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
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园地”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等知识。
专项培优辅差计划:
1.优生主要以自学和教师点拨为主;
2.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思考、修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生字词,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写景的文章,并且知道了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等。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加上本单元的学习以后,就能进一步掌握写景的方法,能够更深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图片和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其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壮丽之美。
难点: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和老师的点拨,理解作者描写事物的观察方法,掌握事物的顺序规律。
四、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视频
五、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对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围绕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并对刚才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板块。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学习,包括《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神奇壮丽之美。《观潮》主要展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雅鲁藏布江的壮丽景象;《鸟的天堂》描写了人类和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绚烂多姿和千变万化的形态。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一单元-教案
新设计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3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试图通过著名诗人的诗句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辅以简单的图片让他们初步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魅力,提起心弦。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壮观的景象。
教师谈话导入,并以电子白板出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刚开课时就以电子白板出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使用多媒体的绝对优势。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通过质疑和解疑,学生明白了题目的含义,也明白了人们对于钱塘江大潮的高度赞美。
同时,也体会到了我国语言的魅力,一字多义,传达多种信息。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2.师介绍:浙江的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模板
四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模板教材名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
2. 能够正确运用“声音”这一概念,描述不同的声音。
3.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字词,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字词,描述不同的声音。
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字词,描述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及课堂练习册。
2. 大型图片。
3. 声音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播放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录音带,让学生观察和聆听,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10分钟)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仔细听课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步骤三:朗读(15分钟)请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并张贴大幅课文图片,指导学生利用图片帮助记忆课文内容。
步骤四:操练(10分钟)请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册中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步骤五:检查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上台朗读课文,并进行课堂小测验。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册中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读课文。
教学延伸活动:请学生在课外观察和记录身边不同的声音,并写出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的字词,描述不同的声音。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本单元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课文之间联系更紧密。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能力。
三、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和习作,通过阅读课文和整本书,以及假期旅游的所见所闻,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
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成语,习作不再困难。
模块五:积累和检测四、学习目标:积累语言: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要求准确听写)3.能正确读出“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走月亮(教案)
2走月亮(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2.摘抄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句子, 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作者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和她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3.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
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5个字。
(重点)2.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描写月光下景象的句子。
(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来感受一下她独特的体验吧。
(教师板书:走月亮)二、作者介绍吴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
主要作品有:《歌溪》《风雨花集》《一碗水》《走月亮》《天使的花房》等。
资料介绍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
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牵着、填上、庄稼、葡萄重点指导生字:鹅:“鹅”“哦”都是单韵母音节;卵:“卵”和“卯”是形近字,不要读成“mǎo”;穗: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huì”;填: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葡萄:在词语中“萄”读轻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一、揭露课题由学生按照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千米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誉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唯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一、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二、把你看到的景物按必然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咱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二、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咱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五、熟悉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份,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份有什么关系?(前一部份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份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份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份)(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顾不暇)四、朗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咱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咱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咱们就一路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一)出示自学提示:一、“这些狮子真成心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二、细读描述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以为哪一种形状最成心思?为何?3、作者为何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二)小组讨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月亮》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走月亮》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
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物我相应,情韵绵长,“我”与阿妈一路走来,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所想之事皆含情;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意深沉,且极具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濡以沫的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柔和的月光下充满着无限的情意,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月亮图片、《月亮船》歌曲下载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任务: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结合文本拓展阅读,基础应用,写字指导,随堂小练笔。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书写、识别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准备•故事书籍:《语文园地一》•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并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故事,解释生字词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及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并画出故事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学习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最后,在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走月亮教案新人教版
《走月亮》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二)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走月亮的意境,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古诗,引入新课。
(课件)1、同学们好,学习新课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几首和明月有关的诗。
(播放课件:《暮江吟》《鸟鸣涧》《月夜忆舍弟》《春江花月夜》)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将月夜的清幽空寂,月色的绚丽多彩,月下的淡淡情愁之中。
(播放课件:四张图片)2、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明月有关的散文《走月亮》,作者是吴然。
(播放课件:吴然)吴然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走月亮》、《火把花》、《一碗水》、《天使的花房》《我的小马》等十多部。
40余篇作品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我国当代作品入选教科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3、我们今天要学他的,走月亮,读一读题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走月亮吗?(播放课件:走月亮)(生: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
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乡村迷人的月色之中。
大家是不是非常喜欢呢!那好,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起和作者去体验《走月亮》的快乐吧。
(二)自学检查课文。
(课件3)1.请你读几边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正确,标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播放课件:请你自由读几遍课文)2.同学们读完了,请你读一读生字词(播放课件:词语)运载泼剌汩汩淘洗柔和风俗香甜浇灌蚕豆稻穗银毯月盘牵着低垂气息闪烁坑坑洼洼闪闪烁烁月影团团注意“运载”的“载”在这里读第四声,运载。
(播放课件:词语)“泼刺”是象声词,形容是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1、观潮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湖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文重点: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5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谈谈读完文章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悟。
教学准备:1、搜集反应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观潮盐官镇笼罩蒙蒙薄雾屹立若隐若现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依旧恢复风平浪静齐头并进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薄号4.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写在课本上)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沸腾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7.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8.通过各种途径了钱塘江大潮。
9.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3、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4、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感悟理解课文(一)潮来前的景象1、自由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
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课教案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课件展示四张图片)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在第一单元里感受到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的神奇。
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下你最喜欢的地方,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评评,谁说的好?为什么?(并随机板书“第一单元”)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生字词(在屏幕上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观潮称为盐官镇笼罩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沸腾横贯依旧恢复灿烂竹竿茫茫船桨规律一支一株缝隙照耀树梢静寂2、多音字组词。
号háo ()hào ()模mú ()mó ()⑴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⑵听写本单元词语,看看学生巩固的如何?及时纠错。
3、课文理解(分四组朗读课文)⑴自然景观──由浅入深: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四处景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四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景物的这些特点的?⑵《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以自学为主: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自主作业。
1、背诵日积月累2、复习作文根据以往的作文本,把同学们自己写的作文拿出来读·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卢沟桥的狮子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 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四、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一)出示自学提示: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有的:蹲坐长吼有的:低头听有的:偎依熟睡有的:藏游戏有的:按淘气(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
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三、学习第三大段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
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附板书:2 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1936年逝世。
他是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
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
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
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
(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绍()馆()段()厉()弛()招()管()断()历()驰()(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
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
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
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
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
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
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
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书塾”是什么意思?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
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
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
(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
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
(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2)学生自学讨论。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
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
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
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
”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
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
(“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