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题课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正确辨别垂直与平行,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垂直与平行的辨别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垂直与平行,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垂直与平行。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套直尺、三角板、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黑板、楼梯、公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关系,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关系。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垂直与平行的题目,如判断题、连线题等。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三 随堂练习
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哪一
组互相垂直?
教科书第57页做一做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 判断:如果在纸上画两条直线,都和第
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
()
同学们可以 自己画一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四 培优训练
1. 下图中哪些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直线 是互相平行的?
垂直:
ɑ ɑ与c ɑ与g b与c b与g
平行:
b ɑ与b c与g e与f cd e f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
2. 看图填空。
(2)
(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读写方法
ɑ
ɑ
ɑ
b
b
b
上图中ɑ与b互相平行,记作ɑ∥b, 读作ɑ平行于b。
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平行 的例子吗?从下图中找一找。
量一量,所画的两条相交直线 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90° 直角
65°
量一量,所画的两条相交直线 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 的垂线。
90° 直角

平行垂直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垂直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垂直练习题及答案在数学学科中,平行和垂直是基本的几何概念。

理解和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平行和垂直的练习题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提供一些平行和垂直的练习题,并附上详细的解答。

练习题一:判断平行关系1. 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分别为E和F,若AE=CF且BE=DF,试判断AB和CD的关系。

2. ∠ABC = ∠PQR,∠BCD = ∠QRS,若线段AB和线段PQ平行,试判断线段CD和线段RS的关系。

3. 已知线段AB平行于线段CD,∠EAC = 70°,若∠ACD = x°,试判断∠ECA和∠ADC的大小关系。

答案一:1. 根据条件可知AE=CF,BE=DF,又根据中点划分线段的性质,且E和F分别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所以EF=EF。

根据SAS准则可得△AEB≌△CFD,根据三角形的等边性质可知线段AB和线段CD平行。

2. 根据条件可知∠ABC = ∠PQR,∠BCD = ∠QRS,又根据等角定理可得△ABC ≌△PQR。

根据三角形的等边性质可知线段AB和线段PQ平行,所以线段CD和线段RS平行。

3. 已知线段AB平行于线段CD,所以利用平行线性质可得∠ECA = ∠ACD。

又根据答案一的证明可知线段AB和线段CD平行,所以△EAC ≌△ACD。

根据三角形的等边性质可知∠ECA = ∠ADC。

练习题二:判断垂直关系1. 线段AB与线段CD相交于点O,若∠AOB = 70°,∠COB = 110°,试判断线段AB和线段CD的关系。

2. 直线l与平面P相交于点A,若直线l垂直于线段AB,试判断直线l与平面P的关系。

3. 已知直线l垂直于平面P,线段AB在平面P内且与直线l相交于点C,试判断线段AB与平面P的关系。

答案二:1. ∠AOB = 70°,∠COB = 110°,根据角和定理可知∠AOB +∠COB = 180°。

第一章 习题课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

第一章 习题课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

习题课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课时目标】 1.能熟练应用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2.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在证明中的应用.a 、b 、c 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位置 关系 判定定理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符号语言)直线与平面平行 a ∥b 且a ⊄α,b ⊂α⇒______a ∥α,a ⊂β,α∩β=b ⇒______ 平面与平面平行a ∥α,b ∥α,且a ⊂β,b ⊂β,a ∩b=P ⇒α∥βα∥β,α∩γ=a ,β∩γ=b ⇒a ∥b直线与平面垂直l ⊥a ,l ⊥b ,且a ⊂α,b ⊂α,a ∩b=P ⇒l ⊥αa ⊥α,b ⊥α⇒a ∥b平面与平面垂直 a ⊥α,______⇒α⊥βα⊥β,α∩β=a ,b ⊥a ,b ⊂α⇒______一、选择题1.不同直线m 、n 和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① ⎭⎪⎬⎪⎫α∥βm ⊂α⇒m ∥β; ②⎭⎪⎬⎪⎫m ∥n m ∥β⇒n ∥β; ③⎭⎪⎬⎪⎫m ⊂αn ⊂β⇒m ,n 异面; ④⎭⎪⎬⎪⎫α⊥βm ∥α⇒m ⊥β. 其中假命题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2.下列命题中: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4个B .1个C .2个D .3个3.若a 、b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a ⊥α,b ∥α⇒a ⊥b ;②a ⊥α,a ⊥b ⇒b ∥α;③a ∥α,a ⊥b ⇒b ⊥α. A .1 B .2 C .3 D .0 4.过平面外一点P :①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②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③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④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侧面BCC 1B 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AP ⊥BD 1,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线段B 1CB.线段BC1C.BB1的中点与CC1的中点连成的线段D.BC的中点与B1C1的中点连成的线段6.已知三条相交于一点的线段PA、PB、PC两两垂直,点P在平面ABC外,PH⊥面ABC于H,则垂足H是△ABC的()A.外心B.内心C.垂心D.重心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8.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BD1的中点,则△PAC在该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10.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CE=CA=2BD,M 是EA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11.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A1B.(1)证明:平面AB1C⊥平面A1BC1;(2)设D 是A 1C 1上的点且A 1B ∥平面B 1CD ,求A 1DDC 1的值.能力提升12.四棱锥P —ABCD 的顶点P 在底面ABCD 中的投影恰好是A ,其三视图如图: (1)根据图中的信息,在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底面和棱中,请把符合要求的结论填写在空格处(每空只要求填一种):①一对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________; ②一对互相垂直的平面________;③一对互相垂直的直线和平面________; (2)四棱锥P —ABCD 的表面积为________.1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2EF =2,EF ∥AB ,EF ⊥FB ,∠BFC =90°,BF =FC ,H 为BC 的中点.(1)求证:FH ∥平面EDB ; (2)求证:AC ⊥平面EDB ; (3)求四面体B -DEF 的体积.转化思想是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主要思路,其关系为即利用线线平行(垂直),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或证明面面平行(垂直);反过来,又利用面面平行(垂直),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或证明线线平行(垂直),甚至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转化.这样,来来往往,就如同运用“四渡赤水”的战略战术,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习题课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答案知识梳理位置关系判定定理(符号语言)性质定理(符号语言)直线与平面平行a∥b且a⊄α,b⊂α⇒a∥αa∥α,a⊂β,α∩β=b⇒a∥b平面与平面平行a∥α,b∥α,且a⊂β,b⊂β,a∩b=P⇒α∥βα∥β,α∩γ=a,β∩γ=b⇒a∥b直线与平面垂直l⊥a,l⊥b,且a⊂α,b⊂α,a∩b=P⇒l⊥αa⊥α,b⊥α⇒a∥b平面与平面垂直a⊥α,a⊂β⇒α⊥βα⊥β,α∩β=a,b⊥a,b⊂α⇒b⊥β作业设计1.D[命题①正确,面面平行的性质;命题②不正确,也可能n⊂β;命题③不正确,如果m、n有一条是α、β的交线,则m、n共面;命题④不正确,m与β的关系不确定.] 2.C[②和④对.]3.A[①正确.]4.B[①④正确.]5.A[连接AC,AB1,B1C,∵BD⊥AC,AC⊥DD1,BD∩DD1=D,∴AC⊥面BDD1,∴AC⊥BD1,同理可证BD1⊥B1C,∴BD1⊥面AB1C.∴P∈B1C时,始终AP⊥BD1,选A.]6.C[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PA ⊥面PBC ,PA ⊥BC , 又PH ⊥BC ,∴BC ⊥面APH ,BC ⊥AH . 同理证得CH ⊥AB , ∴H 为垂心.] 7.5解析 由PA ⊥面ABCD 知面PAD ⊥面ABCD , 面PAB ⊥面ABCD ,又PA ⊥AD ,PA ⊥AB 且AD ⊥AB , ∴∠DAB 为二面角D —PA —B 的平面角, ∴面DPA ⊥面PAB .又BC ⊥面PAB , ∴面PBC ⊥面PAB ,同理DC ⊥面PDA , ∴面PDC ⊥面PDA .8.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 9.①④10.证明 (1)如图所示,取EC 的中点F ,连接DF ,∵EC ⊥平面ABC , ∴EC ⊥BC ,又由已知得DF ∥BC , ∴DF ⊥EC .在Rt △EFD 和Rt △DBA 中,∵EF =12EC =BD ,FD =BC =AB , ∴Rt △EFD ≌Rt △DBA , 故ED =DA .(2)取CA 的中点N ,连接MN 、BN ,则MN 綊12EC ,∴MN ∥BD ,∴N 在平面BDM 内,∵EC ⊥平面ABC ,∴EC ⊥BN .又CA ⊥BN , ∴BN ⊥平面ECA ,又BN ⊂平面MNBD , ∴平面MNBD ⊥平面ECA .即平面BDM ⊥平面ECA .(3)∵BD 綊12EC ,MN 綊12EC ,∴BD 綊MN ,∴MNBD 为平行四边形,∴DM∥BN,∵BN⊥平面ECA,∴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平面DEA⊥平面ECA.11.(1)证明因为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又B1C⊥A1B,且A1B∩BC1=B,所以B1C⊥平面A1BC1.又B1C⊂平面AB1C,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2)解设BC1交B1C于点E,连接DE,则DE是平面A1BC1与平面B1CD的交线.因为A1B∥平面B1CD,所以A1B∥DE.又E是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即A1DDC1=1.12.(1)①PA⊥BC(或PA⊥CD或AB⊥PD)②平面PAB⊥平面ABCD(或平面PAD⊥平面ABCD或平面PAB⊥平面PAD或平面PCD⊥平面PAD或平面PBC⊥平面PAB)③PA⊥平面ABCD(或AB⊥平面PAD或CD⊥平面PAD或AD⊥平面PAB或BC⊥平面PAB)(2)2a2+2a2解析(2)依题意:正方形的面积是a2,S△PAB=S△PAD=12a 2.又PB=PD=2a,∴S△PBC=S△PCD=22a2.所以四棱锥P—ABCD的表面积是S=2a2+2a2.13.(1)证明如图,设AC与BD交于点G,则G为AC的中点.连接EG,GH,由于H为BC的中点,故GH綊12AB.又EF綊12AB,∴EF綊GH.∴四边形EFHG为平行四边形.∴EG∥FH.而EG⊂平面EDB,FH⊄平面EDB,∴FH∥平面EDB.(2)证明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得AB⊥BC.又EF∥AB,∴EF⊥BC.而EF⊥FB,∴EF⊥平面BFC.∴EF⊥FH.∴AB⊥FH.又BF=FC,H为BC的中点,∴FH⊥BC.∴FH⊥平面ABCD.∴FH⊥AC.又FH∥EG,∴AC⊥EG.又AC⊥BD,EG∩BD=G,∴AC⊥平面EDB.(3)解∵EF⊥FB,∠BFC=90°∴BF⊥平面CDEF.∴BF为四面体B-DEF的高.又BC=AB=2,∴BF=FC=2.V B-DEF=13×12×1×2×2=13.。

直线平行与垂直课件PPT课件

直线平行与垂直课件PPT课件
直线平行与垂直课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念 •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 •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应用 •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作图方法 •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习题及解析
01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 念
直线平行的定义
总结词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详细描述
直线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这意味着它们没有交点,并 且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
05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习题及 解析
基础习题
基础习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果 错误,请给出反例。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这两 条直线平行。
基础习题2:已知直线a和b平行,点A在直线a上,点B、 C、D在直线b上,且AB=BC=CD=DE,那么线段AE是点 A到直线b的什么线?
交通
在道路和交通标志的设计中,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性质也得到 了广泛应用。例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需要确保各个 道路相互垂直或平行,以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
在机械设计中,为了确保机器的稳定性 和功能性,常常需要利用直线平行和垂 直的性质。例如,在设计和制造机器零 件时,需要确保各个部分相互垂直或平 行,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VS
电子工程
在电子工程中,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性质也 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电路板的设计 中,需要确保各个线路相互垂直或平行, 以确保电流的顺畅流通。
04 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作图方 法
平行线的作图方法
1. 确定一个点
选择一个已知点作 为起点。
3. 画出直线
根据确定的方向和 起点,画出直线。
平行线的定义

6.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习题课)

6.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习题课)

锦山蒙中学案(高一年级组)班级姓名学科时间课题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习题课)学习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2.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过程双色笔纠错一.复习回顾1.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①设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l1与l2不重合), 则l1//l2⇔.②若直线l1与l2的倾斜角为900,即斜率,则l1 l2.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①设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l1⊥l2⇔.②若直线l1的倾斜角为900,即l1的斜率,则l2的斜率为时,l1⊥l2.达成目标:二.应用举例判断下列各小题中的不同直线l1与l2的位置关系。

(1)l1的斜率为2,l2经过点A(1,2),B(4,8);(2)l1的倾斜角为450,l2经过点P(-2,-1),Q(3,-6);(3)l1经过点M(-1,0),N(-5,-2),l2经过点R(-4,3),S(0,5)。

达成目标:三.当堂检测判断下列各小题中的不同直线l 1与l 2的位置关系。

(1)l 1的斜率为32-,l 2经过点A (1,1),B (0,21-);(2)l 1经过点P(3,3),Q(-5,3),l 2平行于x 轴,但不经过P,Q 两点;(3)l 1经过点M(1,0),N(4,-5),l 2经过点R(-6,0),S(-1,3)。

四.总结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1.2.日清检测l1经过点A(m,1),B(-3,4),l2经过点C(1,m),D(-1,m+1),当直线l1与l2:(1)平行;(2)垂直时,分别求m的值。

知识构建。

高中数学 第一章 1.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练习 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第一章  1.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练习 新人教B版必修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1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的关系是()A.a⊥b,且a与b相交B.a⊥b,且a与b不相交C.a⊥bD.a与b不一定垂直b∥α,则在平面α内存在一条直线c,使得b∥c,因为直线a⊥平面α,c⊂α,所以a ⊥c.因为b∥c,所以a⊥b.当b与a相交时为相交垂直,当b与a不相交时为异面垂直,故选C.2如图,BC是Rt△ABC的斜边,PA⊥平面ABC,PD⊥B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A.8B.7C.6D.5PA⊥AC, PA⊥AD,PA⊥AB,BC⊥AD,BC⊥PD,AC⊥AB.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分别为△PAC,△PAD,△PAB,△ADC,△ADB,△PCD,△PDB,△ABC,共8个,故选A.3设α表示平面,a,b,l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l⊥α;②⇒b⊥α;③⇒b⊥α;④⇒a⊥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中当a,b相交时才成立;③中由a∥α,a⊥b知b∥α或b⊂α或b⊥α或b与α相交;④中当a垂直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时,有a⊥α,若a只垂直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不能得出a⊥α,从而不正确.4已知直线a,b与平面α,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b⊂α,则a∥α;②若a∥α,b⊂α,则a∥b;③若a∥α,b∥α,则a∥b;④若a⊥α,b∥α,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45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和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在沿SE,SF和EF把这个正方形折起,使点G1,G2,G3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SD⊥平面EFGB.SG⊥平面EFGC.GF⊥平面SEFD.GD⊥平面SEFSG⊥GE,SG⊥GF,又GF与GE相交于点G,所以SG⊥平面EFG.6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A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7对于四面体ABCD,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C,BD=CD,则BC⊥AD;②若AB=CD,AC=BD,则BC⊥AD;③若AB⊥AC,BD⊥CD,则BC⊥AD;④若AB⊥CD,BD⊥AC,则BC⊥AD.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①,取BC的中点E.连接AE,DE,则BC⊥AE,BC⊥DE,所以BC⊥AD.对于命题④,过A向平面BCD作垂线AO,如图,连接BO并延长与CD交于点G,则CD⊥BG,同理CH⊥BD.所以O为△BCD的垂心,连接DO,则BC⊥DO,BC⊥AO,所以BC⊥AD.8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AB=1,BC=a,PA⊥平面ABCD,若在BC上只有一个点Q满足PQ⊥QD,则a的值等于.PA⊥平面ABCD,所以PA⊥QD.又因为PQ⊥QD,PA∩PQ=P,所以QD⊥平面PAQ.所以AQ⊥QD,即Q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当圆与BC相切时,点Q只有一个,故BC=2AB=2.9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一个面有四条棱与之垂直,六个面,共构成24个“正交线面对”;而正方体的六个对角面中,每个对角面又有两条面对角线与之垂直,共构成12个“正交线面对”,所以共有36个“正交线面对”.1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 AB∥DC,∠BCD=90°.(1)求证:PC⊥BC;(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由∠BCD=90°,得BC⊥DC.又因为PD∩DC=D,PD⊂平面PCD,DC⊂平面PCD,所以BC⊥平面PCD.因为PC⊂平面PCD,所以PC⊥BC.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因为AB∥DC,∠BCD=90°,所以∠ABC=90°.从而由AB=2,BC=1,得△ABC的面积S△ABC=1.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V=S△ABC·PD=.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又PD=DC=1,所以PC=.由PC⊥BC,BC=1,得△PBC的面积S△PBC=,由V=S△PBC·h=·h=,得h=.因此,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11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为正三角形,M,N,G分别是棱CC1,AB,BC的中点,且CC1=AC.求证:(1)CN∥平面AMB1;(2)B1M⊥平面AMG.设AB1的中点为P,连接NP,MP.因为CM∥AA1,且CM=AA1,NP∥AA1,且NP=AA1,所以CM∥NP,且CM=NP.所以四边形CNP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N∥MP.因为CN⊄平面AMB1,MP⊂平面AMB1,所以CN∥平面AMB1.(2)因为CC1⊥平面ABC,所以CC1⊥AG.由△ABC是正三角形得AG⊥BC,又因为BC∩CC1=C,所以AG⊥平面CC1B1B.所以B1M⊥AG.因为CC1⊥平面ABC,所以CC1⊥AC.设AC=2a,则CC1=2 a.在Rt△MCA中,AM= a.同理,B1M= a.因为BB1∥CC1,所以BB1⊥平面ABC.所以BB1⊥AB.所以AB1==2 a.所以AM2+B1M2=A.所以B1M⊥AM.又因为AG∩AM=A,AG⊂平面AMG,AM⊂平面AMG,所以B1M⊥平面AMG.。

《平行与垂直的练习》课件

《平行与垂直的练习》课件
《平行与垂直的练习》ppt 课件
目录
• 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念 • 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 • 平行与垂直的性质 • 平行与垂直的应用 • 练习题及答案
01
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念
平行的定义
01
02
03
平行的定义
在平面内,两条直线永远 不相交,则称这两条直线 为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同位 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 旁内角互补等性质。
综合练习题
总结词
考察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题目4
在一个长方形中,已知其对角线相等,求 证其对角线互相垂直。
题目1
在一个矩形中,已知两条相邻的边长分别 为a和b,求证其对角线与一边垂直。
题目3
在一个梯形中,已知两底边平行,求证对 角线互相平分。
题目2
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平行,求证该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线。
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 补,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的判定方法
01
02
03
04
垂直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与给定直线相 交成直角的直线称为垂直线。
05
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题
题目1
什么是平行线?给出定义和性 质。
题目3
判断以下哪些线段是平行的, 哪些是垂直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词
考察平行与垂直的基本概念和 判断方法
题目2
什么是垂直线?给出定义和性 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习题课

直线和平面垂直习题课

C O
B
A
知能迁移1 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D为 斜边AC中点.AB=BC,求证:AC⊥面SBD.
【例3】 如 图 , 在 四 棱 锥 P—ABCD 中 , PA⊥ 底 面 ABCD , AB⊥AD,AC⊥CD,∠ABC=60°, PA=AB=BC=2,E是PC的中点. 证明:(1)CD⊥AE; (2)求三棱锥P-ABC的 体积
【变式练习3】
直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 形,∠BAD=∠ADC=90°,AB=2AD=2CD=2.
求证:AC⊥平面BB1C1C.
【证明】直棱柱ABCD-A1B1C1D1中, BB1 平面ABCD,所以BB1 AC. 又因为BAD=ADC=90,AB =2AD=2CD=2,
•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4、唯一性定理: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方法归纳
(一)线面垂直判定方法: • 1、定义法: • 2、判定定理: • 3、性质法: • (1)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
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 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 个平面。
二、方法归纳
(二)线线垂直判定方法:
1.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定理。
2、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度
4、线垂直于面 线垂直于面内的所有
直线。 5、求三角形的三边验证勾股定理
一、知识归纳
•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所有直 线都垂直,则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基础):立体几何第一章 空间直线、平面平行垂直【高中数学+二轮复习】

(基础):立体几何第一章 空间直线、平面平行垂直【高中数学+二轮复习】

目录目录 (1)第一章空间直线、平面平行垂直 (2)一、考纲解读 (2)二、命题趋势探究 (2)三、知识点精讲 (2)(一).直线和平面平行 (2)(二).两个平面平行 (3)(三).线面垂直 (5)(四).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7)(五).平面与平面垂直 (8)四、思路小结 (10)(一).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换如图0所示 (10)(二).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 (10)五、解答题题型总结 (12)核心考点一:平行证明 (12)核心考点二:垂直证明 (14)第一章空间直线、平面平行垂直一、考纲解读1.要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各种位置关系的定义.2.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其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二、命题趋势探究有关平行的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和推理;一类是几何量的计算,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行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一种重要位置关系,在高考中,选择题、填空题几乎每年都考,难度一般为中档题,且常常以棱柱、棱锥为背景.(1)高考始终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作为考查的重点,通常以棱柱、棱锥为背景设计命题.考查的方向是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结合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考查.(2)以棱柱、棱锥为依托考查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点面距离,线面距离和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问题,通常是算、证结合,考查学生的渗透转化思想.三、知识点精讲(一).直线和平面平行1.定义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此直线l与平面α平行,记作l∥α2.判定方法(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8-9)表8-9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线∥线⇒线∥面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11l ll llααα⎫⎪⊂⇒⎬⎪⊄⎭∥∥面∥面⇒线∥面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aaαββα⎫⇒⎬⊂⎭∥∥3.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8-10)表8-10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线∥面⇒线∥线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ll l llαβαβ⎫⎪'⊂⇒⎬⎪'=⎭I∥∥(二).两个平面平行1.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叫作平行平面,用符号表示为:对于平面α和β,若αβφ=I,则α∥β2.判定方法(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8-11)表8-11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线∥面⇒面∥面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a b a b Pαα⊂⊂=Ia bββαβ⇒∥,∥∥线⊥面⇒面∥面如果两个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llααβ⊥⎫⇒⎬⊥⎭∥β3.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8-12)表8-12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面//面⇒线//面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中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aaαββα⎫⇒⎬⊂⎭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他们的交线平行(简记为“面面平行⇒////.a a bbαβαγβγ⎫⎪=⇒⎬⎪=⎭II线面平行”)面//面⇒线⊥面如果两个平面中有一个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个平面也垂直于这条直线//llαββα⎫⇒⊥⎬⊥⎭(三).线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相互垂直.2.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1)表1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断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面⊥面⇒线⊥面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βαβα⊥⇒⎪⎪⎭⎪⎪⎬⎫⊥⊂=⋂⊥babba,a ba llb la b Pαα⊂⎫⎪⊥⎪⇒⊥⎬⊥⎪⎪=⎭I__a平行与垂直的关系1一条直线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βαβα⊥⇒⎭⎬⎫⊥aa//平行与垂直的关系2两平行直线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与该平面也垂直αα⊥⇒⎭⎬⎫⊥baba//3.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2)表2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abaa////⇒⎪⎭⎪⎬⎫=⋂⊂βαβα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βαβα//⇒⎭⎬⎫⊥⊥aa线垂直于面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该直线与,l a l aαα⊥⊂⇒⊥_α_b_aα_b_a_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四).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1.斜线的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这个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2.射影的定义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的角,故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如图8-122所示,是平面的斜线,为斜足;是平面的垂线,为垂足;是在平面的射影,的大小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0,2π⎡⎤⎢⎥⎣⎦PAαA POαO AO PAαPAO∠PAα(五).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如图8-123所示,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点为垂足,在半平面和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和,则射线和构成的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范围是.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如图8-124所示,若,,且,,,则)l αβ--l O O αβl OA OB OA OB AOB ∠[]0,πCD αβ=I CD γ⊥AB αγ=I BE βγ=I AB BE ⊥αβ⊥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βαβα⊥⇒⎭⎬⎫⊂⊥bb4.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βαβα⊥⇒⎪⎪⎭⎪⎪⎬⎫⊥⊂=⋂⊥babba___a四、思路小结(一).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换如图0所示.(1) 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直线a 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一般结合反证法证明;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辅助线的作法为:平面外直线的端点进平面,同向进面,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不同向进面,延长交于一点得平行于第三边的线段;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面面平行转化成线面平行; (2) 证明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此法一般与反证法结合; ②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利用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④证明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3) 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利用平行公理; (二).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线线线面面面 ⊥−−−−→←−−−−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性质 性质性质 判定判定判定 线∥面 线∥线面∥面图 0(1)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①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高; ②勾股定理逆定理; ③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④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⑤向量的数量积为零;⑥线面垂直的性质(); ⑦平行线垂直直线的传递性(∥). (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 ③面面垂直的性质(); 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 ⑤面面垂直的性质().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b a b αα⊥⊂⇒⊥,a c a ⊥b b c ⇒⊥,,,,a b a c c b b c P a ααα⊥⊥⊂⊂=⇒⊥I ,,,b a b a a αβαβαβ⊥=⊥⊂⇒⊥I ,a b α⊥a b α⇒⊥,,l l αγβγαβγ⊥⊥=⇒⊥I ,a a βααβ⊥⊂⇒⊥性质性质性质性质性质 判定判定 判定 判定 判定线∥面 线∥线面∥面线⊥面 线⊥线面⊥面图 3空间中的线面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结构图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线面垂直在所有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 五、解答题题型总结核心考点一:平行证明【例1】 ⑴如图1,三棱锥D ABC -中,E 、F 、O 分别是AD 、BD 、AC 的中点,G 是OC 的中点;求证:FG ∥平面BOE .⑵如图2,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4AB =,2BC CD ==,12AA =,E 、1E 、F 分别是棱AD 、1AA 、AB 的中点.证明:直线1EE ∥平面1FCC .图1 图2 【解析】 ⑴ 设BE 和AF 交于点H ,连接OH , 在三角形ABD △中,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GOEABCD FE 1F ED 1C 1B 1A 1D CBA HF DCBAEO G所以H 为重心,23AH AF =, 又O 为AC 中点,G 是OC 的中点,所以23AO AG =, 在AFG △中,23AH AOAF AG==, 所以HO FG ∥,又FG 不在平面BOE 内,HO ⊂平面BOE ,所以FG ∥平面BOE . ⑵ 法一:取11A B 的中点1F ,连结1FF ,11C F , 由于111FF BB CC ∥∥,所以1F ∈平面1FCC , 因此,平面1FCC 即为平面11C CFF , 连结1A D ,1F C ,由于1111A F D C CD ∥∥, 所以四边形11A DCF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11A D FC ∥.又11EE A D ∥,得11EE FC ∥, 而1EE ⊄平面1FCC ,1F C ⊂平面1FCC , 故1EE ∥平面1FCC . 法二:因为F 为AB 的中点,2CD =,4AB =,AB CD ∥, 所以CD AF ∥,因此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D FC ∥.又11CC DD ∥,1FC CC C =I ,FC ⊂平面1FCC ,1CC ⊂平面1FCC ,F 1AF BE 1E A 1D CD 1C 1B 1所以平面11ADD A ∥平面1FCC ,又1EE ⊂平面11ADD A ,所以1EE ∥平面1FCC .【例2】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是PC 的中点.求证:PA ∥平面BDE .原图:【解析】 连结AC ,设AC 交BD 于O ,连结EO ,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O 是AC 的中点. 在PAC △中,EO 是中位线, ∴PA EO ∥.∵EO ⊂平面BDE ,且PA ⊄平面BDE , ∴PA ∥平面BDE .核心考点二:垂直证明【例1】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若αβ∥,l α⊂,n β⊂,则l n ∥B .若αβ⊥,l α⊂,则l β⊥C .若l n ⊥,m n ⊥,则l m ∥D .若l α⊥,l β∥,则αβ⊥E BC ADP OE DC BAP【解析】 D【例2】已知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αγ⊥,βγ⊥,则αβ∥; ②若n α⊥,n β⊥,则αβ∥;③若n α⊂,m α⊂且n m ββ∥,∥,则α∥β; ④若m n ,为异面直线,n α⊂,n β∥,m β⊂,m α∥,则αβ∥. 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解析】 ②④【例3】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BC ∥平面PDFB .DF ⊥平面PAEC .平面PDF ⊥平面ABCD .平面PAE ⊥平面ABC【解析】 C【例4】PA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连结PB 、PC 、PD 、AC 、BD ,则下列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①面PAB ⊥面PBC ②面PAB ⊥面PAD ③面PAB ⊥面PCD ④面PAB ⊥面PAC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A【例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点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⑴直线EF ∥平面ACD ;⑵平面EFC ⊥平面BCD .【解析】 ⑴ 易知中位线EF AD ∥,而AD ⊂面ACD ,EF ⊄面ACD∴EF ∥平面ACD .⑵ ∵EF AD ∥,AD BD ⊥,∴EF BD ⊥ 又CB CD =,F 是BD 的中点,∴CF BD ⊥ ∵EF CF F =I ,∴BD ⊥面EFC 又BD ⊂面BCD ,平面EFC ⊥平面BCD .【例6】如图所示,ABC △是正三角形,AE 和CD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2AE AB a ==,CD a =,F 是BE 的中点.⑴求证:DF ∥平面ABC ;⑵求证:AF BD ⊥.原图:【解析】 ⑴ 取AE 中点M ,连结DM FM ,,易知FM AB ∥,∴FM ∥平面ABC . 又AE 和CD 都垂直于平面ABC ,∴AE CD ∥,AM CD ∥FEDCB AFEDCBAM FEDCBA∵12AM AE CD ==,∴AMDC 是平行四边形,DM AC ∥,∴DM ∥平面ABC . 因此平面DFM ∥平面ABC .∵DF ⊂平面DFM ,∴DF ∥平面ABC .⑵ 连结AD ,由2AE AB a ==,AE AB ⊥,F 是BE 的中点,可得AF BE ⊥,且2AF a =,22BE a =.由CD AC ⊥,可得222245AD CD AC a a a =+=+=.类似的5DE DB a ==,于是()2222523DF BD BF a a a =-=-=,从而222AF DF AD +=,AF DF ⊥.结合AF BE ⊥,有AF ⊥平面BDE ,∴AF BD ⊥.。

高中数学一章立体几何初步6.1垂直关系的判定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后课时精练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数学一章立体几何初步6.1垂直关系的判定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后课时精练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答案
解析
4.如下图,在正方形 ABCD 中,E、F 分别为边 BC,CD 的中点,H 是 EF 的中点,现沿 AE、AF、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使 B、C、D 三点重合于点 G,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
A.AG⊥平面 EFG C.GF⊥平面 AEF
B.AH⊥平面 EFG D.GH⊥平面 AEF
答案
解析 连接 A1D、B1C,由 ABCD-A1B1C1D1 为正方体可知,AD1⊥A1B1, AD1⊥A1D.故 AD1⊥平面 A1DCB1.
解析
3.过两点与一个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 ) A.有且只有一个 B.有无数个 C.有一个或无数个 D.可能不存在
答案 C
解析 当两点连线与平面垂直时,有无数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当两 点连线与平面不垂直时,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O 是底面 ABCD 的中心, M,N 分别是棱 DD1,D1C1 的中点,则平面 AB1C,平面 ACC1A1,平面 OCN, 平面 A1C1D 中,与直线 OM 垂直的是________.
答案 平面 AB1C,平面 A1C1D
答案
解析 因为 AC⊥平面 BDD1,所以 AC⊥OM,同理可证 B1C⊥OM, AC∩B1C=C,所以 OM⊥平面 AB1C;同理,OM⊥平面 A1C1D.
答案
解析
6.如下图,α∩β=l,点 A、C∈α,点 B∈β,且 BA⊥α,CB⊥β,那么 直线 l 与直线 AC 的关系是( )
A.异面 B.平行 C.垂直 D.不确定 答案 C
答案
解析 ∵BA⊥α,α∩β=l, ∴BA⊥l,同理 CB⊥l,而 BA∩CB=B, ∴l⊥平面 ABC,而 AC 平面 ABC, ∴l⊥AC.故选 C.

四年级平行与垂直典型练习题

四年级平行与垂直典型练习题

平行与垂直
设计:四年级备课组
【知识分析】
平行线: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做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和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例题解读】
1.例1意在考查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通过画图建构问题解决几何直观表象,领悟概念本质。

2.例2意在考查学生对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距离”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推理思想。

【例1】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 垂直于直线b ,直线b 垂直于直线c ,那么直线a 与直线c 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思路简析】
直线a 和直线b 的关系可以通过画图确定,如右图
直线a 和直线b 互相平行。

【例2】正方形内有一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简析】
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就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通过画图不难得到正方形的边长为12+13=25(厘米)或11+14=25(厘米),周长为25×4=100(厘米),面积为25×25=625(平方厘米)。

【经典题型练习】
1.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 和直线b 互相平行,直线c 垂直于直线a ,那么直线b 和直线c 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长方形内有一中心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
【课时目标】 1.能熟练应用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2.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在证明中的应用.
a 、
b 、
c 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
一、选择题
1.不同直线m 、n 和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

⎭⎪⎬⎪⎫α∥βm ⊂α⇒m ∥β; ②

⎪⎬⎪
⎫m ∥n m ∥β⇒n ∥β; ③
⎭⎪⎬⎪⎫m ⊂αn ⊂β⇒m ,n 异面; ④

⎪⎬⎪
⎫α⊥βm ∥α⇒m ⊥β. 其中假命题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下列命题中: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 .4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若a 、b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a ⊥α,b ∥α⇒a ⊥b ;②a ⊥α,a ⊥b ⇒b ∥α;③a ∥α,a ⊥b ⇒b ⊥α. A .1 B .2 C .3 D .0 4.过平面外一点P :①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②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③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④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侧面BCC 1B 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AP ⊥BD 1,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线段
B 1
C B .线段BC 1
C .BB 1的中点与CC 1的中点连成的线段
D .BC 的中点与B 1C 1的中点连成的线段
6.已知三条相交于一点的线段PA 、PB 、PC 两两垂直,点P 在平面ABC 外,PH ⊥面ABC 于H ,则垂足H 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垂心
D .重心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
8.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
①m ⊥n ;②α⊥β;③n ⊥β;④m ⊥α.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
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BD 1的中点,则△PAC 在该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ABC 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BD ∥CE ,且CE =CA =2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
(1)DE =DA ;
(2)平面BDM ⊥平面ECA ; (3)平面DEA ⊥平面ECA .
11.如图,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BCC 1B 1是菱形,B 1C ⊥A 1B . (1)证明:平面AB 1C ⊥平面A 1BC 1;
(2)设D 是A 1C 1上的点且A 1B ∥平面B 1CD ,求A 1D
DC 1
的值.
能力提升
12.四棱锥P—ABCD的顶点P在底面ABCD中的投影恰好是A,其三视图如图:
(1)根据图中的信息,在四棱锥P—ABCD的侧面、底面和棱中,请把符合要求的结论填写在空格处(每空只要求填一种):
①一对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________;
②一对互相垂直的平面________;
③一对互相垂直的直线和平面________;
(2)四棱锥P—ABCD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2EF=2,EF∥AB,EF⊥FB,∠BFC=90°,BF=FC,H为BC的中点.
(1)求证:FH∥平面EDB;
(2)求证:AC⊥平面EDB;
(3)求四面体B-DEF的体积.
转化思想是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主要思路,其关系为
即利用线线平行(垂直),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或证明面面平行(垂直);反过来,又利用面面平行(垂直),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或证明线线平行(垂直),甚至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转
化.这样,来来往往,就如同运用“四渡赤水”的战略战术,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
习题课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答案知识梳理
作业设计
1.D[命题①正确,面面平行的性质;命题②不正确,也可能n⊂β;命题③不正确,如果m、n有一条是α、β的交线,则m、n共面;命题④不正确,m与β的关系不确定.] 2.C[②和④对.]
3.A[①正确.]
4.B[①④正确.]
5.A[
连接AC,AB1,B1C,
∵BD⊥AC,AC⊥DD1,
BD∩DD1=D,
∴AC⊥面BDD1,
∴AC⊥BD1,
同理可证BD1⊥B1C,
∴BD1⊥面AB1C.
∴P∈B1C时,始终AP⊥BD1,选A.]
6.C[
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
PA⊥面PBC,PA⊥BC,
又PH⊥BC,
∴BC⊥面APH,BC⊥AH.
同理证得CH⊥AB,
∴H为垂心.]
7.5
解析由PA⊥面ABCD知面PAD⊥面ABCD,
面PAB ⊥面ABCD ,
又PA ⊥AD ,PA ⊥AB 且AD ⊥AB ,
∴∠DAB 为二面角D —PA —B 的平面角, ∴面DPA ⊥面PAB .又BC ⊥面PAB , ∴面PBC ⊥面PAB ,同理DC ⊥面PDA , ∴面PDC ⊥面PDA .
8.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 9.①④
10.证明 (1)如图所示,
取EC 的中点F ,连接DF ,∵EC ⊥平面ABC , ∴EC ⊥BC ,又由已知得DF ∥BC , ∴DF ⊥EC .
在Rt △EFD 和Rt △DBA 中,
∵EF =1
2
EC =BD ,
FD =BC =AB ,
∴Rt △EFD ≌Rt △DBA , 故ED =DA .
(2)取CA 的中点N ,连接MN 、BN ,
则MN 綊1
2
EC ,
∴MN ∥BD ,∴N 在平面BDM 内,
∵EC ⊥平面ABC ,∴EC ⊥BN .又CA ⊥BN , ∴BN ⊥平面ECA ,又BN ⊂平面MNBD , ∴平面MNBD ⊥平面ECA . 即平面BDM ⊥平面ECA .
(3)∵BD 綊12EC ,MN 綊1
2
EC ,∴BD 綊MN ,
∴MNBD 为平行四边形,
∴DM ∥BN ,∵BN ⊥平面ECA ,
∴DM ⊥平面ECA ,又DM ⊂平面DEA , ∴平面DEA ⊥平面ECA .
11.(1)证明 因为侧面BCC 1B 1是菱形, 所以B 1C ⊥BC 1.
又B 1C ⊥A 1B ,且A 1B ∩BC 1=B ,
所以B 1C ⊥平面A 1BC 1.又B 1C ⊂平面AB 1C ,所以平面AB 1C ⊥平面A 1BC 1.
(2)解 设BC 1交B 1C 于点E ,连接DE ,则DE 是平面A 1BC 1与平面B 1CD 的交线. 因为A 1B ∥平面B 1CD ,所以A 1B ∥DE . 又E 是BC 1的中点,所以D 为A 1C 1的中点,

A 1D
DC 1
=1. 12.(1)①PA ⊥BC(或PA ⊥CD 或AB ⊥PD) ②平面PAB ⊥平面ABCD(或平面PAD ⊥平面ABCD 或平面PAB ⊥平面PAD 或平面PCD ⊥平面PAD 或平面PBC ⊥平面PAB) ③PA ⊥平面ABCD(或AB ⊥平面PAD 或CD ⊥平面PAD 或AD ⊥平面PAB 或BC ⊥平面PAB)
(2)2a 2+2a 2
解析 (2)依题意:正方形的面积是a 2,
S △PAB =S △PAD =1
2
a 2.
又PB =PD =2a ,∴S △PBC =S △PCD =2
2
a 2.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表面积是 S =2a 2+2a 2. 13.
(1)证明 如图,设AC 与BD 交于点G ,则G 为AC 的中点.连接EG ,GH ,由于H 为BC 的中点,
故GH 綊1
2AB .
又EF 綊1
2
AB ,∴EF 綊GH .
∴四边形EFHG 为平行四边形. ∴EG ∥FH .
而EG ⊂平面EDB ,FH ⊄平面EDB , ∴FH ∥平面EDB .
(2)证明 由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得AB ⊥BC .
又EF ∥AB ,∴EF ⊥BC .
而EF ⊥FB ,∴EF ⊥平面BFC . ∴EF ⊥FH .∴AB ⊥FH .
又BF =FC ,H 为BC 的中点,∴FH ⊥BC . ∴FH ⊥平面ABCD .∴FH ⊥AC . 又FH ∥EG ,∴AC ⊥EG . 又AC ⊥BD ,EG ∩BD =G , ∴AC ⊥平面EDB .
(3)解 ∵EF ⊥FB ,∠BFC =90° ∴BF ⊥平面CDEF .
∴BF 为四面体B -DEF 的高. 又BC =AB =2,∴BF =FC =2.
V B -DEF =13×12×1×2×2=1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