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1.概述1.1 背景新型城镇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下,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进程。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经济发展、社会和民生保障、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1.2 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功能完备、繁荣、宜居的城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政策导向2.1 国家政策2.1.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城市规划、土地政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指导意见,推动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1.2 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投资引导基金,用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项目,提高投融资效率和运作灵活性。
2.2 地方政策2.2.1 区域协调发展各地方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布局,避免资源过于集中和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2.2 人口迁移政策制定人口迁移政策,鼓励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转移,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3.城市规划3.1 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区划、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3.3 特色文化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4.土地政策4.1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生态保护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2 土地收储政策完善土地收储政策,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5.产业布局5.1 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挥各地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作用,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2 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创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和培养高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
6.基础设施建设6.1 交通建设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传统城镇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下面将介绍五大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1. 生态型城镇化生态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绿色城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镇化模式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
2. 知识型城镇化知识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知识经济和创新能力。
通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产业,促进城市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型城镇化模式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3. 绿色型城镇化绿色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等措施,降低城市能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色型城镇化模式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社区型城镇化社区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和谐社区。
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区型城镇化模式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
5. 智能型城镇化智能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智能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智能型城镇化模式能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生态型、知识型、绿色型、社区型和智能型城镇化模式的引导和推进,我们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城市更新融资方案
城市更新融资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融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的融资方案,为城市更新提供可行的资金来源。
1. 政府资金支持政府是城市更新的主要推动者和监管者,可以通过投入资金来支持城市更新项目。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融资,将资金投入到城市更新项目中。
政府资金支持可以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推动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
2. 社会资本参与社会资本的参与是城市更新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带来专业的管理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土地资源开发城市更新项目通常涉及到土地的开发利用。
政府可以将闲置土地出让给开发商,通过土地出让费融资。
开发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通过建设物业、商业开发等方式获取收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支持。
4. 创新金融工具随着金融的创新发展,一些新型金融工具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比如,城市更新债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另外,绿色债券、企业债券等金融工具也可以用于城市更新的融资。
5. 外部投资者参与吸引外部投资者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
外部投资者的参与还可以带来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实施。
6. 公私合作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是城市更新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政府与社会资本、企业等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分享风险、共同开展城市更新项目。
公私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支持。
7. 城市更新基金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是一种长期、稳定的融资方式。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议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议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为关键的一环。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目标是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变,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针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一些建议和参考内容。
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乡村振兴的需求和特点,创造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提供低利率贷款给农民和农村企业,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种植、养殖等经营活动。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开展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和财务咨询等服务,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加强金融扶贫工作: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扶贫工作,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扶贫贷款专项资金,为贫困户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来支持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创新金融产品,如基于农产品收益的回购合同,这样可以减轻农民的负债压力,稳定农民收入。
3.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部分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和金融工具的认知程度较低,在金融市场中容易受到欺诈和诱导。
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向农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使用金融工具,可以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农村设置智能金融终端设备,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通过金融支持,共同开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
5. 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避免金融风险的积累。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贷款项目的审查和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测。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及时处置不良贷款,确保金融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难题等问题。
因此,金融支持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解决特色小镇融资难题,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向特色小镇提供低息贷款、风险补偿等金融支持,帮助特色小镇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金融服务平台。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为特色小镇提供金融信息咨询、融资对接、金融产品推介等服务。
通过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帮助特色小镇更好地了解金融政策、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推动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金融科技、金融衍生品等方式,为特色小镇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特色小镇金融产品创新,满足特色小镇发展的需求。
四、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托金融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特色小镇至关重要。
五、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特色小镇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金融资源向特色小镇实体产业倾斜,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六、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
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提高特色小镇相关部门和企业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举办金融知识培训、金融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特色小镇对金融工具的认知和运用水平,增强金融支持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实施方案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特色小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等措施的综合推进,才能更好地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及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及路径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型城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新型城镇化作为一种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其发展方向和路径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治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及路径。
一、城市规划方向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工作。
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需要加强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避免城市过度拥挤和不均衡。
其次需要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碳、环保、智能、新型、共享等理念,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
二、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指引。
新型城镇化需要符合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三大方向。
首先,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现代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为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信息化,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构建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态系统。
最后,新型城镇化要推进绿色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低碳城市,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城市治理方向城市治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的城市治理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参与,充分发挥市民自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其次,新型城镇化的城市治理要注重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的平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方向。
首先,需要推进城市精细化发展,注重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优化,实现由量性增长红利向质量效益的转变。
其次,需要加强城市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创新促进城市发展,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
再次,要推进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最后,要注重实现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共享经济”理念。
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机制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机制问题【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但在融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政府引导下的融资方式、社会资本参与的障碍以及金融机构支持的不足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的发展。
结论指出应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和加强金融机构支持,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融资机制,可以更好地支持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政府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城镇化发展、城市化、城市建设、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城市规划、社会资源、投资环境、风险评估、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城镇化进程。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现有的融资机制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建设日益广泛,城乡差距和城市间竞争正在日益加剧,单纯地依靠传统融资机制已经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有必要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机制问题,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问题涉及政府引导下的融资方式、社会资本参与的障碍以及金融机构支持的不足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问题,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加强金融机构支持,为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问题意义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机制问题则是实现城镇化目标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融资机制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融资机制问题直接影响到资金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如果融资机制存在漏洞或者不完善,将导致城镇化进程受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措施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措施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1.针对农村产业结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
如针对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出相应的贷款、保险产品。
2.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民融资难题。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3.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信用意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优质客户。
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
2.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加快农村金融网点建设,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方便农民办理业务。
3.促进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强化金融风险防控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金融稳定。
2.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3.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激发金融创新活力1.支持农村金融科技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2.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探索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如农村合作金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
3.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
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素质的农村金融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五、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1.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自然灾害风险。
3.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
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解决融资难题。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从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防控、激发创新活力、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农村金融事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推动,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血脉和支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概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向实体经济主体提供融资、风险管理、咨询等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
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的领域,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
而金融机构则是连接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纽带,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
1. 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应当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实体经济主体的金融素质,使其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
2. 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金融产品和工具也需要不断创新。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推出更加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金融产品和工具。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可以推出更加灵活的贷款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它们的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3.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 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
金融科技可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进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金融科技可以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5. 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二、新型城镇化的目标1.人口迁移管理农村贫困人口: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口迁移问题,通过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提供适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减少绿地面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通过发展城市产业和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科技等新型城乡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建设智慧城市: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效率,改善市民生活品质。
三、新型城镇化的方向1.抓好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加强对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管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推进城市化率提升: 通过加大城市化转型力度,提高城市化率,促进城市化质量和规模的同步提高。
3.建设人文城市: 注重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建设人文城市,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4.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5.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附件:1.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2.国土空间规划方案3.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新型城镇化:指以人为核心,以人居环境、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镇化形态和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作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作用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变化越来越快;新型城镇化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推进,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资金不足与浪费并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城镇化各自为政,而政策的相关制定者缺乏足够的沟通,导致财政和金融政策对城镇化造成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这使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受阻。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分别探讨财政或者金融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而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作用的却是很少,所以本文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二、财政与金融协同支持新城镇化的现状城镇化进程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自筹,中央政府因为转移性支付的种种限制造成“远水不救近火”的现状;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任务重但资金匮乏,再加上财权与事权往往难以完全的匹配使得资金的筹集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或者投融资平台等融资方式。
近年来,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获得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性的关系使得土地融资不可持续,所以地方政府只能积极的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以便于满足于新城镇化进程的资金需求。
金融可以使得资金被高效的利用,而财政可以有效的弥补市场化的“空白地带”,所以有效的结合二者协同支持新城镇化是政府最好也是最适合的选择。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应用当中来看,财政与金融协同作用支持新城镇化发展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财政和金融彼此之间本身就有着不同,再加上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造成信息不对称导致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作用于新城镇化的效果不是很好;并且,在问题出现时也不能够及时地对其作出调整,导致造成更多的损失;第二,虽然财政对于金融也有着一定的支持,但是涉及的领域不统一、资金量小,财政引导与金融调控效率都不是很高,综合作用于城镇化后取得的效果不大,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财政与金融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充分,信息共享有待加强在财政上,财政部门通过购买或者转移的支出行为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在金融上,金融部门通过资金归集作用于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走好大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可借鉴产业综合体模式、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这五大城镇化发展路径.一、产业综合体模式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路径之一.通过开发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做到扶持一个乡镇,带动一片乡村,富裕一批农民.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型综合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以大企业主导的生态制造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方向.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与新型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自身特点,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依托,以乡镇和乡村为主战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中小城镇化为载体,创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型、科技型与文化型的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统筹谋划,完善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统筹产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综合体发展的整体氛围.企业将技术研发、生产制作、成果展示、创意设计等融入综合体,并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商业和娱乐服务,将产业综合体做成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此外,要注意塑造建筑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充分保护、挖掘、弘扬小城镇在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反映中国小城镇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是保持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把握休闲产业发展浪潮,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改变乡村风貌,推进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养老宜居、旅游地产和名特绿色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发展自驾游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优质、舒适、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这是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另一路径.针对地方特色,依托自然资源,形成滨海、文化、温泉、滑雪等特色主题旅游风情小城镇,可大致开发四大旅游小镇集群模式,即:文化主题小镇、旅游城镇综合体、旅游产业城镇、特色风情旅游度假区.文化主题小镇是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旅游城镇综合体是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等.旅游产业城镇则是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实现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探索全新的路径.特色风情旅游度假区是建设新型乡村度假区,打造集休闲农业、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养生居住、农民集中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小镇. 三、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上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以政府为依托、以政策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城市地域空间和人口规模的跳跃性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出现了一大片的工业区、开发区和新城区,但增长模式单一,开发趋同,过度开发、土地浪费、基础配套落后等问题,形成单一产业区和"卧城〞、"睡城〞和"空城〞等现象,造成有产无城、有城无产的局面.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式,即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可以把一个组团式区域看作一个复合型城区,除了产业功能外,再加入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其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以政府为主导,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序列,抓好规划的总体性、统筹性和连续性,坚持在思路上一起谋划、在措施上一起推进、在效果上一起体现,促使城镇功能完善.要做到"产城互动〞,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就要逐步实行"三个一体化〞,即: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与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新城镇要与本地资源和综合〔行情专区〕开发利用一体化,促进产城互动.实现"以产兴城〞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郊区土地使用效率,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注重规划能吸纳城镇居民和失地农民就业的产业,要与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相结合,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加快完善商务、文化、居住、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城市功能完善.最后做到"以城促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防止出现"农村建城,农民离城〞现象.通过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促进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遵循产业集群、产业运营、产城一体这三大理念.构建产业生态、服务生态、环境生态这三维生态.才能共同构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四、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盲目追求"现代化〞、"形象工程〞和"经济效益〞,对旧城大拆大建,使这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区域迅速消失,造成"千城一面〞;与此同时,大拆大建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如拆迁矛盾突出,原有社会网络被割裂等.可针对城市不同功能区进行改造与更新.城市更新不是对旧城的完全否定,而是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建、扩建和完善.将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纳入城市规划当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置、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大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改造与更新,进行综合社区的开发.通过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利用私人资本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严格地界定资金的用途和加强使用监督,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防止开发项目为私人企业所左右,只考虑经济效益而缺少人文关怀.同时,要立足城市持续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在城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需要站在城市系统、城市生长发展的角度,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问题,实现城市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更新中,更需要战略性地解决保护和发展的冲突问题.对城市环境、城市历史、空间特征等宏观因素进行研究,确立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经济产业结构、文化延续性、自然景观等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复合分步实现的城市更新目标体系,指导城市有序更新.五、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按照统一要求,合并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它不仅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还将产业集聚、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衔接起来,是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改变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以农民为核心,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为目标,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伦理、地域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始终贯彻农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同时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创造,建设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新型社区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融入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在政府的层面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优先提供贷款.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保障.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积极动员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社区居民要主动融入社区发展,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特长,通过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到新农村社区建设当中,解决就业问题.。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方经济发展愈发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为此,中央政府紧急出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意见》,旨在加强金融体系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和引导,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一、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地方经济也日益壮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发展中,地方经济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资金的缺乏和融资难。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变数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强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紧急出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意见》,旨在通过加强金融体系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支持的主要措施1. 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
地方金融机构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加强其自身改革和发展,提高其服务品质和水平。
为此,中央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设立地方性银行,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其资本实力,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等。
2. 加强金融对地方重大项目的支持。
中央政府将通过加大对地方优质项目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此外,中央政府还将采取差别化的信用评级和融资政策,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
3. 支持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为了加强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中央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引导地方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运作,推动地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创新,完善地方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服务体系,扩大地方金融市场的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
三、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除了加强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外,中央政府还将通过支持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来提高地方经济的质量和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地方政府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鼓励地方投资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新经济领域,支持地方政府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四、措施实施的重点《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意见》的实施重点在于落实政策措施,并加强监管和检查。
新型城镇化的潜在金融需求分析与政策探讨——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行、 3 5家小 贷公 司 、 1 1 家 典 当行相 继 成立 。这
些小 型 金 融 机 构还 利 用 自身 的优 势 ,对 城 镇
政 策 性金 融 提 出 了新课 题 。解决 供 水 、 供电、 污水处理 、 保 障性 住房 、 支持 进 城农 民廉 租 屋 建 造 等 问题 ,都 需 要 中长期 的政 策性 低 息 贷
金融纵横 2 0 1 3 . 1 0
通、 高速公路 、 供水 、 供电、 供气 、 污 水 垃 圾 处
态 肉鸭 第 一镇 ” , 年 产 肉鸭 3 0 0 0万 羽 ; 铜 山区 马坡 镇 成 为全 国第 五 大玻 璃 品产 业 园 ,年 产 玻璃 瓶 2 0亿 只 ; 邳 州市 港 上 镇 建 成 了全 国最 大 的银 杏树 交 易 市 场 ;新 沂 市 窑 湾古 镇 开 发
镇 化率 目标 为 6 5 %,各 县 域 城镇 化 率 平 均 每 年要 提高 2 — 3个 百分 点 。要实 现这 一 目标 , 加
快城 镇 化进 程 , 离 不 开 资 金 的配 套 支持 , 金融
业大 有可 为 。
、
徐 州市 城镇 化 现状
徐 州 是 重要 的农 业 生 产 基 地 、交通 枢 纽 和 老 工业 基 地 。近 十年 来 , 随着 撤 县 建 区 , 徐
金 融机 构 将 龙 头企 业 作 为 重要 的信 贷 支持 对
象。 2 0 1 3年一 季度 末 , 全 市农 业 产业 化龙 头企
业 贷款 余额 3 2 . 0 l 亿元 , 同 比增 长 l 1 . 2 4 %。龙
头 企 业 贷 款 余 额 占 同 期 全 市 涉 农 贷 款 的 4 . 4 7 %, 分别较 2 0 1 1和 2 0 1 2年 同期 提 高 1 - 3 1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 城市交通建设●提升道路网格化规划与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1.2 水电气供应建设●改造和扩建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提高供应能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调度和利用效率1.3 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城市绿化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二、产业结构优化2.1 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2.2 城乡产业对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值●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水平2.3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三、人才引进与培养3.1 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级人才到城市发展●提供高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人才创新能力3.2 培养创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创业项目和创业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促进创业资源共享3.3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风险四、生态环境保护4.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2 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4.3 强化环境监管与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五、城市社会事业发展5.1 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公平入学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5.2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效率5.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保障基本生活附件:●城市交通规划图●城市绿化规划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人才引进政策文件●环境保护监测数据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优化。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银行政策建议和意见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银行政策建议和意见一、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1.完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政策。
建议银行制定灵活的抵押政策,降低农村贷款的抵押品要求,增加贫困地区的贷款额度,以满足农村居民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
2.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
银行应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效率。
3.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机制。
鼓励银行引入科技手段,推广数字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和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
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城乡资金流动1.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银行应与地方政府合作,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村金融市场。
2.加强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银行应根据农村居民和农业企业的需求,推出专门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居民贷款、农村扶贫贷款等,同时加大对农村微企业和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建立城乡资金流通的机制。
银行应推出农村金融产品,鼓励城市居民投资农村金融市场,同时支持农村居民投资城市金融市场,促进城乡资金的有序流动,实现双向的金融资源配置。
三、加大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1.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银行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村科技示范园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2.支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银行应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从农田直接到消费者的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绿色发展。
银行应加强对农村环保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的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绿色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四、加强金融扶贫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1.完善金融扶贫政策。
国家城更银行扶持政策
国家城更银行扶持政策国家城更银行扶持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城市更新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金融支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激励银行机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化进程提供资金支持。
以下是国家城更银行扶持政策的一些参考内容。
1. 优惠贷款利率:国家可以出台政策,要求银行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利率,以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成本,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
2. 流动性支持:国家可以向银行提供一定的流动性支持,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投放到城市更新项目中。
这可以通过向银行提供低成本的流动性资金或者设立专门的贷款信用额度来实现。
3. 融资担保:为了降低银行的风险,国家可以建立一套融资担保体系,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还款担保。
这可以通过设置风险补偿基金或者与担保机构合作来实现,使银行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更新领域。
4. 资金专项计划:国家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专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给城市更新项目。
这些计划可以由国家出资设立,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共同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5. 联合融资机制:国家可以推动建立联合融资机制,鼓励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公共基金合作,共同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这可以通过联合贷款、信托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
6. 市场准入便利化:为了鼓励更多银行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国家可以简化市场准入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
这可以包括简化审批程序,简化登记注册手续,优化服务流程等。
7. 金融产品创新:国家可以鼓励银行开发金融产品,满足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需求。
这可以包括绿色金融产品、专项债券、城市债券等,以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选择。
总之,国家城更银行扶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城市更新和改善城市环境。
这些政策可以通过优惠贷款利率、流动性支持、融资担保、资金专项计划、联合融资机制、市场准入便利化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摘要】金融支持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金融支持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帮助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政策对城镇化的影响深远,能够引导和规范城镇化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投资、保险等服务,支持城镇发展和经济增长。
金融产品创新也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满足不同需求。
金融科技在城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具有积极作用,对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重要性十分必要。
【关键词】城镇化、金融支持、金融政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科技、发展影响、未来、重要性、支持作用、进程推动、积极作用1. 引言1.1 城镇化的重要性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将成为社会资本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地区,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城镇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城镇化将有助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城镇化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将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城镇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
1.2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必要性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必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金融支持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帮助推动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城市化进程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促进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金融政策对城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城镇化项目的融资支持,同时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障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
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作者:王燕来源:《管理学家》2022年第10期[摘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对我国实现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家经济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的发展经营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很高的契合度,通过绿色金融的应用,提升乡村振兴的建设水平,同时也能够带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应用困难,提出科学具体的解决方案,推动绿色金融和乡村建设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民生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乡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10-0010-03(一)绿色金融所谓绿色金融,其内容主要是指金融为支持自然环境改造、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经济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面向节能环保、绿色交通、洁净能源等领域的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和项目运作而进行的服务。
绿色金融技术在当前的信托、基金、证券等众多金融服务领域中均有广泛运用,它不但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国家生态与环保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同时也能够推动国家金融服务政策的稳健推进,是金融服务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金融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前者指出“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后者则明确金融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
乡村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尤其是绿色金融的支持,有别于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绿色金融更能有效服务于“三农”,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绿色建设和农民绿色增收,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2013年03月11日10:41 杨子强来源:金融时报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大战略。
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融资体系,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内需空间,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城镇化能使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使其从较低水平的农民消费转变为较高水平的市民消费,从而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城市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城镇化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带来城市产业升级、就业创业的需求,为扩大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大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和城镇人口,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
城镇化通过人口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三)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过去的30多年,我国城镇化以超大体量实现高速发展,走完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实现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成就卓著、世所罕见。
但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模式弊端重重、不可持续,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与过去相比,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金融需求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多元化。
新时期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和扩张城市规模,而是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一项涉及多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的系统工程。
城镇经济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需求具有大额、长期的特征;城镇新兴产业与成长性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城镇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征;就业、创业等民生领域融资需求则主要以小额、低成本为特征;城镇居民还有投资理财、资金汇兑等各类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等。
从金融供给看,各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趋同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各类城镇经济的融资需求。
二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公益性。
新时期城镇化离不开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需要加强城镇交通、能源、供水、通信、文化娱乐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城镇公共服务。
这些项目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公益性大于盈利性,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部分基础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
目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追求盈利性、安全性与流动性间的平衡,对公益性项目的支持能力相对较弱。
三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均衡性。
新时期城镇化既不能片面发展大城市,也不能盲目发展小城镇,需要走均衡发展道路,推进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迫切需要增加中小城镇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加大对中小城镇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在城乡之间布局失衡,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人员配备、信贷配置等都向大城市集中,在欠发达县域和小城镇的配置不足,大量县域资金流向大中城市,不能完全适应城镇化均衡发展的要求。
四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差异性。
城镇化建设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就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新时期的城镇化不是规划趋同、千城一面的城镇化。
城镇特色不同,其金融需求必然存在差异。
如以消费为经济模式的城镇的金融需求必然不同于以生产为经济模式的城镇;以农业为特色产业的城镇必然不同于以工业或以服务业为特色产业的城镇;以内需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城镇也必然不同于以外贸为主要动力的城镇,等等。
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特色化,也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构建面向城镇化建设的融资体系城镇化融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制约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融资体系。
一是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小城镇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增加小城镇机构网点、人员配置和基础设施。
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经营发展战略明确市场定位,减少同质无序竞争,开展差异化、特色化竞争。
如大型商业银行可发挥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以大型基础设施、城镇大企业为主要市场定位;农业发展银行应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加大对城镇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城镇民生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领域的金融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应强化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通过积极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城镇居民就业创业,通过完善中间业务优化城镇基础金融服务;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应坚持面向社区的发展定位,扎根基层、重心向下,与城镇发展相融合,加强对城镇小微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二是着力构建充分动员各类金融资源、适应不同融资需求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我国现有“土地财政+融资平台贷款”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不仅因土地稀缺而难以持续、因过度负债而蕴含较大金融风险,还会因过高地价推高房价。
应根据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特点,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实现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转变,向体制外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转变。
对一些可以实现“使用者付费”的基础设施,应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金,如可以探索发行市政债券,也可探索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产证券化,还可探索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建设。
对资信等级较高的城镇龙头企业,推动其在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动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融资。
三是着力构建能够盘活沉淀生产要素、破解融资难题的金融产品体系。
应有序开展土地经营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更多土地资本化方式,充分利用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集聚金融资源。
应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发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激活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链、销售链各个环节的闲置资产。
有条件的城镇还可探索环保金融,围绕城镇化中的碳减排量、污水减排量等开发碳金融产品。
四是着力构建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应自身定位的管理模式。
金融机构应正确处理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通过严格管理有效防控内部操作风险,又通过适当放权激发基层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能力。
如在信贷管理方面,应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在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应通过薪酬、职务方面的设计,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体制机制加强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引导。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经验看,政府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美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对市政债券给予税收优惠,为民间资本不愿介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法国、德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由财政对非经营性项目提供全部资金,对可收费的项目提供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日本利用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体制机制。
一是构建与城镇化建设事权相对应的地方财政体系。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形成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与城镇化建设事权对应的征税权,探索对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值的土地和房地产征收财产税,加快培育相对稳定的地方税源,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偿债能力。
赋予市级地方政府相应的发债权,可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继续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同时把以收益性公用事业为资金投向的城投债逐步改造为市政债券。
二是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金融生态环境。
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使金融机构改变规模扩张、同质竞争,依据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竞争。
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为各类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
强化城乡一体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提供基础条件。
三是构建支持激发城镇化金融创新活力的相关产权制度。
建议修改目前《担保法》,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土地金融产品。
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建立一定区域范围内产权交易市场,为金融机构创新土地金融产品、落实金融债权提供条件。
以生态环保为特色的城镇可探索建立环境准入制度与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排放权等制度安排促进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金融介入的可行性。
四是构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应发挥货币金融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对参与城镇化建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合意贷款规模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相关金融市场准入、新金融业务开办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扩大人民银行贴息贷款政策范围,对城镇化建设薄弱环节给予贴息贷款支持。
应充分发挥财政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城镇化。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2013年04月01日09:35 袁迪来源:金融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被赋予全新内涵的城镇化建设是中国未来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
新型城镇化必将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该如何在注重风险控制情况下,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中国经济顺利转型,是当前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蕴含巨大的金融需求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绝非简单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必然伴随一批新兴城市圈的诞生与发展,而新型城镇化中产业集聚发展也必将带来更多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