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的解剖及其生理功能汇总
第十二次解剖操作 腹膜、腹膜腔和结肠上区汇总
第十二次解剖操作腹膜、腹膜腔和结肠上区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腹膜的配布和腹膜形成的结构。
2.熟悉网膜孔、网膜囊的位置和境界。
3.熟悉胃的形态和分部,掌握胃的位置、毗邻和韧带。掌握胃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引
流。
4.熟悉十二指肠的位置和毗邻。
5.掌握肝的位置、毗邻及投影;熟悉肝的韧带与膈下间隙;掌握肝门与肝蒂的结构及
概念;掌握胆囊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6.掌握肝固有动脉的分支及供血范围。了解肝段的划分及各段的动脉供应和静脉回流。
7.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毗邻关系,
8.掌握脾的位置和毗邻,熟悉脾的韧带,了解脾的血管。了解脾切除术中应注意的解
剖学问题。
9.了解胰各部的位置和毗邻,胰管和副胰管及其开口部位,了解胰的血供和淋巴流向。
二、基本内容
1.腹膜及其形成的结构腹膜壁层、脏层,腹膜腔、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肝镰状韧带、肝冠状韧带,肝左、右三角韧带,肝圆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胃膈韧带、脾膈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膈下间隙及其各组成部分、腹膜的各隐窝和陷窝。
2.结肠上区的器官胃的位置、形态、毗邻,胃的韧带、血管、淋巴和神经;肝的位置、形态、毗邻及体表投影,肝的韧带、血管、肝门、肝蒂;肝外胆道的组成、形态、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胰腺的形态、位置、分部、毗邻、血管;脾的形态、位置、毗邻、体表投影、韧带及血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毗邻、血管。
三、解剖的步骤和方法
(一) 体位及切口
1.尸位取尸体仰卧位,上肢外展手掌向前。
2.切口
(1) 将膈于胸廓下口附着处分离,或剪开,将胸前壁翻向下方,显露腹膜腔和腹腔器官,在分离时注意将壁腹膜与腹壁细心分开,不得撕破腹膜。
医学基础知识:腹膜的考点分析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腹膜的考点分析汇总
在复习基础知识,大家一定会复习到人体解剖学中腹膜这一章,对于腹膜这一章,其实是很简单的,在这,对这一章进行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腹膜的定义
腹膜为全身面积最大的浆膜,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由内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腹膜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防御、修复等功能。腹膜包括壁腹膜、脏腹膜,两者形成腹膜腔。上腹部的腹膜吸收能力较强。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范围的不同,可将腹、盆脏器分为3类。
(一)腹膜内位器官
是指器官全部突向腹膜腔,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二)腹膜间位器官
是指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
直肠上段、子宫、膀胱等。
(三)腹膜外位器官
是指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其余面均不覆盖腹膜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等。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小网膜
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弯,也称肝胃韧带。小网膜的右侧部连接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也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走行着出入肝的重要管道,即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和二者后方的肝门静脉。
2.大网膜
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4层腹膜结构,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前方,其左缘与胃脾韧带相连续。胃前、后壁的脏腹膜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向下延续构成了大网膜的前叶,大网膜前叶继续下垂一段后,向后反折向上则形成了大网膜的后叶,向后上连于横结肠并叠合成为横结肠的系膜。当腹膜腔内有炎症时,常由于大网膜的粘连、包绕,限制了炎症的扩散。小儿的大网膜较短不易发挥上述作用,故小儿常易患弥漫性腹膜炎。
腹膜生理功能
腹膜生理功能
腹膜是人体内腹腔的一层薄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腹膜主要由两层组成,
分别是腹膜腔内层(腹壁腹膜)和腹膜腔外层(脏器腹膜)。腹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在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排除代谢产物、保护脏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腹膜的结构
腹膜是由间皮细胞形成的双层薄膜结构,分为腹膜腔内层和腹膜腔外层。腹膜
腔内层与腹膜腔外层之间存在腹膜腔,里面充满腹膜液,起到润滑作用。腹膜腔外层与腹腔脏器相连,将脏器包裹在其中。腹膜的结构有助于维持腹腔内的稳定环境,并保护脏器不受外界伤害。
2. 腹膜的生理功能
2.1. 保护作用
腹膜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护腹腔内的脏器,如肝脏、肾脏等,避免其受到外部
撞击或损伤。腹膜的结构和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保证其正常功能。
2.2. 润滑作用
腹膜腔内层分泌腹膜液,这种液体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脏器摩擦,防止腹
膜腔内脏器相互粘连。腹膜液的存在对腹腔内的脏器运动非常重要,保证了脏器的正常功能。
2.3. 代谢功能
腹膜有一定的代谢功能,可以吸收腹腔内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其他
部位。同时,腹膜可以排泄废物,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这种代谢功能有助于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4. 免疫功能
腹膜作为人体的重要防御屏障,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腹膜可通过分泌特定物
质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保护腹腔内的脏器免受感染。腹膜的免疫功能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
3. 总结
腹膜作为人体腹腔内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保护作用、润滑
作用、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等。腹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在维持正常生理状态、保护
腹膜结构和功能
27
腹腔淋巴吸收作用
• 腹腔內灌注的腹膜透析液可視作为医疗性腹水
• ≧2000ml的腹膜透析灌注液可与橫膈膜表面充分接触,使 腹腔淋巴管处于开放状态 • 胸导管与纵隔淋巴管会逐渐扩张,促进腹腔淋巴回流
• 腹腔淋巴回流是透析液及溶质回流进入血液的重要途径 动物实验证实:腹腔淋巴回流占腹膜透析液流失量的20% 左右。
7
腹膜超微结构
• 间皮细胞 • 腹膜间质 • 腹膜毛细血管 • 腹膜淋巴管
8
腹膜解剖示意图
9
腹膜通透屏障
Peritoneal cavity
Mesothelium Interstitium
Capilary
10
间皮细胞(一)
• 单层多角扁平上皮细胞 • 来源 –中胚层 –损伤后来自间质中多能间充质细胞 • 细胞表面有致密的微绒毛,有时有一根长的动纤 毛 • 细胞间紧密连接较松弛,细胞之间存在裂隙,基 本对通透没有阻力
16
腹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
腹膜解剖和生理
二、
三、
腹膜的超微结构
腹膜的微循环
四、
腹膜的淋巴系统
17
三、
腹膜的微循环
壁层腹膜:占20% 的腹膜面积,由腹壁血流支配。 脏层腹膜:占80% 的腹膜面积,由肠系膜动脉及门静脉 供血。 • 腹膜毛细血管特点: • 运送功能比真实表面积重要。 • 血液与透析液间之远近会影响微血管之通透 • 腹膜透析液最主要是穿透血管內皮细胞 • 间皮细胞及间质组织扮演角色比较小 • 腹膜毛细血与腹膜透析液有效接触透析表面非常重要 • 腹膜血流量约 50 - 100 ml/min • 最大尿素清除率为20 ml/min • 溶质清除率不完全因血流量決定
腹膜解剖学腹膜的结构和功能
腹膜解剖学腹膜的结构和功能腹膜解剖学:腹膜的结构和功能
腹膜是人体腹腔内最大的腔隙膜,覆盖着腹腔内部的器官。它由两层组成,分别是腹膜壁和腹膜腔。腹膜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在人体内的重要功能使得其解剖学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探讨腹膜的结构和功能。
腹膜的结构
腹膜壁是腹腔内脏器官的外层,由腹膜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腹膜上皮是单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包裹着腹腔内器官的表面。腹膜上皮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腹腔内器官与腹腔壁摩擦,并产生腹膜腔内的滑液以减少摩擦力。结缔组织是腹膜壁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腹腔器官的支持和保护。
腹膜壁与腹膜腔之间是腹膜腔,它是一个与腹腔壁分隔开的腔隙。腹膜腔内充满着腹膜液,可减少腹腔内的摩擦力。腹膜腔内还存在着腹膜后脂肪和腹膜后淋巴结等结构,它们在腹膜解剖学和腹腔内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腹膜的功能
腹膜是腹腔内器官的保护层,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腹膜起到了包裹和保护腹腔内器官的作用。它形成了一个外皮,将腹腔内的脏器包裹在其中,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其次,腹膜还具备分隔腹腔内器官的功能。腹膜腔将腹腔内的器官
分隔开来,减少了器官之间的相互摩擦,保护器官的正常功能。
另外,腹膜还参与了腹腔内液体和物质的代谢。腹膜上皮通过腹膜
液的分泌和吸收调节腹腔内液体的平衡,维持正常的腹腔环境。腹膜
还具备吸收和排泄废物的功能,有助于维持腹腔内环境的清洁与稳定。
此外,腹膜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腹腔内的腹膜后淋巴结是免疫
反应的重要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并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
腹膜还在手术操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腹膜上皮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能够参与创伤愈合过程。在腹腔手术中,根据腹膜的解剖学和生理特点,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件-腹膜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以降低腹膜 疾病的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某些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对腹膜造成损伤,应尽量 避免接触。
腹膜疾病的康复护理
1 2 3
术后护理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膜疾病患者,术后应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确保手术效果。
心理支持
腹膜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应注意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 治疗。
02
胸腔压力
腹膜对胸腔压力的调节有一定作用,有助于维持 正常的呼吸功能。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作用
腹膜内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抵 御病原体的入侵,维持机体健康。
炎症反应
当腹膜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会引发炎症反应,促 进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修复和防御。
04
腹膜疾病
腹膜炎
病因
腹膜炎通常由腹腔内器官感染、穿孔 或外伤引起,也可能由其他系统感染 扩散至腹腔所致。
生活方式调整
腹膜疾病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促进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一定作用。
腹膜与疾病的关系
01 感染性疾病
腹膜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或病毒感 染引起,可导致发热、腹痛等症状。
02 肿瘤性疾病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腹膜
2023正常人体形态结构腹膜
contents •腹膜概述
•腹膜的解剖学
•腹膜的生理学
•腹膜疾病与病理学•腹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望
目录
01腹膜概述
腹膜是覆盖在腹、盆壁和腹、盆内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定义
腹膜位于腹、盆壁和腹、盆内脏器表面,由前向后可分为膈下腹膜、肝周腹膜、脾周腹膜、肾周围腹膜和盆部腹膜。
位置
定义与位置
组成
腹膜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两部分。
结构
壁腹膜贴附于腹、盆壁和腹腔内器官表面,脏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
腹膜的组成和结构
功能
腹膜具有分泌、吸收、润滑和保护作用,可以分泌液体,润滑腹腔内脏器表面,减轻摩擦,同时可以吸收腹腔内的积液和毒素。
作用
腹膜在人体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参与免疫应答和防御反应等生理功能。
腹膜的功能与作用
02腹膜的解剖学
位于膈下和盆膈以上的腹前外侧壁、膈和盆膈以下的腹后壁之间,上界是膈下筋膜,下界是大网膜和输尿管,两侧界是侧壁腹膜。
腹腔
位于骨盆壁、膀胱和直肠之间,上界是骨盆膈,下界是大网膜和输尿管,两侧界是侧壁腹膜。
骨盆腹膜腔
腹膜腔的分区
覆盖脏器表面
腹膜覆盖在肝脏、脾脏、胃、小肠、大肠和膀胱等脏器的表面。
形成网膜
大网膜和小网膜是腹膜形成的结构,大网膜是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腹膜,小网膜是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腹膜。
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形成壁层腹膜
腹前外侧壁、膈下筋膜和后纵隔的胸骨心包等处的腹膜形成壁层腹膜。
与肌肉相连
腹膜与腹部肌肉相连,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腹膜与体壁的关系
03腹膜的生理学
分泌滑液
腹膜能够分泌滑液,减少脏器之间的摩擦,保护腹内脏器。
人体解剖学腹膜
网膜孔
左侧
右侧
9
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网膜孔( Winslow孔) 约平T12 ~ L2椎体高度,成人可容l~2指通过
上界:肝尾状叶 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界: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胰 网膜囊 肝十二指肠韧带 网膜孔
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个盲囊, 位置较深,毗邻关系复杂, 器官的病变相互影响。当胃 后壁穿孔或某些炎症导致网 膜囊内积液(脓)时,早期 常局限于囊内,给诊断带来 一定困难。晚期,或因体位 变化,可经网膜孔流到腹膜 腔的其它部位,引起炎症扩 散。
(从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 部的部分,其内有进出肝 门的三个重要结构通过) 肝圆韧带 胆囊 膈 肝左叶 肝胃韧带
脾
胃
右前:胆总管 左前:肝固有动脉 肝右叶 后:肝门静脉 肝十二指肠韧带
十二指肠
7
大Leabharlann Baidu膜
胃结肠韧带
横结肠
2、大网膜:形似围裙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的前方,其左缘与胃脾韧
带相连续。
• 胃结肠韧带
腹腔是指骨盆上口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 腹膜腔则指脏腹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含少量浆液。
2
•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 • 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 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 腹后壁和腹前壁下部的腹膜外组织中含 有较多脂肪,临床上亦叫腹膜外脂肪 • 脏腹膜紧贴脏器表面,从组织结构和功 能方面都可视为脏器的一部分,如胃和 肠壁的脏腹膜即为该器官的外膜
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
腹膜是⼀层很薄的光滑的浆膜,它由内⽪细胞及弹性纤维构成,腹膜分为互相连续的壁层和脏层两部分,壁层贴衬于腹壁的⾥⾯,脏层覆盖在脏器的表⾯,并延伸成为韧带,系膜和膜。把内脏固定于隔肌,后腹壁盆腔壁。腹腔是壁层和脏层之间的潜在间隙。腹腔是⼈体的浆膜腔,如果全部展开,其总⾯积与全⾝⽪肤⾯积相等,约为2m2,男性腹腔是封闭的,⼥性腹腔则经输卵管漏⽃、⼦宫、阴道⽽与外界相通,从严格的解剖学意义来讲,腹腔内并⽆脏器。但习惯上把腹腔脏层所覆盖的脏器,如胃、空回肠等,都称为腹腔内脏器。正常腹膜腔内只有少量液体,约75~100ml之草黄⾊清亮液体,起着润滑作⽤,但在病理状态下却可容纳数千毫升以上、(如腹⽔、⾎液、脓液),腹腔分⼤腹腔、⼩腹腔两部分,经由膜孔相通。⼩腹腔位于⼩膜,胃后壁和胃结肠韧带的后⽅。剩余部分包括盆腔在内均称为⼤腹膜腔。
平卧时⼩腹腔之后上部及膈下位置低于⼤腹腔。固此化脓性腹膜炎时或⼿术后的病⼈均取半卧位,可避免⼤腹腔之感染液流存于膈下区或流存于⼩腹腔形成脓肿;⽽在髂窝和盆腔形成脓肿后全⾝中毒症状较轻,治疗上也较为简便。⼤膜是腹膜的⼀部分。从横结肠垂下遮盖下腹腔之脏器,有丰富之⾎液供应和⼤量的脂肪组织、活动度⼤,能够移动到所能及的病灶处将其包裹、填塞,使炎症局限,使损伤修复,有腹腔卫⼠之称。腹膜下层的脂肪组织中满布⾎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腹膜的动脉来⾃肋间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分枝、静脉⾎则回流到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腹膜考,试⼤收集整理的淋巴液先引流⼊腹部淋巴结,再汇合⼲胸导管。壁层腹膜系由第6~12肋间神经及第⼀腰神经的分⽀所⽀配。此属于周围神经,对痛觉敏感,定位准确,尤其当壁层腹膜受刺激时,可使腹肌反射性收缩,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腹膜炎时的腹膜刺激症即由此产⽣。膈肌中⼼部分受到刺激,通过膈神经的反射作⽤,可引起肩部放射性痛。脏层腹膜系由交感神经及迷⾛神经分⽀⽀配,属于内脏神经,痛觉定位差,但对牵拉、压迫、膨胀等刺激敏感。通常表现为腹部钝痛,重刺激时可以引起⼼率变慢,⾎压下降和肠⿇痹。
腹膜系统解剖
(二)系膜
• 由于壁、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而形成的将器官系连固定于腹、盆 壁的双层腹膜结构称为系膜,其内含有出入该器官的血管、神经及 淋巴管和淋巴结等。
• 主要的系膜有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等。
一、概述
• 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称为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腔内仅有少量浆液。
•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 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一、概述
• 腹膜腔和腹腔在解剖学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腹腔是指隔以下、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围成的腔,广义的腹腔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 壁腹膜与脏腹膜之间,或脏腹膜之间互相返折移行,形成许多结构, 这些结构不仅对器官起着连接和固定的作用,也是血管、神经等进 入脏器的途径。
(一)网膜
• 网膜omentum是与胃小弯和胃大弯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两层间有 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等,包括小网膜和大网膜。
1. 小网膜
• 横结肠系膜transverse mesocolon 是将横结肠系连于腹后壁的横位 双层腹膜结构,其根部起自结肠右曲,向左跨过右肾中部、十二指 肠降部、胰等器官的前方,沿胰前缘达到左肾前方直至结肠左曲。
医学腹膜知识点总结
医学腹膜知识点总结
一、腹膜的解剖和生理
1. 解剖结构
腹膜是由两层膜组成的,分别是腹膜壁膜和腹膜腔膜。腹膜壁膜贴附于腹腔内的腹壁、肋骨和腹肌上,而腹膜腔膜则包裹在腹腔内的脏器表面。腹膜腔膜和腹膜壁膜之间有腔隙,称为腹腔,其中充满着腹膜液,能够减少腹腔内器官的摩擦。
2. 生理功能
腹膜除了提供腹腔内器官的保护和支持外,还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腹膜能够分泌腹腔内的腹膜液,对腹腔内的器官进行润滑,减少摩擦,降低腹膜疾病的发生。其次,腹膜还能够吸收腹腔内的有害物质,保持腹腔内的清洁和卫生。另外,腹膜还能够对感染和炎症做出反应,产生炎症透明质酸和介素等物质,调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腹膜还参与了腹部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常见的腹膜疾病
1. 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腹部外伤、手术后感染、消化道感染等。腹膜炎的症状包括腹部剧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导致腹膜脓肿和腹膜炎性腹水的发生。腹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腹腔穿刺等。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保持患者的卧床休息和液体支持,以促进腹膜炎的康复。
2. 腹水
腹水是指在腹腔内积聚的液体,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腹膜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腹水的表现为腹部胀痛、腹囊肿、腹部压痛和皮肤黏膜水肿等。诊断腹水主要依靠B 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腹腔穿刺和腹腔穿刺涂片检查。治疗腹水的方法有腹部穿刺引流、利尿剂治疗、对病因的积极治疗等。
3. 腹膜转移
腹膜转移是指其他器官的肿瘤向腹腔内蔓延和扩散,导致腹膜表面形成多种大小不等的转移结节。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卵巢癌、结肠癌、胃癌等。腹膜转移的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肠梗阻、腹部包块等,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腹水检查和腹膜结节活检。治疗腹膜转移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腹腔膜名词解释解剖学
腹腔膜名词解释解剖学
腹腔膜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支撑结构,它能阻碍异物进入腹腔,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起到了传导液体、气体及细胞活性物质的作用。腹腔膜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组织,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面将对腹腔膜的解剖学、结构及功能进行介绍。
腹腔膜的解剖学
腹腔膜由多层膜状组织组成,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主要由腹壁肌肉、纤维膜和皮质组织构成;深层主要由腹膜静脉、腹膜结节、以及腹膜间隙中的淋巴结组成。
腹腔膜的结构
腹腔膜由多层表皮、皮下组织和腹膜静脉组成,包括浅层和深层两个结构。浅层主要是腹肌、皮下组织和皮质组织;深层主要是腹膜静脉、腹膜结节、以及淋巴结。腹腔膜的结构紧密,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能有效地阻碍异物进入腹腔。
腹腔膜的功能
腹腔膜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支撑结构,可以阻碍异物进入腹腔,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腹膜可以起到保持内脏位置和固定内脏的作用,从而有效阻止腹腔内的组织松动。
腹腔膜也可以作为传导液体、气体及细胞活性物质的通道。例如,它可以将血液和免疫细胞传递至腹腔,以及将腹腔内激素传递至血液中。腹腔膜还可以帮助细胞再生,从而促进器官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膜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支撑结构,具有重要的解剖
学结构及功能。它可以阻碍异物进入腹腔,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起到了传导液体、气体及细胞活性物质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腹腔膜在人体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腹膜的组织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腹膜的组织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腹膜作为人体内腹部的一个重要组织,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它包裹着腹腔的内脏器官,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在整个腹腔内,腹膜以其多层次的结构为内脏器官提供了营养和血液供应。
腹膜由两层组成:浆膜层和纤维层。浆膜层即内腹膜,紧贴着腹腔内的内脏器官,比如胃、肠道和肝脏等。纤维层则位于浆膜层的外侧,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腔内的其他组织相连。这两层之间有一个薄而透明的间隙,称为腹膜腔,其中充满了少量的液体,起到润滑作用,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
腹膜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腹腔内的腹主动脉和腹腔内动脉的分支。这些血管通过穿越腹膜的间隙,进入到内脏器官中,为其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此外,腹膜还通过间质液的循环和吸收,为内脏器官提供营养。
研究腹膜的组织结构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腹膜的功能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腹膜的层次结构和血液供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腹膜在维持腹腔内环境平衡和内脏器官正常功能中的作用。此外,对腹膜组织结构的研究还可以为解释腹腔内疾病的发生与发
展提供线索,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腹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机制,并结合相关疾病的病理改变,深入研究腹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另外,结合其他组织学和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来研究腹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期进一步揭示腹膜的奥秘。
综上所述,腹膜作为人体内腹部的重要组织,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深入研究腹膜的组织结构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功能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进一步探索腹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机制,结合临床病理,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腹膜的奥秘。
人体系统解剖教程9-内脏学-腹膜
8
腹膜陷凹 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直肠膀胱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
9
2
壁腹膜 脏腹膜 腹膜腔
腹腔是指骨盆上口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 腹膜腔则指脏腹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含少量浆液。
3
二、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腹膜从腹、盆壁移行于脏器,形成了 许多腹膜结构,主要包括①网膜 ②系膜 ③陷凹
4
网膜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包括小网膜和大网膜
1.小网膜(自学) 由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 层腹膜构成。可分为两部: ①左侧部分称为肝胃韧带 ②右侧部分称 为肝十二指肠韧带。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两层间含有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胆总管在右侧,肝固有 动脉在左侧,门静脉则位于前二者之间的后方。
5
2.大网膜 1)大网膜的位置 为胃大弯与横结肠之 间的最大的腹膜皱襞, 呈围裙状,遮盖于小 肠和结肠的前面 2) 大网膜的作用 大网膜有较强的吸收 和保护功能,腹膜腔 如有炎症或胃肠穿孔 时,它即向病变处移 位,将病灶包裹,限 制炎症蔓延。因此, 手术时可借大网膜移 位情况,寻查病变的 发生部位。
6
系膜(自学) 是将肠管连于腹 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凡有肠系膜的肠管, 均活动性大。在两层 系膜间夹有血管、神 经、淋巴管、淋巴结 和脂肪等。系膜可分 为 ①小肠系膜 ②阑 尾系膜 ③横结肠系 膜 ④乙状结肠系膜
腹膜的解剖与生理
腹膜的解剖与生理
腹膜分为相互连续的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两部分。壁层腹膜贴附于腹壁、横膈脏面和盆壁的内面;脏层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成为它们的浆膜层。脏层腹膜将内脏器官悬垂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或盆腔壁,形成网膜、肠系膜及几个韧带。腹膜腔是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在男性是封闭的;女性的腹膜腔则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体外相通。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数升液体或气体。腹膜腔分为大、小腹腔两部分,即腹腔和网膜囊,经由网膜孔相通。
腹膜的生理功能:
1.大网膜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大量的脂肪组织,其活动度大,能够移动到所及的病灶处将其包裹、填塞,使炎症局限,有修复病变和损伤的作用。
2.壁层腹膜主要受体神经(肋间神经和腰神经的分支)的支配,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腹前壁腹膜在炎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压痛和反射性的腹肌紧张,是诊断腹膜炎的主要临床依据。
3.膈肌中心部分的腹膜受到刺激时,通过膈神经的反射可引起肩部放射性痛或呃逆。
4.脏层腹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来自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末梢,对牵拉、胃肠腔内压力增加或炎症、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其性质常为钝痛而定位较差,多感觉局限于脐周腹中部;重刺激时常引起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和肠麻痹。
5.腹膜是双向的半透性膜,水、电解质、尿素及一些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腹膜。在急性炎症时,腹膜分泌出大量的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渗出液中的巨噬细胞能吞噬细菌、异物和破碎组织。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变周围,发生粘连,以防止感染的扩散并修复受损的组织,因此造成腹腔内的广泛纤维性粘连如使肠管成角、扭曲或成团块,则可引起肠梗阻。
腹膜与腹膜腔局部解剖优秀课件
24
【思考】胃后壁穿孔,胃内容物将流向何处?* 胃内容物首先进入网膜囊→网膜孔→肝肾隐窝→右
结肠旁沟→右髂窝→盆腔。
25
1. 小网膜的位置、构成、分部与通过结构? 2. 腹膜内位、外位、间位器官分别有哪些? 3. 结肠上区与结肠下区分别有哪些腹膜间隙? 4. 具有系膜的器官有哪些?
26
27
• 空、回肠因有系 膜,故活动性较大, 有利于营养物质消 化与吸收
11
(4)临床意义
--空、回肠因活动性较 大,易于发生肠扭转
(5)系膜三角
▪是指系膜缘处的肠壁与
两层腹膜围成的三角 ▪有血管、神经通过 ▪因该处肠壁无腹膜覆 盖,故小肠切除术时, 应妥善缝合该三角,防 止发生肠瘘或感染
左图所 示为肠 扭转导 致的肠 坏死
•其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称 肠系膜根,自第2腰椎左 侧斜向右下方止于右骶髂 关节的前方,长约15cm
•其附着于空、回肠的部分 称系膜肠缘,与空、回肠 等长
•由于系膜根短而肠缘长, 故空、回肠呈折扇形
10
(2)内容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 •肠系膜上静脉属支 •淋巴结与淋巴管 •神经 •脂肪组织
(3)生理意义
③脾结肠韧带Splenocolic lig.
•自脾前端→结肠左曲;短;承托脾、固定结肠左曲
④膈脾韧带Phrenicosplenic li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的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功能。本文介绍DC在血液肿瘤中诱导的自身肿瘤杀伤活性、移植免疫、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能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DC于1973年首次由Steinman和Cohn发现。近年来关于DC 分化、发育及抗肿瘤应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血液肿瘤DC的研究作一综述。 1 DC诱导的自身肿瘤杀伤活性Choudhury等[1]报道,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体外共同孵育后,产生了形态学、免疫表型具有DC特征的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表明这些细胞中t(9;22)的存在,说明它们来自白血病细胞。特异的体外测定DC的功能证实这些细胞具有潜在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体外产生的白血病DC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了强烈的抗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但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匹配的正常异体骨髓细胞表现为低反应。用DC刺激的自体T细胞抗CML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是体外单用IL-2培养扩增的自体T细胞作用的4~6倍。DC刺激的T细胞也抑制CML克隆前体的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体外细胞因子诱导CML细胞向DC分化,这些DC具有明显的T细胞刺激功能。体外产生的DC通过对白血病特异性抗原的有效传递产生抗白血病作用。Robinson等[2]报道,急性白血病(AL)细胞在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亦能向DC分化。作者用21例A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GM-CSF、TNF-α共同孵育,15例细胞成活,其中12例可观察到符合DC 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分析显示,这些细胞有DC特异性抗原CD1a、
CD83的表达,成熟DC还有HLA-DR、CD40、CD80、CD86的表达。9/12例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这些培养的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功能,经FISH分析证实,一些AML的DC起源于5q-及ph 白血病细胞,另外2例髓系和淋巴系双表型白血病CD19持续异常表达。AML恶性转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水平,但是体内随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被局限于某一细胞系、然而体外白血病克隆50%可自然向单核细胞、粒细胞成熟,另外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进一步终末细胞分化。该研究证实了AL原始细胞衍生的DC是恶性起源的,表明一种恶性细胞向具有潜在抗原呈递能力的细胞转变,这类细胞具有很强的呈递肿瘤相关抗原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于诱导抗白血病免疫反应。需指出的是,DC的白血病起源由以下证据支持:①在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原始细胞占90%~98%,细胞数量在整个培养阶段维持稳定且具有恒定的高存活力;②在GM-CSF、TNF-α中培养后观察到的DC占73%~92%,比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祖细胞衍生的DC比例高;③AL单个核细胞生成的DC与正常DC前体行为不一致。体外来自12/15例AL所产生的潜在抗原呈递DC,这一发现提出的两大重要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①一种早期干细胞表型是这种现象的先决条件吗?AL与其它白血病的进一步研究,需要确定是否如此,以及该现象的真正频率和生物学重要性;②这种体外成熟能允许假定的白血病相关抗原更有效地呈递到有适当受体的细胞毒T细胞吗?Choudhury等[3]报道,AML包括一组血及骨髓中原始髓细胞克隆积累的疾病,恶性细胞表现为髓细胞分化的变异程度及与许
多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异常和基因重排有关,特殊的细胞遗传变化通常与特殊疾病表型和临床后果有关。正常多能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克隆共存于骨髓。成功的抗白血病治疗后,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得以恢复,但大多数病例,缓解仅为暂时的。因此,对于大多数AML病人的治疗上的挑战就在于防止复发,以期达到长期缓解。为此,Choudhury等[3]开展了体外诱导AML细胞分化成DC的工作,并以此来刺激自体的抗白血病的T细胞反应。他们在体外用GM-CSF IL-4联合TNF-α或CD40配体(CD40L)产生DC,对象19例不同染色体异常的AML病人,除1例外均产生了DC的形态学表型特征及T细胞刺激特性,这些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及共刺激分子CD86和ICAM-1。有3例通过FISH分析染色体异常。自体淋巴细胞与AML衍生的DC共同培养能溶解自体白血病细胞,并注意到少许抗自体的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这些正常细胞来自于病人缓解期。结果显示有DC表型、功能的细胞能从多数人AML标本中获得。如果已知AML的生物学异质性,就不会奇怪实验结果的变异及偶尔有AML细胞标本未显示有向DC分化。进一步研究这些细胞确保可决定靶抗原而进行被观察到的免疫活性。这些工作潜在治疗上的应用是重要的,白血病DC可潜在地被用作体内细胞的白血病疫苗或体外产生抗白血病的T细胞而用于免疫治疗。它们在免疫治疗上的应用于这种通常致死性疾病可消除微小残余疾病及将暂时的反应转变成持久缓解。据Cao等[4]报道,GM-CSF可诱导鼠红白血病细胞(FBL-3)分化成类单核细胞的细胞来刺激宿主对白血病的免疫反应,即经GM-CSF处理后的FBL-3细胞,DC的特异性标志33D1及NLDC-145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同时MHC-Ⅱ类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显著上调,通过电镜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学。功能上,GM-CSF 诱导的FBL-3细胞可明显刺激初始异基因的和自体的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总之,这些结果对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有重要启示。
2 DC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Fujii等[5]提出,CD34 脐血细胞衍生的DC是可诱导抗肿瘤的细胞毒细胞,如细胞毒T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用射线照射的MHC-Ⅰ类抗原阳性的K562细胞脉冲刺激的DC刺激脐血T细胞能选择诱发清除K562 mHC-Ⅰ类抗原,CD8 或MHC-Ⅰ抗原T细胞的这种杀伤活性几乎完全被抗体消除,而CD4 T细胞则不同。这表明CD34 脐血细胞衍生的肿瘤细胞脉冲的DC能诱导抗相应的肿瘤细胞的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这些细胞毒T细胞是经MHC-Ⅰ类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CD8 T细胞。这个发现具有潜在的重要性,提示DC在脐血移植中及在临床免疫治疗的应用。近来,脐血干细胞移植已被用于治疗致死的先天性或恶性疾病,且取得显著成功[6,7]。积累的实验及临床依据业已证明该临床措施的有效性。脐血移植无需严格的HLA相合,GVHD 发生机会少,这可能归因于新生免疫系统的独特性,更能耐受异已抗原。许多研究提示体外各种不同的功能测定中脐血与成人血比较而言缺乏T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DC。Harris等[8,9]与其他学者[10,11]报道脐血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如此不成熟以至于异基因刺激后很少产生细胞毒T细胞活性。大量证据表明:造血干、祖细胞起源的DC可专门呈递抗原到初始T细胞,因此很有可能DC呈递抗原是脐血初始T细胞激活所必需。对于肿瘤治疗,研究者致力于将肿瘤抗原脉冲的DC用作治疗性的疫苗,同时也用于体外采用T细胞治疗中启动肿瘤抗原特异的T细胞[12,13]。据近来报道,肿瘤抗原负载的DC 的免疫作用代表了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有力措施[14,15]。本研究中,试图用CD34 脐血细胞衍生的DC,诱导抗肿瘤细胞毒性活性作为脐血移植后GVL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