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和教育理论,强调人类通过主动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不断建构知识和理解。

它主要关注知识是如何被构建并融入个体和群体的思维和行为中的。

以下是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启示。

1. 知识被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从外部传递给个体,而是由个体通过主动的思维和认知过程来建构。

个体通过观察、解释和理解外部世界中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和调整,从而改变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

这表明,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创造出适合个体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2. 社会交往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个体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讨论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表明,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学习氛围。

3. 知识是主观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不同个体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来理解和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因此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观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表明,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4. 环境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对知识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通过与环境中的信息和经验进行互动来建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表明,教学应该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

其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此外,教师应该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启示张金明(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

构建主义视角下我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开发不足、教育教学情境创设有所不足等。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教育教学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些观点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打破了平衡,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

关键字:建构主义;教育;启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①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越来越引人注目。

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迁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来,必将对学校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师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四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也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具有情境性,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学习、教学理论被看做对传统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1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

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人称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适应现实的结果,是个体经验的反映。

知识也不断地变革、升华,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演化的。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而每个个体都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他们建构的知识及对现实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和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

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一个同化一顺应一同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它同时包含了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三)建构主义师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概述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如何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人经验、社会互动和反思来构建和理解知识。

这一理论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互动和反思,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合作和问题解决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化学习,认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和应用的,因此教学应该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反思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反思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建构主义如何在这几个方面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我们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向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 简述传统教学的特点及其在当今教育环境中的挑战。

传统教学,长久以来,一直遵循着“教师为中心,教材为内容,教室为场所”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内容往往以教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而教学场所则主要局限在教室内,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使得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传统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是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然后详细地阐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以及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理科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

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

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其中主要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正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

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工作。

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提出了“边缘发展区”的重要概念;苛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特洛克提出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乔纳生等提出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现代建构主义中的“极端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也都是建构主义的新发展。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后来倡导“发现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学教改实践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学教改实践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学教 改实践 的启示
◆ 张 瑶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 摘要 】 教 育学是 高师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之 一 , 也是体现 师范教育 特 色的核 心课程 。 对 于教育学教学来说 , 当前在教 学实践 中还有一 定的问题 , 如教 育学教 学 内容的选择 ?课 堂教 学方法如何 实施? 学 生如何从教 学中获得应有的学 习效果等等 。为此 , 本文将从建构主
师职业 的基本素能 ,这些知识 的习得和养成都需要从科学 的行之
有 效 的教 学 策 略 中来 全 面 的调 控 , 以便 于 学 生 能够 全 面 掌 握 。 在现
域上凸显教育成果 , 而在教育现实 中, 由于不能触及现实具体的教 育 问题 , 往往存在“ 隔着靴子瘙痒 ” 的脱离感 , 也给学生造成了不好 的影响 。四是在教学方法上 , 重教不重学。教学方法是课程讲授的 也从对个体 的精神 、人格建树上获得了新的促进 作用 。正是基 于
义教 学理 论入 手, 来探讨教 育学课程教 学的有效方法及对策 。 【 关键词 】 教 育学 教 学问题 建构主义 改进措施
客观世 界的解释与理解。在知识的接受面前 ,每个个体 都是积 极
的, 每个个体都应该 从知识 的 自身体验中来养成 。 另外对于建构主 义 的学 习者 来 说 , 学 生是 课 程 环 境 的必 要 参 与 者 , 学 生不 能是 被 动

评价, 以真 正 发 挥 教 育 学对 学 生 的影 响 及 触 动 。 ( 一) 建 构主 义 强 调 教 育 学 应 该 教 什 么
教育 学作 为对教育理论的总结与应用,多年来在实施中一直 难 以科学定位 。 从教学 内容上 , 教育学在教授 中应该传授那些基本 理论, 应 该 培 养 学 生 的 那 些 教 学技 能 。事 实 上 , 对 于 在 较 短 的 课 时 范 围内, 如何平衡好教 学任务与教学 目标 的关系, 笔 者认为 , 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指导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指导的启发

精心整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在234由,12的,从而使学习者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即学习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就外部信息本身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而建构成的。

因此,学习不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传统的教学,学生通常选择缺乏“认知冲突”的学习道路,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选择对他们没有难度的任务。

而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要求体现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

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2.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管理任务。

显然,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但建构主义教学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因为,高度认知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这些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应用实践及不足之处。最后,文章总结了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前景。
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深受教育界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建构性。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 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建构的。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梳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评价标准 不统一、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4、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总结与反思阶段强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及对学生 和教师的反思和提升。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教学目标: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得到了有效实现。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念,它强调学习者的主 动性、情境性、合作性和意义建构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教育、培训、康复和心理学等领域提 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发展思路。
摘要
本次演示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详细探讨了其发展历程、主 要观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概 念和内涵,然后从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在
未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等技 术来支持意义建构和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更 加实践和案例研究
,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将更 加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

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

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呢,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新 的 概 念 。 维 果 斯 基 认 为 , 学 生 的 学 习 是 学 生 原 有 的
经验 与新 知 识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他 将 学 生 的原 有 经 验
称为 “ 自下 而 上 的 知 识 ” 而 把 学 生 在 学 校 里 学 习 的 知 , 识称 为 “ 自上 而 下 的 知 识 ” 自 下 而 上 的 知 识 只 有 与 自 ,
的 建 构 过 程 ,关 注 学 习 的 社 会 性 方 面 。 但 它 与 社 会 建 构 主 义 有 所 不 同 , 它 认 为 , 不 同 的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会 使
体 ,也 非 来 自客 体 ,而 是 在 主 体 与 客 体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过 程 中 建 构 起 来 的 。 一 方 面 , 新 经 验 要 获 得 意 义 需 要 以 原 来 的 经 验 为 基 础 ; 另 一 方 面 , 新 经 验 的 进 入 又
・y l ・ ,参 ; 乡 ‘ , 垴
●2 9 0 年第5 ( 0 期 下半月刊) ●一
建 主 教 理 及 对 等 育 学 革 启 构 义 学 论 其 高 教 教 改 的 示
方 志
( 京 航 空航 天 大 学 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北
[ 摘 要 ]本 文 详 细 阐 述 了 建 构 主 义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几 种 不 同倾 向 的 建 构 主 义 范 式 ,从 中 挖 掘 出 建 构
义 主 要 关 注 个 体 与 其 物 理 环 境 的相 互 作 用 ,但 对 学 习
的社会 性 一 面则 重 视不 够 。
( ) 社 会 建 构 主 义 二
这 种 范 式 主 要 以 维 果 斯 基 的 理 论 为 基 础 。 它 认 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收稿 日 20 — 0 2 期:0 5 1 — 4
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及其对 当前教 学改革的启示
张 燕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309 407 ) 摘 要: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极 大冲击 , 而且有很 多的启发 、 借鉴意义。 通过对教 学过程 、 学习条件 、 师生关 系三方面进 行 的分析 , 了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及 其对 当前教 学改革所提供的新墨路 。 阐述 关键词 : 建构主义学习 ̄ ei C心理 学; 学改革 ; a k 教
维普资讯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号 :05 6 3 ( 06 0 — 2 2 0 10 — 0 3 20 )4 0 6 — 3
20 年 第 1 卷 第 4 06 6 期
主动建构 内部 心理表征 的过程 , 而不是 被动接受知 识的过程 ; 习是 一 学 个双重建构 的过程 , 一方 面是 以学习者原有 知识经验 为基 础 , 对新信 息
进行选择 、 加工 , 建构 自己特有的理解 , 而不是简单 的信 息输入 、 和 存储 提取。另一方面也是 一个原有观念发生转变 和结构 重组 的过程 , 而不是
图式不能同化新 信息 时 , 即被破坏 , 平衡 而修改或创造图式 。 儿童 的认知 结构就是通过 同化和顺 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的。 建构 主义学习是学习者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基本观点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随着 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 0 0 的不断深入 , 认知学 习理论 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

(完整版)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完整版)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学的启示弋阳葛溪中学祝师龙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传递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更新。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知识是一种意义的建构,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它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梳理有关资料,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来四个重要的因素:强调学习协作、会话、情境和意义的构建。

(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以及基于这些经验基础上的一系列认知结构,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儿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摘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倡导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者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习者终身主动求知的技能、态度与习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注重发挥学习者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的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活动与交往;探究学习;教学改革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渊于结构主义(Structionsm),其创始人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简单地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经验记住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的知识建构活动。

他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1]350,而学习者的认识活动一般涉及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四个环节,儿童是通过这四个环节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在他看来,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到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儿童在遇到新的刺激或新事物时,总是先试图运用个体的原有认知图式去同化它,如获得成功,便得到认识上暂时的平衡。

反之,儿童便立刻做出适当的调节,通过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刺激或新的事物,直至达到新的认识上的平衡。

因此,皮亚杰强调教育者不能把儿童看作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要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体,教育者要注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他们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会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这就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早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

这些与传统学习理论不同的理解,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如下启示:注重教师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借鉴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发展建构主义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的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改革;启示近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课程改革、科学和数学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文献中频繁出现。

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这一系列观点上与传统学习理论有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见解给很多领域的实践带来了新思路。

建构主义者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和具体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这已达成当前教育界的基本共识。

本文主要就建构主义的理论对我国的教学改革的启示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 年最早提出的。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认知个体通过“适应”达到认知结构的相对“平衡”,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并且知识的增长源于学习者的个体建构,这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他在研究生涯后期写道:“现存的知识只是历史的瞬间,其变化与过去知识的变化一样迅速,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比过去还要快。

而科学观点不是瞬时性的,亦非静止的,它是一个过程。

更特别的是,它是一个不断构造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当今,建构主义有六种学派,都强调知识是由人来建构的,即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他们以不同的心理结构和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对人的学习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模板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模板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教育观念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一、学习是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反对机械反映论。

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

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主义提出了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意义建构的独特观点。

以建构观念取代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反映的观念,更能体现学习的本质特征。

因为反映是从客体的角度来看问题,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和符合性;而建构则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指出了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在于学生的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是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发生,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

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为该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在学习和发展 中个人建构和
社会建构是相互依存的[ , 4 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 ]

该理论认 为, 人与人之间社会相互作用产生 的
认知 冲突是智 力发 展 动 力 的来 源 ; 习 者 已有 的经 学
是个人 的发展 。当学 习者参加活动并将活动
验和对新知识的理解之间的矛盾 , 使个体对他 的信
维普资讯
第2 卷 6
第2 期
广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a g o g Ed c t n i siu e o r a fGu n d n u a i n tt t o
20 0 6年 4月
Ap . 0 6 r2 0
Vo. 6 No 2 12 .
的教 育发展 方 向 。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教学; 认知冲突; 社会文化 ; 社会性相互作 用;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 4 3 0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号 :0 7 85 (0 60 -0 7 -0 G 2 , 7 A 10- 7420)2 02 5


两种社会 建构主义的教 学观
程, 文化活动和语言活动等社会 因素影响个体的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教 学观有两种代表观点 : 皮亚
杰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和维果斯基 的社会 文化理论。社会建构主义从课 堂教 学、 同伴 间相 互作 用 以及言语角度分析知识建构过程 ; 当代课 程改革的实际应用方面, 在 包括合作 学习与交互式教 学、 情境性教学、 学科 学习、 跨 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 。这种教学观在理论 、 实践和方法论上影响了未来
二、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分析
( ) 课 堂教学 角度 来分 析 一 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学的启发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所谓“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

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

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呢,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教改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教改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几
点启 示

2. 重视教学 内容的社会性与买践蛙 。 建
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 由于学生在学习新
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掏受肘同、 空间和环境的
影晌。 知识离开 了时间、 空间和环境就失去 了
真实性 . 对于学习者来说也就丧失了其实际意 义。 因此在教学中, 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 教师不 能把现实社会中复杂的问韪简单化, 必须向学
及如何与^合作 。
1 学生 以‘ 的主动权 . 进学 生 给 学 促 造思维 能力的发 展。 蝽统教学多 是以 授 传
— —
强化——记忆 为过程 , 使课堂成 了克 隆
知识的场所 , 学生成 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种
口 劓

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蛙的发展 . 有着多 种弊揣。 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维普资讯


当前 , 各国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棱傲 , 各 类教育理论流派纷呈 , 其中建构主义作为教育
构, 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新知识不仅不是退化
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 动中,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 的过程 中既 学
是知识的载体 . 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 教 在
心理学的最新理论 . 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 广泛关注 , 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试图从建构 主义 的基本理论出发. 对 谈谈 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
的过程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其所学内容进行 分析、 理解 , 结学生以想像的自由, 而不是简单 地告诉学生结果和答 案 , 限制学生思维的发
不使我1 门反思 如何将传统的知识与日新月异 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 使学生感到学有 所用 , 学以致用 , 这也是摆在每位教师 面前的 个新课题。 3. 提倡 对话教学 式 . 模 扩大学生之 间 的合作与瑟流。 我们的教售目的是为社会培养 合格的人 才, 而合格的人才不仅应有专长也应 有很好的^文素养 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一 点建掏主义的 对话 教学 模式结 了我们 很好 的启发。 所谓‘ 霹话教学 模式是指教师不仅应 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 也应支持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合作与交赢 。 对话 教学可 以增强师生之 间、 学生之 间的交流 , 结学生自由创造的机会。 通过交流 , 学习者能开阔 自己的眼 界. 有利于 对知识的建掏 , 与此同时也能学会尊重他人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 简介 : 李延 明(93 , , 南辉 县 人 , 乡学 院副 教授 , 究 方 向 : 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 16 一) 男 河 新 研 马

l 8 5 ・
释, 这种 解 释带 有 强 烈 的个 性 色 彩 。知 识 既 不 是 客
观的, 也不 是 主观 的 , 而是 学 生与周 围环 境 相互 作用

者 的认识活动 一般涉及 图式 、 同化 、 调节 和平衡 四个 环节 。儿童是通 过这 四个环节在 与周 围环境 的相互 作用 中逐步建构起 关 于外 部世 界 的知识 , 而使 自 从 身 的认 知结构和认 识能力 得到发 展的 。在皮亚杰 看 来 , 童与周 围环 境相 互 作用 的过程 主 要涉 及 同化 儿 和顺 应 两个 过 程 。儿 童在 遇 到新 的刺 激 或 新 事 物 时, 总是先试 图运用 个体 的原 有认知 图式去 同化它 ,
李延 明
( 乡学 院 社 会 科 学部 , 南 新 乡 430 ) 新 河 503
摘 要 : 构主义教 育理论 关注 学习者 的原 有知识 经验 , 建 注重 调动 学 习者 的学 习积极 性 , 重视 教 师与 学 生、 学生与学生 、 学生与周 围环境 的互动 , 导 学习者在教 师 的指导 下运 用原 有 的知识 经验 在 活动 与 交往 中 倡 探 究 学习、 合作 学 习, 重学 习者 实际 学习能力 的培养 , 注 强调培 养 学 习者 终 身主动 求知 的技 能、 态度与 习惯 。
便立 刻做 出适 当的调 节 , 过调 整 原有 图式 或创 建 通
新 的 图式去 同化新 的刺 激 或新 的 事物 , 至 达 到新 直 的认 识上的平衡 。 因此 , 皮亚 杰 强 调教 育 者不 能 把
入 的研究 , 使建构 主义 教学理 论得到 了丰富和完 善 ,
并 逐步成 为西方 主要发 达 国家 基础教 育课程与 教学 改革 中占支配地位 的教学 流派 。 二 、建构 主义教 学理论 的主要观 点 通过对 建构 主义 教学 理 论 的 系统 考察 , 以发 可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0 文献标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3 4 20 )4 18 0 17 3 3 (09 0 —0 5 — 5


建 构 主 义 教 育 理 论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建 构主义 (os ut i 源 于 结 构 主 义 ( t c cnt c v m) r is S u. r
儿童 看做消极 的知识 接受 者 , 要把 儿 童 看做 是具 而 有独 立性 、 自主性 和创造 性的个体 , 教育 者要注 意为
儿童创设 良好 的教 育 教学 环境 , 引导 他们 在 活 动与
交往 中探究 学 习 , 断提高 他们 的认 知能力 , 不 学会 与
现建 构主义 教学理论 的基本 观点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习者 已有发 展水平 的基 础 上 , 学 习者 确定 经 过他 为
t n m)其创始 人可追 溯 到瑞 士著 名 的心 理学 家皮 ii , os 亚杰 。他认 为个体 的学 习过程不是 学生 简单地 把教 师所传授 的知识经 验记 住 的过 程 , 是学 习者 在教 而 师的指导下参 与知 识建 构 的过 程 。皮 亚杰 认 为 “ 每 个 认识活动 都含有 一定 的认 识结 构 ”l , 学习 ‘ 而
建 构主义 教学理论 的主要 观点 。苏联 心理学家维 果 茨基 是建构 主义教学 理论 的另一个 代表人 物 。在 维 果茨基 看来 , 习者 的心理 发 展水 平 和 程度 是 要受 学 社会制 约 的 , 会环 境 在个 体 的身心 发 展 中起 着 十 社 分重大 的作用 , 习者 的身 心 是在 活 动 与交 往 的过 学 程 中发 展起来 的 。因此 , 强 调教 育 者应 该 为学 生 他 创设 良好 的教 育教学 环 境 , 导学 习者 在 活 动 与交 引 往 中探究 学习 。为 了促 进学 习者 的学 习 , 维果 茨基 强调教育 者要关 注学 习 者 的原 有经 验 , 在 了解 学 要
( ) 学是 学生在教 师指 导下的在 一定环境 下 一 教
进 行 的 能动 的 知 识 建 构 活 动
成人 、 同伴 之间 的合 作 与交 往 。这 就 是皮 亚杰 所谓
的认知结构 形成和 发展 理 论 的基 本观 点 , 是早 期 也
收 稿 日期 :0 9—0 I 2O 5一 6

建构 主义 者 认 为 知 识 是 人 们 对 事 物 的一 种 解
我 国中小学课 程 与教 学改革 中应 注意借鉴 建构 主义教 育理论 中注重发挥 学习者 主体 作 用 , 学 生在 活动 与 让 交往 中探 究学 习的观 点 , 使教 学过程 成为教 师指 导下的学 生利 用原有 知识 经验 进行 的主动 建构过程 。
关键词 : 建构主 义 ; 活动 与交往 ; 究 学 习; 学改革 探 教
如获得成功 , 便得 到认 识上 暂时 的平 衡 。反 之 , 儿童
们努 力能够 达到 的水平 ( 近 发 展 区 ) 调动 学 习者 最 , 的积极性 , 使他们 身心发 展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促 在皮亚杰 、 维果茨 基研究 成果 的基 础上 , 心理学 家科 尔皮格 、 卡茨 、 斯菲尔德 等人对 认知结构 的性 拉 质、 发展 条件 、 教学 的认 知策 略等 问题 进行 了系统深
20 0 9年 8 月 第 2 卷 第 4期 3
新 乡学 院 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 U A N A NI R I Y O RN L OF X/ XI NG U VE S T
Au 2 0 g.0 9 v0 . 3 N0. I2 4
建 构 主 义 教 育 理 论 及 其对 我 国基础 教 育教 学 改 革 的启 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