材:要走进教材,尊重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宗旨,吃透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要活化教材,加工重组教材。

透备学生:要了解学生,要尊重差异。

进而有目的、准确、细致地安排教学。

活备教学法:组合应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领悟等过程,同时也重视教师有效问题预设,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学习。

2.学生准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学生课前准备式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在课前的准备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活动。

这样做不仅提高他们的能力,更重要是在课前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

如教学《电话连着你我他》(五年级上册)一课时,课堂上学生展示从家中拿来了不同类型的电话和搜集了不同时期的电话图片,有的材料老师都没准备的东西,学生都找到了,这节课的效果是可想而知。

学生的课前准备不是学生自发的、盲目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有动态的监控。

如何优化品生(品社)课堂

如何优化品生(品社)课堂

如何优化品生(品社)课堂发表时间:2012-03-01T15:33:00.05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2月供稿作者:李绍峰[导读]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李绍峰(作者单位:吉林市龙潭区江北实验学校)【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53-02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为此,优化品生(品社)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标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这就是说,一个思品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明确教学目标,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材。

一节课的目标要有三个维度。

即,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制定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游戏教学优化品生课堂《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是说课堂上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首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其次,尝试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安排一些社区清洁、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贡献社会的快乐和成就感。

另外,利用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社会机构和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慈善机构、环保组织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意识和相关技能。

可以选取一些道德难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道德问题。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最后,提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

学校可以与家长和社会组织共同举办一些品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品德教育。

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参与家庭义务劳动、社区活动等,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深入体验品德教育的力量。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小组讨论、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校外实践、培养道德判断能力、情感与品德教育以及与家庭社会的互动等多方面的措施,使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得以有效地实施,让学生在培养道德、价值观方面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品德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全面成长。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策略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一、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学习目标: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体验。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操作要领: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讨论辨析道德行为,强化道德体验,深化道德情感。

操作要领: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方式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

3、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1.课前初探学习目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

操作要领:在课前,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适当指导探究方法。

学生根据方案或自主或协作实施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信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深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并对困惑进行探究。

操作要领: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堂教学 的主体 .千方百 计地 让学生 自始 至终成 为课堂 的主 角 , 不是教师 的“ 而 自我表 现” 。课堂教 学的各个环 节都要尽 量让学 生去思 、 做 、 去 去发展 。教 师应 以课 堂教 学指 导者 的 身份参加 学生活动 , 以平等 的身份加入学 生之中 。同时要鼓 励学生 大胆尝试 , 不怕犯错 , 让他们尝试 自己理解 、 探索 。不 必担心 自己不讲学生 就无法学会 。学生尝 试的过程 , 即使结 果是失 败 的。 但过程 也是 有价值 的 , 因为其 自身 尝试 的过程
2教 学 内容 和 方 式 单 一 .
堂 主动 性和主体性 。
2 重视 课 堂 评 价 的 重 要 性 .
为 图方便省事 或 因循传 统模式 , 在平 时的品德 课 堂上 . 很 多教师采 用的教学 方法都 比较 单一 , 基本 都是讲 解法 , 很
《 品德 与生活 ( 会 )课 程 是 在小学 一 、 年段 和三一 社 》 二 六年段开 设 的一 门以儿童社 会生 活为基 础 .促 进学 生 良好 品德形成 和社会 性发展 的一 门全新 的综 合课程 ,又是 一个 需要在借鉴 、 继承 的基础 上发展创新 的课 程领域 。 《 品德 与 生活 ( 会 )课 的 内容 涉及 广 泛 , 社 》 包括 社会 生
1 堂上体现 学生为主体 . 师为主 导的作用 。 . 课 教
活、 地理 、 史 、 历 道德 、 经济 、 文化 等诸 多方 面 , 内容 的构建 但
并不依据 于某个具 体学科 的知识 体系 ,而是采 用综合 主题 的构建方 式 , 机融合各 领域 的 内容 , 有 根据 儿童 的成 长及认 识 规律 。 根据儿 童生活 范围逐 步扩大 的特点 。 择 了不 同层 选

浅谈应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相关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谈应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相关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谈应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相关问题的有效策略作者:董永晟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23-01目前,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等等。

那么,如何应对呢?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

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

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

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1.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

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有效体验在品德课中的运用”的相关策略

“有效体验在品德课中的运用”的相关策略

课前体验 , 感 知 道 德 知 识 品 德 与 社 会 课强 调 教 育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必 须 贴 近 学 生 的生 活. 只有 源于 学 生 实 际 生 活 的教 育 活 动 , 才 能 引 发 学 生 内心 真 实 的情 感 体 验 。 在 品 德 教 学 实践 中 , 我 们 要 更 多地 从学 生 的生
论 述。
2 1 3 想品 德 课

教 学策 略
1 . 通 过 变换 角 色 . 让 学 生获 得 换 位 式 的体 验 感 悟 。 角 色 体 验 的 核 心 是 教 师 引 导学 生 进 行 角 色 的 模 拟 体 验 。 在角色中, 既包 括对 人 物 的模 拟 , 又包 括 对 事 件 的模 拟 。 在 不 同的角色中 , 学生通过亲身模 拟 , 产生不 同的体验 , 从 而 内化 为 自身 的需 要 。 角色 体 验 的方 法 很 多 . 如角色扮演 、 小 品表 演 、 课本剧表演 、 模拟情境经历等。 例如在执教《 我 们 的 民风 民俗 》
和 发 展

歌、 三句半 、 背诗等方式 , 学 生 了解 了 端 午 节 、 清明节 、 元 宵 节 等 的 习俗 。 2 . 创设特定的情境, 让 学 生 获得 置 身其 中 的体 验 感 。 教 师 通 过 创 设 特 定 的 情 境 ,使 学 生 置 身 其 中 ,直 接 参 与, 学 生激起 的情绪成 为需要 的推 动 , 这 种 情 境 作 用 于 师 生 双方 的 心理 , 影 响 师 生 实 现 教 与 学 目的 行 为 和力 量 , 促进 目 的的 实 现 。 例如在执教《 我 掉 了一 颗 牙 》 时, 为 了让 学 生 感 知 、 体 验 到 牙 齿 的烦 恼 . 我 设 计 了一 些 活 动 : 师: 长 大了也会有很 多的烦恼 , 你看 , 这 一 个 小 朋 友 的 牙 齿。 ( 课 件 出示 蛀 牙 , 牙痛) : 恒牙 到 了 小 朋 友 的 嘴 巴 里 可 高 兴 了, 真想为小朋友服务 , 可是有 的小朋友 平时不注 意 , 每 次 刷 牙 从 不刷 干净 , ( 出示 图 ) 你看, 小 恒 牙 的表 情 是 怎 样 的? 师: 小朋友 , 你 们 同情 这 些 小 恒 牙 吗 ? 师: 蛀 牙 怎 么 会 到我  ̄ l l t J , 朋 友 的 嘴 巴里 来 的 呢 ? 让 我 们来 做个 实验 , 老 师 这 有 芝 麻 糖— — ( 请学生 吃 , 吃完展示牙齿 ) 牙 缝 中 留下 的这 么 多 东 西 , 它 们 慢 慢 发 生 了变 化 , 变成 了 酸 性 物 质, 酸 性 物 质 就搞 破坏 。 师: 让 我 们 再来 看 看 被 酸 性 物 质 破 坏 的 鸡 蛋 . 摸一 摸 , 闻 闻, 有什么不同? 小 结 :牙 齿 遇 到 酸 性 物 质 的破 坏 也 会 像 这 鸡 蛋 一 样 变 黄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品德与社会学科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我们要重视这门学科,打造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局面。

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我想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平等交流,收集一些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资料,在思想上熏陶他们,使学生潜移默化的爱上品德与社会学科。

(二)在生活中体验、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每种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注意留心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深入浅出,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例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这一课题时,我首先播放收集到一些关于残疾人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残疾人的不容易,然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说自己见到的残疾人情况,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比如:单手穿上外衣、用拐杖走路、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

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

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动,学生就会对残疾人更加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品德与社会教育是人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理解、欣赏、热爱、感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

为了在品德与社会教育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案。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家庭作业和评估四个方面来谈人如何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素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站在学生发展全面、快乐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提高的、具有实践意义的。

要注重目标在学生心理中产生的优越感、成功感和成就感,是教师进行优质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要进行高效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点拨、启发、引导、体验式等。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性,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手把手教学法手把手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训练、思想练习、文化辅导等,全面准确地帮助每位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点,需要教师为其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有目标地训练,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3、思辨讨论法思辨讨论法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最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成知识巩固与扩展的重要学习环节。

家庭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休息时间延伸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能。

品生心得体会

品生心得体会

品生新课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涂阿兰老师的《小学品生品社课标的理解与认识》,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其课程标准,认识到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无论是标准或教材强调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使得教师要积极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认为教师要创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学习的乐趣。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摒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浅谈小学品生(品社)课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品生(品社)课的情境创设

如讲授《 言而有信 》 一课 , 在学 习过程 中就应充分 激友 学生情感 的导 向作用 ,由浅人深 ,先说说什 么叫 “ 言而有 信” ? 为什么要 言而有信? 再用榜样 引导法学习 、 认识宋庆龄 同志是怎样做到言而有信 的?在学生初步 明理的基础上 , 教
师进一步让学生联 系实 际, “ 怎样做到言而有信?” 通过一系 列问题 的探索 , 思品书中蕴含 的道理清晰化了。教师在这一 过程 中, 发现学生 的发 言有疏漏和偏颇 之处 , 应适 当提示 、 启 发他们做必要 的补充和 纠正 ; 一旦有新的正确见解时 , 教 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及 时地肯定和表扬 。 六、 创设竞争性情境 课堂气氛太 紧张 , 学生 掌握知识就 比较机 械 、 死板; 气 氛松弛 、 动静结合 。因而 , 教师巧妙地根据课 文内容开展竞 赛 活动 , 创设紧张而有趣的竞争性 环境 , 采用必答 、 抢答 、 小 组答辩 、 风 险闯关 、 开火 车等多种形式 , 寓巩 固知识 、 提高能 力于欢乐之 中, 达到融会 贯通 的 目的。 七、 创设课外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 “ 要知道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 生 自己追求 和亲 自体 验过 的时候 ,只有 当它们变成学生独 立的个 人信 念的时候 , 才能真正成 为学生 的精神财 富。” 也 就是说 , 学生 只有经过具体实践 , 才 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 人的道 德需要 。学 习思想晶德 , 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行 动, 养成 良好 的道德 习惯 。“ 实践 出真知” , 因而 , 教师开展各 类活动 , 创设课外情境 , 以此调动学生积极 陛, 意义深远 。如 学完《 保护人类 的朋友》 , 我们成立 了“ 爱 鸟护 蛙” 小分 队 , 课 余为鸟儿安家 , 制作保护牌。品生 ( 品社 ) 课与活动是分不开 的, 学生在学与玩 中受到启发教育 , 形成潜移默化的力量 。 善教者 , 师逸而功倍 ; 不善教者 , 师勤而功半 。总之 。 品 生( 品社 ) 课 要想 取得 良好 的效果 ,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 , 以情境激情 , 以情感激情 , 以情意激情 。 ( 作者单位 : 辽宁省阜新 市阜 蒙县蒙古族 实验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注重“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注重“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建构这门课程的基础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必须而且只能是学生的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平台和基础之上,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良好的品德是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是从社会生活里人们的互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它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随着生活的发展还在不断地产生着变化。

因此,我们说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人生的课程,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缩影。

“社会”走向“品德与社会”是发展趋势。

所以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

品社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要依据新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从学生生活取材,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品德养成教育成为小学生的自觉要求。

让小学生“亲历过程——体验情感——规范行为——自悟道理”,促使学生品德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而,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下面从“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地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平台,使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品德与社会是学生社会化的启蒙教育课程。

它有计划、生动活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学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还处于模糊状态,对于周遭的环境与氛围都还不是很在意。

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平台,使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让品社教学真正回归于学生生活实际中。

如在教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消除隐患防事故》这一课时,我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学习有关社会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材料、感悟真情、发现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探究引向深层 。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课后实践 ➢学习目标:结合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 更深入的实践,进一步验证形成的观点 ➢操作要领:课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成的新问题制 订新的探究方案,进行更深入的实践,进一步验 证形成的观点,进一步关注社会生活,锻炼才干 和意志。 案例202:0/6/13《家乡物产博览会》》《小心,病从口入》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探究不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而是一个“从不懂到不懂” 过程,是一个新的问题连续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说,探究性学习更重 要的是如何使学生进一步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燃起解决新问题的欲 望,继续深层的探究教师找出学生之间最主要的分歧点,刺激学生进 行反思,引发争辩、思辨的情境,从而推动深层探究。 案例: 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骄傲时,教师巧把火候:“这一切都充分说明 了我国国力在增强,国际地位在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我国已经是一个发达 国家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或说“是”或说“不是”,俨然针 相对的两个阵营。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进入又一个思辩情境,将学
2020/6/13
运用教学策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表现: 1.缺乏目标意识,没有生成性目标。 2.包办代替多,控制性强。 3.放任自流,缺乏价值引导。 4.缺乏情感的熏陶和引导。 对策建议: 1.教师要巧妙创设学习情境。 2.教师要有效指导学习方法。 3.教师要有序组织学习活动。 4.教师要适当给与价值引导。 5.教师要做到4个“四”。(四个意识、四个尊重、四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问题表现 1.活动缺乏有效组织,目的性不强。 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过程;缺乏体验、展示和研讨。 3.重学生的主体性,轻教师的主导性。 4.重视学生的活动,轻教师的参与。 对策建议 1.突出活动的目的性,必须围绕目标展开。 2.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 3.重视活动的过程性,活动一环扣一环,自然流畅;注重情
设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3.忽视间接目标,如: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策建议: 1.目标要紧扣教材的编写意图,关注本课程的多重目标。 2.目标要合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 3.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求适度、便于检测。 4.要有过程性目标,关注学生的感受。 5.要有学段、学期、单元教学目标。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学习目标:通过反思与评价,深化和提 升学生的认识。 操作要领: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 合作探究的情况,引导学生简要进行归 纳、概括探究要点,在反思、评价的基础 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深化和提升
学生的认识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总结深化。在学生充分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进行反思、评价, 深化学生的认识 深究提升。再次创设情境(如补充资料), 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运用形成的观点解决 类似或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 案例9《小心,病从口入》.doc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课中深究 ➢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在整节课中,要让问题得到充分探究、情感得到真 切体验、认识获得正确提升,本步是关键 学习目标:通过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 以及对困惑的探究,丰富学生的认识。 操作要领: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可根据 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 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 学生对课前的困惑、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对策二
➢此环节注意事项 课后实践内容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和知识水平的实 际,充分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内容侧重。 •要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去设计真实的任务 •要根据当前教学条件的实际去设计实践内容, 忌做表面文章,忌怕麻烦、求省事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要留有展示和汇报的时间,否则会产生失 落感,丧失学习原动力,课后实践则失去原 本价值 重视并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结果,要因人 因事而异,注重正面评价,激发动力。 要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适时关注,及时 帮助
个2转020/6/变13 、四个互动)。

感谢大家的倾听!
让我们携手并进,成就品德, 成就你我,成就未来……
电子邮箱:zhaohanzhen126
2020/6/13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具体过程
课前初探
课中深究
课后实践
汇报展示 合作探究
感悟深化 提升认识
生成问题 拓展延伸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课前初探
➢学习目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 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
➢操作要领:在课前,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 题,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 订探究方案,并适当指导探究方法。学生根据 方案或自主或协作实施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 信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此环节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不只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描述,更应注重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要让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 过程中所展开的探究活动。可回忆探究过程的辛苦, 可反思自己辛辛苦苦收集的资料为何与探究目的无 关,也可交流探究问题的着眼点 教师在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侧重于评 价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能力,应多 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自我观 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汇报展示,丰富认识。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在 汇报展示中,一方面让学生分享了各自的成 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碰撞了思维,开阔了 视野,丰富了认识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针对学生课前探究中的困惑,组织学生进行合 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各抒已见,互 相补充、互相借鉴,在合作去伪存真,达成共 识。在此活动中,要在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 馈、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补 救的基础上,教师有机引领学生之间进行多元 互动案例9《小心,病从口入》.doc
2020/6/13
教学对策二
➢注意几点 探究问题要具体。可由学生或教师提出,难度要深 浅适宜,利于自主探究。 探究过程要充足。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实现更大的自主实践空间。 教师指导要具体。教师多收集资料,尽可能为学生 提供足够的信息;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 生制订探究方案,适当教给探究方法
2020/6/13
运用教学策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关于教学环节的缺失 ➢问题表现 1.课前没有探究和体验 2.课后没有践行和发展 3.课前体验缺乏针对性 4.课后践行形同虚设 ➢对策建议 加强课前体验的针对性 真正落实课后实践活动
2020/6/13
运用教学策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感体验,形式多样。 4.注意活动的针对性,合乎本班学生的实际。。 5.重视活动的全员性,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的时间和空
间,成为活动的主人,师生互动。
2020/6/13
运用教学策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问题表现: 1.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教材,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如关
于我与他人、关于我与家庭等内容。 2.缺乏过程性目标,课堂关注点错位。导致只追求完成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