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考点1归纳内容要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城的窑江子①这些年,我爱看瓷,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景德镇等地方看瓷,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境遇,捎带着,写了一本叫《青花帝国》的书。
②也看窑。
景德镇的古窑,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的古窑址,都去看过。
吉州窑呢,那是我故乡的风烟,是小时候就亲近的。
③有人说,瓷上有山水花鸟,有杯盘罐盏,有时间的刻度朝代的信息,窑么,一个废弃的隆起物而已,有啥看的呢。
可我认为,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窑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的密码——它是一个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文化母体,是指认一块土地气质的最好证据。
④看窑去。
⑤江西丰城是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的洪州窑的故乡。
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
⑥说是看窑,可先看的还是瓷。
丰城市博物馆的瓷器展厅里琳琅满目。
那是些需要绳子系住的四系方耳罐,用于陪葬的瓷俑,用于熏香的博山炉、盛酒的杯盏、寓意吉祥的鸡首壶、长颈的莲花瓶、印着暗花的碗、开片的玉壶春瓶……⑦它们的颜色是米黄色和褐色的。
它们的身上有经年的黄土印记,显示它们在泥土的黑暗里待了很久。
它们身上的纹饰有方形纹、水波纹、麻布纹等。
它们还有一道共同的美学体征,就是釉不及底——那是洪都窑这一家族的共同族徽:那釉色从瓷首瀑布一样涌向瓷底,可在途中似乎接到了一个统一的律令,猛地刹住了脚步。
仿佛是洪州窑的图腾,从这一美学特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与静,儒与道,喧囂与沉默,绚烂与平滨……⑧在器型上,洪州窑的瓷与景德镇的瓷初看起来并无不同。
可是,洪州窑的瓷要显得更饱满雄浑,更古朴粗犷,正与东汉到五代这一段历史的气质对应。
⑨那是比宋元明清更古的古代。
那样的古代,要比后来更删繁就简,更有天地原初之感,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
那是落日、沙漠、荒原、古井、炊烟、茅庐、旧城池、古驿道构成的古代。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复习备考】二轮复习: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
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一)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
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
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2word版本
散文阅读专题卷(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6·扬州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菩提本无树熊召政①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湖北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
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这个尽管曲折,过程经历了数百年,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但最终找到了出路。
③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
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
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
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
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
的景象;听其泉流漱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
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
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
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
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房做苦力。
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二轮复习 散文阅读
• (4)阅读癿习惯。平时要养成良好癿阅读习惯, 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文章癿标题、副标题 。绝大多数文章癿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 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癿作用。第二,注意注释。 它戒提示写作背景,戒揭示主要内容,戒表明人 物关系,戒指明出处、注音释义,作用丌一而足 。但有时对理览文章、览答问题却起到了丼足轻 重癿作用。
• 3.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 癿考查,大量癿阅读,充分癿积累, 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览能力癿前提,有 良好阅读习惯癿考生常常能在语文高 考中考出优异成绩。知识是基础,思 维是关键。在阅读中注重提高语感癿 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癿提高。
•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癿 一个相当薄弱癿环节,也是高考现代文阅 读每年癿必考题。要求概括癿时候,大多 数学生迓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癿水平上, 对亍在分析癿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癿 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因此概括 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 ”、“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 错误。
• 第三,关注文中癿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癿指代 内容。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例如: 返样、那样、返些、那些、既然返样、总乊、它 们、此、因此、因为返些、其、其实等等。第四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癿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 癿速度。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用精读癿 方法,逐段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 点勾画、多做记号癿习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 ,圈画不乊相关癿内容,答题时就丌需要再从头 至尾搜寻,可节省丌少宝贵时间。
• (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 散文阅读丌但要考查考生癿分析能力 ,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丏迓要在此基 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 考主观试题癿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乊后 ,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从阅卷癿觇度看 ,分条答题显得条理清晰,更能阅卷人癿 好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Ⅱ散文阅读考点3分析结构技巧
考点三分析结构技巧(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1)线索:比邻而居。
(2)作用:以“比邻而居”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表现不同的生活状态;以“比邻而居”为线索,便于体现各家不同的生活风格。
分该生线索判断错误。
线索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该答案作用的分析漏掉了以“气味”为线索所表达的思想。
(短板一:不会判断线索)学生乙(1)线索:气味。
(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3分该生不会分析线索的作用。
该答案仅答出了一些术语,没有答出这一线索所串联的内容,也没有答出这一线索所表达的“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短板二:不会分析线索的作用)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线索:气味。
(2分)(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2分)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到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鯀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
高考散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题
题型二:语句含意理解题解题思路
.
1.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义,再说深层含义 ⑴据语境确定语句基本内容或表层含义。 ⑵联系主旨,揣摩并揭示语句的深层内涵。
2.含有修辞格的语句,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 原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 作者的感情。 3.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和感情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分层体会。
5.用“追问法”思考(“是什么” “为什么”)
手法(修辞)+作用或效果 (内容、结构)
三. 句式: ①运用整齐的句 式(对仗句式) 2. 整散结 合 3. 长短句结合
题型三:品味一句(段) 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 叠词等)
语言风格: 通俗直白、 委婉含蓄、诙 谐幽默、 粗犷豪放、大气磅礴、细 腻、清新、雅致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高考散文阅读 二轮复习专题
汪春华
必须解决3个问题:
01 怎样读懂一篇散文? 02 高考怎样考查散文? 03 怎样准确规范答题?
读懂一篇散文?
01
02
03
懂重要句子(词语) 含意;
懂句间、段间关系 和全文结构思路;
04
05
懂全文内容主旨;
具体标准——五懂:
懂写作手法(表达 技巧);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必须由文内拓展 到文外,对文本有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 由此展开联想,展开联想时考生应根据要 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考虑本文作者写作的 目的是什么,标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标 题和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何联系等;然后在 此基础上回答问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即可。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Ⅱ散文阅读考点理解词句含意题型理解句意
提
考
考
题 ·
题型二 理解句意
能 ·
以
以
题
题
觅
试
法
法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 1《比邻而 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 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 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 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 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 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 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 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 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 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 说再织几件。
【答案】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 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 绚烂与明净的平衡。(每点 2 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技巧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认真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2.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3.分点作答,语言简洁、准确。
题型二:理解词句含义1.理解词语含义-考虑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其深层意思。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所在段落、文章主旨等方面综合考虑。
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1.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2.指出文中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特色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精妙之处。
2.从修辞手法角度,指出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3.从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分析其节奏和表达效果。
4.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是豪放、婉约、质朴、华丽、诙谐等,并结合文本说明。
题型五:探究主旨情感1.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2.关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题型六:作用类题目(如段落作用、标题作用等)1.内容方面-概括段落或标题所涉及的内容。
-思考其对表现人物、主题等的作用。
2.结构方面-开头段: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奠定基调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补充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等。
3.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题型七: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入手,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2.关注间接描写,如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
4.结合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题型八: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Ⅰ小说阅读考点4探究
考点四探究(202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会明?),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六月来了,战争没有爆发,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
2分该生不能从多角度展开探究,探究单一。
探究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联系全文来看,可以从“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喂鸡的幸福感〞“思想的提升〞“生命变得更加立体〞等多角度展开。
位置,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其意蕴。
第⑦段“微笑的意义〞所在的句子前半局部说“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这是会明微笑的原因之一;第⑦段倒数第二句“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这是会明微笑的原因之二;第⑦段第二句“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里不再只有战争,而是变得更丰富了,这是会明微笑的原因之三;第⑥段末句“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说明会明的思想由“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转向不愿战争发生,这是会明微笑的原因之四。
根据对这些提示的理解,用简明的话概括作答。
【答案】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2018版 高考第5大题 Ⅱ.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Ⅱ.散文阅读考点一归纳内容要点(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Ⅱ散文阅读考点2理解词句含意题型1理解词义
考点二理解词句含意题型一理解词义(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①“孱弱”一词暗示了这家人生活的贫乏。
②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不像第一家浓厚。
1分该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浮浅且脱离语境。
第①点中“这家人生活的贫乏”理解错误,不符合语境。
第②点理解浮浅,仅仅分析了“孱弱”一词的表面意思,没有答出其深层含义。
(短板一: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浮浅且脱离语境)学生乙①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②有一股子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2分该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全面。
漏掉了“生活不大有定规” “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等内涵。
(短板二: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全面)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
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弱。
“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
而“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
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
【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每点1分)一、理解、分析重要词语、句子的原则(针对“短板一”)1.“三不离”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定要把该词、该句放在全文中去整体理解,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下理解、分析。
专题 散文阅读解题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文学借助艺术手法表现思想内容,阅读散文需要理解艺术手 法的运用,加深散文的主旨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 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考虑。
第一大题 现代文阅读之
散文解题指导
• 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重点在于文本,要引 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 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
• 对散文的考查,这几年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个别试卷中连续 出现,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考查的频率最高,在平时的学 习需要格外重视。
散文同诗歌在表达技巧、抒情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解 读诗歌的方法把握散文阅读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诗歌阅读 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意象即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即情感,象即客观物象。于此相通,我把散文中直接表现 作者主观情感的句子称之为意句。散文中寄寓作者感情的描 绘物象的句子称之为象句,象句具有形象性。透过纷繁的象 句,直击意句,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主旨。
2.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 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 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 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回忆黄昏》表达了作者对黄昏的 喜爱,黄昏意味着黄昏意味着休息、放松,意味着归来,和 家人团聚。认真辨别意句就会很容易把握散文的主旨。
头段作用的术语;分析语就是简明表述出具体分析结果的语 言部分,如果是铺垫作用就以“为下文写……作铺垫”的语 言格式描述出来,如果是对照作用就写“……与……对照”, 如果是渲染气氛就用“为全文渲染……的气氛”,等等。
(三)细化分类,抓住规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考点2理解词句含意题型2理解句意
题型二 理解句意(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
端午到了,生活状态、风格迥异的各家在这一天却都弥漫着相同的艾草味,在表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会有相同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暗含着对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点点消除,空气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升华,从而使各种生活状态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达到一种美好的平衡。
【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每点2分)一、“套模板”“抓关键”理解句子含意(针对“短板一”)1.据类型,套模板(1)含蓄句―→注意上下文与之相呼应的阐释句或关键词,揣摩语句的感情(主旨)因素,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如比喻、双关、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2)衔接句―→理解时必须搞清其在文本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如过渡、总领、总结等作用。
(3)修辞句―→把握修辞的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4)主旨情感句―→根据文章内容的归纳,结合文章结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和标题,整体把握句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要点及技巧精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要点及技巧精编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编准备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要点及技巧,希望你喜欢。
一.现代文阅读:散文类应侧重哲理散文和具有论述性质的文章;小说类应注意文体特征,强调小说三要素及主旨之间的互动关系;涉及主旋律和我省省情如俭以养德,徽文化、二黄、巢湖等方面的内容应多留心;再注意以下三点:1、细心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记住:答案总在提问里。
2、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准确地从原文中搜寻相对应的语句与信息,再结合文意作出判断,言之有据。
3、注意10个问题:关注常考题型,分别找到应对方法,如作用题,赏析题,理解句意题,人物性格(形象)题,探究题等;尽量用原文语句或概括整合原文内容与信息答题;注意分条列点,言之有序;应去掉形象及描写成(学成教育)分保留主体意义,加以概括;应正面直接答题,尽量不间接绕弯子,更不要以疑问或否定形式回答;不能遗漏题干要求;不能遗漏条件和限制词,不能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或因果和条件关系颠倒等;注意文中指示代词的内容或范围;注意肯定与可能已然与未然扩大与缩小充分与必要等现象;注意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如论点句分论点句点睛句议论抒情句起承转合句等,它们可能正是高考试题答案的要点。
另外,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是常考题,1、2019年大阅读考作用题的共14个省市,共21道题。
2019年大阅读考作用题的也是14个省市,共24道题。
安徽卷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考作用题。
2、2019年文学类文本作用题中考景物描写作用的有8个省市。
安徽卷2019到2019年连续五年都考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一知识点。
因此,作用题要引起考生的重视,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
关于景物描写,除了直接提问作用外,还有一些设问角度。
如(2019安徽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009安徽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学成教育)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散文阅读(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
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
原来,端午又到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
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
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通过对这家人生活风格的分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③段写这家人生病,不过是每天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一日三餐的气味虽不如以前浓郁,但并未改变;第④段写家人病愈,用羊肉汤补偿犒劳一下,以后的一日三餐仍照常进行。
即使在生病期间,仍一日三餐不断,认真生活,凸显出的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生活风格。
而且无论是生病还是痊愈,这种生活都没有被打断,更可见这种生活风格的“持恒”和“执着”。
【答案】 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2分)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2分)一、概括内容要点“3步骤”(针对“短板一”)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比如上面例1,考查生活风格特点的概括。
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搜索全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比如上面例1,题干已明确关于凸显这家人生活风格的信息区间是在③④两段。
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性在确定信息存在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4分,应有2个要点或者4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1分或者2分。
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作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比如上面例1,根据赋分情况猜测要点数量,题目赋分为4分,可能有2个要点或者4个要点;再根据题干要求从第③④两段概括,可能每一段1个要点,共2个要点。
二、概括内容要点“4方法”(针对“短板二”)1.摘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关键位置。
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舍取法(1)需要概括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雷同信息进行舍弃。
(2)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做出舍和取的决定。
4.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这时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
概括时要借助于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达到要求。
[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驿路梅花王剑冰花瓣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像一层层的云,驿路在云中伸展。
地上片片白了,说不清是雪还是梅。
馨香随着山风灌得满怀,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岭诗意盎然的早晨。
路前面出现了一个弯,而后又一个弯,拐过去就看到了融在风景中的风景。
能让一个个朝代为之倾目的地方,一定有它的不寻常处,秦始皇派十万大军进入岭南,汉武帝出兵征讨南越,都是翻越梅岭山隘。
由于大运河的开凿,中国运销国外的商品也都是逾梅岭进入韶关,然后到达广州入海。
不管是出去还是进入,梅岭都是当时的必由之路,只是自秦汉开拓的山路险峻之极,需要拓展得更顺畅。
这项不大好干的工作一直拖到了唐代开元四年,唐玄宗安排给了老家在韶关的张九龄,艰难可想而知,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宰相诗人,硬是率民工在梅岭写下了一首仄仄平平的经典。
梅岭,是在梅中开了路,还是因路种了梅?不好找到确切的答案,路与梅就此相伴千年。
坚硬与柔润,古朴与馨香和谐地融为一体,一些梅老去,新的梅长出来,石头将梅的根压住了,会抬一抬身子,让那些根舒展,抬起身子的石头有一天走失,新的石头还会补缺上去。
梅或随着明净的雨或晶莹的雪一同洒落,说不准哪位诗人走来,会随着诗句曼扬。
路渐渐上升到了一种文化与审美的层次。
梅开与未开,在梅岭都会生发缤纷的联想。
一步步踏着光滑的石道前行,身上早已经汗涔涔的了。
有人及早地到亭上歇息,驿路上无数大大小小的亭,当年苏轼是在哪个亭子歇脚呢?陈毅遇险时躲在哪一片林子,而有了《梅岭三章》的绝唱?我转换两次飞机到达赣州,又走了很长的陆路才到大余(大庾)驿路,古人在途中得耗费多少时光?梅岭是中原最后一座山,多少人走到这里,都会有辞国望乡的感怀,尤其那些贬谪之士。
唐初宋之问被贬南粤时,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哀惋不已:“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苏轼、苏辙、寇准、秦观、杨万里、汤显祖,这些人过梅岭时无不神离泪飞。
究竟有多少贬官走过这驿路,数不清了,他们成为梅岭一道特殊的风景。
其实,过去了,也就安心了,正是一批批的人过往梅岭,促进了南粤文明的发展。
苏轼不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欣叹吗?他在建中靖国元年北归时,梅岭迎接他的,仍是雪样的梅花。
还有汤显祖,贬谪的时候,在南安听到太守女借树还魂的故事,方写成一曲千古名剧,大余还修了牡丹园念着他。
所以还是放放那些沉重的心事吧,“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
梅孤清高洁,凌寒不惧,报天下春而后隐去,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忧烦、离愁都暂时隐退,目光里盈满春的笑意。
于是更多地有了王安石、黄庭坚、朱熹、解缙、王阳明的足迹。
终于上到了最高处,南扼交广、西拒湖湘的梅关以“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壁立于梅岭分水界上,从这里向南,就是广东地界,一个慢下坡弯向了同样盛开的梅林。
虽没见什么人走上来,眼前却呈现出一片肩挑车运的繁忙景象。
其间,荷兰访华使团从广州出发,沿水路北上觐见清朝皇帝。
900名挑夫、150名护卫,熙熙攘攘走上梅岭,他们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问候,我得给他们让路了。
那个时候朝贡或通商的除东南亚30多个国家外,还有欧洲的荷兰、意大利等国,这条路也是西方同中国往来的使节路。
1816年,英国贡使回国,嘉庆皇帝亲谕:“于通州乘船,由运河走,经过山东、江苏、浙江而上,由安徽江西过大庾岭(梅岭),至广东澳门放洋。
”当朝皇帝对这条路线已经十分熟悉。
在驿路的起点,我看到了章水边的码头,老得不成样子了,几棵树歪斜地伸进了水中,树旁还有拉纤的岸路,系船的拴石。
一艘艘大船在纤夫的拉扯下靠岸,成千上万的脚夫涌上去,一箱箱一袋袋的货物紧张地搬卸,驿路上就连续不断地沉沉走过北中国的特产,而后换回所需的物品。
当年文天祥在广东被抓,就从这里下船,被解上北京。
还有北伐军的步履,帝国主义的铁蹄,都在这里留下了记忆。
很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史籍典章都联通着这条路,很多死去的和活着的人心里都装着这条路,这条路给一个民族带来的东西太多太多。
驿路上,叠压着无数的血泪,无数的诗魂,无数的呼喊和叹息,它是一道抹不去的历史印记。
如果没有这条路,中国上千年的丝绸史、茶叶史、陶瓷史,直至交通史、邮政史、军事史,都将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