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练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练习课。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将重点巩固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掌握并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涉及到不规则图形的分割和组合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首先,我会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公式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几个例题,展示公式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公式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期间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圆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5.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我会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反馈: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练习。
2. 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包括基本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圆形的物体,测量它们的尺寸,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 圆的认识 教案
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关于圆的认识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定义、圆的属性(如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属性,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教具:如圆板、圆规等。
2. 直尺、圆规、铅笔等学习用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圆吗?谁能简单描述一下圆的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介绍圆的属性:半径、直径。
讲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拓展(5分钟)1. 利用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结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的定义、属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
2. 圆的属性:半径、直径。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记录下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属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的认识 练习.
设计
家庭作业:
《一课一练》相关内容“教学Fra bibliotek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有关,圆的位置与圆心有关,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最长。
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
资源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圆的一些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教学准备:圆规、圆形钟面。
预习
设计
1、说说圆有哪些特征?
学生尝试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再在小组中比一比谁画的圆大?
汇报交流方法
生答:比较这两个圆的半径或者是直径
(1)学生用数对表示每个圆心的位置。
(2)学生试着按书上要求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标出圆心。
生答:圆的位置与圆心有关,要确定圆的位置要先定好圆心。
学生完成后汇报。
生答:直径应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1、组织交流预习作业1~4。
2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知道了圆的特征,今天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练习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师问:“谁能说说画圆的步骤和注意点?
这三个圆有什么共同点?大小如何?圆的大小由什么条件决定的?
2、预习: 练习十七的第3~8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5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1~4。
互相批改。
2、揭示课题、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0分钟)
学生按要求画圆。
生答:将圆规的两脚叉开,将装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将装有铅笔尖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例1、例2,并完成相应练习。
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
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
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学数学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高分?敏捷的数学思维?还是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悟、交流应是重要的学习过程。
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的讲解必然导致填鸭式的灌输,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悟图形特征应是教学的落脚点。
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才是学数学的最终出发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感受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特征。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盘、圆环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特征。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概念。
3.准备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工具,如软尺、绳子等。
4.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2.呈现(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
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
3. 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4. 圆的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对称性及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对称性及计算,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知识。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圆的定义、性质、对称性及计算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等。
2. 提高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圆的应用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2.教学素材:圆形物品、圆规、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加深对圆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对圆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圆的认识的理解。
《六 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例1、例2,“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
2.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基本特征及圆的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图钉、线、直尺、圆规、圆形纸片、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美。
2.展示部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圆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感受生活中的圆形。
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哪里还有圆?展示自己找到的圆形实物,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讨论: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圆形与其它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为下一步研究圆的周长打下基础。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自学课本86页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知识。
师结合学生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3.画圆(1)任意方法画圆师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2)学习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特征,如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特征,那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探究圆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画图等方式,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举例说明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3.探究圆的面积(1)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画等方法,将圆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4)举例说明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4.练习题(1)教材P70第1题: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①半径为4厘米的圆;②直径为8分米的圆。
(2)教材P70第2题:填空。
①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是()厘米;②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教材P70第3题:解决问题。
①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4米,求这个花坛的周长和面积。
②一根铁丝长10米,要围成一个圆形铁丝网,求这个铁丝网的面积。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高解题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教材P70第4题: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①半径为6分米的圆;②直径为14厘米的圆。
2.教材P70第5题:一个圆形游泳池的直径是20米,求这个游泳池的周长和面积。
3.教材P70第6题: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广场,被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占据了一部分,求剩余部分的面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中掌握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基本特征。
2. 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
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概念、基本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概念、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 练习:让学生运用圆规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介绍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概念、基本特征。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的性质,探讨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后作业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课后作业要精心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2课《圆的认识练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2课《圆的认识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练习》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圆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实际问题等。
2.学具: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规、圆盘等,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圆。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圆形的基本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圆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特征、性质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圆形的物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等内容,同时进行讲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5-87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和圆的特征,知道其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直径和半径长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使学生通过直观和操作等活动,充分感知、体验并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形成圆的概念,积累学习图形特征的基本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圆的特征等活动,主动了解圆的特征,体验认识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学单
1、找出图中的圆,并说说圆与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想办法画一个圆
3、用圆规画时要注意什么
4、说说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5、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
二、小组讨论
三、交流展示
(一)交流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全班展示交流。
⑴ 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⑴ 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练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练
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
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
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