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上)教材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上册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气体的产生及气体收集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的产生和收集方法。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盐酸、烧杯、集气瓶、水盆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2. 小心地加入盐酸至烧杯中,观察产生的气体。

3. 在水盆中放入适量水,将集气瓶完全倒置放入水中。

4. 缓缓倾斜烧杯,使产生的气体顺着烧杯口冲入集气瓶中。

5. 等待气体收集完毕,取出集气瓶。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盐酸溅到皮肤或衣物上。

2. 确保集气瓶完全倒置,以充分收集气体。

3. 观察气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

拓展实验:可尝试用其他酸和碱的反应,观察不同气体的产生和收集方法。

思考问题:气体的产生和收集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实验中观察到的气体与实验所用物质的性质有何关联?
教师评价: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产生和收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最新初二物理上册全册实验专题

最新初二物理上册全册实验专题

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初二(年级)物理(学科)作业纸元旦作业二《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编写时间:2012-12-25 编写人:李大军 审核:黎淡宜 审批:黄 隐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组长签名:_______ 完成等级:___ __1.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3.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

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 (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4.如图3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人教版新课标所有实验)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结构: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1.安放。

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

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

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

(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高倍镜的转换。

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深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特点。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氢气发生器
2. 点燃氢气的工具
3. 试管
4. 磁铁
5. 碱性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将氢气发生器连接好,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氢气生成。

2. 用试管接收氢气,用磁铁放在氢气试管附近,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将点燃的木柴放在氢气试管附近,观察是否有反应。

4. 将试管内的氢气放入碱性溶液中,观察是否有反应。

四、实验结果:
1. 用磁铁靠近氢气试管时,磁铁不受吸引。

2. 将点燃的木柴放入氢气试管中,氢气扑灭火焰。

3. 将氢气放入碱性溶液中,观察到氢气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五、实验结论:
1. 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2. 氢气不支持燃烧,但可与氧气发生爆炸性反应。

3. 氢气可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氢气泄漏引起危险。

2. 点燃氢气时,保持距离,避免火源接触氢气发生爆炸。

七、实验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特点,增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上教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上教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上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试管、橡胶塞、试管夹、烧杯、硫酸、盐酸、铁丝、铜丝、锌丝、铝片、镁片。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时,会产生气体和溶液。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规律也有所不同。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擦干,标注好试验的金属类型。

2. 分别向不同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硫酸。

3. 将铁丝、铜丝、锌丝、铝片、镁片分别放入对应的试管中。

4. 观察每个试管中的变化,特别注意是否有气泡产生和溶液的变化。

5. 记录下每个试管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酸具有腐蚀性,实验时需小心操作,不要将酸溅到皮肤或眼睛上。

2. 操作试管时要轻拿轻放,以防试管破裂。

3. 实验后要将废弃物正确处理,不要随意倒入下水道。

实验结论:
1. 铁、锌、铝、镁在盐酸和硫酸中均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和溶液。

2. 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金属溶解时会释放热量。

3.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规律是有所不同的,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总结不同金属与
不同酸反应的规律。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进行反应,观察不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也可以进一步研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初中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试剂进行酸碱性检测。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硫酸溶液
3. 苯酚溶液
4. 红色石蕊试剂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硫酸溶液和苯酚溶液。

2. 分别用红色石蕊试剂滴加到每个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3. 记录下每个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各溶液的酸碱性质。

实验结果:
1. 盐酸溶液:红色石蕊试剂加入后变红。

2. 硫酸溶液:红色石蕊试剂加入后无明显变化。

3. 苯酚溶液:红色石蕊试剂加入后变蓝。

实验结论:
1. 盐酸是酸性物质,因为红色石蕊试剂加入后变红。

2. 硫酸是中性物质,因为红色石蕊试剂加入后无明显变化。

3. 苯酚是碱性物质,因为红色石蕊试剂加入后变蓝。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3. 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正确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拓展实验:
尝试使用不同的化学试剂进行酸碱性检测,观察各种溶液的反应结果。

并可以进一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专题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专题

(一)观察蒸腾作用现象的实验1.取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选出两个枝叶相似的枝条,分别做以下处理:甲:保留全部叶片,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两个不透气的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选取的枝条上,用细线扎紧。

3.将植株置于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塑料袋上的现象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二)光合作用相关实验仔细阅读教材63页-------71页的相关实验,分析完成下列问题:(一)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和淀粉)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2.暗处理:①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暗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对照实验:怎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脱色:①怎样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这样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脱色到________________为止5.染色: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现象:遮光部分________________,见光部分_________________.7.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1.将金鱼藻放在水槽里,在金鱼藻上倒罩一个漏斗,将一试管倒扣在漏斗上,放置阳光下照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三)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水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四)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1.本实验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实验装置移到光下你预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巩固练习】1. 若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A.用酒精除去叶绿素的叶B.全绿的叶C.不含叶绿体的叶D.有白斑的绿叶2.图6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图63.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4.认真分析图7所示装置,回答问题:图7(1)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探究实验需要对照实验来增强说服力,则你设计的对照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1.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__保证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__,待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__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__,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下列氮气的性质中,与本实验无关的是__A__。

A .无色无味B .难溶于水C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不与红磷反应(2)如果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可能是__装置的气密性不好__。

(3)若将红磷换成蜡烛,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不能__,理由是__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__。

2.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

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 ℃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

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处__。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__。

(3)实验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氮气__,本实验同时证明了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__。

3.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__;(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 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操作简单,结果更准确__(只需写一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1__(填“1”“2”“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红磷的量不足__(只需写一条)。

化学颜色实验教案初中上

化学颜色实验教案初中上

化学颜色实验教案初中上
实验名称:探究物质的化学颜色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化学反应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
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硫酸铜、氢氧化钠、红石脂、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搅拌棒、滴管、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中。

2.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搅拌均匀。

3.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同时观察颜色变化。

4.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实验记录,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
当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时,溶液的颜色将从蓝色变为淡蓝色,最后变成浑浊
的深蓝色。

实验分析:
此实验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具有不同颜色的二氧化铜沉淀。


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
能力。

延伸拓展:
1.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实验中的物质浓度,观察不同浓度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有何不同。

2. 学生可以尝试将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铜沉淀进行过滤,然后再次溶解,观察颜色反应的
变化。

3.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反应物,进行类似的颜色反应实验,拓展对化学反应与颜色的
了解。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的试管和试管架需小心使用,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溶液外溢。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的整洁。

导学案 课内实验

导学案 课内实验

即墨一中高三生物复习导学案《实验专题-----课本实验》一、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试剂的配制(1)还原糖的鉴定:要选择含还原糖量较_______、颜色较_______的材料,这样颜色反应才明显,常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脂肪的鉴定:要选择富含脂肪的材料,如花生、蓖麻等,提前浸泡3~4 h。

如果是新花生种子,可以不必浸泡,否则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最好的实验材料是鸡蛋清,其蛋白质含量相对高,配制的提取液透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颜色反应明显,但蛋清液需要_______。

(4)在观察叶绿体时,宜选用叶绿体_______(大、小)、数目_______的材料。

如阴生植物藓类的叶、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等。

(5)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要选择生活的、具有_______液泡、有颜色的(如紫色洋葱)植物细胞;死的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由于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6)在有关酶的催化特点的探究实验中,常选用动物_______做实验材料,原因是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未被破坏,从而提高实验现象的对比程度。

也可选用植物的组织(如马铃薯的块茎、萝卜的肉质根等)做实验材料。

(7)正确配制和使用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配制这两种试剂时,都要用到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但配制时,溶液浓度不同,使用原理和方法也有明显区别。

(见下表)观察类实验归类:二、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1)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_______,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初中化学全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全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全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钠的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一定量食盐中钠的含量。

实验原理:用氯化银法测定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中的钠。

实验器材:分析天平、烧杯、移液管、试管、烧杯、玻璃棒、热水浴、石英坩埚、燃烧器、砝码、钳子、移液管、滤纸、蒸馏水。

实验方法:
1. 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溶液,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氯化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3. 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表示有氯离子。

4. 使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沉淀。

5. 在石英坩埚中加热至白色沉淀完全消失。

6. 过滤沉淀,收集固体,称重。

7. 利用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出钠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测得食盐中含有x克钠。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注意安全,操作时戴上手套和护目镜。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结果,及时调整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各种容器和仪器。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测定食盐中钠的含量,了解了氯化银法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书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含必修选修6本书共15个实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书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含必修选修6本书共15个实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必修第一册 ............................................................................................................................. - 1 -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8 -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14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20 - 必修第二册 ........................................................................................................................... - 29 - 实验一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 29 - 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35 - 必修第三册 ........................................................................................................................... - 41 - 实验一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 41 - 实验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52 - 实验三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 60 -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67 - 实验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67 - 实验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 75 - 实验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 80 - 实验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85 -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89 - 实验十四探究传感器元件特性及简单应用............................................................ - 89 -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94 - 实验十五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 94 -必修第一册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1.动物的四肢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2.动物的皮肤实验名称:观察鱼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3.动物的翅膀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示, 为
A;
(5)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 5Ω的定值电阻,换成 10Ω的定值电阻,
闭合 开关,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
示数为
V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更换为 20Ω,继续进行实
验,将实验数据记录 在下面的表格中。
(6)由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应该不低于
Ω。
2
18.如图甲所示,为了比较水和食 用油吸热的差异,在两个完全相同
的烧杯中分别盛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再用相同的电加热 器
同时开始加热,测出它们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吸热多少的。
(2)通过实验可以看出
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上为了
比较物质吸热本领的强弱,我们引用了_______的概念。
3
10
20
0.2 0.1
(6) (7)
20.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的电阻, 电源电压为 6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的电阻大约为 10Ω。现有规格分别为“10Ω,1A”和“20Ω,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
(1)为完成实验,应该选取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
(2)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接下来应该先进行 的操作是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 图像,我们得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J/(kg•℃)。
19.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1)请将图甲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该位于

初中生物上册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上册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的不
同部分。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刀片、洋红染色液、椰菜叶片、草叶片、鹅口笔。

实验步骤:
1. 将一片椰菜叶片和一片草叶片浸泡在含有洋红染色液的盛水玻璃杯中,静置15分钟。

2. 取出被染色液染色的叶片,用鹅口笔在叶片上标出感兴趣的细胞区域。

3. 将被标记的叶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中的细胞结构。

4.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质膜、叶绿体、细胞核等。

5. 让学生用刀片轻轻切开一些细胞,观察细胞内部细胞器的排列和结构。

实验要点:
1. 切片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刀片伤到自己和叶片。

2. 在观察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观察细胞的结构,确保观察到叶片中的不同细胞类型。

3.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增强对细胞理论的理解。

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七年级生物-(上)实验通知单

七年级生物-(上)实验通知单

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学生分组实验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观察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探究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教师演示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观察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探究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教师演示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教师演示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教师演示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教师演示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实验通知单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实验类别:教师演示实验送交时间:年月日任课教师:实验员:。

生物必修一课本实验汇总大全

生物必修一课本实验汇总大全

必修一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必修1P18)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中加热,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2.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原理?(必修1P18)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3.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原理?(必修1P18)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的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 现配的斐林试剂。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19)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①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染色3min(苏丹IV染液中染色1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成高倍镜观察,视野中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方法步骤?(必修1P19)①向试管内注入2ml 待测的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 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7.在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将现配的斐林试剂注入样液试管后,样液颜色呈蓝色?经水浴加热处理后,试管中的样液颜色变成砖红色沉淀颜色?8.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相似,斐林试剂能否用于蛋白质的鉴定?为什么?这两种试剂的使用有何区别?不能,因为两者浓度不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专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专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4.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专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便于观察,实验中应选表面__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纸板。

放置纸板时,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填字母)A.垂直B.不垂直C.可垂直,也可不垂直(2)实验时测得入射角为40°,则反射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若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

(4)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A.为了减小误差B.得到普遍规律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芳芳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当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专题(上)教材实验一、教材实验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②选择参照物:叶绿体③选择最佳观察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下,叶绿体的侧面对着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最大的面对着光源;在暗处叶绿体呈无规律排列。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材料:洋葱根尖(葱,蒜)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提醒(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2)漂洗的目的①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

②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①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②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③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1)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压片时用力过大。

(6)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步骤:装片→观察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原理:Na2S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方法步骤测量玻璃罩容器→计算称取所需亚硫酸钠的质量→按要求完成实验装置→观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实验结论(1)SO2浓度越大,植物受害越严重。

(2)叶片受害顺序:成熟叶→老叶→幼叶。

(3)植物受害顺序:叶片→叶柄→植株。

(4)症状:叶片褪绿,变为黄白色,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状“烟斑”,随时间推移,“烟斑”由点扩成面,严重时叶片萎蔫,叶脉褪色变白,植株萎蔫死亡。

配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的方法可用注水法测出钟罩的容积(三个钟罩容积要相等)。

用溢水法测出放入盆栽植物后钟罩的容积(测量钟罩内剩余水的体积即是)。

(二)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6、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苏丹IV 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 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疑难点拔:本实验为验证类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