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聚焦]燃烧和灭火
中考化学复习--燃烧和灭火
中考化学复习—燃烧和灭火中考化学易错辨析: 中考化学易错辨析: 燃烧和灭火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是否缺一不可,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 1.首先进行猜想 1.首先进行猜想—— 首先进行猜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 可燃物、氧气、 氧气、温度 达到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
2.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 2.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 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 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 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 探究温度的影响, 探究温度的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 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 质量、形状、 形状、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 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 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 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从而确定 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3.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3.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实验探究中往往是两种方法 实验探究中往往是两种方法 结合使用, 结合使用,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 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法分析实验现象, 运用对比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的方式 4.实验的方式 (1)分项实验 (1)分项实验: 分项实验:可以把三个条件分设成三个实验, 可以把三个条件分设成三个实验,一个实验检验一个条件。
一个实验检验一个条件。
(2)综合实验 (2)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几个条件同时检验, 几个条件同时检验,互为对比。
互为对比。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Page 1 of 7中考化学复习—燃烧和灭火易错点一、 “着火点” 易错点一、 着火点”和“温度” 温度”理解出错 例 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教案标题:燃烧和灭火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了解常见的火灾原因和预防措施。
3.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
4. 提高学生的火灾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起火灾事故,并引发学生对火灾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火灾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危害。
二、燃烧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5分钟)1. 通过图示或实验演示,介绍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2. 讲解燃烧的过程,包括点燃、燃烧和燃烧产物。
三、火灾原因和预防措施(20分钟)1. 分析常见的火灾原因,如电器故障、明火不慎等,并强调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2. 介绍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如正确使用电器、禁止乱扔烟蒂等。
四、灭火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25分钟)1. 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水灭火、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2. 对不同类型的火灾,讲解使用不同灭火器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进行灭火器材的示范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灭火器材的使用。
五、火灾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强调火灾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包括提前规划逃生路线、保持冷静等。
2. 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姿势和逃生技巧。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火灾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以便进一步加强火灾安全教育。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灭火和火灾预防的理解。
3. 灭火器材操作:观察学生在灭火器材操作中的技巧和准确性。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了解消防员的工作和装备。
2. 开展火灾应急演练,让学生在模拟火灾场景中学习逃生和灭火技能。
3. 鼓励学生制作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向校内外宣传火灾预防和灭火知识。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或示范操作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前面所学“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对生活中燃烧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还不能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生活走向化学,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师准备】烧杯、手帕、酒精、水、酒精灯、坩埚钳、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
2、分好小组,并分好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红色大写的火字模型,变形之后变成灭字【教学反思】1、本课题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授课,给学生留了较大的探讨和想象的空间,使其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仅起演示、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记忆所学知识。
2、本课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好的,以下是关于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燃烧和灭火。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能够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着火点是指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就会发生。
燃烧产生的光和热可以使周围的物体升温,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灭火。
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灭火剂。
灭火剂可以抑制燃烧的反应,从而扑灭火源。
灭火剂的种类有很多,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等。
不同的灭火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我们需要根据火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除了使用灭火剂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灭火,如切断可燃物的供应、降低燃烧的强度、隔离可燃物等。
在灭火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灭火的效果。
总之,燃烧和灭火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话题。
我们需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
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
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
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燃烧和灭火”主题大概念教学-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和灭火”主题大概念教学“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经典学习内容。
在2011年版课标中,该内容位于“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部分,其相关的内容要求为“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由此可见,对于这部分内容,2011年版课标以常见燃料种类、燃烧条件、灭火措施等具体知识为学习要求,包含基于具体知识的简单推理。
而在新课标中,“燃烧和灭火”位于“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属于“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一大概念统领的核心知识。
同一学习内容,主题关系的改变,意味着核心学习目标的变化以及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变化。
新课标中,“燃烧和灭火”这一内容所在的学习主题是“物质的化学变化”,涉及的大概念为“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一大概念引导学生从变化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体会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要求学生在面对物质的化学变化时,能够从物质角度、能量角度、物质间实现转化需要遵循的规律、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角度进行探讨,并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定量关系,发展化学学科的变化观念。
学生要建立、发展并能够运用“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一大概念,需要化学变化特征、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的支撑,并获得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燃烧和灭火”属于所在主题的核心知识,新课标中,该部分的具体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燃烧和灭火”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学习内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重要例证,通过对燃烧的理解认识可以学习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第二,燃烧需要条件,燃烧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燃烧时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三,“燃烧和灭火”体现了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为本主题下学生重要态度的发展提供了学习素材;第四,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说明了知识获得的方式,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说明: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
反应的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在烧杯中A处也放一小粒白磷,过一会儿后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在水中燃烧(1)有可燃物;(2)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若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是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又如:柴垛失火,人们一般都是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器简介灭火器一般是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1)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燃烧和灭火》课件
它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和液体火 灾。
05
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火灾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
确保电器设备无故障,不乱拉 乱接电线,及时更换老旧电器
。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不堆放杂物,确保消防通道、 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安装烟雾报警器
及时发现火灾苗头,尽早报警 并采取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家庭、学校、单位等场所 的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02
燃烧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燃烧过程中物质变化的重要工具。它展示了在燃烧过程中 ,燃料、氧气和其他可能的反应物如何相互作用,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包括燃料、氧气和其他可能的反应物的化学符号,以及反应 后产生的物质和热量的符号。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类型的燃料,如木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在 燃烧时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产物
燃烧产物的组成取决于燃料的类型和燃烧条件。例如 ,木材在完全燃烧时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 石油燃烧时会产生更复杂的产物,如氮气、硫化物和 碳氢化合物等。
燃烧的产物是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这些产 物可能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和其他气体,以 及未完全燃烧的碳颗粒和灰烬等固体物质。
它主要用于扑灭液体、气体和 油脂类火灾。
使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摇晃 灭火器,然后拔掉安全别针, 将喷嘴对准火源,按下阀门, 将泡沫喷向火源。
水灭火器
水灭火器主要通过水的冷却效果来降 低火焰的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
使用水灭火器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 ,然后对准火源,尽量保持距离,迅 速将水喷向火源。
燃烧的条件
《燃烧和灭火》教案.doc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D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的应用及设计分析引入新课【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展示】多媒体展示火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观看视频图片【思考、交流】1、不同物质燃烧有什么共同现象?2、物质燃烧是什么变化?利用视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设疑猜想【设疑】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分组讨论、交流,根据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并简要的说明猜想的依据(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说明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燃烧灭火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灭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防火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030201燃烧三要素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燃烧现象自燃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本身内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如白磷自燃。
爆炸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常见灭火方法及原理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 2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其他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材使用与保养实施演练按照计划进行演练,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演练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场地、人员、物资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等。
评估与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灭火方法和技术应用。
实际操作演练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火灾原因分析电器短路、过载煤气泄漏易燃物品管理不当人为纵火预防措施010204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短路、过载使用煤气时保持通风,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易燃物品远离火源,分类存放加强防火意识,杜绝人为纵火03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火灾及固体物质火灾断电灭火切断电源后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技巧窒息灭火冷却灭火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到附近消防队报警或按下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引导他人一起疏散,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01020304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了解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危害,学会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和灭火》 讲义
《燃烧和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简单来说,燃烧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可燃物,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等。
助燃物,最常见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而着火点,则是每种物质燃烧所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着火点是不一样的。
例如,纸张的着火点相对较低,而煤炭的着火点就比较高。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其发生的状况和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打开一瓶汽油,在瓶口附近可能会出现瞬间的火苗,这就是闪燃。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遇到火源发生的持续燃烧现象。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燃烧形式,比如木材在火中的燃烧。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靠自身发热或内部的化学反应而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例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过高时可能会自燃。
4、爆炸爆炸则是一种极为剧烈的燃烧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和巨大的冲击力。
常见的有瓦斯爆炸、粉尘爆炸等。
三、灭火的原理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灭火的原理也就很清晰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除可燃物将燃烧物与未燃烧的物质隔离开来,比如森林火灾中设置隔离带,就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阻止火势蔓延。
2、隔绝助燃物常见的就是用灭火器喷出二氧化碳、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或者用湿布、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燃烧无法继续。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灭火就是利用水的吸热作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而熄灭。
四、灭火的方法和工具1、灭火器灭火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灭火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理解灭火的三个原理
“火”是指燃烧
时发出的
燃烧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 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硫、木炭、红磷、镁条、细铁丝 的燃烧。
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乙醇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558 700--750
物质 具备的 现象 条件
1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白磷 温度
氧气
2 水中的 白磷
可燃物 温度
3 铜片上 可燃物 的红磷 氧气
物质 具备的 现 条件 象
1 铜片上 的白磷
可燃物 温度 氧气
2 水中的 白磷
3 铜片上 的红磷
可燃物 温度
可燃物 氧气
白磷
红 磷 铜片
热水 (90℃)
要有 氧气
温度要 达到可 燃物的 着火点
思考:热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 2、要有氧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盖”、“沙子”、“罩”、 “吹”、“水” “剪断
蜡烛”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 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
•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白 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 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白磷,右端放一 小块红磷 。
白磷
红 磷铜
片
热水 (90 ℃)
提示:红磷的着火 点为240度左右,而 白磷的着火点只有 40度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聚焦]燃烧和灭火重点难点剖析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1.燃烧条件的探究2.燃烧的定义3.燃烧的条件【剖析】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1)装置如下图所示:(2)白磷一般存放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取白磷时要注意安全,用镊子小心地从试剂瓶中取出白磷,放在石棉网上,用滤纸吸去白磷表面上的水,然后用小刀切下两小块,分别放在铜片上和热水中。
然后取一小块红磷放在铜片上,注意白磷和红磷的量要适当,观察到铜片上面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能够燃烧(3)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也能够燃烧2.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够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灭火的原理2. 灭火的方法【剖析】燃烧尽管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如果燃烧失去控制时,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小的危害,所以必须学习当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
1.灭火的原理: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所以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燃烧便无法进行。
2.灭火的方法: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如下:(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活动与探究2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1)泡沫灭火器:①灭火原理: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②适用范围:扑灭棉布、木材类燃烧引起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①灭火原理:利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
②适用范围:一般火灾或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①灭火原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钢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2. 易燃易爆物3. 消防安全标示【剖析】1.爆炸: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易燃易爆的物质:易燃易爆物包括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酒精蒸气等可燃性气体和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3.两个并不是:第一个是并不是所有的易燃易爆物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在具备燃烧的条件,并且易燃易爆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时才会发生爆炸;第二个是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蒸汽锅炉爆炸、气球爆炸等等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4.注意事项及有关图标: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在防火重点场所,如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要严禁烟火,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
典型例题展示(一)重难点讲解: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例1】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解析】燃烧必须同时达到三个条件,只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都不会燃烧,故A错;并不是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产物,故B也错;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却可以燃烧,如铁丝,故D错。
【答案】C【点拨】通常所说的燃烧有四层含义:一是燃烧对象必须是可燃物;二是要在氧气中(或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三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四是燃烧都发光放热。
【例2】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梗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氧气不足 B.火柴下部木条没有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下沉的缘故【解析】火柴头朝上直立时,热空气向上运动,达不到火柴梗燃烧的着火点,因此火柴梗不易燃烧。
而火柴头朝下燃烧时,燃烧的热量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利于达到着火点,所以火柴梗容易燃烧。
【答案】B【例3】小明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请回答:(1)实验开始不久,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2)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5)小明通过课本学习还知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
请你选择“氧气的浓度”这个因素,设计实验探究其对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①实验内容:。
②实验现象:。
③结论:。
【解析】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该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结合教材实验不难作出回答。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3)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 4P + 5O22P2O5(4)保存在水中(5)在空气和氧气中分别点燃硫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例4] 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解析】灭火原理主要是与燃烧的条件联系起来,A项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或空气);B 项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项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只有D项灭火原理为隔离可燃物。
【答案】D【点拨】灭火的三个方法中,只要具备其中一个即可,但在灭火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并学会遇火灾时,如何逃生。
例如,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解析】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实施灭火措施,情况危急不能处理时,应迅速拨打119火灾救援电话,并学会一些火灾自救措施是非常必须的。
【答案】D【例6】如下图所示,其中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 B C D【解析】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切不可直接用水灭火,因为水能导电,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例7】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A.高压水枪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解析】用高压水枪会损坏贵重设备或弄湿图书、档案;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或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也不适合;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泡沫中含有水分,也不能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的是液态的压缩二氧化碳,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所以正确答案选B。
【答案】B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例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D、缓慢氧化时也会放出热量【解析】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会放出热量,缓慢氧化时也会放出热量,如果这种热量不及时散发的话,有可能引起自发燃烧现象,所以 A、 C 、D 说法都正确。
爆炸可能是由于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速燃烧的化学变化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气体压力的突然变化造成。
如自行车轮胎的爆炸,这是物理变化。
所以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选B。
【答案】B【例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乙醇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解析】 A为“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的图标,B为“当心火灾-----易燃性物质“的图标,C为“有毒物质”图标,D为”有腐蚀性物质“图标。
乙醇为易燃物。
【答案】B(二)易错题讲解:【易错点1】对燃烧条件理解不清例题1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正解】D【错因分析】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而不一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故A错;燃烧必须三个条件同时达到,故B错;可燃物并一定含有碳元素,如氢气,故C也错;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所以D是正确的。
【易错点2】误认为着火点可以降低例题2 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
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正解】B【错因分析】常见的灭火方法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和火源隔离。
误认为防火带是为人员通行所留而错选A;灭火的方法是可以减少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隔离带没有燃烧,不能选C;误认为着火点可以降低而错选D,只有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