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真题知识点归类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9】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本卷第1页(共5页) 【考点9】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1、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 .花色基因的DNA 序列
C .细胞的DNA 含量
D .细胞的RNA 含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化学组成和基因突变的概念,以及细胞中DNA 和RNA 的作用。
【思路点拨】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突变不改变DNA 的数量,但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规范解答】选B 。
基因突变不改变花色基因的化学组成,花色基因均含有A 、T 、C 、G 四种碱基;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 的分子数目;细胞中的RNA 含量和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强弱有关,和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他们的差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
【类题拓展】
用遗传学方法判断某新性状的来源:
将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不出现该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的产生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若后代出现该新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2、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 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 替换为A-T
【命题立意】本题以基因指导蛋白合成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知识,
同时综。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1.(2016·海南高考·T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本质与基因表达的结果。
A项,DNA分子发生断裂会造成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变少,故错误。
B项,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一般会造成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增多,也有可能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减少,两种情况下氨基酸序列均会改变,故错误。
C项,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故正确。
D项,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一般会减少,故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14)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根据甲和乙图中的基因判断甲和乙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2)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和位置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与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个体甲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会导致缺失片段上的基因丢失,进而影响表型,A项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项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 项错误。
3.(2016·天津高考T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解题指南】(1)表格信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第56位一个氨基酸的差异。
2014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介绍(20210419170424)
2014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包含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注射第一组活 R 型(无毒)健康注射第二组活 S型(有毒)死亡注射第三组健康死 S型(加热)注射第四组+死 S 型活 R 型死亡注射分别假想格里菲思实验艾弗里的实验分别活 S型(有毒)死亡活 S 型在死 S 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变因子”,使R型细菌转变为S 细菌培养加入DNAR 型S 型R 型(无毒 )蛋白质或加入培养荚膜多糖R 型(无毒 )R型(无毒 )DNA 加加入培养DNA 酶结论DNA 是“转变因子” ,即遗传物质R 型(无毒 )R型(无毒 )5.2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验加入S35培养搅拌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使在细菌P32感染体外的噬培养液菌体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加入培养搅拌实线表示不带放射性说明虚线表示带放射性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离心含放射性35S不含放射性新形成的噬菌检测上清液35S体没检测到和积淀物中的放射性离心不含放射性含放射性32P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5.3 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蛋白质感染RNA烟草花叶病毒(TMV )烟叶花叶病感染蛋白质烟叶健康分别感染TMV烟叶花叶病RNA感染+RNA 酶烟叶健康5.4 DNA 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凭证(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1、稳固性分子构造相对稳固2、连续性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辈保持必定的连续性理论3、控制性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证据4、变异性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5、信息性能够储藏大批遗传信息5.5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1、核酸是全部生物的遗传物质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含 DNA 的生物 DNA 是遗传物质,RNA 不是4、不含 DNA 的生物( RNA 病毒) RNA 才是遗传物质5.6 DNA 的构成单位、分子构造和构造特色氢键5’端3’端G CT A脱氧核糖碱基磷酸脱氧核苷A T脱氧核苷酸C G3’端5’端基本构成单位DNA的分子构造1单脱氧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连结成脱氧核苷酸长链2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由氢键连结成双链DNA 分子3双链构造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摆列形成骨架,碱基排在双链的内侧4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碱基对由氢键连结起来。
高中生物变异、育种及进化的知识点汇总
一、生物的变异(1)生物变异的类型(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生物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4)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其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可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⑤不同种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大小是不同的。
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基因组计划则为测定单倍体细胞中全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
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5)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则为三倍体。
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2)关于育种方案的选取①单一性状类型:生物的优良性状是由某对基因控制的单一性状,其呈现方式、育种方式、原理及举例列表如下:②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a.个体水平上: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七单元第2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技法提炼 2.验证基因突变实验设计的思路
(1)验证生物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可以把矮秆 植株与原始亲本种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比较两者 的表现型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 (2)验证基因突变的显隐性:可让矮秆植株和原始亲本杂 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为显性突变,若没有出现性 状分离,则说明为隐性突变。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二 基因重组
1. 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重新组合 。
2. 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 交叉互换 。 (3)人工重组型: 转基因 技术,即基因工程。 3. 结果:产生 新的基因型 ,导致 重组性状 出现。 4. 意义:形成生物 多样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碱基对 影响范围
替换 小
对氨基酸的影响
只改变 1个氨基酸 或不改变
不影响 插入位置前的序列 ,而影响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不影响 缺失位置前的序列 ,而影响
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3. 讨论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不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中的“突变”不引起
考点一
核心突破
高考生物 关于变异和育种的问题(热门考点)
高考生物关于变异和育种的问题(热门考点)育种是高考的热点,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本部分的素材丰富,题目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信息的呈现形式有坐标、表格、模型图和一般文字介绍等,命题多数和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考查解决具体的问题(育种、遗传方式判断和医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在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和概念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分析、探究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要做到严谨、简洁。
一、考点分析1.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1)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
(2)一倍体则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少见。
(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较为常见。
(4)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茎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高。
植物中很常见,如马铃薯是四倍体、香蕉是三倍体。
(5)它们之间的联系3.常见育种方法的区别二、例题解析 例1 (广东高考)(多选)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 )A .没有蛋白质产物B .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 .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 .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基因的中部指编码区,突变蛋白质产物出现差异;翻译为蛋白质时可能在缺失位置终止,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也可能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 案:BCD。
例2.(福建高考)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 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 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1)在有氰牧草(AABB )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 )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 与B 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 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 ,或者是 。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3遗传变异与育种
4.3 遗传变异与育种知识梳理:一、生物变异(一)生物变异的种类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替换、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基因突变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会发生基因重组。
(1)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
(2)实质:非等位基因重组。
(3)类型: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或者数目发生改变(缺少,增多)的变异。
(1)染色体变异分类(2)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概念①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②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③多倍体a.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b.实例:香蕉为三倍体;马铃薯为四倍体;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小黑麦为八倍体。
c.特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④单倍体a.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b.特点(以植物为例):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考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一、选择题1. (2011·安徽高考)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解析】选C。
放射性同位素131I不是碱基,因此不能直接插入DNA分子或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因此A项和B项都不正确;放射性同位素131I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因此C项正确;放射性同位素131I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但由于是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因此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
2.(2011·福建高考)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B.雌∶雄=1∶2C.雌∶雄=3∶1D.雌∶雄=4∶1【解析】选D。
从题干知,ZW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细胞,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卵细胞的基因型有两种Z或W,若卵细胞基因型为Z,则和其同时产生的极体基因型为Z,另两个极体都为W,卵细胞与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比例为1ZZ∶2ZW;若卵细胞基因型为W,则和其同时产生的极体基因型为W, 另两个极体都为Z, 卵细胞与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比例为1WW(死)∶2ZW,所以理论上后代雌性与雄性比例为4ZW∶1ZZ。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第3讲 变异、育种和进化
只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2)若为减数分裂,则原因是基因突变(间期)或基因重组(减数
第一次分裂); (3) 若题目中问造成 B 、 b 不同的根本原因,应考虑可遗传变
异中的最根本来源——基因突变;
(4)若题目中有××分裂××时期提示,如减Ⅰ前期造成的则 考虑交叉互换,间期造成的则考虑基因突变。
栏目 导引
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因此a、b、c都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 得,C项正确;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可通过 基因工程将抗旱基因导入品种③中获得c,D项正确。 【答案】CD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链接提升】 1.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1)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自交过 程,在F2中选择,如果选取显性个体,还需要连续自交。
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跟踪训练 2
有关问题。
如图是植物育种的几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1) 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矮秆易感病 (ddrr) 和高秆抗病
(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时, F2 应从___________ 开始选出矮秆抗病植株进行连续自交,F2矮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2.三种可遗传变异中的相关问题 (1)关于“互换”问题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
源染色体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中碱基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基因的缺 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
栏目 导引
(大师珍藏版)历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1.(2014·江苏高考·T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出发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解题指南】隐含知识:该菌株能形成糖化酶,则一定是真核生物,因为蛋白质的糖化是在内质网中完成的,所以该菌株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和诱变育种过程。
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A正确;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B正确;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C正确;相同的射线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会明显提高,因为每轮诱变的不一定是相同基因,故D错误。
2.(2014·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解题指南】关键知识:染色体结构变异、多倍体育种。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所以A选项错误。
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不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B选项错误。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变异、育种与进化1.诱变因素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诱变因素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不会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基因突变时碱基对的改变可多可少: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只要是基因分子结构内的变化,1个碱基对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多个碱基对的改变也叫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只是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或新基因,并没有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
4.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小麦的高秆对小麦本身有利,但对增产不利。
5.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6.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
7.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一般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8.基因重组只产生新的性状组合,不产生新性状。
9.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10.单倍体不一定仅含1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所含染色体组的个数不定,可能含1个、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
11.单倍体并非都不育。
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而多倍体的配子若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其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就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12.“可遗传”≠“可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为“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13.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14.诱变育种尽管能提高突变率,但仍然是未突变个体远远多于突变个体,有害突变多于有利突变,只是与自然突变的低频性相比,有利突变个体数有所增加。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节知识点汇编6:生物变异与育种(精析版)
2014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节知识点汇编必修二《遗传和变异》二.生物变异与育种1. 生物的变异(上海卷)10.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答案】C【解析】若此X染色体来自雄性,由于X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相同,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故A正确;若来自雌性,由于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B正确;若发生交换,应发生在两条X染色体之间,X与Y虽是同源染色体,但其中有同源区与非同源区之分,非源区的片段不能交叉互换。
不能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C错误;若发生交换,距离越远的基因交换的频率越高,f与w两基因间的距离最远,发生交换频率所以最高。
故D正确。
C项是说法不准确。
(上海卷)1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
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C.有杂种优势D.含四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故A正确,B、C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16.图4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A.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答案】C【解析】①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②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C正确。
(浙江卷)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生物的变异与作物育种
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
外界条件的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外界条件的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
作用
意义
是生物变异和产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杂交育种,导致性状的重新组合,从而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诱变育种可培育出新品种
利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可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利用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还可进行基因定位研究和实施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选育动植物新品种
提示:自交后代是纯合体。
6、判断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二倍体生物和多倍体生物的判断依据,是根据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来判断的;而单倍体生物,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如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生物,才有可能形成单倍体,这是因为单倍体通常是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所以,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遗传学上,将某物种配子形成的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再称为二倍体或多倍体,而称为某生物的单倍体。如普通小麦(六倍体)经花药离体培育而成的小麦苗,称为普通小麦的单倍体,而不称作三倍体。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方法
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生物
花药的离体培养
高考生物 变异、育种和进化基础知识归纳
201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基础知识归纳:变异、育种和进化知识点1:生物的变异1、分类:(1)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未改变,不能遗传下去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具有相对性,其相对性由环境决定。
2、基因突变:(重点)(1)概念:(必修2P8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理解:①基因突变的类型:CTT CATa、碱基替换: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GAA GTAb、移码突变:碱基对增添或缺失②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基因突变的实质为碱基序列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见。
)③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可以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即产生了新的基因。
(等位基因由突变造成的,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就能形成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④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a、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1、形态改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例如:果蝇红眼突变为白眼♥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例如:苯丙酮尿症♥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例如:玉米白化病b、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1、隐性突变:例如:AA→Aa 此时性状不变♥2、密码的简并性♥3、不直接编码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
(如真核生物基因结构中的内含子部位)(2)特点:①普遍性和随机性:可发生于一切细胞中(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常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即DNA复制期。
②低频性:频率低,但突变数目不一定少。
③利害性: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
④不定向性和可逆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3)原因及意义:①原因:a、诱发产生(诱发突变):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总结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的是个体间存在某种性状的差异。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涉及到的变异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对高考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病例有唐氏综合征、某些性染色体异常症等。
3. 基因重组:指在基因组中发生交换、重排等改变,主要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
二、环境诱导的变异1. 辐射诱导的变异:包括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等)诱导的变异,如核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
2. 化学物质诱导的变异:化学物质如致突变剂、致癌物等,能够影响基因的稳定性,引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 温度诱导的变异:高温或低温环境可以诱导某些物种的变异,如在高温条件下孵化的鳄鱼可以导致性别的变异。
三、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异1. 自然选择:指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的某种性状能够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逐渐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2. 适应性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如狮子的颜色、鸟类的嘴形等。
四、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1.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变异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物种的适应和演化提供了遗传基础。
2. 变异推动自然选择:变异的出现增加了物种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了自然选择的产生和进化的加速。
3. 变异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变异使得物种间拥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五、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遗传变异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遗传变异是导致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2. 变异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变异的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 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通过变异方法可以培育出特殊性状的生物种类,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高考生物来说,掌握生物变异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和遗传的原理,还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是关于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的归纳。
一、变异的概念和分类1. 变异的概念:指个体间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2. 变异的分类:- 定向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异,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 随机变异:无明显适应环境的变异,对生存和繁殖没有直接影响。
- 合并变异: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多种遗传因素同时出现的变异。
- 复合变异:一个个体同时表现出多种变异状态。
二、变异的原因1. 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而显著的变化。
2. 重组:在有性繁殖中,联会发生位点的重组,导致染色体重组,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 交换:在染色体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4. 合并: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通过有性或无性生殖相互结合,导致新的遗传组合。
三、变异的影响1. 对个体的影响:变异使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上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2. 对物种的影响: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可塑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发展出新的适应结构和生活方式。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具备多样的适应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四、变异的应用1. 生物育种:通过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利用合适的变异为农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培育优良的品种和种类。
2. 药物研发:通过发现和利用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变异,加速药物研发过程,提高药物的效能和安全性。
3. 疾病诊断:一些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检测和分析个体的遗传变异,可以做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五、变异与环境1. 自然选择:环境对变异个体的选择和筛选,促进适应性变异的积累和固定。
2. 环境因素:环境变化、生物间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都对变异的发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2014届高三生物复习 配套试题汇编 专题10 生物的变异及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专题10 生物的变异及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2011年安徽理综卷)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累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解析:131I具有放射性,可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但131I不能直接插入DNA分子中或替换DNA中的碱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体细胞,其中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解析:基因突变不改变花色基因中的碱基种类,花色基因均含有A、T、C、G四种碱基;基因突变不会改变细胞中DNA的分子数目;细胞中的RNA 含量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强弱有关,与基因突变不相关;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他们的差别在于碱基序列的不同。
答案:B。
本题考查基因的化学组成和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细胞中DNA和RNA的作用。
基因突变的关键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3.(2010年福建理综卷)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酰胺:AAU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转录、翻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1.(2014·江苏高考·T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出发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解题指南】隐含知识:该菌株能形成糖化酶,则一定是真核生物,因为蛋白质的糖化是在内质网中完成的,所以该菌株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和诱变育种过程。
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A正确;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B正确;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C正确;相同的射线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会明显提高,因为每轮诱变的不一定是相同基因,故D错误。
2.(2014·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染色体结构变异、多倍体育种。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所以A选项错误。
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不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B选项错误。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
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其染色体可能无法联会而导致不育,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
3.(2014·江苏高考·T25)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下图)。
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
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
C.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后不再与鸟嘌呤配对,而是
与腺嘌呤配对。
(2)关键知识:基因发生突变后,不一定引起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因为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解析】选B、D。
本题考查DNA复制和基因突变。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不一定都发生改变,如果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在DNA分子的同一条链上,那么,另一条互补的正常链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A错误;因羟化胞嘧啶不再与鸟嘌呤配对,故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对在总碱基对中所占的比例下降,B正确;这种变化为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含DNA,复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图示的错配,D正确。
4.(2014·广东高考·T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兰花传粉、蛾的细长口器。
(2)关键知识: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
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 项错误。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故C项正确。
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因为吸食花蜜而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5.(2014·浙江高考·T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抗性突变体”“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2)隐含信息:基因突变的原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A项中,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基因随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消失,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故正确。
B项中,1对同源染色体
的片段都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其概率极低,已经缺失的片段不可能再恢复,故错误。
C项中,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再经诱变具有恢复的可能,故错误。
D项中,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该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使控制的肽链提前终止或者延长,不一定是不能编码蛋白质,故D项错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