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院感是指新生儿在医院感染了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症状。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新生儿院感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本文将从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必要性、制度内容、实施方法、监测评估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必要性1.1 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减少院感对新生儿的危害。
1.2 保障医疗安全院感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建立院感制度可以减少院感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医疗安全。
1.3 降低医疗成本院感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建立院感制度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益。
二、制度内容2.1 院感防控流程明确院感防控的流程,包括院感监测、院感报告、院感调查、院感管理等环节。
2.2 院感预防措施建立院感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2.3 院感管理制度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包括院感责任制、院感培训、院感督导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三、实施方法3.1 培训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3.2 定期检查定期对医院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3 强化监督建立院感防控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院感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监测评估4.1 院感监测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院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
4.2 院感评估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3 院感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院感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反馈。
五、改进措施5.1 完善制度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调整院感制度,提高院感防控的效果。
5.2 强化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水平。
5.3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院感防控的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院感防控工作,提高院感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新生儿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科,负责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感染管理人员,负责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第七条新生儿病房应当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感染源传播。
第九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器械的安全使用。
第十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四章监测与报告第十一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确保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登记、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对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导致医院感染发生或者扩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源性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新生儿病房来说,医院感染的危害更加明显,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管理。
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制度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病房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等操作规范的讲解。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2.感染监测和上报制度新生儿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状况。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环境和患儿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3.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新生儿病房的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卫生。
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的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4.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注意病房内的垃圾处理,定时清理和更换垃圾桶,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
另外,要加强对病房隔离区的管理,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隔离观察,防止感染的扩散。
5.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应制定相关的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在病房内应设置洗手设施,并要求父母亲和访客在进入病房之前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严禁患儿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并对父母亲和访客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评价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医院新生儿室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部门,负责接待和照应刚出生的婴儿。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他们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医院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标准,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一、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1.1 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医院新生儿室应制定并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包括手卫生、消毒和清洁、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1.2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对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程序。
1.3 定期评估和更新政策医院应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更新政策和程序,确保其符合最新的标准和指南。
二、环境清洁和消毒2.1 维护清洁环境医院新生儿室应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定期清洁地面、墙壁、家具等,并保持空气流通。
2.2 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医院应选择适合新生儿室使用的消毒剂,确保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2.3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医院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保证消毒效果。
三、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3.1 严格执行器械消毒规定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消毒规定,确保每一次使用前都经过正确的消毒处理。
3.2 定期检测设备医院应定期对新生儿室的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感染。
3.3 建立医疗器械清洁和消毒记录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清洁和消毒记录,记录每一次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情况,以备查证。
四、医护人员个人卫生管理4.1 鼓励医护人员勤洗手医院应鼓励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勤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儿先后,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确保他们在工作时的个人卫生。
4.3 定期体检医院应定期对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健康,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来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五个部分,包括感染预防、消毒与清洁、医护人员培训、病房空气质量管理和感染监测与报告。
一、感染预防:1.1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新生儿前后,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2 新生儿父母的教育:医院应向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感染预防的教育,包括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方法,以及避免带有传染性的疾病接触。
1.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实施隔离措施,避免感染传播给其他新生儿。
二、消毒与清洁:2.1 定期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病房内的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无菌环境。
2.2 床上用品的清洁:床单、毛巾等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确保干净卫生。
2.3 病房的清洁: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和其他表面的清洁,以及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三、医护人员培训:3.1 感染控制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和清洁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2 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培训,学习如何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感染病例,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3.3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医护人员应接受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包括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四、病房空气质量管理:4.1 空气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设备和方法,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
4.2 通风管理:医院应保证病房的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染和积聚。
4.3 空气质量监测:医院应定期对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5.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原因等。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入室须更换室内专用的衣裤、鞋,戴口罩、帽子,并用肥皂液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科室负责人允许不得随意进入,严格控制室内人数,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护士将患儿推出病房,家属隔窗探视。
3.工作人员凡患有传染性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特异性发热疾病、胃肠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4.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并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二)消毒隔离1.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病房、配奶间、沐浴间、治疗室应布局合理,分别设置。
2.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前应先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然后更换新生儿病房专用衣裤及鞋。
3.每张床占地面积很多于3平方米,床间距很多于90厘米。
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很多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4.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阮病毒、多重耐药菌株等)或沾染病的新生儿,要按沾染病的有关划定施行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步伐,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
所用物品必需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织使用,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5.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在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6.新生儿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7.桌面、床、输液架、治疗车,每天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抹布专用,每日清洁拖地2次,拖把专室专用,如疑似污染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
每周彻底擦墙、刷地。
8.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儿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治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新生儿病房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监测、培训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
1.1 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
1.2 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
1.3 制定感染控制手册
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
2.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2 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
2.3 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监测
3.1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3.2 对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
3.3 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库
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培训
4.1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
4.2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4.3 定期举办感染管理知识普及讲座
五、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
5.1 定期评估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5.2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5.3 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
结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新生儿病房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措施,不断监测和培训,持续改进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共同为新生儿的健康努力。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三、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洁、污分开,符合功能流程。
四、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各种监护仪器、婴儿暖箱、蓝光照射箱等保持清洁,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
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按规定使用,过滤网定期清洗,并有记录。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六、严格按照《手卫生管理规范》要求,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七、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先非感染患儿,后感染患儿。
特殊感染(MRSA、VRE等)病儿单独安置,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八、新生儿各种用物专人专用,按规定清洗、消毒或灭菌。
九、诊疗过程中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人体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各种灭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十、严格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及反馈制度》的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
十一、严格按照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十二、按要求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且不得有致病菌检出。
不合格者,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后再次监测,直至合格,确保医疗安全。
十三、严格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运送。
交接登记内容完善、资料保存齐全。
十四、加强对陪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卫生宣教。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儿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防控的原则,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管理。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五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操作和重点人群的安全风险管理。
第三章制度建设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五)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制度;(六)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和评价制度。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第九条新生儿科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婴儿健康和安全。
2、参考文件:《国家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2016 版)》3、内容:3.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管理基础上应本制度要求。
3.2 病房设置3.2.1 病房每组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6 平方米,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2m2(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
3.2.2 病室的空调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室内温度保持24—26℃,湿度以50—60﹪为宜。
3.3 探视制度3.3.1 严格执行规定时间探视,每位产妇每次只允许1—2 位家属探视。
3.3.2 探视者进入母婴同室前应洗净双手,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患者探视。
3.3.3 探视者应遵守医院母婴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公共卫生。
3.3.4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3.4 消毒与隔离3.4.1 母婴同室保持空气流通,早晚开窗通风,必要空气消毒,每次30 分钟。
3.4.2 注意产妇及新生儿的保暖,防止感冒。
3.4.3 产妇喂哺前应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的小毛巾把乳头擦拭干净,然后哺乳,以防致病原微生物经口传播。
母乳在4℃冰箱内存放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3.4.4 床头柜擦拭要求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3.4.5 病室地面湿式清扫每日二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4.6 产妇用的衣服、裤子每天更换,床单、被套原则上每周更换一次,特殊情况及时更换,新生儿均使用一次性尿布。
3.4.7 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无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3.4.8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3.4.9 当发生产妇或新生儿某些疾病时,由查房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决定是否停止哺乳及进行隔离治疗,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及时上报院内感染情况。
3.5 新生儿沐浴间消毒隔离要求3.5.1 婴儿沐浴时,做到浴垫、毛巾、浴巾及治疗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容易感染病原体,因此医院需要建立严格的院感制度,以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安全的护理和治疗。
一、院感制度的标准化管理1.1 制定院感制度的目的和原则:医院应当根据新生儿的特殊情况,制定专门的院感制度,明确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院内感染,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制度的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改进性。
1.2 制度的内容和范围:院感制度应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消毒、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新生儿的隔离管理、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规定。
制度的范围应涵盖整个医院内与新生儿相关的各个环节。
1.3 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医院应当建立院感制度的执行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定期进行院感制度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二、新生儿病房的环境管理2.1 病房的清洁消毒:新生儿病房应当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和空气质量应得到重点关注。
2.2 空气质量的监测:医院应当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空气清新,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3 病房的隔离管理:对于有传染病史或者症状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感染传播给其他新生儿。
三、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3.1 手部消毒的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应当进行手部消毒,采取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和频率,避免细菌通过手部传播给新生儿。
3.2 手套的使用:在接触新生儿时,医护人员应当佩戴干净的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3 定期培训和考核:医院应当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院感意识和手卫生管理水平。
四、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4.1 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
4.2 医疗器械的灭菌保证:对于需要高温灭菌的医疗器械,医院应当建立灭菌设备和过程的监测机制,保证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
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新生儿病房(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病房(室)人处应设置缓冲区,内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罩,患肠炎、病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皮肤有伤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90公分NICU 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4、新生儿视病情洗澡,所用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换勤洗,保持臀部干燥。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通风、或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无菌水。
暖箱停用时,排气孔道要定期擦拭、海绵干式保存。
6、配奶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乳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
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为55~65%;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E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窗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
8、婴儿出院后终末消毒,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枕套、病床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9、疑似患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一、人员管理(一)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
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每次进入新生儿病房的外来工作人员不能超过5人。
(二)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一)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次,每次2小时。
(二)地面每日湿拖2次,先用500g/L含氯消毒剂拖地,再用清水拖地,遇有污染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四)体温计套头一人一用,每日用洁力佳擦拭,一人一用。
(五)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有效期为7天,如超过效期后应更换新氧气湿化瓶,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注射用水。
(六)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清水清洁,患儿出院后或连续住院7天后应对暖箱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并做好登记。
(七)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传染病患儿),用后煮沸消毒。
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单独消毒。
(八)配奶间进行干湿分区,消毒后的奶具放入消毒柜储存,连续24小时未使用应重新煮沸30分钟消毒。
(九)新生儿用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一消毒。
(十)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周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一)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一病室收治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儿,二病室收治病情相对平稳的患儿,三病室收治感染性疾病患儿,感染性疾病患儿予以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二)对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新生儿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
三、新生儿病房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和更衣。
四、设立隔离病房,以隔离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以及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
五、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
如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六、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七、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符合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八、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九、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15-30分钟。
十、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保持桌面、窗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每周大扫除。
十一、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十二、患儿出院后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枕套,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十三、每季度对新生儿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采样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十四、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湿化液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蓝光箱和暖箱一人用后一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通风、紫外线照射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通风、紫外线照射消毒。
槽内的海绵消毒后复用。
暖箱停用时,海绵干式保存。
十六、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部门,负责接待和治疗刚出生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医院新生儿科的感染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一、感染管理团队1.1 医院新生儿科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团队,由感染科医生、护士和卫生管理人员组成。
1.2 感染管理团队应定期进行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对感染管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3 感染管理团队应定期组织感染管理会议,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措施。
二、感染预防措施2.1 医院新生儿科应建立严格的洗手制度,医护人员和访客进入病房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2.2 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2.3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消毒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3.1 医院新生儿科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3.2 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机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3 感染管理团队应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问题,防止感染的扩散。
四、感染控制措施4.1 医院新生儿科应建立感染控制手册,对感染控制措施进行规范和指导。
4.2 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评估,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4.3 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应急预案,对突发感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控制,保障医院新生儿科的安全。
五、感染管理宣教5.1 医院新生儿科应加强感染管理宣教工作,向患者家属和访客宣传感染预防知识。
5.2 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宣教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5.3 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感染管理相关信息和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感染管理意识。
结语:医院新生儿科的感染管理制度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jiānhù)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筑(jiànzhù)布局1、区域相对独立,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应当做好洁污区域分开,功能(gōngnéng)流程合理。
二、人员(rényuán)管理1、根据监护室病人多少(duōshǎo)合理配备医护人员2、监护室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3、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所有人员进入监护室必须更衣、洗手。
发现一人/次医、护人员不更鞋进入监护室者,罚款20元。
主任或护士长不更鞋进入者罚款50元环境管理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2、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治疗台等,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3、地面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4、窗台、墙面定期是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5、监护室内使用的清洁用品英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与其他区域的清洁用品分开放置。
不得混用。
医疗废物分类(fēn lèi)放置不得和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得混放,至少每天两次送出。
四、物品(wùpǐn)管理1、湿化瓶、吸痰瓶应当(yīngdāng)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2、婴儿保温箱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每日更换(gēnhuàn)湿化液,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
每周或遇污染时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雾化器、防护面罩(miànzhào)、体温表、浴巾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管、吸痰管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4、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清洗干净后,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五、隔离措施1、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医疗卫生机构院感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工作,提高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新生儿病室,包括监护室、普通病房和特需病房。
第三条院感医师应当对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工作负总责,并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新生儿病室配备专职院感护士,负责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院感管理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章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组织机构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委员会,制定院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院感管理工作落实,并对院感护士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委员会由医务、护理、感染防控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院感管理工作小组由院感医师、院感护士和新生儿病房负责人组成。
第三章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措施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院感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定期对病房、设备和用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新生儿病室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病房内空气清新和流通顺畅。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院感意识,积极配合院感管理工作。
第四章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院感管理考核机制,对新生儿病室的院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院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院感事件并进行处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第五章新生儿病室院感管理培训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和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院感管理知识培训讲座,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水平。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一个特殊的部门,负责接收和治疗出生不久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他们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清洁、无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2. 范围:适合于所有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和清洁人员。
三、责任和义务1. 医务人员:a. 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执行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消毒剂等。
b. 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c. 定期参加感染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感染管理意识和技能。
d. 及时报告和记录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护理人员:a.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特殊是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和之后。
b. 每日对新生儿进行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记录在案。
c.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清洁和更换床单、衣物等,保持环境清洁。
d. 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e. 及时报告和记录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清洁人员:a.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高风险区域。
b.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
c. 定期对清洁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更换。
四、感染控制措施1. 手卫生:a. 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应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手卫生:i. 接触新生儿之前和之后;ii. 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或者污染的物品后;iii. 手部明显脏污时。
b. 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和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2. 医疗器械使用和处理:a. 新生儿病房应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b.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如分类、清洗、消毒等。
3. 环境清洁和消毒:a. 新生儿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孵化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新生儿病房(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设置缓冲区,内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90公分,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4.新生儿视病情洗澡,所用朴粉、油膏、沐浴液、浴布、治疗用品等,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
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通风、或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无菌水。
温箱停用时,排气孔要定期擦拭、海绵干式保存。
6.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床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
8.婴儿出院后终末消毒,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病床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9.疑似患传染性疾病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病房每日上午开窗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紫外线照射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如病人不能离床,则暂缓照射。
二、病房地板每天两拖两扫,门窗墙壁一周抹一次,(床头柜、床旁桌)每天抹布应一用一消毒,门把手一日抹两次,有污染则用消毒液抹洗。
三、病房卫生间每天清扫两次,洗手池、大小便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洗。
四、病床单在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用消毒液抹床架、床垫、床头柜等。
五、棉被、枕头定期消毒(太阳暴晒或紫外线照射)。
六、清洁卫生制度要落实,护士长定期检查考核。
七、五无:
1、
2、
3、
4、
5、无痰积无蜘蛛网
卫生间大小便器无臭味和尿垢;室内无死角;
地面干操无积水、地面玻璃现本色。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戒指、耳环,注意个人卫生,不着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及离院外出。
2、做病人的卫生宣传,利用黑板报、工休座谈会及结合病例积极宣传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减少陪客防止交叉感染。
3、进行各种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必须使用消毒液和流动水认真洗手。
4、发饭时配餐人员要带帽子、口罩、围裙、袖套,病人用餐前洗手,不能起床的病人送水到床头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
二、环境清洁消毒
1、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保持整洁,每日二扫(地面湿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2、重点科室部门,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分钟或用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3、治疗室,换药室环境应整洁无尘,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三、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化药、注射、换药及穿刺等各项无菌前要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
2、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用一消毒,注射前后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毛巾擦手,注射、抽血使用一次性针筒,用后毁形,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
3、一律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输血器,用后毁形、浸泡消毒处理。
4、无菌持菌镊(钳)、罐每周更换灭菌2次,消毒液的液面应浸泡在无菌持物钳关节上2-3cm处或浸至持物钳的1/3以上。
5、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治疗室应带治疗盘,注射时要用无菌盘。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最好用小包装。
7、溶解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注射器。
8、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二次,置于无菌
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清洁的专柜内,分类按日期顺序存放,标记清楚(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填写完整,有效期6天,霉季4天。
有专人检查,过期物品重新灭菌。
10、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四、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的病人与非感染的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的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病人的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
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及更换污衣物。
3、床单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
用后均须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5、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每天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处理,
干燥保存。
7、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处理措施。
8、引流液、体液等标本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种后排
入下水道。
9、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拖把、抹布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0、垃圾置塑料袋中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