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
金融业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方案
金融业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方案第一章:总论 (3)1.1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概述 (3)1.1.1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背景 (3)1.1.2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3)1.1.3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 (3)1.1.4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 (4)第二章: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4)1.1.5 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 (4)1.1.6 金融业发展特点 (4)1.1.7 政策支持 (5)1.1.8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5)1.1.9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5)1.1.10 金融风险防控 (5)第三章: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总体策略 (6)1.1.11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6)1.1.12 坚持协同发展 (6)1.1.13 坚持创新驱动 (6)1.1.14 坚持绿色金融 (6)1.1.15 坚持开放合作 (6)1.1.16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6)1.1.17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6)1.1.18 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7)1.1.19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7)1.1.20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7)1.1.21 推动金融政策协同 (7)第四章:优化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资源配置 (7)1.1.22 金融资源配置总体情况 (7)1.1.23 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7)1.1.24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布局 (8)1.1.25 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8)1.1.26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8)第五章:强化金融机构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支持作用 (8)1.1.27 资金供给者。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信贷、债券、股票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为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9)1.1.28 金融服务提供者。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9)1.1.29 资源配置优化者。
金融机构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城市更新融资方案
城市更新融资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融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的融资方案,为城市更新提供可行的资金来源。
1. 政府资金支持政府是城市更新的主要推动者和监管者,可以通过投入资金来支持城市更新项目。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融资,将资金投入到城市更新项目中。
政府资金支持可以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推动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
2. 社会资本参与社会资本的参与是城市更新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带来专业的管理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土地资源开发城市更新项目通常涉及到土地的开发利用。
政府可以将闲置土地出让给开发商,通过土地出让费融资。
开发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通过建设物业、商业开发等方式获取收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支持。
4. 创新金融工具随着金融的创新发展,一些新型金融工具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比如,城市更新债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另外,绿色债券、企业债券等金融工具也可以用于城市更新的融资。
5. 外部投资者参与吸引外部投资者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
外部投资者的参与还可以带来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实施。
6. 公私合作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是城市更新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政府与社会资本、企业等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分享风险、共同开展城市更新项目。
公私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支持。
7. 城市更新基金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是一种长期、稳定的融资方式。
金融助力项目建设方案
金融助力项目建设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而且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周期也较长,这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财务压力。
金融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从而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本文将介绍金融如何助力项目建设,并提出具体的方案。
金融助力项目建设的方式金融领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助力项目的建设。
1. 提供贷款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项目方发放贷款的方式来帮助其筹集资金。
贷款的额度和期限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定制化。
同时,为了减少风险,金融机构可以要求在项目完成后返还贷款,或者要求提供担保。
2. 发布债券债券是一种长期债务工具,是企业、政府等机构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之一。
发行债券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且依靠债券的市场流通性,可以使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更多的项目。
3.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公司股份的方式筹集资金。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种融资方式也有很好的应用。
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待项目的发展。
具体的金融助力项目建设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使用不同的金融方案。
下面将分别介绍。
1.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通过自有资金和债券的方式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投资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且可以控制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同时,政府投资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市场。
2. 公私合营模式公私合营是指政府与企业联合投资和运营项目的模式。
政府负责提供土地、税收政策、审批流程等优惠政策,企业负责向项目方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经验的项目。
3. 政府提供担保政府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以降低借款方的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对项目的认可度。
政府提供担保也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从而增强企业的信心和能力。
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难题等问题。
因此,金融支持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解决特色小镇融资难题,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向特色小镇提供低息贷款、风险补偿等金融支持,帮助特色小镇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金融服务平台。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为特色小镇提供金融信息咨询、融资对接、金融产品推介等服务。
通过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帮助特色小镇更好地了解金融政策、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推动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金融科技、金融衍生品等方式,为特色小镇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特色小镇金融产品创新,满足特色小镇发展的需求。
四、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托金融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特色小镇至关重要。
五、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特色小镇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金融资源向特色小镇实体产业倾斜,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六、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
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提高特色小镇相关部门和企业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举办金融知识培训、金融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特色小镇对金融工具的认知和运用水平,增强金融支持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实施方案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特色小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等措施的综合推进,才能更好地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更关注城市的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以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1.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在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上下功夫。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用地,避免无序扩张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2.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于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
3. 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需要注重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引导企业向高技术、绿色、智能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政府可加大绿化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推行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推动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要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
政府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能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
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篇一:标题: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正文: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
银行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路径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
一、路径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银行金融应该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包括银行信贷、保险、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形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银行金融也应该加强对乡村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乡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优化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金融应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农民和乡村企业的不同需求。
在信贷方面,银行金融可以加大对乡村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同时也可以选择对农民进行扶贫贷款等。
3.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银行金融应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乡村发展的基本情况,为政府提供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乡村金融服务的监管,确保金融支持政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推动乡村金融创新银行金融应该推动乡村金融创新,开发出更多适合乡村发展的金融产品。
例如,可以探索开展乡村金融智能终端的应用,方便农民进行金融操作。
二、对策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金融服务的供给银行金融应该加大对乡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增加乡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提高乡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同时,银行金融也应该加强对乡村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2.提高农民金融素质和金融意识银行金融应该加强对农民金融素质和金融意识的提高,引导农民理性地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银行金融也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
3.加强与乡村企业的合作银行金融应该加强与乡村企业的合作,支持乡村企业的发展,提高乡村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措施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措施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1.针对农村产业结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
如针对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出相应的贷款、保险产品。
2.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民融资难题。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3.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信用意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优质客户。
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
2.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加快农村金融网点建设,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方便农民办理业务。
3.促进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强化金融风险防控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金融稳定。
2.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3.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激发金融创新活力1.支持农村金融科技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2.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探索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如农村合作金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
3.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
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素质的农村金融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五、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1.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自然灾害风险。
3.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
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解决融资难题。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从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防控、激发创新活力、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农村金融事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部分。
城镇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如何实现更加智慧、可持续和平衡的城镇化,需要我们发展出一套好的战略和路径。
第一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指以提高城市质量和可持续性为核心,以城市治理和服务为重点,以人口集聚为导向,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主要关注城市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注重传统城镇化模式下的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还强调城市治理和服务的重要性。
城市治理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概念,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城市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
城市治理和服务的改善对于提高城市质量、增加居民满意度、促进经济发展等都有重要作用。
新型城镇化也关注人口集聚和空间结构。
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
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的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部分,与国家现代化战略紧密相关。
其次,城市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提高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一、科技创新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科技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科技创新应作为核心推动因素。
二、推进城市化三化融合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化融合是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三化融合将促进城市化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生产方式的升级等发展。
三、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变革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策略。
当前,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如城镇化集中在大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域不断延伸等问题。
因此,应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变革,促进城市群和城市圈发展。
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措施
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措施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房地产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十六条措施,旨在为读者提供了解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的全面信息。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提高房地产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为购房者和开发商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条件,刺激市场需求。
二、优化购房贷款政策。
对首次购房者给予较低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降低购房门槛,鼓励居民置业需求。
三、推出租赁住房金融支持政策。
鼓励开发商和投资者投资建设租赁住房,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促进租赁市场的发展。
四、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房地产开发专项基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五、加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优化信贷政策和加大信贷配额,提高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投放,促进市场的流动性。
六、推动房地产资产证券化。
通过发行房地产信托、房地产证券等金融工具,将房地产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二级房地产市场的支持。
通过推出融资产品、提供融资服务等方式,为二级房地产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八、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贷款优惠等方式,为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九、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
十、加强土地金融支持。
通过发展土地金融市场,提供土地融资渠道,为土地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十一、推动房地产税立法。
完善房地产税制,通过对房地产征税,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促进市场平稳发展。
十二、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政策,降低企业负担,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十三、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中 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必然选择。
那么,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究竟该如何选择呢?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就需要关注进城农民的市民化问题,保障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不仅要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更要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在城镇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在医疗方面,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进城农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其次,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对于一些传统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城镇化提供新的动力。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再者,要加强城镇规划和建设。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镇发展的蓝图,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统筹协调。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人口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的发展边界和空间布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
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保障能源供应和通信畅通,提高城镇的运行效率。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加强对城镇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城镇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另外,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金融集聚区 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打造金融集聚区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建议打造金融集聚区,加快金融业发展,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下面列举了十个建议,以促进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和壮大。
一、建立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制定并完善金融政策,为金融集聚区提供支持和引导。
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创新试点、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以吸引金融机构和人才的聚集。
二、加强金融创新研究和实践金融集聚区应建立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推动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引进和培养金融创新人才,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金融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金融生态系统金融集聚区应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系统,将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创业者等各类参与者有机结合,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四、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金融集聚区应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运营、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等。
通过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客户。
五、培育金融人才金融集聚区应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金融人才培训机构和平台,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
通过培育金融人才,提升金融集聚区的综合竞争力。
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金融集聚区应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
通过加强监管和防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七、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金融集聚区应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八、加强金融合作与交流金融集聚区应加强与国内外金融中心的合作与交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参与。
通过合作与交流,提升金融集聚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九、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金融集聚区应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框架。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金融集聚区的法治环境。
十、加强金融文化建设金融集聚区应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培育金融文化氛围。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途径。
一、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合理的城镇布局和形态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各类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大城市要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转移、技术扩散、人才交流等方式,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缓解“大城市病”。
中小城市要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节点作用,加强与大城市的联系与合作,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同时,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
小城镇要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和服务业,为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同时,要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人居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群的建设,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城镇落户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要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鼓励企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自主创业。
同时,要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
金融机构关于三大工程建设金融支持的建议
金融机构关于三大工程建设金融支持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大工程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有效保障三大工程的顺利推进,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1.支持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是三大工程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应该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政府项目资金的充足。
2.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三大工程建设中,民营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
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并在风险把控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3.优化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三大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需求,适时推出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信贷政策,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以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信贷支持。
二、提升金融产品创新1.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针对三大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需求,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出专门定制的金融产品,如项目融资、矿业开发融资等,以满足企业在项目筹资、投资等方面的需求。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在推出金融产品时,金融机构应结合三大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大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力度,确保金融资金的安全和稳健。
3.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在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还应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应用,鼓励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采用环保和节能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施。
三、加强服务水平1.优化金融服务流程金融机构在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时,应当优化金融服务流程,简化贷款申请、审批和放款流程,提高办理效率,降低贷款成本。
2.提高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应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三大工程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如资金账户管理、税务筹划等,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3.加强风险防范在为三大工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的风险防范,通过提供风险管理交流、财务监管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风险意识,降低经营风险。
探究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探究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如何选择最有效的路径,帮助地方经济发展成为金融行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以下从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三个方面来探究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其中,财政拨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拨款来资助地方企业的创新和升级改造,提高地方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指导,在金融监管、税收政策、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鼓励地方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
二、金融机构发展金融机构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融资服务、信用评级、金融咨询等方式支持地方企业发展。
其中,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机构的作用尤为突出。
银行可以提供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保险公司可以为地方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信托公司可以提供资产管理和信托服务,为地方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途径。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地方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融资和风险管理服务。
三、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创新出适合地方经济状况的金融产品。
例如,面向小微企业的“三农贷款”、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贷款”等。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针对地方企业的特点,创新出符合需求的融资产品,如“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产品。
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地方企业融资需求,更能够帮助地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三个方面的结合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政策支持可以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保障,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为地方经济提供融资和风险管理支持,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的无缝衔接将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更强的支撑力。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一、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⑴基础设施的定义与重要性●基础设施的概念●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作用⑵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原则●目标: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原则:可持续性、先进性、适应性⑶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路径●交通网络建设●水、电、气供应系统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二、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⑴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提升●提高城市竞争力⑵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支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金融支持三、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态建设⑴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⑵人居环境改善的路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⑶人居环境改善的政策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宣传和教育四、农村城市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⑴农村城市一体化的定义与重要性●农村城市一体化的概念●农村城市一体化对农村发展的作用⑵农村城市一体化的路径●加强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⑶农村城市一体化的政策支持●提供金融支持●加强农村改革与政策创新五、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⑴城市治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城市治理的概念●城市治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⑵城市治理的路径●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和民主决策●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⑶城市治理的政策支持●推进职能转变●加强法治建设附件:⒈城市规划图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表⒊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文件⒋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⒌农村城市一体化实施指南⒍城市治理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基础设施:指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设的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公共设施。
⒉产业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各个行业的比重和组成情况。
⒊人居环境: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周围环境。
⒋农村城市一体化:指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潜在金融需求分析与政策探讨——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行、 3 5家小 贷公 司 、 1 1 家 典 当行相 继 成立 。这
些小 型 金 融 机 构还 利 用 自身 的优 势 ,对 城 镇
政 策 性金 融 提 出 了新课 题 。解决 供 水 、 供电、 污水处理 、 保 障性 住房 、 支持 进 城农 民廉 租 屋 建 造 等 问题 ,都 需 要 中长期 的政 策性 低 息 贷
金融纵横 2 0 1 3 . 1 0
通、 高速公路 、 供水 、 供电、 供气 、 污 水 垃 圾 处
态 肉鸭 第 一镇 ” , 年 产 肉鸭 3 0 0 0万 羽 ; 铜 山区 马坡 镇 成 为全 国第 五 大玻 璃 品产 业 园 ,年 产 玻璃 瓶 2 0亿 只 ; 邳 州市 港 上 镇 建 成 了全 国最 大 的银 杏树 交 易 市 场 ;新 沂 市 窑 湾古 镇 开 发
镇 化率 目标 为 6 5 %,各 县 域 城镇 化 率 平 均 每 年要 提高 2 — 3个 百分 点 。要实 现这 一 目标 , 加
快城 镇 化进 程 , 离 不 开 资 金 的配 套 支持 , 金融
业大 有可 为 。
、
徐 州市 城镇 化 现状
徐 州 是 重要 的农 业 生 产 基 地 、交通 枢 纽 和 老 工业 基 地 。近 十年 来 , 随着 撤 县 建 区 , 徐
金 融机 构 将 龙 头企 业 作 为 重要 的信 贷 支持 对
象。 2 0 1 3年一 季度 末 , 全 市农 业 产业 化龙 头企
业 贷款 余额 3 2 . 0 l 亿元 , 同 比增 长 l 1 . 2 4 %。龙
头 企 业 贷 款 余 额 占 同 期 全 市 涉 农 贷 款 的 4 . 4 7 %, 分别较 2 0 1 1和 2 0 1 2年 同期 提 高 1 - 3 1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 城市交通建设●提升道路网格化规划与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1.2 水电气供应建设●改造和扩建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提高供应能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调度和利用效率1.3 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城市绿化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二、产业结构优化2.1 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2.2 城乡产业对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值●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水平2.3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三、人才引进与培养3.1 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级人才到城市发展●提供高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人才创新能力3.2 培养创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创业项目和创业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促进创业资源共享3.3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风险四、生态环境保护4.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2 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4.3 强化环境监管与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五、城市社会事业发展5.1 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公平入学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5.2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效率5.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保障基本生活附件:●城市交通规划图●城市绿化规划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人才引进政策文件●环境保护监测数据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优化。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中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路径。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
一、经济建设路径1.推动产业转移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和发展的重心,因此需要将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进行有机结合。
推进产业向城市转移,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强化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城市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投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稳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应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措施的实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二、环境建设路径1.建立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
通过绿化环境建设、建立废弃物处理设施、减少排放污染等措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并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3.推行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的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建设一个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通过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社会建设路径1.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城市人口的增长给住房和公共设施带来了压力,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让城市成为人民生活的幸福之地。
2.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城市应该成为健康的城市,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投入,加强城市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建设,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增强城市的生命力。
3.倡导公平和包容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需要推广一种公平、公正、包容和进步的城市文化,呼吁城市民众以和谐和共存的方式共同建设城市。
2016年公需科目:“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考试答案七套题
2016年公需科目:“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考试试卷答案(共七套题)一、判断题(每题2分)1.云计算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如阿里巴巴的购物云。
正确错误2.诞生于1969年的“万维网”标志着计算机网络产生。
正确错误3.从决策系统看,“互联网+”使大数据成为生产决策的重要工具。
正确错误4.“互联网+”创业创新这讲指出,以后企业如果跟互联网没有关系,那基本上就和这个社会没有关系了。
正确错误5.“互联网+”创业创新这讲提到,未来企业形态中,企业将占据重要地位。
正确错误6.从某种意义上,拥有资产为骄傲的行业已经被互联网平台肢解掉了。
正确错误7.网络零售电子商务非常成功。
正确错误8.“金融互联网”又叫做“互联网金融”,它们概念相同。
正确错误9.2014年四川民间借贷的危机是由于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产生的。
正确错误10.推进“互联网+”体现了两化深度融合中要素、模式、形态、进程的相互渗透、循环提升,实现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
正确错误11.“互联网+”行动的系统发展战略,是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争取更好的效益为宗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两化融合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路径和办法的国家战略。
正确错误12.发展“互联网+”新经济的核心是开放分享,表现是满足用户体验。
正确错误13.过去主要是消费互联网,下一步将主要依靠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正确错误14.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地域行业特点,是推进“互联网+”的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
正确错误15.众筹、众包有很多商业模式,但重要的是回报模式。
正确错误16.对消费者来讲,需求的表达只能在线上。
正确错误17.厂家,服务商,物流均要对应消费者的O2O需求。
正确错误18.阿里巴巴“双11”100亿交易规模,2013年用了5个小时实现,2014年用了5分17秒完成。
正确错误19.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个经济体。
银行支持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建议
银行支持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建议
为了支持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大对新发展模式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可以提高贷款额度,降低利率,以及放宽抵押物要求,以供应商担保、合作伙伴担保等方式为新发展模式提供资金支持。
2. 推出特色金融产品:银行可以根据新发展模式的特点,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如房地产创新贷款、旧改专项贷款等,满足新发展模式的融资需求。
3. 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针对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所涉及到的风险,银行可以加强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供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防控指南。
4. 支持科技创新:银行可以积极支持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中的科技创新,如智能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提供相应的科技创新贷款和技术咨询服务。
5. 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银行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落地和发展。
例如,与城市规划部门合作制定相关政策,与土地部门合作提供土地融资支持等。
6. 提供专业化服务:银行可以培养专业化的团队,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和服务,帮助项目方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2013年03月11日10:41 杨子强来源:金融时报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大战略。
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融资体系,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内需空间,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城镇化能使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使其从较低水平的农民消费转变为较高水平的市民消费,从而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城市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城镇化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带来城市产业升级、就业创业的需求,为扩大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大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和城镇人口,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
城镇化通过人口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三)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过去的30多年,我国城镇化以超大体量实现高速发展,走完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实现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成就卓著、世所罕见。
但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模式弊端重重、不可持续,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与过去相比,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金融需求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多元化。
新时期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和扩张城市规模,而是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一项涉及多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的系统工程。
城镇经济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需求具有大额、长期的特征;城镇新兴产业与成长性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城镇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征;就业、创业等民生领域融资需求则主要以小额、低成本为特征;城镇居民还有投资理财、资金汇兑等各类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等。
从金融供给看,各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趋同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各类城镇经济的融资需求。
二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公益性。
新时期城镇化离不开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需要加强城镇交通、能源、供水、通信、文化娱乐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城镇公共服务。
这些项目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公益性大于盈利性,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部分基础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
目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追求盈利性、安全性与流动性间的平衡,对公益性项目的支持能力相对较弱。
三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均衡性。
新时期城镇化既不能片面发展大城市,也不能盲目发展小城镇,需要走均衡发展道路,推进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迫切需要增加中小城镇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加大对中小城镇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在城乡之间布局失衡,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人员配备、信贷配置等都向大城市集中,在欠发达县域和小城镇的配置不足,大量县域资金流向大中城市,不能完全适应城镇化均衡发展的要求。
四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差异性。
城镇化建设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就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新时期的城镇化不是规划趋同、千城一面的城镇化。
城镇特色不同,其金融需求必然存在差异。
如以消费为经济模式的城镇的金融需求必然不同于以生产为经济模式的城镇;以农业为特色产业的城镇必然不同于以工业或以服务业为特色产业的城镇;以内需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城镇也必然不同于以外贸为主要动力的城镇,等等。
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特色化,也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构建面向城镇化建设的融资体系城镇化融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制约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融资体系。
一是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小城镇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增加小城镇机构网点、人员配置和基础设施。
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经营发展战略明确市场定位,减少同质无序竞争,开展差异化、特色化竞争。
如大型商业银行可发挥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以大型基础设施、城镇大企业为主要市场定位;农业发展银行应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加大对城镇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城镇民生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领域的金融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应强化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通过积极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城镇居民就业创业,通过完善中间业务优化城镇基础金融服务;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应坚持面向社区的发展定位,扎根基层、重心向下,与城镇发展相融合,加强对城镇小微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二是着力构建充分动员各类金融资源、适应不同融资需求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我国现有“土地财政+融资平台贷款”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不仅因土地稀缺而难以持续、因过度负债而蕴含较大金融风险,还会因过高地价推高房价。
应根据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特点,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实现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转变,向体制外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转变。
对一些可以实现“使用者付费”的基础设施,应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金,如可以探索发行市政债券,也可探索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产证券化,还可探索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建设。
对资信等级较高的城镇龙头企业,推动其在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动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融资。
三是着力构建能够盘活沉淀生产要素、破解融资难题的金融产品体系。
应有序开展土地经营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更多土地资本化方式,充分利用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集聚金融资源。
应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发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激活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链、销售链各个环节的闲置资产。
有条件的城镇还可探索环保金融,围绕城镇化中的碳减排量、污水减排量等开发碳金融产品。
四是着力构建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应自身定位的管理模式。
金融机构应正确处理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通过严格管理有效防控内部操作风险,又通过适当放权激发基层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能力。
如在信贷管理方面,应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在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应通过薪酬、职务方面的设计,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体制机制加强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引导。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经验看,政府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美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对市政债券给予税收优惠,为民间资本不愿介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法国、德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由财政对非经营性项目提供全部资金,对可收费的项目提供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日本利用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体制机制。
一是构建与城镇化建设事权相对应的地方财政体系。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形成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与城镇化建设事权对应的征税权,探索对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值的土地和房地产征收财产税,加快培育相对稳定的地方税源,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偿债能力。
赋予市级地方政府相应的发债权,可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继续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同时把以收益性公用事业为资金投向的城投债逐步改造为市政债券。
二是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金融生态环境。
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使金融机构改变规模扩张、同质竞争,依据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竞争。
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为各类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
强化城乡一体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提供基础条件。
三是构建支持激发城镇化金融创新活力的相关产权制度。
建议修改目前《担保法》,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土地金融产品。
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建立一定区域范围内产权交易市场,为金融机构创新土地金融产品、落实金融债权提供条件。
以生态环保为特色的城镇可探索建立环境准入制度与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排放权等制度安排促进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金融介入的可行性。
四是构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应发挥货币金融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对参与城镇化建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合意贷款规模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相关金融市场准入、新金融业务开办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扩大人民银行贴息贷款政策范围,对城镇化建设薄弱环节给予贴息贷款支持。
应充分发挥财政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城镇化。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2013年04月01日09:35 袁迪来源:金融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被赋予全新内涵的城镇化建设是中国未来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
新型城镇化必将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该如何在注重风险控制情况下,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中国经济顺利转型,是当前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蕴含巨大的金融需求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绝非简单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必然伴随一批新兴城市圈的诞生与发展,而新型城镇化中产业集聚发展也必将带来更多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