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修辞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是作家用来传达情感、描绘场景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技巧,作家能够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让读者深入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反语和意象等。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来传达某一事物特性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来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气味等方面,以增强读者对作品的感官体验。

比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这世界就像一个舞台”,这个比喻将人类世界比作一个舞台,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戏剧性和多变性。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属性和特征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拟人,作家使得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了情感和行为,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亲近作品中的环境和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风儿妈妈”,形象地将自然界中的风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影响。

三、反语反语是一种通过表达相反的意思来强调某种感情或意义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使用反语,作家能够在细节间建立一种对比,以便更好地突出某一情感或观点。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反语“四蹄好,两脚坏”揭示了动物们对人类统治的不满和愤怒。

四、意象意象是一种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细节来描绘事物并传达思想、情感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

意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创造。

作家通过使用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场景。

例如,说到夜晚,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星星点点的繁星、月亮的温柔和夜空的寂静,这些意象为读者勾勒出了夜晚的神秘和宁静。

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表达技巧为作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箱,用于表达情感、描绘场景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反语和意象等技巧,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个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文学作品中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文学作品中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文学作品中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下面介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用一个熟悉或具体的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或感受到被描述的事物。

比如,“他是一只勇敢的狮子”就是一种比喻。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质或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化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更好地描绘事物的形象,使作品更具情感和表现力。

例如,“风儿在耳边低语”这句话中的“风儿低语”就是一种拟人手法。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达到夸张效果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作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并在一些幽默或戏剧性的情节中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例如,“天空中下着银河般的星星”就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4. 反问反问是一种提出问题但预料对方不会回答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作品的说服力和情感共鸣。

例如,“难道人类不应该追求和平吗?”就是一种反问。

5. 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观点来强调某个特定意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节奏感和力度,增强表达的冲击力。

例如,“追求快乐、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就是一种排比手法。

6.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差异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事物的特征、情感或价值观,并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黑暗与光明、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是永恒的”就是一种对比。

7. 借代借代是一种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借代,作者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隐含意义。

例如,“战争的利刃刺痛了人民的心灵”中的“利刃”就是一种借代。

8.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一种直接引述他人的话语或文字的修辞手法。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
三、修辞技巧 比喻、比拟(拟人)、夸张、对比、双关、通感、借代、反语、反问、互文等等。 四、章法技巧 1.结构上的常用术语 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 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 题、等等。 2.内容表现 景————情 事————情 景、事————情、志 事、物————理、趣 3.谋篇章法 首———起
2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就是 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青年男女采莲时的欢愉活灵 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 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 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 登郡门。 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太守家迎娶兰芝的场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美丽高贵,为全诗增加了悲剧 的气氛。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 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修辞手法辨析与鉴赏技巧

修辞手法辨析与鉴赏技巧

修辞手法辨析与鉴赏技巧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家和诗人能够更加巧妙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读者来说,要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就需要具备辨析和鉴赏修辞手法的技巧。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并介绍一些鉴赏修辞手法的技巧。

一、辨析修辞手法1. 比喻与隐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强化原本事物的形象。

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运用象征性的手法,将一种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的意义。

比喻和隐喻都是通过类比的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但比喻是直接的,而隐喻则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去理解。

2. 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在句子或段落中,列举相同结构、相同修辞成分或相似意义的短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对偶则是通过平行结构,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体现韵律感和节奏感。

3. 夸张与婉约夸张手法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过分描述,以强调其独特性或增加戏剧性效果。

夸张与夸张之间也有强弱之分,不同程度的夸张可以营造不同的效果。

婉约则是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追求简洁、优雅的效果。

4. 比较与对照比较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的特点。

比较可以是正面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消极的。

对照则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似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异同或特征。

5. 拟人与拟物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能力和行为,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拟物手法则是对生物或具体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使其更加生动而形象化。

二、鉴赏修辞手法的技巧1. 阅读广泛:多阅读、多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感知力和辨析能力,逐渐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关注上下文:修辞手法往往与上下文紧密相关,在鉴赏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作品内在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手法作用:修辞手法的使用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在鉴赏时,要分析修辞手法对作品整体的影响,如增强感染力、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等。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与修辞语言分析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与修辞语言分析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与修辞语言分析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作家、演说家、诗人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以达到表达深度和强度的目的。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运用技巧和修辞语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修辞手法运用技巧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文学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运用技巧。

1.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

作家通过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出深刻的含义。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情似故人来”来比喻爱情的到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状况。

2.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和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效果。

通过夸张的手法,能够使作品更有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金庸小说中的武侠形象常常被夸张地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武侠世界的奇特和神秘。

3.对比手法对比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照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作家通过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对比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第二节修辞语言分析修辞语言是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通过优美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下面我们将分析几种常见的修辞语言。

1.比续修辞比续修辞是通过将若干事物进行相互关联,以进行推理和表达。

例如,在鲁迅的《论语与唐诗》中,他通过对比《孔雀东南飞》和苏轼的《赤壁赋》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吐槽。

2.排比修辞排比是通过将若干事物进行并列,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表达力。

例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他通过排比将多个自然景观进行并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反问修辞反问是借助疑问句的形式,以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修辞表达。

例如,在庄子的《人间世》中,他通过反问句“非人间世乎?”来强调人间世界的不完美,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结语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 , 将白鹤人格化,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 地先偷看梅花几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合断 魂”一词将粉蝶人格化,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 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 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诗歌的表达技巧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排 比、用典、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 侧结合、声色结合、角度的变化、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 联想、想象等。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比 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修辞方法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两句用到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平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雨源自池上刘攽(bān)

修辞手法的鉴赏

修辞手法的鉴赏

修辞手法的鉴赏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修辞之美。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意义不同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地描述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使描述更加鲜明、形象。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通过拟人手法,作品中的事物可以与读者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例如,“风轻轻地吹拂着树叶,为大地抚慰着倦怠的心灵”。

在这句话中,将风拟人化,赋予了其用手轻轻拂过树叶、抚慰大地心灵的特质。

3. 排比排比是指将相同结构、相似语义的词语或短语并列在一起,以增加修辞效果。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节奏感,更有冲击力。

例如,“他们追求的是创新、价值、成长;他们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尊重”。

4. 倒装倒装是指改变句子中的语序,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以强调某种语气或修辞效果。

倒装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可以让句子形式更加生动。

例如,“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绚烂的秋叶”。

5. 反复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某个词语或短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

适当的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春雨润物,春雨润心,春雨滋养一切生命”。

6. 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或差异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信息。

例如,“她的微笑如同春天的花朵,美丽而温暖”。

7. 夸张夸张是指对某个事物或情况进行过分夸大和渲染,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独特、引人注目,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如,“他跑得飞快,犹如闪电一般”。

总结: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倒装、反复、比较和夸张等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修辞技巧,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本知识点将引导学生领略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掌握其中的修辞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语言表达1.诗词格律:了解古代诗词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词牌名:掌握常见的词牌名,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3.成语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领会成语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4.古典名著: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人的语言智慧,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修辞技巧1.比喻: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事物,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以突出其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对偶: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平衡和对比,形成优美的语言韵律。

5.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主题。

6.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其特点或寓意。

7.象征: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概念,使作品更具深意。

8.对比:通过对两种事物的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加深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这些技巧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欣赏更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习题及方法:一、诗词格律题1.请分析李白的《静夜思》的格律特点。

解题方法:首先,要熟悉《静夜思》的诗句,然后分析其平仄、押韵、对仗等特点。

答案:《静夜思》的格律特点为:平仄相间,押韵自然,对仗工整。

2.请判断下列诗句中哪个词牌名与之相符: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 昼夜平分秋色好,露从今夜白。

C.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藏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赋予了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本文中,我将以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几个类别为基础,介绍其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一、象征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将两个物象相联系,以突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在这句诗中,明月比喻人的生命,通过与酒和青天相对应,表达了人的短暂和虚无。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形象感。

例如:“风啸过松林,松树弯腰行礼”。

这句诗中的松树通过弯腰行礼的形象,增强了它的生动性和人性化。

二、修辞手法1. 排比:将相同的语句或短语并列在一起,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语言的音韵美。

例如:“山高人为峰,水深人为渊”。

2.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以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日穷则移,月穷则食,天穷则噬”。

三、表达技巧1. 运用典故: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含义。

例如《红楼梦》中经常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借用典故来突出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

2. 运用对仗:通过对仗的方式来凸显意境和美感。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山尽”和“海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浩渺壮阔的意境。

3. 运用借代: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增加表达的隐含意义。

例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诗中的“江山”借指社会的美景,而通过“英雄竞折腰”来表达人们的崇敬之情。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它们赋予了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

这些手法和技巧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文学的创作。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属于对作品内容的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属于对作品形式的鉴赏。

作品的形式具体包括作品结构、体裁、语言、表现技巧等。

一、高考现代文涉及的表现技巧,有下列三方面:(一)运用修辞手法及技巧;见第五册课本129页。

常见修辞方法(12种):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二)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叙述:如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叙述人称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描写描写的对象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对话、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

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作用: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4)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描写的角度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3)远与近、高与低;4)实与虚抒情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三)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鉴赏。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直接或暗示的方式,将两个事物进行相应而建立联系的修辞手法。

比喻常常用于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将月光比喻为地上的霜,使得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寂静。

二、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相近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或冲突性的修辞手法。

对比常常用于塑造人物形象或展示情感的冲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死亡”、“行动还是犹豫”之间进行了反复的对比,凸显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手法来突出某种特点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它常常用于幽默、讽刺和夸张描写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鲁迅的讽刺小说《狂人日记》中夸大地描绘了主人公关于“人们都是脑袋长在脚上”的幻想,通过夸张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相似句式或相似结构的重复运用,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常常用于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并表达出作者的决心和信念。

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中使用了“我有一个梦想”,反复排比表达了对种族平等和和谐社会的向往。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实际上是在向读者进行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表达的修辞手法。

反问常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加强说服力,使读者更加深入思考。

例如,马克·安东尼在凯撒的葬礼上反问:“凯撒是一个贪婪之人吗?”这个反问使听众思考凯撒的功绩和他所承担的责任。

六、意象意象是一种通过生动而形象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上的体验。

意象可以使作品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并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技巧,用于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通过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凝聚力。

本文将介绍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意思。

拟人则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以增强形象感受力。

比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生命呢,就像是一个但丁,它通过黑暗的森林缓缓、缓缓地向着无尽的幽谷前行。

”通过将生命比作但丁,作者描绘出了人生征途上的困难与挑战。

二、夸张与递进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规模或程度,以增加戏剧效果和表达力。

递进则是逐渐扩大叙述的力度,增强语言表达的冲击力。

比如,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描写郭靖:“郭靖的胸膛宽广无比,活像一座大山!”通过夸张手法,使读者对郭靖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印象。

三、排比与对仗排比是指通过并列的形式,将一系列类似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排列。

对仗则是将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进行呼应,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比如,马克·吐温曾说:“人生是一个用来比喻的自杀式秋千,我们必须向上一样迎接高峰,向下一样接受低谷。

”通过排比和对仗的运用,马克·吐温将人生的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双关与反问双关是一种运用词语的多义性,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问则是通过提出问题,而不要求回答,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比如,鲁迅在《狗》一文中写道:“我老无用,没人要,除了意见,净甩下责任。

”通过双关和反问,作者讽刺了社会上对老年人的冷漠与忽视。

五、借代与象征借代是指用一个符号去代表一个事物,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象征则是通过具体事物代表抽象的概念、感情或思想。

比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以老人和海洋为象征,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六、反复与并列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同一个词语、句子或观点,以强调或加深印象。

并列则是通过多个并列的事物或概念,以进行对比或彼此补充。

修辞手法与鉴赏:修辞在文学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与鉴赏:修辞在文学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与鉴赏:修辞在文学中的运用修辞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运用一系列独特的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字更具韵律、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后含义与意图。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文学中的运用及鉴赏价值。

一、比喻“月亮如盘,星星如砧板。

”这是一句形容夜晚的比喻句。

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两个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色彩感。

比喻能够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景象或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李白的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将太阳、山和黄河、海的关系进行类比,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浩瀚的气势。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能够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加作品的感情色彩和生动性。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描述了林黛玉的哭声:“一点声,比鬼哭狼嚎还难听。

”通过将哭声与鬼哭狼嚎进行类比,使读者感受到黛玉悲伤情感的强烈和深刻。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情况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常常用于幽默或夸张的艺术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笑声。

例如,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变化成千万个孙悟空,以夸张的数量和形象描绘了他的神通广大和变化多端的能力。

四、对偶对偶是将两个相对或相似的元素进行对比或并列的修辞手法。

对偶通过对比衬托,使作品更加辞章有力,节奏流畅。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一句刘禹锡的诗,通过对比春江和海平、明月和潮水的关系,在简洁明了中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艺术感。

五、借代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和特征来表示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借代通过具体形象和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真实,让读者易于理解。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婉约、含蓄的描写方式,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并分析其对作品的效果和影响。

一、比喻的功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地描述、描绘和说明。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常用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思想阐述等方面。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经常使用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命运,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拟人的效果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拟人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景物、描述动物行为或概括抽象概念等方面。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身上的各种特点和行为都赋予了猴子的形象,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三、对比的影响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相似或相反进行对照,以突显其共同点或区别。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可以用来比较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描绘不同场景的差异、对照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等。

比如,在《李白集》中,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排比的艺术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几个相同或类似的设问或叙述连续地列举出来,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排比常常被用于强调某个特定事物的重要性、加强叙事的节奏感、展示情感的起伏等方面。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心里的种种矛盾和痛苦通过连续排比的手法,使读者更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五、夸张的效果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或观念进行过分强调,以增强表达的效果、烘托情感的冲突和增添作品的幽默感。

在文学作品中,夸张可以用来描述人物的形象特点、描绘环境的气氛和展示故事的张力。

比如,在《鲁宾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宾逊在荒岛上的困境和他通过各种手段生存下来的经历,是对人类意志和智慧的夸张演绎,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语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语言

鉴赏要点
1/2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 来表现文章内容。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 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 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 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1、从表达方式角度: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 绪清楚,照应得体。
鉴赏指津
4/17
⒉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
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第一描写的对象
⑴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
大纲考纲解读
《语文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 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江苏《考试说明》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006年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2007年要求从文本出发,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作 整体感知和把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 现力。
鉴赏指津
7/17
㈡鉴赏表现手法
1、象征法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
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对比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 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
②第二人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 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 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总结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总结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总结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技巧,它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富有意象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常常用于描绘景物、描写人物和抒发情感。

例如,康德在《托尔斯泰》中用“夜色如河流”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宁静,增强了读者对夜晚的感受。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强化描写的效果。

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用“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来形容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阻挡性。

二、夸张与对比夸张是一种以夸大的语言描写事物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比如,张爱玲在《边城》中使用夸张手法来描绘主人公陶渊明的孤独:“他孤独得像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古道。

”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之情。

对比则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差异,凸显主题。

例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对比了老渔民与巨大的马林鱼,通过鱼与人的搏斗,表达了人与命运的抗争和生命的顽强。

三、排比与倒装排比是指在语言表达中,用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重复使用,以强调事物的连续性和重复性。

例如,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写道:“他病重了,他危重了,他濒临死亡了。

”这种排比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危险与绝境。

而倒装则是改变语序,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莎士比亚在剧作《哈姆雷特》中写道:“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里的倒装语序使这句名言更具诗意和韵味。

四、比较与对话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

对话则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语交流,把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用典
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 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
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
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
内容丰富。
例1: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实战演练
未展芭蕉
(2012年浙江卷)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其一)
(金)元好问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未展芭蕉》
雨过至城中苏家 (2015天津)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 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 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 (运用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
双关: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
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 “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欣赏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中广泛运用的技巧,它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修辞手法的常见类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与欣赏。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明喻或暗喻,将两个本来相异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力度。

例如,我们常说“生活像一杯浓厚的咖啡,苦乐交织”,这里用咖啡来比喻生活,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生活的苦与乐。

拟人则是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征与情感,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例如,诗人通过将树木拟人化,写道“树叶在微风中低声细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树木仿佛在互相交谈一般。

二、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一种夸大说法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表达程度,以达到烘托、强调或讽刺的效果。

例如,我们常用“我饿得要死”来形容非常饿的状态,这里的“要死”就是为了强调饥饿的程度。

反语则是通过否定说出与事实相反的意思,以达到讽刺或反衬的效果。

例如,“这是你的伟大发明吧,简直是个笑话”中的“伟大发明”和“笑话”形成鲜明对比,对这个发明进行了嘲讽。

三、对偶与排比对偶是指通过并列或对称的结构,将内容相对或呼应的词语、句子进行搭配,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人生的追求有形与无形,有情与无情,有喜与无喜,有悲与无悲。

”这里的对偶结构使得句子更加平衡和谐。

排比则是通过一连串并列的句子或成分,以加强修辞效果。

例如,“他挥舞着剑,他喊叫着战吼,他冲向敌人,他无畏无惧。

”通过多次重复类似的结构,体现了战士的英勇与坚定。

四、借代与反复借代是指用一个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来代替原本的对象,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例如,“他是一面国旗,挺立在祖国的土地上,守护着我们的尊严和荣耀。

”这里的“国旗”代表了具体的人物,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其崇高的精神。

反复则是通过多次重复相同的词语或表达,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例如,“我爱你,爱到山穷水尽;我爱你,爱到天荒地老。

”通过对“我爱你”一句的多次重复,加强了表达者对爱的坚定与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导学案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设计(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修辞技巧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2拟人请看下面两首诗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

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6分)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1).例文一:贵在想象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

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

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

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

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

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

“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

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

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

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

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

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

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

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

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

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

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