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第一,修辞手法的构成。
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用于增加表达效果的方式。
它也可以说是修饰语言表达的工具,在表达概念、情感、思想时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说到修辞手法的构成,就不能不提及“比喻”、“拟人”、“反问”、“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其中“比喻”是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拟人”是指将物象拟人化,使得文章生动有趣,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问”是指用疑问的形式来代替说明,一般都是在文章中强调某一观点,以此来使表达更有感染力。
“对比”是指用一种轻重对比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这种方法能够更有力的传达观点。
“设问”是指利用句子的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意图,以此来激起读者的思考或引出表达的重心。
第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修辞手法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还能够使读者更快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实现将读者引入文章。
“比喻”通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让作者更容易地表达出情感或思想,也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
“拟人”则是把物象拟人化,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问”可以帮助作者强调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让读者更加侧重于观点的表达。
“对比”的目的是在表达作者的思想,通过轻重对比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传达观点。
最后,“设问”可以通过句子的结构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
总之,修辞手法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带给读者更有效的表达效果。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修辞手法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质量,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思。
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能辨别修辞手法的类型,掌握其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其次是能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与表达效果。
关于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简要列述如下: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例句: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②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③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抒发强烈的感情;②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③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是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意思的一种修辞。
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②可以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③可用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②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④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预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一)基础知识储备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⑴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⑷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⑸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高考金题再现: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引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引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修辞手法的作用不同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修辞手法都可以达到提高文章感染力,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从而让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比如,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可以鲜明地表达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生动性;比如排比可以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的情感。
二、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比喻1.比喻:是用一个具体的、简单的、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物或情景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1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3对事物进行比喻: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4对道理进行比喻:用简单的东西描述深刻的道理,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复杂的简单化,帮助人们深刻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充满文采。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隐喻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比喻、隐喻和转喻。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引言修辞手法是一种修饰语言的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增强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类比类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
类比可以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形象,使文本更具生动性。
例如,“他像一只奔腾的狂马,冲破了困境的枷锁。
”这个类比将一个人的挣扎与奔腾的狂马相联系,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形象,增加了文本的感染力和力量。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直接的类比来传达特定的含义。
比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使文本更具有形象感。
例如,“爱情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美丽而娇嫩。
”这个比喻将爱情与盛开的花朵进行了比较,生动地描绘出爱情的美丽和脆弱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这种情感。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结构,以强调某种观点或引起读者的思考。
修辞问答可以增加文本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例如,“我们生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这个修辞问答的结构使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标,并通过回答问题来强调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感叹句感叹句是一种通过明显的情感表达来强调某种感受或观点。
感叹句可以增加文本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加投入。
例如,“多么美丽的世界啊!”这个感叹句通过明显的情感表达表达了对世界之美的赞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情感体验。
结论修辞手法是一种强化文本表达效果的技巧。
类比、比喻、修辞问答和感叹句等修辞手法能够使文本更具生动性、形象感和感染力。
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吸引读者,增强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未提及具体引用内容,仅作示例)- 张三.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C]. 中国语文, 2020(5): 45-52.。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预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
预习学案(一)基础知识储备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是:⑴ 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⑵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⑶ 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⑷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⑸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⑹ 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⑺ 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⑻ 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⑼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⑽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 双关的作用是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有时幽默风趣。
⑿ 互文的作用是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⒀ 顶针的作用是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二)答题步骤: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此手法的作用)。
课堂探究学案高考金题再现:1、(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9重庆)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而言有五种
• 5: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 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 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 哲理性和理论深度。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 方式。
叙述的分类
叙述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类别。 下面按详略、人称、方式进行分类。 • 按详略分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 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 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 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 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散文语言特点
• 散文语言的朴实自然美: 朴素自然美是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 简洁流畅,清新绚丽。
• 语言含蓄美: 此类语言含义丰富深刻,又富有哲理,细 细品味,可得到极大启迪。
间接抒情
• (1)寓情于事。
• (2)寓情于景。 • (3)寓情于物。 • (4)寓情于理。
说明的要求
• (一)抓住特征
• (二)客观冷静 • (三)条理清楚 • (四)通俗易懂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而言有五种
•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 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 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 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 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把握文章主题
• 1)、找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
• 2)、根据所选材料概括,找主题思想。
散文脉络即找到文章线索
• 1、以“情”为线索
• 2、以“理”为线索 • 3、以“事”为线 • 4、以“物”为线索
散文顺序
• 1、选取的材料顺序
运用修辞 句子的表达效果

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素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有气势),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对比: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13.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型的答题指导
一、方法点津
散文在表情达意时常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如,比喻、拟人能生动形象的表情达意;对比能使词句所要表达的内涵更加鲜明、突出;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深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或使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反复能突出意思,强调情感等等,不同的手法,都有着特定的表达效果。
我们在解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这类题型时,除了要答出词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外,还要答出能体现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关键词(或短语)。
例:“这里运用比喻(或拟人),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运用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这里运用排比,表达了……的强烈情感”等等。
但是,指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不是我们答题的核心,其核心是要答出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词句的内涵。
手法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最终是为表现词句的内涵服务的,因此这一题型实际上属于“词句理解”考点的范畴。
词句的内涵往往不是单一的,有时既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包括性格、品质),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想法、感受,或许还隐含着一个观点或道理,甚至还表现了人或景物的状态等等,较为复杂。
考生在挖掘内涵时,应在读懂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作答,才能踩准得分点。
综上所述,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可归纳为: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型的答案=①修辞手法+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③词句内涵(内涵要从“个性”、“情感”、“感受”、“道理”、“状态”等方面多角度挖掘)
二、典例分析
【文章简介】散文《生命中给我首次拥抱的那个人》主要内容是写妇产科年轻护士胡洁夜班护理产妇和新生婴儿,表现了胡洁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样题展示】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文中第⑩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文段如下)
凌晨四点,胡洁再次进病房给病人打针,照例被问到“你行吗”,先前接受输液的那个孕妇直点头:“她可以的,扎针好像蚊子叮了一下!”这个时候,胡洁心里是最温暖的,所有的辛劳,都值得了。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表现了胡洁专业技术的过硬(内涵中的“个性”角度)及胡洁对产妇的爱心(内涵中的“情感”角度),同时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胡洁的爱岗敬业(内涵中的“品质”角度)。
【答案分析】因为是一个典型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型,所以答案强调了三个内容:①修辞手法,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③词句内涵。
而词句内涵从个性、情感、品质三个角度来挖掘,三个内容中的每一点都是得分点,但得分的重点、难点在“内涵”的全面挖掘。
少答一个层次的意思,就要扣掉相应的一个分。
三、错例点拨
某考生关于上题的答案是这样的: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了胡洁技术的高超(内涵中的“个性”角度)和胡洁对产妇的关爱之心(内涵中的“情感”角度)。
分析以上答案,可发现该答案漏了两个得分点,一是没指明比喻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二是没答出产妇认可的胡洁的一种品质——爱岗敬业。
根据“踩点给分”的打分方法,应扣掉相应的分数。
可见该考生对此题型的答题方法还不怎么清楚,且全面挖掘内涵的意识还比较淡泊。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考生对上题的解答: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洁注射技术的高超以及胡洁对产妇的爱心,同时还表现出产妇对胡洁的技术和医德的认可,也能体现出胡洁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上面的这个答案中划线部分虽是参考答案以外的内容,但其表述是有道理的,因此不应扣分,再加上此答案表现出了参考答案中所有的得分点,所以应判为满分。
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挖掘词句内涵,尽可能地去踩准得分点,正是这个同学获得满分的原因。
中考修辞效果类题型答题方法
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描绘了(闻述了)······。
例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答:把洒满庭院的月光比作积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射庭院的空明、澄澈之美。
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水中游曳的水藻、青荇,即写出了月影的美妙,更突出了月光的动态美。
2、拟人:把······当人来写,赋予······人的性格(思想),形象逼真地表现了······。
例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答:把小草当人来写,赋予小草人的情感,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夸张:把······的形象(特征)(作用)(特殊),扩大(缩小),表现······,引起作者对······丰富想象。
例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答:把清纯的美酒之价夸大到一斗十千个钱,又把佳肴之价夸大到价值一万个钱,表现了宴会的奢华,也引起读者对宴会的欢愉景象的联想,表达很奇特。
4、对偶: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使诗(文)在表达上有音乐美、富于韵味。
例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答:使用了对偶的艺术手法,更加凝练地表达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的环境美。
在形式上,赋予诗句优美的音乐旋律,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5、排比: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集中地表现了······,增强了语言气势、节奏更明快。
例5、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江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飞泻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鼎湖山听泉》答: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集中地表现了鼎湖山山泉的泉声的层次感和作者身处此地时所感到的大自然的美妙。
在写作形式上,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十分明快。
6、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更强烈地抒发了······的情感,引起了语言上的强烈共鸣。
例6、固然,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让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宇宙里有些什么》
答: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已非常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系构成的看法,引起了读者强烈地感情共鸣。
7、反复: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例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
答: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把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喜悦表现地淋漓尽致。
8、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8、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
《多收了三五斗》
答:以旧毡帽代指江南农民,突出了农民穷苦潦倒的形象,表达很生动、传神。
9、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9、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答:说反话,以讽刺的艺术手法揭露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
10、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0、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答:引用孔子的话,说理更有力。
11、设问: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它的物质基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之一: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