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感知觉

合集下载

2第二章认知过程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第2课

普通心理学第2课

普通心理学第2课感知觉&记忆第2页:1.冷色产生深远感,有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错觉D.联觉2.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B.对比 C.适应D.相互作用【解析】 1.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产生两种以上的感觉。

如果单选题最优选项选D项,如果是多选题选择B、D两项。

【选D】第4-5页:感觉从四方面进行讲解,知觉同样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本特征(考试考得最多,客观题形式备考)、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看到一堆水果,立马认出苹果,利用了知觉,强调的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要跟感觉相区分。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常涉及到单一的感觉器官,比如对于苹果只看见是红色的,只尝到是甜的,是感觉,如果是“命名为”“认出”则是利用了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考查通常为“下列属于知觉的是?”,考查单选题。

1.知觉的种类单选题备考,以客观题的形式,例子的形式考查。

知觉有三种(多选题),分别为空间、时间、运动。

(1)空间知觉:有个多选题,即空间知觉包含几个方面,简称为“形大方深”。

①“形”指的是形状,小朋友最先认识的形状是圆形,对于小朋友来说,圆形没有棱角最安全。

形状知觉就是对于形状的认识。

②大小知觉:比如他们知道大人吃大的,小朋友吃小的。

③方位知觉:比如上下、前后、左右。

小朋友最先分清左右,一般是7岁以后。

④深度知觉(重点掌握,考试考查过):有个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即“视崖实验”,山东省考查过,要知道“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心理学:感知觉复习

心理学:感知觉复习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心理学 感知觉

心理学 感知觉
特征觉察器理论
02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系统具有专门的特征觉察器,这些觉察器对特定的刺激特征进行检测和识别。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理论
03
该理论认为,知觉过程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即由刺激本身特征引起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即由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望引起的加工)。
该理论认为,感知觉过程是由神经元完成的,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信息来产生感觉和知觉。
生存和适应
感知觉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感知觉的刺激和经验,个体能够形成概念、记忆和思维等高级认知功能。
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不同的感觉刺激能够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
情感体验
感知觉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感知觉信息,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社会交往
感觉
CATALOGUE
02
总结词: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转化为视觉信号,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结词: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转化为听觉信号,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结词:触觉是人们与外界环境互动的重要感知觉之一,通过皮肤接触感受外界刺激,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空间知觉对于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定位、导航和操作物体等活动至关重要。
空间知觉依赖于多种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其中视觉在空间知觉中起主导作用。
空间知觉的障碍可能导致方向迷失、判断失误等问题,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时间的流逝和持续时间的感知能力。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线索,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光线的明暗变化、生理节律等。
运动知觉的障碍可能导致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等问题,影响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 19.什么情况下你才能听的最清楚: • (K)你边走边听(或别人边走讲)
(A)闭上眼睛(或不看说话的人)(V) 能清楚地看见说话的人
• 20.你最容易记住别人: • (A)说过的话 • (K)别人做过的事 • (V)别人的长相
• A代表听觉倾向,V代表视觉倾向,K 代表动觉倾向。如果三种选项的数量基本 一样(大约6/7),那么你没有很强烈的偏 向。如果某一项选了10个以上的则表明有 强烈的倾向。这将为你学习新知识和难点 提供有益的帮助。
栅格火花错觉
19世纪,有这样一种“降神会”。主持者 把室内的灯都熄灭,窗帘遮蔽得严严实实,然 后点上一支蜡烛插在烛台上,摆放在桌子中央, 大家静静地围坐在四周,盯着那一点微弱的亮 光。不一会,人们发现光点好像开始四处飘动, 似乎还有微风轻拂,于是主持人宣布,他所召 唤的“灵体”到来了。
1、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 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世上本无鬼,他只是被自己 的眼睛欺骗了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教师用红色墨水批改学生的 作业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2、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3、感知对象与背景要有一定的差别 4、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5、尽量多运用活动性的教具 6、把直观形象与言语指导结合起来 7、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你看到的是两个白发老人还是两个街头卖艺者?
选择性
你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脸?或是一对情侣在接吻呢?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 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的。知觉的这一特性称
为知觉的理解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 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 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的发展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时间知觉的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及其他客观标志 ——有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 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
为的节律性变化 ——各种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 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 ● 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 ● 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
例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物理重量相等,但 是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 花重。这是以视觉之“形”影响到肌肉感觉之 “重”的错觉。
(三)方位错觉
例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 海上飞行经验不丰富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范围, 往往会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如海中的事故。
此外,还有运动错觉(月亮走我也走)、时间 错觉(同样长时间的不同知觉)等。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 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E=1/R 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

感知觉的概念举例

感知觉的概念举例

感知觉的概念举例感知觉是人类接收和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接收和加工,使人们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式,它是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体验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觉的对象包括外界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各种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感知和认知,使人们能够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事物。

感知觉也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和内在感受进行认知的过程,通过感官器官对身体的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内在感受。

感知觉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感觉器官的接受、信号传导、加工和理解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共同作用,使人们能够完成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感知觉来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

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人们通过眼睛对电视屏幕上的图像进行感知和认知,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情节。

在听音乐的时候,人们通过耳朵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感知和认知,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在触摸物体的时候,人们通过皮肤对物体的触感进行感知和认知,了解物体的表面材质和温度。

在品尝食物的时候,人们通过味蕾对食物的味道进行感知和认知,感受食物的酸甜苦辣。

这些都是感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使人们能够了解世界和自己。

除了感知觉的应用外,感知觉还在认知心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过程,而感知觉作为人们认知和理解外界环境的基础,对认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感知觉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调节认知行为。

感知觉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各种认知障碍和认知疾病,为认知障碍和认知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总之,感知觉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通过感知觉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特征和自己的身体状态。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时间 的流逝和先后顺序的感知 。
个体的时间知觉受到心理 状态、情绪、注意等因素 的影响。
ABCD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感官 信息,如视觉(日夜交替 、时钟)、听觉(滴答声 、节拍器)等。
时间知觉对于个体的工作 和生活安排、时间管理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或自身运动状态的感知。
听觉
总结词
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大脑处理后形成听觉感知。
详细描述
听觉感知包括对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和节奏等的识别。耳朵能够接收声波的 范围非常广泛,大脑通过处理这些信息,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如音乐、语 言和环境噪音等。
触觉
总结词
触觉是通过皮肤接触外界刺激,大脑处理后形成触觉感知。
详细描述
心理学感知觉
目录
• 感知觉概述 • 感觉 • 知觉 • 感知觉与心理学的关系
01
CATALOGUE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
01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对事物的主观认
识的过程。
感觉
02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
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过程。
知觉
03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
记忆中的信息可以影响我们的感知,而感知到的信息也可以激活记 忆中的相关内容。
感知觉与思维
感知觉是思维的基础
我们的思维过程需要借助感知觉所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感知觉影响思维的方向
感知到的信息可以引导我们的思维方向,影响我们的思考结果。
思维对感知觉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也会影响我们对感知信息的解释和组织 。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 感知觉的区别: • 感知觉的联系: • 3、感知觉与知识经验的关系:
4、一般知觉与复杂知觉
• 一般知觉: • 视知觉 • 听知觉 • 嗅知觉 • 味知觉 • 肤知觉
复杂知觉:
• (1)时间知觉 • 是客观事物持续性、速度、顺序性
在人脑中的反映。 • 长短时间知觉——长时估计与短时
• 例:三次考试 王某同学: 甲、甲、乙;李某同学:乙、 乙、甲。王某是意外,李某是侥幸。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 1、感知觉的有益性和目的性提高 • 2、感知觉的精确性不断发展 • 3、出现逻辑性知觉 • 4、感知觉的不随意性、片面性、不
稳定性等特点依然存在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感知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 (一)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 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重视直观教具的应用 • 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标本、实物、演示性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 感知觉越生动、越精细,思维、记 忆就会越清晰、越深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 一、定义 •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反映。
• 感觉剥夺实验
• 赫布(Hebb,1950)
• 感觉如被剥夺,人的认识活动甚至 心理的健康都会受到干扰。
感觉剥夺试验装置
• 后图:会动的画面
• 总也抓不住的小黑点儿 • • 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
威斯特于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 幻觉。 • 在知觉两个相对立的颜色时,这两种 相对立的颜色导致一种叫做侧抑制的 生理机制,由于在看图的过程中,眼 睛不停的跳动,使得侧抑制不停的产 生,从而使得上图中出现了闪烁的点。

• 观察力的培养: • 1、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 • 2、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目的。 • 3、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 • 4、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

心理学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

心理学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
❖ 第二,知觉对象的变化和运动。处于变化和动态的事 物比处于静态的事物更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 (3)刺激物的组合方式
❖ 人们感知外界刺激时并不是杂乱无章、无系统的,而是 在感知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一分。
❖ 知觉对象的组合遵循如下原则: ❖ A.接近原则 ❖ 接近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在空间上彼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一分。
❖ 2.内部感觉 (肌体感觉)
❖ 是指来自肌体内部的刺激直接作用于内脏器官所产生 的各种感觉。
❖ 3.本体感觉
❖ 是指由于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或位置的改变所产生的感 觉。
❖ (二)旅游感觉的含义
❖ 作为感觉的特殊领域与内容,旅游感觉是旅游者在旅游活 动中,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
❖ 几个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连续地存在着,则它们容易 组合成一个整体而被旅游者感知。
❖ (4)他人的提示 ❖ 他人的提示不仅有助于旅游者知觉的理解,也是帮助旅游
者迅速区分出知觉对象的主要条件。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一分。
❖ 2003年6月16日,著名喜剧演员赵本山被沈阳市人民政 府正式特聘为沈阳旅游“形象大使”。著名演员的广泛 影响力以及浓厚东北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是其当选旅游 形象代言人的主要原因。赵本山担任旅游形象大使后, 刘老根大舞台被定为沈阳市旅游定点演出场所。由赵本 山及辽宁民间艺术团合作,向国内外游客推介“二人转 之旅”这一全新的旅游产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举办 了一系列的旅游形象大使选拔活动。例如,桂林的“刘 三姐”旅游形象大使选举,上海的旅游形象大使评选活 动,大湘西旅游形象大使等。也有类似聘请赵本山这样 的名人做形象大使的。如,牛群受聘任首位安徽“旅游 形象大使”。显然,国内旅游已进入到轰轰烈烈的形象 代言人时代。

心理学第2节 感知觉(一)

心理学第2节 感知觉(一)

色觉的心理效应 ④感觉补偿: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
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问:盲人常常在还没碰到前面东西之前,就能 觉察到它的存在,这是怎么回事? ⑤练习:在生活中,感受性可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专门从事某一特殊职业的人,由于长期使用某种 感官,相应感觉就特别敏锐。
同时对比的例证。中间的小圆是 由同一张灰色的纸上剪下来的。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一)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 直接作用” 感觉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
△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侦察人员与司令部” 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是知觉的基础,知
二、感觉过程
1、感觉的产生
条件:①客观刺激物 ②分析器(感受、分析刺激的神经装置) 分析器有三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
以视觉产生为例:
2、感觉分类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把感 觉分为两大类: ◇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 ◇ 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觉是感觉的深入 。 日常生活中常以知觉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则作为知觉的
组成,通常合称“感知”
2、意义
①是人类安全生存的基本条件。
②从心理发展来看,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 的基础。
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Hebb 、 Bexton 和 Scott 的“感觉剥夺”实验证明。
③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
3、感觉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一、概念
(一)感觉
1、感觉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理解: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 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2、感觉的产刺激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产生 感觉
(分析器)
3.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2)、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睡觉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 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出现幻觉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
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 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感受器对这两种刺激物的感受会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会
产生“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觉系统时,
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凝视红色后,接着看白色,白色会显
得发绿。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感觉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同 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同时对比
感觉 对比
如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
吃甜食后再吃苹果会酸
(4)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 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 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 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 后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8-21
12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知觉整体性
2012-8-21
13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二)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的分离。
2012-8-21
14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三)知觉的理解性
2012-8-21
15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三)知觉的理解性
2012-8-21
2012-8-21
26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五、时间知觉 1、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四种形式: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 持续时间的估量 对时间预测
2012-8-21 27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触>视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数量和性质:



2012-8-21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10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二、知觉的种类 1、依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可分为:
视知觉 听知觉
触知觉
2、依据知觉对象的特征,可分为: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2012-8-21 11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三、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整体性
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因此刺激的物理 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感觉。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其范围可用刚 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刺激物理强度范围来表 示。
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012-8-21 5
第一节 感觉概述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数量多、性质复杂——短估 数量少、性质简单——长估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感兴趣的东西——短估
不感兴趣的东西——长估
期待某物出现时——长估 不愿某物出现时——短估
2012-8-21 28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五、运动知觉 1、对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加速度、减速 度的知觉。 2、运动知觉的线索为: 网像的移动,非关键线索; 逼近物体,网像的扩大; 头眼运动 前庭与触觉信息
远处物体——水晶体扁平 近处物体——水晶体凸起
眼睛调节单独起作用时,只有两物体相距 较远时,才能辨远近。但超过10米,调节无法 发挥作用。
2012-8-21 23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2、双眼视轴辐合 双眼线索的一种。在看一个对象时,两只 眼睛的中央窝对准对象,以保证对象的映像落 在中央窝,获得清晰的视像。
2012-8-21
35
第五节 社会知觉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将多方面信息集中到一起,对社会认识 对象的整体特点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 关于人和事物的完整印象。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社会刻板效应
2012-8-21 36
刻板印象对教育过程的影响
教师的刻板印象主是指教师头脑中存在的 关于某一类学生的固定形象。如认为男学生抽 象思维能力强,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来自 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朴实刻苦,城市的学生灵 活、见多识广等。 刻板印象也是一种社会认知的偏见,它普 遍存在于人们意识深层。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 是人们可驾简驭繁,教师可以把现实中的学生 分类,因而在某种情况下,有助于教师概括地 了解学生,借助于某一类学生的共性,去想象 某一个学生可能会有的典型特征。
远物体——视轴夹角小,肌肉放松
近物体——视轴夹角大,肌肉紧张
在几十米内有效。
2012-8-21 24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3、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 的重要线索。
由于人的两只眼相距约65毫米,两眼的左、右 视野是略有不同的。因而双眼注视同一三维物体时, 在左、右眼视网膜上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 且这两个视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边 多一些,右眼看到右边多一些。这样在空间上是立 体的对象造成两眼视觉上的差异,即双眼视差。双 眼视差经知觉分析后,形成立体(深度)知觉。
16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四)知觉的恒8-21
17
大小恒常性
2012-8-21
18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四、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三维知觉。我们知道人眼的网 膜是一个二维空间的表面,但是在这个二维空 间的网膜上却能看出一个三维的视觉空间。也 就是说,人眼能够在只有高和宽的二维空间视 像的基础上看出深度。这是因为人在空间知觉 中依靠许多客观条件和机体内部条件来判断物 体的空间位置和深度,这些条件称为线索 (cues)。
2012-8-21
30
第五节 社会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个 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 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其知觉内容可分 为三个方面: 对人的知觉:对他人、自我的表情、仪表、 人格、态度、动机的认知。 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反感、疏远、亲近、关 怀。
2012-8-21 37
刻板印象对教育过程的影响
刻板印象的缺点是过度类化,有时会抹煞 或忽视个体所具有的特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 归类不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或者只是对 某些学生的非本质特征做出概括,就会形成偏 见,势必对现实的学生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从 而给师生人际关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教 师要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避免群体认知 对个体认知的消极影响,既把握学生所属群体 的一般特征,又应注意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作 深入分析。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测量 知觉的特性与种类 知觉的机制
2012-8-21 1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2012-8-21
2
第一节 感觉概述 感觉分类: 外部感觉
远距离感觉 视觉 听觉
2012-8-21 39
晕轮效应在教学中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 中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 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 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晕轮效应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评价,使教师 不去深入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凭主观印象出发,对 学生做出的评价往往以偏概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 相符合,缺乏公正,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晕轮效应 还有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克服晕轮 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实事求是地全 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切忌一 叶障目。
2012-8-21 25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3、双眼视差 当我们看平面物体时,两眼的网像可以重合。 而当我们看立体物体时,两眼所成网像不对应,不 能重合,左眼看到物体的左半边多一点,右眼看到 右半边多一点。而且距离越近,这两个网像差异越 大。大脑把这种差异解释为深度或距离。 同样,在听觉定向中,我们可根据同一声音进 入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音的方向。
2012-8-21 29
第五节 社会知觉
1、人类知觉加工、整合的对象有两大类: 自然界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各 种信息——物知觉。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所提供的信息,包括 处于人际关系之中、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与人构成的群体、 社会结构、社会事件等——社会知觉。
2012-8-21 31
第五节 社会知觉
3、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社会知觉主体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 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2012-8-21
32
第五节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不仅有感 知觉的参与,记忆、想象、思维等高级认识 过程也参与到其中。
2012-8-21
33
第五节 社会知觉
二、社会认知过程
(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1、信息获得途径;言谈举止,表情,言语, 社会角色,群体关系,群体气氛。 2、信息选择:依据已有经验、需要、兴趣选 择一部分社会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2012-8-21
34
第五节 社会知觉
3、影响因素 刺激的强度及差异 认知者的需要兴趣、动机 根据已有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可用的 个案信息,以点带面
2012-8-21 19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来自刺激本身的线索
(1)遮挡
2012-8-21
(2)线条透视
20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3)相对高度
2012-8-21
(4)纹理梯度
21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5)空气透视
2012-8-21 22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二)来自视觉本身的线索 1、眼睛的调节
2012-8-21
8
视觉与听觉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2012-8-21
9
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同样是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的S的认识。
整合多个维度的信息,由一个或多个感官 提供的信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
2012-8-21 40
近距离感觉 味觉 嗅觉 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运动觉
平衡觉
2012-8-21 3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1、收集信息 2、感受器 3、神经通路 4、大脑加工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