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1课同步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课本配套,适合课堂小测、作业布置和知识强化训练)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一、填一填。

1. 2.5+2.5+2.5=()×()。

4.8×4=()+()+()+()。

2. 0.57×6的积是()位小数。

3.把15.6的小数点去掉后,原来的数就扩大到它的()倍。

4.0.52扩大到原来()倍是52。

86缩小到原来的()是0.086。

二、口算。

0.8×4= 2.5×100=0.6×7=0.5×100= 1.3×5= 4.2×3=三、竖式计算我能行。

0.32×6= 4.5×18=32.5×12=四、甜瓜每千克3.2元,奶奶爱吃甜瓜,冬冬为奶奶买了5千克,需要多少钱?五、数学书封面长18.5厘米,宽1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1)一、填一填。

1. 5.46×0.34的积中有()位小数。

8.04×4.5的积中有()位小数。

2.把7.4×0.6转化成74×6,积扩大为原来的()倍,要得到原来因数的积,小数点应向()移动()。

二、用竖式计算。

3.2×4.3 =5.4×4.5 = 0.28×0.06 =76×8.33= 5.43×0.9= 0.93×3.9=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一条重3.8千克的鱼,50元钱够吗?2.李晓全家乘车去北京旅行,全程300千米,汽车的油箱里有25.2千克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9.8千米。

中途需要加油吗?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一、填一填。

1. 2.5+2.5+2.5=()×()。

4.8×4=()+()+()+()。

2. 0.57×6的积是()位小数。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训练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

1.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和()它们。

2.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3.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的困境。

二、判断。

1.学习一项民间艺术,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保护。

()2.面临民间艺术的日益衰落,我们少年儿童也无能为力。

()3.许多民间艺术都没有传承的必要,任由它衰落吧。

()4.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5.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人人都应为保护民间艺术而出一份力量。

()6.小明觉得“打铁花”很危险,失传就失传吧。

()三、简答题。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民间艺术做些什么呢?参考答案一、填空。

1.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

2.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少年儿童)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3.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二、判断。

1.学习一项民间艺术,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保护。

(√)2.面临民间艺术的日益衰落,我们少年儿童也无能为力。

( X )3.许多民间艺术都没有传承的必要,任由它衰落吧。

( X )4.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5.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人人都应为保护民间艺术而出一份力量。

(√)6.小明觉得“打铁花”很危险,失传就失传吧。

( X )三、简答题。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民间艺术做些什么呢?答: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民间艺术:(1)做民间艺术宣传小使者,让人们了解民间艺术;(2)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间艺术;(3)不断丰富民间艺术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喜爱并传承民间艺术。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项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

bái de yòu yòu hé()兔小小()()长()软()气
2. 连一连。

大海沙滩浪花贝壳
小小的雪白的黄黄的蓝蓝的
3.照样子,写词语。

又宽又远又长又软又()又()又()又()
第二课时
1. 写出下列字的声母。

蓝()着()挂()活()金()
2.写一写。

白白的的
又又和和
3.根据提示填一填。

(1)大海,蓝蓝的,又()又()。

(2)这些苹果真是又()又()。

(3)这些小苗真是又()又()。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白的又又和
2. 大海沙滩浪花贝壳
小小的雪白的黄黄的蓝蓝的3.高大粗壮
第二课时
1.l zh g h j
2.略
3.(1)宽远(2)大圆(3)嫩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训练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一、单项选择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倭人”指的是( ) A.日本B.拜占庭C.阿拉伯D.朝鲜2.5世纪统一日本本土的大和政权兴起于( )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希腊共和制度B.中国明清制度C.唐朝典章制度D.罗马元首制度4.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5.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6.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

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7.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A.将军B.农民C.农奴D.武士8.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B.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9.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 ) A.主公B.天皇C.将军D.国家二、辨析改错10.日本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古代世界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轨迹。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测试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 B.一定 C.必然7.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时训练1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时训练1

《巍巍中山陵》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题1、读拼音写汉字。

突wù( ) 灵jiù( ) 牌fāng( ) 门méi( )qióng()窿断yuán()xiān()细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3、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二、阅读分析题(一)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15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就是宽 135米、深 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就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就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砌( )祭堂( )远眺( )石坊( )山若伏鳖( )2、根据文段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1)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纤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4、选段中有较多的精确数字介绍,就是否显得多余?5、找出选段中运用比喻进行说明的句子。

6、仿照第三题中找出的比喻句描绘任一景色。

7、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二)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就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

1216_高中历史习题:部编版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时训练

1216_高中历史习题:部编版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时训练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人类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A.城市化 B.工业化C.农耕化D.法治化会逐渐转变的过程,故A项正确。

2.下列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英国(1851年)约180048%52%法国(1851年)约360075%25%中国(1851年)约4320089%11%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列强侵略延缓城市化进程D.西欧国家与中国城市化差距大年”,可知当时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据此判断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

3.“1700年,60%的英国人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徙B.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了人口死亡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人增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4.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应该是()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世界形势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题干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故排除C项。

5.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清政府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西方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模式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C、万位和千位 D、百万位和万位
2.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
A、百亿位 B、千万位 C、亿位 D、十亿位
3.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至少是( )。
A、六位数 B、七位数 C、八位数 D、九位数
4.下面四个数中,亿位上是5的数是( )。
A、8057290000 B、54776800 C、1516004937 D、159814800
四、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6200000=( )万
5000000000=( )亿
4020000=( )万
12000000000=( )亿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7课时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一、填空题。
1.①我国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②上海约有16737700人。
③一个人的血管总长约是40000000米。 ④我的体重是52千克。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九十一万零七十五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二、填一填。
1.写数时,从( )位写起,哪一位上什么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
2. 5个一百万、7个十万、3个一万和5个一千组成的数是( )。
3.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4,万位上的数是6,个位上的数是8,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
A、78万 B、800万 C、7800万 D、 780万
2.下列各数是“整万”的数有( )。
A、56000 B、701000 C、 450000 D、360001
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40000 36870000
562000000 74556000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 知识点总结 专题训练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 知识点总结 专题训练

Unit 4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1.allow的用法allow作动词,意为“允许;准许”,常用结构: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allow doing sth.允许做某事。

如: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我的父母不允许我和我的朋友们出去闲逛。

We don't allow eating in the classroom.我们不允许在教室吃东西。

2.Why don't you go to sleep earlier this evening?为什么今晚不早点儿睡呢?Why don't you do sth.?常用来向对方提出建议,相当于“Why not do sth.?”,意为“为什么不做某事呢?”。

常用肯定答语有“Good idea./Good./All right./Sure.”等;否定答语有“I don't think so./Sorry,I can't.”等。

如:—Why don't you/Why not go shopping with us?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购物呢?—Good idea.好主意。

【拓展】“Why not?”在口语中单独使用时,可以表示同意或赞成,意为“好的;为什么不呢”。

如:—What fine weather it is! Shall we go hiking in the hills?多好的天气啊!我们去山里徒步旅行怎么样?—Why not?为什么不呢?3.Hope things work out.希望事情会好起来。

work out意为“成功地发展;解决”,后常接fine,well,badly等词,表明结果如何。

2013年课时训练(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3年课时训练(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限时45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

“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这表明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D .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B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4.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

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5.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B .社会历史发展依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实践C .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解决方式改革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形势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行节约能源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和今后节能工作的需要。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赵州桥》同步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赵州桥》同步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赵州桥》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shíjiàng shèjìchuàng jǔchōng jījiéshěngbúdànér qiěgèzìsìhūtǐxiànrén mín zhìhuìcái gàn lìshǐzhào zhōu qiáo2.词语接龙。

保存→→→→孤独→→→→经历→→→→设计→→→→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重量设计河面雕刻的遗产的创举的图案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固——美观——创举——智慧——宝贵——闻名——5.在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2)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3)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4)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6.关于桥的歇后语,你知道吗?连一连。

过河拆桥数不清火柴棍搭桥不留后路骑马过独木桥有勇无谋卢沟桥的狮子难过张飞拆桥回头难二、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泉州大桥泉州大桥是福建省最长的城市公路大桥。

从远处眺望,它似长虹卧波,又如巨龙横跨大江两岸。

来到桥头,只见两旁各矗立着两座六角亭子,古色古香。

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泉州大桥”四个金字。

桥面宽六十米,比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还要宽。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人们川流不息。

大桥两旁的栏杆精巧别致。

每根栏杆上,间隔装上含苞欲放的莲花和形态逼真的青石狮子。

这些狮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有的睁眼远望;有的毛发皆坚,跃跃欲跳;有的口含石珠;有的侧耳倾听……这些狮子,不正象征着“东方睡狮”已经苏醒,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上吗?桥下流水哗哗,我仿佛听到大桥.上人民在前进的脚步声;我仿佛看到建桥工人的雄姿。

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在老牛的挂念下,生疏了织女,并和她结了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连续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任务一:快速阅读,简洁复述【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让同学自主学习,意在训练同学快速默读的同时,培育同学边读边想的力量。

通过快速默读,同学准时捕获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任务,了解故事的结局。

】1.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先写了什么、是怎么进展的、结局如何。

提示:可以抓住故事叙述中一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从今、再说天上、从今以后”“人间、天上”来把握大事的进展,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脉络。

预设1:牛郎和织女一起生活后,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老牛死了,老牛临死前告知牛郎,遇到紧急的事情就披上它的皮。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到了人间,于是就亲自抓了织女,预备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知道了,就披上老牛的皮追赶,却被天河阻挡。

王母娘娘拗不过织女,同意每年的七月初七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见。

2.并用小标题,梳理概括故事的脉络提示:抓住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从今、一天、从今以后”“人间、天上”等,来把握故事的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脉络:牛郎织女婚后生活幸福——织女被王母抓走,牛郎织女天河两隔——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见3.借助思维导图,简洁复述故事内容。

任务二:同桌沟通,自主学词1.快速找到生字词,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节俭玉皇偎在年轻珊瑚礁竹筐拗不过2.同学自主学习生字,沟通认字方法,老师相机指导。

提示:“俭”的意思是节省,不铺张。

文中“勤劳节俭”赞扬牛郎织女努力劳动,生活俭朴。

“皇”有“大”的意思,文中“富丽堂皇”指宏伟秀丽、气概宏大。

“衰”有事物进展转向微弱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

“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niù,是固执的意思,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可以感受到织女抵制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11 短文两篇★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晓雾将歇(xiē)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答案】C【解析】A项寝qǐn;B项遂suì;D项柏bǎi;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古来共谈(共同)B.夕日欲颓(坠落)猿鸟乱鸣(纷乱)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盖竹柏影也(只是)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高峰入云(耸入)但少闲人(只是)【答案】C【解析】C项中的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

盖:大概是。

故选C。

3.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 水中藻、荇/交横B. 实是/欲界之仙都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A【解析】A项的正确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选A。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 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解析】A项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C 项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

D项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故选B。

5.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一项(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五色交辉。

C.念无与为乐者。

E . 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案】B【解析】B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故选B。

6.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 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 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答案】A【解析】A项之:的/代词;B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之:的/的;D项之:代词/之:代词。

高中政治必修4全册同步课时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政治必修4全册同步课时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政治必修4全册同步课时训练题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时训练第一单元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第一单元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时训练第二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第二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训练第二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第三单元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时训练第三单元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训练第三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时训练第三单元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课时训练第一单元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4)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己任,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改革开放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上述材料表明()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哲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析:注意“改革开放”属于实践活动。

答案:B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A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据此回答3~4题。

3.“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解析:A项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项没有弄清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项是错误命题。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11 《论语》十二章★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愠(yùn)逝者(shì)不亦说乎(yuè)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必有我师焉(yān)C.箪(dān)曲肱(gōng)惑(huò)好之者(hǎo)D.三省(xĭng)曾子(zēng)逾矩(yú jŭ)传不习乎(zhuàn)【答案】A【分析】B项罔(wáng)——wăng;C项好之者(hǎo)——hào;D项传不习乎(zhuàn)——chu án;故选A。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C【分析】C项,正确划分应为:择其善者/而从之。

故选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D.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C【分析】A项动词,了解/得到;B项介词,替/动词,当,做;C项连词,表转折;D项顺从/采纳,听从;故选C。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古今异义没有变化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吾日三省吾身C.不舍昼夜D.可以为师矣【答案】C【分析】A项,古义:按时今义:时间;B项,古义:每天今义:太阳;D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故选C。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不亦说乎【答案】D【分析】A项,名词作状语,按时;B项,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D项是通假字。

故选D。

6. 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名师推荐】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至4单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课练课时作业同步练习)

【名师推荐】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至4单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课练课时作业同步练习)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至4单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目录第一单元1.《观潮》2课时2.《走月亮》2课时3.《现代诗两首》2课时4.《繁星》1课时第二单元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课时6.《蝙蝠和雷达》2课时7.《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8.《蝴蝶的家》1课时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2课时10.《爬山虎的脚》2课时11.《蟋蟀的住宅》2课时第四单元12.《盘古开天地》2课时13.《精卫填海》2课时14.《普罗米修斯》2课时15.《女娲补天》1课时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堂作业1.《观潮》第一课时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lónɡ lǒnɡ)霎.时(shà sà)屹立(qǐ yì)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辽阔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

平静宁静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山崩()()人声()()若隐()()1.《观潮》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一、lǒnɡ shàyì dǐnɡ二、潮头逐渐顿时笼罩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四、荡荡地裂鼎沸若现1.《观潮》第二课时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堤( ) 朝( ) 据( ) 粉(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风号浪吼(含有“风”)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2021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训练试卷班级姓名11.≪论语≫十二章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温习)传不习乎(传授)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学而不思则罔(迷感)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回也不改其乐(乐趣)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博学而笃志(坚定)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七十而从.心所欲/择其善者而从.之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D.三军可夺.帅也(改变)5.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堪/其忧6.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兴趣爱好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7.对句中划线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D.传不习乎(传授)8.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填空题9.解释加点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五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1.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师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解析:选B。

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2.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解析:选C。

“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它指真正的文章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

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解析:选D。

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4.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中国建筑体系和其他建筑体系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由木材结构过渡到砖石建筑这条发展途径,中国建筑和其他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

(2)不同的是其他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二、语言运用5.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

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

“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

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

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

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的流连之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凸现三国文化特色,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展现川西民俗文化,体现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

6.把下面的消息缩写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

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奖10月18日下午在荷兰驻华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士吴良镛因其在建筑与文化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成为本年度这一奖项的获得者。

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奖是在荷兰享有极高声望的文化奖项,它的设立旨在奖励全球,特别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文化和发展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和组织,由此鼓励全球的艺术家、思想家进行交流,并通过授予奖项、资助出版、促进宣传和资助艺术作品的制作等途径鼓励文化和发展领域的各种活动。

克劳斯基金会认为,吴良镛不仅了解到传统建筑及现代建筑的价值,还帮助人们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他以其无可估量的贡献而成为对中国现代建筑师产生影响和鼓舞的源泉。

今年80岁的吴良镛,1944年毕业于国立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教授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赴美深造。

他曾任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世界人类居聚学会副主席、主席等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月18日,荷兰重奖清华教授吴良镛。

(或:10月18日,清华教授吴良镛获荷兰重奖。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一筹莫展大张旗鼓舍近求远B.窜改反唇相讥若既若离琼楼玉宇C.厮杀惝恍迷离鉴往知来穷源竟委D.羁绊理曲词穷年高德劭反复无常解析:选A。

B.“若既若离”应为“若即若离”,C.“穷源竟委”应为“穷原竟委”,D.“理曲词穷”应为“理屈词穷”。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的建筑体系。

(2)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3)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

A.独特发掘或/或B.独到发掘和/和C.独到发现或/或D.独特发现和/和解析:选A。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

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或:表选择;和,表并列。

3.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B.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C.多数动物不像蓑鲉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D.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解析:选D。

D句中的“文法”“词汇”应加引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不易折断之可能的。

B.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在木构上不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

C.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D.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惯例,成了法式。

解析:选C。

A项,否定失当,去掉“不易”;B项,语序不当,“不但”和“在木构上”互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惯例”前加“的”。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木德参天: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

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传说中的“应州塔”朝思暮想,寝食难安。

他急于知道塔的情况,每天把它挂在嘴上。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谜。

那时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还没有发现一个,而存世的宋代营造法式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间的辽代木建筑,那会帮助人们抓住中国建筑史中许多重要的关键。

看到木塔实物照片后,更坚定了梁思成亲自拜见木塔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