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架起读写桥梁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随文练笔 打通读写桥梁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随文练笔 打通读写桥梁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随文练笔打通读写桥梁人教版新课标崔峦老师说:“当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得意’而‘忘言’的倾向,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一味注重内容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忽略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的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

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

”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许多语文课堂确实呈现出了重读重悟的热闹场面,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肢解、碎问、反复感悟的现象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缺少了动笔的时间。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的阅读教学怎样才能做到在“得意”之余而又不“忘言”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以本为本,探究对话练笔《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意味着教师首先是参与者,旨在为学生开辟有效对话的途径,提高对话的质量,为写作拓展思路。

例如笔者在第三次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师: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样的心情?生:惊喜。

我从“居然”当中读出了惊喜。

师:你惊喜什么?生1:惊喜花生生命力如此顽强,在一片空地上,竟然也能成长、收获!生2:惊喜花生不择环境,这片空地可能砂石很多,可能杂草很多,但我们种的花生竟然能收获!真是意想不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直奔父亲的一段话,得出“花生就是默默无闻”的象征。

以此作为人文熏陶的着眼点,然后就“做什么样的人进行辩论”。

而本次教学谈话,我引导学生从生命的高度去欣赏花生。

它那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这不正是一切生命成长的必要条件吗?有了这样的解读,学生在学习父亲的话的时候,就不会囿于只喜欢花生“默默无闻的精神”了。

于是学生在回答“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时便有了这样独特的文笔:生1:我喜欢苹果、石榴、桃子,它们敢于把自己展示给人们。

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盐城响水县实验小学苏佃民摘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如何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写话,学布局谋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至22课九篇课文时,围绕“阅读中培养孩子习作能力途径”,通过模仿练笔、想象写话、扩写缩写等一系列片段练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练笔桥梁“出口成章,挥笔成文”曾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理想目标。

“出口成章”重在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挥笔成文”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两者都要建立在孩子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及大量言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进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我们的阅读教材既是很好的阅读文本,也是孩子习作很好的模本,有利于孩子语言的规范、积累。

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追求眼前利益,想方设法把优美的文本转变成一个个知识点,完整的篇章割裂成一个个阅读理解题,舍本逐末,不注重整体感悟,不注重表达方式,更不注重语言规范与模仿。

孩子的习作能力一直停留在原有基础。

如何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写话,学布局谋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至22课九篇课文时,围绕“阅读中培养孩子习作能力途径”的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做了一些尝试——学文与写话相结合。

学生在学完文本后,通过模仿练笔、想象写话、扩写缩写等一系列片段练习,写作能力显著增强。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地桥梁架起读与写地桥梁江苏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 姜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语文教学地重点是训练学生地听、说、读、写能力,阅读与作文地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地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实际接触中掌握锤炼语言地技巧.架起读与写地桥梁,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读写结合需要热情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任何知识,首先要学生乐学,如果没有这样地兴趣,再多地知识也学不进去,再好地老师也无能为力.习作,是学生表达自我地一种方式,是把自己地经历、体验用自己地语言表达出来地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地语文教学侧重于标点符号、文章结构、表达方式地训练,经常忽视学生地写作心理,甚至视学生地写作心理于不顾.完成习作,这是教师对学生地要求,甚至于是必须执行地命令,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愿意,是否有表达地需求.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写作方法指导应以学生地兴趣为基础.学生对写作没有了热情,就不会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而是胡编乱造敷衍老师.脱离了学生地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地心理需求,习作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二、读写结合需要情境如何将读与写地桥梁架设得更完美,更自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老师必须引领学生找到一条实实在在地路径,使学生既了解写作地方法,又能有意识地运用.创设习作情境是行之有效地方法.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广玉兰》地第三段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广玉兰花地形态,学生在我地层层引导下,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得进.我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地步骤:先介绍广玉兰花地颜色和质感,让学生思考、感悟并习得文中地“纯白色”“青绿色”“冰雕玉琢”“柔韧弹性”等精妙地词语;接着介绍广玉兰花地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地、刚刚绽放地、盛开着地、开过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心平气和地读,并展开丰富地想象,读出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学生徜徉在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语言地精妙.通过对语言文字地理解和感悟,学生将自己内化地语言和写作方法表达了出来,运用语言地水平得到了提高.二是记得住.阅读地基础是学习、内化与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地黄金时段,语言积累是这段时间最为重要地事情,是为后面地习作打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关于花地颜色、质感、形态地段落,积累丰富地语言文字材料,存储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地头脑中形成一个良好地语言反应机制,能灵活运用在相似地主题中.三是用得上.学会运用是阅读教学地关键,是学生理解和内化语言地延续,是一种语言实践,是对学生地综合考查.在展开教学环节之后,我安排了描写花地小练笔.小练笔,为学生刚刚储备地知识搭建了一个实践平台,学生有效运用所学地知识,从而达到内化和吸收.事实上,学生地片段练习已有一定地水准,在我预设地情境中,他们不仅模仿了作者地写法,还加入了自己地想象和阅读积累.如:“丁香花地花蕊若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地,它地花蕊很细小,夹在花瓣之中,就像一个害羞地花仙子整天躲在闺房里.”“有些花瓣已经落到地上,花虽‘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其香如『故.”三、读写结合需要迁移从读到写是一种飞跃,多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写.迁移能使已有地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熟练运用.除了语言、结构、写作方法等因素外,迁移也是读与写地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呢?在《广玉兰》地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写广玉兰花地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地花.关于花地片段地描写正是读与写地迁移点,学生学得认真,写得自然,得心应手.四、进行多次训练读与写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读是写地前提,写是读地体现.多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写作,多写能促使学生读更多地书.多读和多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地途径.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多读和多写?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地引导,让学生赏析或者吟诵名篇美文,摘录好词佳句,做好读书笔记;利用习作课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地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地写作意图,然后对学生地习作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从而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其次,以片段练习为主,文章不要太长,应以小练笔为宜,多给学生提供练笔地机会.一种写作方法是需要经过长期地练习才能内化为学生地写作技能地.要想达到更好地效果,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时间和精力,赞扬学生地点滴进步,鼓励学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第三,读与写之间地迁移,教师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独立思考,努力创新.加上了独特地想法和情感体验地作文才是有鲜活地生命力地作文.总之,在习作教学地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地作用,敢于放手,把握好指导地尺度,激发学生表达地欲望,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在习作修改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扩展习作课地舞台,培养学生地写作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地喜悦.(责编莫彩凤)。

仿写——架起随文练笔的桥梁

仿写——架起随文练笔的桥梁

楷模·KaiMo仿写——架起随文练笔的桥梁文/毛 云仿照课文学结构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课文中既有总分结构又有并列结构,所以是学生模仿练习写作的最佳范例。

教学片段一※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教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教师示范: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春天真美呀!……”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教师:把你刚才说的围绕着春天真美呀!写下来,把片段写具体,写流利。

以上教学片断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了总分结构段的训练,以写片段的方式,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段写具体、写清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结构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片段训练,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

仿照课文学语言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很多表达方式是值得习的。

如《孔子游春》中的第二节写春景:大自然多么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清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作者用一系列的比拟的手法讴歌了美丽的大自然。

学生品味完了,让学生用同样的句式,展开联想来描写大自然母亲,既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深刻,又让他们对比拟手法的运用更熟练。

当然表达方式还有很多,如:描写表达式、议论表达式、说明表达方式、抒情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中就多处运用了诗化的抒情式语言。

教学片段二学习13小节,赏景物之自由。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充满生机的园子啊!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自由读一读13小节。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

立足课本,以课堂小练笔架构读写桥梁

立足课本,以课堂小练笔架构读写桥梁

立足课本,以课堂小练笔架构读写桥梁发布时间:2021-04-16T13:26:12.6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作者:肖巧玉[导读] 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肖巧玉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小学河南三门峡 472000摘要: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堂小练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机让学生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小练笔。

课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课本,以课堂小练笔架构读写桥梁,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课堂小练笔;读写结合引言: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小练笔,课堂小练笔具有篇幅小、形式灵活的特点,有效落实课堂练习不但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和亮丽,还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立足课本,因文而宜,以课堂小练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通过读写结合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愿意表达、乐于动笔。

课堂小练笔具有形式灵活、素材来源广等优点,能够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学生语言和素材积累拓展写作内容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课本,抓住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边想边思考,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文章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续写、仿写等。

课本编者在编排小练笔时,充分体现了练笔的层次性及练笔的衔接与过渡,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表达的精妙。

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安排的小练笔更是蕴含着编者的独特意图,通过让学生练习掌握抒发情意的方法。

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时,要准确把握练笔时机,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写”出精彩。

随文练笔-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金桥

随文练笔-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金桥

随文练笔: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金桥叶圣陶先生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这就说明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课本中的典范之作,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再润饰和千百万师生的反复推敲而确定的,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字锤炼、文章章法都堪为学生写作的典范。

有效组织阅读教学,巧借随文练笔,扎实训练学生写作,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关键词,及时练笔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词语有时就是一个天地。

教学时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词语的内涵,让课堂随之鲜活起来。

在教学《水》一课时,我对“痛痛快快”一词是这样处理的:从“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村里人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引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有的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对后面这句话,进行品读感悟,创设情境说话,然后让学生把村里的孩子在雨中嬉闹玩耍的情境写出来,有一名学生写道:“吧嗒、吧嗒……”妞妞最先发现了雨滴,她惊喜地叫起来:“下雨啦,小伙伴们快来呀!”黑虎、铁蛋、二丫、大宝……从四面八方全都跑到了村子的晒场上。

雨点打在他们的脸颊上、手心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雨点串成了雨丝,他们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雨终于哗哗地下起来,在天地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珠帘。

铁蛋张大了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大宝最调皮,率先脱下了衣服,在雨中尽情地洗澡。

女孩子退到了一边,几个顽皮的男孩子不仅脱光了衣服,还在雨中打起了水仗。

二宝在雨中用力地踩水,那水花溅得老高。

铁蛋力气最大,干脆把二宝摁倒在雨地上。

他俩在雨中抱成一团,身上满是泥巴……那哈哈的笑声与哗哗的雨声合成了美妙的旋律,在村子的上空肆意地演奏!从学生的写话中可以看出“痛痛快快”这个词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富有生命活力的元素。

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阅读教学692016·2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陆德凤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是课堂练笔,适当的课堂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

一、练在情深意浓处,积淀情感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通过感人的故事抒发真情,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深意浓之处练笔,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内心感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黄鹤楼送别》这首诗语言质朴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厚的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深刻理解诗中渗透的情感。

然后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笔。

教师这样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诗人站在江边时,内心深处都在想什么?他又想对孟浩然表达什么呢?”然后首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形成文字,讨论交流。

这样的课堂练笔就是情感激荡的过程,在情感的宣泄中,整个语文课堂也变得灵动起来,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这些共鸣也许就是一时的灵感闪现,因此在练笔时要做到敏锐及时,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进行练笔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二、练在想象补白处,拓展思维中国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也是这样。

文本中的留白,可以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

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文本中的训练切入点进行课堂练笔,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首先播放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将学生吸引到文本学习中去。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解读文本,然后指导学生练笔:“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的具体情景,写一写关于嫦娥和逢蒙之间的对话,至少写出三组这样的对话。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语文个性化教学学习体会卫东学校王艳梅上学时就对写作感到头疼,每次写作文时都会想尽办法,翻找作文书,绞尽脑汁拼凑文章。

毕业后来到学校校长安排我教语文,我一听就发憷,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文采有限,不敢担此重任。

总觉得语文老师应该出口成章,字字富有文采。

后来硬着头皮接了任务,也只能全力以赴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所占分值最大,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我该什么做呢?后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反复探讨,我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阅读教学是关键,写作教学是终极目标,但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处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我在教学中,狠抓阅读教学,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想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也疲惫地感到积累的语言材料在写作中用不上。

真可惜那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那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那奇特感人的风物风情,那精辟智慧的人生妙论,读时令人舌底生津,荡气回肠,用时搜肠刮肚,难觅难寻,这是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后来经老教师指点这才知道是我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这两座相离不远的桥连接起来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无疑是最省事省力而又高效的“天桥”。

一、抓住机会,仿写优美语段。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时,我就提出仿写要求,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处于高潮阶段,正是仿写的好机会,这时候只有让他写出来,他才能获得释放的轻松,面对自己的“大作”产生成就感,反之则不吐不快!例如《下棋》中“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搭建读写桥梁

搭建读写桥梁

搭建读写桥梁——关于随文练笔的教学反思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于淑环我校开展随文练笔已有三年之久了,作为语文教师是这项工作的实施者。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

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搭建读写的桥梁无非就是语言的积累和应用。

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许多高年级老师常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高年级部分学生之所以不能构段成篇,内容空洞枯燥,缺乏个性。

就是读的少,训练的少,积累的少。

语文能力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单靠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是不可能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已经注意引导学生随文练笔,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二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

三是把随文练笔放在家里去写,学生大量的借鉴课外资料,没有自己的语言加工再造。

在困惑中我们学校领导不断思考着: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做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加了几分钟的随文练笔。

这样不但能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时机。

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对练笔的时机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的随文练笔打下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并且能注重细节描写,这样才会是自己的文章精彩。

如在《“美”极了和“糟”透了》中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家长或老师对你教育的两面性,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各个说得很投入,并且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虽然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无论是严爱还是宽爱。

随文练笔,架起读写桥梁

随文练笔,架起读写桥梁

随文练笔,架起读写桥梁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陈太乔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看到呈现在听者面前的大多数阅读课堂都是场面热热闹闹,但是语言训练效率低下。

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对文本做了大量的剖析,反复阅读,反复感悟,浪费了课堂大量宝贵时间,学生动笔写话的时间也有,但很少。

我们的阅读教学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近年来,笔者深入思考,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了随文练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好文本是练笔的基础文本是经过许多专家精挑细选编成的,大多是名家名篇,无论是语言表达、材料运用,还是行文技法,都是很好的范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们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

”随文练笔是阅读文本的延伸和拓展,是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文本的练兵场和展示营。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真正感悟文本内涵、清晰明白文本技巧、真实拥有阅读体验时,选点实时进行练笔。

例如笔者曾经教学过《秋天》一课,对于城里的孩子,对秋天的感悟是模糊的。

如何进行练笔,是一个难点。

利用课堂的剩余时间,笔者组织学生走进校园旁边的小树林,孩子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树叶,在秋风中不时离开了大树的怀抱,漫天飞舞,都惊叹起来:“多美的秋天啊!”老师顺势引导:你们觉得秋天美在哪儿呢?“树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林间翩翩起舞。

”“像一只只漂亮的小风筝在空中快乐嬉戏。

”“像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在欢迎我们。

”“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离开了大树,又投进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老师说:“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如果把刚才的美丽语言整理下来,就是一首美丽的小诗,你们就成了小诗人啦!咱们回去动笔写下来吧!”回到教室后,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一首首秋天的小诗的创作。

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秋天来啦,各色的树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树妈妈。

他们在空中快乐地玩耍着,有的像一只只漂亮的小风筝在空中快乐嬉戏,有的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林间翩翩起舞,有的像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在欢迎我们,有的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离开了大树,又投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化作春泥更护花。

随文练笔搭建阅读力与习作力共振“桥梁”

随文练笔搭建阅读力与习作力共振“桥梁”
第 一 种 侧重 于对 课 文 内容 的理 解 与 掌握 ,这 练笔创造了条件 。 自然哲理 的空 白,不真正是文 是 比较理性 的随文练笔。很多学生在 练笔 中也能 字上 的空 白 ,而 是 作 者 对 内容 进 行 高度 概 括 或 者 把 握住 樟 树 的外 在 美 与 内在 美 ,甚 至 在 描 写 外 在 进行省略。对此.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留
者就 曾尝试在两个班里采用两种不 同的随文练笔 学生 。
I . ’
内容进行教学 :一个是结合文本 内容 ,让学生尝
=、在 文本留白处填 充 ,推促 阅读 与习作
试做导游 ,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樟树 共振 ; ,实现二合力的丰富 ; . ; ;还有一个则 . : ; . : ; ; ; ,: ; ; ; 以宋庆龄为重点 ,似如学生此时来到两棵樟树前 , 教材寸字寸金 一般大多篇 幅较短, 一 自然在 站在宋庆龄塑像前 ,心中会想些什么?两种方式 内容上大量采用 了留白写法,这给学生搭建起了 侧重点不同,其效果也不同。 . 想象 的平 台,引导学生进行无 限想象 , 一 也 给随文

美 时还 能运用一些 文本词语 ,比如 “ 稠 密?“ 粗 白,引导学生对留白处进行填充 ,丰富其想象力 . 壮”“ 蓬蓬勃勃”等等,而在描写 内在美时能扣住 提升其习作力。 “ 不招虫”的特点。遗憾的是语言有点平淡 ,而且
1 . 扣住重点语句进行 “ 填充” 。对于小学课文
仅 仅 是 为 了介 绍 树 而 介 绍树 ,没 有理 解 作 者 真 正 来说 ,有很多重点语句 ,或是概括内容,或是点 的意 图 ,即通 过 写 树 来 写人 。而 这样 的练 笔 虽 然 明主 旨,或是提纲挈领…・ 一 教学时可针对这些 内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升他们 的写作力 。 容进行 “ 填充” 。比如针对 《 徐悲鸿励志学 》这

随文仿写,架起读写的桥梁

随文仿写,架起读写的桥梁

随文仿写,架起读写的桥梁作者:黄小转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9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85-02小学中低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倘若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可能会有点困难。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我们的语文教材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利用我们的教材开展仿写训练,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1.关注课文中的新词语根据课标要求中不同学段的侧重点,第一学段主要是字、词、句的教学,第二学段主要是词、句、段的教学,第三学段则主要是句、段、篇的教学。

教学时不能盲目拔高和越位,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主要关注的应该是词语和句子的教学。

所以,教师要首先进行简单词语的仿写,像“沉甸甸、绿油油”,以及一些正反义词:安静对热闹,正如寒冷对温暖等,让学生来进行模仿。

以统编本二年级教材为例。

如《妈妈睡了》一课中出现了“明亮的眼睛”一词,让学生模仿练习()的眼睛,学生会说出水汪汪的眼睛;《日月潭》一课中有“点点灯光、蒙蒙细雨”这种AABC的词语,让学生试着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井井有条,津津有味等;语文园地四中关于颜色词语的描写,《北京》一课中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川流不息”等四字词语都比较好,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定的手段重点理解,并通过仿说、仿写的训练实现对这些词语的掌握,达成教学目标。

当学生词汇量足够多的时候再扩展到对简单句子的扩写、仿写,就会水到渠成。

2.关注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式段落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

随文练笔架桥梁笔随心动文飞扬

随文练笔架桥梁笔随心动文飞扬

随文练笔架桥梁笔随心动文飞扬作者:龚建忠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1期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的练笔。

小练笔有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材料随意、习作难度较低、能在不经意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等诸多优点。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身影”如一缕清风拂过,给教学带来了一抹生机。

将小练笔引入课堂,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立足课堂,把握契机,就文取材,以读促写,以写促悟,引导学生随即写下一些片段,使语文课堂更加灵动、亮丽,也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润物无声中得以提高。

一、于“关键词”处展意象学习语言时,我们要让词语扎根于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生长。

一个词语就是文章的一个细胞,无不渗透着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文本中的一两个关键词为着眼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启发学生挖掘词语的内在含义,揣摩它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展开词语意象的小练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向更深处漫溯,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教师就紧扣“坎坷”一词进行了一次小练笔:“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

读了文中的话,在你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你看,在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阿炳在做些什么?在一个黄昏,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此时的阿炳在干什么?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间,阿炳又在忙些什么呢?也许他因为眼睛失明,不小心踩进了水沟里,慌忙中撞上了一个水果摊,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这一幅幅画面串联起来,写一段话。

”通过对“坎坷”一词的练笔,阿炳这一人物的立体感更加饱满起来,学生对阿炳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而轻松地步入了“坎坷”的意象世界。

二、于“激情点”处抒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文本语言本身的情境与魅力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之时用心去叩击文字,通过小练笔传递一份深情。

以小练笔为媒,打通读写桥梁

以小练笔为媒,打通读写桥梁

以小练笔为媒,打通读写桥梁摘要就文取材的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习作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走出无“米”下锅的作文窘境。

本文通过探讨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精妙的切入口,巧设练笔,旨在打通读写桥梁,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材;小练笔;写作时机;兴趣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分数比例很大,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而要想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非一日之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正是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为习作练习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习作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有限的课堂上,如何妙用小练笔使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巧设练笔,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抓准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入的,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经典作品,无不是饱含着作者炽烈感情的文章。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渲染下,学生陷入了文章所设定的情境中,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当学生的情感到了一个至高点时,巧妙的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说心中所说所想,一吐为快,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笔者通过分析父亲当时的处境和他买橘子时的背影,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此时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学生的情绪受到的极大的触动,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感悟到了世间最伟大最坚韧的父爱。

同学们都被朱自清笔下的父爱所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感染我们的一瞬间?写一写我心中的父爱。

这样的随文练笔,触动了学生的情感,训练了书面的表达,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

二、把握“两度”,让小练笔事半功倍随文小练笔作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在语文课堂中设置小练笔似乎早已蔚成风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和生动。

抓随文小练笔 架阅读写作之桥

抓随文小练笔  架阅读写作之桥

抓随文小练笔架阅读写作之桥摘要】课堂教学中的随文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就可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减缓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

【关键词】小练笔;读写结合;训练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84-01于永正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亦有专家指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编者经过精心筛选的中外精品文章,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凭借和写作指导的主要依据。

课堂教学中的随文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就可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减缓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

怎样才能找准文本的练点,抓住时机,巧妙设计形式多样的随文练笔,演绎心随笔动文飞扬的精彩呢?一、精彩语言巧仿写冰心在文章《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

”当学习到课本中的精彩片段之时,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反复进行“诵读咀嚼”,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然后再让学生仿照其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逐步掌握写作的门路与规律,萌发写作的兴趣。

而有了写作的欲望,自然就能够妙笔生花。

我们的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经典,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有创造性的,精彩语言也满眼皆是。

比如《秋天的雨》《花钟》《火烧云》《听听,秋的声音》等,都可化为小练笔素材。

二、典型结构会鉴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一座座高耸的“写作殿堂”,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走进本文”的应有之义。

除了课文当中精彩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仿写外,典型的结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鉴写。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名言警句无不证明读与写的紧密关系。

可是,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仅关注写作技巧的理解,结果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教师只给学生讲了“烹饪技术”,而未解决“下锅米面”的问题,即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写作知识存活于作品之中,从阅读中悟出的写作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写作中运用了写作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的鲜活的知识。

然而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不能自觉的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建立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的联系,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架起读与写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无裨益。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种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式。

一、模仿阅读材料学写作“模仿是创作的开始。

”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这两句名言点明了学生入门的途径——模仿范文佳作。

学会写作如学写字、绘画需要临摹一样,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写。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精选材料,或朗朗上口,或表达精炼,或描写细腻,或思路清晰,或构思精巧的材料,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揣摩文章思路,咀嚼精彩语言,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1.语言句式处模仿一位语文界的前辈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所以在遇到好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典型的句子、片断,我们不应错失对它的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而应安排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叶老的《荷花》一文时,就提取了这样一句话:“这么多的白荷花,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那里……”引领学生仿写:“我看着(),看着看着,我仿佛()。

巧设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巧设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巧设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摘要】阅读和习作,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行为。

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

随着年级的升高,往往是有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阅读,然而有不少的学生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喜欢习作,甚至是讨厌或害怕习作。

如何使阅读与习作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同步发展,正是笔者所困惑和要探究的问题。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可取之道:在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

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变换角度,抓改写。

空白之处,抓扩写。

事例模仿,抓仿写。

奇思妙想,抓续写。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训练、文本留白、小练笔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训练。

巧妙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缓解学生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

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变换角度,抓改写所谓的变换角度,抓改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之后,围绕文章主旨进行语言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生产出学生版的优秀作品。

从而使得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能入情入境地进行习作表达。

语文教学往往会在阅读课上收获了学生妙笔生花的佳作。

收到了“读写,互为促进,同步发展”的效果。

特别是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适合学生改编文本。

笔者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教学中曾收获了“以读促写”的喜人效果。

在探究“花园变化和巨人前后行为变化的原因”这一环节中。

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童话故事本身的魅力,课堂进行得一帆风顺。

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入情入境、有声有色的效果;对巨人的“知错、后悔和自责”的心理体会得淋漓尽致,也懂得了快乐要与他人来分享的道理。

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出人意料的是:学完课文后,学生的突发奇想又给课堂补上一个环节——小练笔。

现将课堂教学片段还原如下:【师:今天的课真是开心,王尔德的童话真是精彩。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发布时间:2021-07-30T11:06:24.2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作者:杨彩茹[导读] 杜甫奏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杨彩茹濮阳市第三小学河南濮阳 457000杜甫奏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前提,写作才能水到渠成。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本语言内化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架起一道由读到写的桥梁,把文本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运用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不断阅读、积累、内化,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一、进行语言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可见,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积累才能更好的运用语言,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一)在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使平面的文字立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文字中的情感。

教学中应该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真正做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从而积累语言。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老师可以采取巧妙的方法,使学生百读不厌。

比如,同桌赛读,同桌两人在同一标准下比赛,看谁朗读用的时间短;五分快读,在确保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比一比谁在同一段时间内读的遍数读;小组“开火车”读,在小组内,每人一段接龙读下去,看谁读的流利。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读书热情,初步积累语言。

同时,老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赏读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融入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在讲故事中积累语言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把书面语言通过自己的理解内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篇文章,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赏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篇幅较长的适合讲故事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故事。

如在教学《羿射九日》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展开想象,来讲故事,这样的训练能使生动感人的故事更加形象,也利于语言内化,从而丰富了语言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文练笔,架起读写桥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随文练笔训练,是一个常用的读写结合的路径。

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文本的精华所在,让学生感悟到这篇课文中最精要的地方。

同时,融入一定的仿写要求下,注重仿写的效果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仿写的乐趣,是实现语言的综合积累和反复更新的过程。

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需要从文本中找寻养料,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随文仿写,可以仿写句、段、篇,从中让学生来感受到文本中的关键语言精华。

同时,在其中融入一定的写作主题,可以采用时下的热点素材,或者用最新的校园新闻,或者用考试话题来实现对精要段落写法的融入和吸收,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自己核心能力的提高。

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对于文中可以仿写的角度很多。

我注意了文中写到“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的片段,我让学生来进行仿写,文中写的是青年在画画,我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看到拉小提琴的画面”。

这个时候,我注意让学生来先看相关的视频,如艺术家在河边的晨练,悠扬的小提琴曲随风飘荡,带给人赏心悦目的陶冶。

在观看后,有的学生可以写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艺术家在演奏小提琴,悠扬的琴音随风而来,像婉约的少女在轻轻拨弄自己的三弦琴。

”在此种情况下,我还让学生进行思考,尝试用用更多的形容词来修饰。

如“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身姿绰韵的大学生在拉小提琴,她手指纤细,轻轻拨弄琴弦,音符瞬间就
像可爱的精灵乎闪乎现,瞬间幻化出灵动的沁人心脾的音乐。

”通过这样的随文练笔,可以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