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A C B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曹操京剧脸谱。水 白色粉底、勾细长三角 眼、鱼尾纹长至耳梢的 造型表现出曹操怎样一 种形象?塑造这种形象 的依据是什么?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的志向:统一天下 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
10万人
乌巢
官渡 之战
3 、4 万人
曹操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比较一下战前袁绍与曹操 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 下战 争过程中两人的所
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 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官渡之战曹胜袁败 原因分析
曹操 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 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建议, 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抓 住战机发动进攻。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 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 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 动。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 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 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 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转而向内发展,促进局部地区的统一、 交融与发展,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三国鼎立
这种局面对社会发 展有什么作用?
重视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
诸葛亮治 蜀;开发 西南;改 善民族关 系
开发江东; 发展海外 贸易;派 船队到达 夷洲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活动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
2.官渡之战的双方
3.战争的概况,结果
4.曹操胜利的原因
要求:认真默读课本P80.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2、3、4、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评估要点(评价)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三、
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四、
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五、
板书设计
导入:出示图片,介绍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军阀割据问题,引出袁绍和曹操,明确学习的重点。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
要求:凡是动笔必追求满分
凡是动笔必坐姿端正
凡是动笔必规范答题
1、梳理本节课内容
2、易错易混点
3、表扬优秀
课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日期
节次
1节
来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笔记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二、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南北方都注重兴修水利,北方出现芍陂、青龙渠等,南方出现�吴国的灌溉
工程,如永安渠等。

2. 手工业:蜀国的丝织业、吴国的造船业、魏国的制瓷业都很发达。

3. 商业:三国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限制商业发展,但官私贸易仍很活跃。

三、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1. 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一直存在,但与汉族的矛盾逐渐
上升。

2. 曹操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征讨”与“和亲”的策略;诸葛亮采取“和夷、抚贵”
政策;孙权派兵支援辽东半岛的公孙渊。

3. 三国时期对少数民族的征讨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三国时期的对外关系
1. 与东亚、东南亚:孙权派兵支援辽东半岛的公孙渊;蜀国的诸葛亮南征,与当地少
数民族首领孟获结为朋友;吴国的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2. 与中亚、欧洲:曹魏的张骞出使西域,与中亚各国及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进行
贸易。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的笔记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_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1_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慧 ……
三、 三国鼎立
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0年,曹操之 子曹丕废掉汉献 帝,在洛阳称帝, 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 都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 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蜀

成都
三国鼎立示意图
229年 孙权 建业
二、赤壁之战
6.曹操败因: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远征江南,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 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善于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最根本的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7.影响: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曹操曹势操力势不力不断断壮壮大大的的原原因因::
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 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
用臣一它起的政劫名治持义上到来:许发昌号1,施)令挟“。天挟于子天是以曹令子操诸以借侯令机,发诸取兵得侯洛了”阳政,,治把上占汉的有献优优帝势势和。文。武大 材料二:东汉时期2选)择重官视吏,人一才是,看招出身贤门纳第士,二,是人看才封济建道济德。。曹
2、三国经济的发展 2)蜀国: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诸葛亮治蜀:蜀国丞相诸葛亮注意减轻赋税、奖励 农耕,重视水利,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丝织业 尤其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诸葛亮还改善了同西南 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三国鼎立》ppt课件

国家
魏国
蜀国 吴国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假设你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谋士,你当年会辅助谁一统天下呢?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 之一。 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同年,受禅登基,建立魏国。 思考: 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 第16课
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
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后依附曹 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于赤 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 了蜀汉政权。后因关羽被东吴所害,不 听群臣劝阻,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 兵败夷陵。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 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于惠陵。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 阳区)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
之一。
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
点。但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占据黄河以北,先后占据冀、青、幽、并州四州之地,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曹曹操操扫 :平占关据中河统南一一北带方,。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操。 。202年,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阅读课本第一目,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如果你是刘备的谋臣,你会怎样出谋划策,让刘备不被强大的曹操势力消灭呢?

第16 课 三国鼎立

第16 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6 课 三国鼎立1.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背景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称雄北方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时间 200 年 208 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孙刘联军和曹军 结果 曹操获胜孙刘联军获胜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同点 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获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都对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三国鼎立(曹) 魏 (蜀) 汉 (孙) 吴 建立时间 220 年 221 年 229 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成都建业发展 情况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发展了海外贸易;230 年,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影响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官渡 之战赤壁 之战曹魏 建立蜀汉 建立孙权 称帝卫温到达夷洲为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易误警示1. 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期,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2. 229 年,孙权建立吴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

知识拓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从政治上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魏、蜀、吴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结束了军阀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 年)反映主题:魏、蜀、吴三国鼎立。

重要地点:(1)洛阳、成都、建业:分别是魏、蜀、吴三国的都城。

(2)官渡:官渡之战。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年 206年
207年
袁绍病死 平定河北 远征乌桓

并冀Βιβλιοθήκη 幽州州州

曹操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二十万曹军 南下。
刘备撤军南 逃江陵。
曹操在长坂坡 追曹上操刘挥备师。前 往 江陵。
刘备败退至 樊口。
樊口
刘备派遣诸葛 亮联络孙权联 合抗击曹操。
周瑜率军3万沿 着长江西行。
曹操败退,孙刘 联军乘胜追击。
曹操头盖骨
1、60岁左右的男性 2、身高只有156公分 3、身前患有严重的口腔疾病
曹操佯攻 延津。
袁军7万人 全军覆没, 袁绍逃回。
袁军渡过黄 河,包围白 马。
曹操前往白 马解围。
袁绍南下与 曹操在官渡 相持。
曹操伪装袁 军到乌巢, 烧毁粮草。
袁绍势力强 大,曹操退 至官渡。
曹操与孙刘联军 大战于赤壁。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 材料解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
赤壁之战
曹操
曹操进军路线
赤 壁赤
20多万大 军
刘备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
之壁

前之
刘备曹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操 刘备 孙刘联军
的 形战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20万)和孙刘联军 (不足5万)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我有一个计策,不出三日,就可以使袁绍 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愿闻良策。
许攸:袁绍军粮全部屯积在乌巢。您可选精兵假 扮成袁绍的部下要护送粮食,乘机烧其粮 草辎重,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不出三日, 将不战自乱。
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表现找 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 1、• 曹孙军刘来联自军北战方术,正不确习。惯水战。 • 2、• 曹当操时骄统傲一自全满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 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 因)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

第16课三国鼎立一、单选题1.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 孙权称王,国号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当时尚未进入三国时期。

BCD属于三国形成时期。

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形成2. 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

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 孙权B. 刘备C. 曹操D. 曹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在长江沿岸。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3.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在北方)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在西方),建立蜀汉政权,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东南方)称王;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

4. 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 历史剧《三国》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司马光《资治通鉴》D. 诸葛亮《出师表》【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诸葛亮《出师表》表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D项符合题意;历史剧《三国》虚构的成分多;明清时期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展示的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虚构成分多;北宋时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述从战国到五代末年的历史。

部编 七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 七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时也说明了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过程 曹操获胜的原因 官渡之战的作用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的过程 赤壁获胜的原因 赤壁之战的作用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的发展
当堂练习
C 1.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THANKS
影响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曹操失败的原因 2
材料一: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曹军
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二:亮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
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撅上将军’。且北方之 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三国鼎立
The Three Kingdoms
目 录。
CONTENTS.
01 官 渡 之 战
PART ONE
02 赤 壁 之 战
PART TWO
03 三 国 鼎 立
PART THREE
01 官 渡 之 战
PART ONE
1 曹操崛起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 达 5300 万 , 可 东 汉 末 年 , 只 剩 下 760 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 三国的经济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2 三国的经济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
5.(2022·湖南岳阳中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山东菏泽中考)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排除A;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与秦军的决战,排除B;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排除C。故选D。
3.(2022·湖南怀化中考)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D.郾城大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排除B项;郾城大捷是指岳飞指挥岳家军将士以少胜多,在平原旷野地区大败完颜宗弼(兀术)所统率的金国女真军队主力,取得郾城大捷,排除D项。故选C项。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吴国在科技文化方面的贡献
科技成就
吴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医学家华佗发明麻沸散等。
文化繁荣
吴国文化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等。 如陆机、陆云兄弟的文学创作、书法家钟繇的书法艺术等。
佛教传播
吴国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孙权时期,佛教在吴国得到 广泛传播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国经济崛起和海外交往
农业发展
01
吴国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
产力的提高。
商业繁荣
02

吴国地处江南水乡,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吴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
造船业发达
03
吴国造船业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能制造大型海船,为海上交
通和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持。
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在夷陵地区与陆逊 率领的东吴军队展开激战,最终刘备败退。
荆州争夺战
赤壁之战后,荆州成为孙刘争夺的焦点。经过多次战役, 双方互有胜负,最终孙权通过外交手段取得荆州的控制权 。
战争影响
夷陵之战和荆州争夺战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孙 权和刘备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东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地位得到加强。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CONTENCT

• 三国鼎立背景与形势 • 魏国政权建设与成就 • 蜀汉政权特色及历史地位 • 吴国发展历程与重要贡献 • 三国间战争与战略格局演变 • 三国时期文化艺术成就概览
01
三国鼎立背景与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势力膨胀,导致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8
祖国大陆很早就和台湾有密切联系。三
国时期曾率团队到达夷洲的是 C
A.诸葛亮 B. 孙权 C. 卫温 D. 周瑜
选择题9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B
A.刘玄德 B.曹孟德 C.孙仲谋 D. 周郎
选择题7
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是:
1、汉献帝被废,东汉结束 2、孙权称吴王 3、东汉政权瓦解 4、孙权割据江东 5、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6、曹操统一北方 7、赤壁之战 8、孙权称帝 9、刘备称帝
开发江东,造船
业发达,发展海
孙 权
建业 (江苏南京)
外贸易,230年, 孙权派卫温达到 夷洲,加强台湾
和内地的联系。
东汉有三国,称为魏蜀吴, 二十多岁的女人长发各异: 北边的女人披落着头发, 西边的女人留成了长发, 南边的女人全剪成光头。
五个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
03 东汉时期-曹操 三国时期-刘备、孙权 曹丕 、诸葛亮
选择题3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D
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选择题4
下面《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
都城在: A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选择题5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叙述正确的是 C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C.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D.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字孟德、小名阿瞒,后世多称曹公,一 生未称帝,曹丕称帝后追称其“魏武帝”
历史典故: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政 令皆出自曹氏、官渡之战、赤 壁之战、望梅止渴、削发代首、 迎回文姬、横槊赋诗 建安文学:《蒿里行》、《龟虽寿》
《观沧海》、《短歌行》
刘备
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史称 “汉昭烈帝”,
02 三分天下
魏VS蜀VS吴
三国鼎立:220-280年
政权
建立时间
建 立
都城(今)
建国后举措
口诀

公元220年 曹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
/220年 丕 (河南洛阳) 大力兴修水利。
蜀 (汉)
公元221年 /221年

公元229年 /229年
刘 备
成都 (四川成都)
发展经济,改善 民族关系,加速 西南地区开发。
谢谢!
TNANKS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南阳卧龙岗,卧龙先生,史称“蜀 相”(成都武侯祠)
历史典故: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文学:《出师表》、《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结
东汉末年,黄 巾军起义,朝 廷派地方豪强 镇压,豪强割 据纷争。
第16课:三国鼎立
BY:大梦老师
目录页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三国 鼎立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夷陵之战)
01 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两大战役
战役 名称
时间
发生地点
交战双方
战役结 果
战役影响
共同的/特 点
启示
官渡 之战
公元200 年/200年
黄河流域
(河南省 中牟)
袁绍
VS 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惨 败,曹操死后,魏 蜀吴先后建国,历 史进入三国时期。
GO
官渡之战,袁
绍惨败,曹操
胜利统一北方。
魏灭蜀,西晋篡 魏,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选择题1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C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选择题2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A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选择题6
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C
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 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
选择题7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 D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是统治者内 部的战争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赤壁 之战
公元208 年/208年
长江流域
(湖北省 嘉鱼)
曹操
VS 孙权、刘备
曹操 胜利
曹操 失败
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 基础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1 、采用火 攻
2、以少胜 多3、统治 阶级内部的
战争,目的
是争夺统治 权
1、骄兵必败 2、团结就是力 量
3、学习、做事 要讲究方式方法。
东汉末年-分三国
历史典故:桃园三结义(刘、 关、张)、三顾茅庐、赤壁之 战、白帝城托孤
文学: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孙权
字仲谋、孙吴的开国皇帝,史称 “大皇帝”
历史典故:赤壁之战、孙权劝 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生子当如孙仲谋、亲射虎,看 孙郎
曹丕
三国时代魏国的开国皇帝,史称 “魏文帝”
历史典故:吊王璨,学驴叫、 三曹、七步诗、建立九品中正 制的选官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