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九周教案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档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其中包括了本年度的教学计划,从计划到教案为老师提供一站式服务,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目录第一部分:教学计划 (4)一、教材分析 (4)二、教学目标 (6)三、教学措施 (8)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8)五、主要导学方法 (8)六、教学进度安排 (9)第二部分:课时教案 (12)一、我在成长 (12)二、悄悄发生的变化 (15)三、人生之旅 (17)四、踏上健康之路 (21)五、生物的遗传现象 (24)六、生物的变异现象 (29)七、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33)八、消失了的恐龙 (37)九、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41)2十、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45)十一、寻找生物的家园 (48)十二、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52)十三、有趣的食物链 (56)十四、生态平衡 (60)十五、各种各样的能量 (64)十六、能量的转换 (69)十七、能源 (72)十八、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75)十九、拓展 (80)二十、应用 (85)3第一部分: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2.全套教材的特点(1)从问题入手(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科学第十一册教案中心小学二0一四年九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第九周教案

第九周教案

第九周计划体育活动活动内容:1、队列训练2、早操及音体活动3、自选活动:圈、球、踩高跷、大型器械等活动目标:1、对新操感兴趣,能按照音乐节拍,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2、能合理利用器械,并能爱护和收拾器械,在活动中注意安全。

3、坚持早锻炼的习惯。

活动指导:1、引导幼儿要听清音乐节奏,动作要做到位。

2、引导幼儿做跳圈动作时要一个一个地跳,圈内再跳到圈外。

3、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分合并队、走圆圈、十字形等的队形变化。

4、分组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器械,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与其他幼儿碰撞。

5、幼儿自由选择器械进行分组活动,师观察提醒幼儿注意谦让,并注意爱护好器械,适时作好指导。

6、提醒幼儿归队并注意走楼梯安全,回班喝水休息。

活动反思:本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能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做操时动作比较整齐到位,幼儿和幼儿之间的队伍距离保持地比较宽,这样有利于做操。

幼儿在自选活动时,能在自己所选择的器械组认真地游戏,玩圈的幼儿能玩出几种不同的玩法,有滚、转、排成队伍跳等。

在活动中,同伴间极少出现争吵的现象,偶有发生也能自行解决,同伴间团结互助的能力有所增强。

区域活动计划学习活动活动一:《叔叔阿姨好》(听说)【活动目标】1、乐意与熟悉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并学习交谈。

2、学习较清楚、连贯地讲述叔叔阿姨们的劳动情景,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与社会中有代表性工作的人员进行交流,如警察、牛排餐厅服务员、超市售货员、社区清洁工等。

并留下照片以及记录等资料。

物质准备:警察、牛排餐厅服务员、超市售货员、社区清洁工等人员工作中的照片。

情境准备:把家长带来的照片布置成展览区【活动过程】一、欣赏展览区里的照片,并相互介绍。

1、说说照片里的人在哪里上班?他正在做什么?2、为什么他要这么做?二、欣赏教师准备的照片1、猜猜他们是做什么的?2、主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为什么他要这么做?三、大胆、清楚、连贯的讲述叔叔、阿姨的劳动,相互交流感受1、结合照片进行讲述。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人教版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人教版

.凝结一、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个、玻璃片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或涂黑铁罐头筒)、冰块若干。

.演示材料:带盖杯子个,冷水,热水。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与热水有关系。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学生讨论。

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学生思考讨论。

(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

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块玻璃冷、一块玻璃热。

)教师:列表比较: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第九周教案

第九周教案

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导学案集体备课成员高敏杨秋鲜牛海蕊陈莹董翻领祁淑芳单元四上课人董翻领课型多媒体上课时间2013年10月28 29 日课题识字4 教学内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记成语,明白成语的意思,能灵活运用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得到启发,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情景导入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本课总课时数2课时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练习(一)故事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成语故事,请你们边听边猜一猜是哪个成语。

(师讲《拔苗助长》的故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练习2、指名猜成语《拔苗助长》。

3、请大家看看这个成语是由几个字组成的。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由成语组成的课文。

板书课题:识字 4过渡:大家想知道识字4讲了哪些成语吗?老师带你们到成语王国去欣赏一下成语,好吗?(二)初读课文1、出示课文主题图,欣赏课件。

(1)刚才你们在成语王国里,知道了哪些成语?(2)指名说说刚才你把哪些成语记下来了?过渡: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成语,请你要打开课文《识字4》读一读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音节把生字多读几次。

自由读课文齐读课题2遍一()障()()熟蒂()徒()无()()( )意彰()()补(有()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练习(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生字宝宝从课文里排着队正向我们走过来啦,谁想跟它们打个招呼啊?请举手。

3、学习生字(1)投影带音节生字,指名拼读音节,注意正音。

(2)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去音节)音节跑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分小组认读,开火车读)(3)出示“我会读”的词语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这么快就找到朋友了,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叫出来?请举手。

六年级科学第9周二次备课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9周二次备课教案

第1课电和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教学准备:1. 学生自备:干电池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引入::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板书课题:电和磁)二、探究:【活动一】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

老师课件播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

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4、学生活动观察:A、接通电流之前和之后指南针指向的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56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可能是有什么造成的?讨论总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

【活动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

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

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教师课件演示实验的情况,学生认真观察。

小结: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2、学生活动3、角度大?小结:小磁针偏转的角度跟线圈多少有关,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

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13-14上六年级科学第九周二次备课教案

13-14上六年级科学第九周二次备课教案

13-14上六年级科学第九周二次备课教案第一篇:13-14上六年级科学第九周二次备课教案第四课找拱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

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二、探究:【活动一】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

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实验演示。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

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

初中教材第六年级第九章教学解析

初中教材第六年级第九章教学解析

初中教材第六年级第九章教学解析第九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分别是地球的运动和恒星的运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了解各种恒星的运动规律,培养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中心轴进行旋转,一天旋转一周,周期约为24小时。

自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交替经历白天和黑夜,形成地球上昼夜更替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原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一种方式是通过模型展示,可以利用一个小球或其他物体代表地球,并用一根细线或钢针作为轴,向学生演示地球沿着轴线旋转的过程。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动画和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地球自转的图像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转带来的影响。

比如,自转带来的白天和黑夜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一周所致,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时间不同,这与地理位置有关。

通过让学生观察世界时钟或地图,让他们对不同地区的时间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使得地球绕太阳一周。

公转是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时间约为365天。

在地球的公转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型,让学生将一颗水果代表太阳,将另一个小球代表地球,然后让学生围着太阳的轨道移动地球模型,呈现地球公转的过程。

同时,可以通过动画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实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公转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影响。

比如,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气候的不同。

通过观察不同季节的温度、日照时间等因素的变化,让学生明白地球公转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恒星的运动恒星是指处于恒星主序带上的星体,是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恒星。

恒星也有它们自己的运动规律,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北极星。

北极星是一个特殊的恒星,位于北方天空的极点附近。

北极星的位置较稳定,几乎保持不变。

通过观察北极星的位置,可以了解到其他恒星的运动规律。

比如,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即是地球自转轴的延长线方向,地球公转所带来的季节变化不影响北极星的位置。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九课教案详解》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九课教案详解》

本文旨在详细解读《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九课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课程。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观察,让他们了解大气运动的原理和不同的大气运动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复习区分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特性和区别;2.介绍大气运动的类型和原因,包括地面风和海陆风的形成原理,季风的形成原因等;3.讨论台风暴风雨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原因,并介绍预防和应对措施;4.通过实验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入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关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2.观察与实验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大气运动的现象,例如可以为学生展示风速计或气压计等实验工具,让他们对风和气体的运动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3.巩固和拓展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层次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探究等形式,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习惯性思维。

四、教学实施1.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有关大气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带来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并对季风和暴风雨等自然灾害进行简单介绍。

2.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不仅应该讲解大气运动的相关概念和知识,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并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层次和学习能力,适当加大难度。

3.实验环节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风速计和气压计等实验工具,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相应的原理。

4.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讨论大气运动的现象和规律,并形成小组报告。

五、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效果评估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弱项进行补充巩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九课弯曲原理教案制作》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九课弯曲原理教案制作》

本文将介绍一篇关于《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课弯曲原理教案制作》的文章。

该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弯曲原理,并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弯曲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弯曲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物体的弯曲形变。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弯曲原理及其应用。

2.弯曲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物体的弯曲形变实例和实验。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照片和视频引入弯曲原理的概念,了解弯曲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导入知识点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们自己发现弯曲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予相关的生动而有趣的例子。

3.强化实验通过力学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物体的弯曲形变,引导学生们探索物体在负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4.强化问题引导学生们探索各种形状的物体受力时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实验并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水平。

5.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们弯曲原理和弯曲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弯曲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讲清楚概念和方法。

并且引导学生去探索物体的弯曲形变,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老师还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

五、学生评价学生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大都非常高,认为课程很有趣,而且内容丰富,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表示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并且喜欢这种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他们认为,在本节课的帮助下,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弯曲原理和弯曲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提升了自己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关于《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九课弯曲原理教案制作》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引入、导入知识点、强化实验、强化问题和总结等环节,注重帮助孩子们探索物体的弯曲形变、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

9 进化中的生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能够应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和桦尺蠖等生物的进化原因做简单的解释。

2、能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敢于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3、能明确指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4、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

2、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一、达尔文的故事活动目标:1、能够明确说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

2、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了什么地方。

3、能将自己的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

实施过程:1、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让学生阅读达尔文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险。

2、学生阅读完达尔文的故事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明确资料中介绍了达尔文的哪些科学研究方法,就学习达尔文哪些精神。

3、活动结束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搜集一些有关达尔文的学习资料。

二、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长颈鹿进化的大致过程,说出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

2、能选择一种同学们都熟悉的动物,考察其进化的大致过程。

实施过程:1、长颈鹿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动物,研究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那样长的问题,会使学生很感兴趣。

活动时先问学生是否见过长颈鹿,古代的长颈鹿脖子并不是那么长,为什么现在的长颈鹿脖子很长。

2、学生谈过自己的初步想法后,再让学生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观点进行解释。

3、教材中间的一段话是对自然选择的简要解释,以此为基础,适当联系上一单元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鼓励学生分析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明确长颈进化到现在的样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4.活动后的交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资料,找一种动物的的进化过程给学生展示。

冀教小学科学六下册《9健康成长》word教案 (3)

冀教小学科学六下册《9健康成长》word教案 (3)

健康成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教学用简洁生动的语句表达了人体的发育成长是再自然不过的必然规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进入青春期时自己身体和心理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在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行动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

2.能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能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女(男)生欣赏具有什么样特点的男(女)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2.能把自己获得的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诉其他同学。

3.能举例说明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心中苦恼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

2.能举实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讲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二)新课教学◆活动1:体验成长的快乐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

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教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

我们可要珍惜哦!教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第9周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9周教案

个案设计第九周第1课时课题名称: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6、4、23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难点:1、布臵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2、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布臵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前布臵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个案设计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自主学习: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合作探究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六年级科学第九周备课

六年级科学第九周备课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设计模板
课 题
2、月相变化
课时
第( )课 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教案3(2022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教案3(2022新版)

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教材分析】本课按照由点到面的逻辑顺序,安排了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交流活动认识自然资源,交流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

所谓“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可能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例如阳光、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物等。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和物品制造有关,有的和能量利用有关,人类的生存离开不自然资源。

第二部分是动手活动,给自然资源归类。

根据资源类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给太阳、矿物、岩石、空气、动物、地下水、石油、植物等不同的自然资源进行归类。

与此同时,思考这些自然资源中,哪些可以提供能量?与第一单元所学相联系。

第三部分是阅读活动,通过阅读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了解了热带雨林资源海洋资源蕴含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和物质基础。

第四部分是交流活动,分析第三部分阅读资料,讨论海洋资源为什么会成为21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学以致用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2. 给自然资源归类;3. 交流海洋资源成为21世纪重点开发和利用的原因。

【重占与难占】[重点了解井么是自然资源。

[难点]1. 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2. 根据资源类型给自然资源归类。

【教学准备】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教室或书包里的某个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1. 提问:西部牛仔标志性的裤子是什么?(牛仔裤)教师出示牛仔裤图片2. 看图,分析交流生产一条牛仔裤可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教师出示图片:汽车、石油、棉花、辅料、染料、阳光、天然气等图片。

3. 选择教室或书包里你喜欢的一个物品,分析它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4. 揭示概念:(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

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人教版)

3.凝结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4.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或涂黑铁罐头筒)、冰块若干。

2.演示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与热水有关系。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学生讨论。

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2.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学生思考讨论。

(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

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块玻璃冷、一块玻璃热。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9课《太阳与动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9课《太阳与动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9课《太阳与动植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植物对太阳的依赖关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太阳的关注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并通过实验、观察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太阳的基本特征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动植物对太阳的依赖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简单易懂地讲解太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对太阳的依赖关系,并且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多种案例向学生展示太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太阳。

2. 实验法:通过种植两盆向日葵,将一盆放于室外,另一盆放于室内,观察两盆向日葵的生长状况,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对太阳的依赖关系。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阳周围的各种神奇现象视频,引导学生走进今天的话题——“太阳与动植物”。

2.展示案例,让太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更形象(10分钟)请学生浏览PPT中的图片或视频,或者查找课本P30上太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部分的内容,了解太阳在地球上的作用。

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向日葵总是向太阳较亮的方向生长,很多动物的活动节奏都受到日夜交替的影响。

学生也可以自己想到一些例子。

3. 向日葵实验,让学生理解动植物对太阳的依赖关系(25分钟)a. 实验材料:两盆向日葵,土壤b.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两盆向日葵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五天后,将一盆向日葵放在室外,另一盆放在室内,确保两盆向日葵都能够获取同样的养分。

第二步,开始观察向日葵的生长情况:1. 两盆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观察和照顾,观察向日葵的生长状态、茎叶状况以及花的开放情况。

2. 监测向日葵的生长高度,观察曲线变化。

3. 最后比较向日葵两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c. 实验后,让学生就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和县十里学区六年级科学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课题:第2课:垃圾的处理主备课人万继权、刘万预计授课时间:第九周课时:第3课时审核人:冷芳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2—73页内容.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填埋
优点与周围环境隔绝,减少污染,净化环境。
缺点是会污染地下水,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土壤质量,而且会大量浪费土地。
焚烧
优点占地小,避免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发电。
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留物,会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五、小结延伸
不管采用那一方法处理垃圾都会有弊端,我们如何解决生活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合作探究(组内由组长组织完成)
1、模拟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
2、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四、预设学生不能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两种:填埋和焚烧。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有弊端。
课后反思:
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修改意见:
重、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出示垃圾填埋场图。通过如图这样的方法填埋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