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等重要经济变量,从而对整体经济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在经济下行时期,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以缓解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

不同的经济下行情况需要不同的货币政策选择,下面我将从宽松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时期被普遍采用。

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借贷和投资,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

这些举措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扩大生产,同时也能提高消费者信贷能力,推动消费增长。

宽松货币政策还有助于提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从而增强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宽松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局限性。

长期低利率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风险的积累,一旦泡沫破灭,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宽松货币政策也会影响汇率,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对国际贸易和通货膨胀造成影响。

与此相对应的是紧缩货币政策。

在某些情况下,中央银行也会选择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

紧缩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手段,来约束投资和消费,以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具体来说,紧缩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降低借贷和投资,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

紧缩货币政策也有助于稳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膨胀。

紧缩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过高的利率可能抑制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流动

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流动

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流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逐渐崛起并且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本流动问题。

一、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新兴市场包括许多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

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热门目标。

下面将以中国为例,介绍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改革。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通过引入外资、设立证券市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建立了规范的金融体系。

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都相对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者。

除了中国,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印度的证券市场、巴西的股票市场以及南非的债券市场等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国家通过政策改革、市场监管等手段,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

二、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影响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行外资金、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等。

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资本流动为新兴市场提供了融资渠道。

对于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跨国资本流入可以提供大量的外汇和资金,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升级等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便是依赖资本流动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

其次,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挑战。

资本的快速进出可能造成市场波动和金融风险。

近年来,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曾因为资本外逃而遭受金融危机,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因此,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加强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资本流动还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波动。

大规模资金的流入或流出,可能引发汇率剧烈波动,对国家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了维护货币的稳定,新兴市场国家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外汇管制措施。

三、促进新兴市场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流动的措施为了促进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优化资本流动,各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宽松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选择_张怀清 (1)

宽松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选择_张怀清 (1)

引言截至2013年初,主要经济体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仅有美国经济稍有起色,欧元区经济继续萎缩,英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日本经济还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在这种背景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力度逐步增大,截至2013年5月,美、欧、日和英国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①(见图1)。

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稳定金融市场,后来侧重于促进经济恢复增长。

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全球流动性及其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

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选择空间有限,如何把国际资本的冲击减小到最低限度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第二部分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弱势地位;第三部分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是结论。

宽松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选择张怀清作者简介:张怀清,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基金项目:作为“国际铸币税的测算”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21和71173233)的资助。

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有益建议。

本文不代表作者所供职单位的观点,文责自负。

①这里为了简略,仅仅列出了1998年至2012年的数据,对之前的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②本文作者依据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及日本银行网站数据计算所得。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增强。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引起的全球流动性及其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

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空间选择有限,如何把国际资本的冲击减小到最低限度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

新兴经济体央行集中加息及货币政策变化未来趋势

新兴经济体央行集中加息及货币政策变化未来趋势

新兴经济体央行集中加息及货币政策变化未来趋势近期,印度、印尼、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5大新兴经济体集中加息,巴基斯坦、香港、巴西等也通过汇率干预方式影响货币走势,幅度及频率超出市场预期。

市场普遍认为,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国内通胀攀升、政府等因素是主因。

加息无力阻止新兴市场危机,反而加剧货币下行压力,导致债务成本上升,且损害经济增长前景。

预计未来加息仍是货币政策工具首选。

一、近期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一)5大新兴经济体集中加息,幅度及频率超市场预期一是土耳其央行半月内二次紧急加息。

6月7日,土耳其央行将基准政策利率7天期回购利率从16.5%上调至17.75%。

土耳其央行加息激进程度再度超出市场预期。

二是印度央行自2014年1月以来首次加息。

6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加息,将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6.00%上调至6.25%。

逆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5.75%上调至6%。

三是印尼央行5月二次加息。

5月30日,印尼央行再度上调利率25个基点,是继5月17日第二次加息。

四是阿根廷央行两个月内3次连续加息累计上调幅度1275个基点。

阿根廷央行在4月27日当天宣布加息300个基点,将利率由27.25%升至30.25%。

随后又分别在5月3日和4日连续加息两次。

累计上调幅度达到1275个基点,关键的7天逆回购利率一夜上调675个基点,一次性拉高40%。

五是墨西哥央行连续2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7.5%的九年高位,有迹象显示比索正在推高通胀率。

(二)3大新兴经济体连续干预汇市防止货币大幅贬值一是巴基斯坦央行多次干预外汇市场。

由于巴基斯坦面临国际收支危机,6月12日,巴基斯坦央行再次干预外汇市场,这是该国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第三次发布对货币的干预措施。

二是香港地区干预外汇汇率。

香港已经入实质加息阶段,四月以来,香港金管局多次出手干预香港外汇汇率,并累计购入643.6亿港元以保证7.85港币兑1美金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打响了香港汇率保卫战。

新兴经济体货币策略选择

新兴经济体货币策略选择

新兴经济体货币策略选择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十年中,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重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和传导机制。

全球经济和金融联动性增强使得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日益趋同。

因此,经济冲击的传播,尤其是通过金融途径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

金融全球化拓展了经济危机传播的渠道,加剧了风险的相互融合。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全球化使得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并增大了央行预测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以及制定货币政策的复杂程度。

一、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汇率政策浮动汇率制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受到广泛支持。

如哥伦比亚,自1999年哥伦比亚放弃了汇率目标区间制以后,比索汇率的灵活性增强,灵活变动的汇率降低了国内物价水平。

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央行通常认为,只有当汇率剧烈、迅速波动时,央行才需要出面干预,而当全球利率恢复至正常水平时,应停止外汇干预。

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

最通常做法是建立外汇储备缓冲,以减少持续的本币升值预期所引发的投机行为。

但如果本国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缺乏弹性,或者金融制度设计不完善,仅靠汇率浮动也不能完全抵御外部冲击,同时也可能由于汇率的自由浮动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

当然,也有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明确应该稳定汇率。

如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认为,对于沙特阿拉伯这样的能源型经济体而言,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以及相对稳定的货币购买力平价更能保持产出免受冲击。

(二)将汇率作为中期货币政策目标一些新兴经济体央行将汇率作为中期货币政策目标,以强化央行管理汇率的主动性。

一些央行认为可以通过允许实际汇率按照均衡汇率潜在升值,设定汇率正常波动区间以及允许本币升值空间,以维持中期实际有效汇率。

比如,以色列银行估算了以色列谢克尔的实际均衡汇率,并分析了如何通过实际均衡汇率干预外汇市场。

捷克国家银行研究了通过长期均衡汇率测算捷克共和国加入欧元区的时机。

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选择

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选择

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选择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的经济之间互相关联、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货币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手段。

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博弈,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平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那么,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货币政策呢?一、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货币政策,就是国家制定的一种管理货币供求和调控货币价值的体系。

要想选择好货币政策,首先要知道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

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稳定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稳定物价。

保持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通货膨胀率过高会导致物价上涨,使民众的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通货收缩、经济萎缩和社会不稳定。

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应当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调控货币供求、利率和汇率等手段,实现经济运行的平稳,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最后是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在调控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同时,也需要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松紧,往往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如果货币政策过紧,容易导致信贷紧缩、经济活动减缓和金融风险上升。

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加剧、资产泡沫和金融稳定性降低。

二、新兴市场货币政策的现状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货币政策上受到了诸多的制约和影响。

它们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定位、内部经济的状况和和外界的影响等都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影响。

首先是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能够自主实施。

相比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相对宽松,因为发展新兴市场经济需要加大投资和财政支出。

如果货币政策过紧,会导致资金短缺、企业融资难度大,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通常会采取更加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货币政策为主。

这是由于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发育、财政政策杠杆相对较小以及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等原因所致。

新兴市场经济中的货币政策问题

新兴市场经济中的货币政策问题

新兴市场经济中的货币政策问题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其经济规模和国际话语权也随之不断强大。

然而,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货币政策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的特点、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的特点货币政策被视为调节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新兴市场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1.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多数是依托自然资源出口为主,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去美元化”趋势加剧,货币政策受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2. 存在通胀压力。

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国内发展经济的需要,多数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同时,这些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通胀控制成为了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3. 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制约。

新兴市场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这些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

同时,在资本和货币的双重流动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不分明,也增加了政策不确定性的出现。

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的难点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着多重难点。

1. 通胀压力是货币政策的长期难题。

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在通胀控制方面存在的困难。

其原因在于,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压力和价格刚性都对通货膨胀造成不利影响。

2. 历史惯性对经济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观察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观念仍然对当前的政策习惯和结构产生了影响。

这不仅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制定难度,同时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3. 金融风险的增加。

近年来,新兴市场的金融风险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外部冲击和内部金融动荡对货币政策产生了挑战。

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存在央行信用难度高等问题,也容易引发经济风险和不稳定性。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贸易政策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贸易政策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贸易政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崭露头角。

不同于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内外形象。

本文将探讨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政策取向和影响。

首先,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政策上普遍倾向于采取自由贸易的路线。

鉴于发展中国家相对滞后的经济基础和需求,它们意识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

自由贸易政策能够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更多国际市场机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它们吸引了外国投资和技术。

然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尽管新兴市场经济体渴望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但由于其相对薄弱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它们很容易面临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压力。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它们可能会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等。

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波动。

由于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贸易政策对抗其他国家的经济霸权。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会进行汇率操纵,以实现其贸易政策目标。

这种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们需要更加灵活和适应变化的政策。

从国际贸易政策的角度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强区域贸易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

例如,亚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和互利共赢。

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协调贸易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可以集中资源,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此外,新兴市场经济体还应加大对贸易的开放程度,并积极推动跨境投资和技术转移。

通过与发达经济体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合作,它们可以借鉴国际贸易成功的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合作将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推动其对全球价值链的整合。

新兴市场投资的流动性与风险分析

新兴市场投资的流动性与风险分析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4•【字号】珠府〔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珠海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教育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14日珠海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本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办的,受中小学生监护人委托,在非教学时间段为中小学生在学校以外提供就餐、午休、放学后托管等课后托管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的,按照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鼓励依法设立的及符合本办法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校外托管服务。

第四条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属地负责原则。

各区政府(管委会)履行辖区内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总体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加强辖区内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组织各职能部门落实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责任。

各镇(街道)履行辖区内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

(二)权责一致原则。

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坚持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负其责。

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各级单位管理职责追究相应责任。

第五条市、区两级政府(管委会)建立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各级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协调联动管理机制,统筹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通报。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经济下行时,货币政策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在经济下行时,货币政策的选择应当有如下几点:首先,货币政策应当遵循稳健中性的原则。

稳健中性政策意味着货币政策应当尽量避免过度紧缩或过度放松,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保持物价的稳定。

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过高,抑制经济增长,而过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稳定,既不能过度放松引起通货膨胀,也不能过度紧缩导致经济进一步萎缩。

其次,货币政策应当关注就业和经济增长。

在经济下行时期,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是两个最受关注的指标。

货币政策应当采取能够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措施,例如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实施负利率政策等。

这些政策能够降低借贷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货币政策应当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过程。

货币政策通常通过影响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途径来影响实体经济。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失灵等。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考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际情况,以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第四,货币政策应当避免造成金融不稳定。

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放松或过度紧缩,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或产生不稳定的市场反应。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应当避免过度放松,以免引发金融风险,同时也应当避免过度紧缩,以免引起市场的不稳定反应。

最后,货币政策应当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协调配合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当协同作战,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例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拉动需求和增加就业机会。

新兴市场的货币挑战

新兴市场的货币挑战

新兴市场的货币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新兴市场的货币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挑战面临着多重复杂的因素和局限性,这对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挑战。

首先,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挑战源于其经济结构和国际地位的差异。

相对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通常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健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

这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波动的影响。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往往处于发达国家主导的体系中,这也加大了这些国家货币面临的挑战。

其次,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挑战还在于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和外汇储备的管理。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短期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尤其是热钱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往往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快速升值,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困难。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中稳定外汇市场,确保充足的外汇储备以维持货币和经济的稳定。

此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挑战还在于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控制的不足。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容易出现危机和波动,金融风险对货币的稳定构成威胁。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问题和金融市场的资产负债表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以避免金融风险扩散和货币贬值的风险。

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应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增强货币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和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应对外部冲击和市场波动。

再次,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金融决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更加公平和平衡发展。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在经济下行时,货币政策的选择对于整个经济的走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者政府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货币的流动和货币的价值,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

下面将就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进行探讨。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促进金融稳定。

经济下行时,通常伴随着企业盈利下降、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机构信贷质量下降等问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货币政策要以维护金融稳定为首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强监管等手段来缓解金融系统的压力,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从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还要考虑到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下行通常会导致投资和消费减少,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要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加大货币供应、推动信贷扩张等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提振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引导资源配置,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从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经济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还要考虑到控制通货膨胀。

虽然经济下行通常会导致通货紧缩,但是放松货币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货币政策要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加强监管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维护价格稳定。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多个因素。

在具体操作上,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灵活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

还需要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实践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经济下行时期的货币政策选择。

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

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

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中,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重要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在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一、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经济融合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流通速度,以达到稳定货币的购买力、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

在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过程中,货币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货币政策能够通过汇率的调整,影响机构和个人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行为。

当货币贬值时,新兴市场的出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进口产品成本更低,从而促进国际贸易。

此外,货币政策还能够影响资本流动,吸引外资进入新兴市场,加速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2、稳定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对于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来说,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和透明度尤为重要。

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本流入。

3、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货币政策能够保持通货稳定、维护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市场信心,激励创新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在新兴市场经济融合中面临的挑战尽管货币政策在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1、汇率问题货币政策通常会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影响经济体的出口、进口和外资流入。

但是,汇率波动也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贸易战和资本大规模流出等问题。

新兴市场的经济体通常更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措施来避免不良影响。

2、通胀问题货币政策的另一个角色是控制通货膨胀,但是在新兴市场的经济融合中,通胀率可能出现波动,导致不稳定的经济环境。

货币政策需要平衡通货膨胀控制和经济增长的需求,以确保经济体的长期可持续性。

9845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9845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如何平衡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成为当前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探讨。

1.新兴市场国家现状截至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50%以上,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尽管如此,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之一。

2.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1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调控,影响了资金的流通速度,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当货币政策采取宽松的政策时,利率会下降,资金流通速度加快,企业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反之,当货币政策收紧时,利率会上升,资金流通速度减缓,企业融资难度增加,经济增长会受到压制。

2.2 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体现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上。

即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可预测性,稳定性以及合理的货币政策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稳定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3.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新兴市场国家多数还处于过渡期,社会资本形成和经济转型所需资金的增加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增强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3.2 汇率波动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相对较低,进而资本流的驱动作用较大,在国际市场中汇率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3.3 货币政策执行力弱朝鲜、叙利亚等国家虽有货币,但经济状况不佳,因此其货币并不被广泛接受。

4.认识当下,长远考量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需要从长远考虑。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稳定性问题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稳定性问题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稳定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新兴市场经济体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金融体系的日益复杂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稳定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开放性、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开放性是影响其国际金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实施金融开放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和资本流动。

然而,金融开放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

一方面,过度的金融开放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加大。

另一方面,金融开放也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加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冲击。

因此,如何平衡金融开放和金融稳定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面对的挑战。

其次,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也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新兴市场经济体通常面临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等挑战,因此稳定货币政策对于保持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并非易事。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胀压力过大,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此外,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过多依赖外债融资可能使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加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因此适度增加外汇储备和多元化投资渠道对于稳定金融系统至关重要。

第三,资本流动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国际金融稳定性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流动迅速增加。

然而,资本流动带来的热钱和短期投机行为可能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遭遇金融危机。

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外汇管制制度和监管机构,来控制资本流动的波动,并抑制投机行为。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资本流动的协调和合作,也有助于减少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最后,金融创新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金融稳定性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创新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是国家政府正常应对经济困难的手段之一。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需要释放流动性,助力市场调整,从而推动经济回暖。

但不同的国家在面对
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

货币政策包括定量宽松政策、降低利率政策等。

其中定量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
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释放流动性,从而增加市场资金供应。

降低利率政策是指
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或其他市场利率来促进市场资金流动,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应当根据经济情况来决定。

如果经济下行程度较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基准利率等方式来调整市场流动性,从而使经济回暖。

但如果经济
下行程度较严重,中央银行则需要采取更为大胆的手段,如实行定量宽松政策等。

不过,
实行定量宽松政策需要考虑通胀率和货币政策的顺周期性等风险,以及争取政治上的支持,因此需要权衡之后才能决策。

另外,货币政策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

如果各国经济下行程度较为严重,国际货币政策也会更倾向于实行定量宽松政策等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这决定了实行定量
宽松政策的风险可能会更为可控。

总之,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的选择需要结合国家经济状况、通胀情况以及国际环境
的因素,采取合适的政策来应对经济困难,并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新兴市场的金融与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的金融与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的金融与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兴市场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新兴市场面临的金融与货币政策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新兴市场金融问题新兴市场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体系,其金融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首先,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系在金融上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口碑。

然而,由于新兴市场的鲜明特点,也带来了其独特的金融问题。

1.金融创新的动力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创新过程中,政府和银行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由于过分追求短期利益,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从而导致市场的风险依然很高。

2.危机应对的缺陷在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应对中,新兴市场的反应相对滞后。

这样的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拉丁美洲金融危机等往事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对于经济过度依赖及太过放松的管理态度。

3.外汇市场风险新兴市场经济体虽然通过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规制,微调市场总体的稳定,却仍然难以避免外汇市场的风险病态。

市场短线的波动,是否出现危机等都须要关注。

二、新兴市场货币政策问题除了金融问题之外,新兴市场还面临着不少货币政策问题。

1.发展中的货币主权在新生的经济体肯定都是监管制度主体,然而如果不及时细化完善货币系统,就会快速陷于国际市场的依赖状态。

因此,在货币政策上,新兴市场应该把握好发展司法、银行、证券监管机构等关键元素,提升财政主权,完善制度规范。

2.投资主体的复杂性由于新兴市场的投资主体复杂,统一性不强,这就为货币政策的制订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期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借贷主体、织物主体、个体等,政策的成功执行难度增加,政策灵活性也需要升级。

3.数据的匮乏和不透明性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中的数据收集系统和研究规律相对较低,导致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制定难以依靠全面的数据分析,这就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

17521 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货币政策分析

17521 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货币政策分析

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货币政策分析导言在全球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却常常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经济背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定义和分类新兴市场国家是指那些在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都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这些国家正在经历转型,朝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和投资的重要动力源。

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其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具有较高中等收入水平的新兴市场国家,例如俄罗斯、巴西、中国等;二类是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新兴市场国家,例如印度、南非等;三类是处于低收入水平的新兴市场国家,例如马里、孟加拉等国。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形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具有庞大的人口和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GDP增速在全球排名前列。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通货膨胀风险等。

货币政策分析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紧缩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缩小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另一种是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因为国家自身的特点和宏观经济形势,在执行上也会有所不同。

•高通胀的国家可能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尽量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例如,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40%,中央银行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措施来控制通胀。

•资本流动性较高的国家可能会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来吸引更多外资。

例如,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常常采用高利率来吸引外资,但这也可能引发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

•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可能会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6期下旬刊(总第484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6,2012(CumulativetyNO.484)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十年中,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重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和传导机制。

全球经济和金融联动性增强使得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日益趋同。

因此,经济冲击的传播,尤其是通过金融途径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

金融全球化拓展了经济危机传播的渠道,加剧了风险的相互融合。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全球化使得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并增大了央行预测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以及制定货币政策的复杂程度。

一、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2010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新流动性监管标准,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经营以及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大影响。

流动性新规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在经济金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增强银行部门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

在流动性新规出台之前,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持有了较高份额的流动性资产,这部分源于较高的准备金要求,部分则由于监管当局对流动性的特殊规定。

此前由于国际流动性监管规则缺位,一些跨国银行或者跨国银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更倾向于保持宽松的流动性,由此会诱发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的跨境融出,并增加银行体系期限错配的风险。

流动性新规出台有望促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建立更具弹性的银行体系。

净稳定融资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指标受到重视,因为净稳定融资率更加关注因期限不同所引起的流动性缺口。

过去由于筹资的短期属性使得银行大多发放短期贷款,加之资金流入充足,银行对筹集长期存款缺乏动力,流动性缺口并未引起重视。

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会使得那些在国际市场融资活跃的银行减少其投资组合收益,并影响到这部分收益的再分配。

特别是流动性新规的乘数效应,会减少银行的部分国内信贷和跨国借贷。

在金融危机期间,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券价格下降得更多。

如部分拉美国家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蒙受了持有大量债券的惨重损失。

当更加严格的流动性监管标准要求跨国银行或国内银行减少贷款期限转换时,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体系将会面临一个问题,即银行是否应该发行长期债券为其信贷投放筹集资金。

总体来说,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均将存款作为其投放贷款的主要来源。

因此,较之于诸多发达经济体,旨在减少批发融资的流动性监管新规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并未受到同样关注。

近年来由于私人部门存款增长滞后于银行贷款业务,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步将融资渠道转向外部。

此外,银行大量扩张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但同时负债期限没有相应延长,因而一些国家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持续存在。

近年来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促使银行逐步开始重视国内长期融资。

与外部借贷、国内银行发行国际债券相比,发展资产抵押证券市场的收益更大。

尽管如此,短期内,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银行不会替代资本市场成为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

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也可能形成不可小觑的阻力,因此面对资金持续大量流入时,一个深化的金融市场也并非万能药。

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汇率政策浮动汇率制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受到广泛支持。

如哥伦比亚,自1999年哥伦比亚放弃了汇率目标区间制以后,比索汇率的灵活性增强,灵活变动的汇率降低了国内物价水平。

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央行通常认为,只有当汇率剧烈、迅速波动时,央行才需要出面干预,而当全球利率恢复至正常水平时,应停止外汇干预。

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

最通常做法是建立外汇储备缓冲,以减少持续的本币升值预期所引发的投机行为。

但如果本国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缺乏弹性,或者金融制度设计不完善,仅靠汇率浮动也不能完全抵御外部冲击,同时也可能由于汇率的自由浮动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

当然,也有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明确应该稳定汇率。

如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认为,对于沙特阿拉伯这样的能源型经济体而言,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以及相对稳定的货币购买力平价更能保持产出免受冲击。

流动性新规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选择仵 洁(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 西安 710075)【摘要】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金融全球化使得外部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增大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复杂程度。

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央行承担着诸多职责,惯于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这些操作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特别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新的流动性规则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体系及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对冲操作,以及可供其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新兴市场经济体 流动性新规 货币政策110 Times Finance(二)将汇率作为中期货币政策目标一些新兴经济体央行将汇率作为中期货币政策目标,以强化央行管理汇率的主动性。

一些央行认为可以通过允许实际汇率按照均衡汇率潜在升值,设定汇率正常波动区间以及允许本币升值空间,以维持中期实际有效汇率。

比如,以色列银行估算了以色列谢克尔的实际均衡汇率,并分析了如何通过实际均衡汇率干预外汇市场。

捷克国家银行研究了通过长期均衡汇率测算捷克共和国加入欧元区的时机。

从实践来看,实际均衡汇率一般通过模型估算得出,货币政策制定者想籍此精确指导,并做出抉择是很困难的。

此外,考虑到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汇率超调所引起的出口损失,货币政策制定者往往使用利率和汇率政策组合来对抗本币汇率升值。

(三)将汇率政策内化于货币政策制定中为了实现达到控制通胀和稳定产出,一些新兴经济体央行尝试将汇率政策内化于货币政策制定中,其主要做法是,通过构建一个加入汇率变量的泰勒规则模型,描述了央行如何在政策利率和名义汇率之间进行取舍,以达到稳定物价和产出的目的。

模型测算的政策利率水平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智利、印度、马来西亚、秘鲁、泰国和土耳其的实际政策利率水平相当吻合。

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典型案例是新加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基于新加坡元的贸易加权值管理汇率,当经济过热时本币升值,经济疲软时本币贬值。

2010年10月,当大量外部资金流入引发对经济过热担忧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放宽了汇率波动区间,加大了投资国内资产市场的双向风险。

另一个在货币政策决策时考虑汇率变动因素的案例来自于土耳其。

2010年底当通胀率回落到政策目标区间时,土耳其央行降低了政策利率,以抑制短期资金流入和本币升值。

同时提高了准备金率以抑制国内信贷增长。

这种做法改变了本币升值趋势,降低了信贷投放增速。

但是,一些央行认为,根据汇率变化而调整政策利率,背离了通胀管理目标。

三、新兴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对冲操作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新兴经济体呈现出资本流入和经常项目顺差格局,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被迫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缓解本币升值压力。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国际清算银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汇干预: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中指出,201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总资产与GDP比值的中位数约24%,新兴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规模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

对新兴经济体央行而言,持有大量外汇资产的成本较高,有些国家对冲外汇资产的成本相当高,接近或超过其GDP的1%,而持有大量外汇资产的国家因本币升值引起的计价损失可能更大。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已经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所承担的较高机会成本,许多央行由此陷入了负资本困境。

而其政府当局和其政策制定者却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些准财政成本,这会为央行的独立性埋下了隐患。

虽然持有外汇储备会需支付很高成本,但大量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包括巴西、中国、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还是愿意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二)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的对冲操作中央银行使用各种政策措施来部分或完全对冲外汇占款,对冲操作的市场工具包括:出售国债、发行央行票据或者接受政府存款等,除此之外,中央银行也使用非市场化外汇资产对冲操作工具,如调整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

显而易见,不同的外汇资产对冲工具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不同,其所承担的风险与成本也有所差异。

但对冲工具操作也面临着某些困难或约束。

比如,对冲操作的效果问题,包括中国、印度、秘鲁和俄罗斯的一些国家,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持有对冲工具,这必会抵消对冲操作收缩流动性的效力。

再比如,对冲操作的国债规模有限,而发行央票又有严格的法律约束,这也会使得央行的对冲效果有限。

四、中央银行可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央银行都承担着诸多职责,不仅要保持价格稳定,而且还要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有时还要促进金融发展。

为了在特定的政策机制下实现这些多元化目标,新兴经济体央行均已习惯于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这些操作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特别的作用。

国际清算银行将货币政策工具的最新发展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近年来作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准备金政策措施。

比如,秘鲁中央储备银行通过对本币与外币、居民与非居民存款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流动性管理。

哥伦比亚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管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而帮助弥补对冲操作的缺陷。

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优势之一在于它不同于对冲操作,其准财政成本可以向金融体系转移,然而准备金率工具也会增加利差进而导致市场扭曲。

另一类是外汇干预之外平衡资产负债的相关政策;第三类是旨在抵消外汇干预对国内影响的财政和准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1]Dubravko Mihaljek(2011):How have external factors affecte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MEs? BIS Working Paper, no 57.[2]Allen, W (2010): Liquidity regul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Central Banking: Policy, Markets and Regulation, vol XXI, no 2, November.[3]Guidotti, P (2000): Towards a liquidit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merging marketeconomies,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form, Working Paper, no 78.[4]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2009): Capital flows and emerging marketeconomies, CGFS Papers, no 33, January.作者简介:仵洁(198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金融硕士,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金融实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