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PPT课件)
形。 (4)第四段(19—29):讲父亲在法庭上与
敌人作斗争的情形。 (5)第五段(30—33):讲父亲被害后,全
家人异常悲痛的情形。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 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
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 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 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 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 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
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 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 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 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 ,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 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 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 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学习生字词
军阀
读一读
娱乐
张作霖
阎振三
读一读
暂时
侦探
宪兵 严峻
读一读
押下去
李大钊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想一想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写了 哪些内容?
敌人作斗争的情形。 (5)第五段(30—33):讲父亲被害后,全
家人异常悲痛的情形。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 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
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 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 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 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 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
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 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 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 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 ,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 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 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 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学习生字词
军阀
读一读
娱乐
张作霖
阎振三
读一读
暂时
侦探
宪兵 严峻
读一读
押下去
李大钊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想一想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写了 哪些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美课件(共117张PPT)
坚定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对革命高度负责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 将生死置之度外
二、感悟“父亲”形象。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革命者,还是一
位父亲。再次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 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李大钊 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 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 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 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 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工友阎振三 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相照应。
使用前后照应写法有什么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 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
结构梳理
十 开篇介绍父亲的被难日:1927年4月28日
六 年 前 的 回
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这里是对李大钊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他 不为自己辩解,只是介绍家人的情况,尽力 保护家人。“望了望我们”,既是对“我” 的勇敢机智的赞许,也传递出对“我们”的 关爱。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 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 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 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 照应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 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 心情。
一、感悟“英雄”形象。 在你眼中,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
忠于革命
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
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对革命高度负责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 将生死置之度外
二、感悟“父亲”形象。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革命者,还是一
位父亲。再次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 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李大钊 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 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 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 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 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工友阎振三 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相照应。
使用前后照应写法有什么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 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
结构梳理
十 开篇介绍父亲的被难日:1927年4月28日
六 年 前 的 回
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这里是对李大钊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他 不为自己辩解,只是介绍家人的情况,尽力 保护家人。“望了望我们”,既是对“我” 的勇敢机智的赞许,也传递出对“我们”的 关爱。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 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 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 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 照应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 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 心情。
一、感悟“英雄”形象。 在你眼中,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
忠于革命
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课件
谁也不知道,在这辆不起眼的骡车上坐
着的掌柜和账房先生,竟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
国思想界的两个领军人物——
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一路长
谈,一路颠簸,竟然颠出了“南陈北李,相约
建党”的佳话。
返回
拓展二
李大钊的名言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非常沉着 从容镇定。表现出李大钊在法庭上无所
畏惧。
动作描写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望了望我们 父亲对家人的不舍和爱恋。 望了望我们 父亲希望家人化悲痛为力量。
望了望我们 父亲鼓励家人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人物
表现
情感
父亲从被街害上后哭—着—回来家,人手悲里痛欲绝
舅姥爷 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梳理父亲立被刻害感后到家眼人前的蒙不了同一表团现,悲体痛会欲他绝
( 含糊 ):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 满脸横肉 ):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形
容相貌凶恶。 ( 怒气冲冲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件事?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 时间 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 父亲被捕前 、 被捕时 、 在法庭上 、 被害后 这几件事。
返回
课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1.我们应该( 严格 )要求自己,坚决不迟到
不早退。
2.任何有损国格的行为,哪怕很小,都应该
受到( 严厉 )的惩罚。
3.我们应该( 严肃 )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共92张PPT)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工友阎振三被抓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 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 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坚持留在北京
父亲在法庭上被审 时依然镇定、沉着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 的消息
品读课文 第2课时
默读课文,思考: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是通过 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
在文中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 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 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死也不倒下》(节选)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时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第5自然段,父亲的态度和以前 不同,朗读时应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3自然段,语调上扬,重读“粗暴”一词, 表现出敌人的凶狠、残暴。第32自然段,语 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父亲的死给亲人带 来的巨大的悲痛。
方,自成派系的人。 不明确;不清晰。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
写的? 时间顺序
16
28
7
17
1
29
18
30
2
8
31
19
3
9
20
10 11
被捕时 21
32
被害后
33
4
12
22
23
5
被捕前
13
6
24 25
被审时
26
14
15
27
初读课文
按照这个顺序,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
件事?
首尾呼应 永远缅怀 激励后人
品读课文
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 龙去脉更加清楚,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 力。文章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呼 应,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与对父亲 的无限追思。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 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 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坚持留在北京
父亲在法庭上被审 时依然镇定、沉着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 的消息
品读课文 第2课时
默读课文,思考: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是通过 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
在文中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 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 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死也不倒下》(节选)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时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第5自然段,父亲的态度和以前 不同,朗读时应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3自然段,语调上扬,重读“粗暴”一词, 表现出敌人的凶狠、残暴。第32自然段,语 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父亲的死给亲人带 来的巨大的悲痛。
方,自成派系的人。 不明确;不清晰。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
写的? 时间顺序
16
28
7
17
1
29
18
30
2
8
31
19
3
9
20
10 11
被捕时 21
32
被害后
33
4
12
22
23
5
被捕前
13
6
24 25
被审时
26
14
15
27
初读课文
按照这个顺序,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
件事?
首尾呼应 永远缅怀 激励后人
品读课文
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 龙去脉更加清楚,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 力。文章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呼 应,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与对父亲 的无限追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4张PPT)
第30至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我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叫醒又昏过去
第1自然段:主要是采用用回忆和插叙的手法来总起全文,概括全文,因此同学们应当认真领会该段的内容
第8至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这些段落表现出父亲临危不惧、正定自若的英雄气势,显示出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课外书屋
THANKS
谢谢观看
学习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缭乱—混乱
恐怖—恐惧
僻静—安静
含糊—模糊
反义词
含糊—清楚
恐怖—安宁
幼稚—成熟
粗暴—和蔼
Teaching extension
延伸教学
Part 4
相互讨论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回答为什么李大钊烧掉文件?
为什么李大钊先生不离开北京避难?
作者在法庭为什么说自己最大的孩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句析解
课程设计
延伸教学
课文教学
A
B
C
D
目 录
CONTENT
Curriculum desig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设计
Part 1
李大钊时代背景描述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
.
.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让学生理解倒叙写法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第1自然段:主要是采用用回忆和插叙的手法来总起全文,概括全文,因此同学们应当认真领会该段的内容
第8至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这些段落表现出父亲临危不惧、正定自若的英雄气势,显示出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课外书屋
THANKS
谢谢观看
学习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缭乱—混乱
恐怖—恐惧
僻静—安静
含糊—模糊
反义词
含糊—清楚
恐怖—安宁
幼稚—成熟
粗暴—和蔼
Teaching extension
延伸教学
Part 4
相互讨论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回答为什么李大钊烧掉文件?
为什么李大钊先生不离开北京避难?
作者在法庭为什么说自己最大的孩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文句析解
课程设计
延伸教学
课文教学
A
B
C
D
目 录
CONTENT
Curriculum desig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设计
Part 1
李大钊时代背景描述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
.
.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让学生理解倒叙写法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美PPT课件
仿写句子。 “无论……总是……”表示条件关系,我会用它造句。
无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不迟到。
说一说:“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能表现得 那么积极勇敢?
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 “我”看到了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 “我”从父亲那里获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一说: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在女儿眼里
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神态描写:从容镇定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 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法庭上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 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 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 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残暴 )——(残酷) (含糊 )——(模糊) (安宁 )——(安定) (可惜 )——(惋惜) (占据 )——(占领) (坚决 )——(坚定)
三、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回忆” 的近义词是 记忆 ,“十六年前” 指的是 距写文章的1943年16年的1927年。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因为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所以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 面对亲人不忧伤。
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 悲痛为力量
说一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人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忠诚的 革命者;在他女儿的眼里,他又是一 个怎样的父亲呢?读一读画出相应的 句子体会一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课时课件(共25张PPT)
第二件事情(第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 第三件事情(第19—29自然段):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 见面的情景。 第四件事情(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的心情 。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Kǒng bù xiàn bīng hán hú ( 恐怖 )( 馅饼 ) ( 含糊 ) 2.我会辨字组词。 骏( 骏马 ) 瞅(瞅一瞅) 袍( 旗袍 ) 峻( 险峻 ) 锹( 铁锹 ) 抱( 抱着 )
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 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这篇课文是一篇吊唁性的文章,朗读的基调是悲痛的, 语速适中,语气要低沉。 4.小组合作,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让作者永 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课文按照什么 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 写了几件事?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在父亲去世十六周 年时写的,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 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怀念。
作业布置
这一把段生写字出了、嘎优子美机的智语勇句敢、积不累畏起强来敌。、
不怕牺牲的精神
走进作家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 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 回忆》等。
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 在顺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北京坚持 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恐惧,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 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 日被敌人绞死。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Kǒng bù xiàn bīng hán hú ( 恐怖 )( 馅饼 ) ( 含糊 ) 2.我会辨字组词。 骏( 骏马 ) 瞅(瞅一瞅) 袍( 旗袍 ) 峻( 险峻 ) 锹( 铁锹 ) 抱( 抱着 )
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 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这篇课文是一篇吊唁性的文章,朗读的基调是悲痛的, 语速适中,语气要低沉。 4.小组合作,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让作者永 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课文按照什么 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 写了几件事?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在父亲去世十六周 年时写的,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 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怀念。
作业布置
这一把段生写字出了、嘎优子美机的智语勇句敢、积不累畏起强来敌。、
不怕牺牲的精神
走进作家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 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 回忆》等。
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 在顺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北京坚持 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恐惧,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 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 日被敌人绞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课件
理清脉络 再读课文,试着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教师小结
作者是在父亲李大钊去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 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 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 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了我们以前 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课后 收集一下。
理解词语
【军阀】 【尖锐】 【乱蓬蓬】 【会意】 【怒气冲冲】
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声音)高而刺耳。 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 的人。
复习导入
➢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 件事?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被捕前
精读感悟
➢ 快速阅读“被捕前”部分,找出李大钊 说的两句话,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 含的意思。
精读感悟
被捕前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 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被捕前
精读感悟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 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 哪能离开呢?"
父亲的坚决无私 和大无畏精神。
精读感悟
•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 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美教学课件
课后第5题被捕时被捕前忠于革命事业十六年前的回忆结构梳理法庭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被捕时写了敌人的与父亲的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被害后写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形势险恶危险心虚残暴处变不惊镇定沉着无比沉痛忠于革命主题概括拓展延伸李大钊的墓碑上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工友阎振三 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相照应。
使用前后照应写法有什么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 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
结构梳理
十 开篇介绍父亲的被难日:1927年4月28日
六 年 前 的 回
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五 月 的 鲜 花
人物简介
李大钊 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 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 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 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 日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字词学习
我会读
大钊的人物形象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 虚张声势
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来势汹汹
对比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 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从容不迫
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 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 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 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工友阎振三 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相照应。
使用前后照应写法有什么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 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
结构梳理
十 开篇介绍父亲的被难日:1927年4月28日
六 年 前 的 回
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五 月 的 鲜 花
人物简介
李大钊 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 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 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 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 日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字词学习
我会读
大钊的人物形象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 虚张声势
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来势汹汹
对比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 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从容不迫
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 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 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课件
( )——( ) ( )——( ) ( )——( ) ( )——( ) ( )——( ) ( )—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 的回忆》等。
小学语文
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遇难16周年── 李大钊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小学语文
时代背景
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 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 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 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 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4月 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 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小学语文
时代背景
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 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 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 卖国行为。
小学语文
自读交流
hu zhuó
含糊 沉着 幼稚. 避.免 严峻. 瞪.眼
僻.静 瞅.了瞅 皮靴. 魔.鬼 苦刑. 绑.起来
啃.窝头 棉袍. 执.行 啪. 哼.
动笔写一写
哼
左右结构
亨通
刑
这一笔是撇
小学语文
理解词义
含糊: 军阀: 局势: 一拥而入: 会意: 沉着:
小学语文
理解词义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共73张PPT)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 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 手枪,就向外走。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在敌人到来之前早已做
好准备,从容不迫。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 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 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 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 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样革命先驱。
③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李大钊的高尚
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父亲被捕前
了解父亲工作状态—— 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 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 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本文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 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 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 怀念。朗读时,要认真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本文是悼念性 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
语气要低沉些,描写李大钊神 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 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表达了得知父亲遇害的消息后 全家的悲痛心情,读时语气悲 伤凝重,语调低沉。
字词识记
读一读
fá
军阀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 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 手枪,就向外走。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在敌人到来之前早已做
好准备,从容不迫。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 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 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 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 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样革命先驱。
③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李大钊的高尚
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父亲被捕前
了解父亲工作状态—— 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 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 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本文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 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 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 怀念。朗读时,要认真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本文是悼念性 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
语气要低沉些,描写李大钊神 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 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表达了得知父亲遇害的消息后 全家的悲痛心情,读时语气悲 伤凝重,语调低沉。
字词识记
读一读
fá
军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共87张PPT)
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 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 到烈土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 些烈士们说些什么?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 _______的表达方法,我们以前学过 的文章_________ 也采用了这样的表 达方法。
生字生词认读
埋头 军阀 躲避 瞪眼 长靴 魔鬼 受刑 严峻 土匪 残忍 执着 侦探 暂时 捆绑 宪兵
啃骨头 棉袍 啪啪响
阀 里面写紧凑,不要少写撇。 屉 第五笔竖、第六笔竖,第八笔竖折。 魔 广字头的撇是长撇,里面写紧凑,
不要忘写里面的撇折和点。
第2课时
➢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品词析句
➢ 快速阅读“被捕前”部分,找出李大钊 说的两句话,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 所包含的意思。
前后态度的对比:
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 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 的小手枪,就往外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 瞅了瞅父亲。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 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 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
文章里还有几处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来,读一读。
如:“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与前文中的“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相照应。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与前文中的“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相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被捕时(8~18)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言 行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形有势险的恶严、处峻境危态险度,没有向他们讲任
、 何道理。
神
态
想一想,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李大钊的什么
品质,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关注描写人物神态、外貌的语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也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本文第20自然段的外貌描写“乱蓬蓬的 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能够看出李大钊面对敌人的酷刑坚 贞不屈的内心世界和对亲人深沉的爱。
阅读方法
(3)关注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人物的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 体体现。如本文第11自然段中,“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表 现了李大钊临危不乱,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一两处,说说这种写法 的好处。
第6自然段写“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第2自然段“看他把书 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是前后照应的关系。这样写,使事情的来龙去脉 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加突出当时社会局势的险峻。
第5自然段写“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与第20自然段写的“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前一句的“慈祥”表现的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后一句的“慈祥”则表现 的是一位父亲在子女面前,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前 后内容的呼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19张PPT)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叙述了他为挽 救民族危亡而立志从事革命的抱负。他以豪 迈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语言写道:“钊自束 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 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 计。”
3.[革命文化]
红岩英烈王朴
王朴烈士,诞生于重庆一个富商家 ,1946年入党。他通过在 重庆办学发展了700多名党员,还说服母亲变卖家中所有田产,将 所得近2000两黄金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1948年,王朴 因叛徒出卖被关押到白公馆监狱时,儿子诞生才10个月。在家人 做了大量工作后,负责看守的国民党特务答应,只要王朴签字认 错就可以出去。家里也提前给他安排好了,出来后立刻就可以去 香港,但王朴拒绝了。1949年10月28日,重庆解放前夕,王朴被 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年仅28岁。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支架:
分析内容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 了父亲遇害的日期
强化中心 使文章内容结构紧密 加深印象,表达情感
好处
首尾呼应
参考答案: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了首尾呼 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的日 期,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 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冤仇,更加 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 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抓体
写人、写事类
谁?在哪?何时?干什么?结果?来自裁法状物、写景类
外形、性能、用途……
印象最深的事
选择文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谈体会
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谈 结合感受颇深的句子谈
答题模式 印象深刻的事+(事情简述+)分析+体会或感受
参考答案: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这样几件事情:父亲 烧毁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 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 对危险处变不惊;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冷 静;全家得知父亲遇害的消息。
3.[革命文化]
红岩英烈王朴
王朴烈士,诞生于重庆一个富商家 ,1946年入党。他通过在 重庆办学发展了700多名党员,还说服母亲变卖家中所有田产,将 所得近2000两黄金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1948年,王朴 因叛徒出卖被关押到白公馆监狱时,儿子诞生才10个月。在家人 做了大量工作后,负责看守的国民党特务答应,只要王朴签字认 错就可以出去。家里也提前给他安排好了,出来后立刻就可以去 香港,但王朴拒绝了。1949年10月28日,重庆解放前夕,王朴被 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年仅28岁。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支架:
分析内容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 了父亲遇害的日期
强化中心 使文章内容结构紧密 加深印象,表达情感
好处
首尾呼应
参考答案: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了首尾呼 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的日 期,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 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冤仇,更加 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 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抓体
写人、写事类
谁?在哪?何时?干什么?结果?来自裁法状物、写景类
外形、性能、用途……
印象最深的事
选择文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谈体会
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谈 结合感受颇深的句子谈
答题模式 印象深刻的事+(事情简述+)分析+体会或感受
参考答案: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这样几件事情:父亲 烧毁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 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 对危险处变不惊;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冷 静;全家得知父亲遇害的消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共89张PPT)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部分: 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8-17)
第四部分: 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18-29)
第五部分: 得知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30-32)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
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神态描写:从容镇定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 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法庭上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 折磨后依旧坚强。
深入探究——被捕时
总结被捕时父亲的人物形象。
坚定沉着 视死如归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法庭上
找出描写父亲在法庭上的句子。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写出了父亲经历 了敌人的重刑后依旧坚 强的本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部分: 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8-17)
第四部分: 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18-29)
第五部分: 得知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30-32)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
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神态描写:从容镇定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 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法庭上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 折磨后依旧坚强。
深入探究——被捕时
总结被捕时父亲的人物形象。
坚定沉着 视死如归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法庭上
找出描写父亲在法庭上的句子。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写出了父亲经历 了敌人的重刑后依旧坚 强的本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共41张PPT)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222021/7/222021/7/22Jul-2122-Jul-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222021/7/222021/7/22Thursday, July 22, 2021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7/22 2021/7/22Thur sday , July 2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7/222021/7/222021/7/227/22/2021 8:31:41 AM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者。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 但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把革命工作 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 责的精神。
被捕时 :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 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的没有道理 可讲的。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
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十六年了。
前首 后尾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 照 照
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 应 应
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体会写法: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后三自然
段 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
作用: 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
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 在心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
被
被
害
捕
后
时
法庭上
被捕前(2—7) 父亲被捕前仍然留在北京坚持工作。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
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
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
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
哪能离开呢?”
忠于革命
开篇 被捕前
被
被
害
捕
坚贞不屈
开篇 被捕前
被
被
害
捕
后
时
法庭上
被害后(31—33) 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 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 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 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父亲的死给亲人带来的巨大的悲痛。
低声对母亲说:“妈,昨 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 了一下头。
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 年回忆?
自定题目,按照《繁星》(七一)的 句式,仿写诗歌。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冰冷 )的( 雨中 ), ( 大大 )的( 伞下 ), ( 父亲 )的( 背上 )。
分享仿写的诗歌。 深情诵读《繁星》。
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诗歌,读出了诗的 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诗人浓浓的 情感,不仅走近了诗人,也走近了我们自己, 这就是诗的味道。
着我的头。
三、给下列生字组词。
稚(幼稚) 峻(严峻) 瞅(瞅见)
避(躲避) 僻(僻静) 魔(魔鬼)
课后作业
一、了解其他革命先烈的事迹,和同学交流。 二、仿照课文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
赠送以下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1)
含糊 局势 轻易 尖锐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过度
活动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幼稚(zhì) 瞪眼(dènɡ) B.严峻(jùn) 避免(pì)
·
·
·
·
C.皮靴(xuē) 苦刑(xínɡ) D.啃食(kěn) 袍子(páo)
·
·
·
·
军阀 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 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含糊 不明确;不清晰。
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四个阶段来写。 再结合第1自然段,想一想:整篇文章采用了什么
样的记叙方法?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 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这篇文章采了倒叙的描写手法,是作者在父 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来叙述的。
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读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 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写作者永远忘不了父亲 的被难日。
默读课文第2~33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的事情中, 哪些令你印象最深?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为什 么让你印象深刻?
时间顺序 倒叙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 工友阎振三被抓 父亲不顾亲友的劝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 说坚持留在北京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字生词认读
xuē
靴
左中右结构
基本释义 1.靴子。
生字生词认读
mó
魔
基本释义 1.魔鬼:恶~。 2.神秘;奇异:~力。
三
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 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呢?
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从这两部分描写,你认识了一 个怎么样的李大钊?
品析
被
人物语言
捕
前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 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 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做比 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 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②面对敌人, “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恐怖…… 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四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李 大钊同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 印象?
第一课时
目 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课文思路,自主探究
四、内化情感,升华品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 的革命前辈。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 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 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 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 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 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 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 崇高的历史地位。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 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 C. 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 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_______ 的表达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 _________ 也采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
生字生词认读
埋头 军阀 躲避 瞪眼 长靴 魔鬼 受刑 严峻 土匪 残忍 执着 侦探 暂时 捆绑 宪兵
啃骨头 棉袍 啪啪响
生字生词认读
fá
阀
基本释义 指在某一方面有支配
势力的人物、家族或集团。
二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 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这几件事。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 时间顺序写的;主要讲了四件 事: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 上、被难后。
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 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 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作 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 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我们以前学过 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
2.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 习收获。
谢谢观看
体味
被
人物神态
捕
时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 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
忙”行不行?为什么?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 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把“惯有”“严峻”两个词去
掉行不行?为什么?
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 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怎么样的 描写手法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