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六、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合集下载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Where are older rocks exposed at the surface? Younger Rocks
Geologic Map and Cross Section
作
业
绘制暮云岭图中A——B 绘制暮云岭图中A——B地质剖面
平面示意图
剖面示意图
褶曲转折端存在次一级褶曲示意图
m点
褶 皱 构 造 剖 面 图 不一致的调整
要尖灭了
校正前
校正后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
15° 15°
●
Ⅱ●
Ⅱ′
●
Breached (Eroded) Folds & Age of Rocks. Superposition: Youngest on Top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步骤
1、分析图区褶皱特征及地形,注意是否有次级褶皱? 分析图区褶皱特征及地形,注意是否有次级褶皱? 次级褶皱 如果有次级褶皱,在剖面图上应反映出来. 如果有次级褶皱,在剖面图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并绘在地质图上. 选定剖面位置并绘在地质图上. 剖面位置并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 绘制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向斜 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的轴迹位置,对于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 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 (V)的轴迹位置,对于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 轴迹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轴迹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注意“等厚” 相似”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注意“等厚”和“相似”原则 6、按剖面规格加以整饰
构造地质学实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弧线法作褶皱剖面
转折端的近似作图法
两法线近乎平行时的近似作图法
150 150
100 50
K
1
1
7、整1饰0 图件 50 P3
P3 74
T2 泥
(1A)按岩性画岩性花纹符号,岩性花纹符号的长度B应
该短于不同时代的地层3界5 线尖;峰
T1 灰
(2)标注地层时代、地层产状、剖面方位、图名、比P3 页
100 P3 P2 50
0
150 100 50
150 100 50
5.绘出地形剖面 绘制方法见实习五。
把剖面 线与所有地 形等高线的 交点投影到 “基线-海
T3
T2
K 10
A
T1 50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T2
T1 P3
T3
T2
T1
74
35 尖峰
拔柱”投影
系中,用圆
滑的曲线连
接各投影点,海拔(m)
S1 下志留统板岩
O3 上奥陶统灰岩
30 地层产状
70 倒转地层产状
200
150 K
100 T2 50
T1
0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尖峰
P3
P2
P3
T2 T1
P3 页岩
P2
P2 砂岩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3 P2 50
0
3、用铅笔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的位置。
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褶皱轴)与剖面相交处,用同样方法标出
实习三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
图28 某地地质图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将褶皱各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 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连 线,即是轴迹。轴迹所示方向表示褶 皱的延伸方向,轴迹的长短表示褶皱 在平面上的大小。褶皱两翼同一岩层 在平面上的大小。褶皱两翼同一岩层 的出露线沿轴迹方向的长度与垂直轴 迹方向的宽度之比即褶皱的长、宽比。 按长、宽比可将褶皱分为线型、短轴 和等轴三种类型。
实习三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 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 步骤; 2、学习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的形 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学会在褶皱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剖面 图。
二、读褶皱区地质图
首先了解地层层序, 接触关系, 首先了解地层层序 , 接触关系 , 概略地认识 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 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 , 了解其地貌 特征, 特征 , 并结合比例尺分析露头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的影响。 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先看地层分布是否对 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先看地层分布是否对 出现, 新老关系确定背 称重复出现 并结合新老关系 确定背、向斜; 称重复 出现 , 并结合 新老关系 确定背 、 向斜 ; 其次根据两翼产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 其次根据两翼产状 , 轴面产状 , 枢纽产状 , 分 析褶皱的形态特征和组合特征。 析褶皱的形态特征和组合特征。
3、判断轴面产状
地质图上判断 (根据两翼产状来 判断) 赤平投影方法
判断轴面产状 根据两翼的倾向、 根据两翼的倾向、 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 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若两翼倾向相 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 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如两 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斜的。 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斜的。在斜歪和 倒转褶皱中背斜的轴面均与缓翼倾向一 致。
实习二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
目的和要求
• 1、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 • 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 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
本次作业描述内容
1、地形地貌 (1)图内地形(1)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 (2)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3、褶皱描述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根据两翼的倾角可估算出翼间角的大小。 7、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 8、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 9、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 10、褶皱形成时代:根据角度不整合判断。 11、褶皱描述: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地 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 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4、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宽窄变 化判断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 5、转折端形态:在图中褶皱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转折端形态。
编制褶皱剖面的注意事项
1、剖面切过不整合面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 2、剖面切过褶皱时,先画核部,逐次向翼部进行,并画出次级褶皱。 3、褶皱同一翼的岩层倾角相差较大、且为整合接触时,按照同一岩层 厚度基本相等的原则绘制。 4、褶皱转折端的剖面形态应与图中转折端的平面形态一致。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3、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产状判断。 1、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 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7、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2、剖面切过褶皱时,先画核部,逐次向翼部进行,并画出次级褶皱。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2、确定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中直接读出或求出。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8、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4、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宽窄变化判断
• 1、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 • 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 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
本次作业描述内容
1、地形地貌 (1)图内地形(1)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 (2)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3、褶皱描述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根据两翼的倾角可估算出翼间角的大小。 7、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 8、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 9、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 10、褶皱形成时代:根据角度不整合判断。 11、褶皱描述: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地 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 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4、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宽窄变 化判断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 5、转折端形态:在图中褶皱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转折端形态。
编制褶皱剖面的注意事项
1、剖面切过不整合面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 2、剖面切过褶皱时,先画核部,逐次向翼部进行,并画出次级褶皱。 3、褶皱同一翼的岩层倾角相差较大、且为整合接触时,按照同一岩层 厚度基本相等的原则绘制。 4、褶皱转折端的剖面形态应与图中转折端的平面形态一致。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3、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产状判断。 1、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 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7、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2、剖面切过褶皱时,先画核部,逐次向翼部进行,并画出次级褶皱。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2、确定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中直接读出或求出。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8、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4、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宽窄变化判断
构造地质实训6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1. 绘制暮云岭地质图(附图7)A—B剖面。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3.铅直剖面的绘制步骤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制地形剖面 ;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和Leabharlann 斜的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4.作业
构造地质学
实训六、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1.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在褶皱区地质图上切制剖面图的 方法。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2.图切剖面图类型
地质剖面图是反映地质构造的基本图件,褶皱构 造图切剖面图有两种:一种是铅直剖面,一种是正交 剖面。 ➢ 铅直剖面一般横切褶皱延伸方向,这是常用的剖 面图,它适用于在各种比例尺地质图上反映褶皱与图 面垂直面上的褶皱特征; ➢ 正交剖面是垂直于枢纽的横截剖面图,能比较真 实地反映褶皱在剖面上的形态。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3.铅直剖面的绘制步骤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制地形剖面 ;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和Leabharlann 斜的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4.作业
构造地质学
实训六、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1.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在褶皱区地质图上切制剖面图的 方法。
实训6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2.图切剖面图类型
地质剖面图是反映地质构造的基本图件,褶皱构 造图切剖面图有两种:一种是铅直剖面,一种是正交 剖面。 ➢ 铅直剖面一般横切褶皱延伸方向,这是常用的剖 面图,它适用于在各种比例尺地质图上反映褶皱与图 面垂直面上的褶皱特征; ➢ 正交剖面是垂直于枢纽的横截剖面图,能比较真 实地反映褶皱在剖面上的形态。
实习6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2)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0
青岩顶向斜
青岩顶向斜褶皱,位于暮云岭南侧的青岩顶及其附近,呈NE-
SW向延伸(约50°)。宽约1000 m,长约2500 m,长宽之比约为
2.5∶1,为短轴向斜褶皱。核部为上二叠统(P2)硅质页岩,两 翼由内向外依次为下二叠统(P1)灰岩、上石炭统(C3)砂岩和中 石炭统(C2)灰岩。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5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A
C
E
B
D
τ
τ
A
S1 S1
B 三、分析褶皱特征:A.青岩顶向斜,B.暮云岭背斜,C.向斜,D.向斜,E.背斜。
共同特征:轴面向南东陡倾斜,枢纽倾伏角较小,均为短轴褶皱。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6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A
S1 S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1
学生作业样例
A
B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2
投
影
地
形
暮
线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3
投影地形线
暮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4
投
影
地
层
分
界
暮
线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5
投影地层分界线
暮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A
S1 S1
B
一、分析地形地貌:山脉走向为近东西向,与地层走向(NE)呈斜交关系,本区最高点为青岩顶 (海拔为400米)。图中南、北各有一条河,水流方向自西向东。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35
200
25 400
350 70
P2
300 250
150 P1
200
85
C2
Q
C2 300
75
C1 50 C2
东
C2 50
C1 150
250
150 Q
J2
20 200
B
30
C2 C1
48
70
流
李家村
S1 J2
150
C2
51
S1
88
O3
75 水
21
Q
65
Q S1
图例
Q 第四系砂、砾石
J3 上侏罗统粉砂岩
间过程的所有标P2 记
P3
P2
P2 砂岩
尖峰地形地质图上A—B地质剖面图
A—B地质剖面图
海拔(m) A
200
尖峰
海拔(m)
E
B 200
150 K
100 T2 50
T1
P3
0
P2
P3
T2 T1
150 100 P3 P2 50 0
150 100 50
150 100 50
填充岩性花纹符号时注意:如尖峰果地同区地一形套地质岩图层的倾角
实习4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并作地质剖面图
一、实验目的 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描述褶皱,理解褶皱要素的概念,
认识褶皱形态。 二、实验要求
(1)初步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和描述褶皱; (3)学会绘制褶皱横剖面图。 三、实验用具
地质图、绘图工具。
四、实验内容
T3
T2
T1
74
35 尖峰
200
25 400
350 70
P2
300 250
150 P1
200
85
C2
Q
C2 300
75
C1 50 C2
东
C2 50
C1 150
250
150 Q
J2
20 200
B
30
C2 C1
48
70
流
李家村
S1 J2
150
C2
51
S1
88
O3
75 水
21
Q
65
Q S1
图例
Q 第四系砂、砾石
J3 上侏罗统粉砂岩
间过程的所有标P2 记
P3
P2
P2 砂岩
尖峰地形地质图上A—B地质剖面图
A—B地质剖面图
海拔(m) A
200
尖峰
海拔(m)
E
B 200
150 K
100 T2 50
T1
P3
0
P2
P3
T2 T1
150 100 P3 P2 50 0
150 100 50
150 100 50
填充岩性花纹符号时注意:如尖峰果地同区地一形套地质岩图层的倾角
实习4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并作地质剖面图
一、实验目的 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描述褶皱,理解褶皱要素的概念,
认识褶皱形态。 二、实验要求
(1)初步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和描述褶皱; (3)学会绘制褶皱横剖面图。 三、实验用具
地质图、绘图工具。
四、实验内容
T3
T2
T1
74
35 尖峰
实习五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走向线
39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2. 向斜与背斜的判定 ①背斜从核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新,向斜从核部向 两翼地层时代变老;
②背斜两翼倾向相背,向斜两翼倾向相对。倒转褶 皱两翼的倾向是相同的。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39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T1
P1
18
8
20
41
蒋家湾
28
P2 P3
21
J1
高台地质图
1∶20000
39 41
T2 T1
8
蒋家湾
28
J1
5
38
高台 P2
P3
30
P1
35 34
T1 T2
高台背斜:位于高台东南侧,呈NESW向延伸。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 依次出露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 叠统和中三叠统。两翼地层的倾角大 致相当(30º ~41º ),褶皱的枢纽向NE 方向倾伏,轴面近直立。背斜在图区 东北部的蒋家湾一带被下侏罗统近水 平的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该背斜形 成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世之前。
点,得地形投影线
二、绘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剖面图
3. 投影地质界线,绘出褶皱形态
把剖面线与所有地质界线的交点投影到地形线上,并按各点 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画分层界线。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图 例 K T3 T2 T1 74 35 尖峰 P3 T3 T2 T1 泥岩 泥灰岩 灰岩 页岩 砂岩 砾岩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39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T1
P1
18
8
20
41
蒋家湾
28
实习九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实习九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一、褶皱分析
先分析单个褶皱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分析剖面上及平面上的组合形态。
卷入地层、枢纽方向、褶皱类型等。
二、断层分析
断层的延伸方向、断层性质、断层发育区的地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关系等。
注意:1. 断层符号的意义
表示正断层,箭头指向断面倾向;
表示逆断层,箭头指向断面倾向;
表示平移断层,箭头指示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2.飞来峰与构造窗
在地质图上被断层圈闭。
三、划分构造层
构造层:一定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或建造)及其组成的构造,其中常包含一定的岩浆岩组合。
构造层常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它在地层组合、沉积岩相建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而区别于其它构造层,时间上代表一定的构造旋回和构造带,空间上代表该构造幕影响的范围。
四、根据高程控制点和水系作地形剖面图。
作业
分析金山镇地质图(附图11),简述其构造发展史,并作A-B剖面图。
1。
实验六 褶皱地质图读取及剖面图绘制
图外整饰: 图名;比例尺;剖面位置;剖面方位;
图例;责任表;
六、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的褶皱形态特征 及形成时代。 2、对图内一褶皱进行文字描述。 3、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A-B剖面。
2)确定两翼产状:
(1)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2)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 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 (3)根据地层出露宽度,定性对比两翼倾 角的大小。
3)倒转翼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1)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 面直立。
(2)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 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等倾褶皱);
五、实验内容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1、褶皱读取步骤 地层分布是否对称重复
识别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形态和组合特征
褶皱两翼、轴 面和枢纽产状
雁行式、穹盆构 造、侏罗山式、 阿尔卑斯式
2、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及地层新老关系区分 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原则:从大到小,从主到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 列规律和剖面上褶皱组合特征,确定褶皱组合类 型:平行线列褶皱、雁列褶皱或其他类型褶皱。
3、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次级褶皱 2、选定剖面位置:剖面线应标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注意河流的画法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和向斜(∨)的位置。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的 地质图上,轴面直立 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 倾伏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褶皱在剖面上的转 折端的形态。
图例;责任表;
六、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的褶皱形态特征 及形成时代。 2、对图内一褶皱进行文字描述。 3、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A-B剖面。
2)确定两翼产状:
(1)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2)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 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 (3)根据地层出露宽度,定性对比两翼倾 角的大小。
3)倒转翼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1)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 面直立。
(2)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 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等倾褶皱);
五、实验内容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1、褶皱读取步骤 地层分布是否对称重复
识别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形态和组合特征
褶皱两翼、轴 面和枢纽产状
雁行式、穹盆构 造、侏罗山式、 阿尔卑斯式
2、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及地层新老关系区分 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原则:从大到小,从主到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 列规律和剖面上褶皱组合特征,确定褶皱组合类 型:平行线列褶皱、雁列褶皱或其他类型褶皱。
3、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次级褶皱 2、选定剖面位置:剖面线应标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注意河流的画法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和向斜(∨)的位置。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的 地质图上,轴面直立 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 倾伏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褶皱在剖面上的转 折端的形态。
褶皱实习
构 造 地 质 学 实 习 六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 绘地质剖面图
目的要求:
2、学会从地质图上分析褶皱构造要素、认识褶 皱构造形态和组合形式、形成时代;文字描
1、掌握阅读褶皱岩层地形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述。
3、学会编制褶皱岩层(铅直)图切地质剖面图
4、学会编制褶皱横截面图
一、知识回顾
1、地质图概念:
转折端的形态相似;
b.根据枢纽的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剖面经过处的褶皱枢 纽深度
c.结合该层两翼倾角及枢纽位置绘成圆弧
五、正交剖面图编制
1、原理:
原理;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侧瞰,产生缩短视线 的效应——“侧瞰构造”效应。
2、方法: 正投影绘制,要求褶皱形态完整,枢纽产状 良好,当枢纽有变化时,应分段作图。 3、步骤: 1)在地质图上画方格; 在地质图上画等间距方格,纵坐标线平行枢 纽β倾伏方向,横坐标线垂直枢纽β倾伏方向。
三、读褶皱地形地质图
1.
步骤:整体分析
1) 图框外内容:图名、图例、比例尺
2) 地形地貌分析,结合比例尺分析露头形
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3) 分析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
暮 云 岭地 形 地 质图
比 例 尺 1 :2 5 0 0 0
A
1 20 00 0
100 200
100
20
0
200
30
0
地 形 地 貌 分 析
方向近于一致,除平卧褶皱和等斜褶皱外,轴面倾角一般是大于缓翼
倾角,而小于陡翼倾角。
– 4) 确定枢纽产状 – ●水平-两翼
确定轴迹和枢纽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 弯曲点的连线;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 绘地质剖面图
目的要求:
2、学会从地质图上分析褶皱构造要素、认识褶 皱构造形态和组合形式、形成时代;文字描
1、掌握阅读褶皱岩层地形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述。
3、学会编制褶皱岩层(铅直)图切地质剖面图
4、学会编制褶皱横截面图
一、知识回顾
1、地质图概念:
转折端的形态相似;
b.根据枢纽的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剖面经过处的褶皱枢 纽深度
c.结合该层两翼倾角及枢纽位置绘成圆弧
五、正交剖面图编制
1、原理:
原理;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侧瞰,产生缩短视线 的效应——“侧瞰构造”效应。
2、方法: 正投影绘制,要求褶皱形态完整,枢纽产状 良好,当枢纽有变化时,应分段作图。 3、步骤: 1)在地质图上画方格; 在地质图上画等间距方格,纵坐标线平行枢 纽β倾伏方向,横坐标线垂直枢纽β倾伏方向。
三、读褶皱地形地质图
1.
步骤:整体分析
1) 图框外内容:图名、图例、比例尺
2) 地形地貌分析,结合比例尺分析露头形
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3) 分析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
暮 云 岭地 形 地 质图
比 例 尺 1 :2 5 0 0 0
A
1 20 00 0
100 200
100
20
0
200
30
0
地 形 地 貌 分 析
方向近于一致,除平卧褶皱和等斜褶皱外,轴面倾角一般是大于缓翼
倾角,而小于陡翼倾角。
– 4) 确定枢纽产状 – ●水平-两翼
确定轴迹和枢纽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 弯曲点的连线;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
作业:
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实习六、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 选择剖面线
• 标出剖面线所经过的褶皱位置
• 绘制地形剖面 • 绘制褶皱形态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 图步骤:
1、分析图区褶皱特 征及地形,注意是 否有次级褶皱?如 果有次级褶皱,在 剖面图上应反映出 来; 2、选定剖面位置并 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标出背 斜(∧) ,向斜(V)的位置,对于 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轴迹 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
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
作业:
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实习六、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 选择剖面线
• 标出剖面线所经过的褶皱位置
• 绘制地形剖面 • 绘制褶皱形态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 图步骤:
1、分析图区褶皱特 征及地形,注意是 否有次级褶皱?如 果有次级褶皱,在 剖面图上应反映出 来; 2、选定剖面位置并 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标出背 斜(∧) ,向斜(V)的位置,对于 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轴迹 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