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2)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
《平均分》教学设计晋州市东卓宿镇大旺小学王晓惠教材和学情:“平均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引入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而平均分是初步认识除法的基础,所以学好平均分对后续除法的学习非常重要。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老师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理解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依据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理念: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进行平均分。
使学生经历探究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其认真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
使学生生能利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进行平均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开展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上课伊始,我会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学校给小朋友们分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分书;回到家妈妈给你和弟弟妹妹分糖果等等,那么,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桃子。
”“有几个?”“6个”“如果把这6个桃子分给小红和小明两个人,可以怎样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一般会给出下面的结果:“你更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学生会说:“我喜欢第三种分法,他俩都分到3个桃子,这样分更公平。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23例3,P24第 1、2 、3、4题。
教学目标:1、复习具体情境下除法的意义,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应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掌握完整解答过程。
3、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过程与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2-10,学生(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答:(1)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18里面有()个6。
2、(课件)出示: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蚕宝宝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个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二、互动新授。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小明: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2、解决小红的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1)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每个纸盒放几只?)(2)理解: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就是平均分成3份,是等分 15只蚕宝宝?只?只?只(3)引导思考: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用什么方法计算?(4)引导列式、口算、带单位、口答。
(5)引导检查:每个问号处写上5,看每盒是不是一样多,合起来是不是15只?(6)小结回顾:结合题意和算式的意义回顾思路过程。
3、解决小明的问题: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1)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2)理解: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就是每5个一份地分,是包含,画简图: 15只蚕宝宝⑤?个纸盒(3)引导思考:求要用几个盒子,就是求可以分成几份,用什么方法计算?(4)引导列式、口算、带单位、口答。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
分糖果
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说一说
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平均分”
建塘镇纳赤塘小学 杜月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创设情境
二(1)班明 天去参观科技园, 咱们看看他们都准 备了些什么。
动手操作
把
分成3份,分一分。
操作要求: 1.用 代替 分一分。 2.分完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 3.组长统计本组一共有几种分法,看哪组的分
法多。
一共有( 15 )个胡萝卜,每( 3 平均分成了( 5 )份。
)个一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做一做
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片一份, 平均分成了( 4 )份。
分一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法一)
分一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法二)
分一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法三)
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巩固练习
把8根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
(√ )
()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
巩固练习
把9个 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3 )个。
巩固练习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2) (2)
文安县中小学课程教学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夏村小学课程名称:数学教师姓名: 金艳花教学内容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一课备课时间2017 年 4 月 26 日课题《平均分(2)》;第 2 课时(共 2 课时)教材分析及本课时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学情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表现,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法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具卡片学生学具卡片预设的教学环节、情景、活动和问题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那些分发是平均分,在括号里划“√”。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纸片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用纸片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水果、水果图片、盘子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生1:一样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平均分
新保安中心校:任桂杰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形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春天到了,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春游,想不想去?想去就先帮老师一个忙,分东西(课件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3.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4.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
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复述这句话,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表现这么好,老师决定奖励你们橘子吃。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
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正方形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
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
(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
(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4.拓展练习:把18个圆平均分,怎么分?
四.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八月十五中秋节分月饼。
过生日分蛋糕。
开学发书,发本。
吃饭时摆碗筷,
五、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情境)明明的妈妈告诉我们一件事,有5个人要买同一筐橘子(多媒体显示一筐橘子),为此发生了争论。
怎样分才能使5个人都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