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一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2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
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
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一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细菌的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构成了微生物中的一员,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和一些腐生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知道细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细菌对人类的两面性,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观察细菌的分布,总结适于细菌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的分布,总结适于细菌生长的条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细菌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功能
3. 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和特点。
2. 学习: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展示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质膜、胞质等组成部分。
3. 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或观察微生物镜下的细菌样本,来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对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5. 拓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包括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功能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
6. 结语:通过课程总结,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获得充分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增加对生物的兴趣和了解。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年级: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理解细菌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重要性;
3.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细菌在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
3.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
4. 细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细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细菌的好奇和求知欲。
二、认识细菌:
1.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2. 讨论细菌在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影响:
1. 分析细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探讨细菌的快速增长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讨论细菌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类,引导学生掌握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四、梳理总结:
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细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感染。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与细菌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知识,并写出对细菌的感想和见解。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调整,灵活地引导学生探索细菌的奥秘,提高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模板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掌握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3. 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1.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牛奶、石蜡、高温灭菌器、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菌的形态,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是什么,有何特点。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5分钟)
1. 介绍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讲解细菌的形态、大小、生长条件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制作细菌实验制片;
2.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四、讨论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10分钟)
1. 分类细菌的依据;
2. 讨论细菌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五、探讨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分钟)
1. 讨论细菌在土壤、水中、人体等环境中的作用;
2. 思考细菌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六、巩固和拓展(5分钟)
通过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细菌相关的作业,如制作相关实验报告或撰写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并且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细菌的奥秘。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课时数:1课时教材:初中生物课本主题:细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掌握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你知道细菌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讲解(15分钟)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向学生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如微小单细胞、无细胞核、可以在不利环境下形成蛹等。
并简要介绍细菌的生活习性,如需水分、不耐高温等。
2. 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向学生介绍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
并介绍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食品发酵等。
三、练习(15分钟)1. 细菌的分类: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辨不同种类的细菌,并进行分类。
2. 细菌的繁殖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比较细菌的不同繁殖方式,如二分裂、产生孢子等。
四、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细菌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分类和繁殖方式,使学生对细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讨,加深他们对细菌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究细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5.4.2《细菌》 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在制作课件和学案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本节课在整章的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延续,启下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做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细菌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能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等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2.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普遍有较浓厚的兴趣,个体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在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级性普遍较高。
但是他们对生物知识的体会比较直观和片面,特别对微生物缺乏认识,对科学的探究能力相对欠缺。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破伤风”一词,你们一定不陌生。
那你们知道破伤风是由什么引起的吗?什么样的伤口才容易得破伤风呢?前面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了细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手上、身上、书本上等等,甚至是空气中,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你了解细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自学课本P71—72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分小组展示: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他利用发现了细菌。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探究。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②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细菌发现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探索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日寇侵华时曾对中国平民百姓实施细菌战的历史事件,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细菌知识的兴趣。
日本侵略华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标引领,学有方向出示目标,学生朗读,做到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学生自行解决 1、2 两个小题,谁发现了细菌?怎样发现的?关于肉汤腐败变质,科学家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对细菌的由来产生好奇。
接着观察 flash 动画比较自然法发生论和巴斯德关于细菌由来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变量,并让学生讨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既让学生明白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又让学生领悟了科学的发现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科学地发现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以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接着让学生说出巴斯德除了典型的鹅颈瓶实验,还有那些贡献,学生进一步认识巴斯德,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巴斯消毒法,走进生活,学生更加感兴趣。
学习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形态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个体大小。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知道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能够简单地认识几种常见细菌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难点:认识不同类型的细菌及其功能。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相关内容;
2. 幻灯片、图片;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牛奶、糖水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细菌的形态和图像,引起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形态、大小、生存环境等。
3. 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样本,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细菌的真实面貌。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细菌的基本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讲解:介绍几种常见细菌的名称和功能,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某种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个细菌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像和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
让学生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细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存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相关防范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形状、结构、营养方式等;讲解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孢子等。
3.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和数量,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4.讨论互动(15分钟)
带领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5.总结复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菌相关知识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或实验报告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细菌的生存和影响,培养了学生对细菌的感知和预防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调查,深化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案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3. 能够正确使用和处理细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难点: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细菌的图片和实物样本;
2. 讲义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兴趣。
二、讲解细菌基本特征和分类(10分钟)
1.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单细胞生物;
2. 细菌的分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等。
三、探讨细菌对人类的影响(15分钟)
1. 探讨细菌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包括害处和益处;
2. 通过实例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具体影响。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细菌的分类;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3.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课堂作业(5分钟)
1. 学生写下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2. 学生查找关于细菌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细菌的影响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下节课将增加案例分析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菌的知识。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
2.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菌;
2. 理解细菌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设备和试剂;
3. 活动小组海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PPT向学生介绍细菌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二、观察细菌实验(15分钟)
1. 分成小组,每组进行细菌的观察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菌外形和生长情况;
2.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微观结构。
三、细菌分类及应用(15分钟)
1. 讲解细菌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细菌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细菌在医学、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四、小组讨论及海报制作(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制作海报;
2. 每组展示海报并进行评比,鼓励学生分享不同观点和发现。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望细菌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细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验室,深入了解细菌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反思:
1. 对实验部分进行反馈,检查学生对细菌观察的准确性和详尽程度;
2. 调查学生对细菌应用的认识和兴趣,了解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教学设计揭秘微观世界,体验探究乐趣——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教学设计内容简析《细菌》是人教版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细菌是一类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微小生物,本章的第一节对细菌的菌落进行了大致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细菌分布广泛这一特点。
这节课以细菌的主要特征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营养、生殖以及细菌的发现史,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进一步揭开细菌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面纱。
同时,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目标定位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
细菌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即生活中食物腐败等现象处处可见,细菌引起的疾病也多种多样,但又从未看到过细菌的真面目,对细菌怀有一种神秘感。
因此,根据八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方法阐释细菌的知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准备大量图片、资料和生动的视频,并创设问题情境,以一系列活动“健康洗手一起做”、“快乐动动手”、“技能训练”、“话说细菌”等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自制课件、细胞模型制作相关材料。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大家知道吗,在刚刚过去的10月15日是一个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图片展示世界洗手日主题——正确洗手,“手”筑健康)。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演示一下你平时是怎么洗手的?(生:两手随便搓搓。
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
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第1篇:初中生物《细菌》教学案例设计------《细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
第五单元即《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着重为了介绍除七年级上、下册学习了的植物、人之外的动物和微生物,而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是微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习动植物和人等生物不同,了解细菌更有利于从微观领域去了解生物世界,体会生物界的丰富多样,为第六单元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2.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进而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细菌细胞的结构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3.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4.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人等自然界用肉眼显而易见的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了本章前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对细菌这一“耳熟能详”却又“未曾谋面”的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
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和了解关于细菌“长什么样”和如何繁殖等想管你知识。
与此同时,由于细菌结构微小,无法用肉眼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去观察,中学实验室并不具备观察细菌细胞的条件,因此,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教学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始终做到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在师生共同探究下,使重点得以彰显,难点得以突破。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物-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1.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细菌模型或图片;
3. 细菌培养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细菌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15分钟)
1. 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单细胞、无细胞核、原核生物等;
2. 展示细菌的结构图,介绍细菌的细胞壁、膜、质粒等结构。
三、介绍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20分钟)
1. 简要介绍细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详细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孢子等。
四、实验探究细菌的培养(20分钟)
1. 分组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2. 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五、综合讨论(10分钟)
1. 总结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探讨细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加深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的教案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 掌握细菌的生存方式和传播途径;3. 能够简单描述细菌的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4.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认识细菌的基本特征;2. 理解细菌的传播方式;3. 掌握细菌的对人类及环境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入细菌的话题,学生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细菌的特征。
二、细菌基本特征及分类(15分钟)1.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特征简单分类几种细菌。
三、细菌的生存方式和传播途径(15分钟)1. 讲解细菌的生存方式和传播途径;2.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菌传播的途径,并总结出几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四、细菌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讲解细菌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2.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及环境有哪些积极作用,并展示成果。
五、小结与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课堂检测:设计几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有关细菌的知识概述,包括基本特征、分类、生存方式和传播途径等内容。
教学实施方法:1. 图片或视频展示;2.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3. 小组合作。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点展开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菌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3. 增加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细菌教案设计
初中细菌教案设计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生物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认识到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 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观察和理解。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细菌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发的预习作业,收集有关微生物学史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对细菌有什么了解?细菌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根据预习成果,结合课文内容,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展示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如何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完成课后作业:绘制一幅细菌的形态结构图。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 强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细菌》一课的教学设计作者:张庆吉营口市鲅鱼圈区教师进修学校文章来源:中国生物课程网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章第4节第一课的内容。
《细菌》的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构成了微生物中的一员,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和一些腐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细菌对人类的两面性,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总结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有些细菌有夹膜、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的环境,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
4、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各种能力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上课学生是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八年五班的,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
老师作整体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小实验)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1、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2、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1、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
其次个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
2、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过程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学生:消灭细菌、病毒等老师:对,回答的很好。
他们都是微生物,我们今天就只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
老师:请你们谈谈对细菌的认识?学生:感冒细菌使人患感冒……老师:这是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细菌对人类还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我们吃的泡菜和酸牛奶都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老师:关于细菌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世界,揭示其神秘的面纱。
(板书:细菌)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引出主题。
2、阅读材料,分析实验,汇报总结。
老师:细菌分布在哪呢?学生:(活动)阅读和分析我发放的资料(关于细菌分布的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学生:回答细菌分布广。
老师:(小结)细菌分布极广,遍布地球上的任何踪迹,如:空气、土壤、水、火山、甚至极地的冰雪中和生物体的内和外。
老师:细菌分布如此广?有谁用肉眼看见过细菌呢?学生:没有老师:为什么呢?原因是细菌非常小,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那么究竟细菌小到什么程度呢?学生:阅读我发放的资料并回答。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老师:(小结)细菌非常小,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仅1毫米左右,2000---3000个并排能穿过缝衣的针线孔。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分布广的实验课堂上无法完成,我收集了别人做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这样弥补了没做实验的不足,又有证据得出结论。
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非常直观,有力地说明了细菌确实是很小的。
老师:细菌的形态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板书: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学生:观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
老师:细菌的形态不一样,那么它的结构怎么样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细菌细胞模式图》。
下面同学们观察教课书中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和屏幕展示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及复习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细菌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2)有些个别细菌细胞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3)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汇报总结上述3个问题。
老师:给予各小组评价。
在重点地方给予补充。
播放细菌细胞结构的动态分解图,重点讲解细菌细胞是无真正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
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了生物具有多样性。
老师:回答的很好。
(板书: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夹膜、鞭毛和芽孢)并介绍它们的作用。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
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
老师: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那么细菌的生命活动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4、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
老师:生物体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等)老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分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回答是分裂生殖。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
(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每20分钟分裂一次。
现在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细菌,那么一个小时后会有几个细菌?学生:8个细菌老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常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回答的很好。
下面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植物体的生殖方式有几种?学生:两种:一种是自养(例如植物),另一种是异养(例如动物)。
老师: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原因是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
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
播放寄生菌和腐生菌的课件。
但还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例如: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是自养的,属于光能营养型;还有一些细菌利用化学能把CO2和无机物合成供自己利用的有机物,属于化能营养型。
(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寄生和腐生两种)的,少数是自养的。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的内容主要采用师生谈话法、观察法进行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
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5、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
老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但我们并没有看见动植物尸体遍地都是,原因就是腐生细菌和其它腐生生物分解了动植物尸体的缘故。
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的过程图解)。
请回答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学生:观察、总结: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物质循环的作用。
老师: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我发放的资料、讨论、归纳与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1:细菌使人和动植物患病,例如:肺炎双球菌使人患肺结核,对人有害的。
学生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对人有益的。
学生3:甲烷菌能产生沼气,对人有益的。
老师:可见细菌对人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下面我们组成甲、乙两对进行辩论。
学生: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老师:对甲、乙两方给予评价,看来你们难分胜负、平分秋色。
同时补充相关内容。
例如:美国“9.11”事件以后炭疽热病菌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夹在邮件中哄干的炭疽热芽孢,在自然界中能长期存活,危害极大。
这是有害的一面。
有一种苏云金杆菌产生芽孢和副芽孢子体能分泌的毒素,能杀死菜青虫等昆虫;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有益细菌,大肠中除大肠杆菌以外还有400多种其它种群,能抵抗有害的细菌,还能产生维生素。
这是有益的一面。
可见,我们要全面、科学地看待细菌,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
6、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
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同学们关于细菌你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学生:食物变馊了,是细菌还是真菌起的作用?老师:是细菌,关于真菌我们下节继续学习。
老师:提出问题,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是什么?细菌为什么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学生:细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从植物界中划分出来。
老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我学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升华。
例如:从细菌有害的一面看,我们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细菌两面性看,我们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有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老师:给予各小组整体评价。
7、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老师:课后要广泛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并留一个小实验作业,取一个广口瓶放些土,把一个小动物尸体放入土中,把盖去掉放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八、教学反思在生物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课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1、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
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尤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