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合集下载

司法机关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真章。

司法机关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真章。

司法机关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真章。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为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准确理解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要求政法战线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求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人民法院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使命。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选择上的导向。

我们党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进行了不懈探索。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强调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我们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引。

司法权是重要的国家权力,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摘要]“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这“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必须坚持”的首位,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造福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积极落实“两个更好”。

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要在经济建设中切实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建设中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建设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建设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自“中国梦”提出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阐释。

在我看来,中国梦的目标既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阐释,提出了八个必须做到。

其中一个要点就是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把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作了适当的区分,另一方面将“公平正义“置于”共同富裕”之前,并且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就使得“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中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地位。

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铸就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基本价值底色,也是中国梦的价值基石。

首先,公平正义照亮中国道路。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义性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道路。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

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共同富裕”。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富裕是侧重于经济或者说是分配正义的层面,公平正义则侧重于政治、法律(司法与立法)和社会的层面。

十八大把坚持公平正义放在共同富裕之前,是对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将公平正义确立为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公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没有公天下的执政理念,不把公民的平等权利当回事,共同富裕也就成了空话。

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是,近年来民生问题在不断改善,社会上的不公平感不仅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可见,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反对两极分化,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

共同富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杠杆,没有公平正义就不会有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特征
1、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5、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公共行政的精神》的公平公正精神

《公共行政的精神》的公平公正精神

《公共行政的精神》的公平公正精神1.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面临着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的压力,公共行政作为解决公共问题的科学,也面临着翻天覆地地变革。

在这种严峻的社会背景下,美国公共行政学大师沃尔多号召,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的弊端、公共行政学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对公共行政这本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预测。

这次讨论标志着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诞生。

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特征:1、主张积极入世的公共行政观念。

传统的公共行政建立在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这种做法限制了公共行政的视野与活力,导致公共行政这门学科成为盲目的学科。

2、主张后逻辑实用主义的观念。

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研究,重视的是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构建,主张价值中立价值观。

3、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新公共行政学者认为,变化与创新是公共行政的主要特征之一。

4、建立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组织。

由于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传统的依靠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建立起来的官僚行政组织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必须建立起动态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动态、弹性组织。

5、建立满足人民需要的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人民的有效合理需求的基础之上的。

公共行政领域除了引入社会公平价值观外,还引入了其他的观点,第一,否认传统的公共行政的政治-行政二分法观念,认为公共管理者并非是价值中立的,公共管理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观点,参与决策;第二,新公共行政致力于适应外部变化的需要;第三,新公共行政的组织形态必须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四,新公共行政认为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五,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公共行政的精神》的社会公平问题(一)行政的自由裁量权自威尔逊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末,经济和效率一直是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价值观。

其实在公共行政领域中,人们对社会公平公平、公正的关注在新公共行政理论之前就有人提出。

《新党章知识竞赛600题测试卷》参考答案

《新党章知识竞赛600题测试卷》参考答案

《新党章知识竞赛600题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生态文明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5、民生6、改革开放7、创先争优8、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9、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10、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二、单项选择题1、B2、C3、A4、C5、B6、A7、B8、A9、C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BC4、C A B5、A B6、CBDA7、ABCD8、BDC四、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表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织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4军转申论热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2014军转申论热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2014军转申论热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来源:光明日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目标引领和道路引领。

目标和道路的精神内核是价值观,目标、道路、价值观相辅相成。

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相应地确立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引领。

中国梦,价值魂。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

一、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价值支撑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依据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依据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依据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血脉,由国家正式确定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一个民族的发展兴旺,离不开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睦,离不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发展壮大、生机勃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与民族性、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相一致的价值取向,确定了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价值航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观支持。

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作为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确立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的基本价值就更加彰显,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更加明确,全民的价值规范就更加有效,文化的价值建设就更加集中。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先进价值观念相承接,又要构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价值体系。

两大制度体系的竞争与较量,实质上是两大价值体系的竞争与较量。

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作者:董建萍来源:《观察与思考》 2013年第7期董建萍提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首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其次,公平正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三,公平正义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其四,推进社会公正是党和政府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新契机、新抓手;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在社会公正理念方面达成基本共识。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内在要求基本理念如果说,强调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党在新时期之初重点论证的重要命题,它极大地提高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契合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那么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重大任务,则是一个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重新提出的理论命题,是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由此进行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和重大任务(实现社会公正)的全新阐发,是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之一。

经过五年的实践,十八大肯定和强化了这一观点,继续强调“内在要求”说,并且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要求”之一,突出了公平正义作为整体性目标的现实重要性、迫切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

在社会意义上,所谓价值即事物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功能。

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其之所以产生发展,之所以被人们推崇和追求,必定有其值得人们争取的内在价值。

社会主义最初被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创想出来,其特定的价值理想就是追求一个造福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制度,纠正资本主义的制度偏颇和社会不公。

因而“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是拿来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

“资本主义”推崇权利本位、“资本”本位,其实质是强势的个人本位;“社会主义”强调“社会”本位,其实质是要求利益和价值的全社会共享。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承受社会差异的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对于财富和利益的认识也日渐深化。然而,如果社会差异的扩大超过一定范围和界限,则是人们难以接受的,也会逐步冲破心理底线,从而积压社会怨恨,导致社会危机。当代社会发展表明,收入差异、阶层差异、身份差异、教育差异、文化差异等等,都与社会公平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客观事实是,社会差异的产生以及扩大,既有个人能力的因素,也有制度安排、政策倾斜、权力资源、人情关系等非能力因素。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贫富均等,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穷人在意的不是有没有富人,而在意富人是怎样富起来的;社会也不在乎是否存在差异,而在乎“异”是怎么“差”出来的、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发生差异的。人们并不反对勤劳致富,但反对不公平基础上的贫富差距;人们并不反对差异的合理存在,但反对违背社会公平原则的差异。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告诉我们,中国人民绝不希望再回到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选择了这条路,也就意味着把幸福的追求寄托在这个选择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是要使全体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中共享发展成果和获益。这样的获益有以下三点值得特别强调:一是获益的群体分布要相对均衡。不能只是少数群体或一部分群体获益。二是获益的程度要协调。阶层、身份、职业差异难免有获益程度的差异产生,均衡不是平均,程度不是等量,但保持获益程度的适量则需要妥善协调。三是获益是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统一。获益的考量不仅是人民的长远利益,而且更要着眼人民的现实利益。社会公平是实现这些价值诉求的必然要求。
公平正义是22:52来源:北京日报
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到了“公平正义”,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强调必须“促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觉。

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题目-整理答案版

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题目-整理答案版

湘桥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复习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什么?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十八大报告用“三大台阶”对我国10年来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这“三个大台阶”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我国奉行什么国防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5、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6、十八大报告最后特别号召全党都要关注、关心、关爱什么人,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成长,支持他们创业?青年7、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四个更加自觉”是什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五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 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 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六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 家长治久安。
党建版
2013 年 第 1 期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问答
X IN CHANGZHENG
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 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 意义。
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近 代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识之士的共同信念和追求目标。中 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带领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建立了新 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 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和宏伟目标,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理论和实践探索,找到了通过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在这条 道路上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 位,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 明前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 务。

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六章

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单选题1,下列有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P153 答案D A: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B: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C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D:以上三者。

2,下列关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理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P156``157答案D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法治思想的关系.C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D服务大局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多选题,有2到4个选择,全部选中才得分。

1下列关于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P159 答案ABCE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正当程序D依法公正E人权保障2下列关于理解法治思维方式说法正确的是()P161 答案BCDEA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B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E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判断题,正确写A错误写B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主要有三个途径()P164 答案A2保障法律的至高地位只能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和推进依法治国()P167答案B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今中国,( C)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P157A.德治B.人治C.法治D.人治和法治并重2、法治理念是( A)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P157A.理性化B.感性化C.抽象化D.具体化3、( C)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准确深刻的诠释。

P154A.社会主义德治理念B.社会主义人治理念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社会主义道德理念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 B )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要义。

C A.以德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治国 D.公平正义P1545、( C )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价值追求。

P155A.自由B.平等C.公平正义D.效率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养成(C )的行为习惯。

十八大的18个关键词

十八大的18个关键词

十八大的18个关键词十八大的18个关键词1 科学发展【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出处】《十八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解读】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最突出的贡献。

同时,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

2 收入翻番【摘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解读】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

3 生态文明【摘录】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解读】十八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

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

4 海洋强国【摘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出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读】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道义优势、制度优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期关注”刊发一组文章,分别从“公正、共享与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不懈追求”、“公平是发展的首要问题”的角度进行阐述,以期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正就像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引领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必须将社会公正作为事关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不断增强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定社会公正的理念,将其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的全过程,我们的道路才更宽广、理论才更坚实,制度才更完备。
政党的信心离不开人民的信心,政党的勇气也离不开人民的勇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兼备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坚持下去。我国有13亿人民,13亿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足以使我们克服困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人的尊严:“三个自信”的价值要求
马克思格外重视人的尊严,指出:“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8页)在批判资产阶级尊严观的虚伪性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影响和制约人的尊严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赢得尊严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的尊严的实现和享有是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社会里人的尊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实现广大人民尊严的物质条件的。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45题)1、左宗棠是我国历史的民族英雄,下列事件与其相关的是:A.虎门销烟B.黄海战役C.打败阿古柏D.修建京张铁路【答案】 C2、中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在古代指的是()。

A.丑时B.子时C.申时D.亥时【答案】 B3、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

A.个人所有财产B.依法规定享受的财产C.个人合法财产D.公民收入和储蓄【答案】 C4、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的年龄是:A.30B.40C.50D.60【答案】 A5、村民王某和施某两家相邻。

2012年3月,施某在两家之间都不亨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空地上砌了一堵墙。

谁知,这堵墙竟成了两家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围绕砌墙的合法性,砌墙后王家的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两家互不相让。

5月4日,王某、施某又起纷争,施某先动手打了王某。

继而双方互殴,王某右踝骨折,施某左上臂挫伤。

后经鉴定,王某被打成轻伤,王某要求施某赔偿其因轻伤所受损失。

并要求公安机关对施某处以治安处罚。

A.王某B.乡人民政府C.村委会D.县人民政府【答案】 D6、古代尊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A.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文帝D.汉武帝【答案】 D7、XX县XX村是著名的冬枣生产加工基地,冬枣产业是该村的重要经济支柱。

该村村口的一座水泥桥是运输冬枣的主要通道。

2012年12月8日,该桥大梁出现裂痕,桥面随时有塌落的危险,现已不能通行机动车辆,不仅影响冬枣运输,而且危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必须立即对该桥梁进行加固维修。

经测算,加固维修工程资金需50万元。

该县交通局由于现有资金不足,于2012年12月13日召开局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会上作出了发文请县里拨款支持30万元工程资金、余款自筹的决定。

2012年12月14日,县交通局制发了一份标注“秘密”的文件。

A.县交通局的文件应同时抄送县公安局B.县交通局的文件可派人送到收文机关C.县交通局应采用与局党委联合发文形式D.县交通局不应在文件中写具体申请拨款数量【答案】 B8、被称为“园林之城”的城市是(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课时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课时练习

4.8.2 公平正义的守护一.选择题(共7小题)1.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一成就的取得()①有利于实现同时富裕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④有利于建成全面小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搭建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这一系列创新制度与政策的发布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总体实现2020年阶段性目标。

这表明了()A.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B.文化的创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互鉴C.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D.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3.2020年6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按照保重点群体就业的要求,用改革的办法破除大学生执业障碍、拓宽就业渠道。

这()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③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④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如图漫画告诉我们()A.良法维护公平正义B.法律反映公民意志C.公民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D.增强法治意识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5.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

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②公平正义使人们享受的权利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③正义行为一般都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④公平正义包含同等条件同等对待,不同条件差别对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8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精准扶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这表明我国在改善民生领域中更加关注()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法制建设7.2018年以来,我国各级司法部门针对聂树斌案等一些冤错案,认真落实《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有效防范冤错案发生,这一措施体现我国()①用制度保障公平②用司法维护正义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实现了社会公正与正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判断题(共5小题)8.道德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关键要素之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全面改革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都要体现和落实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这些强调,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归宿。

改革开放35年,是我国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民享受到的改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公平正义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和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公平正义问题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曾会利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公平正义 发展 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新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一、 社会公平正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曾提出了“和谐制度”、“共产主义公社”等设想,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肯定,成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在于把这一美好的社会理想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同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人的解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志,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构筑未来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基石,人的劳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尺度,人民是社会发展、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主体力量。

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

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公正,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农村体制等的思考,都包含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

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就从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阐明了实现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重要论断,并强调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等,都突出地显现出来。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原则。

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等等。

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十八大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第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

这些矛盾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都与社会公平正义有关联,表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正确把握和处理各方面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在推动科学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社会公平正义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断发展的,当前我们党突出强调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主要是针对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着眼于营造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要使现阶段我国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

第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好方式。

同样,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

人们对法治所寄予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尺度和标志。

四、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十八大强调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经。

当前,制度建设重点包括: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完善各类教育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四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五要建立就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六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

七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八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作者简介:曾会利,男,汉族,1957年,四川自贡人,学士学历,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与行政管理。

2013年・8月・中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