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孝
谈谈《诗经》中孝诗的几种类型
谈谈《诗经》中孝诗的几种类型
李仁君 1 高 杨 2
《诗经》是我鲜民之生,不如死
容基本上反映了周代社会现实。孝道在西周时期已成 之久矣。
为社会的一种普遍道德,《诗经》主要以情感方式讴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人念己的设想,环境中衬托出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将母来谂。
和敬爱之情。可谓笔曲而意达,言婉而情深,诗人把
——《小雅·鹿鸣之什·四牡》
自己对父母、兄长那深沉的爱表达得率直而强烈,细
这是一首典型的孝子无法尽孝而产生嗟叹之怨的
细读之,唯有泪千行。
诗篇。全篇以“我心伤悲”为诗情定调,“启处”本是
三、《诗经》中的伺亲养亲诗
是空洞的、抽象的,这样的孝子是空头的道德家,是 概父,将作者愧疚与还念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欺世盗名、沽名钓誉。孔子主张“夫孝,始于事亲”“有
四、《诗经》中的承亲显亲诗
酒食,先生馔”;曾子认为“能养”是孝的三个重要
继承父母之志,立身行道,成就一番事业,这
内容之一;孟子强调“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家 就是孝。《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孝
不遑启处。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
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不遑将父。
——《国风·魏风·陟岵》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
《陟岵》被称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诗中描 不遑将母。
写了征人登高思念亲人时所念所想所感。诗人通过亲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
安居乐业、赡养父母的基础,作者却因王事而奔波在外,
孝亲的关键和核心是敬,但物质赡养也不能忽 不能在家尽孝,十分忧伤。鵻(一种孝鸟)在树上自由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孝道
《 诗经 ・ 商 颂 》之 《 烈祖 》,它 们虽然 多为祭祖 颂祖
生有 命 ,富贵在 天 ” (《 颜 渊 》 ), “ 未 知生 ,焉 知 之诗 ,实 际却充溢着 向在 世 的贤德 老者敬 老祝 寿祈福 死 ” (《 先进 》 ) 云 云 ,认 为 生 前 的事 未 知 的还 太
尽孝之辞。 如《 均 官》 :
俾 尔耆 而艾 ,
人老 须发却变青。
活到千岁与万岁 ,
健康 长寿无病害。
奄寺岁.
眉 寿无有 害 。
候 长者 呢? 《 论语 ・ 学 而 》说 : “ 弟子 ,入 则孝 ” ;
“ 事父 母 ,能 竭其 力”。 《 论语 ・ 里仁 》说 : “ 事 父 母几 谏 ,见 志不从 ,又敬 不违 ,劳而不怨 。” “ 父 母
t
丈史雅志 己 0 1 梅第1 期
一
《 诗经 》 所 反 映 的 周 代 孝 道
※墨 痕
丝衣 》, 《 诗经 ・ 鲁颂 》之 《 泮 水 》、 《 固官 》, 在 中国 ,儒 家学 说 只 重生 不 重 死 ,说 死 是 绝对 《
的, 终极 的 ,不能 考虑 ,无法讨论 。 《 论语 》言 : “ 死
讲的: “ 上治祖 祢 ,尊尊也 。下治 子孙 ,亲 亲也 。旁 治 昆弟 ,合族 以食 ,序 以昭穆 ,别之 以礼 义 ,人道 竭 矣 。”所 以 ,如 《 诗经 ・ 周颂 》之 《 雍 》、 《 载芟 》、
绵绵 葛 菡,在 河之 浒 。 终远 兄 弟 ,谓他 人 父。
谓他人 父 ,亦莫我顾 。
绵绵葛菡, 在河之溪。
终远 兄 弟 ,谓 他人母 。 谓 他人母 ,亦莫我 有 。
绵绵 葛菡 ,在 河之 滑 。
《诗经》中“孝子”“孝孙”考-文档资料
《诗经》中“孝子”“孝孙”考《诗经》中出现“孝子”“孝孙”的诗句有三首:《大雅?既醉》中,“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小雅?楚茨》中,“孝孙有庆,报以介福”;《周颂?雍》中,“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小雅》《大雅》《周颂》大部分作品均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创作完成,所以,这些“孝子”“孝孙”之词,应该出现在西周。
现在学术界对于“孝”观念产生的时代,基本上也认为是在这一时期。
其主要依据就是“孝”字大量出现在这时期的文献中。
而“孝子”“孝孙”词组在西周只出现在《诗经》之中。
“孝子”一词出现在青铜器铭文中,一直到战国才出现。
如“向孝子――向孝子鼎”(《集成》一三四九),“滑孝子――滑孝子鼎”(《集成》一九四七),“左孝子――左孝子壶”(《集成》九五三八)。
此几例均为战国晚期之器物,据西周时期已比较远。
此外,“孝子”“孝孙”之词又出现于先秦传世礼书中,其内涵与《诗经》中的有同有异。
礼书大部分编撰于战国时期,有些甚至晚至汉代,其观念和礼制较西周时期有很大的变化。
回到《诗经》本身,上面所总结的诗句都与祭祀有关系,传统的解释基本上指出了其祭祀的涵义。
以《大雅?既醉》为例。
范处义指出,“则周家之致孝於鬼神可谓源源不竭矣。
宜其神永赐以善亦无已也。
”①朱熹指出,“孝子,主人之嗣子也。
《仪礼》祭祀之终,有嗣举奠。
”②《诗经疏义会通》指出此章节的主旨为“奉先之孝”。
③古人对《诗经》“孝子”“孝孙”的解释源于礼书,礼书明确地讲到这些为祭祀之称呼。
如在《仪礼》的《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章节中,在祭祀中以“孝孙”为主祭者的称呼。
在《礼记》中《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
称曾孙某,谓国家也。
”《曲礼》:“(诸侯)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
’”《杂记》称:“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
”这些和《诗经》中的意思是一致的。
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孝的诗句——精选推荐
孝的诗句 在学习、⼯作、⽣活中,⼤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孝的诗句,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的诗句1 1、尊前慈母在,浪⼦不觉寒。
《劝孝歌》 2、有⼦且勿喜,⽆⼦固勿叹。
〖唐〗韩愈 3、⼀尺三⼨婴,⼗⼜⼋载功。
《劝孝歌》 4、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5、⽆⽗何怙,⽆母何恃?《诗经》 6、为⼈⽗母天下⾄善;为⼈⼦⼥天下⼤孝。
《格⾔联璧》 7、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母?《⼩⼉语》 8、天下⽆不是的⽗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联璧》 9、⼗⽉胎恩重,三⽣报答轻。
《劝孝歌》 10、⼈⽣内⽆贤⽗兄,外⽆严师友,⽽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11、⼈见⽣男⽣⼥好,不知男⼥催⼈⽼。
〖唐〗王建 12、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集锦》 孝的诗句2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明·王守仁《元⼣⼆⾸》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唐·韦元甫《⽊兰歌》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唐·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为⼦死孝,为⾂死忠,死⼜何妨——宋·⽂天祥《沁园春·题潮阳张许⼆公庙》 忠孝义慈⾏⽅便,不须求我⾃然真——唐·吕洞宾《绝句》 举孝廉,⽗别居——汉·佚名《桓灵时童谣》 孝的诗句3 慈母爱⼦,⾮为报也。
〖汉〗刘安 母称⼉⼲卧,⼉屎母湿眠。
《劝孝歌》 母苦⼉未见,⼉劳母不安。
《劝孝歌》 ⽼母⼀百岁,常念⼋⼗⼉。
《劝孝歌》 ⽩头⽼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
〖唐〗韩愈 慈母⼿中线,游⼦⾝上⾐。
临⾏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草⼼,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母亲,⼈间第⼀亲;母爱,⼈间第⼀情。
字严 世上惟⼀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诗经里敬老的句子
诗经里敬老的句子诗经里敬老的句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经里敬老的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父母恩情似海深,儿女莫忘养育恩。
2、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____佚名《蓼莪》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4、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5、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6、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7、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9、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10、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11、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1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14、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15、《诗经》中的孝论16、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17、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18、《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19、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20、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21、《送母回乡》宋李商隐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22、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子女应孝顺父母的文言文句子
以下是一些子女应孝顺父母的文言文句子:
1.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诗经·小雅·蓼莪》
2.孝恭遵圣训,诗书慕贤良。
——《格言联璧·持家》
3.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5.父母天地,天大地大,孝顺父母是最大的敬天敬地。
——《孝经·圣治章》
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
致其严。
——《孝经·纪孝行章》
7.孝莫辞劳,奉斯须以为礼。
——《孝经·孝行章》
8.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圣至章》
9.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围炉夜话·孝廉》
10.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和快乐。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国学慈孝悌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慈孝悌
慈孝悌
• 1、百善孝为先。 •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论 语》 • 4、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 5、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 ——《劝孝歌》
慈孝悌
•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 始也。——《孝经》 • 7、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礼 记》 • 8、父母在,儿不远游,游必有方。 • 9、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孝经》 •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孟子》
慈孝悌
• 游子吟 • 孟郊(唐)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月下独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从《诗经·小雅·蓼莪》浅谈孝道文化
从《诗经·小雅·蓼莪》浅谈孝道文化作者:王玉洁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01期内容提要: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有之宝贵文化。
《诗经·小雅·蓼莪》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先民“孝”的真情实感,读之即引发对中华几千年孝道观念的思考,并与西方孝道思想进行对比,以此探索儒家孝道文化。
关键词:孝道孔子孝经二十四孝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1-l-4“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宋苏辙《诗集传·卷十一》云:“蓼蓼,长大貌;莪,萝蒿也。
萝蒿可食而蒿不可食,采莪者将以食之,譬如生子者将赖其养也。
幽王之世,孝子行役而遭丧,哀其父母生己之劳而养不终,如采莪者之得蒿也。
”另有说法认为,莪是蒿之一种,茎抱根而生。
自从失去父母,已非抱根之莪而为普通之蒿。
此两种说法都有道理,都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
不能侍养父母,尽其孝道,“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全诗呼号奋发,感人肺腑,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论:“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尽人能识。
”儒家的孝道观“孝”的观念由来已久。
三千多年以前,在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孝”字,可知“自有天地人民以来,而孝道著矣”。
(孔安国《古文孝经孔氏传》)相传虞舜便因孝感动天而平天下,成为“二十四孝”排行榜之第一人。
周朝的郯子,为使双目均患眼疾的父母吃到鹿乳,穿上鹿皮混进深山的鹿群中,差点被猎人射杀,猎人知道其孝后赞叹不已。
而使“孝”成为一种“道”,始于孔子,孑L子是第一位全面系统论述孝道的人。
这在《论语》、《孝经》、《礼记》中有大量记载。
子日:“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提倡“仁”,认为“孝弟为仁之本”,因此十分重视孝弟之道。
什么是孝弟?正如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人谈‘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
关于《诗经》中的孝道精神
关于《诗经》中的孝道精神《诗经》中的孝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大家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孝道精神在《诗经》中的体现“孝”字在《诗经》中总共出现17次,分布在《天保》《卷阿》《六月》《楚茨》《洋水》《下武》《雍》《文王有声》《载见》《既醉》《闵予小子》和《閟宫》中。
此外,依据《毛诗正义》的注解和各家对其主题的注释,还有《凯风》《鸨羽》《陟岵》《四牡》《小宛》《小弁》及《蓼莪》八篇反映孝道精神。
上述所列都是直接反映孝道精神的诗篇,还有一些诗篇间接谈到孝道观念,分别是《采蘋》《采蘩》《南山》《斯干》和《桃夭》等。
这些诗篇中的孝道精神大致可分为三类:侍奉赡养父母;男女及时婚配,传宗接代;祭祀祖先、继承祖业。
(一)奉养父母之孝《孝经》中说,孝道最先是事亲,再次是事君,最后是立身。
孝道观念,最初是用在对父母的赡养侍奉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孔子对孝的认识,这要求子女要近身侍奉赡养父母,承担起对父母尽孝的责任。
此外,父母会担忧、牵挂远行的子女。
因此,“父母在,不远游”是《诗经》中孝道精神的内涵之一,这种孝道精神在《诗经》中主要是通过反面批判和讽刺来展现子女无法奉养父母的悲痛。
《陟岵》和《鸨羽》都是孝子行役,不得养其父母的诗篇,从反面描写烘托出因自己常年在外服徭役,而无法奉养父母的悲痛之情,以及繁重的徭役使得父母没有粮食生存的悲哀,情感悲切,使人动容,可见战争对孝道精神的破坏和摧残是多么惨烈。
《四牡》也同样以因在外服役无法奉养父母为主题,诗篇以马在路上奔驰开头,眺望前方长远的路途,情不自禁想到遥远的家乡和亲人,“岂不怀归”写出了诗人怀念家乡的强烈情感,但王家的差事尚未完成,只能长期颠簸于征战途中,无法回归到日思夜想的家。
最后三章写想起家中父母无人照顾,自己无法归去奉养父母,内心感到无比痛苦伤悲,只能把亲人的思念寄托于诗,以此表达自己无法奉养父母的悲痛。
由上可以看出,在繁重的徭役压力下,青壮年都去服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孝道精神得不到重视和发扬。
浅议诗经中的孝
关键词 : 孝思 ; 孝德 ; 孝子 ; 孝享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3 - 0 1 4 2 - 0 1
先秦史料中较早 有关孝 的记载是《 尚书》 。和孝在尧舜和 夏商时代就有了孝 的含义 。 《 诗经》 中也关 于孝 的记载和引用 。 大都与祭祀有关 。 并且 在继《 尚书》 中, “ 克施有政” 以后孝在政
“ 礼仪既备。 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 《 楚茨》 是粮食丰收和
丰收祭祀求福德篇章 。周代 以农立 国, 周 的始祖弃又名后稷 , 在尧 、 舜时期被封做农官 , 教 民耕种稷 麦 , 故 后世农业尊其 为 祖师 。 所 以周代对农业 和农业丰收后的祭祀也很重视。 篇 中有 祭祀隆重庄重 的场 面和酒席热闹 的场面 。文中出现的孝主要 和孙用在一起 。 “ 孝孙” 在祭祀祖先的大前提大活动下。 后代子 孙都用孝孙 , 也许一方面是在祭祀对 象前 的合 理称 呼 , 另一方 面是对祭祀之人的称赞 。《 诗经》 中大量 出现孝 的篇章和祭祀
史 海 文 艺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T UR E L I F E
2 0 1 蝴
浅议诗 经中的孝
夏 天 晟
( 曲阜师 范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山东 济宁 2 7 3 1 6 5 )
摘 要: 《 诗经》 是记 录是先秦时的重要的儒 家文献 , 共收入 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大约五百多年 的诗歌 , 大约三百零五篇 , 书 中对孝的记载 , 和孝的含义有丰富的表达 。
时还有祝词 : “ 孝子不 匮 , 永锡尔类” 是称赞武 王身后有孝子 , 周王室的孝子不 内匮乏。 周公 为武王的弟弟 。 这里应是 以长辈
诗经中形容美德的诗句
诗经中形容美德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描写美德的诗句。
这些诗句歌颂了忠孝仁义、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等美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诗经》中形容美德的诗句:一、孝“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这首诗歌颂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这首诗也歌颂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二、忠“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诗经·大雅·生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即使死也要报答君主的恩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诗经·秦风·蒹葭》)这首诗表达了战士们与君主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忠心。
三、仁“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诗经·论语》)这句诗告诉人们,君子应该通过学习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与朋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惠我良朋,俾我佩玉。
君子无易,言行必信。
”(《诗经·郑风·羔裘》)这首诗赞美了君子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美德。
四、义“义之所在,虽死不辞。
”(《诗经·大雅·云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追求,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申申君子,中心是好。
”(《诗经·郑风·叔于田》)这首诗赞美了君子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美德。
五、勤俭节约“民之从事,不敢怠遑。
我即尔谋,饮食有节。
”(《诗经·大雅·民劳》)这句诗告诫人们,要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要懈怠,并要注意饮食节制。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申申君子,中心是好。
”(《诗经·郑风·叔于田》)这首诗赞美了君子勤俭节约、不浪费的美德。
孝亲敬老的理解
孝亲敬老的理解孝亲敬老的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孝亲敬老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那么,什么是孝亲敬老?孝亲敬老有哪些具体内容?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孝亲敬老的含义1. 孝“孝”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孝”字本义为“养育”,即子女要尽自己所能去照顾父母,使其生活得到保障。
后来,“孝”逐渐演变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成为了一种道德规范。
因此,“孝”不仅包括物质上对父母的供养和照顾,还包括精神上对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 亲“亲”可以理解为家庭关系中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亲人之间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3. 敬“敬”是指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美德。
尊敬长辈不仅体现了家庭中的尊卑秩序,也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
二、孝亲敬老的具体内容1. 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孝亲敬老中最基本的内容。
孝顺父母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
物质上,子女应该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包括食物、住房、医疗等方面;精神上,子女应该体贴关心父母,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鼓励。
2. 尊重长辈尊重长辈包括对长辈言行举止的尊重和礼貌。
在家庭中,年纪大的人通常被视为权威人士,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应该受到年轻一代的尊重和敬礼。
3. 帮助弱势群体孝亲敬老不仅包括对父母和长辈的关心和照顾,还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弱势群体包括老人、残疾人、孤儿等。
子女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人,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三、如何做到真正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1. 做好沟通沟通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子女应该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孝字的历史
孝字的历史孝字的历史孝,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也因时代而异,不仅涵盖着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还包括忠于国家、维护社会和谐等多种方面。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孝字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古代孝古代,孝指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诗经》中就有“孝子游于崇山,父母望之频”、“诲汝父母,言诲尔友”等有关孝的诗歌。
而自西汉起,孔子的“五经正义”将孝放在“五常之首”,正式将孝作为一种根本道德教育放在了祖先祭祀之后。
到了隋唐时期,孝文化发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唐代大儒韩愈倡导“独孝尊”,即:“先孝其父母,次无所出奇谲论”。
而到了宋代,孝文化走向了一个顶峰,宋代政府设立“孝子监狱”,专门负责孝行不端之人的惩戒,可见孝文化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重要性。
现代孝随着社会的变迁,孝文化的内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孝意的郑重和认同依旧存在,但孝的方式和做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在现代社会中,“孝”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于对父母的孝顺了。
在家庭经济负担方面,子女们已经开始扛起了更多的责任。
在职场、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孝事”,例如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座位,尊重老年人在公共场所的优先权等等。
这些“孝”虽然不能完整地体现孝道内涵,但是它们所代表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
“孝”和社会发展孝虽然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传统的美德,但是作为一种道德教育,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家庭内部,也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
当孝进入公共领域,成为一个社会价值的时候,它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公众媒体可以提供有关孝的内容和人物,在公共场所设置孝行评选等等,来使孝文化得以有效影响。
孝也是一种对社会贡献的态度,孝顺父母也就意味着有家教、有家风,同时孝也是对公共事物负责任的态度。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神标杆。
现代的孝文化虽然无法完全传承古代孝文化中的内涵,但是其多元性和适应性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父母之恩小古文
父母之恩小古文
摘要:
一、前言
二、父母之恩的古文描述
1.父母生养之恩
2.父母教育之恩
三、父母之恩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1.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2.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四、结论
正文:
【前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为人之本,而孝道的核心便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父母之恩的描述,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深深的教诲。
【父母之恩的古文描述】
古文中对父母之恩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父母生养之恩和父母教育之恩。
【父母生养之恩】
《诗经》中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这句话表达了父母生养子女的艰辛和付出。
从怀胎生育,到哺乳抚养,父母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和努力,让子女
能够健康成长。
【父母教育之恩】
《论语》中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句话道出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他们不仅要教导子女懂得做人的道理,还要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为子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父母之恩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仍然在延续。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始终如一。
他们辛勤工作,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为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在现代社会,尽管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加大,但他们仍然努力尽孝。
他们关心父母的生活,陪伴父母度过晚年;他们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力求做到孝顺。
【结论】
总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父母之恩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关于孝道经典诗词
关于孝道经典诗词以下是一些关于孝道的经典诗词:
1.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劝孝歌》清·朱柏庐
圣人训孝,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襁褓一声哭,呱呱坠地时。
3.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 《诗经·蓼莪》先秦
蓼蓼者我,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5. 《思母》唐·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诗句
《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
《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
《闵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
棘薪。
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
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
《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
《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
《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语出《诗经》,意思是说,孝子的德行无穷无尽,永远影响和感化你的同类。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记载:共叔段与其母武姜作乱失败后,郑庄公也就是武姜的大儿子、共叔段的哥哥,一气之下把其母武姜安置到城颖,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会与你(姜氏)见面!”可是不久,庄公就后悔了。
颍考叔是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说这件事,就去向庄公进献一些礼物。
庄公赏他食物,吃的时候,颍考叔挑出肉来放在一边不吃。
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老母亲,我的食物都尝遍了,就是没尝过君王的东西,请让我把这些送给她尝尝。
”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我却没有啊!”颍考叔说:“冒昧地问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庄公就对他说明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已经后悔了。
颍考叔回答说:“您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若是掘地掘到泉水你们就可在隧道里相见,谁能说不是在黄泉下相见的呢?”
庄公听从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隧道时赋诗说:“大隧道之中,母子相见,心里乐融融。
”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大隧道之外,母子相见,心里多畅快。
”于是母子便像从前一样融洽。
我想说,一个人想尽孝道,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任何形式都可以变通。
现代一些人以工作忙、日子过得不好等为由,逃避孝道,确实不应该。
甚至还有一些人把自己父母的不好或是配偶父母的不好常挂在嘴上,也确实不应该,需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请用你的德行去感化你身边的人,多尽些孝道吧。
诗经父母恩情的诗句
诗经父母恩情的诗句1. 虽千万人,吾往矣。
2. 父母恩深似海,报恩之路需不断。
3. 父母养我真伟大,衣食住行事事照顾。
4. 父母一日在,恩爱情更重。
5. 子不嫌母丑,母不嫌子贫。
6. 赠其逝者,以养其存者。
7. 子曰:不念居庐,不念父母,何以观于王?。
8. 相机雨欲来,风角云将散,家藏一派绿,父母在眼前。
9.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
娶嫁生子,孝悌之恩永流传。
10. 昔有庸流,相饮以愿,尔辈以孝,宜效于斯。
11. 父母恩雨润心田,孝顺之道不可懈怠。
12. 春风化雨润心田,父母之爱情更深沉。
13. 孝顺父母是常情,人生三病得不治。
14. 孝父母之道,唯有行之方为好。
15.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今日为人应孝顺。
16. 榜样里的力量,源于父母的用心栽培。
17. 孝敬父母是人之大义,感恩父母是孝之本源。
18. 亲恩如山,孝行相报。
19. 孝顺父母是美德,不孝无人性。
20. 家国有幸,吾当竭力报答父母恩情。
21. 我怀恩于父母,身受泽与天地。
22. 三百六十行,行行须孝顺。
23. 一日为父,终身为子。
24. 儿女当承父母恩,虔心孝顺上天恩。
25. 孝道千秋,家和万事兴。
26. 乡土情深,孝亲精神。
27. 父母生我养我育我,何时报恩不容迟疑。
28.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29. 敬老慈幼,亦是人生美德。
30. 顺天应人,便是孝顺。
孝顺父母,是最大的礼敬。
31. 居家待父母,奖励天赋品。
32. 孝在心中,奉行才实现。
33. 父母之于子,情义难舍。
34. 一生二事,敬老孝亲。
35. 家有积善,人有积德。
36. 孝道无穷,敬老有信。
37. 父母呼唤孩子,孩子应当立即响应。
38. 尽其天年,行孝之道。
39. 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
40. 扶老携幼,润物无声。
“孝”字文化释义
---------------------------------------------------------------最新资料推荐------------------------------------------------------“孝”字文化释义孝字文化释义《尔雅释训》云:善事父母为孝。
即善待父母称为孝。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撰者不详。
据考该书非经一人一时之手,而是一种训诂汇编,大体由初汉学者编撰。
儒家视此书为通达古今之要律,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其中对孝字的释训,成为后世公认的定义。
许慎《说文解字老部》日: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孝也 (孝通老) 。
至此之后,善事成了孝字的本义,子承孝成了孝字的正解,孝字成了孝道的专用文字。
因此。
《辞海孝》释为善事父母。
《汉语大词典孝》释为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亦谓孝道。
孝这个被誉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道德理念的专用词,其本义果真如上所释?其实,通过分析古汉字字型结构及其文化蕴涵,1 / 9以及对先秦早期文献进行认真地考证,孝字的本义并不是事亲,甚至还不是事人,而是事鬼,敬神,是一种对死去祖先的宗教祭祀活动。
这一意义的孝字,与中国上古时期祭必有尸的习俗有关。
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从孝宇的宇型结构及其文化蕴涵来加以考证孝。
在殷商甲骨卜辞中的构形,从字型结构上看,其上部从老,像尸,如皓发长髯的老者(为尸所化妆,古代祭祀习俗) ,下部为子,像行礼之孝子,是一幅孝子拜尸的图象。
而现今大多数人受《说文解字》的影响,认为孝是会意字,从老从子,子承老。
孝字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即善事父母者。
以上两种,哪种解释更确切呢?从古代汉字结构系统及其文化蕴涵的角度来加以考证。
古汉字中有一些具有某种共性的单字系列,比如取像相类的单字系列,它们字型相似,意义也就相类似,如墓,葬,壑这三个字,从它们在甲骨卜辞中的构形取像上看,都有草、尸、人等字型结构,可谓取像相类;从字义上看,这三个字都表示古代的一些丧葬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诗经中的孝
摘要:《诗经》是记录是先秦时的重要的儒家文献,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大约三百零五篇,书中对孝的记载,和孝的含义有丰富的表达。
关键词:孝思;孝德;孝子;孝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42-01
先秦史料中较早有关孝的记载是《尚书》。
和孝在尧舜和夏商时代就有了孝的含义。
《诗经》中也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
大都与祭祀有关。
并且在继《尚书》中,“克施有政”以后孝在政治观念的表达。
下面就以上个人对史料中的总结和篇中历史背景举例说明。
有对父辈奉给饮食的孝,如《伐木》中“以速诸父”有平常吃不到或没有吃过,就邀请同宗的尊长父老。
说明在当时有对同宗的先辈在宴饮时“孝“的风气和习俗。
也有顺从父母的心意,“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讲娶妻子要经过家人的同意。
也就是“无违”顺从父母的心意。
有在祭祀中的祝词:“孝孙有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徂赉孝孙。
苾芬孝祀。
神嗜饮食”。
“礼仪既备。
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
”《楚茨》是粮食丰收和丰收祭祀求福德篇章。
周代以农立国,周的始祖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
所以周代对农业和农业丰收后的祭祀也很重视。
篇中有祭祀隆重庄重的场面和酒席热闹的场面。
文中出现的孝主要和孙用在一起。
“孝孙”在
祭祀祖先的大前提大活动下。
后代子孙都用孝孙,也许一方面是在祭祀对象前的合理称呼,另一方面是对祭祀之人的称赞。
《诗经》中大量出现孝的篇章和祭祀有关。
而祭祀中有很大一部分又是政治活动的延伸。
如:“永言孝思。
孝思维则。
”篇中是康王继位,诸侯都来庆贺时的记录,无论是史官所记,还是出自诸侯的贺词。
“孝思”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先是称赞了先王的功德。
后继者和臣子在称赞先王功业和德行的同时,也有顺从先王的意愿,继承先王的政治准则和对先王的追念的意思。
如:《文王有声》篇中“遹追来孝”主要称赞文王的功德,武功,设城邑,挖壕筑墙。
和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用“孝”来称赞君王,和作为君王所可以尽力的功德。
无疑《诗经》的成书年代要早于《孝经》。
而从文中对君王的称赞,已有《孝经》中天子之孝的含义。
假设《下武》中的“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已有孝在政治观中的表达。
那么个人认为《文王有声》中的孝已有了《孝经》中天子之孝的浅层含义。
再如和出游祭祀有关的《卷阿》《既醉》,和《载见》《雝》中有关孝的记载。
“有冯有翼。
有孝有德”篇中“孝”,“德”连用。
《卷阿》是周王出游的记录。
篇中大量赞美了周朝国土疆域的辽阔。
周王的德政遍及四方。
臣子辅助君臣和谐的容。
这里“有孝有德”是称赞周王德话。
有对周王政绩和个人品德的称赞,孝也许作为美德如果从天子之孝讲周王应做到了天子之孝。
不过肯定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已不是单纯的孝顺父母的意思。
作为与政有关的人除了对家庭父母中外,还要有社会的能力和职责。
从而孝也许有在政治方面含
义的延伸。
“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篇中孝子连用。
《既醉》是周公祭祀武王之余。
宴请父兄耄老的诗。
欢乐宴饮的同时还有祝词:“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称赞武王身后有孝子,周王室的孝子不内匮乏。
周公为武王的弟弟。
这里应是以长辈的身份说武王后有“孝子”。
“率见昭考。
以孝以享。
以介眉寿。
”篇中孝和享连用。
《载见》是成王刚即位祭祀武王的记录。
祭祀的目的表现孝和让受祭的对象享用祭品的意思。
周公与武王是同母的兄弟,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常左翼武王。
成王年幼。
周公辅政。
文中似以周公的身份更为合理。
一方面像祭祀这种大事,也许应该多听长辈的,加之周公实际掌权。
作为和武王兄弟关系的周公,用孝和享很符合献祭者的身份。
“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篇中孝子连用。
《雝》是武王祭祀文王时撤去祭品后的乐歌。
篇中恭敬,虔诚的称赞了文王。
并请求先辈的保佑和赐福。
这里“绥予孝子”应为武王自称。
即武王自己求祖先的保佑和赐福。
这里更多的是祭祀父亲。
祭祀的对像是父亲。
祭祀的人是儿子。
是父子关系。
而不是像《楚茨》中在粮食丰收后而对年代更久远的周朝先祖祭祀的时候称“孝孙”或《卷阿》中君王能够继承先王的事业和能够服众而被人歌颂为一种美德的“有孝有德“的孝德了。
或《下武》中诸侯都来朝贡追念先王的“孝思”了。
综上所述同样在先秦时期的《孝经》里也记载着有关孝的史料。
并且孝的含义已不限于家庭关系。
像《尚书》中“惟孝。
友于兄弟克
施有政”要求孝对政治政事的作用和影响。
孝在《诗经》中多次在与政治活动有关的史料中出现。
个人认为孝从而有政治方面的延伸。
像“遹追来孝”、“有孝有德”都是对为政者功德,事业,美德的称赞。
并且孝在祭祀中成为后代对先人的敬重和自己行为合于道德的重要词语。
同时在不同的场合。
和在祭祀中由于祭祀人和祭祀对象的不同把“孝”和“思”连用。
“孝”和“德”连用。
“孝”和“子”连用。
而使孝有更加具体而意义丰富的含义。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2]《十三经注疏》影清阮元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