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地理条件练习(2)(附答案)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练习
第十五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某饲料、粮食作物分布图及播种时间差异,回答1~3题。
据图判断该作物及最适合该农作物种植生长的“黄金地带”分别是( )A. 小麦三江平原B. 玉米松辽平原C. 小麦河套平原D. 玉米华北平原B本题考查农作物分布。
根据该作物分布区和播种时间可以判断该作物为玉米,我国的玉米集中产区以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异常B. 市场需求C. 作物熟制D. 国家政策C本题考查影响作物播种时间的因素。
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为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因此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时间较早。
为了解决当地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A. 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B.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C. 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D. 提高机械化水平B本题考查东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通过发展养殖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解决剩余农产品,从而带动种植产业的发展,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
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4~6题。
东北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A. 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B. 水资源丰富C. 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D. 市场广阔C本题考查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东北平原地广人稀,黑土广布,是其作为商品粮基地的显著优势。
目前国家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 天然林B. 水源林C. 湿地D. 草场C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建设。
三江平原为我国最大的沼泽地,沼泽地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业基地,但其森林覆盖率一直在降低,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主要的是( )A. 植物数量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B. 火灾、水灾频繁C. 木材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D. 湿地系统完全消失A本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复习过关习题3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及答案
过关习题3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2.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A.玉米 B.小麦和大豆.春小麦 D.甜菜[&&&&&]3.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 B.呼伦贝尔草原.三江平原 D.林区草地【答案】1D 2A 3【解析】第1题,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此外,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也较快。
第2题,根据题中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在东北地区的分布可知,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第3题,东北地区的放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和部分林区草地,三江平原开垦后主要属于农区,以种植业为主,可发展舍饲畜牧业。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据此回答4~6题。
4.本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丰富.土壤肥沃,黄土广布D.地形平坦,水充足5.近年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沙漠化扩大 B.水土流失加剧.气候恶化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6.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是( )A.粮食已经能够自给B.没有人愿意到“北大荒”开垦土地.保护沼泽等湿地,改善生态环境D.“北大荒”土地没有肥力【答案】4A 5B 6【解析】第4题,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广布;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学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答案】 .C .B 读图 完成第 题。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A.气温 甲 乙 丙 降水 甲 乙 丙B.周围山地环绕 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 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 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 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完成第题。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 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 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 正确的有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 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题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低 与质量优无关。
第 题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 水稻主要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北纬 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
.C .C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解析】第 【答案】【答案】 .D .B 读“我国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第 题。
.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关于 A 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完成第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所以选择D 项。
第2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所以选择B项。
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所以选择C项。
答案 1.D 2.B 3.C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5.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解析第4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
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地理总复习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地
地理条件课后练习(1)1.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
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3.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4.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
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3)题。
(1) 该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1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A.冬小麦和高粱 B. 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 D. 水稻和花生(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7.东北地区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 )A.黑龙江、吉林 B.内蒙古、辽宁C.黑龙江、内蒙古 D.吉林、辽宁8.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10.我国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多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带多混交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健康,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珠三角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答案:1.B 2.D 解析:笫1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病虫害少。
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
第2题,由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减少;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珠三角地区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全球变暖会使珠三角地区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珠三角地区土地盐渍化不明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4.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 1.C 2.D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4.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3.B 4.B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 多年的种植历史。
据此完成5~6 题。
5.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D.市场需求量大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答案 5.B 6.B下面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
读图,完成7~9题。
7.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洼B.河网密布C.气候湿润D.地狭人稠8.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9.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A.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B.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C.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D.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答案7.A8.B9.D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占用B.农业结构的调整C.劳动力价格上涨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2.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渍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
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
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
读图完成3-5题。
3. 游客欣赏“花果同树”景观的季节可能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成都平原5. “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市场C. 技术D. 政策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莱,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青兴建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完成6-7题6. 荷兰吸引山东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 自然条件优越B. 交通运输便捷C. 生产技术先进D. 生产成本低廉7. 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藏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A. 满足国内需求B. 拓展国际市场C. 提高研发水平D. 增强国际影响葡萄起源于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沿岸,现在世界多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20°~52°及南纬30°~45°、海拔400~600米的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山东胶州测试)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肯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缘由是()A.热量和水分较足够而且协作好,雨期短,光照条件好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C.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好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A.春小麦、大豆B.冬小麦、玉米C.棉花、水稻D.高粱、亚麻答案:1.A2.A(2019·河北定州中学测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实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将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为城市化地区,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爱护。
下图为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学问,回答3~5题。
3.图中农业主产区均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有误的是()A.主体功能是供应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应平安和生态系统稳定B.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爱护耕地,发呈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C.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D.加强土地整治,加速扩大耕地面积4.以下区域与其他区域粮食类型不同的是()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B.河套灌区主产区C.甘肃新疆主产区D.东北平原主产区5.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的优势在于()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协作较好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纬度低,病虫害少答案:3.D4.D5.C(2019·江西上饶测试)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6~7题。
6.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7.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答案:6.C7.C(2019·湖北荆门模拟)利用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图能刚好获得耕地重心迁移信息,并直观反映耕地分布变更特征。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五单元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含答案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下图为我国某省春季平均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6广西桂林、崇左4月文综联合模拟)影响图中甲区域(阴影区域)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海陆分布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纬度、地形2.(2016广西桂林、崇左4月文综联合模拟)春季气温变化会影响该省农作物的( )①产量②熟制③品质④种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16广西桂林、崇左4月文综联合模拟)春季平均温度升高可能导致该省( )A.洪涝灾害增多B.林火灾害增多C.凌汛时间增长D.病虫害减少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的左下角有一实线为我国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地域上的分界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降水D.热量5.东北小麦比南方小麦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品种优良,精耕细作 B.生育期长,光照充足C.生长期长,日温差大D.土壤肥沃,降水丰富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2016广州一模)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7.(2016广州一模)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8.(2016广州一模)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提升题组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9.(2016河北师大附中东校段考一)图中①②③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草地、林地、耕地B.耕地、草地、林地C.林地、耕地、草地D.草地、耕地、林地10.(2016河北师大附中东校段考一)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冬季风B.地势C.天气D.纬度11.(2016河北师大附中东校段考一)图中④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⑤夏秋雨多⑥地下有冻土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13.(2016东北名校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 三十二 15.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三十二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回答1~3题。
1.该地位于( )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2.该地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解析】1选A,2选A,3选D。
第1题,由图中农作物水稻、甘蔗等可知,该地区热量资源丰富,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应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2题,比较三个阶段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蔬菜花卉保质期较短,需靠近市场,故选A。
第3题,自然灾害受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影响,与农业发展的阶段关系不大;第Ⅲ阶段无粮食作物,故农业人口比重应大幅下降;蔬菜、花卉属于密集型农业,投入的要素较多;蔬菜、花卉靠近市场,故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知识拓展】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被改变为非农业用地,这是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7·嘉峪关模拟)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
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小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5.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施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4选C,5选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份。
漠河县盛产蓝莓且蓝莓品质优良,有“蓝莓之乡”的美誉。
下图为漠河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漠河可以因地制宜种植蓝莓的原因是蓝莓A.好暖B.耐涝C.喜湿D.耐寒2.漠河蓝莓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①黑土土壤肥沃②昼夜温差大③环境污染轻微④病虫害少⑤生长周期短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根据材料和下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B.地表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4.以下哪项不是东北的农产品A.大豆,甜菜,鹿茸 B.春小麦,高粱,人参C.油菜,冬小麦,柑橘 D.玉米,水稻,灵芝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5.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C.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6.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B. 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 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D. 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8.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D.东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化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化训练基础训练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
下面是“甲、乙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
读图,完成1~3题。
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A.纬度比甲地低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C.海拔比甲地低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A.100<T<150B.50<T<150C.150<T<200D.50<T<1003.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甲、乙两地分别是东亚、西欧,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且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第2题,可以把等高距的知识迁移过来用,①②两地之间有1~3个等无霜期日数差,而图示地区的等无霜期日数差是50天,其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应是50<T<150。
第3题,甲地是我国的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是春小麦,一年一熟。
乙地是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是冬小麦,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答案】1.D 2.B 3.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5.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A.矿物质含量低B.有机质含量高C.土质疏松D.酸性较强6.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
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4题。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A.a B.b C.c D.d()3.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高梁D.水稻()4.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5—8题。
()5.图中表示省会城市B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6.积温值A地高于E地,主要是因为①A地地处河谷,地势低②距冬季风源地远③纬度低,是温带④为山地背风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7.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A.冬小麦、玉米、大豆B.春小麦、玉米、甜菜C.甜菜、大豆、花生D.玉米、高粱、甘蔗()8.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A.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B.冬小麦、大豆、甜菜产量居全国首位C.全部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D.夏季热量充足,日照长,作物一年一熟()9.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10、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二.综合分析题11.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单位:℃),回答问题。
(1)该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章第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北京东城区联考)下表为我国不一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表。
回答1~2题。
项目资本投入量人力投入量自然资源效率资本效率人力效率化肥量(千克/公顷)劳动力(劳动力/公顷)粮食/耕地(公斤/公顷)粮食/化肥(公斤/公斤)粮食/劳动日(公斤/日)全国平均264.53 199.5 4 377 16.55 21.94西北省份197.25 213.5 2 833 15.75 13.86西南省份186.60 312.3 3 979 21.44 12.69东南省份317.18 169.4 5 665 18.61 36.56东北和新疆235.65 119.4 4 908 21.78 42.25 A.西北省份B.西南省份C.东南省份D.东北和新疆2.东北和新疆旳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应出()A.农业生产落后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C.机械化水平高D.气候条件优越解析:读表中资料可知西南省份每公顷投入旳劳动力(劳动日)最多,因此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
东北和新疆旳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这反应了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1.B 2.C(·浙江绍兴测试)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商品性玉米产地。
下图是乌克兰简图。
读图完毕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旳是()A.①B.②C.③D.④4.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旳自然原因是()A.土壤B.水源C.热量D.光照解析:第3题,图中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受海陆位置及地形旳影响,①地距大西洋近来且处在西风旳迎风坡,降水最多。
第4题,美国中部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很好。
答案:3.A 4.C5.有关图中各地农业发展旳描述,对旳旳是()A.A地区农业发展最大旳限制性原因是光照局限性B.B地区农业发展引河流水浇灌最轻易导致水土流失C.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由于该地热量局限性D.与D地相比,F地发展农业旳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条件课后练习(2)
1.东北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春小麦、大豆
B.春小麦、玉米
C.玉米、高粱
D.冬小麦、大豆
2.黑龙江省北部的林木主要是( )
①红松②落叶松③针叶林④针阔叶混交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东北区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应是( )
A.开垦宜农荒地
B.提高单产
C.实现农业机械化 D.多建商品粮基地
4.造成东北区冬季漫长严寒的主要原因是( )
①邻近冬季风源地②海拔高③纬度较高④千岛寒流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5.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广
B.和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业种植技术方面还有差距
C.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
D.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根据材料和左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水源不足
B 地表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2. 以下哪项不是东北的农产品
A 大豆,甜菜,鹿茸
B 春小麦,高粱,人参
C 油菜,冬小麦,柑橘
D 玉米,水稻,灵芝
7.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分别位于黑、吉、辽三省
B.三江平原是由辽河、嫩江、松花江冲积形成的
C.东北平原面积位于三大平原之首,同时也是我国平均海拔最低的平原
D.三江平原是我国提供的商品粮比重最大的地区
8.读“我国某大城市郊区多年平均(1964~2010年)与2010年的气候资料数据表”,完成(1)~
(2)题。
(1
能是()
A.红松B.凤尾竹
C.杨树D.沙拐枣
(2)该地区2010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夏季风势力更强
B.城市为居民供暖时间可能缩短
C.初霜日来得早,危害越冬作物
D.水热更充足,农业收成好
9.关于东北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区,自然地域单元完整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热条件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风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大
10.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劣势是() A.光照不足B.水源不足
C.热量不足D.地形崎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玉米、高梁主要分布于东北中部,冬小麦分布于辽南。
2.答案:C
解析:黑龙江省北部主要林木是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
3.答案:B
解析:开荒不利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高单产是根本途径。
4.答案:D
解析:东北区平均海拔较低,千岛寒流对冬季漫长严寒影响甚微。
5.答案:B
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科技水平相对较高,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6.答案:CC
7.答案:D
解析:松嫩平原南北跨黑、吉两省;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大平原中平均海拔最低的应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选D项。
8.答案:1-2CB
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知,该地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而种植的树种最可能为杨树。
第2题,2010年夏季降水少,说明夏季风较弱,A项错误;日平均气温≥0℃的终止日日期延后,供暖时间缩短,初霜日来得晚,故B项正确,C项错误;2010年降水总量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9.答案:C
解析:教材中所指的东北地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从气候上看,本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北方向上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热量条件差别很大,由南向北可依次划分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温度带类型;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肥沃,是我国第一大林区,也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上;东北地区的河流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化,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的含沙量很小,但有凌汛现象。
10.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