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课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经由过程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本人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讲授一定要结合分歧环境、分歧地区、分歧年岁的学生实际。讲授的生机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讲授风格和依据本人的真实体验对课堂讲授的重构与创新。

品社教学设计

品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生活中的安全不能忘
一、生活中的安全靠预防
四防: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
二、发生意外怎么办
不要惊慌,迅速拨打报警电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师:除了以上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危险?应该怎么做?
(出示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小刚做的对不对?
活动三:安全儿歌记心中
【设计意图】儿歌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加强记忆。
三、主动建构,掌握技能
活动四:发生意外我能行
师:在家庭生活中,虽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预防,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发生意外怎么办呢?
情境②:有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应该
怎么办呢?请你帮小红想一想。
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设计意图】在导入课题后,我创设了几种情境,以图片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了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达,把教学的空间交给学生,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态度开始建立起来,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震撼,产生安全生活的愿望。

小学品社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有效策略

小学品社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Biblioteka Baidu
材等 , 以便辩论 的需 要。例如 , 在讲
剑 环 境 保 护 的 课题 卜,可 以 让 有 条
会 ,在 孩 子 的心 灵 还 是 一 片 纯 净 的 净 土 的 时 候 , -社 课 可 以 组 织 几 次 r 占 课外 教 学 , 例如 , 务 去 养 老 院 为 老 义 人 服 务 、 务擦 洗 化 园 栅 栏 、 扫 学 义 清 校操 场 等 等 。让 孩 子 在 义 务 锻 炼 的
・i

小 学 品 社 课 教 学 具体 实施 的 有 效 策略
小 学 品 社 课 教 学是 学 生 道 德 情 操 培 养 的 主 要 手 段 , 小 学 品 社 课 教 学 更 是 其 他 课 程 的 基 础 ,如 果 我 们 把数 学、 文 、 语 英语 等 学 科 视 为 智 商 的 培 养 , 那 么 品 社 课 则 是 情 商 的 熏 所 填 充 , 因此 学 生 的许 多 劳 动 技 能 来 代 替 , 使课 程 更 力l 动 。 l 生 都 在 儿 形 当 巾被 泯 三 了 ,共 至 于 俭 ^ ( 1课 程 主题 与 扩展 保 持 平 衡 . 起 一 张 碎 纸 片都 要 爷 爷 奶 奶 、姥 姥 教 师 在采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的 同 时 姥 爷 来 代 替 。学 生 缺 乏 真 真 实 实 的 要 注 意 不 要脱 离 课 程 的 丰题 , 否 则 课 外 锻 炼 。一 堂 好 的 - 丰 课jJ 以 适 得 其 反 , 不 刨应 有 的作 用 。 l 十 I可 6 ! I 达 陶。因此 在 这 个 层 面 上 , 学 品 社 课 弥 补 这 个 过 失 。 小 2突 出师 生 之 间 、 . 学生 与 学 生 之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小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其社会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小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参观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是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够让学生亲身接触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听讲解员讲解等方式了解到各种文物的背后故事,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

二、参与义务劳动

义务劳动是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公益组织的义务劳动活动,如清扫公园、植树造林、关爱环境等。通过亲身体验实际的劳动过程,小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社区参观

社区参观是让小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警察局、邮局、医院、消防局等。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培养他们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尊重和认知。

四、参与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剧场观摩、音乐会、美术展览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高水平的文化表演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参与社会竞赛活动

社会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运动会等活动。这些竞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奋斗精神。

“四环节八步曲”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四环节八步曲”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四环节八步曲”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第一篇:“四环节八步曲”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四环节八步曲”课堂教学模式介绍执笔人:周思颖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欢迎您来到杏花岭区参加太原市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现场会。首先由我来为各位来宾介绍一下品生品社“四环节八步曲”课堂教学模式。

先来聊聊品德课堂现状。品生品社课在所有学科中属于小学科,一周每班安排2-3节,和音乐、体育、美术科目节数等同,各学校稍微年轻的教师被首选安排到语、数、英等学科上,而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任课,只能被动地依学校的条件而定,被许多学校当成了补丁学科或附带条件硬塞给语、数、英教师,成为他们名副其实的兼任学科,或被当作福利学科安排给年龄过大或身体不好的教师进行教学。这就是造成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不稳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课时数缩水、教学活动落实不力的现象。深入各学校开展“123”教科研全全行动听课以来,我们发现品生品社课堂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方法形式化,缺乏实效。课堂中,常常呈现小组讨论、情境表演等场景,出现“学生讨论注重形式,情境表演注重课堂气氛”等现象。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但学生所学知识很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讨论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情境中的体验得不到满足,又如何谈课堂的实效性?

2、重道理宣讲,轻实践体验。我们知道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受世界和认识世界,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体验,是他们学会待人做事,形成多元观、换位观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强化体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感受能力。但教师往往只注重道德观点的讲解和道德规范的掌握,不注意帮助学生挖掘他们已有的但没有很好地体验或没有体验到的事物,以强化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不会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体验,学会换位思考。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二、品德与生活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品德与生活设计思路

(一)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

(二)课程结构框架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教学教学大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教学教学大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

课程名称(英文):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of Elementary school Moral and social stud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2 总学时:36 学分:2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授课对象:小学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历史演变及当今最新的学科发展趋势,对现有教材编写特色和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小学的应用现状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一定的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为走向小学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学科能力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上海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编写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研究;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品德与社会教师基本素养;等。

四、课程目标

1、了解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历史发展背景

2、知晓上海两个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

3、掌握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及基本要求,能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

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4、掌握品德与社会课常用的七大教学策略的基本特点及实施要求

5、学会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6、掌握学科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品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看法、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教室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小学学生社团活动推荐项目

小学学生社团活动推荐项目

小学学生社团活动推荐项目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知

识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社团活动作为学

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特长的重要角色。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全面

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科学探索社团活动

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社团活

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自然、培养科学兴趣。比如,开设“化学小实验社团”、“天文观察社团”、“生态保护社团”等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来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音乐艺术社团活动

音乐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音乐社团活

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音乐天赋和表达能力。比如,“合唱社团”可以带

领学生学习和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音乐感知

能力;“舞蹈社团”可以教授学生基本舞蹈技巧,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

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三、体育健身社团活动

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体育健

身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体育兴趣。比如,“足球社团”可以教授学生基本足球技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比赛策略;

“跆拳道社团”可以让学生学习防身技巧,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四、手工艺社团活动

手工艺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手工艺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和培养艺术兴趣。比如,“绘画社团”可以教授学生基本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手工制作社团”可以让学生学习手工制作技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小学德育课程计划清单

小学德育课程计划清单

小学德育课程计划

小学德育课程工作计划

2012.2

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思想,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两纲”落实,加强“两纲”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和新基础教育理念,结合本校德育工作的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加强少先队,德育活动与德育课程的整合,使本校的德育课程工作开放化,流通化,切实提高我校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品德与社会学科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树立课程新理念。

(1)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学科培训,提高德育课程的认识,提升教研水平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充分利用品社学科的特殊性,将品社学科与其它学科

的整合;结合少先队、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从而发挥显性德育课程作用。

2、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发挥区品社学科中心组成员郭芳老师的引领作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发挥

品社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滚雪球的方式,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常规,加强管理,学科建设求实效。

(1)加强学科教研活动,层层把关,进行教学动态管理及分层指导,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各年级品社教学工作的提高。发挥学科德育的优势,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于各科教学中,真正做到德育渗透。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之我见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之我见

例: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
例: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
例: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
例: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
制定教学目标参考依据
一:课程标准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三:教材分析 (每册教材的核心主题)
2.以体验为理解道理,深化感受的桥梁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本体 学生去做就是成长了,不是要告诉什么!
• 例:教师职业的辛苦 • 贴鼻子游戏-合作
• 学生很珍惜自己直接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各种人 生的体验。他们对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物,关系,事 件和故事,都有浓厚的兴趣。
• 如果成人对他的这些生活阅历漠不关心,心不在焉, 则会造成心灵上的隔膜。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你的漠视 而放弃自己的感受。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是课程的核心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 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 构课程的意义
• 品社课标---课程性质 综合性 实践性 开放性 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 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样例5]》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样例5]》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

[样例5]》

第一篇: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据统计,从xx年度开始,学生的安全事故有逐渐上升趋势,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安全涉及到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交通事故、体育运动损伤、火灾、溺水、食物中毒、网络交友安全、用电安全、心理问题等。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孩子及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给学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无法回避的难题,也给社会、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尤其青少年交通安全问题仍然是严峻的社会问题。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0——14岁的儿童意外伤害死因中,交通伤害位列第二,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呢。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小学品生与品社课教材中包含大量的相关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四年级《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时,学生说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小学教案活动有哪些

小学教案活动有哪些

小学教案活动有哪些

标题:小学教案活动有哪些

教案活动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设计有趣、富有互动性的教案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小学教案的活动建议和指导:

1. 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使用卡片游戏、拼图游戏或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 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或制作展示物等,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

3. 视听活动: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例如,通过观看教育视频、听取音频故事或歌曲等,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 实地考察活动: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或植物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

5. 创意手工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例如,让学生制作手工模型、绘制图画或设计海报等,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和表达知识。

6.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思考和表达观点。

7. 情景模拟活动: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例如,模拟购物场景、旅行场景或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计划

小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本学期我校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继续全面贯彻市教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围绕“构建和谐创智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研主题,以教学与评价相融合的“创智课堂”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

2、结合学校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思路)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品社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课堂、围绕质量、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018年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学习道德与法治一、二年级基本教学要求,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具体措施

(一)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

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课程的新天地。

撒马店小学品社课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

撒马店小学品社课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

撒马店小学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

——《品德与社会》

为了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渐实现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学校地实际情况,特制定《品德与社会实施方案》如下:

一、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层面:

1、综观所有的品社教师,专职教师极少,极大多数都是兼职教师,难免要分散精力,而疏于对本学科的投入,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研究活动少。

2、教学观念陈旧。仍然停留在考什么就教什么地应试教育误区。

3、重课上轻课下。教师备课、设计活动方案,主要精力放在课上40分钟,不太重视对学生课下观察、访问、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等学习活动的指导,似乎布臵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

学生层面

1、部分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属于综合科目,可以不像语文、数学学得扎实,对于品德与社会不上心,导致课堂专注程度不够,阻碍了课堂有效性的实施。

2、少数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点还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不善于理解。

家长层面: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本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资料调查、现场调查、实践性活动、参观访问、讨论等活动形式,有些活动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但是家长的不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课前调查等活动完成质量无法保证,从而影响课堂有效性。

二、预解决问题及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社会)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1.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做好课堂督查,加大监控频率,及时反馈监控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及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常态课建设,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上实、上好。

(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2.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根据本学科教师兼职教师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学期初继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指导,使老师们明确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及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对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充分

利用好区级教材培训的机会,及时进行校级培训,建立健全参训通知、到会记录、学习考核、成绩通报等形式,督促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社课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1.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儿童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

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调查活动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5.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活动,适用于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发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学习实际的劳动本领等方面的活动。小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作为课后的实践或专题活动进行。饲养、栽培等活动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应加强过程指导,并可与班级、学校的其他活动配合进行。

6.教学游戏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

7.参观访问

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以及各种社会设施,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可在了解家乡的变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教育以及培养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应用这种活动形式。

8.欣赏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儿童通过讲述同学的优点或自己的成长来欣赏

同学和自己的进步等等。

9.练习

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会正确的阅读姿势或刷牙方法,自己整理书包等。

10.讲故事

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讲故事可有多种形式,如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个或几个故事;把讲故事与角色表演相结合;举行“故事大王”演讲会等。故事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11.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分了解儿童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