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限度及其优化_陈潭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反腐存在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浅谈网络反腐存在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浅谈网络反腐存在问题的研究及对策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反腐也在兴起,它以其公开、透明、快捷、低成本的优势愈来愈受到民众和政府的青睐。

但是,在看到网络反腐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分析其存在的弊端,采取规范化手段将之纳入法制进程,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调控,媒体部门要加强自律,广大网民也要培养权利道德意识,这样网络反腐才能走上健康持久发展的轨道,成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网络反腐分析对策近几年来,利用网络反腐成了一种反腐败的重要手段。

例如,山西“黑砖窑案”、南京的“周久耕的天价烟案”等,都是通过网络曝光、网络推动揭发出的大案要案。

当前,社会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一、网络反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城乡网络发展不平衡。

当前, 网络发展非常迅速, 覆盖越来越广,城市中使用网络的普及率以及拥有率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广大农村,总体来说上网的环境不佳,群众对网络的认识,特别是网络监督的概念认识是非常模糊的。

因此,对于在农村开展网络反腐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大部分的群众处于各扫门前雪的思想,主动参与网络监督的意识依然不强。

同时,网络使用费偏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大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

2、网络反腐监督平台搭建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目前还没有专门性的网络反腐网站,群众所利用的微博、QQ等网络工具的监督并不具制度和合法性,因此我们需要网络反腐搭建更大的一个平台,设立专门的网站以及投诉电话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网络反腐工作中。

利用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各项管理中来, 一定程度上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许多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但由于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网络监督渠道拓宽力度不够, 导致广大网民参与网络反腐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网络反腐现状及前景研究报告

网络反腐现状及前景研究报告

网络反腐现状及前景研究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

网络反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揭露腐败行为、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网络反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网络反腐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网络反腐的现状(一)网络反腐的成效显著近年来,众多腐败案件通过网络曝光得以查处。

网络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使得广大民众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反腐行动中来,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重要力量。

例如,“表哥”杨达才因在事故现场面露微笑,被网友发现其佩戴多款名表,最终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处理。

(二)网络反腐的形式多样网络反腐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网络举报、网络曝光、网络评论等。

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博客等成为民众揭露腐败的重要渠道。

同时,一些专门的反腐网站也应运而生,为网络反腐提供了更集中的平台。

(三)民众参与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腐败对社会的危害,积极通过网络参与反腐行动。

他们利用手中的手机、相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记录可能的腐败行为,并及时在网络上发布,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然而,网络反腐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网络上的反腐信息来源广泛,部分信息未经核实,存在虚假、夸大的情况。

这不仅会对被举报人造成伤害,也可能影响反腐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网络暴力时有发生在网络反腐过程中,一些网民可能会失去理性,对被举报人进行过度攻击和谩骂,甚至波及到其家人和朋友,形成网络暴力。

(三)法律规范不完善当前,针对网络反腐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网络反腐中的一些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规范,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网络反腐的前景展望(一)技术手段不断升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发现腐败线索,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率。

(二)与传统反腐机制的融合加强网络反腐将与纪检监察等传统反腐机制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

关于我国网络反腐的理性思考

关于我国网络反腐的理性思考

关于我国网络反腐的理性思考积极惩治和预防腐败,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不仅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保证,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网络反腐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形式,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反腐的有益补充,成为新时期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网络反腐的优势网络反腐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理念和模式。

它通过网络技术及其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进行监督,对权力进行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的反腐败方式。

与传统反腐手段相比,网络反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受众率高,影响面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而且普及率持续增长。

庞大的网民数量为我国网络反腐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一些热点的人物事件,甚至一件极小的事件,只要被网民广泛关注,就会立即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公众长期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使得受众率不断提高,最终引起相关机关和领导的重视,对事件的进程形成极大的推动力。

(二)信息公开,透明度高在反腐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网站及时公布反腐工作进程,将涉及机密外的一切信息迅速公布于众,使得民众可以随时关注腐败现象的真实情况,引导舆论动向。

而且,通过网络进行反腐,打破了信息垄断,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使人民可以随时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进展,使政府权力可以在人民的监督下得到更好地行使。

(三)隐蔽安全,互动性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的身份是可以隐藏的。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发表意见,而不被别人发现身份,避免了被检举者的打击报复。

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不仅极大地保护了检举者的人身安全,也进一步激发了网民反腐的主动性。

由于不必担心被知晓身份打击报复,相比过去,在网民可以通过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

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

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2013-09-11 09:48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作者:陈国营王河江许琼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往往被喻为“社会之癌”,如何有效治理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权力高度集中和法治的不健全导致中国腐败问题在某些地区和领域频发,反腐倡廉任务艰巨。

腐败形式日益隐蔽复杂,反腐败制度和机制需要不断创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电子政务的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和网络媒体主流地位的凸显催生了一种新的反腐败形式和手段———网络反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政府域名达到5185个。

[1]2010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表示大批经由互联网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建立的网络反腐举报为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系列有待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网络反腐败;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在哪里,为何有效;网络反腐的局限性是什么;如何构建网络反腐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优势,进一步构筑更加健全的反腐体系,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

一、网络反腐的历程与文献回顾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互联网飞速发展与不断普及的产物。

网络反腐的实践先于网络反腐的理论研究,因此,要全面把握网络反腐的涵义,必须首先了解它的两条发展轨迹:民间网络反腐和官方网络反腐。

(一)网络反腐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官方网络反腐是电子政务在反腐败上的应用。

就目前查到的文献,政府正式利用互联网反腐败始于2003年。

2003年,中国最高检察院建立网络举报平台。

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

[2]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

新时期网络反腐法律规制的完善探析

新时期网络反腐法律规制的完善探析

新时期网络反腐法律规制的完善探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经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网络反腐法律规制体系。

然而,随着新型网络犯罪不断出现,网络反腐面临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网络反腐法律规制,不断提升网络反腐能力。

一,完善反腐法律规定,防止网络反腐软弱。

网络反腐是否成功取决于反腐法律规定的严格程度。

为了加强网络反腐的有效性,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反腐法律规定,特别是在涉及公职人员网络行为及相关弊端领域的规定,需要更加具体、严格和全面。

二,落实长远反腐战略,提升网络反腐能力。

要实现长远反腐战略,我们需要注重网络反腐的教育、培训和宣传。

这包括反腐网站、反腐APP、反腐微信、反腐公众号等平台的发展,加强媒体宣传等。

同时,中国应加强网络反腐专业队伍的组建,提高网络反腐调查、取证、打击犯罪等方面的能力。

三,加大网络监管,防范网络腐败。

为了防范网络腐败,中国需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特别是通过更有效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措施,保障反腐法律规定的执行。

同时,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止黑客和其他恶意攻击。

四,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不是局限于某一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跨境性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专门的反腐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

这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腐犯罪合作机制,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

总之,在新时期,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反腐法律规制,通过落实长远反腐战略、加大网络监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开展反腐败宣传等措施,提高网络反腐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实现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网络反腐,当以理性视之

网络反腐,当以理性视之

网络反腐,当以理性视之在众多反腐倡廉的方式中,传统的官方主导的反腐倡廉方式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与普及,网络反腐成为重要的反腐倡廉方式之一。

通过网络举报、揭发以及申诉维权,进而发现腐败犯罪行为并侦办查处的案例不在少数。

网络是公民行使反腐倡廉监督权利的有效渠道,也是公民实现其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通过网络形成的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甄别,网络舆情信息也存在高偏差率、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网络舆情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同样存在消极因素。

正确发挥网络舆情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应搭建网络舆情反腐倡廉平台,注重网络舆情反腐倡廉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强化网络舆情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管理。

網络是公民行使舆论监督的有效渠道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行使监督权的权利,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方式多样。

在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方式中,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利的方式具有高效、便捷以及低成本等优点。

因此,网络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有效渠道。

公民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网络是公民行使舆论监督的有效渠道。

网络技术的运用与普及给公民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给公民行使权利的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网络信息尤其是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政府官员的言行受到关注的程度空前。

通过网络,一则官员贪腐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被无限次阅读与评判,并形成强大的网络舆情信息。

某个官员不当的言行或者某些蛛丝马迹,即可诱发网民发掘更多的贪腐线索,进而促成权力机关对此侦查督办。

相较于其它监督方式,舆论监督的影响力空前,公民通过网络行使舆论监督更加高效、便捷。

网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公民社会以公民参与性为重要内容,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受到时间、金钱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网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公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声音。

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公民利用互联网进行控告、举报以及申诉参与反腐倡廉工作。

从网络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从网络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作者: 陈潭[1];刘建义[2,3]
作者机构: [1]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广州大学;[3]中国政务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行政管理改革
页码: 75-7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网络反腐;政治参与;制度反腐;顶层设计
摘要: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越轨”,反腐败也就是对权力的限制和矫正。

规范研究表明,制度反腐契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对道德、权力、权利与法律的超越与整合。

经验研究也证明,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合作的可能。

因此,走向制度反腐,是国家治理的逻辑,也是实践理性的挟择,根本上要求制度反腐为主,网路反腐为辅,做到网络与制度反腐的有机契合。

简述网络反腐及其制度化构想

简述网络反腐及其制度化构想

简述网络反腐及其制度化构想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反腐事业的新形式,是网络社会监督权力的新模式,在反腐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反腐的兴起有其内部发展动力,并存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合理性,深受广大网民及官方政府的青睐。

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偶然性、娱乐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网络反腐的发展,给国家、社会、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其优势迫在眉睫。

笔者通过分析,认为网络反腐制度化、规范化,即通过确定网络反腐主体、搭建网络反腐平台、明确网络反腐相关法律责任等是将网络反腐效能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标签:网络反腐;正当性;制度化一、网络反腐概述(一)网络反腐内涵网络反腐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公共权力执行的监督和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事业的新形式。

它一般是指民间反腐主体以及传统官方反腐主体以网络为平台,共同对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和约束,进而促使执政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遵循法律规范,从而达到遏制腐败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对“网络反腐”一词进行了收录。

其对网络反腐的两个方面做了规定:民间自发的网络反腐行为,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司法的有力补充。

二是政府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网络举报等一些电子政务,方便人民群众监督,防止腐败。

“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并且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

”网络反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反腐主体反腐主体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承担反腐责任的相关职能部门及主体。

依照传统的反腐制度,反腐主体在我国特指政府纪检部门、检察院职务反贪、渎职等自侦部门。

但根据网络反腐的定义内涵及其发展现状来看,人民群众除了做反贪反腐的监督主体外,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反腐工作中,其通过网络揭发官员腐败行为,甚至通过微博、“人肉搜索”等行为进一步挖掘官员非法行为,由此可见,公民在网络反腐活动中存在浓厚的“反腐主体”的色彩。

让“网络”成为真正的反腐利器

让“网络”成为真正的反腐利器

让“网络”成为真正的反腐利器【摘要】近年来,“网络反腐”在我国廉政体系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传统监督体系强有力的补充。

但是“网络反腐”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从网络、网民、反腐机制三个角度探讨网络反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规范网络反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反腐;规范;对策一、网络反腐的概念十八大掀起了一阵强劲的反腐新风,拍“苍蝇”、打“老虎”,重拳出击。

什么是“腐败”?广义的腐败是指个人或集团在公共领域或私人领域违背社会法律、道德等规范的行为,而狭义的腐败专门指发生在公共领域的腐败,即公共权力的载体(国家公职人员)借助手中的职权,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和途径,牟取个人或小集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从而危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①本文所界定的“腐败”属于广义腐败的范畴。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民间自发的。

以网民和反腐网站为主体,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成为传统党纪、行政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二是政府主导的。

政府通过开展网络举报等电子政务,将权力曝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群众的网上监督,进而预防和惩治腐败。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中,“举报网站”成为报告的一大亮点,再次肯定了网络反腐的重要作用。

虽然网络反腐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已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对其必要性和合法性的争议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网络反腐规范化发展的未来之路。

二、我国网络反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当前网络反腐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众多网民在网络反腐中实现了政治参与价值,加强了与政府间的交流。

网络反腐更大大加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

但是硬币的双面效益总是难以避免的,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首先,“网络反腐”存在失实现象。

一些人披着“网络反腐”的外衣造谣滋事、利用网络打击报复,其次,“网络反腐”中存在“知法犯法”现象。

网络反腐的限度及其优化

网络反腐的限度及其优化

作者: 陈潭[1];刘建义[2]
作者机构: [1]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006;[2]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54-5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网络反腐;民粹主义;数字鸿沟;政治参与
摘要:“媒治”时代的网络反腐是草根民主的狂欢。

在网络的资源整合作用下,借助于网民的“爆料”和围观,通过纪委、检察等部门的适时介入,网络反腐屡屡“偷袭”得手,掀起民主参与的小高潮。

网络反腐既呈现出线索发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反腐方式的创新性与传统性、反腐的低立案率和高成功率并存等特点,又表现出反腐“成本”过高、反腐效力有限、长效性不足、适用性较差等局限。

传统媒体对公共话语权的主导和政府机构、官员态度对网络反腐的决定性作用表明,网络反腐终究只是一个配角。

没有“问题”官员的口出狂言和高调炫富,没有行家里手的“火眼金睛”,没有政府、官员的主动回应,网络反腐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落地”才是网络反腐的最终归宿。

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之我见-----网络反腐的利弊与完善对策[摘要]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是风起云涌。

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而随着“表哥”、“房叔”都落马了,雷政富的艳照也传遍天下了,网络反腐的号角越吹越响了。

[关键词]网络反腐优点弊端对策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是风起云涌。

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等等,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

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而随着“表哥”、“房叔”都落马了,雷政富的艳照也传遍天下了,网络反腐的号角越吹越响了。

一、网络反腐的含义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

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就在于它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

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

另一方面,网络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与时俱进的提高执政、施政能力,从而在内部减少并消除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网络反腐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青睐,也在于它具有其他反腐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网络反腐的优点(一)公开性、透明性这是网络反腐最大的优点之一,在反腐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公布反腐工作进程,将涉及机密外一切信息迅速公布于众,引导舆论动向,同时主动将政务透明化,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也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

(二)快捷性、高效性鉴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体,将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只要一条反腐的新闻出现,将会迅速的传播至全国各地任何一个角落,甚至跨越重洋。

对网络反腐的几点思考

对网络反腐的几点思考

对网络反腐的几点思考中共十八大之后,借力新一届领导集体挞伐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一股新的反腐声浪扑面而来,科技和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反腐新格局的演变进入了反腐信息化时代。

包括网络等新媒体在内的舆论反腐已越来越成为中国反腐的一支重要力量。

尤其是网络反腐成为群众监督的新“支点”,展示了其在反腐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牵动社会神经的网络反腐,其两面性也成为一道新考题。

如何看待网络这柄被认为是“反腐利器”的“双刃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反腐工作又将如何用好网络媒体的力量呢?一、网络反腐模式无论是“表哥”、“房姐”、“房妹”、“坟爷”爆出的官员不法财产来源,还是“官场陈冠希”引发的“性丑闻”,官员因网络舆论而相继落马之事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络反腐的追捧。

什么是络反腐是指导致“表哥”、“房叔”等落马的网络行为,即网民通过网络举报腐败的蛛丝马迹,对贪官在网络上穷追猛打,倒逼反腐机构作为的行为。

网络反腐并不是说网络充当反腐的主导力量,而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参与揭露腐败行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然后纪检监察机关介入,查处腐败,这是当前网络反腐的程序和模式。

也就是说,网络只是反腐的一个引子,很多反腐案件最初在网上曝光,随后传统媒体持续介入,舆论跟进,最终促成反腐部门的重视和处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反腐也是媒体反腐。

当然,广义的网络反腐还应包括官方利用网络举报平台收集信息进行反腐的行为。

早在本世纪初网络反腐就进入了各界的视野。

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

2007年12月,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正式开通。

与此同时,“中国舆论监督网”等民间反腐网站也相继建立。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

网络反腐对策和建议

网络反腐对策和建议

网络反腐对策和建议如何做好网络反腐这篇“文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有人说,利用网络反腐败虽不是万能的,但它的透明度无疑使它成为腐败的一大克星。

应该看到,利用网络舆论监督来推进反腐败工作的方式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具有强烈的感官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对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针对上述网络参与反腐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对新形势下网络反腐败防治工作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一条更为有力的反腐路子。

第一,应加大网络的覆盖面,构筑社会各领域人员参与反腐败的新格局。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来自于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再高明的违反法定职责、职权、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也很难在这样的注目中藏身。

可以说,网络高速发展将给舆论监督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将为反腐败工作注入新的监督力量。

但应该看到2.53亿网民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所占比例还不到5分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建设中一定要结合中国实际,针对目前网络覆盖面不广,广大农村基本没能使用网络的现实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优惠和减免政策,尽可能提高网络的覆盖面,确保社会各领域的人员都能享受网络带给的益处并参与到网络反腐行列中来,让他们通过网络积极为反腐败工作献计献策,使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能及时暴光而得到有效整治。

第二,要疏通网络渠道,积极开辟反腐新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看,网络对于疏通民意,表达民情,建设民主新通道,开辟反腐新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面对日益兴起的网络监督,正成为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也是相对自由的舆论空间,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夹杂其间,也难免有一些不实传闻,如何正确对待并妥当处理网络信息,是对各级政府政治智慧的考察和检验。

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

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
成 为社 会 监 督 的 重 要 途 径 , 经 由 网络引 爆 的 “ 表
可 以说 , 官方网络反腐是 电子政务在反腐败上
的应用 。就 目前 查 到 的文 献 , 政 府 正 式 利 用 互 联 网 反 腐败 始 于 2 0 0 3年 。2 0 0 3年 , 中 国最 高 检 察 院 建 立 网络举 报 平 台 。 网上 举 报 中心 仅 开 通 半 年 , 就 受 理 举报 3 2 5 0 0件 。 ①2 0 0 5年 1月 , 中共 中央颁 布 《 建
中共浙江 省委党校学报 2 0 1 3年第 2期
网络 反 腐败 的有 效 性 与有 限 性 : 个 制 度分析 的框 架

口 陈 国 营 王 河 江 许 琼
摘要 : 网络反腐败是互联 网发展和普及的产物, 是反 腐败的新形态, 包括民间和官方两个层 面 。 民间反 腐 主 要采 取 网络 举报 和 网络 曝光 的形 式 ; 政 府 网络反 腐 主要 包括 被 动应 对 网络 舆论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 是互联网飞速发
作者 简介 : 陈国营 , 浙江工 业大学之江学 院副 教授 , 博士 , 主要 研究 方 向为网络 治理 、 公共 政策 与公 共服务 ; 王河江 , 浙江 工业 大学 之江学院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政策分析与地方治 理 ; 许琼 , 浙江工业 大学之江 学 院讲 师 , 主要研究 方向为 网络话语
查处的腐败案件 , 如2 0 0 5年网络引爆 的黑龙江原省 委副书记兼 政协主席韩桂枝案 、 2 0 0 8年南京 “ 史上
最 牛房管 局 长 ” 周 久 耕 案 以及 始 于 2 0 1 0年 的 官 员 “日记 门” 、 “ 艳照 门” 、 “ 视 频门” 等系列案件。 ③ 接 下来 的 2 0 1 1 、 2 0 1 2年 网 络 反 腐 更 是 风 起 云 涌 , 网络

网络反腐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网络反腐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七)网络知沟使网络反腐发展不均衡
网络反腐需要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设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中心( CNNIC) 公布的《第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显示,尽管网民整体规模的持续扩大,但是,仍 然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地区差异和网民阶层与知 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网络反腐的全面展开
(二)网络反腐宏观关联制度体系构造的协调
如信息公开,财产申报等制度如何与网络反腐机制相协调, 现行法律与党的反腐倡廉制度政策的冲突和协调问题,对举 报者与证人保护以及网络实名制问题; 网络组织的蔓延与民 政部的社团条例形成严重的冲突,如何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 自由、结社自由,发挥网络反腐组织的民主监督功能,需解 决民间网络反腐组织的合法性问题,个人信息立法与舆论监 督所涉及的隐私权、名誉权问题等。
(三)网络侵权免责及减责法律要件的完善
主要针对“寒蝉效应”和侮辱诽谤 英美诽谤法中,基于表达自由作为第一性权利属性,通过 政治言论与商业言论的两元划分,规定了若干侮辱诽谤和 侵犯隐私的抗辩事由如公正评论、公共利益、公共人物、 真实,等等,以及侮辱诽谤的防卫权,并赋予了媒体言论 特许权,我国相关规定比较匮乏,应当借鉴国外媒介法, 在发挥表达自由的民主监督功能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名 誉权之间进行立法上的利益平衡,设计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的网络媒体的责任承担与免责减责法律要件
(五)网络反腐难以复原案件真相
按照诉讼证据规则,非法取得证据一般是不能作为诉讼证 据使用的,“法律事实”不同于纯粹的裸露的“客观真 实”。网络反腐依据的事实多为偷拍偷录的违法手段获取 的,往往在很多时候只能作为诉讼证据的线索使用,而不 能直接使用
(六)网络反腐的新闻范式具有内生的局限
网络反腐的案件选择一般是按照新闻构成要素的价值标准 来进行,因此这种反腐是有选择性的,与性、暴力、奇异 性、故事性以及案件的重大性等因素有密切关联,而不同 于社会正式机构反腐以法律要件与案件事实的符合性作为 唯一的事实选择标准; 因此网络反腐,注定是补充性的, 而不是全局性的。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

提高。
执纪执法不严格
02
对网络腐败行为的查处和惩治力度不够,存在执纪执法宽松软
的现象。
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
03
网络反腐倡廉信息公开程度有限,不利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社会参与度低
公众意识不强
公众对网络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举报渠道不畅
网络反腐倡廉举报渠道不畅通, 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3
建立激励机制
对积极参与网络反腐斗争、提供重要线索的公民 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发社会参与热情。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重要性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是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党
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02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优势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具有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广泛参与等优势,能够充
执纪力度
加大对网络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形成有效的震慑作 用。
社会参与情况
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网络反腐倡廉工作,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对网络腐败行 为进行监督。
媒体宣传
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网络反腐倡廉的认识和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 围。
04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反腐倡廉工作的创新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创新,具有便捷、高效、公开 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效果。
社会监督的强化
网络反腐倡廉机制能够强化社会监督,扩大监督范围,增强监督力 度,形成全民参与的反腐倡廉氛围。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网络反腐倡廉机制方面进 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反腐 倡廉机制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制 度建设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与典范,网络在引领信息爆炸与技术革命的同时,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借助于虚拟公共空间的匿名掩饰和资源整合,民意“倒逼”下的“权利监督”促推着技术与目标的有机契合,形塑了包围公权力运行的“金鱼缸”。

得益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幽灵”行径,以及公共话语权的重新分配和政府、领导干部的“首肯”表态,网络反腐风起云涌。

然而,正是这些因素,在充分催生网络正能量的同时,亦唤醒了负能量的隐性发挥,针对网络反腐的负“外溢效应”,治理及优化网络“扒粪运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话题。

网络反腐的特性网络反腐,是反腐主体“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方式”[1],遵循反腐信息披露→网络热议→媒体追踪→事件放大→反腐机关介入→真相大白①的运作逻辑。

其中,网民既是线索的供给者,也是民意、舆论的生产者,是网络反腐的群众基础。

媒介则是网络反腐的载体和推手,“决定着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和与之相对应的不能够知道什么,而知道或不知道什么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够表达什么和不能表达什么”[2]。

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与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广播等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网络反腐事业的发展。

政府,或者说专门反腐机构,对网络反腐的态度和政策则是网络反腐成败的决定性因子。

“政府能否进行有效政治输出带有不确定性,这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态度。

如果政府对这些举报信息不采取任何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其结果就可能不了了之。

”[3]因此,只有在网民、媒介(主要是互联网)和政府三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努力之下,网络反腐才能达到惩戒腐败、遏制权力滥用、宣扬廉政文化的目的。

然而,也正是这三者的角色表达,塑造了网络反腐的基本特征:第一,腐败曝光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线索发现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4]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宣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对互联网行业而言,“大数据”指代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呈现出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因此,在网络反腐场域,网民提供的包括帖子、图片、视频等海量信息碎片中,必然存在与腐败相关的只言片语。

但是,单独的一段文字、一张图片,并不能引致网络反腐事件的发生,只有在“有心”网民将具有相关性的信息碎片“拼”起来之后,才能吸引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并最终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第二,反腐方式的创新性与传统性。

网络反腐是公民参与在虚拟公共空间的实现,是对直接民主的一种有益尝试。

网络创新了反腐举报方式,抛却了面对面的交谈和笔录,掩饰了举报者的身份和私人信息,防止了“官官相护”危机下的打击报复;网络的平等性让“草根”与官员“面对面”交流,信息的“点对点”或“面对点”传播有□陈潭1刘建义2内容摘要“媒治”时代的网络反腐是草根民主的狂欢。

在网络的资源整合作用下,借助于网民的“爆料”和围观,通过纪委、检察等部门的适时介入,网络反腐屡屡“偷袭”得手,掀起民主参与的小高潮。

网络反腐既呈现出线索发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反腐方式的创新性与传统性、反腐的低立案率和高成功率并存等特点,又表现出反腐“成本”过高、反腐效力有限、长效性不足、适用性较差等局限。

传统媒体对公共话语权的主导和政府机构、官员态度对网络反腐的决定性作用表明,网络反腐终究只是一个配角。

没有“问题”官员的口出狂言和高调炫富,没有行家里手的“火眼金睛”,没有政府、官员的主动回应,网络反腐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落地”才是网络反腐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网络反腐民粹主义数字鸿沟政治参与作者1陈潭,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510006)2刘建义,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福建厦门361005)网络反腐的限度及其优化2013·554效消解了层级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了反腐线索的原生态;网络通过人肉搜索、曝光、网民围观等形式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的“直播式”动态监督,更是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然而,网络能量仍需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倍增效应和政府反腐败职能部门的介入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各级党报等媒介依然主导话语权的背景下,网络反腐仍然只是体制反腐的补充与配合。

第三,网络反腐的低立案率与高成功率。

就已经发生的网络反腐事件而言,任何腐败行为只要被网络曝光,“问题”官员只要被网民盯上,就很难逃脱网络围观下的“天罗地网”。

在“表哥”事件中,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因为在车祸现场的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而成为网民们挥起道德大棒的对象,顺藤摸瓜,“人肉”出一系列可能的腐败线索———名表、名带等,最终被“斩落下马”。

又如“房叔”蔡彬,自被网曝拥有21套房产之后,便始终成为网民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广州市纪委的介入之下,也只能黯然离场。

除此之外,“下跪副市长事件”、“天价烟事件”、“公费旅游事件”、“日记门”等网络反腐事件的成功,均印证了网络反腐的高成功率。

然而,上述事件实则是海量网络举报和舆论监督堆砌下的仅存“硕果”。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纪委、监察部收到群众网上举报达5万多件,[5]但演变成网络反腐事件并最终得到官方彻查处理的案例则凤毛麟角。

这不仅是因为网络举报信息容易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还在于政府或相关部门对部分举报的置之不理,甚至是遮掩包庇。

网络反腐的限度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络的公开性、即时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上级政府、领导的重视,网络的适用拓宽了反腐败线索的来源,提高了反腐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了社会监督的成本,提升了行政司法的透明度,并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减压阀”的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

但另一方面,受制于网络能量的虚拟化、政府权力的决定性、民意表达的情绪化等因素,网络反腐亦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局限。

(一)反腐“成本”过高成本,即代价。

虽然具有体制反腐不可比拟的资源投入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自由性及网民的民粹主义行为,却也导致网络反腐潜藏着前者不需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或者说风险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作为网络反腐主要途径的“人肉搜索”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通过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的形式,网民们对热点事件或者当事人进行“扒皮”,曝光包括姓名、工作、电话、住址等在内的个人信息,形成围观和言语骚扰、嘲讽等,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造成损害,如网上疯传的西峡县龙潭沟爆粗口的“县委书记”实际是南阳市老干部局局长丁某,从而给前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名誉损失。

而时常发生的“连带曝光”更是给当事人家人、亲属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其次,网络反腐本身就是一种“墙外扔砖”的行为,所蕴含的偶然性和选择性容易给官员群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网络恐慌,进而影响到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超过5成以上的党政干部或多或少存在“微博恐惧”心理。

再次,网络反腐推动了社会分化的加剧,作为对现实生活的映射,网络在创建一个虚拟世界的同时,也将各种社会矛盾如阶层矛盾、地区矛盾、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冲突、政民关系紧张等移植到了网络空间,网络反腐的高效率则使网民们在质疑体制反腐决心与效率之时,强化了对公务员队伍的污名化认同,加剧了底层民众与精英阶层间的冲突,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官民间的信任程度。

究其根源,除了网络本身的缺陷外,主要在于网民群体的民粹主义行为取向。

作为2012年中外十大思潮之一,民粹主义“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批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并抹杀了精英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作用,[6]表现出极端化、非理性等特点。

特别对民粹主义者而言,“他们通常站在自己所排斥、厌恶的社会集团的对立面上来描述自身……言语中充满了对头脑敏锐的知识分子、官僚、雇佣文人、财主、强盗头领、披头士和财阀的诋毁”[7],“基本上不信任那些充斥于这些机构(国家、大学、官僚和金融机构)中的所谓精英人物”[8]。

从而在“有罪推定”原则的支持下,网民们以仇官、仇富、仇强和同情弱者的心态,发表攻击官员、社会精英的情绪化、极端化言论,甚至将这种民意通过网络煽动、组织等延伸到公共事件的现实解决中去[9],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当前我国有将近50%的居民具有民粹化倾向,九成以上“对政府的满意度较低”。

而且,这种倾向随着消费水平越低越明显。

而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底,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网民数量占到了70%,其中1000元以下及无收入者更是达到了34.9%,因此,网民群体的民粹主义倾向将会愈加明显。

(二)反腐效力有限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具体表达,网络反腐的“利器”在于借助网络舆论造成对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精神和道义压力,而不具有行政、法律等权力监督所“天生”的强制力。

“网络本身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法律强制性色彩,网络监督的主体也没有被赋予国家权力,网民不可能55运用任何法律强制手段来使政党、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改变或撤销其行为,也就无法对各种腐败现象直接进行处理,反腐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民主观念、道德水平。

”[10]也就是说,作为一种软监督,网络反腐高举的道德和民意两面大旗无法抗衡权力的“排斥”效应,从而也就抑制了反腐倡廉作用的更大发挥。

而这种“失利”具体表现为:(1)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反腐败包括线索发现、调查取证等多个环节,而当前网络反腐所扮演的主要是“举报者”角色,具体执行则集中于“线下”。

(2)反馈是网络反腐的重要一环,普通民众的反馈能够形成和壮大舆论规模,提高网络热点进入政策议程的几率,但官方机构对网络曝光线索的回应则在腐败被查处中居于“首位性甚至决定性的地位”。

反腐倡廉作为一个公共议题,只有进入政策议程才能得到解决。

因此,对于网络反腐而言,从媒体议程跳到政府议程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准入”的话语权。

就传统反腐败体制而言,政府官员、政治精英等正是因为在传统话语权分配中的优势地位,才能在政治舞台、公共事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而网络时代的来临,虽然对反腐败话语权进行了重新分配,普通民众能够就某个热点话题发表有影响力的集体意见,但在传统媒体仍然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语境下,网络话语权仍然需要借助前者的力量才能实施完整而有效的舆论监督,网络事件也只有在网络话语和传统媒体话语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进入公共领域。

此外,在等级制官僚体制下,政府官员的评优评奖、工资福利、职务升迁等“唯上不唯下”,这为政府机构、官员对网络民意“置之不理”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