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易混易错专题练习6 易混易错练(六) 生物与环境(带答案)
高三生物易错题(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易错题(生物与环境)5.生物学与环境1.苹果树不应该种植在热带地区。
沙漠地区几乎没有生物物种。
许多鸟在春天交配和繁殖。
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有:a .阳光、水、温度b .温度、水、阳光c .温度、温度、水d .阳光、水、阳光2.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以下关于环境因素对生物体影响的陈述是不正确的()A.在寒冷的冬天,影响鹿群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温度B.在鱼塘中,影响鱼类存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溶解氧含量。
在家鸡中,影响卵巢发育的重要因素是日照时数。
在连续的雨天,影响小麦籽粒灌浆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3。
“大鱼吃小鱼”这句话中的生物因素是()A.b .竞争c .种内斗争d .捕食或种内斗争4.图A和图B是某一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人口A和人口B的个体数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是()A.b .增长和衰退c .稳定和衰退d .稳定和增长5.下图分别显示了A和B人口中女性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为1.0)。
横轴代表年龄,纵轴代表女性人口在所有年龄的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以下描述可以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A.图中黑色部分表示年轻的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会更快。
B.如果a国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是a,人口基数是x,那么y之后的总人口是x +ay C。
如果b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出生率保持不变,那么和平时期的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
d .如果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的生育数量保持不变,出生率将保持不变。
6.根据右图中给出的曲线分析,下面的描述是错误的()..a点是海上捕鱼的最佳时间。
在d点,孢子可以在细菌中形成。
c .在e点,人口增长稳定D.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居住空间基本上没有成为限制人口增长的因素。
7.以下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物种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也是不同的。
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布取决于植物8.下图显示了在一个孤岛上被捕食的两个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
高考生物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生物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细胞为基础,但病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它们只有遗传物质和外壳,没有细胞结构。
此外,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
必修二1.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
被动运输包括扩散、渗透和滤过,而主动运输则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背景运输和囊泡运输。
2.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内。
叶绿体内的葡萄糖和淀粉是植物的主要储存物质,而氧气则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3.动物的呼吸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产生大量能量和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则不需要氧气,产生的能量较少,但会产生乳酸或酒精等有害物质。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层次。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则通过食物链将生产者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能量,而分解者则负责将死亡生物体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使其能够重新进入生态系统。
5.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突然变化,可以是点突变、染色体重组、基因重复等形式。
突变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出现,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6.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许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物质和生物过程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技术。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克隆技术等,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8.生物进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生物进化需要经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动等多个环节,需要耗费长时间和大量的遗传变异,才能逐步形成适应环境的新物种。
9.生物分类是指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过程。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种内有相同或相近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关系,而种间则有明显的差异。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高三生物易错题(生物与环境)
五生物与环境1.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A.阳光、水、温度B.温度、水、阳光C.温度、温度、水D.阳光、水、阳光2.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温度B.鱼塘中,影响鱼类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关键是溶氧含量C.家鸡中,影响卵巢发育的重要因素是日照长短D.连绵阴雨时,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3.“大鱼吃小鱼”这句话所包含的生物因素是()A.捕食 B.竞争 C.种内斗争 D.捕食或种内斗争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5.下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 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 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 , 人口基数为x , 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 +ayC. 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6.根据右图所给曲线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在C点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B.在D点,细菌体内可以形成芽孢C.在E点,种群生长处于稳定期D.在BC段内,生存空间基本上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7.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8.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9.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0.如下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昆虫,次级消费者只有鸟C.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AD.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类获得的总能量为m2,而必有M>m1+m2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12.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4.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 .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 . 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5.某一学者对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如右表格中的数据。
2019年高考生物(人教版)易错题型:生物和环境强化练习卷有答案
生物和环境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2.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3.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培养液不需要经过灭菌B.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C.酵母菌密度过大时,可揭开盖玻片滴加无菌蒸馏水稀释D.血球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答案】D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图甲、图乙、图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1或丙2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C6.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7.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易混易错练习
第三部分|易混易错练易混易错练(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建议用时:30分钟)1.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2.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表明,在调控肝脏葡萄糖和脂类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FAM3A编码一条含224~235个氨基酸的多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肝脏中,O2由肝细胞的细胞膜无糖被一侧扩散到有糖被一侧B.该多肽中的N原子数大于等于氨基酸数,O原子数则等于各氨基酸中O原子数-肽键数C.胰岛素在肝脏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只有水的生成,不消耗水D.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肝细胞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均含有C、H、O、N、P3.下列关于细胞膜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B.参与物质跨膜转运时膜蛋白形状发生变化C.膜蛋白比磷脂在细胞膜中的移动困难D.经核糖体合成到达细胞膜的膜蛋白必需经过高尔基体的分拣4.下列有关真核细胞部分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B.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D.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噬菌体、蓝藻、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性激素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参与C.mRNA与tRNA可通过氢键结合,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若高尔基体被破坏,则赤道板不能形成,细胞不能分裂开来6.(2018·湖北襄阳高三模拟)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第三部分|易混易错练易混易错练(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解析:选C。
2019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7)生物与环境(大纲版)
2019 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 考点 7) 生物与环境(纲领版)1、〔 2017·全国卷Ⅰ· T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对于该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储藏的能量B、多门路利用农作物可提升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和获守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够循环利用,能量绝对不可以循环利用。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实现多级利用,但不是循环利用。
【规范解答】选 C。
流经此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微生物也能利用, A 正确;在此农业生态系统中,因为农作物的多门路利用,能量得以高效利用, B 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都不会循环利用, C 错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中的物质,属于分解者。
2.〔 2017·全国卷Ⅱ· T3〕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构造复杂B、环境条件散布不平均的是形成群落水平构造的原由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丛林中的弱D、植物可经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加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命题立意】本题以生态系统为为基础 , 表达生态系统的成分、构造及功能,主要考察学生对生态系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思路点拨】〔 1〕 .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比一般的生态系统构造简单。
〔2〕 . 水分许多的地方,生态系一致般比较复杂,微生物代谢一般较旺盛。
【规范解答】选 C。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成立的生态系统,人们栽种的各样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构造单调,与农田生态系统对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群落构造也复杂, A 正确;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拥有必定结构的主要原由为: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即环境条件分别不平均造成的, B 项正确;我国南方气温较北方高,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丛林中的强, C 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主假如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需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植物经过呼吸作用开释的二氧化碳又可从头回归大气, D 项正确。
2019年高三生物学习中最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学习中最易犯错的知识点总结易错点 1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都是植物蓝藻 ( 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 ) 属于原核藻类,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易错点 2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1)细菌: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3)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包含酵母菌、霉菌 ( 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 ) 、大型真菌 ( 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 。
易错点 3 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 如常有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 是真核生物 ; 单细胞绿藻 ( 如衣藻 ) 、单细胞真菌 ( 如酵母菌 ) 等都是真核生物。
易错点 4 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 O;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C、H、O、N四种基本元素中,鲜重条件下: O>C>H>N;干重条件下:C>O>N>H,能够用谐音记忆法来记忆:鲜羊( 氧) 干碳。
易错点 5 斐林 ( 班氏 ) 试剂不可以检测所有糖类复原糖可与斐林 ( 班氏 ) 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积淀。
复原糖包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 非复原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能够经过水解生成相应的复原性单糖。
易错点 6 糖类不是细胞中的独一能源物质(1)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大批的化学能,都能够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 CO2和 H2O。
正常状况下,脂肪、蛋白质除正常代谢产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状态或衰老状态下才氧化供能。
(2)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优秀的储能物质,太阳能是最后能量根源 ;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易错点 7 不要认为所有多肽中的肽键数都是氨基酸数-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环状肽,其肽键数 =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 = 水解所需水分子数 =氨基酸个数。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易混易错专题练习6 易混易错练(六) 生物与环境(带答案)
易混易错练(六) 生物与环境(建议用时:30分钟)1.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0.03t N0只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4.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6.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易错点 易混点 判断题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易错点易混点判断题1、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A、正确B、错误答案:A答案解析: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2、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最主要去向是自身呼吸作用消耗A、正确B、错误答案:A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6、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7、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8、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9、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是有害的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0、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不可能再从分解者流向消费者A、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1、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2、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13、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正确B、错误答案:A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4、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15、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1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A、正确B、错误答案:A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7、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B、错误答案:A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8、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9、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A、正确B、错误答案:B答案解析: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极苔原,动物多样性依次减少,动物数量易变性依次加大,冬眠动物数量依次增加。
2019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大题高分练:大题1题多练6 生物与环境
大题1题多练六生物与环境1.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元素的吸收量及pH>8时它们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该湖中直接决定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2)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
(3)假设该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只存在鲤鱼、沼虾、藻类,鲤鱼体长在4.2 cm时,鲤鱼增加24 kg,则最少需要藻类kg。
(4)藻类产生的藻毒素的毒力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口恶英,目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发生基因突变。
(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可以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N、P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如下:①治理P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理由是。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题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 cm,理由是此时。
2.(2018湖南娄底模拟,34)某草地生态系统简化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
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第营养级。
(2)假设该草地由弃耕农田演变而来,这种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3)人们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地上的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将会(填“偏高”“不受影响”或“偏低”)。
(4)在该生态系统中,假设草经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为7.5×104 J/(m2·a),昆虫获得1.6×103J/(m2·a),蜗牛获得7.0×102 J/(m2·a),野兔获得3.45×103 J/(m2·a),鼠获得3.25×103J/(m2·a),那么,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2019高考题易错纠错:专题15生物和环境
2019高考题易错纠错:专题15生物和环境专题15 生物和环境易错点1 对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生长曲线理解不透彻1.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乙所示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甲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乙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甲中的a特征【错因分析】对种群的“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含义、环境容纳量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都易出现问题。
【试题解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2、分析题图:图甲中,a是性别比例;b是年龄组成;c是种群密度;图乙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反之,种群密度下降。
图甲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数量,A错误;性别比例可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可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图甲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图乙中开始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一段时间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所以图乙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C正确;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甲中的a性别比例特征,如大肠杆菌菌落,D 正确。
【参考答案】A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项目“J”型增长 “S”型增长 前提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现实状态:食物和空间有限、气候多变、存在敌害 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有无K 值无K 值有K 值 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模型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2.K 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 、B 、C 、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2值。
高中生物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集合(含答案)
高中生物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集合(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常考考点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
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C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C2.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有关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C.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D.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9∶3∶3∶l3.右图A、B是某种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A细胞内有染色体8条,B细胞内两个染色体组C.A细胞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D.B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直接与卵子结合4.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D.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5.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4种配子。
D.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2019年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训练二(含答案)
易错知识专项训练(第2次)持续更新……第一部分:易错知识点专项训练1、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2、酶和ATP的合成都不在细胞核中进行,但都受基因控制( )3、某DNA上的M基因发生突变,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与原M基因相比,突变后的M基因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4、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因工业的发展引起桦尺蠖生存环境的黑化,导致种群中S基因频率由5%上升到95%以上,当桦尺蠖种群S基因频率为50%时,种群中Ss个体所占比例应为50%( )5、基因表达过程中,因密码子只有61种,故最多需要61种转运RNA参与( )6、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7、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8、酶应该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条件下保存( )9、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 )10、联会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无关( )11、细胞中结合水失去后仍可保持活性( )12、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缺失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3、培育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都需要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14、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15、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16、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钙离子的含量过高就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17、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糖丰富且近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18、蛋白质中的S元素一定存在于侧链基团( )19、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是因为脂肪中含有更多的碳原子( )20、油料植物的种子在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 )21、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可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2、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按相同排列方式形成多聚体( )23、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24、溶酶体能储存和合成多种酸性水解酶( )25、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允许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 )26、核仁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 )27、细胞间可通过形成信息传递的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28、台盼蓝和健那绿都可用于鉴定细胞的死活( )29、真核细胞中有由纤维素网架构成的基本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0、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31、真核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32、HIV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增殖过程都相同( )33、所有氨基酸都可以由多种不同的tRNA转运( )34、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也可能有酶的生成()35、脂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量小于产生CO2的量( )36、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37、无氧呼吸时有机物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38、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无氧呼吸提供ATP( )39、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时02的消耗量与CO2的产生量相等可判断细胞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40、叶绿体内膜折叠形成类囊体极大的增大了膜面积,利用光合色素和有关酶的附着( )41、恩格尔曼不但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还证明了光合作用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 )42、给植物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无机盐,还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CO2与能量( )43、光合作用产生的ATP能够直接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4、某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两个细胞核( )45、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46、杂合子(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所致( )47、若雌性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体积均等,则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48、合成蛋白质时,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49、禁止近亲结婚可显著降低多指的发病率( )50、所有遗传病都能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来检测( )参考答案:01-05:×××××0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6(共6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判断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随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2 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3 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4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
()5 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6 引入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7 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并提高其K值。
()8 在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9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10 气温升高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1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单一性的。
()12 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14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15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16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17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8 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19草原群落中的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
()20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21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2 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23 一处深海热泉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4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25 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
()26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高考:生物经典易混、易错点60问
2019高考:生物经典易混、易错点60问依考试说明及近几年高考试卷分析可知,高考试卷的选题会越来越体现以能力立意为主这一点。
但任何能力的体现都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
临近考前,教与学都应回归到基础。
经过多年的高考指导过程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上的易混、易错之处有着共同的地方。
现以问题形式小结如下:1.植物、动物都有应激性和反射吗?+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3.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4.真核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核、线粒体吗?5.原核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吗?6.真核细胞不能完成无相应细胞器的功能,但原核细胞则不一样。
例: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为何还能有氧呼吸、光合作用?7.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何种结构?8.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赤道板吗?HD9.“病毒、硝化细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哪种?”的提法对吗?10.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在间期吗?11.高分子化合物与高级磷酸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13.人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还是消化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哪里?14.干种子、冬眠的动物是否进行代谢?15.暗反应、细胞呼吸在光下是否进行?16.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异化作用等同于细胞呼吸吗? 17.渗透作用概念中的“浓度”如何理解?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吗?18.结构蛋白质就是储存形式的蛋白质吗?脱氨基作用直接产生尿素吗?19.什么叫化能合成作用?20.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吗?2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生长素过程是否需光?单侧光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22.兴奋能由细胞体传向轴突吗?2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后天性行为有哪些?24.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一种吗?25.利用克隆、试管婴儿技术来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26.胚的发育、幼苗的形式(即,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来自何处?27.由马铃薯的“芽眼”长成苗的过程属于出芽生殖吗?以水稻、小麦种子进行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28.极核、核体有何区别?29.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有哪些?30.囊胚与胚囊有何区别?31.胚孑L与珠孔有何区别?32.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氨基酸数:DNA中的碱基数,为何是l:6,而不是l:3?33.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基因、DNA单链的关系如何? 34.基因组成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所产生的精子有几种? 35.同一胚珠内极核与卵细胞基因组成关系如何?与它们结合的两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关系如何?该胚珠所形成的种子中,胚与胚乳基因组成关系如何?一果实中可否形成不同的种子?36.F2中的新类型(重组型)个体指的是什么?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指什么?37.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有何区别?38.生长素能让染色体加倍吗?秋水仙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吗?它们的变异能否遗传(变异都可遗传?)?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与生长激素一样吗?39.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中携带者的几率是2/4,还是2/3?40.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有何区别?41.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吗?一种密码子只(都)对应一种氨基酸吗?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的tRNA转动吗?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吗?42.如何判断显、隐性?43.如何证明等位基因的分离?44.人的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吗?精子中有x染色体吗?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过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吗?45.三种可遗传变异来源发生的条件如何?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吗?46.由基因型、细胞染色体图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47.单倍体就是一倍体吗?48.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的不同变异个体被环境所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易错练(六) 生物与环境
(建议用时:30分钟)
1.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0.03t N0
只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
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
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4.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6.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如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真菌与优质牧草甲是共生关系,与劣质牧草乙是寄生关系
B.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后的平均值
C.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是因变量
易混易错练(六) 生物与环境
1.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3周时就达到K值了,A错误;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更少了,所以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均为“S”型增长曲线,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数量在一直上升,所以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2.解析:选A。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1+0.03)t N0只,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D错误。
3.解析:选B。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X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至稳定,伴随着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可能为捕食关系;物种X吃掉的可能大多是鼠种群中年老、病弱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鼠种群的发展,两种生物共同进化;由表中数量信息知,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第5年后,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4.解析:选A。
首先分析出鲈鱼以鱼a、鱼b两种小型土著鱼为食,且鲈鱼与土著鱼属于不同种生物;再依据食物链的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总量变化。
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项错误;依据食物链的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总量变化: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总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则为先减少后增加,C、D两项错误。
5.解析:选C。
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即摄入1公斤草的能量,但摄入的能量并没有全部都流入兔子体内,其粪便的能量没有流入其体内,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6.解析:选A。
根据题意,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故真菌与优质牧草甲和劣质牧草乙均是共生关系;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后的平均值;图中显示,接种菌根真菌后物种丰富度增加,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因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