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技巧4类型(教师版)
分清类别:表达技巧4类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

表达技巧解题3步骤:
步骤一:明技巧(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骤可省略)
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步骤三:析作用主要从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答题模板:
①这首诗(词)中运用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②(结合具体诗
句)阐释此手法的具体运用,③运用此手法所产生的效果(形象、意境、结构和情
感等方面分析)。

题型一表达技巧修辞题手法
(一)比喻
春近王铚①zhì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诗歌赏析】
诗歌前四句描写山色、溪梅、东风等景物,表现了春天将近时生机蓬勃的景色。

后四句抒发了诗人贫穷落拓(1,豪放,放荡不羁。

2,穷困潦倒,寂寞冷落。

)而又老之将至的抑郁和想隐退避世却找不着出路的苦闷;诗歌以乐景衬哀情,借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反衬诗人贫穷落拓与进退无着,突出了精神的极度抑郁。

首联:“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天亮了,积雪覆盖的山峦,起伏绵延,像那银白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此联写“雪”和“溪”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了山峦绵延和溪水清澈的情状,把读者视野引向了苍凉的山野,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

“晓”字不仅表现了银装素裹的山脉在晨曦中发出的晶莹光芒,而且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
还是春天,梅花的开放却让诗人错以为春天已至,着一“春”字突出了溪边怒放的寒梅花满枝头的景象,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颔联:“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尽管白雪皑皑,但东风里依然透露出春之将至的讯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诗人以若有若无春之讯息,唤醒了寒冬里世人盼春望春的情绪。

看似对春饱含憧憬,实则为下文抒情作反衬,匠心独运,意味隽永。

颈联:“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带着孤独沮丧心情,贫穷落拓地徘徊在在世上,更有龙钟老态人之晚景就要降临。

触景生情,由物及人,感慨自身遭遇,诗人深感郁闷沉重。

让人不禁联想其受邪恶势力迫害之遭遇,凝思其感慨人生晚景将至的原因。

尾联:“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我想从险象环生的宦海中引退避世,可风高浪险,哪里能找到安全的渡口?此联抒发了作者想从宦海中引退避世,但找不到出路的矛盾苦闷之情。

(二)比拟
减字木兰花①•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②。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③。

金碧楼西④,衔得⑤锦标⑥第一归。

【注】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

《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

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远远回: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

③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④金碧楼西:领奖处装饰得金碧辉煌。

⑤衔得:夺得。

⑥锦标: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这首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译文】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

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作品鉴赏】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

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

“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

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

“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

“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

“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

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

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

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三)夸张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所作,,诗人被贬之前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感情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步骤三
【译文】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鉴赏】
作为身系安危的重臣元老李德裕,即使处于沿海穷边之地,他那眷怀故国之情,仍然锲而不舍。

他登临北睇,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政治的向往与感伤。

“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有所区别的。

“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

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
因素。

这里,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和屈原在《哀郢》里说的“哀故都之日远”,同一用意。

再说,虽然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

柳宗元之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只不过因为他曾经是王叔文的党羽,弃置边陲,不加重用而已。

他思归不得,但北归的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

而李德裕之在崖州,则是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采取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

在残酷无情的派系斗争中,他是失败一方的首领。

那时,他已落入政敌所布置的弥天罗网之中。

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然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

沉重的阴影压在他的心头,于是在登临看山时,着眼点便在于山的重叠阻深。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

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

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意转平”的变态心理的反映。

诗中只说“望帝京”,只说这“望帝京”的“高楼”远在群山环绕的天涯海角,通篇到底,并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是优游不迫,舒缓而宁静的。

然而正是在这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的语气之中,包孕着无限的忧郁与感伤。

它的情调是深沉而悲凉的。

(四)借代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

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赏析】
《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

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

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金代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

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

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

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

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五)双关
竹枝词①二首(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②。

【注】①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②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