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东汉末年分三国niguanlan
东汉末年分三国高一作文
Don't worry about the result, first ask yourself if you are qualified enough, and the effort must be worthy of the result. When the time is in place, the result will naturally come ou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东汉末年分三国高一作文一个王朝的覆灭,几大势力的争斗,三个国家的兴衰,无数英雄的碰撞……历史的洪流中,有过这么一个乱世——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而由张角等人所带领的黄巾军发起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从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到最后司马一家渔翁得利,吞并三国,飞驰的戎马踏破了善与恶的分界线。
有人说,这是一部军事史诗;有人说,这是一本讲授帝王之道的绝唱;有人说,这是千万英雄乱世争锋的血泪史……我敬佩关羽的`勇猛与智慧。
因为勇猛,他能温酒斩华雄;因为智慧,他能留在曹操身边等候时机;因为勇猛,他能过五关斩六将;因为智慧,他能克制心中的轻蔑随刘备三顾茅庐……因为勇猛,他能做到的并不多,因为智慧,他才能跟着自己的主公扬名天下。
我敬佩诸葛亮的忠诚与神通。
他本想隐居山水中,但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离开了自己的草堂,为刘备策划每场战斗,为他在新野大败曹军,为他在席上舌战群儒,为他在东吴找到了庞统,为他,即使已无回天之力也依旧坚持着北伐……孔明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帮助刘备匡扶汉室而大显神通。
我也敬佩司马懿的隐忍与决绝。
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统一天下,他一直在隐忍。
即使他的谋略稍逊于孔明,他依然没有意气用事,他隐忍着,所以孔明唱空城计时,他没有选择找一个弓箭手射杀孔明,他撤退了,如果孔明那时就被击败,他便不能留在魏帝的身边,远离了权力的中心。
他隐忍等待时机,除掉了孔明又控制了军权,夺取了天下。
诸侯纷争的东汉末年
诸侯纷争的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於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诸侯纷争的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於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东汉末年,由於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於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後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对於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後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
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1. 180年——190年1、180年各州的最高长官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2、189年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三国鼎立》(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描述的人物应是()A.周瑜B.孙权C.曹操D.诸葛亮3.“看图说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下列文物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具有的相同功能是()A.运输B.防洪C.水运D.灌溉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终成三国。
如反映“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6.某班学生准备排练舞台剧,某一同学最喜欢扮演某一角色。
理由是:他是三国之中立国西南,统治面积最小,在历史上又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
这一角色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能力提升】1.以下是反映某场战役的四张连环画图片,根据图片信息,该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面貌;曹魏末年政府已有编民663423户,443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
这说明()A.官渡之战奠定统一基础B.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C.全国统一推动社会进步D.局部统一促进经济发展3.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答案】D【详解】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烽火连天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烽火连天。
在2018国考常识部分当中,古代历史模块当中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同学们经常容易失分的模块,而且这个阶段的朝代更替比较频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因此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这一阶段的历史更替非常混乱,在脑海中不能形成链条性的知识网。
因此,本文为同学们梳理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阶段的历史更替。
一、三国时期相信各位同学都听过一首林俊杰的《曹操》,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时期的起始点是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开始,东汉末年曹操通过一场官渡战役大败袁绍,一统北方地区;曹操欲统一中原与孙刘联军一战,最终败于孙刘联军,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而三国时期就是主要是说魏国、蜀国、吴国这三国并存的阶段。
其中官渡战役与赤壁战役是国考常识中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两晋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权臣司马昭,相信大家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国的皇帝,建立西晋,史称晋武帝。
而西晋往东晋过渡的阶段,西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实际上就是西晋的内部夺位之战;西晋在经历这场内乱之后国力衰微,进入东晋之后国力各方面都一落千丈。
而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在西晋内乱之时,进入了中原地区也就是史上的“五胡乱华”,实际上也就是匈奴、氐、羯、羌、鲜卑等5个少数民族的进入,其中发展到十六国时期,其中前秦这个政权在少数民族政权当中算是综合国力比较强悍的政权;而前秦与东晋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最终的结果强盛的前秦败于衰微的东晋。
三、南北朝时期在淝水之战后,东晋就再没有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后期也就是我们的南朝。
南朝主要是汉族政权统治的阶段,后期经历了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
而于此同时北朝则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经历了北魏,后期分为东魏、西魏;东魏后来演变为北齐,西魏演变为北周。
三国鼎立时期
三国鼎立时期三国鼎立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历史对于中国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未来。
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和民生困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东汉王朝逐渐瓦解。
社会动荡促使各地的豪强势力崛起,形成了三国割据的局面。
这三个势力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的产物。
曹魏是由曹操建立并由其子曹丕继位的政权。
曹操是一位智勇双全、善于用兵的统帅,他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刘备,取得了对中原的控制。
曹操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实行草木皆兵的思想,进行改革和治理。
曹魏政权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是它也面临着不断的内外挑战。
蜀汉是由刘备建立并由其子刘禅继位的政权。
刘备原是东汉末年黑山军的领导者,借助时局混乱及其自身的才华和人脉,他成功地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刘备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仁义、谦虚的君主形象,并积极开展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蜀汉政权在与曹魏和东吴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各种限制,最终未能与对手长期抗衡。
东吴是由孙权建立的政权,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刘备对峙的局势下崛起的。
孙权继承了其父孙坚的势力,并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成功击败曹操。
此后,孙权在江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发展了海上贸易,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东吴政权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也面临着与曹魏的激烈竞争和刘备蜀汉政权的威胁。
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变化。
这段时期的战争频繁,四处战火燃烧,百姓流离失所,长期战争给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这段历史也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和名篇佳作。
三国时期,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涌现。
曹操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国才能和政治手腕让后世津津乐道。
关羽、张飞、赵云等蜀汉的武将以其忠诚和勇猛闻名于世。
三国时代的分裂与统一
三国时代的分裂与统一三国时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公元220-280年之间,中国分裂成了三个独立的政权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汉献帝失去了对中国的控制,地方割据,群雄割据,形势动荡,为三国时代埋下了伏笔。
三国时代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黄巾起义、群雄逐鹿和三国鼎立。
黄巾起义是在东汉末年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起义,起义领袖张角、张宝和张梁自称天公将军,号令群众反抗压迫和贪污的官吏,成为三国时代的开端。
黄巾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是它对中国政治局面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黄巾起义揭示了东汉王朝的腐败和无能,使得大批地方豪强趁机崛起,为后来的三国割据派系埋下了隐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各地割据势力逐渐崛起,这就是群雄逐鹿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地方的豪强势力都在争夺领袖地位,力图统一整个中国。
这个时期最有名的领袖莫过于曹操和刘备了。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个强大的统治者,他自称为“魏公”,发动过很多次进攻和统一战争。
刘备则是蜀汉的创建者,他在历经战乱和流离失所之后,终于在益州建立了自己的基业。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割据和混乱。
三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是三国鼎立。
经过多年的战争和互相牵制,最终三国都处于平衡状态。
东吴、魏国和蜀汉都各自建立了完善的政治机构和军队,并采取了相应的对外政策,进行联合或者对抗别国。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比较厚重,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吴国的孙权在建安年间向刘备献城,为后来的蜀吴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的割据和分裂,其实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化都比较显著。
三国时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高峰时期,不但是小说作家们的取材宝库,也是历史学家们的有趣材料。
东汉末年的三国你知多少?
东汉末年的三国你知多少?东汉末年,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
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史称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东汉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历史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
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
在官渡之战中,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在白狼山之战中,派遣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随后又平定辽东,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
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
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
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
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被称为三分天下之时。
这个历史进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第三世纪,最初的三国为魏、蜀、吴。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变革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
一、东汉末年的分裂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分裂。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和皇权削弱,地方豪强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情况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分裂,给了后来鼎立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二、董卓和群雄割据东汉末年,董卓成为了一个扰乱朝廷的重要角色。
董卓是一位权臣,掌握着相当大的军事力量。
他通过掌握皇帝与宦官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他篡夺了皇位,并且以暴力手段改变政权。
此后,董卓遭到了其他诸侯的反对,进一步加剧了分裂局势。
三、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在董卓离世后,形势更加紧张。
三国势力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
刘备是个性格仁厚而有魅力的人物,他自称汉室宗亲。
曹操是久经沙场的杰出军事统帅,他出色地管理着自己的势力。
孙权则是东吴的创立者,他在取得势力后,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四、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
最终,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导致曹操势力在中原地区的衰落。
这场战役对三国鼎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后来的格局更加稳定。
五、三国鼎立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和孙权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建立了蜀国,曹操建立了魏国,孙权建立了吴国。
三国之间互相对峙,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统一整个中国。
六、战乱与分裂三国时期,战争和内乱是常态。
三国势力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百姓遭受了战乱的苦难。
这种战乱和分裂局面持续了数十年,直到统一的曹魏取代了蜀、吴。
七、三国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尽管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三国时期的主导,但该时期仍然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繁荣时期。
蜀地绘画、曹魏文学和吴地音乐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这些成就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前半期期末历史试卷在线练习(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
选择题《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这反映的是()A. 武王伐纣B. 西周分封制C. 春秋争霸D. 战国七雄【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武王……封功臣谋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因此B项符合题意;武王伐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等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CD三项。
故选B。
选择题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 国家产生B. 文明起源C. 政权分立D. 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 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 推行县制B. 奖励军功C. 奖励生产D. 承认土地私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军功,对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就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这样就削弱了奴隶制贵族的特权,极大地触动旧贵族利益,B项符合题意;A项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C项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D项措施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名词解释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名词解释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小说以中国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为舞台,描绘了自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
其主要内容围绕着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主要角色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对抗以及争霸江山的故事而展开。
1. 三国时代首先解释一下“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指的是东汉末年因内外交困,造成权力分裂,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相对独立的政权,互相争夺天下的时期。
这个时期开始于东汉灵帝末年,至西晋建立前夕灭吴,历时约60余年。
2.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当时的权臣,以权谋巧计和军事才华而闻名。
曹操出身于官僚家庭,他先后纳降了许多名将,并以自己的力量统一北方。
曹操是个果断且冷静的领导者,在政治策略方面才干出众,但也有残忍和权术偏好的一面。
曹操坚持“三分天下”之说,致力于统一整个中国。
3. 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
他是东汉末年的官员,后来成为了蜀汉的创立者和领导者。
刘备被描绘成仁德、有君子之风的人物,深得人民的拥护。
刘备也亲自步行于民间,以示关心。
他重视人才,并尽力满足他的臣下的诉求。
作为南方政权的领导者,刘备与曹操和孙权之间进行了多次军事对抗,常常是三方互相角力。
4. 孙权孙权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三位重要角色。
他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领导者。
孙权也被描写成一个有军事才能的政治家。
他在权谋和外交上也表现出色,采取灵活策略,与曹操和刘备保持稳定的外交关系。
孙权与曹操订立了多次和约、结盟,在曹操死后,孙权趁机逐渐扩张势力,成为三国时代最后一个独立政权。
5. 诸葛亮谈到三国演义,就不得不提及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和义子,被誉为“卧龙”。
他是蜀汉的重要支持者,以其聪明才智、谋略和政治手腕著称。
诸葛亮提出了许多策略和计谋,声名远扬。
他的一生致力于辅佐刘备,为蜀汉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并成为了经典智者形象的代表。
6. 五虎将五虎将是刘备麾下的五位武将,是被广泛称赞为“虎狼之师”的精锐部队。
七年级前半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2023年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
选择题小明随父母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参观,小明父母的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相符的是A.会种植水稻B.住干栏式房子C.过群居生活D.距今约7万年—2万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过群居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所以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水稻,不会建造房子,AB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居住在洞穴里。
与北京人相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
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
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哪个时期A.炎帝黄帝B.元谋人C.尧舜禹D.三皇五帝【答案】A【解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其主要依据是A.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定了刑法B.进行了变法C.实行了分封制D.制定了历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了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符合题意;进行变法不是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依据,B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C不符合题意;制定历法不是说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 赤壁之战
背景
曹操: 基本统一北方 孙权:占 建立据较长江稳中固下的游统,治在江东 刘备:依附于刘表,无固定地盘
二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领 20万大军南下, 想要统一天下。
过程
孙权刘备组成五 万联军,在赤壁 与曹军展开决战。
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 连锁战舰的弱点,由黄 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4
公元184年,因东汉朝廷腐败,宦官 当权,引发天下不满,靠宗教发动百姓 的张角打起黄巾旗帜,在中原地区发动 上百万人造反。
东汉王朝自身缺乏可用的军队,便下 令要各地州县自行招兵出征,经过几个 月血战,黄巾军基本被消灭。然而各州 郡却大都利用膨胀起来的军事力量,形 成割据势力,很少向朝廷交税,也多不 听令。
课堂小结
三 国 鼎 立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官渡 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 结果:曹操获胜 特点:以少胜多 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军 结果: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特点:以少胜多 意义: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国 形成
(222-280年)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定 都建业。
此后,魏、蜀、吴为了发展经济,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国别
发展措施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魏翻车
东吴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 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东吴战船
蜀汉 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 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袁袁绍绍
小学三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国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发生在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大约从公元220年到280年。
这一时期以魏、蜀、吴三个政权的鼎立而闻名。
以下是小学三国历史知识点的归纳:1. 三国时期背景: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弱,地方割据势力兴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
2. 三国鼎立:- 魏国:由曹操建立,后由其子曹丕称帝,建都洛阳,控制北方地区。
- 蜀国:由刘备建立,以成都为都,主要控制西南地区。
- 吴国:由孙权建立,以建业(今南京)为都,控制东南地区。
3. 重要人物:- 曹操:魏国的奠基人,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 刘备:蜀国的建立者,以仁德著称,有“仁德之君”的美誉。
-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以勇猛和善于用人著称。
- 诸葛亮:蜀国丞相,以智慧和忠诚闻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 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进行的一场大战,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
-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的一场战役,曹操大获全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5. 三国时期的文化:- 文学:三国时期文学成就显著,如曹操的《短歌行》等。
- 艺术:三国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有很高的成就。
6. 三国时期的结束: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结束。
7. 三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各政权之间长期争霸,战争频繁。
- 各政权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权力更迭频繁。
8. 三国时期的经济:- 由于长期的战争,三国时期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但也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流。
9. 三国时期的外交:- 三国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外交往来,通过外交手段来争取盟友或缓解战争压力。
10. 三国时期的影响:三国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故事和人物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三国历史,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一、《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演义》取材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请注意:它是小说,不是史书!百度百科:《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分为大致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书中的每一个目录都是一个典故,比如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关羽VS曹操)、单骑救主(赵云)、水淹七军(曹操于禁)、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孟获(诸葛亮、孟获)、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白帝城托孤、空城计、借东风、刮骨疗毒、青梅煮酒论英雄等。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
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二、《西游记》“大王叫我来巡山啊,巡完北山巡南山~~”。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也被妖怪抓走了”~~~《西游记》是翻拍电视剧、电影和动画最多的小说之一,我们从小看到大的一定有个猴子。
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主要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大唐高僧玄奘所著)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唐僧:没有错就是辣部电影中的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东汉末年分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能,对内纵容宦官与外戚乱政,对外卖官鬻爵,剥削百姓。
外加边疆战事不断,国内灾害频发,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的爆发对东汉的统治打击很大,为了平息叛乱,军政合一的州牧制度被灵帝予以推广,导致了军阀林立,天下三分。
东汉末年分三国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黄巾起义前后黄巾起义前,东汉王朝虽然已是矛盾重重,但是中央朝廷对地方还是有约束能力的,地方官员的任命必须得到中央朝廷的认可。
地方武装势力还比较弱小,只能负责本地的安全,尚不足以与中央武装相抗衡。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很快就波及全国七州二十八郡。
虽然东汉朝廷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平定了黄巾起义,但是此后各地残存的黄巾军势力仍在不断地冲击着东汉王朝的统治地位。
而且凉州也发生了边章与韩遂领导的叛乱,从此东汉朝廷丧失了对凉州的控制权。
在长达数年的镇压农民起义与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东汉朝廷发现原有的行政制度不足以应对如此混乱的局面。
公元188年,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推行军政合一的州牧制度,先后任命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刘虞为幽州牧,董卓为并州牧,自此封疆大吏的权利进一步提升,为以后的军阀割据埋下了祸根。
但是此时的州牧与刺史还没有很深的根基,朝廷还有能力将他们调离岗位。
董卓专权前后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位。
大将军何进为了诛灭宦官势力,私自招外军进京来帮助自己。
当时董卓刚被任命为并州牧,他从凉州平叛的前线出发,停留在河东郡观望形势。
在何进的联络下,董卓与并州刺史丁原先后带兵进入洛阳。
没想到是何进计划失败,被宦官先一步下手除掉了。
后来宦官抵挡不住何进手下将士的攻击,挟持皇帝逃出皇宫,途中与董卓的军队相遇,少帝刘辩被董卓护送回宫中。
进入洛阳后董卓兼并了丁原与何进手下的军队,控制了洛阳周边的武装力量。
后来董卓为了立威,废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由此引来了荆州、豫州、兖州、徐州、冀州等地方武装势力的讨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绍: ●兵多粮足,骄傲轻敌,刚愎 自用 ●不听别人意见(如许攸) ●战术错误,指挥失当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赤壁之战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割 据 形 势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 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 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 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 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 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 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 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 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 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 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吧。
名 成 八 阵 图 。
功 盖 三 分 国 ,
三顾茅庐
政治远见
评说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 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 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 代名词。
从“官渡之战”的以少胜多和统一北方来看,曹操能谋善 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他重视农耕, 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 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
课本P123
一、东汉末年… …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室衰弱
兵势最盛
军阀割据混战
(十几个)
图册P40
(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根植,蓄军资,如此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毛玠传》)
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以攻许……(沮) 授曰:“夫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 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天子以令 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 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炼,非公孙瓒坐 而受攻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 公惧之!”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林俊杰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唆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泊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东汉末年分三国… …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曹操优势
时间、地点
官渡之战
袁绍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兵势最盛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公元200年,官渡
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图册P40)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十万人
以少胜多
乌巢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袁 绍
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
曹 操
不足一万人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视贤才 (如出迎许攸)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许攸 ), 战略战术精妙 ●以诚待人、心胸宽大
• • •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曹操—
赤 壁 之 战 后
惨败平定北方 但无力南下
孙权——
巩固东南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刘备— 攻占四川夺得汉中
二、三国鼎立… …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辩证思维
你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
东 汉 疆 域
东 汉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 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但是与群雄割据相比,是一 种历史的进步。因为一、三国相 互牵制,战争减少,有利于各国 发展生产;二、结束了东汉末年 众多割据势力混战局面,实现了 局部的统一,为以后的全国统一 奠定了基础。
曹
瑜部将黄盖曰:今 寇众我寡,难于持 久。然观操军方连 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曹操
刘备
பைடு நூலகம்
孙权
刘
荆州
孙刘 联军
赤壁
之战
孙、刘 联军
曹军
孙
赤壁之战
时间、地点
公元208年 赤壁 孙刘联军和曹操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获胜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 曹操为何会失败?
蜀
吴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课本P76图4-3)
二、三国鼎立… …
曹魏重视农耕
三 国 生 产 的 发 展
修水利 广屯田
诸葛亮治蜀
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
孙吴开发江南
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史 实 辨 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 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 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 “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 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 里?
史 实 辨 析
1、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 诸葛亮应自称“汉丞相”。
2、诸葛亮领兵攻打曹魏时曹操 已死,不可能率军迎战;“魏”是曹 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因此,曹操 不可能打“魏”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