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区县经济,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富强、农民富裕的必然道路,实现县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关的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农村的联动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农村;规划建设引言长期以来,由城乡分割体制和政策形成的城乡体制、机制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系列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

无论推行刺激需求的短期政策,还是确保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都必须立足于调整城乡关系、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矫正带有城市偏向的政策体制,构建城乡行统一大市场,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区县经济,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富强、农民富裕的必然道路,2010年以来,方城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切实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规划、扎实运作、强力推进,投入各类资金1.8亿元,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1个,共有1600户农民进行社区建房,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可实现500户农民入住。

与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关的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农村建设,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本县城镇、农村的联动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乡一体化战略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1将乡村规划建设同城镇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和服务延伸至农村,有利于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机制。

1.2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传统陋习和封建迷信,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农民素质的综合提高。

1.3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条件,营造农村发展新环境,通过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出行难、饮水难、读书难等实际问题,也是进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提。

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发展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整个农村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在当前国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农村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关系呢?首先,农村社区发展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农村社区,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基石。

农村社区发展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的发展和改变。

只有让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其次,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密不可分。

新型农村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等理念,这些都需要农村社区发展来支撑和实现。

只有让农村社区蓬勃发展起来,才能真正推动新型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农村社区发展,应该注重规划引领。

规划是农村社区发展的第一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区发展的长远目标。

规划应该把农村社区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人文特色等因素充分考虑,找准农村社区发展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农村社区发展,需要注重产业支撑。

产业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农村社区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开拓市场销售等方式,推动农村社区产业的蓬勃发展。

农村社区发展,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保障,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可以通过修建道路、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加强通讯网络建设等方式,提升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农村社区发展,需要注重公共服务建设。

公共服务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让农村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可以通过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培训场所等方式,提升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社区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农村社区发展可持续。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地区本 身上 解决此 问题 , 即农村新型社 区的 建设 。本 文正是基 于我 国农村现阶段的基本状况 , 结合我 国农村政策探讨可行性的建设 方案。 【 关键 词】 城 乡; 新 型; 农村社 区; 发展 人类生存 空间由农村 向城市 的过渡 、 劳动性质 由农 民向工人 的转 换. 都是工业革命及其工业化扩展的结果。我国 目 前 已经进入 了城乡 体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虽然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 , 但也存 在许多 的社会经济 问题 . 如果处 理不当不但会 影响社会稳 定 . 严重时 还会破坏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是党中央 、 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 内 容. 是社会稳定和 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 对于中国的贫富差距 , 尽 管中 外 的统计结 果各不相 同. 但几 乎没有人否认 , 中国已经步入了全世界 贫 富差距 最大的 国家之列 。随着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 的不断扩大 , 人们 比任何 时候都更迫切关注 民生 问题, 迫切要求加快解决贫 困地 区农民 增 收问题 。 在后危机时代 , 政府应寻求突破 , 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 距. 把建设新型农村社 区和城市化进程 结合起来 . 把促进非农 就业和 加速城镇 化步伐 相联系 , 用工业化 、 城镇化 、 市场化解决新 型农 村社区 建设 问题 . 逐 步形成 城乡一体 化进程 中新 型农村社 区发 展模式 良性发 展的格局
2 城 乡一 体 化 进 程 中农 村 社 区 建 设 的基 本 思路 及 方 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农村社 区建设难度加大 . 成为我 国城 乡一体化进程 中经济 运行 值 得 重视 的问题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人 口不断 向城镇集聚 的经济社会过 解决 “ 三农 ” 问题 . 必须从农村本身挖掘 出路 . 突破 口就是加速农村 近几年来 . 我国耕地和粮食播 种面积虽 然有所减少 . 自然灾害频 程 繁发生 . 但粮食总产量仍然呈增长态势。 与此形成鲜 明对照的是 , 农 民 城镇化进程 . 即建设农 村社 区. 寻找促进农村经 济向城镇经济 靠拢 的 并没有 因粮 食丰收而增收 . 相反 出现收入 下降趋势 . 出现了粮食增产 模式。 当前 . 全 国约有 6 0 %的人 口在农村 . 使“ 大 中国、 小市场” 的矛盾突 不增价 . 农 民增产不增收 的“ 丰收悖论” 现象 。 此外 , 贫困地区农 村市场 发育滞后 .其建设和发展远 远落后 于城市市场 和发达 地 区的平 均水 出, 拖住了“ 扩大 内需” 刺激 国民经济增 长的后腿 。如果能够营造适 当 平. 城 乡收入差距 逐步拉 大 , 农村 消费 比逐 年下 降 , 农 民增 收 日益困 的制度环境 . 借农 村社 区这块 市场需求来推 动农业生产 , 应 该可 以走 难。 出长期 以来 的农业发展 困境 . 1 城镇化进程 中的农村社 区建设趋势分析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 阔的国家 . 东西 部的 自 然情 况不 同. 经 济发展 2 般说来. 影响城镇化进程 的两个直接 因素一为经济增长, 一 为收 基础不同 . 不 同地域 的农 民在收入 上存 在差距 . 既有 自然条件 的原 因 和历史的原因 . 也存 在现有的制度性 困境 。 针对影 响农 民收入 的因素 , 入 分配 。假定其他 因素不变, 经济增长则贫 困减少; 收入不均等加剧 则 至于在二者不 同变化组合的条件下贫困率最终趋向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 究 . 得出的主要结论 有农 村基础设施建 贫困发 生率提 高 设滞后 、 产权不明晰 、 农村税费改革相对失效 、 农 业所特有的地方性 收 何方. 取决于二者之 间哪一 种变动产生的作用更强烈 中国经济在历 费等是导致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应该看到 , 近年来农 民增 经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 . 由改革 释放 出来 的效率改善 因素已成为常规 收 的难度不 断加 大 . 固然有许 多原因 . 但从 主观上说还 在于各级政府 条件 . 增长的速度正在减缓。 在这种情况下 , 降低收人分配不均等程度 对于减少贫 困就越发 重要 可是改革开放 以来 . 收入再 分配恰恰是政 对“ 三农” 问题重视不够 造成农 民社 区建设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解决新型农村社 区建 府经济改革的薄弱环节。因此, 未来几年的贫困变化趋 势, 将在很大程 设 的途径也应 当是多渠道 的 综合 以上农 民收入结构和增长源泉的变 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收入分配改革 化可 以得知 . 目 前农村村庄分散建设仍是农村社 区建设 的重要 组成部 2 . 2 现阶段农村社 区建设的问题分析 我 国是一个 幅员辽 阔的国家 . 东西部 的 自然禀赋不 同 . 经济发 展 分. 但 其重要性逐渐减弱 . 而大型农村社 区建设特 别是新型农 村社 区 在 城乡一体化 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 农村社 区建设 由过 去主要依赖农 基础不 同 . 不同地域 的农 民在收入上存在 差距 , 既有 自然条件 的原 因 业收入转 变为主要依赖 工资性 收入 . 农村社 区建设 的源泉发生 了本质 和历史 的原 因 , 也存在现有 的制度性 困境 。 近年来 , 我 国贫困地区农 民 充分地暴露 出一个深层次 的本质问题 , 这就 变化 因此 . 加快城 乡一体化进程拉短城乡收入差距 的同时, 着 眼于新 收入 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 型农村基础社 区建设 . 缩短农村 地区同城镇之 间在基 础设施等各个方 是我国整个 国民经济 的发展 战略 .长时期地 向着工业 和城市倾 斜 , 重 视城市建设 而轻视农业地 区社 区建设 . 导致农业社 区的发展滞后 。 面的差距 。 2 . 3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的现象分 析 1 . I 现状预计突破的重点 实现农村社 区的可持续发展 , 对于缩小城乡收入 、 消费差距 , 启 动 农村地区社区建设难 的主要 表现为: 两少 、 两增 大。 两缓 即农村社 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减少。两增大 即同城镇居 农村发展和扩大 内需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 本课 题的重点是突破以往 区建设速度减少 、 发达地 区社 区建设的差距增大。 在农 民社 区建设方面缺乏针对性 的做法 , 尝试用实证 调研手段 , 选 择 民、 . 4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难 的主要原因 合 适的调研 对象 . 进行客观 、 写实 的描述 , 以准确 把握农村 发展 的特 2 色. 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 产业 化 的研究 。 进而确定具 有地域特 色的农 是农村 地区大部分 基础条件差 、 基础设施落后 : 二是人 口素质 三是 国家对贫 困地区的投入 少 : 四是市场饱 和 、 竞争无 序 ; 业 现代化 路径 . 以农村发展 、 农业转型 、 农 民富裕实现经 济社会的可持 普遍 不高 : 五是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困难 : 六 是社会服务体 系不够完善 、 政府职 续发展 。

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功能及建设路径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功能及建设路径研究

动藩 简 ] 邦9- , 南人 士 阳范院治公管学讲, 方: 政分。 费 简 乔 (0。河 阳, , 师学政与共理院师 究向 共策析 [ 介 成 - 南 硕 南 作 者 1) 8, 男 研 公
X N ING ST E F R I JA AT A MS E ON C OMY 11
概念 , 是农 村发展 的新 方 向和新 思路 。 目前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尚处于一 个探 索 、 实验 的 阶段 , 人们
对其认 识 尚不统 一 。 因此 , 应在 科 学界 定新 型农村 社 区涵 义的基础 上 , 确把握 其促进 发展 、 我们 准 改善服 务 、 增进 利益 、 合 资源的 功能 定位 , 整 通过科 学规 划建 设方 案 、 立 多元 化的 资金 投入 机制 、 建 加 强政 策 宣传和 制度创 新等路 径 , 快推进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 。 加 [ 关键 词 】 型农村 社 区 新 建设 统筹城 乡 城 乡一 体化
新 型农 村 社 区是 在统 筹 城 乡 发展 、 推进 城 乡

什 么 是社 区? “ ” 社 是指 相 互 有联 系 、 某些 有 共 同特 征 的人 群 ,区 ” “ 是指 一 定 的地 域 范 围 。所 以 ,社 区 ” 以说 是 相 互 有 联 系 、 某 些 共 同特 “ 可 有 征 的人 群共 同居 住 的一定 的区域 。德 国社 会学 家 滕 尼 斯 于 18 8 1年 首 先 使用 “ 区 ” 一 名 词 , 社 这 当
准确把握其功能 , 深入探索其建设路径具有重要 意义 。


新型 农 村社 区 的涵 义
( ) 型农 村 社 区首 先是 一个 社 区, 有社 一 新 具
区的基本 属性 和特 征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一、前言在全球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农村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

城市化的加速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由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方向,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围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以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2.1 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中国政府提出城乡一体化战略,意在解决空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实施,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平衡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和谐。

2.2 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农村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其主要的目标包括:•构建现代化天然村庄和宜居乡村社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和城乡人居环境协调发展。

2.3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建设和民主自治。

产业发展方面,需要与农村基层实际相结合,共同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人居环境卫生方面,需要注重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系统;民主自治方面,需要通过选举和产生典型等活动,培养担当民主自治重任的村干部。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3.1 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资源压力城市化加速,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不同的资源压力,包括食品、水资源和土地等,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3.2 农业产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当前,中国农村仍然面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3.3 建设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的探索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的探索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的探索作者:王敏杰刘坤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8期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依托新镇区建设,规划建设了大量动迁农民集中居住的动迁社区。

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新型动迁社区。

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和推进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分析新型动迁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动迁社区社区管理社区是体现民生、联系民生最突出最直接最具体的地方,政府关于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体现在社区、反映在社区。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区居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明显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

面对社区规模扩大、外来人口增多、社区文化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动迁社区是开发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在开发的过程中,依托新镇区建设,规划建设了大量动迁农民集中居住的动迁社区。

这一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型社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本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赋予镇管村传统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新型动迁社区,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和推进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

一、新型动迁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较早步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从而也较早遇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在1994年开发之初,共有5个镇132个行政村。

园区开发建设十多年来,经历了大发展、大动迁、大建设,现有三个镇—娄葑镇、唯亭镇和胜浦镇,共计33个社区,33个党支部。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作者:薛保社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8期【摘要】新型农村社区是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但思想认识不足、建设规划不合理、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只有统筹考虑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资金、政策、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措施,才能确保社区建设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对策建议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急剧转型,也出现了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相对滞后并存,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等一系列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和农民面临的问题,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作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

自此,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并迅速成为各地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同时,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新型农村社区及其功能定位关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看法也不一致。

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各地实践,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内涵可理解为: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按照统一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总体目标应该是农、工、商、服多业融合,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向城镇趋同,最终融入城镇或形成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生态社区。

但就现阶段而言,新型农村社区既不同于原来的村(行政村或自然村)也不同于现在的城市社区,其主要功能定位是:(一)复合的管理功能。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张馨月(四川中城智建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从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错误认知,如对组建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和程序没有明确规定,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并且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等问题,本文对农村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今后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建设;服务1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1.1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建设的重点,农村建设发生了重大改变。

但是长期受到城乡结构的影响,城市和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城市和农村居民待遇有很大不同,各种不公正的情况时常发生。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采取了很多重大措施,从而提高了农""""""""""""""""""""""""监督管理机制,使营林造林工作获得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对提供林木生产资源的森林加强资源检测。

通过科学指导营林造林工作为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重要的思路。

2.3加强人才培养在林业工程实际发展过程中,技术力量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

只有对营林造林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才能实现林业工程环保效益的充分发挥-因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对林业工程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强重视,强化营林造林人才培养工作,同时为营林造林工作投入充足的科研资金,对相关从业人员积极鼓励,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进而保证林业工程营林造林工作获得充足的技术支持营林造林是一项对技术人员专业性以及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只有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高,才能够有效提升自身设计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完成高效的林业设计。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科学规划 、合理布 局是农村社 区建设 的首要 工作 , 民政部在 《 全 国农村社 区建设实验县 ( 市、区 )工作实 施 方案 》中要 求 各地 “ 按照 地域 相近 、规模适 应 、群
众 自愿 的原 则,科 学界 定农 村社 区 的区域 范围 ,明确
在 农 村 社 区建 设 工 作 中,缩 小 城 乡之 间 收 入 差
3 . 参 与农村 社 区建 设 的主体 比较单 一,未形成 多 营性 组织 ,二者职 能应 明确 划分 ,防止 出现 推诿 扯皮 现象 ;在 社区 与上级 政府 的关 系上 ,应 明确 由镇 街道 统一 领导 协调各 个农 村社 区服 务 中心 ,并 负责 日常管
方参与 的态势
部分农 民群 众 受 自身素质 的影响 ,对 农村 社 区建 理 、统筹 经费使 用和 人员 配备 ,基层 政府 与职 能部 门
二、农村社 区建设 中存在 的突 出问题 1 . 发展步伐不一致 ,各农村社 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社区服务 中心在建设过程 中,由于标准有高有低 ,
农 村 的 劳 动 力和 资源 优 势 ,利用 各 自的优 势 ,吸 引
企业 到农 村担 任龙 头企业 ,带动农 村经 济结 构调 整 ,
村 社 区建设 存在 着制 度建设 不健 全、资 金投 入不 足导 失等问题 。 因此 , 我们应 当在城 乡一体化 的推动进程 中, 深化推进农村社 区的改革和创新 ,努力建 设管理建设 、 服务完善、 , 文明祥和的新型社 区。 关键 词:城 乡一体 化 农村社 区 社 区建设
些 资源 建设成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与 提升 农 民文化素 质
的思想文化 阵地 。同时组织科技人 员、利用远教 、宣传
3 . 继续加大投入 ,建立 多元化 的投入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1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1.1村民思想问题通过对菏泽市11个县区的调查,发现未建村庄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问题,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意识形态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村民认为,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平房里,院子大,空间大,面积大。

如果住到楼房里,居住面积减少,不方便生活。

而且农业机械和工具无处放置,鸡和羊无处饲养,玉米和棉花无地晾晒,不适于农村生活。

2)政策宣传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村民不了解新型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对政策解读不到位,未能科学指导村民,导致村民投诉或抵制。

3)补偿标准问题。

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相比,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较低。

拆迁后,需要额外支付资金才能获得拆迁安置房,尤其老年人因收入低而感到压力很大。

4)收入保障问题。

一些村民认为,搬迁价格较高,还要支付物业费。

搬入楼房后,生活费用上涨,影响生活水平。

保障村民收入是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

5)施工质量问题。

一些安置房不达标,不符合村民的期望[3]。

1.2生产生活保障问题1)产业问题。

产业发展是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新型社区建成后,村民需要上楼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生产方式的改变。

保证村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对产业园区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振兴是新型社区发展的新动力,是推动新型社区建设的关键力量。

因此,必须同时规划设计新型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周边村民就业,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2)利益问题。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穷则思变,这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以实施和推进。

为什么困难?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禁止损害村民利益,让利于民。

3)财政问题。

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资金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确定了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城市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城市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案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结构变动。

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加、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旨在实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社区的转型升级。

而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难题、农民素质培养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等。

需要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关注和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办事处作为国家一级 政府 ,是 国家政权组织 ,体现 国
家利益 ,不能体现社 区居民的 自治权利 。沈 阳市城市
社 区建设按照有利于政府管 理、有利于社 区 自治 、有
利于利用社 区资源的原则 ,将全市原有 的2 7 0 0 多个居
民委员会重组为 1 2 7 7 个新型社区。江汉 区则按照户数 在1 0 0 f - - 3 0 0 0 户之间的规模 ,将全 区2 2 7 个居委会调


城 乡社 区的 地域 范 围 、特征 比较
关于农村社 区建设范畴与边界 的界定 ,《 全国农村
社 区建设实验 县 ( 市 、区)工作 实施方案 》中指出 : “ 按照地域相近 、规模适度、群众 自愿的原则 ,科学界 定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明确农村社 区的定位 ” 。各地 在推进农村 社区建设 中根据各 自的实际将农 村社 区定 位在不同的范围。江西省在农村社区建设 中从发挥村 民志愿者协会 的作用 出发将农村社 区定位于以 自然村
农 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的需要 ,将城 乡社 区进行 比较 ,不仅 为二者发展提供相互借鉴作用 ,而且能够更广泛地 带动以城带 乡、城 乡一体化进程 中的农村社 区建设。
【 关键词】城 乡一体化
农村社区 城 市社 区 比较研 究
【 中图分类号】F 1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4 7 ( 2 O 1 3 ) 1 2 一 ( ) O 7 0 一 O 2
村 ,约 1 5 0 0 户居 民,社区服务 中心设立在一个交通 比
会资源匮乏 ,不利于发挥社 区资源整合能力 ;而街道
较便 利的村庄 ,服务相邻 的几个村 ,服务半径一般掌 握在两公里 以内 ;青 岛胶南市与南京市在农村社 区建 设中将农村社区定位在建制村 ( 村委会)这一层面 。 在城 乡社 区建设 中 ,由于全 国各地 区情况不一 , 各地根据社区所涵 盖的地域范 围在城乡社 区建设 中形 成 了不 同建设模 式。在城 市社 区建设 中,根据城市社 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 ,将城市街道 与居 民委员会作 为城 市社 区边界定位的基础。在农村社 区建设 中 ,行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密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密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密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7.28•【字号】新密政办〔2016〕32号•【施行日期】2016.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密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新密政办〔2016〕32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新密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7月28日新密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及省委城市工作会议、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郑政办〔2016〕41号)精神,坚定不移、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持续深入地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新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把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准确把握新密发展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按照“一城一区、四市镇、多点”的空间布局,把“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升新密城乡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主要目标——城乡发展战略格局形成。

“一城一区、四市镇、多点”空间布局更加优化,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强调城乡社会的有机融合和整合,更多地涉及土地利用、产业支撑、农民权益等多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1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毕于建等认为,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合村并点的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以村委会为农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便于镇街指导,便于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社区建设与管理,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杨世松指出,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村庄界限,把2个或2个以上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期限内搬迁合并,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自发形成的“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叫。

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农民作为社区建设主体,并包括市场、政府、非政府组织多元参与的,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2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基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就得不到有效遏制,两化成果难以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甚至导致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

城乡一体化是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市和乡村统筹规划,综合开发,使整个社会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发展战略,需要农村和城市两轮驱动。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

一、城乡融合发展背景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发展模式。

这一发展模式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提升农村地区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

同时,融合发展也能够促进农村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农村社会文化建设。

三、社区治理体系的意义社区治理体系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依法治理,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对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区参与与治理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可以通过居民议事会、社区志愿者等形式实现,让居民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政府角色转变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政府应当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统治者”转变为“公共服务者”。

政府应积极履行监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

六、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构建社区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法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责,规范社区治理行为,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七、社区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社区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应当具有灵活性,并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

要注重底层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实现社区治理的科学决策与顺畅运转。

八、社区治理体系的共建共享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应当加强协作,共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

九、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探索推行基层民主,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引入新技术手段等,以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和满意度。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 o f ur r l a s o c i l a e c o n o my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u t a l s o t l l e e f e c i t v e or f m t o b u i l d a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a n d r e a l i z e r u r l a we l l — o f s o c i e y.Re t s e a r c h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i f s c a l c a p a c i t y , p i l o t e x p e ie r n c e a n d f a r me s w r i l l a l e he t ma i n p o w e r o f he t n e w yp t e r u r l a c o mmu n i y t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撑力 强 有力 且持续 的资金支持和 不 断完善 的政 策保 障是 5 0年代 中期 , 美国学者 G . A . 希莱里在分析 、 比较 一些社 区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的有效支撑力。我 国 2 0 1 2年经济 总量 涵 义的概述 的研 究中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地域 、 共 同的纽带 约 5 2万亿元 , 跃居世界第二位 。财政收入 l 1 . 7万亿元 , 用 以及社会 交往是 构成社 区概 念必不可少的要素。可见 , 社 于“ 三农” 的投入达到 4 . 4 7万亿元 , 年均增 长 2 3 %。近年来 三农 ” 的财政投入 , 为新型农村社 区建 设 区 的概 述涉及 到地理要素 、 经济要 素、 社 会要素 以及社会 我国不断加大对 “ 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 心理要 素等 方面 , 它通指 生活在 同一地理 区域 内, 具有共 提供 了强大 的经济后盾。近几 年 , 快增长。2 0 1 2年河 南省经 济总量稳居全 国第 五位 , 生产 总 同意识、 共 同利 益和共 同特征 且相互联 系的社会 群体 。 值 2 9 8 1 0 . 1 4亿元 , 同 比增长 1 O . 1 %, 经济增速高 出全 国2 - 3 新型农村社 区是指在统筹 城乡发展 、 推 进城 乡一体化 总收入达 3 2 8 2 . 8亿元 , 的背景下 , 为整合社会 资源、 促进农村 全面发 展 , 在 科学规 个百分点。财政 收入也平稳增 长 , 同 比增长 1 5 . 1 %。河南省持续 、 快速增长 的经济和 财政 收 划、 合理 布局、 统一要求 、 广泛参 与、 稳步推进 的基 础上 , 通 过村 庄合并、 集 约发展 的方式 , 运用新 的建 设方式和 标准 , \ 入 为农村各项基 础设施 建设提供 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 有利 组 建 而 成 的新 的农 民生 产 生 活 共 同体 。 于 形成推 动农村基础 设施建 设的投资引导机 制 , 成为河南 省开展 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的根 本保证。近年来 , 国务院进 1 新 型农 村社区建设的压力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摘要】城镇一体化进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而解决收入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农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应该从农村地区本身上解决此问题,即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

本文正是基于我国农村现阶段的基本状况,结合我国农村政策探讨可行性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城乡;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人类生存空间由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劳动性质由农民向工人的转换,都是工业革命及其工业化扩展的结果。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的阶段。

城市化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存在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社会稳定,严重时还会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

对于中国的贫富差距,尽管中外的统计结果各不相同,但几乎没有人否认,中国已经步入了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列。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关注民生问题,迫切要求加快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问题。

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寻求突破,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促进非农就业和加速城镇化步伐相联系,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良性发展的格局。

1 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粮食总产量仍然呈增长态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并没有因粮食丰收而增收,相反出现收入下降趋势,出现了粮食增产不增价,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现象。

此外,贫困地区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其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市场和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农村消费比逐年下降,农民增收日益困难。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东西部的自然情况不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不同地域的农民在收入上存在差距,既有自然条件的原因和历史的原因,也存在现有的制度性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是省九次党代会、市四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年来,夏邑着眼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科学运作、多元投入,政策支持、创新机制,以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太平镇整镇推进试点,进而推进全县40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

一是布局规划全面完成。

将全县727个行政村整合为120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开工建设社区40个,其中:市级12个,县级28个,累计新建住宅1.4万户,入住6300户,入住率达到45%。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489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900万元,共新修社区内道路60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7万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社区绿化3万平方米,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5所,文化休闲广场15处,学校(幼儿园)45所,卫生室40所,超市50个。

三是拆旧工作稳步推进。

采取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拆建并重的工作措施,启动旧村拆迁点40个,建设周转房2296套,拆除旧房9200处,其中:县产业集聚区拆除旧房2500处,复耕土地4800余亩。

四是产业支撑日益明显。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原则,积极发展社区配套产业和项目,培育了果蔬、板材加工、食品加工、铸造、纺织、食用菌、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达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2.4万亩,成立专业合作社33个,催生了一批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和就业互动,就地转移农民、就近富裕农民。

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端良好,但总体上讲,存在着认识迟、起步晚、速度慢、数量少、规模小、标准低等问题,与先进县市区相比有相当差距。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做法与成效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

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

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

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xxx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xxx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

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 。
, 。 , 。
, , — , 。 , , …
, .

近年 来 , 河南省 新密 市坚持 政府 主导 、 规划 引 领 、 产 业为 基、 民生为本 , 以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为 切入 点 , 强 力推 进 在城 乡一 体化 发展 , 宜居 宜业新 密 、 生态 美 丽新 密建 设 成绩 斐 然 , 走 出了一 条城 乡环境 与民生改 善 紧密 结合 , 经 济 转 型发 展与 全 面建成 小 康 社 会 互相 促 进 的县 域 新 型城 镇 化 建设 路 子 。 新 密市通 过加 快新 型 农村 社 区建设 实 现 城 乡一 体 化 健 康发 展 的做法 值得 我们认 真总结 和思考 。
( 2 ) 生态 文 明建 设成 效显著 。新 密市 把 生态 文 明理 念 贯 穿 于城 乡一体 化发展 的全 过程 。新密 市全 面开 展 P M2 . 5监 测, 严 禁采 石场 私 挖 滥 采 , 1 2 8家 耐 材 企 业 全 部 改 用 清 洁 能
源, 城 区燃煤 锅炉拆 改 到位 , 秸秆 禁烧 成效 明显 , 环 境 空 气 质
农 村 经 济
新密市城 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研 究
张 红 恩
( 中共 新 密 市委 党 校 , 河南 新 密 4 5 2 3 7 0 )
… … … … … … … … … … … 一 … 一 ~ …
… … 一

近年 来 , 河南省新 密 市以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为切入 点 , 强力推 进 城 乡一 体化 发展 , 走 出 了一 条城 乡环境 :
发展 的专项 规划 , 正在 构建 “ 一 主城 、 一新 区 、 四新 市 镇 、 8 9个 新型社 区” 的新 型 城 镇体 系 。“ 一主城、 一 新 区” 即新 密 主 城
区和 ( 曲梁) 新 密新 区 。“ 四新 市镇 ” 即超 化 新 市镇 、 刘寨 新 市 镇、 大隗一 苟堂新 市镇 、 白寨一 岳村新 市镇 。规划 将 全市 3 0 3

设 了耐 材产业 园 区 , 将 全村 6 8家 耐 火材 料 企 业 进 行 资源 整 合 和资 产重组 , 增 强 了产业竞 争力 。居 住 方式 的转变 加 快 了 农 村土 地承包 经 营权 的 流转 , 催 生 了 许 多种 养 业 大 户 , 再 加 上新型农 村社 区 建设 整 理 复耕 出来 的 土地 一 般 都 实行 规 模
个行政 村 中的 7 3个并 入城 区 、 8 1个 并 人镇 区、 1 4 9个 通过 合 村并点 建成 5 6 个 新 型农村 社 区。未来 几年全 市将 有 7 O 以 上 的农 民进 入城 镇和新 型农 村社 区 。 新 密市 本着 “ 一代 人建 房 、 几 代人 居住 ” 的 原则 , 按照 “ 百 年社 区” 的理 念 , 规划设计新型农村社 区, 彰显洋 气、 雅气 。 本着 让居住 在新 型 农 村社 区的 群众 在 家 门 口实 现 就业 的原 则, 在 每个新 型农 村社 区周 边 规划 建 设 一 个 农 民 创 业 园 , 在 城区、 镇 区周边 规 划 建设 产 业 集 聚 区、 工 业 创 业 园 。 目前 已 有建设 中的 国家级 千亿 耐 材 产 业 基地 1个 , 河南省、 郑 州 市 级 产业集 聚 区 3 个, 乡 镇 工 业 园 7个 , 农 民创 业园 5 6个 , 为 群
日子 越 过 越 红 火 。 2 . 新密 市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成 功经验 总结

新密 市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现 状
1 . 新 密市新 型农村 社 区建 设取 得 的成 绩 ( 1 ) 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成绩 骄人 。新 密 市将 新 型农 村社 区建 设作 为加快 城乡 一体化 发展 的着 力点 , 按照 “ 市规 划 、 镇 主导 、 村 建设 ” 的原则 , 尊重 群众 意愿 , 突 出洋气 雅 气 , 因地制 宜, 扎 实推进 。2 0 1 3年 新 密市 累 计 完成 投 资 1 6 7亿 元 , 建 成 和在 建新 型社 区 6 4个 , 建成住 宅 5 9 7万 平 方 米 , 入住 群 众 1 0 万人 。投 资规模 、 社 区数 量 、 入 住人 数 均居 河南 省 、 郑州 市前 列 。重点 加强水 、 电、 路、 气、 暖、 卫生 服 务 中心 、 学校、 便 民超 市、 垃 圾污水 处理 等设 施 建 设 , 全年 共 投 入 1 5亿元 , 建 设社 区基 础设 施和 公共 服 务 设 施 配套 项 目 1 4 9个 。群 众 真 正 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 设 路 子 。 新 密 市 通; ; { 与 民 生 改 善 紧 密 结 合 , 经 济 转 型 发 展 与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互 促 共 进 的 县 域 新 型 城 镇 化
过加 快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 实现 城 乡一体化健 康发展 的做 法值得 我们 认真 总结和 思考 。
受 到与城 市一 样的基 础设施 和公共 服务 。
( 1 ) 规 划先行 , 合 理 布局 。新 密 市按 照 统 筹城 乡 、 城 乡 一 体 的理 念 , 科学 编制 了《 新 密市 新 “ 三化” 协 调 发 展 空 间 布 局 规划 》 , 对新 密 1 0 0 1平 方 公 里 的 全 域 土 地 进 行 了 城 乡 一 体 化
化种植 , 使 农业 产 业化 水 平 明 显 提 高 。通过 合 村 并 点 、 合 村 并城 , 全市 共节 约 土地 1 O万 多 亩 。村 民们 将 承 包 地 和 结余 的集体 建设用 地 以入股 、 出租 、 转 包 等形 式 向企 业 、 合 作 社 和
种养大 户流转 , 实 现 了资源 到资本 的流转 , 村 民们腰 包 鼓 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