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圆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直观的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

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

因为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

(二)核心能力借助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画圆,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一定的画图技能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会用圆规正确的画圆。

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2.通过画、折、量、观察等操作活动认识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能正确的用圆规画圆。

(五)学习难点深刻理解圆的特征(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圆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剪刀,铅笔、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收集生活中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或照片。

(二)课堂设计1. 谈话导入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大家想欣赏一下吗?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吗?PPT展示图片师: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见过的圆?(学生列举回答。

)生活中到处都是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圆这种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2.问题探究(1)利用素材,尝试画圆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预设:①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②用线绕固定点旋转画圆;③用圆规……学生交流画圆的想法,学生会提出实物画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有一定的局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定义。

2.掌握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学会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本质特征和定义。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认识圆周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内容:–准备课件、黑板笔、圆规、量角器等教学工具。

–熟悉圆相关知识点,准备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备课内容:–准备文具和课本,预习圆的定义和运算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学习:–通过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圆的特征。

2.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本质。

–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提出圆周率的概念。

3.案例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计算几个简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圆的问题,巩固前一节课的知识。

2.学习内容:–讲解如何使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3.实际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尺规作图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对于之后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上关于圆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的定义;
–能够区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能够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1.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
2.图形的绘制。

四、教学过程
A. Warm-up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引出圆的形状及特点。

B. Presentation
1.第一步:出示几个圆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的特点;
2.第二步:引入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定义,并引出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第三步:通过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C. Practice
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2.让学生测量所画圆的直径和半径;
3.学生自主练习,画出多个圆并测量。

D. Consolidation
•总结今天的内容,巩固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

E. Homework
•布置练习作业:画出三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相关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圆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特点,理解有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图。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出示生活中关于圆的图形.直接导入新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探索出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么?(三)应用提高出示例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个圆吗?(1)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任意画一个圆。

(2)提出问题:在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圆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让学生自学课本57~58页,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它们用什么字母表示?(老师在学生看书的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出来。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谁起来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我学到了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师:什么是圆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生:圆中心的一点就是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随即在黑板的圆形上标出字母O)师:那什么是半径,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生: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在黑板上画出半径,并标出字母r)师:直径呢?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d表示。

(在黑板上画出直径,标出字母d)师:看来大家都用心看书啦!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看这幅图,你能准确找到它里面的半径和直径吗?说说上图中那些既不是直径也不是半径的线段的原因。

通过同学们的表现,发现大家掌握的都不错,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题吧!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圆、直尺等工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吗?1、圆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生: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能够画圆及其部分。

4.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相关术语的解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等。

2.教学工具:黑板、笔、橡皮、圆规、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引入圆的话题,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基本认识。

2. 学习圆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的定义,引入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圆的相关术语介绍圆的相关术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形物体。

4. 画圆教授如何使用圆规和其他工具画出圆和圆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画圆的方法。

5.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介绍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技巧。

6. 练习和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在课程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给出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圆的属性,能够使用相关工具画出圆和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设计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拓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圆桌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直径、半径、圆心等定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尤其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学生对圆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圆模型、卡片、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等,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和兴趣。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示例: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圆桌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示例: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等。

作业设计1. 练习题: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思考题:讨论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同时,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尤其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几何学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周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对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示意图。

2. 学具:学生自备圆规、直尺、示意图。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动手使用圆规绘制圆,并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性质。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周之间的关系。

3. 学生绘制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绘制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使用圆规绘制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半径、直径、圆周。

2. 分析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圆的定义、性质,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 加强对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上课前,老师想让大家当当评委,如果这十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套圈,对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看法?(ppt出示套圈图)生:不公平,因为大家站的位置不同,有的远,有的近。

师:那要怎样才能让游戏公平呢?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就有了答案,并可以解释原因了。

师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个图形认识吗?生:认识,圆形。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找到这么多的圆,老师也找到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ppt显示生活中遇到的圆形物体)。

师: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圆”。

(板书:认识圆)(二)、探究新知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师:大家说了很多生活中是圆的物体,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呢?师:课前老师叫你们准备了带圆形的、可以画圆的工具,请大家拿出来,在纸上画一画,看看谁的方法最多。

(学生画圆,老师指导)师:画完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学生介绍如何画圆。

师:大家都画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圆片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有哪些特征。

请大家自学课本58页的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学会使用圆规画圆,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知道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术语。

2. 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圆规画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圆规的使用方法。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圆模型、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术语。

3. 活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圆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性质。

5. 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规的使用方法圆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对圆的认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圆,思考圆的性质,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手操作、观察、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观演示:使用多媒体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直观印象。

动手操作: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圆,并标注出半径、直径和圆心,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圆性质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定点的点构成的几何图形,它具有独特的对称性和美观性。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轮子、钟表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圆的对称性在设计的应用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的定义、半径与直径关系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半径与直径关系、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改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比如提前设定讨论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在讨论时有更明确的关注点。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者是对话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பைடு நூலகம்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对于画圆技巧的难点,可以通过分步骤教学和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可以使用动画或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面积的形成。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本单元是以“圆的认识”为主题,围绕圆的概念、性质、相关计算等方面展开,培养学生对圆的基本理解,为学生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描述圆的概念,了解圆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圆的概念、性质及相关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相关概念,探究圆的性质,并进行有效的计算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通过有趣的问题或故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呈现圆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圆。

3.讲授:教师讲解圆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4.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为下节课铺垫。

五、教学手段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圆规、圆规、橡皮擦等。

2.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圆的图形,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以圆的认识为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能够简单地利用圆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
2.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3.利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并引出“圆”的概念。

2. 讲解
1.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圆的定义,引入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介绍圆的性质,如半径相等,直径是圆的两倍等。

3. 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关于圆的相关练习,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加深对圆的认识。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钟表、轮胎等,加深对圆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5. 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圆的认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六、课堂作业
布置练习册上与圆相关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朿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圆形的东西呢?比如硬币、轮子等等,它们都是圆形的。

那么,我们对圆形又有哪些认识呢?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圆的认识》。

我们将要学习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的玩具、硬币、圆规、直尺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些圆形的玩具和硬币,让同学们观察和触摸,感受一下圆形的特征。

2. 定义和性质:然后,我会利用圆规和直尺,向同学们演示如何画一个圆,并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4. 圆的面积:我会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带领同学们一起计算一些圆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圆的定义和性质。

答案: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性质有: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相等。

2. 请同学们利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并测量其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约为31.4厘米,面积约为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的东西,并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同时,也可以尝试画出不同直径的圆,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以此来加深对圆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

在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运用圆规画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一个圆,并标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2. 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同时,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中的“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详解圆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圆的性质包括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这些性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而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这两者是圆的基本构成要素,学生需要理解它们的定义,并能够在具体的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来。

圆的对称性圆具有无数条对称轴,任何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圆的世界。

这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深入理解圆的性质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117页至第119页的“圆的认识”这一章节。

我们会学习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圆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硬币,让学生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它吗?”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白纸和笔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它的半径和直径,加深他们对圆的理解。

4. 应用:接着,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画出一个圆,标注出圆心和半径,以便学生们直观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它的半径和直径,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中的实践情景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对圆的直观认识。

讲解环节中对于圆的定义和性质的阐述,以及通过实物演示来强化学生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我是一名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征、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为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包括圆的概念、圆的特征、圆的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特征,能够正确地画出圆,并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概念、特征、直径和半径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他们发现圆的特征。

2. 知识讲解:讲解圆的概念,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讲解圆的特征,如圆的对称性、弧的长度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

5.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画圆和测量直径、半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特征、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2. 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描述其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圆的概念、特征、直径和半径的理解和运用有所提高,但在画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圆规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画图技巧。

同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寻找更多的圆形物品,加深对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圆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而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圆形物品并理解其特征,以及如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 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时候,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定义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圆形教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然后,我讲解圆的定义,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出圆。

接着,我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关系。

然后,我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

我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图示和公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拓展延伸了圆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车轮、圆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时候,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新课,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拿出一个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圆的思考。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圆的直观认识。

二、圆的定义在讲解圆的定义时,我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如半径、直径、圆心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圆的性质和特征的掌握。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圆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如车轮、风扇、硬币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圆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向学生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画图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 探究圆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的性质和特征,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验证这些性质和特征。

4. 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圆桌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圆形花坛的种植面积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圆心圆的性质和特征:对称性、周长、面积2. 圆的应用圆桌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圆形花坛的种植面积计算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圆形的。

2. 请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并用圆规测量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比较它们的大小。

3. 请计算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4. 请设计一个圆形图案,并说明它的设计思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教学目标•了解圆的定义,认识圆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绘制圆;•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心和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区别;•圆心的概念及其在圆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学生准备:学习愿望、积极配合,准备好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特点,并引出圆这个概念。

2. 学习圆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每一点到一个确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3. 认识圆的基本要素教师讲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圆中的作用。

4. 绘制圆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圆规和圆规作圆,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绘制圆的方法。

5. 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校园或小区寻找圆形物体,观察并记录所找到的圆形物体,加深对圆的认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圆的定义、圆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绘制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到周边环境中观察圆形物体,并写一份观察报告;3.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数学水平,让数学之美在你们心中绽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
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d
r
二、认识圆的特征。

1、
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
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
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

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
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追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